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直升机战术

合集下载

美军陆航直升机攻击营作战能力分析

美军陆航直升机攻击营作战能力分析

美军陆航直升机攻击营作战能力分析摘要美国陆军航空兵是一个在现代战争中发展壮大起来的新兵种。

在近代战争史中,陆军装备最具革命性的发展就是直升机,它使传统的陆军摆脱了地面的束缚,实现了真正空地一体化的作战形式转变。

本文主要通过对美军路航直升机攻击营编制、装备及作战能力和方式的论述,对我国陆航发展有一定的借鉴和帮助,也对我军在新时期应对各种挑战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陆航突击编制武器作战AbstractThe united states of the aviation army is a in the modern war to grow up a new recruits.in the modern war history,the most revolutionary equipment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elicopter,it makes the traditional army out of the ground restrain,realize the real integration of open form of warfare changes.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 the prepare,equipment and operational capability through U.S. Camp of helicopter attackt. It can be a help and refere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viation army of our country,also in new period for our army to meet all challenges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Key Words: Army Aviation assault prepare weapons combat目录第一节绪论 (1)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第二节美军陆军航空兵的编制情况及陆航直升机攻击营的编制情况 (3)2.1 美军陆军航空兵的编制情况 (3)2.2 美军陆航直升机攻击营的编制情况 (4)第三节美军陆航直升机攻击营的装备 (5)3.1 AH—64武装直升机 (5)3.1.1 AH—64武装直升机的大体描述 (5)3.1.2 AH—64武装直升机的性能 (6)3.1.3 AH—64武器系统 (7)3.1.4 AH—64武装直升机的作战限制 (8)3.2 OH—58D武装直升机 (9)3.2.1 OH—58D武装直升机大体描述 (9)3.2.2 OH—58D直升机性能 (9)3.2.3 OH—58D直升机的武器 ................................................................................. - 11 -3.2.4 OH—58D直升机的使用限制 ......................................................................... - 11 - 第四节美军直升机攻击营的作战方式................................................................................ - 13 -4.2 作战模式剖析............................................................................................................. - 14 - 第五节结论............................................................................................................................ - 16 - 参考文献.. (17)第一节绪论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1942年,随着归属美国陆军的直升机数量的增加,美军组建了陆军直升机航空队,这支部队成为美国陆军航空兵的雏形。

直升机在美军航母编队反潜体系中的使用研究

直升机在美军航母编队反潜体系中的使用研究

收 稿 日期 : 2 0 1 2—1 0—1 4
作者简介 : 倪卫星( 1 9 6 9 一) , 男, 江苏南通人 , 硕士 , 高级工程师 , 长期从事海军航空装备的规划 、 论证研 究和装备管理工作 。

6 4・
直 升 机 技 术
总第 1 7 4期
Hale Waihona Puke 取攻势作战方式 , 但航母编队很难采取攻势反潜 , 究
NI We i x i n g
( T h e N a v a l E q u i p m e n t D e p a r t m e n t, B e i j i n g 1 0 0 0 7 1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T h r o u g h ma k i n g a r e s e a r c h o n a n t i — s u b ma r i n e d e p l o y i n g i n US Na v y C a r r i e r — Ai r c r a f t , t h i s p a p e r c o n c l u d e d t h a t Ca r r i e r — Ai r c r a f t a n t i — s u b ma r i n e s y s t e m ma k e s o f ma n y b a t t l i n g u n i t s ,i t ’ S t r e n d wa s n e t w o r k — c e n t e r e d a n t i — s u b ma r i n e ,a n d p o i n t i n g o u t t h a t t h e h e l i c o p t e r h a s i t ’ S o wn p r o s a n d c o n s i n C a r r i e r — Ai r c r a f t a n t i — s u b ma r i n e b a t l t i n g .

