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景观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景观设计规范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景观设计规范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景观设计规范一、国内法规鉴于互通立交桥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各国十分重视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桥的景观设计。

我国国家交通部1998年关于发布《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006--98),下面摘录关于互通立交桥景观设计的几条规定:条文6.2.2.1公路上的桥梁、互通式立交、隧道和服务区、管理设施等作为一个景点,设计时应使构造物本身各部位比例协调。

条文6.2.2.2各景点设计路段应充分结合工程和自然景观,宜具有一定风格,且与地域景观协调一致。

各景观设计路段之间的过渡应自然。

条文6.3.4.4互通式立交区及服务区范围内,有条件时宜作景观绿化设计。

二、设计手法公路互通立交桥景观环境要素包罗万象,但我们不应将精力集中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人造景观上,而应重点体现对原有的建筑景观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以及公路主体与原有自然及社会环境的相融--“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

从互通立交桥景观设计入手,例如通过植物高低的变化引导视线,构造景观的节奏感;从互通立交桥线形入手,优化平纵组合、改善线形,使其流畅连续,确保车辆快速安全通过,提供舒适的行车条件,营造出“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优美的公路交通环境;从互通立交桥结构入手,要求边坡以曲线柔美自然流畅的曲面为主,挡墙由高至低或由低至高渐变且与路线线形吻合为主要造型,边沟以隐蔽、宽浅或远离路基为首选。

互通立交桥周围的山岭、坡地、河流,构成美丽的风景,千变万化的植被体现出一种自然美。

互通立交桥作为一种构造物,既要满足车辆通行的基本要求,又要达到自然景观与再造景观的和谐统一。

互通立交桥匝道大量曲线的设置,使公路线形能更好地适应地形,增加了互通立交桥的曲线美,给人以幽静和耐人寻味的感觉。

曲线丰富的变化和节奏感,驾驶员行驶在上面,眼睛左右移动,不断扫视整个视域,并把视线引向远方,避免了驾驶员遇到紧急情况而手慌脚乱。

匝道的美学价值如此重要,为方便建筑师对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桥进行建筑美学设计,建筑师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匝道的如下特征:互通立交桥匝道圆弧的设置,不光是从公路美学出发,且它可以辅助直线,圆弧可自然表明道路方向变化,将道路两侧层出变化的全景提供给驾驶员,起到合理诱导视线的作用。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设计分析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设计分析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设计分析摘要: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高速公路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提高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设计质量,本文对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设计原则进行了概述,从位置选择、等级确定、型式选择等方面,对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设计流程进行了总结,并对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

在进行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设计时,要根据具体的地形、地质条件,对互通立交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

在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到高速公路沿线各方面的因素,如环境保护、工程造价、技术难度等。

在实际工作中,设计人员要通过不断实践积累经验,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更好地为我国的高速公路交通建设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设计引言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设计效果对高速公路的通行质量、服务水平有直接影响,因此在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设计环节,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还要从位置、类型、指标、外观、功能等方面出发,进行方案对比分析,切实保证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设计达到科学性、合理性要求,最大化地发挥互通立交的作用,提高高速公路的通行水平。

1互通立交概述立体交叉是指一条公路在同一平面内跨越两条以上高速公路,且需要设置必要交通安全设施的情况下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互通式立体交叉(简称互通式立交)是指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相交的地方,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设计人员根据车辆行驶方向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匝道形式和交叉方式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这种互通立交一般是按照高速公路的行驶方向分为直行、左转、右转等。

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相交时,为了保证车辆可以顺利地通行,需要采用互通立交。

而在二级公路相交时,则需要采用匝道进行连接。

一般情况下,高速公路互通立交都是作为一种辅助工程进行设计和建设的。

其中,设计人员要根据高速公路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互通立交设计,并且要保证互通式立交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之间能够相互协调。

由此可见,互通立交在整个交通网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也是保证高速公路运输安全和畅通的关键。

互通式立体交叉说明

互通式立体交叉说明

二、设计标准2.1公路等级: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宽度26m;2.2设计速度:100 km/h。

2.3设计荷载:公路-I级。

2.4地震:本标段地震动加速度峰值0.05g,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2.5桥下净空:项目区内目前没有通航河流,基本无水路运输量。

