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父母的爱》作文教学设计
《父母的爱》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指导课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指导课《父母的爱》【学习目标】1、让学生敞开心扉,在口语交际与彼此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
2、围绕作文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素材。
作文中能写出最想对父母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理解父母的爱,增进与父母的沟通。
【学习重点】通过作文,进一步体会父母的爱,增进与父母的沟通,学会感恩。
【课前准备】回忆父母在自己成长之路中的生活点滴。
【指导过程】一、认真审题,明确要求这一单元我们感受了伟大的父爱和母爱。
同学们一定跃跃欲试,也想畅谈一下自己父母的伟大,或者想和父母在一起,倾诉成长的烦恼和欢乐,增进与父母的沟通。
这节作文课就给同学们这样的机会。
1、谁来给大家读读习作要求。
2、这次习作,我们可以从哪几方面来写?二、习作指导(一)、拓宽思路,畅谈父母真情。
回忆生活片段,留心生活细节,拓宽选材思路,体会父母为自己付出的爱,流露出真情实感。
A、生活上,父母给了我们怎样的关心?举例谈谈。
B、学习上,父母给了我们怎样的帮助?举例谈谈。
C、快乐时,父母怎样为我们开心?举例谈谈。
D、困难上,父母怎样帮我们克服?举例谈谈。
……父母为我们付出的爱实在太多,而我最想举得例子是:(二)、片段描述,抒写父母真情。
围绕选定例子,抓住最感人细节,描述片段,流露自己真情实感。
(注意,除了要交待事情的经过外,还要能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来描写。
)(三)、交流精彩,感悟父母真情。
1、小组评议。
把自己描写的作文片段在小组同学中展示出来,在倾听、评议的过程中提升对父母的感情。
2、集体评议。
小组选代表集体展示,再次享受成功的体验,享受伟大的父母之爱,享受自豪之情。
(四)、学会感恩,回报父母真情。
教师要善于总结,画龙点睛,把伟大的父母之爱转化为学生感恩的动力,学会回报父母恩情。
并让学生在作文中体现出来。
我准备这样回报父母:三、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
四、誊抄作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教案与反思第【1】篇〗五年级上册语文《父爱之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会认“栈、冤”等12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生字。
理解“千变万化、纸屑”等词语。
2.朗读课文,从课文中的具体描绘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3.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从中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栈、冤”等12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生字。
理解“千变万化、纸屑”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通过具体事件初步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2)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
父母的爱是那慈祥的笑容,父母的爱是那亲切的话语,父母的爱是那热情的鼓励,父母的爱是那严格的要求。
父母的爱表现出了多种多样的形式。
可是,不论哪种形式,都让我们感到温暖,感到幸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父爱之舟》这课,去感受文中那浓浓的父爱吧。
板书:父爱之舟二、读文识字。
(出示课件3)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3.交流汇报:(出示课件4)(1)大家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2)出示本课的生字,纠正读音,重点记住“蚕、茧、掀、席、庙、屑”等课后生字以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以自由举手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4.讨论交流(出示课件5)(1)课文讲了哪几件事?(2)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说说你感动的理由。
(3)读一读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感情。
五年级上册《父母的爱》作文教学设

五年级下册《父亲母亲的爱》作文教课方案习作要求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亲母亲。
但是,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亲母亲或许父亲母亲不理解你的时候?让我们借此次习作的时机,和他们交流、交流吧!你能够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习作的内容:(1)以前有过不理解父亲母亲的时候,但经过一些事情,领会到了父亲母亲的爱;(2)你能够对父亲母亲提出一些建议,比方,请他们改良教育方法,或劝告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3)你想和父亲母亲说的其余内心话。
不论写什么,都要敞高兴扉,写出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内心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写完此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互换建议。
教课目的1、经过习作指导,让学生懂得习作的读者对象——父或母(爸爸或妈妈),习作中既能自我表达,又能与他人交流。
2、学生在习作的表达和修悔过程中,领会到父或母的爱。
且力争经过详细案例和心理活动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对父亲母亲亲的真情实感,进而学会交流,学会理解。
3、作文就是用笔说话,我手写我心。
学生对父亲母亲的爱,既有自己的见解,又能尊敬读者(爸爸或妈妈),多角度理解父亲母亲的爱,表现个性表达。
教课重难点:1、学会采集和整理信息。
2、能经过描绘人物相貌、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活动,来表达真情实感。
教课前的准备:1 / 51、选择“老照片的故事”和“我家的一件珍品”的同学,应在作文前与父亲母亲聊一聊相应的话题。
能够和父亲母亲一同翻翻旧相册,听他们讲讲照片后边的故事;能够找一找家中的某一件你感兴趣的物件,问问父亲母亲它的来历。
2、不论选择哪一项活动,在与父亲母亲谈话时都应当注意拟好讲话纲要。
内容包含:向父亲母亲介绍本次语文活动的内容和访谈的目的:你需要获得父亲母亲哪些方面的帮助:认识家庭故事过程中碰到的实质问题 (如咨询故事发生的时间、地址、经过,故事波及到哪些人等等 )。
3、做好访谈记录表。
4、课前读读描绘人物相貌语言动作的语句,想一想生活中,父亲母亲与自己相互不理解的事情,对父亲母亲提出的建议或怪父亲母亲说和心理话。
《父母之爱》 教学设计3篇

《父母之爱》教学设计3篇《父母之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