战术通用运输直升机发展分析

战术通用运输直升机发展分析

782023年10月下 第20期 总第416期0 引言战术通用运输直升机是直升机中的一个主要机种,其发展经历了4代。

经过不断改进和升级,使其具备了航程远、运载能力强、生存性高、安全性好、可高性高和维护性好等优点。

研制战术通用运输直升机的国家主要有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研制公司分别是西科斯基公司、俄罗斯直升机公司、空客直升机公司、NH 工业集团,代表机型有米-8/米-17/米-171、AS332/532、S-70/UH-60、NH90、A W101和 S-92等。

战术通用运输直升机型号如图1所示。

兵种发展、装备建设是关键一环。

作为陆航主战装备体系“三驾马车”之一,战术运输直升机的研制与发展得到各国普遍重视。

放眼世界,在众多先进的战术运输直升机中,“黑鹰”直升机的发展历程尤其引人注目。

自1979年首次装备部队以来,其在战场纵深中广泛遂行空中攻击、机降作战、特种作战、战斗支援、勤务保障任务达40余年,同时还参加了大量反恐、人道主义救援等非战争军事行动,充分发挥了其通用性和多功能的优势,其优异的性能、杰出的表现深得部队的青睐。

“黑鹰”系列直升机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0余种型号,共生产4500多架直升机的庞大家族,在全球现役军用直升机的服役数量中占比 19%,排名第一。

美国陆军航空兵装备2244架,超过半壁江山,“黑鹰”成为直升机领域当仁不让的经典。

“黑鹰”直升机的演进路线如图2所示[1]。

1 朝鲜战争:拉开了战术通用运输直升机的发展序幕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直升机初期使用阶段,这一时期典型的战争有朝鲜战争和阿尔及利亚战争。

从朝鲜战争开始,直升机真正走上了战场,广泛地用于支援地面部队作战,提高了地面部队的战术机动能力,成为不可或缺的空中突击力量。

直升机在战场上的出现,推动了传统作战方式的变革。

在此期间,美国对直升机的作战用途作了多种探索,先是用于抢救飞行员,运送伤员和武器。

后来又用直升机配合地面部队作战,主要是运送战斗分队到预定地点作战,进行空中侦察和引导作战飞机攻击等。

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单挑胜过群殴

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单挑胜过群殴

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单挑胜过群殴回顾伊拉克战争中,美国陆航部队“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的作战经历,我们关心的并不是它的作战细节,而是它为适合反恐战争的转变进展到何种程度。

在战争开始前,许多美军陆航指挥官都认为“阿帕奇”是战无不胜的,甚至陆军的士兵也认为只要有“阿帕奇”在自己的头顶为其提供随时随地的火力支援,生还的可能性将成倍地增加。

但发生在2003年3月23~24日巴格达西南卡尔巴拉市的战斗彻底改变了美军对“阿帕奇”的看法。

第一次卡尔巴拉战役3月25日早晨的CNN电视台上出现了这样一组镜头:一架不成形的“长弓阿帕奇”坠毁在卡尔巴拉市的街头,机上空无一人(看情形是被俘了),随后而来的是一大堆不知名的美国记者建议开展大规模的攻击与屠杀的新闻报道。

还有舆论说,马奇诺防线被击溃了,美国陆军的先进武器首次显得软弱无力。

关于这一事件,还有一些有趣的传闻:有证据说,“阿帕奇”是落入了专门为它而设的陷阱里。

这个伊拉克人捕猎“阿帕奇”的计划就是用无控火箭炮、重型机枪等单兵武器组成“钢壁”,以杂乱但猛烈的火力打击“阿帕奇”的旋翼。

要做到这一点,只需隐藏在城市角落里的伊拉克民兵就可以了。

面对如此有针对性的打击,“阿帕奇”撤退了,33架直升机在起飞后不到45分钟的时间里仓皇飞回基地进行维修。

23~24日的“阿帕奇”战术显然以失败告终。

它们仅在战场上呆了半个多小时,没有为进攻中的地面部队提供足够长时间的火力支援。

在战后的总结中,许多以前不是问题的问题被摆在了桌面上,人们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后勤保障和日常训练上。

