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十二课课文解析
四年级上册第11课课文讲解

四年级上册第11课《蟋蟀的住宅》课文讲解《蟋蟀的住宅》节选自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
作者怀着对蟋蜂的喜爱之情,通过细致而持续的观察,真实生动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修建住宅的才能。
课文共有九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点出蟋蟀的出名不仅因为唱歌,更在于其住宅。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先从住宅的选址写起,将蟋蟀与别的昆虫作比较,突出蟋蜂选择住址非常慎重,不肯随遇而安,不利用现成的洞穴,而是靠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
然后,按照从外到内的观察顺序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
第5自然段介绍了住宅的外部特点∶向阳、倾斜、便于排水、顺着山势、大小适宜、门洞隐蔽、平台平坦。
第6自然段写了住宅内部的特点∶光滑、平整、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第三部分(第7~9自然段)介绍了蟋蟀是如何修建住宅的,展现了蟋蟀建造住宅的才能。
对于蟋蟀是如何精心建造住宅,作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的∶①修建的过程∶先挖掘住宅的重要部分,再长时间整修。
②修建的时间∶从秋天初寒的时候一直到冬天。
③使用的工具∶用前足扒土,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用后足踏地,用锯把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④劳作方式∶建造时,连着几个钟头干活,累了会休息一会儿,然后再继续干活;整修时,是今天做一点儿,明天做一点儿。
全文叙述真实准确,这与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分不开。
介绍蟋蟀住宅特点时,“倾斜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一丛草半掩着”,这些语句十分精准地写出了住宅的深度和宽度,以及便于排水、隐蔽安全等特点。
介绍蟋蟀如何修建住宅时,作者细致描写了“扒、搬、踏、推、铺”一系列动作,准确写出了“前足、钳子、后足、后腿”等工具如何协调有序地工作。
作者为了观察蟋蟀修建住宅,“一连看了两个钟头”,从“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一直到“冬天”。
从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观察是严谨认真、持之以恒、细致入微的。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堂笔记第11课

《探索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堂笔记第11课》一、引言在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第11课的内容涉及有关诗歌的学习。
这一课程不仅仅是对古诗词的简单阅读,更是对学生情感、思想和语言能力的全面培养。
通过深入探索这一课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从浅入深地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
二、对第11课内容的综合评估第11课首先以一首《小姑娘》的古诗为切入点,通过课文赏析和诗意解说来展现诗歌的美丽。
本课还结合了小说《一封信》,以“信”这一线索串联起诗歌和情感的表达,引导学生摆脱对文字的单一解读,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更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人生、珍惜亲情等重要议题。
三、详细解读《小姑娘》古诗在这首古诗中,诗人通过对小姑娘的描写,展现出一幅可爱纯洁的形象。
通过阅读、分析这首诗,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够领悟诗歌的情感内核,学会用心去感受诗歌中的美。
这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途径。
四、结合《一封信》的深层次理解课程中通过小说《一封信》引发学生对亲情、友情的思考,同时也讲述了人生感悟。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文字的力量,更能够激发出对真善美的追求。
通过读懂这封信,学生可以关照家人、朋友,认真对待生活,珍惜眼前的美好。
五、个人观点和总结在我看来,《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堂笔记第11课》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既注重了文字本身的赏析与理解,也注重了情感、道德等方面的培养。
这样的课程设计,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思考、主动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中也充满了温情和感人的情节,能够让学生深刻领悟到亲情、友情的可贵。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希望能够更多地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悟人生、追求美好,使他们在文字的世界里茁壮成长。
六、结语通过对《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堂笔记第11课》的深入探索和评估,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了这一课程内容的重要性和深刻意义。
四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十二课课文解析

5.从这个选项卡中,我们可以设置文字底纹的填充颜色、图案式样和图案的颜色。现在确定填充颜色为淡蓝色,图案式样为浅色上斜线,图案颜色较深一点的颜色(图11—5)。
6.单击“确定”,观察效果。
最后,请为你的文档设置一个适合而漂亮的边框和标题文字的底纹。
如图12—1“首行缩进”“左缩进”“右缩进”滑块
图12—1
如果已经输入诗歌的内容,要调整文字到左边界的距离,可以在选定文字后,再拖动“首行缩进”滑块“(图12—2)。
图12—2
:
请按老师的要求打开诗歌《囚歌》,调整每一行的“首行缩进”。你注意到作者姓名“叶挺”的位置了吗?说一说,你是怎样调整它的位置的。
图11—5
三、将文档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里
以前,我们都是把文档保存在“我的文档”中的。现在,能不能把它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呢?
