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常规习惯养成训练有哪些

合集下载

一年级孩子需要培养哪些习惯?

一年级孩子需要培养哪些习惯?

一年级孩子需要培养哪些习惯?两孩爸妈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年级是孩子正式上学的开始,这个阶段孩子能否养成必要的良好习惯,对孩子未来十多年的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

我们认为一年级孩子需要养成的习惯包括:1、上课认真听讲幼儿园上课要求相对宽松,一年级上课要求,会比幼儿园严格得多,孩子需要学会适应相对严格的要求,认真听讲,不走神、不玩东西、不和同学说话、不乱接老师话茬。

孩子听课质量高,学习才会不费劲。

2、自己记清楚作业一年级会开始留家庭作业,老师一般会要求孩子用刚刚学会的拼音记下来,孩子需要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记得很清楚,而且回到家开始写作业时,会很明白今天的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

自己记清楚作业,是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学习上不依赖爸爸妈妈的开始,所以培养孩子的这个习惯很重要。

否则孩子上到小学高年级甚至初中,还认为作业不是自己的事,自己不会记清楚,需要爸爸妈妈到家长群里问作业。

3、独立写作业很多爸爸妈妈都是从一年级开始就陪着孩子写作业,一直陪好多年。

在这上面,我们的观点不同,我们认为从一年级开始,爸爸妈妈就应该让孩子独立写作业,大人不在一边陪着(有问题找大人帮助;大人按老师要求检查孩子完成作业的情况。

)独立写作业,培养的是孩子学习上的自律,有这样的自律,孩子才能不需要爸爸妈妈时时督促,就认认真真地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

4、上学放学自己背书包很多孩子,都是上到好几年级了,还是早上由大人背着书包送到学校门口,放学一出校门,书包就马上到大人肩膀上。

我们不是这样,两个孩子从上学期,就一直自己被书包。

自己背书包,是从一个小小的细节上让孩子明白:上学是你自己的事,不是爸爸妈妈的事。

5、上学日不看电视、不玩手机、电脑、PAD很多爸爸妈妈都困扰于孩子太爱看电视、玩手机、电脑、PAD,我们家的办法是,一上学,就和孩子约定上学日,不可以看电视、玩手机、电脑、PAD,只有周五放学后、周六、周日可以玩儿。

孩子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就不会出现每天为了看电视、玩手机而不去写作业的情况。

小学一年级学生最应注意培养哪些习惯

小学一年级学生最应注意培养哪些习惯

小学一年级学生最应注意培养哪些习惯?哪些习惯的养成是对学生一生受益的?小学一年级学生最应注意做人好习惯、学习好习惯、卫生好习惯、饮食好习惯、阅读好习惯、安全好习惯、运动好习惯、劳动好习惯、礼貌好习惯一、9个做人好习惯(1)心态积极(2)孝敬老人(3)勤俭节约(4)持之以恒(5)充满自信(6)守时惜时(7)诚实可信(8)善待他人(9)不给他人添麻烦二、9个学习好习惯(1)提前预习(2)专心听讲(3)爱提问题(4)即时改错(5)查寻资料(6)不磨蹭(7)仔细审题(8)勤于动笔(9)认真书写三、9个卫生好习惯(1)饭前便后洗手(2)早晚刷牙(3)每晚洗脚洗袜子(4)手脏了即时洗(5)不随意席地而坐6)常换衣服常洗澡(7)不随地吐痰(8)不乱扔垃圾9)随手整理好用具和衣物四、9个饮食好习惯(1)定时定量(2)细嚼慢咽(3)吃饭时不说话不出声(4)爱惜粮食(5)不挑食不偏食(6)不吃不合格食品(7)不边走边吃(8)少喝饮料多喝白开水(9)少吃零食五、9个阅读好习惯(1)经常去书店和图书馆(2)手不释卷(3)专心致志(4)做摘抄画重点(5)读、写、思相结合(6)保护书籍(7)擅长使用工具书(8)姿势准确(9)擅长交流心得六、9个安全好习惯(1)遵守交通规则(2)遵守公共秩序(3)不急追猛跑(4)不玩火(5)不逞能6)离家离校要向家长或老师打招呼(7)右行礼让(8)有自我保护意识(9)不做危险动作七、9个运动好习惯(1)每天运动一小时(2)认真完成每一次练习(3)全面锻炼身体(4)常到大自然去(5)循序渐进(6)做好准备活动(7)经常散步(8)积极参加体育比赛(9)持续尝试新项目八、9个劳动好习惯(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2)家里的事情主动做(3)别人的事情协助做(4)按操作程序劳动(5)学会共同劳动(6)劳动中注意自我保护(7)找窍门探索巧干(8)劳动结束后整理现场(9)保护和珍惜劳动成果九、9个礼貌好习惯(1)进别人的房间要敲门(2)不乱翻别人的东西(3)用双手接递长辈的东西(4)坐有坐相,站有站相(5)礼貌待客(6)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话(7)使用礼貌用语(8)在公共场合要安静(9)见到熟人要主动打招呼这些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一生都是受益的。

