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豫园景区介绍材料

合集下载

上海豫园导游词

上海豫园导游词

上海豫园导游词【篇一】亲爱的团友们,那我们现在即将到达的是豫园游览区。

豫园游览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东南部黄浦区原老城厢境内,世大上海久负盛名的游览区。

它的主要景点有豫园、豫园旅游商城、城隍庙、上海老街。

它的周边景点主要有沉香阁、文庙、小桃园清真寺、白云观、大境阁、慈修庵等。

豫园游览区的肇始,要上溯到元代了建霍光行祠,明永乐年间,上海县将城隍秦裕伯“请进”行祠,上海始有城隍庙。

明万历年十五年,潘允端间续建成豫园。

至清嘉庆年间,城隍庙庙园既有东园(内园),又含豫园,集玩、吃、购之大全,有“不到城隍庙等于没有到上海”之说。

但鸦片战争后,城隍庙地区几经破坏,破败不堪。

建国后,人民政府大力修复豫园。

“文革”中,城隍庙香火熄灭,殿堂变“老庙黄金”。

20世纪80年代后,豫园两度重点修缮,城隍庙归还道教,并投资修建了仿明清建筑的豫园旅游商城,还在方浜中路修建仿明末清初建筑的上海老街。

豫园游览区于1995年获20世纪“90年上海十大新景观”的美誉。

豫园游览区总体来讲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最大的特色是一个“古”字。

说到豫园,那就不得不提提它的六大文化了。

一是园林文化。

上海老城厢自明嘉靖年间以来,社会安定,达观显贵们喜山水园林,“园林情结”蔚然成风,于是有了豫园等20余处园林。

二是宗教文化。

豫园游览区及其近旁寺庙观堂十分集中,形成儒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诸教会聚一处的“奇观”,形成罕见的宗教文化现象。

如:儒、道、佛文化的豫园、道教的城隍庙等。

三是建筑文化。

上海建城已有七百余年了,可以说老城厢豫园游览区是一处明、清、民国时期的住宅建筑的博物馆。

老城厢内明代潘允端的世春堂、徐光启的九间阁等都是古宅中的珍宝。

四是商业文化。

豫园游览区有“购物天堂”的美誉,商品有“小、土、特、多”的特点,堪称小商品王国。

五是美食文化。

豫园游览区既有代表上海本帮风味的老饭店,又有会聚各地风味的和丰楼,更有驰名中外的名特小吃,是著名的“小吃王国”。

上海豫园主要景点简介

上海豫园主要景点简介

上海豫园主要景点简介上海豫园是中国著名的园林之一,也是上海市的重要景点之一,被誉为“江南园林巨匠之作”。

豫园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南园路137号,占地面积约2.5公顷,建于明末清初,历经几百年的风雨沧桑,依然保留着精美的园林建筑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豫园的建筑风格以江南园林为主,融合了汉、满、藏等多种民族建筑风格,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豫园的主要景点包括十大景观、三大园区和十二生肖文化区等。

下面我们来一一介绍:一、十大景观1.豫园门:豫园的正门,建于明末清初,门头刻有“豫园”两个大字,门前有一对石狮子,极具观赏价值。

2.大荷花池:位于园中心,是豫园的代表性景观之一,池中种植着大片的荷花,夏季时盛开,十分美丽。

3.翠柳园:位于园中心,是豫园内最大的园区,园内种植着大量的翠绿色柳树,春夏时节,清风徐来,绿树成荫,是休闲散步的好地方。

4.锦江春色:位于园中心,是一处以锦江为主题的景观,园内有一座小桥,桥下流淌着清澈的小溪,沿溪而上,有一排美丽的建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风景画。

5.石榴坛:位于园中心,是一座典型的明清式建筑,坛上种植着石榴树,象征着富贵和繁荣。

6.福寿亭:位于园中心,是豫园内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建筑风格典雅,寓意吉祥如意,是结婚祝福和拍照的好地方。

