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及答案
学校体育学考试题

学校体育学考试题一、选择题1. 体育学的定义是:A. 研究体育现象和规律的学科B. 进行体育锻炼和竞技的运动项目C. 进行体育教学和指导的专业D. 进行体育赛事组织和管理的机构2. 以下哪一项属于体育学的内容之一?A. 物理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B. 大众健身和社区体育C. 运动训练与生理调节D. 体育伦理与职业道德3. 以下哪个学科与体育学关联最密切?A. 生物学B. 心理学C. 历史学D. 地理学4. 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A. 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B.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C. 发展学生的体育潜力D. 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5. 体育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是:A. 统一评价标准B. 等级评价制度C. 多元化评价方式D. 成绩与名次取舍二、简答题1. 请简述体育学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2. 体育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3. 体育教学中如何合理进行评价与考核?4.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能面临的问题有哪些?如何应对?5. 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三、论述题体育学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身体健康还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体育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就体育学的发展与应用进行论述,以下是一些观点供参考:1. 体育学的发展体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发展与时代和社会的变革紧密相关。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健康意识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也催促了体育学的发展。
体育学通过研究运动的规律、训练方法和保健知识,为人们提供了科学的健身指导。
2. 体育学的应用体育学的应用广泛存在于教育、训练、竞技和健康管理等领域。
在教育方面,体育学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训练和竞技方面,体育学通过研究运动技能和战术策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在健康管理方面,体育学为人们提供身体锻炼的建议和方法,帮助人们保持健康。
3. 体育学的挑战与机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体育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体育专业学校体育学试卷及答案

体育专业学校体育学试卷(A卷)一、名词解释题:(共8题,每题3分)1.体育教学:2.体育教学目标:3.体育教学大纲:4.体育教学手段:5.体育教学原则:6.体育课的结构:7.课时计划:8.课外体育训练:二、填空题:(共10题,每题1分)1. 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门学科。
2. 学校体育是以为其主要内容来进行教学,训练的,它要求人体直接参与活动,并承受一定的。
3. 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增强,促进,培养和良好的,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体育工作是指,,和。
通常也称为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两大方面组织形式。
5. 体育实践课教学是以为基础,以为主要手段来传授和掌握知识,技术,技能。
6.运动技能的形成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即阶段,阶段和阶段。
7. 以我国现行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为例,其结构由,,三部分构成。
7.在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教授方法有,,,。
9.体育课的生理负荷是指。
10. 1990年3月,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和卫生部联合颁布了和。
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6分)1. 简述学校体育的功能?2. 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3. 体育实践课组织的内容?4. 竞赛规程及其内容?5. 课外体育训练的特点与目标?四、论述题:(共3题,每题12分)1. 发展体能的原则和方法有哪些?2. 常见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方法有哪些?如何正确运用这些方法?3. 编写实践课教案的步骤,方法与要求?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1.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体育与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发展运动能力、培养思想品德,并养成终身锻炼身体习惯的教育过程。
2.体育教学目标:是指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定的教学结果和标准。
2019年《学校体育学》模拟试题A卷及答案

2019年《学校体育学》模拟试题A卷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学校体育管理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检查和总结四个基本环节。
2.循环练习法的主要特点是能增大_____和______。
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具有______和 _____特点。
4.体育教学应以______为主导______为主体______为主线。
5.体育教学大纲的结构一般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部分构成。
6.选择和安排准备活动的内容应注意____性、_____性和_____性。
7.测定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常采用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方法。
8.按竞赛进行的空间范围,学校运动竞赛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种。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用“√”和“×”表示。