在这两天的战斗中,油料的供给严重不足,仅可以供33架“阿帕奇”起飞迎战。

而一向以后勤保障充分著称的美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问题出在其它直升机(“黑鹰”、“支奴干”)在前线补给站为“阿帕奇”加油前将所储存的油料“一抢而光”。

前线简易机场的选址也存在问题,机场的所在地完全处于伊拉克军队直接监控的范围内,伊拉克士兵只需用手机打个电话,美军“阿帕奇”的出击时间与兵力部署就完全掌握在了伊军指挥官手中。

德浪河谷战役

德浪河谷战役
第7骑兵团第1营兵力约767人。营长哈尔·摩尔来自西点军校,曾经在朝鲜战争过后自愿参加伞兵跳伞训练 后 加 入 第 11 空 中 突 击 师 , 兵 员 中 有 日 本 人 、 中 国 人 、 黑 人 、 西 班 牙 裔 、 犹 太 人 与 美 国 人 。 人 数 包 括 : A 、 B 、 C 共 3个步兵连,每连6名军官、164名士兵,辖3个步兵排与1个有3门制的81毫米迫击炮排,步兵排辖3个步兵班与1 个 编 制 2 挺 M - 6 0 轻 机 枪 的 机 枪 班 ; 火 器 连 为 D 连 , 辖 1 个 侦 察 排 、 1 个 迫 击 炮 排 、 1 个 机 枪 排 , 5 名 军 官 、 11 8 名 士 兵 ; 营 部 与 营 部 连 编 制 1 4 名 军 官 、 1 名 军 士 长 、 1 名 准 尉 、 11 9 名 士 兵 。 其 中 军 士 长 来 自 第 8 2 空 降 师 , 并 且 曾 经 在 朝鲜指挥过四个空中大队。1965年由于美国总统约翰逊坚持不肯实行紧急状态来延长士兵服役期,所以第7团第1 营在8月15日在东海岸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登船赴越南时,已经减少了一批尉官和100名服役即将期满的士兵, 这些士兵都是充分受过空中机动作战训练的老兵。新补充的尉官缺少任职带兵的教育与训练。其中一个上尉来自 乌克兰......
越军将伏击第7骑兵团2营并在8小时内给其造成歼灭性打击的战斗称之为“波莱梅大捷“
相关作品
2002年的好莱坞电影《我们曾经是战士》(We Were Soldiers)即是描述这次战役的剧情。由梅尔·吉布 森主演,这部电影改编自纪实回忆录《我们曾经是战士》(We Were Soldiers Once ... And Young ),描述 1965年越战中发生的德浪河谷战役。这部回忆录由当时在德浪河谷采访的战地记者乔瑟夫·盖乐威(Joseph L. Galloway)与哈尔·摩尔三星中将(Hal Moore)花10年时间写成。

美军直升机与无人机蜂群协同作战使用分析

美军直升机与无人机蜂群协同作战使用分析

美军直升机与无人机蜂群协同作战使用分析摘要:基于信息化技术支持下,使各国对直升机与无人机研发力度加大,其中,美国结合直升机与无人机作战方式创新,详细探究直升机与无人机各自优势,然后选择蜂群协调作战方式,突出直升机与无人机综合作战优势,能够对各类任务实施,增强美国综合实力。

并且,还构建了信息化管理平台,使各项工作开展及各类信息数据获取、分析等,均可在管理平台内实施,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让直升机与无人机能够进行优势互补,也成为了美国主要作战武器之一。

关键词:美军;直升机;无人机;蜂群协同作战美国重视新作战武器的研发与创新,其中就包括对直升机与无人机综合作战创新,选择蜂群协调作战方式,设置无人机为先遣机,主要负责前面危险系统较高工作,而直升机则是在后方工作,由专业化作战人员对无人机勘察到现场情况及时地调整作战方案,不断增强无人机现场感知能力与目标打击能力等。