7.百花楼:位于园中心,是一座典型的明清式建筑,楼上有一座小亭,可以俯瞰整个豫园的美景。

8.游仙桥:位于园中心,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小桥,桥下流淌着清澈的小溪,桥上种植着美丽的花卉,非常适合拍照。

9.缥缈楼:位于园中心,是一座以美女为主题的建筑,楼上有一座小亭,可以俯瞰整个豫园的美景。

10.碧云书院:位于园中心,是一座典型的明清式建筑,书院内有许多古籍文献,非常适合文化爱好者。

二、三大园区1.南园:南园是豫园内最大的园区,占地面积约1.5公顷,园内种植着大量的柳树、松树和花卉,是休闲散步和观赏园林景观的好地方。

2.中园:中园是豫园内的中心区域,占地面积约0.5公顷,园内有大荷花池、翠柳园、锦江春色、福寿亭、百花楼、游仙桥、缥缈楼和碧云书院等景点。

感受古典园林之美——上海豫园

感受古典园林之美——上海豫园

感受古典园林之美——上海豫园上海豫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园林的起源地之一。

豫园坐落在上海市黄浦区,占地面积达2.4万平方米,是上海著名的旅游景点。

这座园林以其华丽的建筑和精巧的布局而闻名于世,成为了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这座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

一、历史沿革豫园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历经多次修葺,经过几百年的演变,最终形成了如今的格局。

它原是一座私家园林,主人曾是一位富有的商人,名叫陈有庆。

陈有庆非常热爱园艺,他致力于将江南园林的精华艺术融入到豫园中,使其充满了江南水乡的气息。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打磨,豫园逐渐成为一座集名胜古迹、绿植花木和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古典园林,并于1956年被上海市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二、园林布局豫园的整体布局主要由福陵、可畏园、无障园、四衢、玉如意组成。

园内修建有池塘、假山、建筑、廊廖、花木等,构成了中国园林的主要元素。

其中,园内最著名的建筑就是位于福陵园内的豫园主楼,该建筑以其精致的艺术造型和复杂的结构设计而闻名于世。

园内的池塘面积占园区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池塘上建有拱桥、曲桥、牌亭等,穿云桥更是园内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福陵园中的假山别致而古朴,使人仿佛置身于山水画中。

四衢是豫园的主要交通要道,南北方向为“豫园南北大道”,东西方向为“豫园东西大街”,串联起了园内的各个景点。

三、建筑艺术豫园主楼是豫园内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也是中国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

它采用了典型的南方建筑风格,加上精雕细琢的装饰,使得整座建筑充满了古典韵味。

建筑主体为三层木结构,以檐角脊饰和彩绘为特点,显得极为精致。

主楼内部则设置有对联、彩画、木雕等传统艺术品,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除了主楼外,园内还有几处古建筑也很值得一提,比如钟楼、青云梯和观音堂等。

这些建筑无论是从设计还是施工技术上都可谓是匠心独运,彰显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和工艺水平。

四、绿植花卉豫园内有大量的绿植和花木,以及各种造型各异的盆景艺术。

5篇介绍上海豫园的导游词范文

5篇介绍上海豫园的导游词范文

5篇介绍上海豫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介绍上海豫园的导游词范文(一)豫园位于上海市老城厢的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上海老城隍庙毗邻,是江南古典园林,名胜古迹和游览胜地。

园内有江南三大名石之称的玉玲珑、1853年小刀会起义的指挥所点春堂,园侧有城隍庙及商店街等游客景点。

豫园在1961年开始对公众开放,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园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园林,始建于嘉靖、万历年间,截止20xx年已有四百余年历史。

园主人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

其父潘恩,字子仁,号笠江,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刑部尚书。

潘家是当时上海的望门大族。

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长达九里的上海城墙建成,使及东南沿海的倭患逐渐平息,二十余年来生命财物经常受到威胁的上海人民稍得安定,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并开始繁荣。

士大夫们纷纷建造园林。

潘恩年迈辞官告老还乡,潘允端为了让父亲安享晚年,从1559年(明嘉靖己未年)起,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几畦菜田上,聚石凿池,构亭艺竹,建造园林。

