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辅料炒
61页中药炮制技术:加辅料炒技术

根据辅料的种类和烹饪方式的不同,加辅料炒技术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蔬菜 炒、肉类炒、海鲜炒等。此外,根据辅料添加的方式和时间,还可以分为先炒 辅料再炒食材、先炒食材再炒辅料等多种方式。
02
加辅料炒技术的原理
辅料的选择
辅料应与药物性质相符合
根据药物的性质和功效,选择能够增 强或缓和药物作用的辅料。
调节口感
加入口感较好的辅料可以 改善药物的口感,使患者 更易于接受。
辅料与药物的关系
相辅相成
辅料与药物相互配合,共同发挥治疗 作用,达到更好的疗效。
制约平衡
辅料可以制约药物的偏性和毒性,平 衡药效,使药物更安全有效。
03
加辅料炒技术的操作方法
辅料的处理
清洗
将辅料清洗干净,去除泥沙和其 他杂质。
降低毒性
降低药物毒性
某些中药具有一定的毒性,通过加辅料炒制可以降低其毒性,提高用药安全性。例如,在炒制乌头时加入生姜汁 ,可以降低乌头的毒性成分乌头碱的含量,从而降低其毒性。
减少副作用
加辅料炒制可以减少中药的副作用,提高用药的安全性。例如,在炒制附子时加入甘草汁,可以减少附子的毒性 成分乌头碱的含量,从而减少其副作用。
可能产生食品安全问题
如果辅料没有妥善处理或保存不当,可能会引起食品安全来发展 与展望
发展趋势
• 多元化发展:随着人们对食物口味和营养需求的日益提高,加辅料炒技术将朝 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除了传统的单一食材炒制,未来将更多地运用不同种类 的辅料,如香料、蔬菜、水果等,以增加食物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04
加辅料炒技术在中药炮制 中的应用
增强药效
药效增强
通过加辅料炒制,可以增加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提高药效。例如,在炒黄芩时 加入黄土,可以使黄芩中的黄芩苷更好地溶出,从而提高药效。
第9章 加辅料炒

4 炮制方法
取河砂置锅内武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投入净制分 档的药物,不断用热砂掩埋、色或加深时
取出,筛去砂,放凉;或趁热将药物投入醋液中 略浸,取出,干燥。 砂的用量以能掩盖所加药物为度。
第9章
中药炮制学
43
5注意事项
第9章
中药炮制学
3
一、麸炒
1 定义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用麦麸熏炒的方法。
第9章
中药炮制学
4
2辅料
用净麦麸及用蜂蜜或红塘制过的麦麸炒制药物,前者 称净麸炒或清麸炒,后者称蜜麸炒或糖麸炒。
麦麸为小麦的种皮,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具有 和中健脾之功。用麦麸炮制药物,可缓和其辛燥之性, 增强起健脾和胃作用。 麦麸法的加热时间短,用量少,辅料主要起药性协同 作用而无中间传热体作用。
第9章 中药炮制学 32
山药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 炮制规格 山药、土炒山药、麸炒山药。
第9章
中药炮制学
33
⑴炮制方法
山药: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土炒山药:将土粉置锅中加热至灵活状态,投入 山药片,炒至药物表面均匀挂土粉,出锅,筛去
土粉。
山药每100kg,用灶心土30kg。
麸炒山药:麸炒至黄色,麦麸10kg 。
第9章
中药炮制学
34
⑵炮制作用
山药为补气药。生用益肺肾之阴,补肾生精。 土炒以补脾止泻为主。
麸炒长于补脾和胃,益肾固精。
第9章
中药炮制学
35
白术
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 炮制规格 白术,土炒白术、麸炒白术。
第9章
中药炮制学
36
⑴炮制方法
白术:切厚片。 土炒白术:土炒至挂土粉;灶心土25kg。 麸炒白术:麸炒至黄褐色;麦麸10kg。
加辅料炒法—砂烫法(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成品性状
不规则厚片,质坚脆,表面深棕 或黑棕色
扁圆状鼓起,质轻脆,表面棕褐
色或焦黄色不及
太过
骨碎补
不及
太过
砂烫骨碎补
生品
炮制作用
质坚硬,不利粉碎和煎煮,临床少用
砂烫品 质酥脆,易去毛、调剂,具补肾强骨
、续伤止痛