把经过排版后的《美丽的仙女湖》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里
1.单击“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图11—6)
图11—6
2.在弹出的“另存为”对话框的“保存位置”处,选择自己的文件夹所在盘符。
5.先随意地调整上、下、左、右的页边距,注意观察预览区显示的效果,再点击“确定”按钮,观察你设置的效果。
图11—1
6.再次进入“页面设置”对话框,设置一个合适的页边距。
7.单击“纸型”选项卡,从“纸张”栏中观察一下现在是什么纸型,再单击“纸张”栏右边的 按钮,看看有哪几种纸型。(图11—2)
图11—2
1.单击菜单栏中的“格式”,选择“边框和底纹”。
图11—4
2.在弹出的“边框和底纹”设置框里,选择“页面边框”选项卡(图11—4)。
请仔细观察“页面边框”选项卡,看看有哪几种边框样式。怎样选择边框的线型、宽度和颜色?按你的想法为文档设置一个边框,并观察效果。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蟋蟀的住宅》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篇一】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第十一課《蟋蟀的住宅》課文原文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蟬一樣有名。
它的出名不光由於它的唱歌,還由於它的住宅。
別的昆蟲大多在臨時的隱蔽所藏身。
它們的隱蔽所得來不費功夫,棄去毫不可惜。
蟋蟀和它們不同,不肯隨遇而安。
它常常慎重地選擇住址,一定要排水優良,並且有溫和的陽光。
它不利用現成的洞穴。
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已一點兒一點兒挖掘的,從大廳一直到臥室。
蟋蟀怎麼會有建築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別好的工具嗎?沒有。
蟋蟀並不是挖掘技術的專家,它的工具是那樣柔弱,所以人們對它的勞動成果感到驚奇。
在兒童時代,我到草地上去捉蟋蟀,把它們養在籠子裏,用菜葉喂它們。
現在為了研究蟋蟀,我又搜索起它們的巢穴來。
在朝著陽光的堤岸上,青草叢中隱藏著一條傾鈄的隧道,即使有驟雨,這裏也立刻就會幹的。
隧道順著地勢彎彎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寬,這便是蟋蟀的住宅。
出口的地方總有一叢草半掩著,就像一座門。
蟋蟀出來吃周圍的嫩草,決不去碰這一叢草。
那微斜的門口,經過仔細耙掃,收拾得很平坦。
這就是蟋蟀的平臺。
當四周很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彈琴。
屋子的內部沒什麼佈置,但是牆壁很光滑。
主人有的是時間,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
大體上講,住所是很簡樸的,清潔、乾燥,很衛生。
假使我們想到蟋蟀用來挖掘的工具是那樣簡單,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了。
蟋蟀蓋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時候。
它用前足扒土,還用鉗子搬掉較大的土塊。
它用強有力的後足踏地。
後腿上有兩排鋸,用它將泥土推到後面,傾斜地鋪開。
工作做得很快。
蟋蟀鑽到土底下幹活,如果感到疲勞,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門口休息一會兒,頭朝著外面,觸鬚輕微地擺動。
不大一會兒,它又進去繼續工作。
我一連看了兩個鐘頭,看得有些不耐煩了。
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
洞已經挖了有兩寸深,夠寬敞的了。
餘下的是長時間的整修,今天做一點兒,明天做一點兒。
這個洞可以隨天氣的變冷和它身體的增長而加深加闊。
即使在冬天,只要天氣溫和,太陽曬到它住宅的門口,還可以看見蟋蟀從裏面不斷地拋出泥土來。
【重点知识点】语文四年级上册各课课文内容重点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语文1-27课按课文内容填空:1.本文中作者观潮的时间是在:农历八月十八。
2.观潮的地点是:海宁市的盐官镇。
3.《观潮》一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描写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由远及近奔腾西去的过程,这种景象可以用古诗“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加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来形容。
这首诗描述的是钱塘江大潮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景象。
2.描写潮来时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的,从形状和声音这两个方面描写了了大潮来时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4.“观潮”中的“观”的意思是“看”。
“天下奇观”的“观”的意思是景象,在文中指:潮来时的景象。
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填空:1.“我”和阿妈走月亮,我们走过了小路、溪边、田埂,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我们看到了美丽的景物,“我”想到了白天阿妈洗衣裳和“我”做小船,感受到了快乐、幸福和浓浓的亲情。
2.《走月亮》一文通过写“我”和阿妈在月亮下散步的情景,表现了“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及“我”在月光下获得的无限乐趣。
3.《走月亮》重点描述了“我”和阿妈在小路、村道上走月亮的过程,并通过“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一句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4次,这种修辞手法是反复。
抒发了“我”和阿妈一起走月亮时的高兴、开心心情。
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填空:1.《花牛歌》的作者是徐志摩,本诗的作者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让我们认识了活泼顽皮花牛。
2.《秋晚的江上》的作者是诗人刘大白。
该诗描绘了秋天(季节)黄昏(时间)江边(地点)的美丽景色,流露出诗人无比喜悦的心情。
3.著名诗人刘大白的《秋晚的江上》,短短七句诗,描绘了鸟儿、斜阳、芦苇等景物,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4.《花牛歌》中这只花牛在草地里做了很多趣事:在草地里坐、在草地里眠、在草地里走、在草地里做梦。
从而我们认识了一只淘气、可爱的花牛。
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填空:1.著名作家巴金写的《繁星》,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介绍了自己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感受:第一次是在自家的庭院里,觉得温暖舒服;第二次是在南京的菜园里,觉得星星带给我们的光明无处不在;第三次是在海上看繁星,船动星移,回味无穷,感觉如母亲的怀抱般温暖舒服。
四年级上册语文11课课件

03
课堂互动
小组讨论
总结词:激发思考
VS