每小题1分,共10分)1.体育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就是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
()2.人体只有承担合理的运动负荷,才能增强体质。
()3.体育课的一般密度应是越大越好。
()4.体育教学中,为显示动作的前后部位可采用正面示范。
()5.体育课的基础结构是根据人的认识活动规律提出的。
()6.运动训练的周期性原则是依据超量恢复的原理提出的。
()7.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每公斤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
()8.测定体育课的密度时,通常把教师要求学生跑步捡回器械的时间作为练习时间。
()9.技评属于体育课的客观评价标准。
()10.重复练习法是在两次练习之间没有严格规定的间歇时间。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学校体育管理:2.教材体系:3.运动负荷:4.定性评价:5.预先考核: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确定体育教学内容应遵循哪些原则?2.简述课外体育锻炼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确立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依据和基本要求有哪些?4.何谓示范法?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选择示范的位置和方向?5.怎样上好综合课?6.对少年儿童实施耐力训练应注意什么问题?五、论述题:(共15分)结合当前的教育改革,谈谈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第四套试题(ABC卷)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第四套试题(ABC卷)《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适合于体育系本科生)客观题部分(一、二大题为客观题,共30分,时间为40分钟,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1、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开始出现于()社会A、奴隶B、封建C、社会主义D、资本主义2、国民体育的基础是()A、大众体育B、终身体育C、学校体育D、竞技体育3、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A、礼、乐B、书、数C、诗、书D、射、御4、毛泽东同志发出的三好号召是()年A、1950年B、1953年C、1954年D、1955年5、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A、1950年B、1956年C、1957年D、1958年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A、场外性B、竞技性C、基础性D、技术性7、文艺复兴以后,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教育家是()A、洛克B、卢梭C、夸美纽斯D、斯宾赛8、体育教师的特殊性语言是()A、专业术语B、口令C、方言D、艺术语言9、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较其他学科()A、单一B、多样C、没有差异D、有差异,但不大10、体育教学目标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应()全面贯彻A、必须B、不一定C、一定不能D、有所侧重地11、体育教学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是()A、反比关系B、正比关系C、抛物线关系D、不存在12、任何动作的完成都要有相应的力量,而起决定作用的是()A、人体的内力B、人体外力C、支撑反作用D、摩擦力13、体育教学中,为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纠正错误动作时可采用()A、分解法B、快速示范C、常速示范D、正误对比示范14、体育课的综合密度应是()A、越大越好B、越小越好C、适中为好D、练习强度大时小些好15、在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多,器材较少,新授教材比较容易,复习教材比较简单的情况下,宜采用()A、两组一次等时轮换B、三组两次等时轮换C、先合后分D、先分后后16、布置场地器材时,可移动器材与固定器材之间应尽可能()A、分开B、相对靠拢C、保持距离D、保持较远17、在哪种情况下采取分组不轮换的教学形式()A、人数不多场地器材设备条件充足B、人数多场地器材不足C、人数多D、人数少18、不论技术环节有多少个,其中必定有一个环节对动作的质量和效果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环节即为()A、技术基础B、技术环节C、技术关键D、技术细节19、一节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率,即为体育课的()A、综合密度B、专项密度C、练习密度D、一般密度20、课时计划也称()A、年度计划B、教学进度C、单项计划D、教案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用“A”和“B”表示。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题

一、填空题:1.学校体育管理过程包括计划。
实施检查和总结四个基本环节。
2.循环练习法的主要特点是能增大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具有基础性和业余性特点。
4.体育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
5.体育教学大纲的结构一般由说明、教材纲要体系和考核项目及标准三部分构成。
6.选择和安排准备活动的内容应注意全面性、针对性和多样性、渐进性。
7.测定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常采用观察法、自我感觉法、生理测定法三种方法。
8.按竞赛进行的空间范围,学校运动竞赛可分为_校内竞赛和校外竞赛两种。
9.在我国周代的教育,具体教育内容为“六艺”。
其中的射和御是直接用来进行军事技能和身体训练的。
10.学校体育是我国国民体育的基础,是我国体育发展的战略重点。
11.解放后,全国最早开始实行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时间是1956;《九年义务体育教学大纲》颁布的时间是1987年12.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是工作对象广泛、工作任务繁重和工作范围具有社会性。
13.动作技能的形成,大致可分为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提高动作阶段和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
14.体育课分组教学的形式,一般分为分组轮换和分组不轮换两种。
15.体育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教法,而且要备场地器材,还要备学生。
16.分析体育课的方法有全面分析和专题分析。
17.身体训练包括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两个方面。