经过二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豫园。

“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园”,有“豫悦老亲”的意思。

豫园当时占地七十余亩,由明代造园名家张南阳设计,并亲自参与施工。

古人称赞豫园“奇秀甲于东南”,“东南名园冠”。

潘允端晚年家道中落。

1620xx年(明万历二十九年)潘允端去世,潘氏家庭日趋衰微,无力承担园林修缮和管理所需的巨大开支。

明朝末年,豫园为张肇林所得。

其后至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为不使这一名胜湮没,当地的一些富商士绅聚款购下豫园,并花了二十多年时间,重建楼台,增筑山石。

因当时城隍庙东已有东园,即今内园,豫园地稍偏西,遂改名为西园。

上海豫园古楼阁景观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外国侵略者入侵上海,英国军队强占豫园,大肆蹂躏。

清咸丰三年(1853年),上海小刀会响应太平天国革命,在上海发动起义。

起义失败后,清兵在城内烧杀抢掠,豫园被严重破坏,点春堂、香雪堂、桂花厅、得月楼等建筑都被付之一炬。

上海豫园的简介

上海豫园的简介

上海豫园的简介
上海豫园,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城隍庙旁,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风貌的古典园林景区。

豫园占地面积约2公顷,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上海的著名旅游景点之一,豫园融合了江南园林的设计特色,展现出古典、优美的园林风光。

豫园内的建筑风格多样,包括精致的假山、古雅的廊亭、曲折的通道和碧水环绕的池塘,营造出一种典型的江南园林景观。

园内保存有许多古代建筑,如三峰塔、大观楼等,这些建筑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魅力。

此外,豫园还有许多富有特色的景点,如“南园”、“岩洞”、“缀锦楼”等,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园内的石头、树木、湖泊等也都经过精心布局,展现出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情画。

除了园林景观,豫园周边还有许多古色古香的商店和餐馆,游客可以品尝到正宗的上海小吃和购买各种特色纪念品。

在节假日或者特别活动期间,豫园还会举办各种文化艺术表演和传统民俗活动,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总体而言,上海豫园以其独特的园林风貌、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浓厚的地方特色,成为了一处集游览、休闲、购物和品味地道上海文化的理想去处。

上海豫园景区介绍

上海豫园景区介绍

上海豫园景区介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上海豫园,是一座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的著名景点,也是上海保留最为完整的古典园林之一。

豫园以其独特的园林建筑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江南四大名园”之一。

豫园占地面积约2.5公顷,由东西两部分组成,西园以明代建筑为主,东园则以清代建筑为主。

豫园最初建于明代的嘉靖年间,当时由一位名叫潘光祖的大地主修建,后来又经过多次改建和扩建,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整个园林借鉴了江南园林的设计理念,有“一园三山五楼”之说,园内错落有致地布置着假山、水池、石桥、亭台楼阁等各种景观,犹如小型的江南水乡。

作为上海的一张文化名片,豫园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尤其是在节假日和双休日,园内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风韵和魅力,沉浸在古色古香的氛围中。

豫园的主要景点包括九曲桥、迎客松、三峰塔、豫园碑亭、豫园宾果、缤纷天地等,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传说。

九曲桥是豫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园内一片水池上,曲曲弯弯如云烟,充满了江南水乡的风情。

迎客松则是一棵年代久远的古树,据说是豫园最早的建园者潘光祖所种,寄托了他对家族昌盛和家业兴旺的美好愿望。

除了园林建筑外,豫园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和小吃,如豫园糖人、剪纸、民间乐器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味。

在园内的茶楼或餐厅里,你还可以品尝到正宗的江南菜肴和茶点,如小笼包、鱼香肉丝、西湖醋鱼等,让你感受到浓浓的地方特色。

上海豫园是一座集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民俗文化和美食体验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无论是背包客还是家庭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若你有机会来到上海,一定不要错过这个充满故事和韵味的地方,让你在繁忙的城市中找到一份宁静和放松。

