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版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2023简版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1. 简介白内障是指眼球晶状体混浊导致视力下降的疾病,手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为了保证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制定了一系列的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
2. 操作规范2.1 术前准备在白内障手术之前,医生必须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并解释手术相关风险和注意事项。
还需要确认手术前的特殊检查,如眼底、视野等,以确保手术的可行性。
2.2 手术操作2.2.1 麻醉手术开始前,需要给患者进行局部麻醉,一般常用的方式有滴眼麻醉和针扎麻醉。
麻醉效果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手术体验和手术过程中的合作程度。
2.2.2 切口与穿刺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手术切口和穿刺的位置也有所差异。
常见的手术切口有角膜切口和巩膜切口,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眼球情况选择合适的切口和穿刺位置。
2.2.3 晶状体摘除手术过程中,需要将混浊的晶状体摘除,并将其替换成人工晶体。
摘除晶状体的方式有乳化吸除、硬化式和压迫式等,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操作。
2.2.4 人工晶体植入摘除晶状体之后,需要将人工晶体植入眼球,以恢复正常的视力。
植入晶体的选择和合适的位置定位是手术的关键步骤之一,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眼球度数和角膜曲率等因素确定晶体的度数和型号。
2.2.5 伤口闭合手术结束后,需要对伤口进行闭合。
常用的方法有角膜缝合和巩膜缝合,医生需要根据切口的大小和位置选择合适的缝合方式,并确保伤口闭合牢固。
2.3 术后注意事项手术结束后,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指导,并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如眼部卫生、用药、饮食等,以促进伤口愈合和恢复视力。
3. 质量控制标准为了保证白内障手术的质量,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质量控制标准:3.1 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手术所使用的医疗设备必须符合相关的规定和标准,包括显微镜、超声乳化器、人工晶体等。
医院应定期对这些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准确度。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白内障手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患者眼内的混浊晶状体移除,并置换上人工晶状体的方法,来实现改善患者视力的治疗方案。
为了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效果,需要遵照一定的操作规范与质量控制标准。
下面我们将就白内障手术的操作规范与质量控制标准进行详细解析。
操作规范1. 确定患者的适宜性在进行白内障手术前,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查,确认患者是否适合手术。
手术前应以完整的眼科检查为基础,包含了视力、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高压测量等,需要获得稳定可靠的检查结果,并进行综合判断,对于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应及时告知,对于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应来到接下来的步骤。
2. 准备手术器械、药品、人工晶状体等进行白内障手术前,需要准备好多种手术器械、药品及人工晶状体等,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在选择人工晶状体时,应根据患者的眼球尺寸、眼轴长度、晶状体厚度等进行合理选择,并充分考虑患者年龄、职业和兴趣等方面因素,以达到应用效果最佳的要求。
3. 麻醉为了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需要进行局麻和/或全身麻醉。
一般情况下,以低剂量局麻为主,若需要全身麻醉,则应严格按照麻醉科专家的建议进行操作。
4. 手术步骤4.1 ≥1.5 mm自然细瞳分切术前准备在进行分切术前,需要进行自然散瞳,以充分扩张瞳孔,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便利。
在进行自然散瞳操作时,需要检查患者的瞳孔是否存在痉挛或粘连等情况,若存在患者应可以接受阿托品注射。
4.2前房穿刺;4.3完美的连署切口形态和位置。
在进行前房穿刺前,需要进行完美的连署切口形态和位置。
术中应根据患者的角膜厚度、角膜湿润度、手术器械等因素进行选择,避免损伤晶状体前囊和角膜内皮等组织,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患者的角膜弧度和环状可识别范围等因素,在穿刺前进行必要的人工晶状体定位和调整,同时应随时监测患者的眼压变化情况,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