18.运动竞赛中的淘汰法双称淘汰制,是逐步淘汰成绩差,最后得出优胜者的一种方法。
19. 1923 年公布的,<新学制课程标准》,正式把“体操科”改为体育课。
20. 速度素质有反应速度。
动作速度和周期性运动中的位移速度。
23. 从运动技术要求角度看,选拔运动员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经验选材,二是科学预测选材。
24. 体育课评价的方法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25. 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可把体育课分为普通体育课、专项提高课和保健体育课三种类型。
26. 体育教材的分类应以体育教学目标和任务为依据。
大学体育教育-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测试卷

大学体育教育-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测试卷一、单选题(每题只能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在横线上填写序号,每题2分,共10分)1. 体育学科的功能是指体育与人的个体、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特殊社会作用与效能。
A社会影响作用 B社会相互作用 C环境影响作用 D心理影响作用2. 1979年教育部在召开了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各种国外的体育思想和体育教学理论与教学法。
A.徐州B.苏州C.扬州D.福州3.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其中对学生的管理包括:学生行为的解析;课堂纪律的维护和。
A自我调节 B自我表现 C自我激励 D自律意识的培养4. 14一16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为自己的旗帜和纲领。
A.人本主义B. 人文主义C.军国民主义D.主智主义5.体育教师的特殊性格特征,首先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其次是对学生的爱和良好的教态;第三是。
同时还应具备活泼开朗的性格。
A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B潇洒的风度 C高尚思想品德 D坚强的意志二、多项选择(每题要选择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用序数号填写在横线上,每题2.5分,共15分)1.11—15世纪的骑士教育中的七艺:骑马、游泳、投枪的内容和形式;A击剑 B狩猎 C书法 D吟诗 E 下棋2.学校体育目标本质包括:不同指向的方向性;一定的阶段性和终结性。
A 不同标准的要求B激励进取的前瞻性C具有一定的灵活性D具有一定的曲折性 E不同层次水平3.体育学习的认知策略其主要包括选择性注意策略、练习策略、。
A反复练习策略 B复述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大负荷策略E提炼加工策略4.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是一个以宏观调控指导为特点的操作过程。
A 自觉自愿为主 B强制规定为辅 C 辅助练习为辅 D微观自主开放 E自主灵活为主5.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取向是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取向。
A 形成性目标 B生成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 D 终结性目标 E 过程性目标6.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可分为、达到自动化熟练阶段。
体育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体育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运动前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主要目的是:A. 提高肌肉温度B. 增加关节润滑C. 预防运动损伤D. 以上都是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有氧运动的特点?A. 运动强度较低B. 持续时间较长C. 心率保持在较高水平D. 可以提高心肺功能答案:C3.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具有以下哪些积极影响?A. 促进骨骼生长B. 增强肌肉力量C. 改善心肺功能D. 以上都是答案:D4. 以下哪项是正确的运动后拉伸方法?A. 快速大幅度拉伸B. 保持拉伸姿势30秒以上C. 拉伸时呼吸要均匀D. 拉伸时感到疼痛应继续答案:C5. 运动时心率的计算公式是:A. 220 - 年龄B. 180 - 年龄C. 200 - 年龄D. 210 - 年龄答案:A6. 运动中补充水分的正确方式是:A. 运动前不喝水B. 运动中大量饮水C. 运动后立即大量饮水D. 运动中适量饮水答案:D7. 以下哪项运动属于无氧运动?A. 慢跑B. 游泳C. 举重D. 骑自行车答案:C8. 运动后适宜的休息时间是:A. 立即躺下休息B. 立即进行冷水浴C. 进行5-10分钟的慢走D. 立即进食答案:C9. 运动时穿着的衣物应选择:A. 紧身衣物B. 宽松透气的衣物C. 厚重保暖的衣物D. 任何喜欢的衣物答案:B10. 以下哪项是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A. 运动前不热身B. 运动中佩戴护具C. 运动后立即停止D. 运动中不喝水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包括:A. 缓解压力B. 提高睡眠质量C. 增强自信心D. 改善情绪状态答案:A, B, C, D12. 运动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包括:A. 选择合适的运动装备B. 遵守运动规则C. 运动后立即洗澡D. 运动前进行热身答案:A, B, D13.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运动效果?A. 运动强度B. 运动时间C. 运动频率D. 运动环境答案:A, B, C, D14. 运动后适宜的饮食建议包括:A. 摄入充足的蛋白质B. 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C. 避免高脂肪食物D. 立即大量摄入水分答案:A, B, C15. 运动损伤的常见类型包括:A. 肌肉拉伤B. 关节扭伤C. 骨折D. 皮肤擦伤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运动时心率越高越好。
《学校体育学》课程考试试题(A)

《学校体育学》课程考试试题(A)一学年第一学期班级时量:120分钟总分:100分,考试形式:闭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学校体育具有⑴、(2)、(3)、(4)、(5)、开展功能。
2、体育教学过程,是由(6)、(7)、(8)、(9)(10)等要素所组成。
3、教的活动包括教师的(11)、(12)、(13)、(14)、辅导、分析、纠正错误、评价及调动队伍等。
4、课内教学组织形式一般包括(15)、(16)。