炮制研究
主要成分:柚皮苷、二氢黄酮苷 工艺研究:烘箱烘烤:180℃;
炒制时间:10min; 可达全部鼓起 成分研究:总黄酮及浸出物含量 微波炮制品﹥砂烫品﹥生品
4.勤翻动,及时出锅立刻筛去热砂
六、代表药材 骨碎补
【处方名】骨碎补、烫骨碎补 【来源】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茎
炮制品种及炮制方法
骨碎补 除杂质,切厚片,干燥
砂品
净砂--武火---轻松滑利-骨碎补-鼓起、表棕褐或焦黄色--取出--筛 去砂
河砂用量:掩没药材量
炮制 品名
骨碎补
砂烫骨碎补
成品性状
4.矫臭矫味
鸡内金
砂烫鸡内金
四、操作方法
热锅
净药物 武火
一定 程度
色:黄色或 色加深
形:鼓起
河砂控 制火候
出锅
质:酥脆
或趁热醋淬--取出--干燥
适应药物
需除绒毛 质地硬或有毒
有腥臭味
五、注意事项
1.河砂可反复使用,炒过有毒药除外
2.河砂控制火候:河砂灵活滑利 油砂油尽烟散
3.砂温过高添加冷砂或调小火力
第八章 加辅料炒法
第四节 砂烫法
一、含义 药物与热砂共同拌炒方法称砂炒,亦称砂烫法
普通砂
二、河砂处理
河砂-洗净-干燥—筛除粗粒及细粉留中等粗细砂粒
油砂
09第九章 炒法(3第二节加辅料炒--麸炒、米炒)

苍术
【 来 源 】 干燥根茎。 【历史沿革】 唐代有米汁浸炒、醋煮的方法。 至宋代出现麸炒(《衍义》)
【炮制方法】 1.苍术 取原药材,水泡,润透,切厚片。 2.麸炒苍术 麸入热锅,中火加热至冒烟时投 入苍术片,炒至深黄色。 每100kg苍术片,用麦麸10kg。 3.焦苍术 取苍术片,用中火加热,炒至焦 褐色
【炮制作用】 党参:益气生津 肺气亏虚-补肺汤;气血两亏-两仪膏 米炒党参:气变清香,能增强和胃、健脾 止泻作用。 脾气虚弱-参苓白术汤 中气下陷-参衣汤 蜜党参:增强了补中益气、润燥养阴、补 肺的作用。
【炮制研究】 片型较常见为段(1-.5cm), 但煎出率试验表明,厚片煎出率大 于段。
【炮制作用】 生苍术:祛风发汗,散寒。用于风湿痹痛 如治风湿痹痛的薏苡仁汤。 麸炒后:辛性减弱,缓和燥性,气变芳香,燥 湿健脾作用增强 二妙丸 焦苍术:辛燥之性大减,以固肠止泻为主。 如椒术丸。 ① 缓和辛燥之性,降低副作用 ② 扩大药用范围
【炮制研究】 苍术主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苍术醇、苍 术酮。 麸炒后,挥发油含量下降,刺激性下降。
B.米炒
一、含义: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米
同炒的方法,称为米炒
二、作用
1.判断药物的炮制程度 2.使药物受热均匀 3.吸附毒性成分
4.增强药物疗效(健胃和中、止泻痢)
三、工艺
米入热锅—炒至米冒烟—入药料拌炒至 米-焦黄或焦褐 药-挂火色 药:米=100:20
斑蝥
【 来 源 】 干燥虫体。 【历史沿革】 晋代有炙、炒、烧令烟尽 (《肘后》)等炮制方法。南北朝刘宋 时代有糯米炒法(《雷公》)。共有17 种炮制方法,均须加热处理。
实验三加辅料炒法

对食材的预处理进行更加详细 的记录和控制,以减少实验误
差。
采用更加客观的感官评价方法 ,如引入电子舌等先进设备,
提高实 和营养价值的影响机制,为优 化烹饪工艺提供更加科学的依 据。
探究不同烹饪方法对辅料作用 的影响,如煮、炖、蒸等烹饪 方式下辅料的选用和搭配。
辅料在炒制过程中能够释放出香味和呈味物质,与主料相互渗透,达到增香、去腥、 提味的效果。
不同的辅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和作用,需要根据菜肴的特点和口味需求进行选择。
实验步骤
1. 准备食材和辅料
选择适合炒制的食材,如肉类、蔬菜等,并 准备适量的辅料,如葱、姜、蒜、辣椒等。
2. 切配食材
将食材和辅料按照要求进行切配,注 意大小、形状和均匀度。
均匀翻炒
不断翻炒以确保辅料与材料均匀混合,避免出现生熟不均的情况。
设备使用注意事项
检查设备
01
使用前检查炒制设备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或维修。
熟悉设备操作
02
确保熟悉设备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危
险。
维护保养
03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性能良好,延长使用寿命。
06 实验总结与展望
调味
根据口味需求,适时加入盐、酱 油、料酒等调味料,继续翻炒均 匀,使食材充分吸收调味料。
掌握火候
根据食材的特性和炒制要求,掌握 好火候,既要保证食材熟透,又要
