金属切削机床课程设计说明书
金属切削机床课程设计说明书

金属切削机床课程设计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NN机自姓名:XXXXXX学号:XXXXXXXXX指导教师:XXXXXXXXX20XX年 X 月 XX 日课程设计任务书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班级XX机自姓名XXXXXX 设计起止日期XXXXXX~XXXXXX设计题目:轻型车床主传动系统设计任务设计最大加工直径轻型车床主传动系统=45~1980 r/min Z=12已知条件:转速范围 Rn电机转速及功率:N=1440 r/min N=4Kw电设计内容1.拟定结构式2.绘制转速图3.确定齿轮齿数4.验算主轴转速误差5.确定各传动件计算转速6.绘制传动系统图课程设计要求1.方案的分析对比2。
运动设计与结构的关系3.计算过程与表格设计4。
笔记本与设计过程5。
参考资料指导教师评语:成绩:签字:年月日目录设计目的 (1)设计步骤 (2)1主运动参数的拟定 (2)1.1确定传动公比 (2)1。
2简式车床的规格 (3)2主传动方案选择 (3)2。
1传动布局 (3)2.2变速方式 (3)2。
3开停方式 (4)2。
4采用机械制动方式 (4)2.5机械换向方式 (4)3。
传动方案拟定 (5)3。
1确定变速组数及传动副数 (5)3.2结构式的拟定 (7)3.3各变速组的变速范围及极限传动比 (8)3。
4转速图的拟定 (9)3。
5 绘制转速图 (10)3。
6确定齿轮齿数 (11)3。
7确定计算转速 (14)3.8验算主轴转速误差 (15)3.9确定带轮直径 (16)3.10绘制简式车床主传动系统图 (17)结论 (18)致谢 (19)参考文献 (20)设计目的通过机床主运动机械变速传动系统得结构设计,在拟定传动和变速的结构方案过程中,得到设计构思、方案分析、结构工艺性、机械制图、零件计算、编写技术文件和查阅技术资料等方面的综合训练,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并具有初步的结构分析、结构设计和计算能力.12设计步骤1 主运动参数的拟定1。
金属切削机床车床说明书

目录1.概述和机床参数确定 (1)1.1机床运动参数的确定 (1)1.2机床动力参数的确定 (1)1.3机床布局 (1)2.主传动系统运动设计 (2)2.1确定变速组传动副数目 (2)2.2确定变速组的扩大顺序 (2)2.3绘制转速图 (3)2.4确定齿轮齿数 (3)2.5确定带轮直径 (3)2.6验算主轴转速误差 (4)2.7绘制传动系统图 (4)3.估算传动件参数确定其结构尺寸 (5)3.1确定传动转速 (5)3.2确定主轴支承轴颈尺寸 (6)3.3估算传动轴直径 (6)3.4估算传动齿轮模数 (6)3.5普通V带的选择和计算 (7)4.结构设计 (8)4.1带轮设计 (8)4.2齿轮块设计 (8)4.3轴承的选择 (9)4.4主轴组件 (9)4.5操纵机构、滑系统设计、封装置设计 (9)4.6主轴箱体设计 (9)4.7主轴换向与制动结构设计 (9)5.传动件验算 (10)5.1齿轮的验算 (10)5.2传动轴的刚度验算 (12)5.3花键键侧压溃应力验算 (16)5.4滚动轴承的验算 (16)5.5主轴组件验算 (17)6. 主轴位置及传动示意图 (20)7.总结……………………………………………………………2 18.参考文献 (22)1.概述1机床课程设计的目的机床课程设计,是在金属切削机床课程之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其目的在于通过机床运动机械变速传动系统的结构设计,使学生在拟定传动和变速的结构的结构方案过程中,得到设计构思,方案分析,结构工艺性,机械制图,零件计算,编写技术文件和查阅技术资料等方面的综合训练,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并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结构分析,结构设计和计算能力。
轻型车床是根据机械加工业发展需要而设计的一种适应性强,工艺范围广,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万能型车床。
它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机械加工车间,维修车间。
它能完成多种加工工序;车削内圆柱面,圆锥面,成形回转面,环形槽,端面及内外螺纹,它可以用来钻孔,扩孔,铰孔等加工。
金属切削机床(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概述1.1金属切削机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发展金属切削机床是用切削的方法将金属毛坯加工成机器零件的机器,它是制造机器的机器,又称为“工作母机”或“工具机”。
在现代机械制造工业中,金属切学机床是加工机器零件的主要设备,它所担负的工作量,约占机器总制造工作量的40%~60%。
机床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机械制造工业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