详细描述:小组讨论是一种有效的课 堂互动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 促进他们交流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在 四年级上册语文11课的教学中,教师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课文 的主题或问题展开讨论,提高他们的 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角色扮演
总结词:增强理解
情境导入
融入情境
通过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的氛围。例如,在四年级上册 语文11课《王戎不取道旁李》中,可以展示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所描述的场景和情 感。
激发兴趣
引发好奇心
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例如 ,在四年级上册语文11课《王戎不取道旁李》中,可以问学生:“为什么王戎不取道旁李?”这样的 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让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课文的学习中。
四年级上册语文11课 课件
目录
• 课文导入 • 课文内容讲解 • 课堂互动 • 课后作业 • 教师总结
01
课文导入
背景介绍
激发兴趣
通过介绍课文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从而激发学生对 课文的兴趣。例如,在四年级上册语文11课《王戎不取道旁李》中,可以介绍王 戎的生平和时代背景,以及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下节课预告
总结词
下节课预告
详细描述
预告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太阳》一文 的讲解和相关练习。提醒学生提前预习,以 便更好地掌握下节课的知识点。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小学四年级】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蟋蟀的住宅》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蟋蟀的住宅》课文原文及练习题【本文概要】《蟋蟀的住宅》选自《昆虫记》,作者是法国的昆虫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1823-1915)。
该文章主要介绍了蟋蟀洞穴的特点和修建过程等内容。
下面是本文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篇一】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蟋蟀的住宅》课文原文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
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
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
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
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
这就是蟋蟀的平台。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
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
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
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
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
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
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
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
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
洞已经挖了有两寸深,够宽敞的了。
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儿,明天做一点儿。
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
即使在冬天,只要天气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
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蟋蟀的住宅》同步练习题第一课时一、给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上面画上“___”。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
【提纲】
1.课文主题概述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的主题是成长与学习。
通过讲述主人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困难,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课文传达了积极向上、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2.课文重点内容解析
课文中,主人公面临了几个主要的挑战: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学习过程中的挫败感以及时间管理。
作者通过具体生动的故事情节,揭示了面对这些挑战时,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最后取得进步。
(1)对新知识的好奇心:主人公在课文一开始就展示了对新知识的好奇,这种好奇心驱使他去探索、学习。
这体现了求知欲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好奇心,积极探索。
(2)学习过程中的挫败感:随着学习的深入,主人公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难,导致他产生了挫败感。
但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他重新振作,勇敢面对困难,最终克服了挫败感。
这告诉我们要学会面对挫折,保持自信。
(3)时间管理:课文通过主人公在学习过程中时间安排的改变,展示了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他最初因为没有合理安排时间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后来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学会了合理规划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3.实用阅读建议
(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也遇到了类似的挑
战,如何应对和克服。
(2)学习主人公的积极进取精神,培养自己的求知欲,保持对新知识的好奇心。
(3)学会面对挫折,保持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1—4
2.在弹出的“边框和底纹”设置框里,选择“页面边框”选项卡(图11—4)。
请仔细观察“页面边框”选项卡,看看有哪几种边框样式。怎样选择边框的线型、宽度和颜色?按你的想法为文档设置一个边框,并观察效果。
3.请单击“艺术型”栏中右边的 按钮(图11—4),你将会发现有许多漂亮的边框,选择一个试试效果吧!