避免过度炒制导致口感变差。
炒后处理
装盘
将炒好的食材装入盘中, 注意摆放整齐,美观大方。
清理锅具
及时清洗用过的锅具和工 具,保持厨房整洁卫生。
实验总结
实验目的
通过加入不同辅料进行炒制,探究其对食材口感、色泽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第二节 加辅料炒法 一 麸炒

第一节加辅料炒法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固体辅料同炒的方法,称为加辅料炒法。
加辅料炒法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增强疗效,易于粉碎和矫臭矫味等。
同时,一些辅料具有中间传热的作用,能使药物受热均匀,炒后的饮片色泽一致,外观质量好,质地酥脆。
根据固体辅料的种类不同,可以分为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和滑石粉炒等。
一、麸炒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用麦麸熏炒至一定程度的方法,称为麸炒。
又称为“麦麸炒”或“麸皮炒”。
炒制药物所用的麦麸如未经处理者称净麸或清麸炒;麦麸经用蜂蜜或红糖制过者则称蜜麸炒或糖麸炒。
麦麸性味甘平,具有和中作用。
明代《本草蒙筌》有“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的记载。
故常用麦麸炒制补脾胃或作用强烈及有腥味的药物。
(一)目的1.增强疗效。
如山药、白术等。
2.缓和药性。
如苍术。
3.矫臭矫味。
如僵蚕。
(二)操作方法先用中火或武火将炒制容器烧热,再将定量的麦麸均匀撒入其中,至起烟时投入药物,快速均匀翻动并适当控制火力,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麦麸用量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麦麸10kg。
(三)注意事项1.辅料用量要适当。
麦麸量少则烟气不足,达不到熏炒要求;麦麸量多则造成浪费。
2.注意火力适当。
麸炒一般用中火,并要求火力均匀;炒制容器要预热适度;可先取少量麦麸投于其中预试,以“麸下烟起”为度。
如火力太小或预热不够达不到熏炒要求,成品色泽不够鲜亮。
3.麦麸要均匀撒布热锅中,待起烟投药。
4.麸炒药物要求干燥,以免药物粘附焦化麦麸。
5.麸炒药物达到标准时要求迅速出锅,以免造成炮制品发黑、火斑过重等现象。
枳壳【处方用名】枳壳、炒枳壳。
【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 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历史沿革】南北朝刘宋时代用麸炒;唐代以后有炒焦炙、麸炒、麸炒醋熬、米泔浸后麸炒、制炭、面炒、炒制、麸炒、火炮、煨、米炒、萝卜制、米泔水浸、麸炒、酒炒、醋炒、蜜水炒等法。
炮制第8章加辅料炒法课件

第三节 土炒法
1 薏苡仁
净制后,除杂,筛去灰屑。
2 麸炒薏苡仁
第一节 麸炒法
3 炒薏苡仁 文火炒至微黄色,略鼓起
4 土薏苡仁
【成品性状】
第一节 麸炒法
表面乳白色,光滑;有1 淡棕色点状种脐。背面圆 凸,腹面有1条宽而深的 纵沟
【成品性状】
第一节 麸炒法
微鼓起,表面微黄色
【成品性状】
第一节 麸炒法
第一节 麸炒法
第二节 米炒法
斑蝥
【 来 源 】 该品为芫菁科昆虫南方大斑蝥(大斑芫菁) 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或黄黑小斑蝥(眼斑芫青) M.cichorii Linnaeus 的干燥体。
第二节 米炒法
1 斑蝥
去原药材,去头足翅。
第二节 米炒法
2 米斑蝥
➢ 净斑蝥,用贴米法或拌米法,中火炒至米呈黄棕色,斑蝥挂火 色,显油亮光泽时,取出,去米,放凉。
第一节 麸炒法
6. 麸炒的目的 (2)缓和药性。如苍术、白术、枳壳、枳实等具辛燥之性或破气 作用的药物,麸炒后药性缓和,不致耗气伤阴。 (3)矫臭矫味。如僵蚕等具腥臭气味的药物,麸炒后可矫其不良 气味。
第一节 麸炒法
7. 麸炒的关键因素 麸炒是用麦麸焦化后冒出的烟雾来熏炒药材的,所以麦麸用量、
锅温、操作方法对炒后成品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姜汁炒僵蚕 矫味,增加祛风痰的作用。
第二节 米炒法
第二节 米炒法
教学目标 【掌握】米炒法的含义,党参、斑蝥的炮制方法、成品性状、炮制 研究。斑蝥的炮制研究
【熟悉】 米炒法的火力、操作方法;