机床的“母机”属性决定了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机床工业为各种类型的机械制造厂提供的制造技术与优质高效的机床设备,促进机械制造工业的生产能力和工艺水平的提高。
机械制造工业肩负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现代化技术装备的任务。
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大力发展机械制造工业。
机械制造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赖以发展的基础。
一个国家机床工业的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这个国家的工业生产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
显然,金属切削机床在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我国机床行业起步较晚,就现在来说,我国的机床制造业跟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因此,我国机床工业面临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奋发图强,努力工作,不断扩大技术队伍和提高人员的技术素质,学习和引进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大力开展科学研究,以便早日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1.2机床课程设计的目的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相应课程与先行课程之后进行的实习性教学环节,是大学生的必修环节,其目的在于通过机床运动机械变速传动系统的结构设计,使学生在拟定传动和变速的结构的结构方案过程中,得到设计构思,方案分析,结构工艺性,机械制图,零件计算,编写技术文件和查阅技术资料等方面的综合训练,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并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结构分析,结构设计和计算能力。
通过机床课程设计,获得设计工作的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的能力。
并为进行下一步的毕业设计做好准备工作。
1.3 机床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机床课程设计的内容,为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的机床主轴变速箱设计。
《金属切削机床》课程标准

《金属切削机床》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金属切削机床》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领域课程,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通用机床与加工中心设备的组成,典型传动机构的比较。
也对特种加工机床进行了介绍,使学生建立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知识。
强调机床的结构特点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对机床设备使用、调整和维护的专业能力。
2.课程任务《金属切削机床》课程通过对机床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对机床结构及布局,机床知识的运用,让他们熟练掌握机床运动、传动系统、工艺范围等知识,从而满足企业对相应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
3.课程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机床设备方面的认识和运用,培养学生在机床设备方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知识;(2)熟悉典型机床设备的传动原理、传动系统和基本构造。
熟悉金属切削机床各种编制型号;(3)熟悉机床传动系统图,熟悉机床的外传动链和内传动链的本质特点;(4)了解机床设备的调整与维护,了解机床验收检验的方法,了解机床一般维护保养常识。
2.能力目标(1)具备机械加工原理应用的能力;(2)掌握车床、铳床的结构分析与应用能力。
会对磨床、钻床、链床、特种加工设备的结构进行分析与应用的能力;(3)能够根据传动原理图对机床运动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4)具备对机床进行安装调试的能力,能够对机床进行维护、保养和计划维修。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现场规范管理的习惯;(4)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科学严谨、无私奉献等工匠精神。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前续课程主要是《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课程。