2、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3、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扣紧课文,交流感受1、利用课文切入话题。
同学们,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有人说过,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
读了《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父爱之舟》这三篇课文,也许大家对父母之爱,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和感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读了本组的一些收获吧。
2、交流阅读感受。
以“父母的爱是xxxxx(慈祥的、严格的、宽容的、纵容的、感人的……)”为中心,地交流阅读感受。
先是小组里交流,然后,全班表达见解。
学生可从总体上来讲,也可以结合某一篇文章,或某一片段、某一细节,来谈谈自已的阅读感受。
二、讲述故事,表达想法师讲述三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父母包办,使孩子养成了娇气、丢三落四的毛病。
第二个故事:在爸爸妈正确引导下,他变得勇敢起来。
第三个故事:妈妈经常对他说,外面坏人很多。
结果养成了他畏首畏尾的毛病。
1、导入。
“是啊,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
请大家阅读下面三则小故事,然后我们再一起来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2、读了三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3、交流。
教师可让学生先跟同伴交换看法,然后在小组内评说故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小组长对不同看法进行简要记录。
最后,选派有性意见的同学在全班发表见解。
三、讲述故事,表达想法1、导入。
“你在生活中也有类似的经历吗?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又有什么新的想法?”2、讲述。
把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谈谈看法。
3、评说。
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听后,可结合故事,或发表想法,或帮助分析,或提提解决办法。
四、课后谈心,引导沟通1、讲故事,求沟通。
回家以后,把三个小故事讲给自己的父母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同时,把自己的看法也跟父母说一说。
教学大赛一等奖《父爱之舟》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大赛一等奖《父爱之舟》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的伟大与深沉。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多种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2学会抓关键词句,把握课文的主旨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父爱的伟大,学会感恩和尊重父母。
3.2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1.1把握课文的主旨和情感。
1.2学会感恩和尊重父母。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父爱是什么吗?父爱就像一艘小船,承载着我们的成长,让我们感受着温暖和力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父爱的课文——《父爱之舟》。
二、自主阅读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
2.学生交流阅读感受,教师引导同学们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课堂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字词的意思,让学生学会运用。
2.教师通过提问、解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课文中的父亲为什么说“父爱是一艘船”?2.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汇报讨论成果。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父爱的含义。
二、深入学习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情感。
2.学生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深入体会父爱。
三、写作训练1.教师提出写作任务:请同学们以《父爱之舟》为题,写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
2.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分享1.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2.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写作指导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写作指导导语: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是围绕《父母的爱》写一篇文章。
下面是马老师为你收集整理的写作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当你还很小的时候,他们花了很多时间,教你用勺子,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穿衣服,绑鞋带,系扣子,教你洗脸,教你梳头发,教你做人的道理……他们指谁?朗诵后,你想到了些什么?【习作内容】你和爸爸妈妈可能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也可能平时你与他们的交流机会并不多。
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把平时想对他们说的话写下来,与他们真心“交谈”。
和他们说些什么呢?可以回忆你们之间难忘的事,表达你对他们的爱。
可以讲讲你对一些事情的不同看法,让他们了解正在长大的你。
可以关注他们的生活,向他们提出建议,如,劝他们改掉一些你认为不好的习惯。
【习作要求】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
可是,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吧!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习作的内容:你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父母的爱;你可以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或劝说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你想和父母说的其他心理话。
