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通式立交桥绿化

合集下载

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问题浅析

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问题浅析

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问题浅析发布时间:2022-04-02T02:38:33.251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2期作者:卢佳[导读] 伴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私家车保有量急速增长,城市交通压力日渐严重卢佳中铁长江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重庆401121摘要:伴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私家车保有量急速增长,城市交通压力日渐严重,为缓解城市交通供需矛盾,近年来政府部门尝试回购城区范围内的公路,通过市政化改造后使其更好地服务城市内部交通。

互通式立交改造是公路市政化改造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应对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保证设计效果的基础上减缓城市交通压力。

关键词: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问题;对策1互通立交设计的基本要求1.1经济美观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可以节省立交建造以及养护等各方面的费用,让造价变得更加经济,同时也可以缓解政府财政压力。

互通式立交是一种比较大型的交通工程,对人们的视觉感受能够起到直接的冲击和影响,所以在设计立交的过程当中,要按照当地自然环境,充分地考虑安全以及交通性能,并以此为基础,体现立交的视觉观赏性,不仅如此,通过绿化等相关方式,增加更多的自然元素,也可以让设计更具有人性化的特征。

1.2安全性能安全性能是各种不同的交通形式必须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在设计交叉线形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使用力学原理,使车辆的行驶更加稳定和舒适,最为基础的交通设施也必须要设置得非常完备,防止因为设置不足而导致产生安全事故。

1.3交通运行的畅通性在设计立交的过程当中要基本满足畅通交通运行的要求,这也是立交最基础的作用。

不仅如此,立交服务水平也必须拥有其特定标准,并且不断拔高,而交通运行是否畅通,也直接体现在各种不同的线形当中,在线形结合之后,需要使交通运行变得更加畅通。

1.4线形简单立交的结构是非常复杂的,而且出现了拐弯的区域,一般情况下必须要选择多种不同形式的匝道,这样的设计类型很有可能会让交通运行出现一定的问题,所以在对互通式立交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要能够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以及交通运行的具体情况,选择线形比较简单的类型来设计,让车辆可以在绕行的过程当中缩短距离,比较简单的线形,可以帮助驾驶员正确辨别线路,防止出现错误驾驶。

实例分析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

实例分析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

实例分析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经过30多年发展,我国公路交通运输网络的规模和能力迅速扩大,结构不断优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公路运输系统。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覆盖了全国90%以上的中等城市,高速公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其建设已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高速公路的跨越式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但也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压力,产生植被和局部地貌被破坏、土壤侵蚀、景观或生态敏感区受到负面影响等诸多问题。

因此,在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中国公路建设中,公路绿化是举足轻重的[1]。

绿化是公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改善道路的景观,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改善环境空气,降低交通噪声,加固斜坡,防止水土流失,保持路基稳定。

公路绿化本身使公路呈现了一道公路景观廊道。

因此搞好公路的绿化,无论是在生态保护上还是在景观上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条绿化优美的公路给司乘人员带来的绝对是极具冲击力的视觉享受。

1、高速公路绿化现状高速公路的绿化包括立交区绿化、中央分隔带绿化、边坡绿化、服务设施绿化。

四部分紧密结合形成了道路绿化系统中点、线、面、片的有机整体[2]。

1.1立交区绿化高速公路立交区一般占地面积较大,可绿化性强,属于高速公路绿化系统中的点。

互通立交的绿化在高速公路整体绿化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巧妙利用花木对互通立交区进行绿化、美化,创造优美的园林景观可以给驾驶员提供一个良好的视觉空间,以振奋精神有利于行车安全,避免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互通立交是车辆进出高速公路的环行通道,弯道内绿化应保持视线通畅,不宜种植遮挡视线的乔、灌木,以保留足够的安全视距。

顺行交叉口要留出一定的视距,种植低于驾驶员视线的花灌木和草坪,满足其安全功能的要求。

另外,绿化设计时可考虑突出当地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特点,例如,在设计中把中心区的绿地作为一个整体,并用色带把绿地连成一体,采用种植多年生草本、地被植物为基调,应用色彩鲜艳的木本、色叶树种,构成一幅具有动感、富有韵律、具有现代生活气息的景观[3]。

互通式立交全苜蓿叶形方案的适应性分析80

互通式立交全苜蓿叶形方案的适应性分析80

互通式立交全苜蓿叶形方案的适应性分析摘要:随着道路、建筑工程发展不断完善,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很多地区的用地已经趋于饱和,随着立体交通的建设思路不断革新,在原有道路片面交叉的基础上架设立交桥也是一种有效的可持续交通发展思路。