第二篇示例:上海豫园,座落于上海市黄浦区城隍庙外,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上海知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豫园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有各种古建筑、湖泊、假山、湖心亭、长廊等景观,是中国江南园艺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上海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上海豫园景点介绍

上海豫园景点介绍

上海豫园景点介绍
上海豫园景点介绍:
1、豫园:
上海豫园创建于清朝末年,位于今日的豫园路(今黄浦区的南部)上,占地面积120多万平方米。

据记载,上海豫园最初建于19世纪20年代,由于古刹、庙宇、风景如画的园囿构成,历来是上海人民聚会节庆、
放风筝、种花种树的好地方。

1990年,上海豫园与景点公园一起通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条目名称为“上海滩片”),
被称为“中国的第一座博物馆”。

2、豫园景点:
豫园景点以古典汉建筑为主体,以祈云楼、芝兰阁、园林小院为代表,有含英国小石桥、日式风屋、彩绘小榭等众多风格独特的庭院景点。

多处四方溪流环绕,水乡里池塘桥梁、游廊——这里是人们游遍景点、放风筝最佳去处。

豫园里还有中国唯一的一座博物馆—上海博物馆,
里面展览了许多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文物及名人名篇,可供大家
参考和欣赏。

3、豫园活动:
在每年的夏天,豫园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豫园游园会”、
“七月园游”、“八月园艺节”等节日民俗活动。

另外,豫园每年也会举办多个艺术庆典,凯旋节、佛唱庆典、舞狮庆典等,引人入胜。

4、豫园服务:
豫园拥有完善的景区服务,提供便利的行程安排、车辆服务、餐饮服务等服务。

豫园里还设有儿童乐园,让游客尤其是小朋友即可尽情释放潜在的能量。

另外,豫园也有免费的参观地图,让游客可以更快的游览豫园的各个景点。

上海豫园导游词

上海豫园导游词

上海豫园导游词【篇一】豫园,历来被称为城市山林,它诞生于四个半世纪之前的明代中叶,说它是城市山林,因为它坐落在繁华喧嚣的上海城市中心,清代江苏巡抚陶澎在道光六年(1820xx年)就为它题匾“城市山林”。

豫园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黄浦区的上海老城厢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豫园旅游商城、上海老城隍庙相连,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约30亩地),门牌号码编在安仁街218号。

豫园名列现存的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首,其余是嘉定秋霞圃、嘉定古猗园、松江醉白池、青浦曲水园。

豫园是上海市中心城区唯一的古典园林,也是上海市唯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中国古典园林。

1959年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豫园是上海地区最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典园林,可谓上海名园之冠。

明代私家园林明清两代,江南经济繁荣、物产富庶,官宦豪富、文人雅士纷纷营造私人园林,一时江南建私家园林之风盛行,各城市名园荟集,中国江南私家园林的精品亦大多集中于这个时期。

著名的有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无锡的寄畅园;扬州的个园、何园;上海的豫园;杭州的郭庄、刘庄、蒋庄等,为此赢得“江南园林甲天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胜誉。

豫园所处的上海老城厢,是当时的上海县县治所在地。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四月,倭寇自海上屡屡来犯上海,两个多月内五次焚烧掳掠,知县仓惶逃遁,镇海卫指挥、县丞、镇抚皆被杀害,县衙遭焚,闾里成墟,死者盈路,惨不忍睹。