2.6设计洪水频率:1/100。

2.7通道的长度,满足路基宽度的设计要求。

三、互通式立交和服务设施本标段共设置互通立交1处,为车村互通式立交;天桥1座。

3.1铁门枢纽互通式立交(1)设置位置及地形状况根据现场地形条件,结合遂平县规划及政府意见,车村互通式立交布设于车村镇东侧约6公里处,距离东侧木扎岭景区约6公里。

连接道路为北侧的国道G311,与本项目进行交通转。

车村镇位于伏牛山腹地,洛阳市嵩县南部,地域辽阔,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既有众多的的奇山秀水、原始生态等自然风光,又有不少古迹、寺庙、革命纪念地等人文景观。

互通的设置为车村镇及周边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交通环境基础。

本互通采用混合苜蓿叶互通式立交,主线上跨连霍高速。

匝道设计时速采用60/40公里/小时,双车道匝道路基宽10.5米,单车道匝道路基宽9.0米。

(2)主要技术指标①主线:平面设计:立交范围为K0-850~K2+150,总长3000米,最小平曲线半径R=1070米。

纵面设计:立交区最大纵坡为-2.100%,最小竖曲线半径:凸形竖曲线半径R=10000米。

横断面设计:本互通式立交区主线路基宽26米,双向四车道,行车道宽度为3.75米;中间带宽4.5米(中央分隔带宽2.0米,路缘带宽2×0.75米);硬路肩3米(含路缘带0.5米);土路肩宽0.75米。

横坡设计:主线最大横坡为4%,土路肩采用4%的横坡。

变速车道:单出口减速车道按直接式设置,长度不小于125米,渐变段长度不小于90米;单入口加速车道按平行式设置,长度不小于200米;渐变段长度不小于80米。

双出口减速车道按直接式设置,长度不小于190米,辅助车道长度不小于300米,渐变段长度不小于80米;双入口加速车道按直接式设置,长度不小于350米;辅助车道长度不小于350米;渐变段长度不小于160米。

互通式立交的景观设计原则与方法

互通式立交的景观设计原则与方法

互通式立交的景观设计原则与方法互通式立交桥是现代城市交通建设中常见的一种交通设施,具有提高交通效率、缓解交通压力等优势。

然而,由于其体量庞大、造型复杂,常常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互通式立交的建设中,景观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可以将互通式立交融入周围环境,并提升城市形象。

本文将介绍互通式立交的景观设计原则与方法,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进行景观设计。

一、完整性与结合性原则互通式立交的景观设计应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形成一体化的整体形象。

首先,设计师应考虑互通式立交在整体城市规划中的定位,确保其与城市的建筑、道路、公园等相关设施相互结合,形成协调统一的景观风貌。

其次,设计师应注重保持互通式立交内部的完整性,避免视觉和空间上的碎片化,使得立交桥景观具有连贯性和一致性。

二、环境适应性原则互通式立交的景观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周围环境的特点,以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

例如,设计师应根据立交桥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保证植物的生长和景观的可持续性。

同时,应考虑当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结合当地的建筑风格和艺术元素,打造独特的景观形象,体现地域特色。

三、可持续性原则互通式立交的景观设计应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追求环保、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在植物选择上,应倾向选择本地植物,减少对外来植物的依赖,提高植物的适应性和生长率。

同时,设计师应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收集雨水、设置水景等手段,减少用水量,保护水资源。

此外,互通式立交的景观设计还可以融入太阳能光伏板、LED灯光等新能源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四、视觉引导原则互通式立交的景观设计应通过合理的构思和布局,引导交通参与者的视线并提供良好的视觉体验。

例如,可以运用水景、雕塑、绿化带等景观要素,组成流线型的景观组合,使人们在驾车或行走过程中感受到景观的连续性和变化性。

同时,应注重立交桥的夜间照明设计,利用科学的照明手法,提供安全舒适的行车环境,并打造独特的夜间景观效果。

园林景观设计——互通式立交的景观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互通式立交的景观设计

互通式立交的景观设计简介: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高速公路以越来越显现出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同时对高速公路的设计也提出了一些新课题。