一年级学生行为规范及学习习惯养成

一年级学生行为规范及学习习惯养成

一年级学生行为规范及学习习惯养成行为规范
1. 尊重他人
- 讲礼貌,对老师、同学和其他人要有基本的尊重。

- 不打架、不欺负别人,要友善待人。

2. 守时守纪
- 准时到校、按时完成作业。

- 遵守班级和学校规定,如不说脏话、不乱扔垃圾等。

3. 注意卫生
- 保持教室、餐厅和卫生间的整洁。

-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惯, 如勤洗手、剪指甲等。

研究惯养成
1. 定时复
- 养成每天回顾当天所学知识的惯。

- 在课外时间进行复,夯实所学内容。

2. 做作业
-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 遇到困难及时向老师请教,不懂就问,不怕犯错。

3. 多读书
- 养成每天阅读的好惯,培养阅读兴趣。

- 多读各种题材的书籍,提升语言和思维能力。

4. 合理安排时间
- 研究时间与娱乐时间要相互协调。

- 学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充足的休息。

通过遵守这些行为规范及养成良好的研究惯,我们相信一年级的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并取得优异的研究成绩。

Please note that the above content is a suggestion and can be modified according to your specific requirements.。

小学一年级常规习惯养成训练有哪些

小学一年级常规习惯养成训练有哪些

小学一年级常规习惯养成训练有哪些?一年级的常规训练内容很多,从进校门到出校门,从上课到下课,都需要进行训练。

一切都是细节。

要想扎扎实实,必须循序渐进,训练到位。

从开学到现在,我们进行了以下的常规训练。

1、站队:男女生各按大小个儿排好队,然后男女队分别从小排头开始报数,报两遍记住所报数字,报相同数字的男女生牵手,最后,整队。

2、整队:先让学生熟悉口令有哪些,相应的动作是怎么样的。

这要多练。

(特别是“向前看齐”这个动作,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最难。

孩子们经常东张西望,即使知道向前看齐,但是光用眼看,身子却不动。

)老师必须要保证让每一个学生都懂得“看齐”的方法,还要告诉他们要与前面同学之间保持半臂的距离。

3、放学:为保证不与其他年级赶到一起放学,一年级必须提前十分钟下课,组织站队。

特别是上学的第一个月。

在楼道里整理好队伍,牵手下楼。

出校门前,还要停下来,再整理两遍队伍,目的是等等下楼慢的同学。

整理好队伍,带队出校门。

在校门外再整理一次队伍,然后解散。

为了安全起见,要求学生跟家长走之前一定要和老师打招呼说再见。

如果家长没来接,告诉学生要到门卫等候。

4、举牌:刚上学,家长无法辨认班级,所以放学站队时,老师或者学生要手中举班级牌。

开始几天,老师举。

过两天,就训练一个孩子举牌。

5、问候:学生上学来,走进校园和教师,见到老师都要问好。

要教给孩子问好时如何做。

立正,站稳,鞠躬问好,或者点头问好。

不同的时间使用不同的问候语。

如“老师早上好!”“老师下午好”。

6、上课:老师喊上课,班长喊“起立”,全体学生站直,面向老师鞠躬问好,师向学生问好,并请学生坐下。

学生问好老师的时候,不要拖长音儿,要说:“老师,您好!”称呼“老师”时要面向老师,说“您好”时要鞠躬。

7、下课:老师喊“下课”,班长喊“起立”。

全体学生站直,面向老师,说:“老师,再见!”老师说:“同学们再见”。

8、点名喊到。

老师念到学生的名字,被念到名字的同学起立,喊“到”,然后再坐下。

一年级常规训练方案

一年级常规训练方案

一年级常规训练方案一年级作为学生的初始阶段,是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健康的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了帮助一年级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常规训练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年级常规训练方案的内容和目标。