于是邑人上书:“贼自海入,乘潮劫掠,如取囊中物,皆由无城之故。

”决意筑城御倭,官府采纳,全城上下出钱出力,不到两个月便筑城完竣,当时便有潘恩撰写《筑城记》。

此后,军民固守城池,倭寇侵犯终不得逞。

正因此,日后潘恩家才能太太平平地在城内建园。

这座高二丈四尺,城围九里的明城墙在老城厢矗立了三百六十年,直到民国元年(1920xx年)拆除,留下城西北大境关帝庙一小段(今人民路大境路口),至今犹存,1959年与豫园同时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穗堂是豫园最高的厅堂。清代,这里是官府举行庆典和“宣讲圣谕”之处,也是地方文人绅士聚会之所。堂内中堂张挂着潘允端撰文、潘伯鹰书写的《豫园记》,梁上高悬“三穗堂”、“灵台经始”、“城市山林”三块贴金匾额。
在三穗堂这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西汉和东汉交替之际有个叫蔡茂的人,在还未发迹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做了个梦,在梦里他梦见自己坐在大殿的梁上,看到一禾三穗,便伸手去拿,拿到了中间的穗,梦就醒了。第二天,郭贺给他解梦:
大殿是朝廷的象征,“梁”是栋梁之才意。古代官员一粮食为单位计俸禄,“禾”即寓意俸禄,取得“中穗”隐指“中台”之位。不久之后蔡茂果然就任中台官职。史书记载蔡茂做官清廉,王莽篡汉时,他公开反对,后人尊为楷模。(出自《后汉书.蔡茂传》这一典故表达了“朝为田舍廊,暮登天子堂”的祈望。
我们再来看看厅堂上的匾额:
二:
万花楼景区
1:由“峰回路转”石刻向右我们便进入了万花楼景区,我们向右看可以看见有一榭叫“鱼乐榭”,鱼乐榭凌溪水之上,靠在栏杆上看鱼在水中嬉戏游乐,所以在这就有“鱼乐”的寓意。
想当年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上游玩,庄子看见水中的鱼说:
“鱼在水中自由自在的嬉戏是鱼的快乐啊”,惠子就问庄子:
“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就说了:
3:在点春堂的北面有藏宝楼,西北有古井亭,东北有学圃,东南面有湖石假山(太湖石)在这上面我们有可以看到一座双层楼阁建筑,它和前面我们看到的仰山堂与卷雨楼有点类似,它也分两层,下面的是延爽阁,上面的为快楼(由于这座建筑是建在假山之上的,故位于上面的快楼成为豫园的第二个至高点。
4:沿着快楼向南我们可以看到和煦堂,它与北面的点春堂、藏宝楼建筑格局在同一中轴线上依次排开,不同于传统古典园林建造规格,是个特例。
3:我们再往前面走走可以看见复廊的东面有一轩,在这我们即能看山又能观水,所以我们又把它称为“两宜轩”寓有“观山观水两相宜之意”。
4:在这我们把目光向后面看可以看到有一个形状像船舫建筑名为“亦舫”3
是豫园里两个船型建筑之一,我们在后面还可以看到另一个,现在呢先保密。
5:由复廊出来我们向东走就可以看到万花楼(二层建筑)具体建造时间不明,重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当时主要是用来举行祭祀活动和同业议事之所(解放前称“神尺堂”)万花楼的回廊围栏上有“暗八仙”雕饰(暗八仙是指八仙手中所持的八种法器。楼下四角还有梅、兰、竹、菊图案泥塑漏窗,万花楼前面的庭院有两株古树,一株为400年银杏,一株为100年广玉兰。
这里的“和煦”指的是阳光温和的意思,往往借指春天的阳光。(堂内一堂家具全是南方榕树根制作的。)
四:
会景楼景区
四:
会景楼景区:
(主要景点有会景楼位于豫园的中央(步出和煦堂穿过双龙戏珠墙我们便来到了会景楼景区)
走进会景楼景区我们就可以看到一片水景,豁然开朗。布局疏密相间,4开合有致。相对前面的景区会景楼无疑是豁然开阔。会景楼位于豫园的中央,登楼一望,全园景色会于眼底。
2:正对玉玲珑,主人特地建了一个书斋,以供朝夕观赏奇石,并以玉玲珑石上的“玉华”两字命名为玉华堂。堂内家具是仿明代书房之物,摆设也是当时的陈式。