对此,研究常规全苜蓿叶互通式立交形式的优缺点,并积极探索城市立交的全苜蓿叶互通立交设计方案的适应性问题。

关键词:互通立交;全苜蓿叶;交织;设计1.苜蓿叶公路立交互通方案分析就苜蓿叶形式的城市立交建设来说,其具体的层次要求并不高,整体工程的投资要求也比较低,在一些地形广阔,用地不紧张的十字交叉口可以应用,在具体的立交范围干道相交的位置需要设计简单的结构连接就可以了,整体工程建设中的投资较低,整体使用性能比较理想,工程的具体匝道布置呈现对称分布,造型简洁大方,使用性能优越,相对来说,这种立交互通设计模式的应用能够获得更好的视野,也是性价比较高的立交设计模式。

2.全苜蓿叶设计的缺陷就目前全苜蓿叶交互设计的立交公路设计来看,其自身在实际的应用中也是存在一定缺陷的,如下图1所示,为全苜蓿叶公路立交示意图,从图中的标记来看,黄色车流和蓝色车流就要左转,但当这两个来车方向车流很大时,在红框处的行驶冲突便会造成堵车现象,这种情况可能会在车流量大的情况下造成堵车情况,这是全苜蓿叶设计应用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对此,需要研究相关的应对措施,促进全苜蓿叶立交公路的改进,提升整体的交互通行效果。

针对上述的问题,相关的桥梁道路设计专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有观点提出桥下左转上桥的匝道再抬高几米,桥上左转下桥的匝道再压低几米,两条匝道上下重叠。

这样做的好处是,桥上的左转与桥下的左转就不再在同一个平面上产生交集了。

也有观点提出将桥面加宽,上桥的车辆走外面,中间再增加一个下坡的车道,当坡道到达地面时再转弯,从蓝色车道的下方穿出。

不过,这个坡道大概就得150米左右才行(按坡度4%,梁高1.5米,净空高4.5米计算),所以,这种样式的立交桥,体积还是比较大的,适合用在闹市中的是迷你立交桥。

高速公路的绿化形式

高速公路的绿化形式

高速公路的绿化形式高速公路的绿化形式高速公路绿化的目的是通过选择多种植物,进行合理、科学的配置,使公路主体和周围的环境充分协调,创造“车在画中行”的良好行车环境。

中央隔离带绿化中央隔离带绿化是指上下车道中央隔离部分绿化。

中央隔离带绿化的功能主要是防止夜间相向车辆灯光眩目、减轻相向车辆接近的危险感及因行车而引起的精神疲劳,另外还有诱导视线、隔音防尘的作用。

中央隔离带的绿化形式主题有以下几种:规则式:用规格相同、品种相同的苗木按等距离单排或双排密植,经人工整形修剪成绿篱墙,常见的有方齿形、锯齿形、波浪形。

一般高度为1.1-1.4米(利于人工或机械修剪作业)。

常用树种有刺柏等。

点缀式:选择单株或组合造型苗木,按等距离散植,植物造型宜简忌繁,如球形、柱形、锥形等。

常见的有卫矛球等。

互通桥绿化互通桥绿化是指高速公路自身有其他道路形成的.立体交叉桥的绿化。

互通桥绿化有较大的绿化宽度,景深大。

应充分利用原有环境,结合种植草花地被。

该位置绿化形式有以下几种:开阔式:以大面积草坪为主,再配置模纹地被和孤植树木。

平植式:是自然或规则地密植乔灌木的绿化形式。

复合式:是开阔式和平植式两者穿插结合使用的绿化形式,一般是从外向内配置草坪、地被模纹、花灌木组团、乔木林排列。

收费站和服务区绿化收费站绿化范围包括收费站台和办公区。

休息服务区绿化范围包括为来往车辆提供维修、加油和为乘客、司机提供餐饮休息的场所。

这两个区域的绿化功能有一定的共性:避免人流与汽车交叉,保证休息场地的安全与安静,使工作人员和乘客得到充分休息。

另外,树木栽植应以庭院绿化形式为主,形式开放,以现代形式结合局部的自然式栽植。

树木种植应考虑到树木成型后不会影响到交通标志和司机视线。

护坡绿化护坡绿化就位置不同可分为上护坡和下护坡绿化。

上护坡绿化指由开挖土方所形成的路面以上的坡面绿化。

为了减少土方量,此类坡度一般较大。

按栽植条件不同可分为植被坡和非植被坡。

植被坡过去采用藤本攀缘类植物进行垂直绿化,现在已逐步使用了草坪喷播、草坪植生带等新型手法。

浅谈高速公路绿化模式

浅谈高速公路绿化模式

浅谈高速公路绿化模式1、中央分隔带绿化模式中央分隔带不仅是高速公路绿地景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在保障行车安全中起重要作用。