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高速公路的功能,使其成为与自然相协调的建筑群体,创造出一个高速、快捷、舒适、优美的公路环境,已经成为公路设计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而互通式立交由于其在高速公路中特殊性,其景观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字:互通式立交景观设计1. 序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高速公路以越来越显现出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同时对高速公路的设计也提出了一些新课题。

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高速公路的功能,使其成为与自然相协调的建筑群体,创造出一个高速、快捷、舒适、优美的公路环境,已经成为公路设计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而互通式立交由于其在高速公路中特殊性,其景观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2.景观设计的含义景观设计就是在考虑使道路具备固有功能的同时,还需考虑使道路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以减少“建设性景观破坏”,提高其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也就是在考虑道路建设及养护的经济性同时,还需考虑道路给司乘人员以及沿线居民在心理上带来的舒适感和安全感,建设一个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人工构造物,从而营造出一个新的优美环境,尽可能少地造成“建设性景观破坏”。

这里所提到的“建设性景观破坏”是指由于道路的建设破坏了自然环境,以致对自然景观产生了不利影响。

比如,有些结构物在设计阶段由于只注重了其工程条件和经济性,而忽视了建成后所产生的副作用,以致进一步破坏了道路两边的自然景观。

景观,它同时还是一种人的心理评价。

当立场不同,观点不同,爱好不同,对景观的评价也会不同。

例如同样都是防噪墙,对卡车司机来说只遮断了其视线的一部分,并没感觉什么不适,而对小车司机,防噪墙就如一堵高墙,司机会有一种压迫的感觉,这就是因为两人所处的视点不同,对景观产生了不同的评价。

因此针对景观设计,就需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景观设计。

互通立交绿化园林景观设计【规划】

互通立交绿化园林景观设计【规划】

互通立交绿化景观设计作为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解决城市区域间交通的有效手段,高速公路越来越显现出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互通式立交是高速公路重要的构造物之一,它是利用跨线构造物使道路与道路在不同标高相互交叉的连接方式,是路与路之间连接的交通枢纽,车辆的进出均是通过立交实现的。

城市高速公路通过互通式立交由郊外延伸到城市中心地带,成为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如何利用快速路立交区的绿化,使城市快速路立交桥景观以及快速路景观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挥交通作用的同时也成为城市生物的绿色廊道,从而保障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高速公路的功能,使其成为与自然相协调的建筑群体,创造出一个高速、快捷、舒适、优美的交通环境,总的说来要满足两个方面的要求。

互通式立交区绿化应首先满足交通要求,保证行车安全。

中环线-民族大道立交车流量大,线路复杂,除了立体交叉的快车道外,底层还有平面交叉的慢车道,匝道盘旋交叉围成几个面积大小不一,立地条件各异的开阔空间。

由于是一些起相对封闭的区域,在养护管理等方面受到许多限制。

另外,高速公路绿化需要长期养护的面积大,地形复杂、费用高,养护资金有限等因素的制约。

考虑以上特点,此互通式立交区绿化以“安全、实用”为宗旨,以管理方便为原则。

互通式立交区绿化还应满足景观效果,凸现城市形象的要求。

作为进入市区中心的视觉焦点,互通式立交区又是城市的形象窗口,其景观必须反映地方特色,时代风貌、和都市的现代化气息。

因此,在景观营造上,以优化植物配植为主,强调生态绿化;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突出季相效果;立体绿化层次分明,突出层次效果;以丛植为主,注重涵养水源;在创造良好生态群落的前提下,追求景观效果,力求做到生态性与视觉效果上的有机结合。

细分一下,互通式立交区绿化设计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安全性原则。

在交通安全上,立交区绿化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设计浅析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设计浅析

关键词: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立交设计太行山高速公路作为唯一省网项目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国家专项规划,自北向南贯穿太行山区全境,包括京蔚段、涞曲段、西阜段、平赞段、邢台段和邯郸段。

太行山高速公路是河北省太行山区的重要旅游通道,也是河北省的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24.5m。

笔者从对太行山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设计的分析理解,并结合设计过程中有关专家审查、咨询意见,在此对互通立交设计提出一些认识,与大家探讨、交流。