园林文化:400年来,老城厢内外可考的园林有20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豫园便是代表.豫园之外有湖心亭.九曲桥.荷花池以及周遍的绿波廊的10余处建筑.则是“园外之园”.
宗教文化:
豫园景区以及其近旁的寺庙观堂,十分集中,形成儒、佛、道、伊、天、基诸教会集与一处的“奇观”,形成罕见的宗教文化现象.
建筑文化:
胆量包空廓,心源留粹精。(楹联)
小刀会是明末清初的秘密反清组织,当时也称“金钱会”所以我们可以在点春堂里看到陈列了许多当年小刀会使用的兵器、自铸的钱币以及发布的文告等文物。
2:走出点春堂我们可以看到对面有一座条石结构的清代小戏台,俗称“打唱台”,戏台依山临水,半跨与池水之上,(为什么要一半建在地面上一半却架于池水之上呢,当时的人非常聪明,由于当时没有像现在音响一样的设备所以呢他们就想到把建筑半跨于水面之上利用水的聚音效果也可以达到音响效果。)
一:
大假山景区
1:首先我们步入豫园正门,迎面是一巨大盘陀黄褐石块,上面镌刻江泽民所书的“海上名园”四字。我们现在再往后面走几步就是第一景区——大假山景区。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三穗堂”,“三穗堂”原名叫“乐寿堂”。现在的三穗堂是在乐寿堂的旧址上重建的。三穗堂属歇山式建筑,屋顶有两尊塑像左为拿长矛的张飞、右为拿大刀的严颜。
4:在流觞亭的旁边有三曲板桥,有石板三曲贴于水面的,人在桥面上走,有如凌波而行,踏水而过。三曲板桥的西面是浣云假山:
(水中假山倒影与天上云彩浑然一体,清水流淌,池波上下,如洗白云于水中,染假山于山间,故取名曰:
“浣云”
5:会景楼东有积玉水廊。(廊和路一样,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富可塑性和灵活性的建筑,有交通、连接、观赏的作用。)
上海建城已有700余年了,可以说老城厢豫园景区是一处古代建筑和明、清、民国的住宅建筑的博物馆.
商业文化:
豫园景区有“购物天堂”的美誉,商品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大,中,小高,中,低,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商品有小,土.特,多,洋的特点,花色达万种以上,堪称“小商品王国”
美食文化:
上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臵,使百川归之.万商云集,全国各地的饮食均汇聚于此.上海聚东西南北之风味,飨四面八方来客,形成独特的海派饮食.“吃在上海”,蜚声在外.豫园既有代表上海本帮风味的老饭店,又有汇聚各地风味的和丰楼,更有驰名中外的名特小吃,是著名的“小吃王国”.市民文化:
玉玲珑与苏州瑞云峰、杭州皱云峰并称江南三大名石。)1:玉玲珑石色青黝,高约丈余,石棱似朵云突兀,通体成万窍灵通。奇石瘦、漏(最大特点)、皱、透特点皆备。
“如果放一炉香在石底部,可以看到没一孔都有烟冒出来;用水从顶部倒下则可以看到每一孔都有水流出来。”石上曾有“玉华”二字。由来:
详见书本第43页第三段
移步到“三穗堂”的背面,我们可以看到豫园早期的《全景图》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当时豫园的气势之雄伟。22:步出三穗堂,我们可以看见一座两层楼厅,这座楼厅也是豫园中比较有特色的建筑,它分两个部分上层为卷雨楼,下层为仰山堂,这座楼厅建于同治五年(1866年)。一层是堂上所挂的匾额“此地有崇山峻岭”(出自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点出此处为观看大假山的最好地方。这里的“仰山”有“仰望”的意思(实)。另一层意思是对孔子的学说的推崇,这里的“仰山”有“仰慕”的意思(虚)。(一虚一实)站在仰山堂外看卷雨楼有28个翘角,(仰山堂每角3个共计12个,卷雨楼每角4个共计16个)