中央分隔带的绿化模式在防止眩光干扰和减轻长途驾车的疲劳中十分重要,有以下几种绿化模式:一是整形式,即上层是相同株距排列的小乔木,下层是依景观需要搭配的灌木和地被植物。

二是图案式,即将灌木或绿篱进行修剪,整理成一定的形状,并在立面和平面上适当变化,最终形成优美的景观绿化效果。

三是平植式,即密植适宜的植物,并适当修剪、塑造形状,可防止杂草生长。

2、边坡绿化模式边坡绿化应尽量结合中央分隔带的绿化设计,绿化模式要根据边坡的土质、高度、坡度及纵向长度等实际情况而定。

现有边坡绿化模式主要为壤土型边坡、岩石型边坡、土石混合型边坡。

壤土型边坡主要由壤土构成,因此绿化模式多用机械喷草对土壤型边坡进行绿化。

土石混合型边坡是指由岩石、碎砂、壤土等混杂构成的边坡,可采用拱形、菱形网格形成"人"字形浆砌片石骨架加三维网植草形成坡面绿化,或采用植生带码砌种植的办法。

岩石型边坡可分级进行处理,第一级边坡一般都用浆砌片石满铺,在碎石坠落台种植藤本植物,起到从视觉上软化岩石坡面的目的。

第二级及其以上的岩石边坡,可采用喷混植生、三维网植草或用安装刚性骨架回填土植草等生物防护新技术绿化坡面。

3、立交区绿化模式目前互通立交区绿化的主导模式是自然式群落种植绿化模式和苗圃景观绿化模式。

这2种绿化模式均采用"乔-灌-草"结合形成多层次的植物景观,模拟了自然植物群落,以顺应群落的自然演替,尽可能的实现生物多样性,实现原生物种的逐步恢复。

这种绿化方式提高了立交区的景观效果,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生态效益。

城市道路互通立交设计方案

城市道路互通立交设计方案

AUTO TIME163TRAFFIC AND SAFETY | 交通与安全1 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快速的发展和城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立交桥不断发展壮大。

为减少或消除交通冲突点,增加交叉口行车安全,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节约运行时间和燃料消耗[1],当交叉口达到一定规模时,通常采用立体交叉的形式。

本文通过对南宁市良庆大桥引桥与五象大道交叉节点的研究,采用三个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最终选择三层“菱形全互通+西北环形匝道”立交方案。

2 工程方案设计2.1 工程概况南宁市良庆大桥位于青秀山东南角,横跨邕江,处于既有南宁大桥与三岸大桥间。

本立交为良庆大桥南岸连接线与五象大道的互通节点工程。

良庆大桥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50km/h ;五象大道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60km/h ,为现状道路。

2.2 建设条件(1)用地:本节点东南象限为规划良庆湖,西南象限确定为宝能地标地块。

规划丰庆路与良堤路相交处现状为邕宁县良庆码头,按规划搬迁。

(2)水系:良庆河在本节点南侧自西向东穿过丰庆路汇入良庆湖。

(3)路网:五象大道已按规划实施,跨良庆湖桥已建成,其余道路均未施工。

周俊杰1 周姗姗2 曾红丹21.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0922.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南宁市 537100摘 要: 城市道路立交类型的选择,应根据立交节点在路网中的功能、地位及作用、交通需求及立交所在区域的用地条件,从功能、经济、环境、管理等指标比较,从而得出合理的方案。

城市立交设计既要满足上位规划、相关规范的技术标准,又要注重结合项目的特点,使设计方案“合理、美观、经济、实用”。

选择立交形式是立交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不同的形式将影响整个立交的投资、交通功能、社会和经济效益以及景观等各个方面。

关键词:立交 技术指标 交通需求城市道路互通立交设计方案2.3 立交设计原则及功能定位2.3.1 设计原则(1)优先保证南北向或东西向直行交通和主要转向交通的车流顺畅,减少交叉口延误。

石家庄南二环东延道路工程(东南二环互通立交桥)工程概况

石家庄南二环东延道路工程(东南二环互通立交桥)工程概况

2 工程概况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南二环为石家庄市道路系统中主干路之一,是目前交通条件较好的东西向道路,因此也吸引了大量的机动车通行,由于东二环——南二环为丁字路口。