一、课堂常规训练1. 安排科学的课表:制定科学合理的课表,合理安排各科目的学习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2. 细致的复习计划:针对一年级的学习内容,制定每天的复习计划。

通过复习,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3. 温故知新: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进行温故知新活动,让学生回顾当天所学的知识点,巩固记忆。

同时,通过温故知新,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4. 课堂规则培养: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可以设立奖惩制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学科常规训练1. 语文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通过诵读、朗读、做题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同时,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在语文学习上的积极性。

2. 数学训练: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数量的感受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数学运算,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3. 英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通过英语歌曲、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同时,通过英语角和对话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 科学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5. 美术、音乐、体育等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绘画、唱歌、运动等活动,发展学生的艺术和体育潜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三、生活习惯培养1. 爱护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通过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保持卫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引导学生勤洗手、勤剪指甲、保持整洁等,培养他们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好习惯养成

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好习惯养成

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好习惯养成学好习惯,从小做起。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们学习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习惯尤为重要。

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从而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学一年级学生应该养成的好习惯,以及如何培养这些好习惯。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按时完成作业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应该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家长和老师应该监督孩子们按时完成作业,并检查作业质量,帮助他们及时纠正错误。

2.认真听讲在课堂上,学生应该认真听讲,做到专心致志,认真思考老师讲解的内容。

3.爱护学习用品学生应该爱护自己的学习用品,包括书包、课本、文具等,保持整洁,经常整理。

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1.定时作息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保持旺盛的精力。

2.讲穷节约家长应该教育孩子们讲穷节约,不浪费食物和物品,做到节约用水用电。

3.团队合作学生应该养成团队合作的习惯,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三、注意个人卫生1.注意饮食卫生学生应该注意饮食卫生,饮食要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垃圾食品。

2.保持个人卫生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洗澡,保持清洁。

四、培养良好的习惯方法1.身教为先家长和老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孩子们学习的榜样,自己要遵守良好的生活习惯。

2.积极引导家长和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孩子们养成好习惯,及时表扬和鼓励他们的进步,帮助他们克服不良习惯。

3.制定计划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孩子们制定养成习惯的计划表,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和自律能力。

4.多交流沟通家长和老师要与孩子们进行多次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问题,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总结一年级学生学习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生活态度,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只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孩子们一定会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一年级行为习惯的养成方案

一年级行为习惯的养成方案

一年级是孩子们开始接触学习和社会环境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初步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为了帮助一年级的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下是一个完整的养成方案。

一、日常行为习惯1.整齐划一:教育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整齐划一,例如整理书包、放妥课桌上的物品等。

鼓励孩子们保持自己的个人空间整洁有序。

2.自控力:培养孩子们克制自己的欲望,例如等待轮到自己说话、不插队等。

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等方式让孩子们体验自控带来的快乐和积极影响。

3.讲卫生:教育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咳嗽时遮住口鼻等。

组织孩子们参与卫生清洁活动,让他们体会到保持卫生的重要性。

4.合作交流:培养孩子们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例如与同学分享、听取他人意见等。

鼓励孩子们多与他人合作玩乐,锻炼沟通与合作的技巧。

5.尊重差异:教育孩子们尊重他人的不同,包括不嘲笑他人、不歧视他人等。

通过故事、绘本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不同人之间的差异和价值。

二、学习行为习惯1.认真听讲:教育孩子们养成注意听讲的习惯,例如端正坐姿、目光专注等。

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进行集中注意力训练,提高孩子的接受信息能力。

2.完成作业:鼓励孩子们按时完成作业,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建立一个适当的作业管理和监督机制,帮助孩子们提高自制力和责任心。