在专业化作战人员操控下,使无人机能够成功地躲敌方火力威胁,顺利地掩护直升机返航,从而提升美国作战能力与综合实力。

一、美军直升机与无人机蜂群协同作战应用技术(一)协同通信网络技术在美军直升机与无人机蜂群协同作战研发过程中,美国相关部门结合自身发展情况,重视对直升机与无人机协作方式创新,为提升作战综合实力,采用协调通信网络向技术,使无人机获取能力增强、信息传输速度加快。

并且,在直升机对无人机进行控制过程中,无人机能够把获取到的信息数据及时地传输,以大容量光电红外图像、视频等传感器为基础,帮助作战人员对无人机平台实时控制与管理,增强无人机信息传输抗干扰[1]。

而在直升机与无人机进行权限交接过程中,依然受到协同通信网络技术影响,把直升机与无人机系统看成一个大系统,然后按照类别划分为无人机、控制站、直升机,作战人员只需要考虑到系统自身控制功能及使用性能,就可顺利地完成直升机与无人机协作工作。

(二)数据融合技术数据融合技术其自身具有多样化特点,那么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需考虑到美军直升机与无人机蜂群协同作战各项要求。

简评V22

简评V22

话说鱼鹰在2009年12月的“眼镜蛇之怒”行动中,美国海军陆战队的MV-22“鱼鹰”直升机首次投入战斗使用,在阿富汗南方塔利班和毒贩子猖獗的赫尔曼德省得到了战斗的洗礼,为这种革命性的直升机的坎坷生涯树立了一块里程碑。

直升机可以垂直起落,可以前飞、倒飞、侧飞,可以悬停,在战场上是极其有用的工具。

但是在日益激烈的现代战场上,直升机的速度太低了,大大影响其战场上的生存力。

如果可以在平飞时把桨翼转过来,作推进螺旋桨用;在起落时把桨翼竖起来,作直升机的旋翼用,那岂不一举两得,鱼与熊掌兼得?50年代时,贝尔公司在美国空军的资助下,研制了XV-3倾转桨研究机,在机身两侧平直机翼的翼尖,各安装了一副可以倾转的常规直升机上用的三桨旋翼,由机身内的发动机通过传动轴驱动,既可以前倾至水平作推进螺旋桨用,又可以直立做直升机的旋翼用。

XV-3于1955年2月全机完成,1958年12月18 日首次完成直升机状态到固定翼状态的转换,成功地从原理上解决了在螺旋桨推进的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之间的转换问题。

美国陆军对XV-3的成就十分满意,和NASA一起进一步资助贝尔,在1973年开始研制XV-15倾转桨研究机。

XV-15采用的专门设计的倾转桨(proprotor),既能够适应直升机模式所要求的桨叶的挥舞,又避免在固定翼飞机模式时桨叶的过度挥舞。

XV-15可载机组2人和9名乘客,1978年首次完成直升机模式到固定翼飞机模式的转换。

在试验中,XV-15达到了478节(885公里/小时)的前飞速度。

除了在各地机场和各种地形、气候环境试验外,XV-15还进行了上舰试验。

与此同期,伏托尔公司(波音直升机的前身)另辟蹊径,将螺旋桨和发动机固定在机翼上,但整个机翼可以倾转,由此达到推力转向的目的,并于1958年7月完成首次直升机状态到固定翼状态的转换。

相比之下,倾转翼(tilt wing)对发动机、桨叶和机翼之间的气动整合比较容易处理,桨叶不必布置在翼尖,理论上可以沿机翼布置双桨、四桨或更多,适应大型飞机的需要,但需要倾转整个机翼,对机翼和机身的连接处的机械设计要求很高,在直升机状态时,机翼竖立起来,不仅前飞阻力很大,机翼也从产生升力到进入深度失速,完全丧失升力,但是旋翼下洗气流受机翼的遮挡较小,下洗气流和机翼的气动关系也比较固定。

黑鹰计划的真实故事

黑鹰计划的真实故事

黑鹰计划的真实故事在军事史上,黑鹰直升机计划是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

这个计划的故事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美国军方急需一种新型直升机来满足特种部队的需求。