【了解】了解红娘子、青娘子的炮制方法、成品性状、炮制研究。
第二节 米炒法
加辅料炒制

苍术80℃30min烘品和70℃30min烘品的挥发油含量与米泔水 品挥发油含量相近, 适用于规模大生产。
19:46
枳壳
[处方用名] 枳壳、炒枳壳。 [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 酸橙Citrus aurantium L. 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 熟果实。 [历史沿革] 麸炒、炒焦炙、 麸炒醋熬、米泔浸后麸炒 等,现行主要有麸炒等炮 制方法。
稻米——禾本科植物稻的种仁。 成分: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尚含少量的
B族维生素、多种有机酸类及糖类。
作用:性味甘、平,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止
渴,止泻痢。
19:46
(二)目的
1.增强药物的健脾止泻作用,如党参。 2.降低药物的毒性,如红娘子、斑蝥。 3.矫正不良气味,便于掌握火候,如红娘 子、斑蝥。
(一)含义 麸炒: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用麦麸熏炒的方法。又
称“麦麸炒”或“麸皮炒”。 麦麸为小麦的种皮,呈褐黄色。主含淀粉、蛋白质及 维生素等;性味甘、淡。能和中益脾。与药物共制能缓和 药物的燥性,增强疗效,矫味,使药物色泽均匀一致。 麦麸还能吸附油质,亦有作为煨制的辅料。麦麸性味甘 平,具有和中作用。明《本草蒙筌》有"麦麸皮制抑酷性 勿伤上膈"的记载。故常用麦麸炒制补脾胃或作用强烈及 有腥味的药物。
19:46
党参
[处方用名] 党参、炒党参、 炙党参。 [来源] 本品为桔梗科植物 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 及同属多种植物的根。 [历史沿革] 蜜蒸、蜜炙、 米炒等方法。现行,有蜜 炙、米炒等炮制方法。
19:46
[炮制方法]
1. 党参——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去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第二节
米炒法
(三)注意事项
1、米炒药物所用的米,一般以糯米为佳,通常多用大米;
2、炮制有毒药物时,应加强劳动保护,以防中毒;
3、米炒昆虫类药物,用贴米法或拌米法,一般以米的色 泽观察炮制火候,炒至米变焦褐色或黄棕色为度。 4、米炒植物类药物,用拌米法,观察米的色泽变化,炒 至米呈黄棕色或药物呈黄色为度。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党
【炮制方法】
参
党参——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去屑。
米炒党参—— 将米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冒烟时投入党参
拌炒,至党参呈黄色(挂火色),筛去米,放凉。 党参:米=100:20
炒品
斑
【成品性状】
蝥
斑蝥— 为去除头、足、翅的干燥虫体,呈长圆形,胸腹部乌黑
色,背部有三条黄色或棕黄色的横纹,有特殊的臭气,味辛。
米炒斑蝥— 微挂火色,有油亮关泽,臭味轻微。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斑
【炮制作用】
蝥
生斑蝥—— 辛热之品,多外用,毒性较大,以攻毒蚀疮为主。
用于瘰疬瘘疮,痈疽肿毒,顽癣瘙痒等症。
能力培养目标
能运用不同火力完成加辅料炒法的操作。 会使用滚筒式炒药机和平锅式炒药机。 能正确判定药物炒后的成品质量。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第八章
概述
加辅料炒法
加辅料炒法: 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固体辅料同炒的方法。 辅料的作用:1)中间传热的作用;2)具有赋色和矫味的作用; 3)与药物起协同作用而增强疗效。 分类:麸炒、米炒、土炒、砂炒、滑石粉炒、蛤粉炒等。 火力要求:砂炒用武火,其余用中火。
胃不和,痰饮停滞,青盲雀目。
炒焦—— 辛燥之性大减,用于固肠止泻。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苍
【炮制研究】 1.对化学成分的研究
术