质量控制标准1.手术器械的选择及消毒手术器械的选择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规定,器械应有一次性及可重复使用两种,使用后需经过清洗、消毒等过程.使用前,应进行严格的检测,确保器械无损伤、无污染以及标准化的其它条件.发现有损坏、污染等情况,应及时更换或进行修理。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一、术前准备⒈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解释手术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取得书面同意。
⒉进行全面的患者评估,包括眼部检查、全身评估和麻醉评估。
⒊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和手术器械,确保手术设备齐全、灭菌完整。
二、手术操作流程⒈术前准备a) 洗手消毒,戴手套,保持手术场洁净。
b) 对患者眼部进行局部消毒,确保手术区域无菌。
c) 麻醉患者眼部,确保患者无痛感。
⒉穿刺入路a) 使用角膜刀或角膜钝分离器在手术区域做小切口。
b) 进行前房注水,以稳定眼压。
⒊手术切削a) 使用超声乳化器将白内障切削成小片,注入生理盐水冲洗眼腔。
b) 注意控制手术时间和能量,避免对眼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⒋人工晶体植入a) 使用合适的人工晶体进行植入,注意选择合适的度数和尺寸。
b) 保持晶体稳定,确保合适的位置和方向。
⒌切口缝合a) 使用可吸收缝线对切口进行缝合。
b) 检查切口是否完全闭合,避免术后感染和出血。
⒍术后处理a) 术后给予眼药水和抗生素预防感染。
b) 配戴遮光眼罩,提供眼部保护。
三、质量控制标准⒈手术操作规范化,遵守操作流程和标准化操作步骤。
⒉严格遵守消毒和无菌操作要求,保持手术场洁净。
⒊确保手术器械的完整性和灭菌状态。
⒋定期进行手术设备和器械的质量检查和维护。
⒌加强术中术后感染控制,及时处理手术并发症。
⒍注重手术后的护理和恢复指导,保证手术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附件:⒈白内障手术操作流程图⒉手术器械清单⒊手术风险告知书范本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指规定医疗事故处理的法律法规。
⒉《医疗纠纷处理办法》,指规定医疗纠纷处理的法律法规。
⒊《医疗器械管理条例》,指规定医疗器械管理的法律法规。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2019年版)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2019年版)一、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一)术前检查1.视功能检查:光感、光定位、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
2.测量眼压:手术眼的眼压应当在正常范围。
如果同时合并青光眼,应当作为复杂病例考虑。
3.外眼检查:应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检查,除外眼部和毗邻部位感染性病灶和活动性炎症。
4.角膜检查:应用裂隙灯显微镜进行检查。
应用角膜曲率计检查角膜曲率。
对于曾做过内眼手术、患有角膜变性、青光眼、葡萄膜炎等眼病或年龄过大者,应尽量进行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
5.晶状体检查:应用裂隙灯显微镜进行检查,了解晶状体混浊程度和混浊位置,判断是否与视力损害程度相符。
必要时散瞳后再行检查。
6.尽可能了解眼后节情况,以便除外影响术后视功能恢复的眼病。
如怀疑有黄斑部病变或视神经病变,则白内障手术预后差,应当在手术前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并按规定记录在病历上。
如条件允许应进行相干光断层扫描((OTC)检查并给予后节疾病治疗建议。
7.应用眼科A型超声扫描仪测量眼轴长度。
应用B型超声扫描仪了解眼内情况。
8.测算拟植入的可折叠人工晶状体屈光度。
9.冲洗双眼泪道,了解双眼泪道是否通畅,有无黏液脓性分泌物溢出。
如果患者任何一眼合并慢性泪囊炎,则须治愈后方可行白内障手术。
10.了解全身情况,进行血压检查、胸透或胸片、心电图检查,除外影响手术的一些严重疾病。
高血压患者应当使用药物控制血压后再行手术。
糖尿病患者在术前应当将空腹血糖控制在8moml/L以下后进行手术。
11.检测血常规、尿常规、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
(二)手术患者选择标准1.各种类型的白内障患者,其最好矫正远视力应当低于0.3。
对于最好矫正远视力≤0.1的白内障患者应当优先作为手术对象。
2.对于成熟期或接近成熟期的白内障患者,应当具有5米光感,光定位准确,红绿色觉正常。