于是,美国陆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发起了一项名为“黑鹰计划”的采购计划,旨在研发一种全新的多用途直升机,以取代老旧的UH-1“休伊”直升机。

这项计划的背后是一支由工程师、飞行员和军方高层组成的团队,他们致力于打造一种更为先进、更为适用于特种部队作战需求的直升机。

经过多年的研发和测试,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初,一种全新的直升机问世了——UH-60“黑鹰”直升机。

黑鹰直升机在诸多方面都超越了其前辈休伊直升机。

它采用了新型的涡轮发动机,拥有更强的动力和更高的飞行速度;它的机身结构更为坚固,能够承受更大的外部冲击和攻击;它的载客量和载货量也有了显著的提升,能够更好地满足特种部队的作战需求。

除此之外,黑鹰直升机还配备了先进的导航和通信设备,使得它在执行任务时能够更为精准和高效。

它还可以搭载各种武器系统,包括机枪、火箭弹和导弹,为特种部队提供了更强大的火力支援。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黑鹰直升机成为了美国军队特种部队的主力作战装备,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军事行动,包括海湾战争、索马里行动和阿富汗战争等。

它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军方和士兵们的一致好评,被誉为“最成功的多用途直升机”。

然而,黑鹰直升机也曾经历过一些挫折和失败。

最令人痛心的要数1993年索马里行动中的“黑鹰坠落”事件,当时两架黑鹰直升机在执行任务时被敌对武装击落,造成了18名美国士兵的牺牲。

这一事件震惊了全世界,也成为了黑鹰直升机历史上的一道痛楚的伤疤。

然而,正是这些挫折和失败,让黑鹰直升机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军方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改进和升级,加强了其防护能力和作战性能,使得它在后续的战争和军事行动中表现更加出色,为美国军队赢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战役和胜利。

如今,黑鹰直升机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为知名和广泛使用的多用途直升机之一,不仅仅在美国军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被许多其他国家的军队所采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中火力攻击是美军直升机战术使用的基本方法之一。

一、两种基本攻击方式
从目前的资料来看,美军直升机空中火力攻击有二种形式,一
是直升机在己方地面部队战斗队形上空,对当面之敌实施近距离火力攻击;二是组成联合编队对敌纵深目标实施火力攻击。

1、近距离火力攻击行动。

直升机近距离火力支援是美军使用较早的一种空中火力攻击形式,始用于美军侵越战争。

此后的演习和局部战争中,直升机得以更广泛地应用。

在海湾战争中,这种运用已表现得较为成熟。

美军近距离人力支援通常用于攻击己方地面部队前方1~3公里外的目标,其任务是:①在进攻战斗中,参加火力准备,掩护地面部队开进,支援冲击,掩护地面部队向敌纵深推进,抗击反冲击等;②在防御战斗中;阻敌向掩护地域接近,协同防御部队抗击敌人的冲击,特别是在重点方向支援反坦克作战,配合防御部队反冲击或实施阻击,尤其用于火力应急行动。

攻击直升机实施近距离火力支援时,通常以营、连为单位集中使用,一个21架攻击直升机、12架侦察直升编成的分队,掩护正面可达10~30公里。

战斗出动方式有两种:通常以营(连)为单位出动。

以营为单位出动时,分三个连,依次出动,形成不间断的连续攻击;以连为单位出动时,连又分3个组,依次出动,各编织成跟进队形,依次对目标实施轮番攻击,即一个编组攻击,一个编组接敌或退出战斗,一个编组在前方装弹加油站,进行补给,不间断地对地面部队实施战斗支援。

当时间紧迫、地形有利时,也可采用全营(连)对敌同时攻击的方法。

美军强调,对敌运
动纵队的攻击,最好的战术手段是伏击,一般采用营(连)一次出动集中攻击的方式。

2、纵深攻击行动。

直升机对敌实施纵深攻击,始于美军全纵深攻击战法提出之前。

它适应现代战斗全纵深打击的要求,因而得以完善发展。

“空地一体作战、理论提出后,美军在此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一些明确的使用理论。