大量的交通流通过无法快速疏散,造成交通堵塞,影响了南二环整体通行能力的发挥,随着交通量的日益增长,该路段的通行能力将大大降低。

目前,石家庄市区干道路网虽已形成一定规模,但是现况市区交通十分拥挤,南二环的完善将为缓解市区的交通压力起到重要作用。

本工程的建设将连接藁城区,是省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程建成后,将为城区国民经济产业的发展、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为石家庄市的外延拓展提供有力的基础条件,对于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发展区域社会经济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工程的建设将极大的完善南二环与周边道路的连接,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疏散中心城区功能,解决城市空间狭小、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大城市问题。

届时,必将提升省会形象,改善城市环境。

2.2 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标准2.2.1建设规模与目标南二环东延道路工程,全长约10.05km,含东南二环互通立交,道路建设标准为城市快速路(互通区)、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80km/h、60km/h,道路红线宽60m。

全路段设计为双向八车道,横断面为四幅路型式:机动车道宽2×15m,中央隔离带4m,机非分隔带宽2×3m,非机动车道宽2×5m,人行道宽度为2×5m。

路面结构为沥青混凝土柔性路面。

2.2.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2-1。

表2-1 主要技术经济标准值2.3 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2.3.1起点终点本工程起点位于东南二环互通立交,终点为东三环辅路。

2.3.2走向及主要控制点本工程路线走向为自东南二环互通立交向东,穿东仰陵村、南豆村,跨环城水系,止于东三环辅路,道路全长约10050m。

2.4 征地拆迁情况本工程涉及永久占地1321.65亩。

高速公路绿化的有效设计与效果实现

高速公路绿化的有效设计与效果实现

高速公路绿化的有效设计与效果实现摘要:高速公路绿化景观应结合公路线型特征、功能要求及地域特色,把满足功能需要放在首位。

其次应通过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最大可能地发挥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性,使公路主体与周围环境充分协调,从而构成优美的自然画面[1]。

关键词:高速公路;绿化设计;功能一、高速公路绿化设计范围及意义公路路界范围之内可以绿化的场地均属于绿化设计的范围。

高速公路绿化具有多种功能和作用,这些功能主要是通过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绿化、边坡绿化、道路两侧绿化、互通区绿化、服务区绿化等各个区域绿化中的植物选择与配置来实现的。

高速公路绿化景观的功能有防眩、封闭、保持水土,稳定路基、吸尘防噪,净化空气、引导视线、降低地面温度、改善道路景观等。

高速公路绿化应结合各个区域不同的功能需要,因地制宜选择植物及其配置与栽培模式。

二、高速公路绿化设计的注意事项(1)中央隔离带高速公路公路中央分隔带绿化主要功能是对驾乘人员形成良好的视觉引导,防止眩光在夜晚对司机行车视线产生的影响,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同时丰富路域景观,减少视觉疲劳。

中分带立地条件差,汽车尾气排放污染严重,风速较大、土层薄肥力差,没有潮概系统,以上这些情况导致中分带绿化品种有很大的局限性[2]。

中央分隔带有宽有窄,窄者可以用防撞栏、水泥墩、防眩板、界桩等进行隔离,适于绿化的地方多用植物作隔离带。

基于功能上的需要,且由于高速公路的中央分隔带较窄、空间较小,土层较浅,污染较重,排水不畅,养护困难等实际情况,中央分隔带绿化景观要简洁、朴素、大方。

一般选择具有一定高度的耐瘠薄的灌木按照一定的间距规则种植。

在满足防眩功能的前提下,可以配以花灌木和地被植物以保持水土、丰富景观[1]。

防弦树种选择以常绿、树形防眩、抗污染、抗风抗旱、适应性强、树形整齐、生长缓慢的为宜,花灌木在选择上以适应性强、花期长、花色朴素为宜。

由于我国公路建设受用地所限,防眩苗木的初值高度应大于1.8米。

如在华东地区可用于中央分隔带绿化的防眩灌木有蜀桧、龙柏、海桐、石楠、大叶黄杨、法青等,修剪后高度保持在1.5-1.7m,单排栽植间距为1.5-2.0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解决城市区域间交通的有效手段,高速公路越来越显现出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互通式立交是高速公路重要的构造物之一,它是利用跨线构造物使道路与道路在不同标高相互交叉的连接方式,是路与路之间连接的交通枢纽,车辆的进出均是通过立交实现的。

城市高速公路通过互通式立交由郊外延伸到城市中心地带,成为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如何利用快速路立交区的绿化,使城市快速路立交桥景观以及快速路景观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挥交通作用的同时也成为城市生物的绿色廊道,从而保障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高速公路的功能,使其成为与自然相协调的建筑群体,创造出一个高速、快捷、舒适、优美的交通环境,总的说来要满足两个方面的要求。