豫园是由明代造园专家张南阳设计施工的,当时占地70余亩,规模宏伟,景色佳丽,时人称誉奇“秀甲于江南”,“为东南名园之冠”.但是400年的沧桑风雨,特别是列强的兵燹(xian第三声),至20世纪50年代初,豫园亭台破旧,假山1
倾塌,池水干涸,树木枯萎,旧有景观日见湮灭.1956年,人民政府大规模修缮豫园,历时5年,于
积玉水廊北起会景楼东,南达内园门口。一半岸上一半水上,长达百米,是江南古典园林中最长的一条水廊。积玉水廊因廊中有一“积玉峰”石而得名。
五:
玉玲珑景区
五:
玉玲珑景区:
(主要有玉玲珑、玉华堂、得月楼、藏书楼等景观)走过三曲板桥,穿过“引玉”洞门,便是玉玲珑景区,“引玉”有引导游人走向玉玲珑的意思。
(小知识:
2:在会景楼的西北面是九狮轩,(轩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一中形式,特点为进深较小,卷棚顶,厅前较宽,半跨池上,前臵有台,面临大池,登台依水,爽气沁人。
3:在池的南面我们可以看见一亭,有“曲水流觞”的典故。
王羲之和诗人墨客列坐在曲水之旁,将盛酒之杯放在曲水之上,顺流漂浮,酒杯浮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流觞”饮酒赋诗,王羲之就此写了《兰亭集序》。《兰亭集序》也就成了“天下第一行书”,绍兴兰亭因而成了书法园林。
右侧的砖雕是“武举夺魁”,说的是在古代的科举考试,如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考取第一名,即中解元、会元、状元,就叫连中三元。图中武将盘马弯弓,英姿勃发,志在必得。(积极“入世”)
游廊前面有对铁狮,左雄右雌,铸于元代,战争时期流落东赢(现日本),后回归故里。(原在河南安阳)
走进游廊我们可以看见廊中有“渐入佳境”匾额,意指从这里逐渐进入佳境。廊中还有一高约2米许的太湖石,亭亭玉立,名曰“美人腰”(造景手法——抑景)。游廊尽头石壁上刻有“峰回路转”四字
豫园景区
一:
景区概况
1:豫园景区位于上海老城厢境内,老城厢位于黄浦区境内,黄浦区则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东南部.(地理位臵)
2:豫园景区是“老城厢”的璀璨明珠.主要景观有:
豫园.豫园旅游商城.沉香阁.城隍庙.上海老街.文庙.(周遍景观)
3:豫园景区融旅游.园林.寺庙.商业于一体,集吃.玩.买,住功能大成,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与外滩景区.人民广场景区相比,豫园景区的特色是一个“古”字.豫园景区的园林文化.宗教文化.建筑文化.商业文化.美食文化和市民文化充分显示也这一特色.(特色)
我们接着把目光稍稍往下移下“城市山林”随即印入眼帘,这块匾是清道光六年(1826年)兵部侍郎翰林院编修陶澍所书。“天人合一”,“师法自然”,“表现自然”,豫园的山水花木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这一理念。有“不出城郭而有山林野趣”的说法。
厅四周的隔扇裙板上有稻麦、玉米、高粱、瓜果等图案。和8幅泥塑漏窗都形象的解释了“三穗”的含义。
1961年9月对外开放.现豫园占地30余亩,楼阁参差,山石峥嵘,树木苍翠,清幽秀丽,玲珑剔透,具有“芥子纳须弥”,小中见大的明清古典园林的艺术风格.
伫足荷花池北岸,可见园林题额“豫园”两字,此为明代王穉(zhi第四声)登题.豫园按主体建筑可分为大假山.万花楼.点春堂.会景楼.玉玲珑.内园六处景区.
۞接下来我们说说具体的景点介绍۞
首先是“灵台经始”有两种解释:
一是“灵台”为周文王所筑高台。用来祭上天,观天象。二是据《孟子》:
“文王为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盖用以游观。”用现在的话说,灵台、灵沼是周文王时的“旅游景观”,这大概是中国旅游史上最早的“人造景观”了,表示主人建造豫园,乃是上承古圣之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