不论写什么,都要敞开心扉,写出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写完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交换意见。
【写作指导】写真事,吐真情一开头和结尾开头:a 时间开头 b 切题(表达的语言与题目有关)结尾:a 总结照应开头 b 自然结尾,戛然而止c 谈感想二会分自然段三对话叙述在对话中穿插动作.神态描写如:“菜花儿开了”他高兴的举着双手说:“你们快过来啊!” “真的么?”我兴奋的跑过去,指着那一片片金黄色菜花说:“真叫人心醉啊!”四.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写自己想说的话就是作文;心里怎样想就怎样写,不要害怕这写不得,那样写不得。
五.有意识丰富自己的见识,积累习作素材本组习作要求:选择最想给爸爸妈妈说的话,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主题围绕着“舐犊情深”展开,通过一系列的课文、活动等,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体会父母与子女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和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父母之爱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比较表面的层次。
他们正处于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时期,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独立意识,这个时候引导他们深入理解父母的爱,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情感素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本单元的生字词,如“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理解这些词语在文中表达情感的作用。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
3. 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概括的方法,如要素串联法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阅读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如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等,体会文中父母之爱的表达方式,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这些描写方法。
2. 开展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故事,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深刻体会父母之爱,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懂得珍惜父母的爱。
2.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爱,培养良好的家庭美德。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中描写父母之爱的重点语句,感受父母对子女深沉而无私的爱。
2. 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能在习作中准确运用。
(二)教学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透过文字表面,深入理解父母之爱的内涵,尤其是那些隐藏在平凡生活中的默默付出。
2. 让学生在体会父母之爱的基础上,将感恩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并且能够用生动的文字表达出来。
五、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
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如播放一段描写父母照顾生病孩子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父母之爱,更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
2. 问题引导法。
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父母的爱?这种爱有什么特别之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父母的爱》教学设计

《父母的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了解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性和爱的价值;
- 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
- 父母的辛勤付出;
- 父母的关爱和呵护;
- 子女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 利用一些引人入胜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父母的注意和思考;
- 利用问题导入,例如:“你觉得父母对我们的重要性是什么?为什么?”
第二步:讲解
- 讲解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性和爱的价值;
- 分析父母的辛勤付出、关爱和呵护,并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回想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亲情场景。
第三步:小组讨论
-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第四步:个人写作
- 在学生展示之后,让每位学生闭上眼睛,回想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一个令自己感动的瞬间;
- 学生们根据回忆,用文字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第五步:展示和分享
- 学生们可以选择朗读自己写的文字,或将其制作成书法或艺术作品展示;
- 学生们有机会向同学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教学评价
- 评价学生对父母爱的理解和感激之情的表达是否到位;
- 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 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建议,鼓励他们进一步思考和表达。
扩展活动
- 邀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发表在学校网站或校报上,与更多人分享自己的感悟;
- 组织一次家庭联欢活动,鼓励学生和家人一起参与,分享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参考资料
- 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父母的爱》作文教学设计
习作要求
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
可是,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吧!