苍术炮制后其挥发油含量为生品>炒黄品>炒焦品>麸炒品>米泔 水品,生品>80℃20min烘品>100℃20min烘品>150℃20min烘品 >70℃30min烘品>80℃30min烘品。炮制后苍术挥发油含量均较生品 有显著降低。 2.对药理作用的研究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枳
【处方用名】 枳壳、炒枳壳。
【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 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 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历史沿革】 麸炒、炒焦炙、麸炒
壳
醋熬、米泔浸后麸炒等,现行主
要有麸炒等炮制方法。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枳
【炮制方法】
壳
枳壳—— 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捞出闷润,去瓤,切薄片,
1、手工炒制
净制—麦麸的处理及用量(药物100kg:米20kg)—预热(中 火)—投米(至起烟)——投药——翻炒(米表面呈黄棕色或深
黄色)——出锅——筛去米——放凉。
2、机械炒制(略)
(二)成品质量
昆虫类药物—— 米炒品颜色加深,有光泽,腥臭气减弱。成
品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1%。
植物类药物—— 米炒品呈米黄色或深黄色,有香气。成品含
苍
【炮制方法】
术
苍术— 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水浸泡,洗净,润透,切厚片,
干燥,筛去碎屑。
麸炒苍术— 先将锅烧热,撒入麦麸,用中火加热,待冒烟时投
入苍术片,不断翻动,炒至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焦苍术— 取苍术片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褐色时,喷淋少许清
水,再文火炒干,取出放凉,筛去碎屑。
体。
【历史沿革】 米泔制、炒制、姜汁 制等,现行主要有麸炒等炮制方法。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僵
【炮制方法】
蚕
僵蚕— 原药材,筛去杂质及残丝,洗净,晒干。 麸炒僵蚕— 先用中火将锅加热,均匀撒入定量麦麸,待起烟时
加入净僵蚕,急速翻炒至表面呈黄色时出锅,筛去麸皮,放 凉。
僵蚕每100kg,用麸10kg。
僵
【炮制作用】
蚕
生僵蚕—— 辛散之力较强,药力较猛。用于惊痫抽搐,肝风
头痛等症。
麸炒—— 缓和疏风解表作用,矫味。本品长于化痰散结。用于
瘰疬痰核,中风失音等症。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第二节
米炒法
米炒: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米同炒的方法。多选用大
米或糯米,一般认为以糯米为佳,有些地方用“陈仓
米”。
用。用于宿食停滞,呕逆嗳气。麸炒枳壳因其作用缓和,同时 宜用于年老体弱而气滞者。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枳
【炮制研究】
壳
去瓤枳壳生品和炮制品的挥发油含量均比连瓤枳壳高,可见枳壳的挥发 油大多数在果皮,瓤作为非药用部分除去是有一定道理的。
动物实验表明,枳壳对大鼠肠道平滑肌有一定兴奋作用,可使胃肠运动 收缩节律增强而有力。对未孕及已孕家兔离体或在体子宫均有兴奋作用,
苍术提取物及β -桉叶醇、茅术醇、苍术酮对四氯化碳一级培 养鼠肝细胞损害均有明显的预防作用。苍术苷对小鼠、兔和犬有降 血糖的作用,所含挥发油有祛风健胃作用,苍术所含β -桉叶醇成 分具抗缺氧作用。 3.对炮制工艺的研究
苍术80℃30min烘品和70℃30min烘品的挥发油含量与米泔水品 挥发油含量相近, 适用于规模大生产。
斑蝥药材粉末最佳提取工艺:加入15倍量体积分数为75%的乙 醇溶液85℃,回流提取1 h。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党
【来源】 本品为桔梗科植物党参 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 及同属多种植物的 根。
参
【处方用名】党参、炒党参、炙党参。
【历史沿革】蜜蒸、蜜炙、米炒等方 法。现行,有蜜炙、米炒等炮制方 法。