美军认为,攻击直升机营是机动部队,而不是近距离空中支援或火力支援部队。

根据直升机的作战半径,它能有效地快速深入敌纵深40~50公里远的地域活动。

在50公里以内作战时,它可保证持续行动2个小时左右,可用于袭击敌预备队、炮兵、指挥通信设施等目标。

如在制定更周密的计划,小型机动的前方油、弹补给站随同深入敌纵深,建立临时补给站的情况下,攻击直升机部队的作战范围可进一步扩大,作战持续时间会更长。

执行纵深攻击任务时,美军强调,要对目标区、行动地域、进出航线进行周密侦察;侦察、运输、攻击直升机的混合编队和地面炮兵协同使用,使纵深攻击部队具有侦察定位、油弹供给、布雷爆破,空中攻击等多种能力。

二、空中火力攻击的战斗编组
美军直升机火力攻击的战斗编组依据任务、攻击目标性质、地
形和气象条件以及采用的战术而定。

基本要求是:便于机动、便于协同、便于发挥火力、便于达成战斗的突然性和提高生存能力。

尽管美军攻击编组有大有小,数量不一,但从其编成看,通常有两种:是以连为基础、单位的“五三”编组,即由5架攻击直升机、3架侦察
直升机编成一个攻击小组。

这是根据越南战争及其后来
作战的经验确定的。

经验表明,直升机在作战中通常可以保持75%的
出动率,而连的编制飞机是11架(7架攻击直升机,4架侦察直升机
),所以采用“五三”编组。

侦察直升机的任务是侦察战场情况,发现和指示目标,为攻击直升机选择飞行航线和战斗阵地,与地面部队保持联络,引导、协同和掩护攻击直升机的战斗行动。

为了提高纵深攻击的反坦克作战效能,美军还研究确定了攻击直升机和战术空军、炮兵协同作战的战斗编组方法,这种编组是在“五三”编组基础上,再编入2~3 架A-10攻击机。

受命发起攻击之后,攻击直
升机调整火力,等待A-10攻击机就位,随后攻击直升机和A-10攻击
机一起对目标连续突击。

据美军介绍,采用攻击直升机、A-10攻击机和炮兵协同作战的方法,可把击毁敌坦克的效果提高3~4倍,同时可大大减少己方航空兵器的损失。

三、空中人力攻击的实施
空中火力攻击的具体实施方法,是根据敌情、地形、气象条件
以及任务、目标距离等情况确定的。

1、集结、待机和战斗阵地的选取。

集结地域通常选在敌方主战
火炮有效射程之外,己方部队的后方地域,距前沿40~60公里,可
以隐蔽、疏散配置和得到地面部队的有效掩护和支援的地域。

待机地域选在被支援部队的后方,便于隐蔽和机动出击的位置。

在待机地域,直升机可以悬停空中,也可以停在地面,但不允许停机。

战斗阵地通常选在便于隐蔽和突然攻击;能够取得最大火力效果,便于攻击后迅速隐蔽脱离和转移攻击阵位的空域。

攻击阵位距目标的距离随使用武器的不同而不同,就目前美军攻击直升机装备的武器射程推算,一般应在1~6公里之间。

美军作战纲要规定,攻击距离为3~8公里,考虑攻击直机装备的“地狱火”反坦克导弹最大有效射程为6公里,70毫米火箭弹最大射程只有5.5公里,因此,事实上不可能在8公里距离上攻击。