5、体育教师专业知识主要包括:(17)、(18)、(19)、(20)o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学校体育的本质一一2、体育与健康课程一一3、体育教学手段一一4、循环法一一5、体育课的运动负荷——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我国西周时期,奴隶主贵族子弟学校的教育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
“六艺”中乐、射和御具有体育的性质。
2、实施素质教育后,体育教学应取消体育测试。
3、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处于主导地位。
4、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只是指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
5、体育课中的综合课是指在一堂体育课中既有新的理论知识介绍,又有新的技术教学。
6、体育课的练习密度越大越好。
7、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8、课外体育活动仅仅是体育课的延续和补充。
9、体育教师的劳动是以体力劳动为基础的。
10、在现今教育改革中,要求教师要逐步做到完全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的主导地位得到确认。
四、问答题:(共55分)1、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依据是什么?(10分)2、体育教学具有哪些特点?(10分)3、试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0分)4、什么是动作示范法?运用时要注意哪些要求?(10分)5、如何看待体育教师的地位?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是什么?(15分)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教养功能、教育功能、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美育功能、促进学生个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及答案
客观题部分(一、二大题为客观题,共30分,时间为40分钟,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1、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开始出现于()社会
A、奴隶
B、封建
C、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
2、国民体育的基础是()
A、大众体育
B、终身体育
C、学校体育
D、竞技体育
3、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
A、礼、乐
B、书、数
C、诗、书
D、射、御
4、毛泽东同志发出的三好号召是()年
A、1950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5年
5、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
A、1950年
B、1956年
C、1957年
D、1958年
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场外性
B、竞技性
C、基础性
D、技术性
7、文艺复兴以后,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夸美纽斯
D、斯宾赛
8、体育教师的特殊性语言是()
A、专业术语
B、口令
C、方言
D、艺术语言
9、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较其他学科()
A、单一
B、多样
C、没有差异
D、有差异,但不大
10、体育教学目标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应()全面贯彻
A、必须
B、不一定
C、一定不能
D、有所侧重地
11、体育教学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是()
A、反比关系
B、正比关系
C、抛物线关系
D、不存在
12、任何动作的完成都要有相应的力量,而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体的内力
B、人体外力
C、支撑反作用
D、摩擦力
13、体育教学中,为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纠正错误动作时可采用()
A、分解法
B、快速示范
C、常速示范
D、正误对比示范
14、体育课的综合密度应是()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适中为好
D、练习强度大时小些好
15、在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多,器材较少,新授教材比较容易,复习教材比较简单
的情况下,宜采用()
A、两组一次等时轮换
B、三组两次等时轮换
C、先合后分
D、先分后后
16、布置场地器材时,可移动器材与固定器材之间应尽可能()
A、分开
B、相对靠拢
C、保持距离
D、保持较远
17、在哪种情况下采取分组不轮换的教学形式()
A、人数不多场地器材设备条件充足
B、人数多场地器材不足
C、人数多
D、人数少
18、不论技术环节有多少个,其中必定有一个环节对动作的质量和效果起决定性
的作用,这一环节即为()
A、技术基础
B、技术环节
C、技术关键
D、技术细节
19、一节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率,即为体育课的()
A、综合密度
B、专项密度
C、练习密度
D、一般密度
20、课时计划也称()
A、年度计划
B、教学进度
C、单项计划
D、教案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用“A”和“B”表示。
每小题1分,共10分)
1.体育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就是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
(A B )
2.人体只有承担合理的运动负荷,才能增强体质。
( A B )
3.体育课的一般密度应是越大越好。
(A B )
4.体育教学中,为显示动作的前后部位可采用正面示范。
(A B )
5.体育课的基础结构是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提出的。
(A B )6.运动训练的周期性原则是依据超量恢复的原理提出的。
(A B )
7.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每公斤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
(A B )
8.测定体育课的密度时,通常把教师要求学生跑步捡回器械的时间作为练习时间。
( A B )
9.技评属于体育课的客观评价标准。
(A B )
10.重复练习法是在两次练习之间没有严格规定的间歇时间。
(A B )
主观题部分(三、四、五题为主观题,共70分,时间为80分钟。
要求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技术细节
2、课的结构
3、运动负荷
4、淘汰赛
5、综合密度
五、问答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我国学校体育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2、什么是动作示范?运用动作示范时应注意什么?