通过这些前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原理分析与应用的能力,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金属切削机床课程设计任务书

金属切削机床课程设计任务书
1.设计任务
(1)题目:车床主轴变速箱
(2)设计参数:根据实际需要自选变速范围;转速级数Z=12;最大加工直径Φ =320mm。
(3)结构特别要求:(1)带传动采用卸荷带轮;(2)由摩擦离合器实现主轴换
向。
2.工作内容:
(1)运动设计
(2)动力设计
(3)结构设计
画图部分:
①手工绘制主轴箱装配图;
② CAD绘制两张主要零件图。
(4)编制设计计算说明书。
3.基本要求:
(1)设计计算说明书应详细的写出设计参数和方案的计算过程;
(2)图纸尺寸应该标注全面,应标注所需的配合公差、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及技术条件等有关内容;
(3)视图及标注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应全部采用现在执行的新国标;(4)设计计算说明书中的有关公式应注明出处,并在说明书后面依次注明所用参考资料的编者、名称、出版社及出版日期。
4.参考资料:
(1)顾熙棠.金属切削机床.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4
(2)机床设计手册第一、第二册
(3)机械设计手册第一分册上册、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4)牛永生.机械制造技术.西安:陕西出版社,2001
(5)机床设计图册
5.参考工作进度:
熟悉设计课题,搜集借阅参考资料1天;
运动计算、动力计算、主传动方案设计、结构方案设计3天;
总体装配图6天;
零件图2天;
设计说明书2天。
金属切削机床课程设计说明书

金属切削机床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说明书:金属切削机床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金属切削机床的操作原理、结构组成和常用工艺参数,培养学生对金属切削加工过程的理解和技术能力。
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金属切削加工,并能解决常见的加工问题。
一、设计要求:1.熟悉金属切削机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其主要组成部分和各部分的功能;2.掌握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切削深度等工艺参数的选择和调整方法;3.了解常见的切削刀具和刀具材料,并能正确选择和使用;4.掌握数控切削机床的基本编程方法,能够用数控编程实现简单零件的加工操作;5.能够根据图纸要求进行工件夹持和装夹,并进行切削加工;6.熟悉常见切削加工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故障排除和维护保养方法。
二、设计内容:1.理论学习:(1)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和工作原理;(2)金属切削机床的组成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3)切削刀具的种类和结构特点;(4)数控切削机床的基本编程方法;(5)切削加工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及故障排除和维护保养方法。
2.实践操作:(1)金属切削机床的开机准备和操作规程;(2)切削刀具的选择、装夹和调整;(3)常见切削加工工艺参数的选择和调整;(4)根据给定的图纸要求进行零件夹持和装夹;(5)根据给定的工艺参数进行切削加工操作;(6)数控切削机床编程实践。
三、设计方法和步骤:1.理论学习:(1)查阅相关教材、参考书籍和互联网资源,研究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和工作原理,整理并了解机床的组成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2)深入研究不同种类的切削刀具的特点和用途,以及数控切削机床的基本编程方法;(3)分析切削加工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及常见故障的排除和维护保养方法。