相邻攻击阵位间距为200~300米。

2、出动方式及其适用范围。

出动方式有两种,即按计划出动和听召唤出动。

通常,攻击直升机分队在配置地域受领任务,以巡航
速度飞往待机地域,飞行高度为15米左右。

攻击直升机分队在待机地域按计划或应召唤出航,利用地形飞往战斗阵地,高度通常在5米以下。

①按计划出动,是在收集到必要情报,并有足够的准备时间的情况下施行的。

通常用于进攻中的火力准备阶段,以及对选定目标的奔袭或伏击。

此时,应给直升机编队区分活动范围,并尽量赋予具体的攻击目标,按计划对口标实施攻击。

②听召唤出动,是根据战斗需要临时出动,主要用于战斗过程中。

攻击直升机分队位于待机地域,受领概略任务,包括行动地域和程序,攻击直升机分队应召唤起飞,迅速飞往引导地点;目标引导员采用密语通话,告以目标、航线、攻击时间和其他有关事项,或发信号让直升机升高,
指引直升机分队发现目标实施攻击。

临时召唤的近距离空中支援,从提出申请到飞机临空攻击约需10~45分钟。

3、攻击方式及其实施。

攻击直升机一般采用飞行攻击和悬停攻击两种攻击方法,当直升机在停机场,敌人突然出现必须先敌开火
时,也可从地面实施攻击。

攻击直升机通常在目标引导员或侦察直升机的引导下,实施贴地飞行,隐蔽进入战斗阵地,占领攻击阵位对敌攻击。

实施飞行攻击时,攻击直升机通常在10米左右高度高速飞抵目标地域,距目标3000~6000米发射并控制导弹命中目标,前飞距离不起过500米。

使用火箭攻击时,则从20~40米高度接近目标,距目标1200~5000米升高到60~100米发。

使用机枪和航炮攻击,分别从1000~1500米距离上射击。

攻击完毕,则实施侧滑机动,随后急剧下降高度进入隐蔽地,伺机再行攻击或返战斗出发地域。

实施悬停攻击时,攻击直升机通常利用地形隐蔽,占领攻击阵位,急速爬高并悬停攻击。

悬停高度取决于遮蔽物的高,在每个阵位发射导弹不应超过两发。

导弹发射后,应急速下降高度,转移到新的攻击阵位,从退出到再次攻击一般需30~90秒。

攻击完毕,直升机飞回待机地域或配置地域,补充油弹,检修装备,准备执行新的任务。

四、攻击直升机和其他部队的协同
一般要求攻击直升机分队指挥官在配置地域或待机地域组织本分队的战斗和相关各兵种部队的协同动作。

1、与地面部队的协同。

通常采取两种方法:一是预先制定飞行计划,二是向地面部队派出引导员。

引导员可派至连一级,引导员
根据地面部队指挥官的要求,召唤并引导直升机对口标实施攻击。

攻击直升机分队与被支援分队指挥官周密计划,协同动作,与引导员一起确定无线电信号,并及时将直升机的活动范围、航线、时间及识别信号通报被支援的地面分队及其友邻部队。

直升机分队和地面部队之间要互通呼号和频率。

机组成员必须知道和谁沟通联络,要熟悉所支援地面部队的任务、完成任务的方法和作战地域的地形及防空火力的威胁。

2、与炮兵的协同。

攻击直升机与炮兵的协同,除按地面部队协
同的要领规定协同情、记号外,通常是按目标区分任务。

攻击直升机主要攻击坦克、装甲车辆和炮兵不便射击的目标。

攻击直升机和炮兵在狭窄正面上同时对敌进行火力攻击时,炮兵应在射击方向上留出不少于500米宽的空中走廊,供直升机进入和撤出战斗阵地,直升机也可避开弹道空域,从翼侧对敌攻击。

3、与航空兵的协同,直升机分队可单独编成一个攻击波次,在
歼击轰炸机(强击机)突击10分钟后进行补充攻击,在这种情况下,直升机要有规定的高度、地域和盘旋飞行方向,以便于为高速飞机让道。

直升机也可编入歼击轰炸机(强击机)的各个攻击波次,分别在不同的高度实施攻击,通常歼击轰炸机在500米以上高度,直升机在200米以下高度攻击;也可与歼击轰炸机(强击机)、从不同方向同时攻击,相互间的攻击角度应不小于30度。

此时,直升机可趁敌方防空火力对歼击轰炸机射击之际,对敌地面部队和防空火器实施突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