1主线平纵面指标在互通立交范围内,由于流入和流出车辆的频繁变化,运行情况十分复杂。

笔者亲历节假日期间,某双向八车道高速上由于车辆饱和,频繁出现事故,事故发生点多数为互通立交的进出口,由此推测其他高速情况更为不乐观,因此互通立交进出口一定距离范围内的安全设计尤为重要。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1](JTGD20—2017)、《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2](JTG/TD21—2014)中均规定了互通式立体交叉范围主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主要是为了控制主线超高横坡,圆曲线外侧变速车道连接部需设置脊线,变速车道和主线为反坡,横坡差一般不大于6%,当大于该值时,车辆在主线与变速车道间变道存在安全风险,变速车道横坡一般为向外2%,因此主线横坡一般不大于4%。

根据不同的主线设计速度,采用不同的最小圆曲线半径,目的就是为了减小坡差。

另外,互通识别视距控制范围应尽量避免设置S型曲线,此位置由于变速车道及渐变段的设置对主线加宽,使得路面排水更为困难,如果条件限制必须设置S型曲线,需加强排水设置。

互通式立体交叉范围内,主线平纵面线形指标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一般出现在被交路上。

如果被交路的平纵面指标不满足规范规定极限值,需进行被交路改造、增强标志标线、局部限速等措施,如果被交路为已建高速公路,改造被交路多数情况下实现不了,因此目前较多采用标志标线和限速措施,如果有条件,也可将加减速车道分离点延长,接到主线指标较高的路段。