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习作的内容:
(1)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父母的爱;
(2)你可以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或劝说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
(3)你想和父母说的其他心里话。
无论写什么,都要敞开心扉,写出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写完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交换意见。
教学目标
1、通过习作指导,让学生懂得习作的读者对象——父或母(爸爸或妈妈),习作中既能自我表达,又能与别人交流。
2、学生在习作的表达和修改过程中,体会到父或母的爱。
且力求通过具体事例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父母亲的真情实感,从而学会沟通,学会理解。
3、作文就是用笔说话,我手写我心。
学生对父母的爱,既有自己的看法,又能尊重读者(爸爸或妈妈),多角度理解父母的爱,体现个性表达。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
2、能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来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前的准备:
1、选择“老照片的故事”和“我家的一件珍品”的同学,应在作文前与父母聊一聊相应的话题。
可以和父母一起翻翻旧相册,听他们讲讲照片后面的故事;可以找一找家中的某一件你感兴趣的物品,问问父母它的来历。
2、无论选择哪一项活动,在与父母交谈时都应该注意拟好谈话提纲。
内容包括:向父母介绍本次语文活动的内容和访谈的目的:你需要得到父母哪些方面的帮助:了解家庭故事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询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故事涉及到哪些人等等)。
3、做好访谈记录表。
4、课前读读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想想生活中,父母与自己彼此不理解的事情,对父母提出的建议或怪父母说和心理话。
教学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习作课前来个热身活动。
(含成语的的字短语,看哪个小组说的多。
)
2、揭题: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和作者一起体验着伟大、无私的父母之爱。
上节课口语交际课,我们也交流了父母的爱以及对父母的爱的看法。
其实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地感受着父母的爱。
世界上最爱你们的就是你们的父母,这节课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来书写父母的爱,让我们借助这次习作的机会,和父母交流、沟通一下。
3、同学们,谁能告诉我上个星期天是什么日子吗?(母亲节)
师:你能记住这个特殊的日子,真是孝顺的孩子。
从大家一脸茫然的表情看出你们不知道,那老师告诉你们,是上星期母亲节,每年的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
4、你为没能记住母亲节并献上自己对妈妈的祝福感到遗憾吗?
师:那反你的这种遗憾深埋心底,来年一定补上,不过父亲节还没有错过,是在每年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
到时一定要向你的爸爸问好哦。
因为父母的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
教师板书:父母的爱
二、审清题意
1、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自由地读一读。
2、这次习作,我们可以从哪几方面来写?
学生从题目要求中总结三个方面,教师帮着概括并板书:
(“不理解──体会爱、建议、心里话”。
)
3、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根据学生的述说,教师板书。
(写给爸爸妈妈看,读给爸爸妈妈听,你最想说的话、真情)
三、激情拓思。
1.同学们拿来了几张自己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温馨照片。
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欣赏?(课件出示温馨照片。
学生自己简单描述画面内容。
)
2.再出示<校门口接着孩子>图,一边让学生看,师一边描述画面内容。
3.其实,生活中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很多。
打开你的记忆大门,搜索一下,选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来说说吧!
出示句式:
当我胃口不好不想吃饭时,妈妈(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生病时,妈妈(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爬山爬不动时,妈妈(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不想学习时,妈妈(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______时,妈妈(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顺学而导
1.同学们,你们看,父母的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要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这份爱,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说出来呢?我们就来说说喂饭这件事。
谁来说说当时是在什么情况下妈妈是怎么说的?
指名交流,教师从两个方面加以引导:
(1)清楚。
当发言的学生能把这件事原原本本说出来时,引导其他学生体会怎样说清楚一件事:一步一步说出来,让人听了觉得清楚。
(2)感人。
1)当发言的学生已经能清楚地说一件事时,教师站在一个倾听者的角度,在询问中让学生自己发掘这件事的细微感人之处。
2)如果发言的学生在说一件事时,已经把一些细微感人之处表达出来了,那可以直接引导学生谈听后感受,再顺势点出细微感人之处并板书。
师:妈妈说时是什么表情?妈妈又是怎样做的?你听了妈妈的话心理是怎么想的?(随机板书)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有一次我生病人,没胃口不想吃饭。
妈妈在一旁很关键,很我想能多吃一口饭,拼命地劝我:“孩子,你就再吃一口,看,这有你喜欢吃的菜。
来,张嘴,再吃这一口。
”在妈妈不住的劝说下,看着妈妈一直举着筷子要喂饭给我的情况下,我只好再吃了那么一小口。
我心想:妈妈实在太烦人了。
后来妈妈把我吃的剩饭都拿去吃了。
)
师:瞧,我们只要通过写出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等方面,就可以写好一段话啦。
刚才我们谈到的一些事,如旅游时、生病时、学习上、生活上等方面父母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中都能体会这种伟大的、无私的爱。
我想:此时此刻有一首诗最能代表我们共同的心声。
(课件出示《游子吟》学生齐声朗诵这首诗。
)
五、小结: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亲情,我们应该成为一个感情丰富的人,懂得真、善、美,富有真情的人。
老师相信你们都能写出感人的文章与父母进行交流,和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我期盼你们的父母给我温馨而又满意的笑脸,来证实你的沟通是成功的。
六、欣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