3、试述运动竞赛规程的内容包括哪一些?
六、应用题(共20分)
假设已测得体育课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为:
教师指导:621秒;学生练习:810秒;组织措施:378秒;
观察、保护:216秒;休息:540秒;不合理时间:135秒。
一节课按45分种计算,请计算下列各题:
1、课的综合密度是多少?
2、课中各项活动的密度是多少?
3、不合理运用时间的比例是多少?
《学校体育学》试题A卷(答案要点)
一、单项选择(共20分;每题1分,错1个扣1分)
1、A
2、C
3、D
4、B
5、B
6、C
7、A
8、B
9、B 10、D
11、A 12、A 13、D 14、A 15、B 16、B 17、A 18、C 19、B 20、D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B
2、A
3、A
4、B
5、A
6、B
7、A
8、A
9、B 10、A
三、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4分)
1、在不破环技术环节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细微的技术结构
2、是指构成一节课的几个部分和各部分的内容安排顺序,组织教法以及时间分配等。
3、指学生在课中做练习时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担。
4、指在比赛过程中逐渐淘汰成绩差的队或个人最后赛出优胜者的方法。
5、指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四、问答题(共30分)
1、答: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
发展,培养德、育、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5分)
2、答:是教师以具体动作为范例,指导学生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
注意:(1)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2)示范要正确、熟练、轻松、优美
(3)示范要有利于学生观察
(4)示范要与讲解相结合(5分)
3、答:(1)运动竞赛的名称(2)竞赛的目的和任务
(3)竞赛的时间和地点
(4)参加单位及各个单位运动员的人数、分组办法
(5)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6)竞赛办法
(7)报名办法(8)奖励办法
(9)特殊规定及注意事项。
(10分)
六、答:综合密度= 95% 教师指导密度= 23% 学生练习密度= 30%
组织措施密度= 14% 观察、帮助密度= 8% 休息密度=20%环保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事迹材料
一年来,该同志能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综治工作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讲学习、抓落实、求实效,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讲学习,政治思想坚定。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理念指导工作,政治立场坚定、思想观念纯正。
二是勤实践,工作主动积极。
牢固树立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积极创新、无私奉献的工作理念,事业心、责任感强,工作作风扎实细致,对分管的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应急救援、宣传教育等工作抓得紧、抓得实,成效明显。
先后组织起草了越秀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实施细则、安全生产专项应急管理工作措施、安全生产大检查实施方案、重点行业领域隐患专项整治安排等文稿。
协调组织开展了元旦、春节等节日和十七大期间安全生产
大检查、预防高处坠落事故专项整治、重点行业领域隐患专项整治等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
完成四个重大危险源场外区域应急救援预案和场外区域应急救援演练方案编制工作,并组织了重大危险源事故场外区域应急救援演练。
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200x 年区安全主任培训工作计划》,对全区新增安全主任培训、安全主任再培训和全员安全培训任务作了总体安排,并狠抓工作落实,超额完成了市下达的培训任务。
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工作,组织制定《安全月活动方案》,协调有关单位,组织开展了安全月宣传咨询日活动等大型宣传教育活动。
三是作风务实,廉洁自律。
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公务员《公共服务行为规范》和单位的规章制度,为人言行一致、清正廉洁、公道正派,**意识强,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关心团结同志,时时处处都能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从未有过违规违纪行为,群众基础好、个人威信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