2.实践操作:(1)实地参观金属切削机床,并观察其开机准备和操作规程;(2)根据所学理论知识,选择合适的切削刀具,并进行装夹和调整;(3)调整切削参数,根据给定的工件要求进行切削加工操作;(4)实践数控切削机床的编程操作。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成形车刀与圆孔拉刀设计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机本100*班学号: ***********设计人:指导老师:2012年06月目录一、圆体成形车刀设计1.1设计课题1.2选择刀具材料1.3选择前角γf及后角αf1.4刀具廓形及附加刃计算1.5计算切削刃总宽度Lc,并校验Lc/d min之值1.6确定结构尺寸1.7用计算法求圆体成形车刀廓形上各点所在圆的半径R x1.8廓形深度R 的公差1.9校验最小后角1.10计算车刀廓形宽度l x1.11 绘制刀具的加工工作图和样板工作图二、圆孔拉刀设计2.1刀具材料选取2.2拉削方式的选择2.3几何参数的选择2.4校准齿直径2.5确定拉削余量A2.6齿升量的选取2.7确定容屑槽形状和尺寸2.8分屑的确定2.9齿数及每齿直径2.10前柄部形状和尺寸2.11拉刀其他部分2.12拉刀总长度计算和校验2.13技术条件三、总结四、参考文献圆体成形车刀设计1.1设计课题(1)工件材料:50Cr(2)热处理状态:调质(3)材料直径:33mm(4)工件尺寸及图如下:(5)备注:加工全部表面及预切槽1.2选择刀具材料根据工件材料为50Cr,材料直径为33mm,查高速钢牌号及用途表,选用普通高速钢W18Cr4V制造。
1.3选择前角γf及后角αf根据材料的力学性能,查成形车刀的前角和后角表得:γf=5°,αf=10°。
1.4刀具廓形及附加刃计算根据设计要求,倒角部分附加切削刃的主偏角与倒角角度同为=20°,a=3mm,45°,预切槽部分附加切削刃的主偏角rb=1.5mm,c=5mm,d=0.5mma、b、c、d ------ 成形车刀的附加刀刃;a ------ 为避免切削刃转角处过尖而设的附加刀刃宽度,常取为0.5—3mm;b ------ 为考虑工件端面的精加工和倒角而设的附加刀刃宽度,其数值应大于端面精加工余量和倒角宽度。
《金属切削机床》课程设计

《金属切削机床》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本课程是在原机械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其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典型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复杂结构装配图,内容繁杂,知识点多,信息量大,实践性强。
要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掌握全部教学内容,必须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授课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因此,我们在教学方法上必须改革“一支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变成为“教师讲解和仿真演示,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达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因材施教模式,积极推行项目驱动式、讨论启发式、现场演示式、开放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1)项目驱动式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精髓,通过项目实施过程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
(2)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本课程注重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在讲授重点和难点问题时,从多方面启发学生,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工程背景知识,让学生能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同时与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典型设备结构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出来,使学生在三维空间内多角度地看到一个形象的、运动的实体结构,提高学生的理解速度,增加授课的信息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课程教学中讲授理论问题时,不仅要向学生讲授由具体到抽象的提炼方法,还要向学生介绍学科的前沿问题,向学生推荐阅读有关专著和查阅有关中英文期刊。
使学生不仅仅限于对课本上内容的理解,还要在更深的层次上考虑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讲授典型设备和工艺装备的结构时,要给学生介绍设计意图、关键部件的作用和调整方式,也要让学生思考该结构的优缺点,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目的。