稻米——禾本科植物稻的种仁。 成分: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尚含少量的B族维生素、多
种有机酸类及糖类。
作用:性味甘、平,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等作用。并且米能吸附某
些药物的毒性成分。
故米炒法多适用于某些益脾胃的药物和某些有毒的昆虫 类药物。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第二节
米炒法
(一)米炒的操作方法
中果皮黄白色至黄棕色,近外缘有点状油室,内侧有得有少量紫
褐色瓤囊,质脆,气清香,味苦微酸。
麸炒枳壳—- 表面色泽加深,偶有焦斑,具焦麸香气。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枳
【炮制作用】
壳
生枳壳—— 作用较强,可行气宽中除胀。用于胁肋胀痛。如
治肝气郁结,胸膜痞胀疼痛。
麸炒—— 减低其刺激性,缓和燥性和酸性,增强健胃消胀的作
第 八 章
加
辅
料
炒
法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第八章
加辅料炒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麸炒法 米炒法 土炒法 砂烫法 蛤粉烫法
第六节
滑石粉烫法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第八章
加辅料炒法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加辅料炒法的操作方法、成品质量、辅料用量、 注意事项及炮制目的;常用药物的成品性状、炮制作用。 熟悉:机械炒药机的原理和标准操作规程。 了解:加辅料炒法的含义、某些药物的现代研究。
米炒—— 降低毒性,矫正气味。可内服。以通经,破瘕散结
为主。用于经闭,癥瘕,狂犬咬伤,瘰疬,或肝癌,胃癌等消化 道癌症。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斑
【炮制研究】
1.对化学成分的研究
蝥
斑蝥中主要含有斑蝥素(主要有毒物质),此外还含有油脂、 蚁酸、色素等。 2.对药理作用的研究 斑蝥生品口服毒性很大,人口服斑蝥的中毒剂量为0.6g, 致死量为 1.3~3g。斑蝥素对人的致死量为30mg。故口服必须经 过炮制加工。斑蝥素有抗癌作用,动物实验表明斑蝥素对小鼠肉 瘤有抑制作用,能使瘤组织呈碎块及糜烂状,能够引起小鼠腹水肝 癌细胞明显萎缩、退化、胞浆多空泡等形态学改变,。 3.对炮制工艺的研究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僵
蚕
生品
炒品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僵
【成品性状】
蚕
僵蚕—- 呈圆柱形,多弯曲皱缩,表面灰黄色,被有白色粉霜,
头部较圆,体节明显,尾部略呈二分歧状,质硬而脆,断面平坦, 外层白色,中间有亮棕色或亮黑色环,有光泽,气微腥,味微咸。
麸炒僵蚕— 表面颜色黄色,腥气减弱。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第一节
麸炒法
(三)注意事项
1、炒前净制药物,去杂,大小分档;
2、炒前药物要干燥,以免粘附药物;
3、火力适宜,一般用中火,使麦麸产生浓烟熏烤药物。 4、药物炒后应立即出锅,筛去辅料; 5、撒麦麸要均匀,以免受热不均。 6、麦麸以片大者为佳,以免麦麸很快焦化完全,导致烟 气不足。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麸炒苍术— 表面颜色深黄色,有香气。 焦苍术— 表面颜色焦褐色,香气微弱。 米泔制苍术— 表面黄色或土黄色,有香气。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苍
【炮制作用】
术
生苍术—— 温燥而辛烈,长于燥湿、祛风、散寒之力强,而
且能走表去风湿,
疼痛。
用于风湿痹痛,感冒夹湿,湿温发热,脚膝
麸炒—— 缓和燥性,气变芳香,增强健脾燥湿作用。用于脾
干燥,筛去脱落的瓤核。
麸炒枳壳—— 先将锅烧热,均匀撒入定量麦麸,用中火加热,
待烟起投入枳壳片,不断翻动,炒至淡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 放凉。
枳壳片每100kg,用麦麸1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