3.纪律遵守:教育孩子们遵守校规校纪和教师要求,例如遵守上课纪律、按时上下课等。

制定一套明确的纪律制度,并严格执行,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自律和遵守规则的意识。

4.反思总结:教育孩子们学会自我反思和总结,例如每天回家后反思一天的学习和行为情况等。

鼓励孩子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和反馈,从而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5.目标设定:帮助孩子们明确个人学习目标,并提供合适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定期检查目标完成情况,鼓励孩子们不断进步并培养学习动力。

三、社交行为习惯1.进退有礼:教育孩子们在与他人交往时,注意礼貌、尊重和友善。

培养孩子们与他人交往时的谦虚、包容和宽容的态度。

一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年级⼩学⽣良好⾏为习惯的培养 对于低年级⼩学⽣来说,从⼀⼊学,就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为习惯是很重要的。

今天⼩编要和⼤家分享的是⼀年级⼩学⽣良好⾏为习惯的培养,希望能够帮助到⼤家,家长⽼师们赶紧收藏吧。

⼀年级⼩学⽣良好⾏为习惯的培养 ⼀、读书习惯。

先让学⽣养成双⼿捧书读的习惯。

⼆、写字习惯。

教师应随时提醒:“写字必须‘三个⼀’”, 三、坐姿。

教师在恰当的时机按照约定呼叫:“⼀、⼆、三!”学⽣应当会回答:“坐端正!”或是教师以某种动作⼿势予以个别提⽰,既达到了⽬的,也不会影响教学的进⾏。

四、注意⼒。

⼩学⽣的⼼理特点决定了⼩学⽣集中注意⼒的时间是有限的。

这就要求教师有驾驭课堂稳定住学⽣注意⼒的能⼒。

可针对⼩学⽣好动的特点,从激发兴趣⼊⼿;或者⾛到学⽣中间,利⽤“暗⽰法”提请学⽣注意,“拍⼀拍”、“拨⼀拨”、“点⼀点”等;如不便⾛下讲台,可⽤“稍停法”(暂时停⽌讲授),“注视法”、“指向法”等,引起某些学⽣的注意,收拢其注意⼒;在这种情况下,邻座同学也可以协助提醒。

除此⽽外,恰当的赞语、激励,合适的奖励等各种不同⼿法的灵活运⽤,对培养学⽣的集中注意⼒的习惯也是重要的。

此外,勤于读书、会圈点勾划的习惯,讲卫⽣(做眼保健操等)的习惯,学习⽤具正确使⽤的习惯,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课外活动计划安排的习惯等,都与⼩学⽣的学习和进步有密切关系,都应纳⼊培养教育的范围。

只要⽼师⼼中有规范,定期检查与随时抽查相结合,“严”有尺度,“教”有⽅法,要求⼀致,就可使学⽣从⼩养成良好的学习⾏为习惯。

所谓习惯,是由于长时间的经验或重复在后天养成的⼀种⽐较固定的、不易改变的⾏为倾向。

它也是⼀种与需要相联系的稳定的⾏为⽅式。

⼩学语⽂课程标准要求:“重视提⾼学⽣的品德修养和审美的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要达到这个标准,我认为应从培养⼩学⽣良好的⾏为习惯开始。

对于⼩学⽣⽽⾔,中⼩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童长⾝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道德情操、⼼理品质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常规习惯养成训练有哪些?
一年级的常规训练内容很多,从进校门到出校门,从上课到下课,都需要进行训练。