(3)现场演示式解剖教学实例结构图以三维实体造型的形式全方位展现,相关运动机构可以动态显示,使学生快速理解实例的组成结构、运动原理及包含的基本理论,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动态仿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前言 (1)第一章课程设计的容和要求 (2)1.1机床课程设计容 (2)1.2机床课程设计的要求 (2)第二章课程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3)2.1运动设计 (3)2.1.1确定极限转速 (3)2.1.2确定结构式 (3)2.1.3绘制转速图 (4)2.1.4绘制传动系统图 (5)2.2传动零件初步计算 (8)2.2.1求各轴计算转速 (8)2.2.2传动轴直径的初定 (8)2.2.3齿轮模数的初步计算 (9)2.2.4计算各齿轮参数 (10)2.2.5确定各轴间距 (12)2.2.6三角带的计算和初定 (12)2.2.7多片摩擦离合器计算 (14)2.3传动零件验算 (15)2.3.1直齿圆柱齿轮应力的校验 (15)2.3.2主轴弯曲刚度验算 (17)2.3.3主轴静刚度验算 (18)2.3.4滚动轴承的验算 (21)第三章结构设计及说明 (21)3.1结构设计的容、技术要求和方案 (21)3.2展开图及其布置 (22)3.3 I轴(输入轴)的设计 (23)3.4齿轮块的设计 (23)3.5传动轴设计 (24)3.6主轴组件设计 (25)3.7其他问题 (28)设计心得 (28)参考文献 (28)前言机床课程设计是在金属切削机床课程之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其目的自在于通机床主运动机械变速传动系统的结构设计,使学生在拟定传动和变速的结构方案过程中,得到设计构思、方案分析、结构工艺性、机械制图、零件计算、编写技术文件盒查阅技术资料等方面的中和训练,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并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结构分析、结构设计和计算能力。
本设计是一个综合性要求较高的学生课程设计,综合运用了机械设计,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制造技术等主要课程。
第一章是课程设计题目容及要求,第二章讲述的是课程设计的各个步骤。
第一节是基本参数的选定,传动的确定,第二节是对各传动零件进行设计计算、对设计的传动零件进行校核以及对机床结构进行设计,第三章主要对各结构设计要求进行说明。
整个设计过程需要查阅各类书籍与手册图册才能够顺利完成。
本次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的设计能力,为接下来的毕业设计和学生以后的工作设计打好基础。
第一章课程设计的容和要求1.1 机床课程设计的容一、设计题目:普通车床主轴箱设计二、设计一台中型普通车床有级变速主轴箱。
具体参数如下:三、设计容:1、运动设计:根据给定的机床用途、规格、极限转速、转速数列公比,通过分析比较拟定传动结构方案和传动系统图,确定传动副的传动比及齿轮的齿数,并计算主轴的实际转速与标准转速的相对误差。
2、动力设计:根据给定的电动机功率和传动件的计算转速,初算传动轴直径、齿轮模数;确定皮带型号及根数摩擦片离合器的尺寸和摩擦片数及制动器尺寸,完成装配草图后,要验算传动件的应力,变形或寿命是否在允许围,还要验算主轴组件的静刚度。
3、结构设计:进行主运动传动轴系、变速机构、主轴组件、箱体、操纵机构、润滑与密封等的布置和结构设计。
1.2 机床课程设计的要求一、床头箱功能要求1、主轴箱具有皮带轮卸荷装置;2、手动操纵双向摩擦片离合器实现主轴的正、反转及停止运动要求;3、主轴变速由变速操纵手柄完成(只画出操纵手柄在床头箱外部的位置及操纵手柄在床头箱上连接固定方式);4、床头箱与机床床身的联接参照C618K—1车床的床头箱结构形式。
第二章 课程设计的步骤和方法2.1运动设计2.1.1 确定极限转速一、正转:n R n n =min max,1-=z n R ϕ 。
又因为ϕ=1.41,所以,得 45≈n R 则,min/11.31min /451400max min r r R n n n ===,由《金属切削机床》表7-1, 取m in/5.31min r n =。
由于,606.141.1=,m in/1440m in,/5.31max min r n r n ==,得车床正转的转速数列为:31.5、45、63、90、125、180、250、355、500、710、1000、1400r/min ,12级转速。
二、反转:由62122/Z =÷==正反Z ,m in/15401.114001.1max max r n n =⨯==正反,由《金属切削机床》表7-1,取min/1600max r n =反,41.1=ϕ。
57.541.1161===--Z n R ϕ,min/25.287min /57.51600max min r r R n n n ≈==反反, 由《金属切削机床》表7-1,取r/m in280min =反n 。
则反转各级转速为:280、400、560、800、1120、1600r/min 。
2.1.2确定结构式一、确定传动副数目级数为Z 的传动系统由若干个顺序的传动组组成,各传动组分别有1Z 、2Z 、… 传动副。
即 321Z Z Z Z =传动副中由于结构的限制以2或3为合适,即变速级数Z 应为2和3的因子。
b a Z 3⨯2= ,可以有三种方案: 12=3×2×2;12=2×3×2;12=2×2×3;二、传动式的拟定(1)12级转速传动系统的传动组,选择传动组安排方式时,考虑到机床主轴变速箱的具体结构、装置和性能。