浅谈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景观绿化设计

浅谈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景观绿化设计
1 坡 面 及 立 交 环 内修 饰 整 形 设 计 1 . 1 填方段边坡 。 若全立交 区或 附近路段为弃方 , 立交 区内的主
线 和匝道填方边坡可放缓 , 填方边坡 的土路 肩可适当加宽一些 。边 坡放缓 至 1 : 3以上 , 1 : 4 ~ 1 : 5时效果很好 ,当边坡高度小 于 3米或 满足坡 比缓 于 1 : 5时 , 还可 以取消钢护栏。 若弃土方数量过大 , 还可 以在立交环 内用作弃 土堆 , 并进行整形和景观绿 化。 中 好 车道 I 硬 蓐J 宿 l 土蓐肩障 棼台 将工程剥离 的表 土就 近堆 放于路基两侧永久 占地范 围内 , 兼做 临 时拦 水土埂 , 以拦截 施工期 因降水带来 的坡 面水土流失 , 及 时排 能 } 导坡面径流 。待 主体工程施工结束后 , 后期用 于立交 区路基边坡和 图 1挖 方段 边 坡 修 饰 设 计 示 意 图 环 内绿化覆土 , 进而加强生态保护。 为了保证 驾驶员的视线通 1 . 2挖方段边坡 。 若全立交 区或附近路段缺土方 , 立交 区内的主 止栽植区。在互 通式 立体 交叉的合流处 , 线和 匝道挖方边坡可放缓 , 放缓挖方边坡宜 首先 在立交区的 内侧边 畅 , 保证合流运行 , 不 能栽植树林 , 但可 以种植 高度在 0 . 8 m 以下 的 草丛或花丛 。 同时立交内的其 它空地 可以种植花草 、 栽植低矮灌木 。 坡, 这样 即可以不增加公 路用地 , 又可 以增强立交区通视效果。 如图 1 所示 , 路堑边 坡以坡脚碎落台及土路肩 宽度 T 4 ( 扣 除边 接近城市有 条件 的互通立交也可按设计 图案摆放不同种类 的盆 花。 2 . 2栽植 要点 : 2 . 2 . 1 景观绿化 设计方案 采用 以 自然式与规则 式 沟距离 ) 、 T 5 和T 6为切线 长 , 用 圆弧或 抛物线弧修整棱角成 圆滑形 相结合 的种植模 式 : 以行道树 和模 纹为主 的规则 式种植模 式 , 模 纹 状。 接近边坡低部应平缓一些 。 T 4为碎落台及 土路肩 宽度 , T 5和 T 6 体现 了简洁明快 的设计 风格 ; 自然式 以群落式种 植 也随边坡坡度 和边坡高度变化 而逐渐变化 , T 5取值一般为 2 — 3米 , 图案流畅 自然 , 通过不 同的搭配形式 、 林冠线 的起 伏和林缘线的进退变化 , 形 T 3 取值 一般 为 1 ~ 3米为宜 。 若 受地 形或经济 条件 限制 , 边坡在满足 为主 , 地质要求使 , 可 同填方段边坡处理方式 。 成丰富变化的情景空间 , 疏密有致 、 开合有序 。2 . 2 . 2景观绿化设 计 以 1 . 3 立交 区内设计 。 立交区 内整形设计应 与排水设计相结合 , 立 所 采用 的苗木 品种基本适应 当地气 候 、土壤以及现场环境特点 , 大部分树种 耐瘠 薄 , 抗污染 , 抗病虫害 , 易管理 , 交区内的排水系统 , 就是将立 交取的水顺利排 出即可 。 整形等 高线 当地 乡土树种为主 , 不必很规则 , 但 必须充分利 用原有地形 , 力求变 化均匀 、 圆滑 , 尽 可 符合 “ 适地适树 ” 植物栽植设计原则 。2 . 2 . 3景观绿 化设 计方案选用 使植物在较短 的时 间内形成较好 的 能保 持 自然景观 。立交区 内进行场地平整后 , 一般 匝道为小半径 曲 植 物主要 以偏大规格苗木为主 , 线, 均有超 高 , 横坡外 侧无路 面汇水 , 如果 坡面汇水 不大 , 或场地平 景 观效果 , 规模形 成快 , 效果明显 。2 . 2 . 4大乔木 、 亚乔木 、 灌木 、 地被 整后 环内形成一曲面坡 时 , 可取 消这一侧边沟。立交环 内一般做浅 比例合理 , 竖 向景观层次丰 富, 高低错落 , 组团尺度较大。 常绿树 、 落 色彩 丰富 , 季相 变化 丰富 , 符合 “ 三季有花 , 四季有 蝶形 漫坡 边沟。沟中也植草或铺草皮 , 边沟底纵坡较陡时可适 当铺 叶树 比例合理 , 景” 的设计理念 。快生树 、 慢生树种搭配得 当 , 同时考虑近期景观效 放鹅 卵石 。立巨石或种树 , 种树应起到 良I 生诱导视线之作用。 互通 式立体交叉 处于挖方 地段时 ,首先应保 证行车 视距 的需 果 与远期景观效果的形成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XX高速XXX互通与
曹庵互通绿化图纸优化设计的说明
一、原施工图存在的问题
1、两互通区域内的水域位置及面积已调整;
2、招标文件中的苗木清单没有包含互通区设计图纸中的大部分苗木品种;
3、原设计图纸苗木品种单一,数量较少,搭配不合理,不能满足互通区景观绿化功能;
4、原设计图纸以低矮小灌木为主,少量乔木为辅,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灌木会逐渐被杂草淹没,导致在后期整个互通区绿化效果呈现荒化;
5、原设计图纸中,主要是以低矮小灌木为主,这对养护的要求比较严格。

二、优化设计思想
互通区是高速公路整体结构中的一个节点。

互通区的规划设计首先是通过植物造景,使景观的造型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以生态性为主,在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绿地中,利用不同植物的镶嵌组合,形成一个层次丰富、景色各异的花园绿岛,营造一个优美的行车环境。

互通区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区域是匝道围合而成的圆形空敞,由于匝道区域车速较慢,创造优美、和谐的景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保证视线的通透,入口处内侧应栽植植株低矮的树丛、灌木,而且入口处外侧应利用树丛、灌木勾勒出道路线性,以起到标志性和导向性的作用。

以本土植物为基础种植,选择一些与其他绿化区域相似的植物,采用乔、灌、草的复合群落,在栽植时能形成图案等,能表现出当地的经济文化特色为宜。

景观上要注意与周边环境和整条道路景观取得协调一致。

总之,互通立交区是主线景观的一个重点,就像镶嵌在项链上的钻石,对于提高整个高速路的景观效果至关重要。

互通区采用如图1所示的景观规划设计模式:
图.1
三、优化设计手法
从互通立交桥景观设计入手,例如通过植物高低的变化引导视线,构造景观的节奏感,营造出“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优美的公路交通环境。