一切都是细节。

要想扎扎实实,必须循序渐进,训练到位。

从开学到现在,我们进行了以下的常规训练。

1、站队:男女生各按大小个儿排好队,然后男女队分别从小排头开始报数,报两遍记住所报数字,报相同数字的男女生牵手,最后,整队。

2、整队:先让学生熟悉口令有哪些,相应的动作是怎么样的。

这要多练。

(特别是“向前看齐”这个动作,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最难。

孩子们经常东张西望,即使知道向前看齐,但是光用眼看,身子却不动。

)老师必须要保证让每一个学生都懂得“看齐”的方法,还要告诉他们要与前面同学之间保持半臂的距离。

3、放学:为保证不与其他年级赶到一起放学,一年级必须提前十分钟下课,组织站队。

特别是上学的第一个月。

在楼道里整理好队伍,牵手下楼。

出校门前,还要停下来,再整理两遍队伍,目的是等等下楼慢的同学。

整理好队伍,带队出校门。

在校门外再整理一次队伍,然后解散。

为了安全起见,要求学生跟家长走之前一定要和老师打招呼说再见。

如果家长没来接,告诉学生要到门卫等候。

4、举牌:刚上学,家长无法辨认班级,所以放学站队时,老师或者学生要手中举班级牌。

开始几天,老师举。

过两天,就训练一个孩子举牌。

5、问候:学生上学来,走进校园和教师,见到老师都要问好。

要教给孩子问好时如何做。

立正,站稳,鞠躬问好,或者点头问好。

不同的时间使用不同的问候语。

如“老师早上好!”“老师下午好”。

6、上课:老师喊上课,班长喊“起立”,全体学生站直,面向老师鞠躬问好,师向学生问好,并请学生坐下。

学生问好老师的时候,不要拖长音儿,要说:“老师,您好!”称呼“老师”时要面向老师,说“您好”时要鞠躬。

7、下课:老师喊“下课”,班长喊“起立”。

全体学生站直,面向老师,说:“老师,再见!”老师说:“同学们再见”。

8、点名喊到。

老师念到学生的名字,被念到名字的同学起立,喊“到”,然后再坐下。

9、文具摆放:一律把书本和文具盒摆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上学了,第一件事就是把文具摆放好。

下课后第一件事也是把下节课要用的文具摆放好。

10、坐姿:抬头挺胸,双臂交叠放在桌上。

11、站姿:两脚并拢,双手放在腿的两侧,挺胸抬头,眼睛向前看。

12、端书:要用双手握书,使书微微向外倾斜。

13、写字:双脚放平,双臂要开,都要放在桌上,一手按本,一手握笔写字。

头距书本一尺远,胸里桌子有一拳,手离笔尖有一寸。

14、出位:上课回答问题,要先站起,然后迅速从座位前移动到座位外侧。

站姿同上。

一组出位,保证前后站成一条直线。

15、举手:举右手,右胳膊肘拄在桌子上。

另一手臂放在桌子不动。

不允许边举手边大喊。

16、检查汇报:大组长和小组长检查完工作,走到老师跟前,站稳之后开口汇报。

汇报时,先称呼“某某老师”,然后再汇报“我们组怎么样了”。

17、纪律总结:站直,面向全体,总结的语言要完整清楚,具有鼓励性。

如:今天听广播,同学们听得很认真,希望继续努力。


18、安静:需要安静的时候,师生一起用相同的节奏拍手:大,大,大大大。

连续拍两回。

19、加油:师生也可用上面拍手的方式进行。

20、传发书本:数好书或者本子,放到每组第一个同学桌上,第一个同学留下一本,然后把其他的书本传给下一个同学,依次往后。

20、传收作业:从后往前传作业。

从最后一名同学开始。

最后一名同学把自己的作业本传给前面的同学,前面的同学再把自己和后面同学的本子放在一起传给前面的同学,依次下去。

本子传到小组第一个同学手中,第一位同学负责理好,交给老师,并向老师汇报是否收齐。

21、领读:指名上前领读,需要侧着身子,手持教鞭,面向全体,边指边大声领读。

22、书空:指名做小老师教同学写字母或者生字,小老师先说“书空!”,全体学生一起举起右手,右手握拳伸出食指;然后小老师说写一遍,其他同学重复一遍。

如:“b由两笔写出,先写竖,再写半圆。

b!”
23、对学:两两面对面而坐,你说给我听,我说给你听。

或者按要求,两两齐说,齐背,齐读。

24、升旗:穿校服,肃立,眼睛看着国旗冉冉升起,跟唱国歌。

25、出操就位:这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个难题。

因为速度慢,体育老师没有要求他们从很远的地方走直线拐直角。

带班的体育老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让孩子们牵手从班级男女生站位的中间,向前走,老师在前做指引,学生跟在身后,边走边就位。

这样一对对地顺序就位,不但速度快,而且视觉上好像树在开花一样,很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