4.选中标题文字“美丽的仙女湖”,再选择“底纹”选项卡。
5.从这个选项卡中,我们可以设置文字底纹的填充颜色、图案式样和图案的颜色。现在确定填充颜色为淡蓝色,图案式样为浅色上斜线,图案颜色较深一点的颜色(图11—5)。
6.单击“确定”,观察效果。
最后,请为你的文档设置一个适合而漂亮的边框和标题文字的底纹。
(1)设置“纸张”的大小
1.在我的文档中打开《美丽的仙女湖》。
2.打开“文件”——“打印预览”,预览一下文章的打印效果。
3.单击(关闭)按钮,返回编辑页面。
4.打开“文件”——“页面设置”,从而打开了“页面设置”对话框。如图11—1所示,在“页面设置”对话框里,第一个选项卡便是“页边距”。页边距即文字到“纸张”边缘的距离。页边距的值可以点击 和 按钮进行调整,也可以直接在方框内输入数据。
如图12—1“首行缩进”“左缩进”“右缩进”滑块
图12—1
如果已经输入诗歌的内容,要调整文字到左边界的距离,可以在选定文字后,再拖动“首行缩进”滑块“(图12—2)。
图12—2
设置“首行缩进”
调整诗歌的“首行缩进”:
请按老师的要求打开诗歌《囚歌》,调整每一行的“首行缩进”。你注意到作者姓名“叶挺”的位置了吗?说一说,你是怎样调整它的位置的。
当堂检测:
学生完成69页第2小题,并按要求练习。
过度:
给同学们看仙女湖的图片。问:仙女湖美不美?
出示课本55页例文(未排版的):
师:这一段文字看起来密密麻麻,是不是看不进去?怎么样才能让它吸引人的注意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WORD文档几种常用的排版技术。
自主学习:
一、设置“纸张”大小和页边距
要对一篇文章进行排版,首先要考虑“纸张”大小和文字距“纸张”边缘的距离。Word默认的“纸张”规格为“A4”,即高度为297mm、宽度为210mm。要改变“纸张”的大小,可以通过选择菜单中的“文件”—“页面设置”命令来实现。
5.先随意地调整上、下、左、右的页边距,注意观察预览区显示的效果,再点击“确定”按钮,观察你设置的效果。
图11—1
6.再次进入“页面设置”对话框,设置一个合适的页边距。
7.单击“纸型”选项卡,从“纸张”栏中观察一下现在是什么纸型,再单击“纸张”栏右边的 按钮,看看有哪几种纸型。(图11—2)
图11—2
输入《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1.打开Word,先输入标题《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2.换行后单击工具栏中的按钮后,依次输入公约条款。
看一看在条款的前面是不是有编号。试着删除某一条款,观察编号是否自动改变了。
3.适当调整文字大小和首行缩进后,以“网络文明公约”为文件名,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
4.看看68页的小窍门。
图12—4
“段前间距”的设置效果:(图11—5)
图11—5
4.同学看书后操作66—67页的“试一试”,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二、“项目符号”和“编号”的使用
在为一些《公约》《制度》排版时,常常会用到“项目符号”和“编号”。它们不仅能使《公约》《制度》的版面美观大方,更能让人感到层次清晰、一目了然。在Word中,这些符号不需要人工输入,是自动生成的。如,当我们单击工具栏上的(编号)按钮后,便启动了Word的“编号”功能。利用它可以为文章自动编号,并且在你删除或增加某一条款时,Word还能自动修改编号。
(图11—7)
图11—7
3.再打开自己的文件夹,输入文件名后,单击“保存”按钮。(图11—8)
图11—8
当堂检测:
完成操作62页的练一练的1、2、3。