中心区域以孤植大乔木作为点缀,并以大乔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搭配一些低矮的乔灌木及球类植物,形成季相分明、层次突出、色彩丰富的景观效果。

在匝道周围,栽植不同树种的树阵,让驾乘人员一进入互通区就能感受到视觉上的震撼。

此外,互通立交桥区色彩的充分利用,可以极大的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四、优化设计原则
绿化考虑到公路互通的特点,以“安全、实
用、美观”为宗旨,以经济可行,管理、维护方
便为原则,力求建造一个集绿化、生态、美化于
一体的互通区环境。

绿化满足交通要求,保证行
车安全,使司机视线畅通,转弯区有足够开阔的安图.2
全视距。

乔、灌木结合,树立大绿化的思想,道路、互通的绿化与沿线自然的绿化环境
相结合,注意绿化的整体性和节奏感。

1、交通功能的绿化
(1)在互通出主车道的匝道口处种植一排具
有引导作用的乔木以诱导司机的视线,引道车辆
能安全的进入出口匝道,例如:淮南东立交G匝
道的栾树、高杆女贞。

在绿化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图.3 到了互通区的功能的要求,使绿化与互通的功能结合,达到绿化美化同时又能对车辆起到交通的提示作用。

如图2、图3所示。

(2)在车辆进入主线快车道与匝道口的
交接区域,充分考虑到主线行车应与接线口
保持良好的视点,使高速行驶的主线车辆能
观察到匝道的车辆,同时匝道口的车辆也能
了解主线快速道的车辆行驶情况,保证行车
的安全,所以这区域的绿化,只能种植低矮
的灌木,例如:淮南东互通2景观B、C、D
区红花继木球、丝兰、金边黄杨、红叶石楠
球等,否则会影响行车的视线,造成安全隐患。

图.4
如图3所示区域。

2、互通植物种植原则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范围内的植物种植设计,除了诱导交通、提高交通安全主要作用
外,还有恢复生态、美化环境的作用。

互通立交绿化栽植应建立乔、灌、地被、草为一体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植物群落。

利用植物种间互惠共生的关系优化植物生长环境,发挥不同层次植物在绿量和季相方面的互补性,提高生态效率,丰富植物观赏景观。

具体说明以下几点:
(1)植物种类的选择
主要以乔木为主,如:栾树、高杆女贞、雪松、香樟、银杏、红枫等,搭配部分花灌木及球类,如:丝兰、紫薇、樱花、红叶石楠球、红花继木球等,再配以一些低矮的小灌木色块,如:金叶女贞、红花继木、金边黄杨等,整个绿化效果季相分明、层次突出、效果明显,不会因为时间推移而减弱整个互通区的绿化效果。

选用乡土树种,做到适地适树,以提高苗木成活率和节约后期养护管理成本。

采用常绿植物为主,如:雪松、香樟、高杆女贞、夹竹桃等,混植季相变化丰富的落叶植物,如红枫、银杏、紫叶李、红叶石楠等,形成乔、灌、地被、草为一体的生态植物群落。

(2)种植方式
行车在互通立交上,是一个动态的观景过程。

绿化栽植设计考虑到不同角度的观景要求和动态的观景要求。

种植方式从景观的角度以行列式、丛植、孤植、整形的种植形式(如曹庵互通景观C区);从功能上以诱导种植、禁止种植以及标志性种植为主。

绿化种植形式以自然式群落栽植为主,小范围内用花灌木组成具有地域特色的规则性图案(如曹庵互通景观B区),以提高互通立交的可识别性。

体现了更多的使用功能方面的种植原则,符合高速公路通视诱导原则。

(3)植物种植设计
绿化是美化互通立交较好的措施。

互通立交对公路整体来说是一个点式景观,以自然式设计手法为主。

在引导司乘人员视线的同时,突出中心位置的庭院式景观。

在整体构图上考虑种植植物形成图案,以突出地方人文特色。

植物选择考虑到常绿树(香樟、高杆女贞)与彩叶植物(紫叶李、红枫)共同造景,高矮错落,力求做到色彩搭配合理,层次条理分明,四季皆成景。

XXXX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2011年10月8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