2、I 轴需要安置换向摩擦离合器时,为减少轴向尺寸,第一传动组的传动副数不宜多,所以选2为宜。
3、主轴对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很大,因此主轴上齿轮少些较好。
故最后一个传动组的传动副选用2。
综上所述,传动式为12=2×3×2。
三、 结构式的拟定对于12=2×3×2传动式,有6种结构式和对应的结构网。
分别为:6212⨯3⨯2=12, 6132⨯3⨯2=12, 1422⨯3⨯2=12,2412⨯3⨯2=12 3162⨯3⨯2=12 1262⨯3⨯2=12由于本次设计的机床I 轴装有摩擦离合器,在结构上要求有一齿轮的齿根圆大于离合器的直径。
中间传动轴转速围最小。
初选12612232=⨯⨯的方案。
四、验算主轴变速围应等于变速传动中各个变速组围的乘积,需检查最后一个扩大组,变速围是否超过极限值。
3r =1.416*(2-1)=7.8<8 ,因此所选结构式比较合理。
2.1.3绘制转速图一、选定电动机查《金属切削机床课程设计指导书》附录2,选用Y132S-4的电动机,此电动机高效,节能。
起动转矩大,噪声低,振动小,运动安全可靠,其安装尺寸见《金属切削机床课程设计指导书》附录3额定功率5.5kw ,,最大额定转距2.2,其满载转速1440 r/min ,同步转速为1500 r/min 。
二、总降速传动比 总降速传动比:022.014005.31max min ===I I n n u 将总降速传动比按着“先缓后急”的递减原则分配结合串联的各变速组中的最小传动比。
三、确定传动轴的轴数传动轴数=变速组数+定比传动副数+1=3+0+1=4 四、转速图绘制先按传动轴数及主轴转速级数求格数,画出网格,用以绘制转速图,在转速图上,先分配从电动机转速到主轴最低转速的总降速比,在串联的双轴传动间画上u (k →k+1)min 。
再按结构式级比分配规律画上各变速组的传动比射线,从而确定了各传动副的传动比。
(一)确定各轴的转速和传动组1、中间轴转速可以从主轴开始往前推,即可先决定轴III 的转速。
传动组c 变速围max 66841.1R ===ϕ,可知两个传动副的传动比为极限值:121,1412241ϕϕ====c c i i 故轴III 的六种转速只有一种可能,即125、180、250、355、500、710r/min 。
2、II 轴转速。
传动组b 的级比指数为2,希望中间轴转速较小,因为为避免升速,又不使轴II 的传动比太小,可取111,211,41132241======b b b i i i ϕϕ 轴II 的确定转速为:500、710r/min 。
3、I 轴转速。
对于轴I :111,41.11121====a a i i ϕ确定轴I 转速为710r/min 4、电动机与轴I 之间带传动比27101440≈=i (二)转速图如下:2.1.4绘制传动系统图一、确定各变速组齿轮传动副的齿数(一)确定各变速组齿轮传动副的齿数时应根据以下原则:1、受齿轮最小齿数min Z 的限制,机床主传动系统一般只取min Z ≥18~20,以避免产生根切现象。
2、套装在轴上的小齿轮还考虑到齿根圆到它的键槽深处的最小尺寸应大于基圆齿厚,以防断裂,则其最小齿数min Z 应为min Z ≥1.03D/m +5.6式中 D —齿轮花键孔的外径(mm ),单键槽的取其孔中心至键槽槽底的尺寸两倍; m —齿轮模数(mm );3、min S 还受最小传动比m in u 和允许的最大齿数和max Z S 的约束,机床主传动的最小极限传动比取m in u ≥1/4。
中型机床一般取120,100~70max ==S S z 。
4、z S 的选取不要使两轴中心距过小,否则可能导致两轴轴承过近,在等长的多轴变速系统中,还可能使前后变速组的齿轮顶圆与轴相碰,即k 轴上前一个变速组中的最大被动齿轮max Z 的齿顶圆与(k+1)轴的外径dk+1相碰,或(k+1)轴上的后一个变速组中的最大主动齿轮max Z 的齿顶圆与k 轴外径dk 相碰。
5、当各变速组的传动比确定以后,可确定齿轮齿数。
对于定比传动的齿轮齿数可依据机械设计手册推荐的方法确定。
对于变速组齿轮的齿数,如传动比是标准公比的整数次方时,变速组每对齿轮的齿数和及小齿轮的齿数可以从表3-6(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中选取。
一般在主传动中,最小齿数应大于18~20。
采用三联滑移齿轮时,应检查滑移齿轮之间的齿数关系:三联滑移齿轮的最大齿轮之间的齿数差应大于或等于4,以保证滑移是齿轮外圆不相碰。
(二)第一组齿轮: 传动比:111,41.11121====a a i i ϕ,由《金属切削机床》表8-1,取84=z S 。
轴I 齿轮齿数取Z 1=35,Z 2=42,轴II 两联齿齿数分别为Z 3=49,Z 4=42。
(三)第二组齿轮: 传动比:111,211,41132241======b b b i i i ϕϕ,由《金属切削机床》表8-1,取90=z S 。
轴II 三联滑移齿齿数为:Z 5=30、Z 6=45、Z 7=18; 轴III 与轴II 配合齿齿数为Z 8=60、Z 9=45、Z 10=72。
(四)第三组齿轮:传动比:21,4112241====ϕϕc c i i ,由《金属切削机床》表8-1,取110=z S 。
轴III 上两联齿齿数为:Z 11=73、Z 12=22;轴IV 齿轮齿数为Z 13=37、Z 1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