第十二课 文档的高级排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巧排诗歌,调整行间距和段落间距及“项目符号”和“编号”作用。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文档高级排版的兴趣。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排版的乐趣,并把完成学习活动作为一种内心的需要。
在水平标尺上还分别有一个“左缩进”和“右缩进”滑块,利用它们也可以控制诗歌文字左、右到边界的距离。试一试用“左缩进”控制每一行到左边界的距离。
合作、探究、展示:
一、调整行间距的段落间距
为了调整诗歌行与行、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通过“格式”菜单中的“段落”命令,打开如图12—3所示的“段落”设置框,调整“行间距”和“段落间距”。
设置纸型后,有可能会再次影响到页边距的比例,此时可以重新设置页边距,直到满意为止。
在Word窗口的上边和左边分别有一个水平标尺和垂直标尺,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页边距和页边距边界。
设置页边距还可以通过拖动水平标尺和垂直标尺上的“页边距边界”滑块来实现。
请为你的文档设置适当的上、下、左、右页边距。
小窍门:
图11—5
三、将文档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里
以前,我们都是把文档保存在“我的文档”中的。现在,能不能把它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呢?
把经过排版后的《美丽的仙女湖》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里
1.单击“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图11—6)
图11—6
2.在弹出的“另存为”对话框的“保存位置”处,选择自己的文件夹所在盘符。
重点、难点:
通过练习,学生能顺利地调整行间距和段落间距。
自主学习:
巧排诗歌
诗歌《囚歌》自我们的语文课本。请仔细看看图(课件出示课本书上63页的版面效果),观察:诗歌的文字和版面有什么特点。你认为用什么方法能排出这样的版面效果?
当我们翻开语文课本时,课文中每一段开头一般都空了两个字的位置,电脑中我们称为“首行缩进”。诗歌在排版时首行一般不一定缩进两个字的位置,而是根据版面的大小自行设定。我们可以通过拖动水平标尺上的“首行缩进”滑块,设定诗歌每一行的起始位置。(教师演示)
页边距的设置还可以通过编辑区的水平标尺和垂直标尺来设置,拖动水平标尺和垂直标尺上的“页边距边界”滑块来实现对页边距的设置。(图11—3)
图11—3
做一做:
为你的WORD文档设置适当的上、下、左、右页边距。
合作、探究、展示:
二、设置边框和底纹
为了进一步美化我们的文章版面,需要我们为其设置漂亮的边框和底纹。
图12—3
“段落”设置框
设置诗歌的“行间距”和“段落间距”:
同学们,你在“段落”设置框里找到设置“行间距”和“段落间距”的地方了吗?
1.说一说:有哪几种“行间距”的设置方法。
2.做一做:请选中《囚歌》中的一个自然段,试一试“2倍行距”的效果。(图11—4)
3.诗歌在排版时,段落与段落间的距离一般比行间距大。另外,诗歌因为每一句都比较短,每一句后都有换行符,Word认为每一行都是独立的一段。因此,我们需要找到诗歌的一个自然段开头的一句,选中它,设置“段前间距”(图12—5)。
第十一课 我是小小排版员
学习目标:
1、设置“纸张”大小和页边距
2、设置边框和底纹
3.将文件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设置边框和底纹
教学难点:
设置“纸张”大小和页边距
教学过程:
导入:
用电脑可以排版出美观、整齐的版面。图11—1中的《美丽的仙女湖》的版面是用WORD文档排版出来的。怎么样想不想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