互通式立交区绿化应首先满足交通要求,保证行车安全。

中环线-民族大道立交车流量大,线路复杂,除了立体交叉的快车道外,底层还有平面交叉的慢车道, 匝道盘旋交叉围成几个面积大小不一,立地条件各异的开阔空间。

由于是一些起相对封闭的区域,在养护管理等方面受到许多限制。

另外,高速公路绿化需要长期养护的面积大,地形复杂、费用高,养护资金有限等因素的制约。

考虑以上特点,此互通式立交区绿化以“安全、实用”为宗旨,以管理方便为原则。

互通式立交区绿化还应满足景观效果,凸现城市形象的要求。

作为进入市区中心的视觉焦点,互通式立交区又是城市的形象窗口,其景观必须反映地方特色,时代风貌、和都市的现代化气息。

因此,在景观营造上,以优化植物配植为主,强调生态绿化;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突出季相效果;立体绿化层次分明,突出层次效果;以丛植为主,注重涵养水源;在创造良好生态群落的前提下,追求景观效果,力求做到生态性与视觉效果上的有机结合。

细分一下,互通式立交区绿化设计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安全性原则。

在交通安全上,立交区绿化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转弯区应有足够的安全视距,使司机视线畅通,每一个环形匝道围合区域靠近道路转弯处是影响底层道路司机视线的重要部位,因此转弯处24米内不栽植遮挡视线的乔灌木,采用建植草坪和模纹色带,形成开阔明朗、大气简洁的植物景观。

其次景观上不做过于突出的造景,配置的开花植物,花色、花形避免与交通标志颜色、形状混淆。

另外,景观绿化的重要作用之一是防眩,避免会车时灯光对人眼的刺激,保证行车安全。

根据车灯位置及扩散角度,合理设计植物的高度和间距,并通过修剪控制植株的高度。

一般在1.5m即可,过高会妨碍司机观察对方车辆的行驶情况;过矮又难以遮掩会车灯光,失去防眩作用。

实用性原则。

立交区绿化设计要满足引导视线,缓解视觉疲劳的要求。

在弯道外侧种植成行的乔木,突出匝道优美的动态曲线,诱导
驾驶员的行车方向,使行车有一种舒适安全之感。

植物材料具有形态美、色彩美、季相美和风韵美等特点,艺术地运用这些特性来进行植物配置,通过植物的品种、色彩、高矮、整形与自然形,连续与间断的变化构图创造出美丽的自然景观,表现运动中平面和立体的美感,给司乘人员以新鲜感和情趣,能有效地缓解不良反应,从而达到调节视觉与缓解精神疲劳目的。

方便管理的原则。

互通式立交区线路复杂、车流量大、车速快,对立交区绿化养护的人员常构成相当大的威胁,他们在横跨公路进行绿化养护时,轻则造成交通减慢,重则损失生命财产。

因此绿化设计时应尽量采用抗性强,便于养护管理的植物和栽植方式。

绿化的生态性原则。

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

它要求植物的多层次配置,乔灌花、乔灌草的结合,分隔竖向的空间,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

同时,还要求植物常绿和落叶象结合,创造出植物的色彩对比,虚实对比。

植物配置讲求层次美、季相美,从而达到最佳的滞尘、降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用。

科学性与艺术性原则。

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习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的构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即符合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的四大原则。

因此在配置上应考虑区块大小,地势状况,在不同的区块重复,以一种复现的节奏感来形成一种韵律,达到心境的平和,符合绿化的景观要求。

道路绿化设计与一般的绿地设计有所不同,它是动态绿化景观,要求花纹简洁明快、层次分明,更要求色彩丰富,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使旅客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良好感觉。

体现地方特色原则。

互通式立交区的绿化应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

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强健、管理粗放的植物。

互通式立交区绿化带采用大手笔、大色块手法,植观花、观果、观叶植物,适应不同车速的不同绿化带,空间上采用层次种植,平面上简洁有序,线条流畅,强调整体性、导向性和图案性,形成舒展、开敞、明快的风貌。

选择多种植物创造不同氛围,体现植物生长的多样性和植物的层次性与季相性。

如果说高速公路是一条绿色的项链,互通式立交区就像镶嵌在项链上的钻石。

只有将功能和景观相结合,创造一个满足现代生活行为需求,反映地方特色和时代潮流,充满现代感的完美的大地艺术品,才能使它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