3.伴有下列情况的患者称为复杂病例,应当在三级眼科专科医院或三级综合医院眼科实施手术:(1)晶状体半脱位或全脱位者。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1.引言1.1 文档目的1.2文档范围1.3 文档背景2.术前准备2.1 病史收集2.1.1 病史要点2.1.2 病史调查方法2.2 视力检查2.2.1 准备视力检查设备2.2.2 视力检查方法2.3 眼底检查2.3.1 准备眼底检查设备2.3.2 眼底检查方法2.4 确定手术方案2.4.1 白内障手术种类选择2.4.2术前眼度量和眼内镜检查2.4.3 术前眼压测量2.4.4 术前常规血液检查2.4.5 术前眼表检查3.手术操作步骤3.1 手术器械准备3.1.1 灭菌操作规范3.1.2手术器械清点3.2 局部麻醉3.2.1 局麻药物选择3.2.2 局麻操作规范3.3 切口3.3.1 切口大小选择3.3.2 清洁术野3.4 晶状体摘出3.4.1 超声乳化技术操作规范3.4.2 裸露前囊膜技术操作规范 3.5 人工晶状体植入3.5.1人工晶状体选择3.5.2 人工晶状体植入步骤3.6 切口缝合3.6.1缝合材料选择3.6.2 切口缝合方法4.手术后护理4.1术后指导4.1.1 注意事项4.1.2 用药指导4.2 术后复查4.2.1复查时间规范4.2.2 复查项目4.2.3 复查结果解读5.质量控制标准5.1 术前准备质量控制5.1.1 病史收集质量控制5.1.2视力检查质量控制5.1.3 眼底检查质量控制5.1.4 手术方案确定质量控制5.2 手术操作质量控制5.2.1 手术器械准备质量控制 5.2.2 局麻质量控制5.2.3 切口质量控制5.2.4晶状体摘出质量控制5.2.5 人工晶状体植入质量控制5.2.6 切口缝合质量控制5.3 术后护理质量控制5.3.1 术后指导质量控制5.3.2 术后复查质量控制6.附件附录 1:白内障手术常用器械清单附录 2:术前常规血液检查项目表附录3:术后复查项目表7.法律名词及注释法律名词1: 注释:解释法律名词2:注释:解释。
白内障手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白内障手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白内障囊外摘出术【适应证】各种类型的白内障患者。
【禁忌证】1.晶状体全脱位者。
晶状体半脱位者为相对禁忌证。
2.后发性白内障。
3.活动性葡萄膜炎合并白内障。
4.眼部炎症患者。
5.伴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晶状体蛋白过敏性青光眼的白内障。
6.假性晶状体囊膜剥脱征为相对禁忌证。
【术前准备】1.检查视功能。
(1)未成熟期白内障:远近未矫正视力、矫正视力,有条件时检查潜在视力。
(2)成熟期白内障:检查光感、光定位和色觉。
2.测量眼压,了解是否合并青光眼。
3.检查角膜、角膜曲率。
4.怀疑有角膜内皮病变者,如曾做过内眼手术患者、角膜变性者、年龄大的患者等,应进行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
5.应用裂隙灯检查眼前节,特别了解晶状体浑浊程度。
6.尽可能了解眼后节的情况,以便判断术后恢复情况。
例如应用三面镜或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进行眼超声检查了解玻璃体、视网膜情况。
如果怀疑视网膜,特别是黄斑部病变,可做视网膜电图检查。
如果怀疑视路病患,应进行视觉诱发电位检查。
7. A型超声测量眼轴长度。
8.测算拟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屈光度。
9.了解全身情况,除外影响手术的一些严重疾病。
高血压患者应使用药物控制血压后再手术。
糖尿病患者在术前应将血糖控制在8mmo1/L以下后进行手术较为安全。
10.术前应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手术目的,可能出现的问题。
并恰当地解释预后,以取得理解和合作。
11.应冲洗泪道、结膜囊。
12.滴用抗菌药物滴眼液2-3d,每日3-4次。
如时间不够,至少术前6h滴用抗菌药物滴眼液,每半小时1次。
13.术前尽量散大瞳孔。
【麻醉】1.表面麻醉。
2.球后阻滞麻醉或球周麻醉。
3.眼轮匝肌阻滞麻醉。
4.必要时全身麻醉,如儿童手术时。
【操作方法及程序】1.以显微开睑器或缝线开睑。
2.做上直肌牵引缝线,以便固定眼球和随时调整眼球位置。
3.做以穹隆部为基底的角膜缘球结膜切口。
4.沿上方角巩膜缘做深约1/2或3/4巩膜深度的角巩膜缘切口,长810mm。
白内障手术操作标准

1.视功能检查:光感、光定位、色觉、远近日常生活视力(在日常屈光矫正状态下的视力)和矫正视力。
2.测量眼压:手术眼的眼压应当在正常范围。
如果同时合并青光眼,应当作为复杂病例考虑。
3.外眼检查:应用手电筒和放大镜,或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检查,除外眼部和毗邻部位感染性病灶和活动性炎症。
4.角膜检查:应用裂隙灯显微镜进行检查。
应用角膜曲率计检查角膜曲率。
对于曾做过内眼手术、角膜变性或年龄过大者,应尽量进行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
5.晶状体检查:应用裂隙灯显微镜进行检查,了解晶状体混浊程度和混浊位置,判断是否与视力损害程度相符。
必要时散瞳后再行检查。
6.尽可能了解眼后节情况,以便除外影响术后视功能恢复的眼病。
如怀疑有黄斑部病变或视神经病变,则白内障手术预后差,应当在手术前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并按规定记录在病历上。
7.应用眼科A 型超声扫描仪测量眼轴长度。
应用B 型超声扫描仪了解眼内情况。
8.测算拟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屈光度。
9.冲洗双眼泪道,了解双眼泪道是否通畅,有无黏液脓性分泌物溢出。
如果患者任何一眼合并慢性泪囊炎,则须治愈后方可行白内障手术。
10.了解全身情况,进行血压检查、胸透或胸片、心电图检查,除外影响手术的一些严重疾病。
高血压患者应当使用药物控制血压后再行手术。
糖尿病患者在术前应当将空腹血糖控制在8mmol/L 以下后进行手术。
11.检测血常规、凝血四项、尿常规、肝功、肾功、空腹血糖、HIV、乙肝表面
抗原和丙肝表面抗原。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试题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试题
姓名性别年龄得分
一、填空题。
(每空格4分)
1、白内障手术术前视功能检查:、、和。
2、糖尿病患者术前空腹血糖控制在 mmol/L以下后进行手术。
3、白内障手术患者最好矫正远视力应当低于。
对于最好矫正远视力≤的白内障患者应当优先作为手术对象。
4、白内障手术前滴用抗菌药物滴眼液点术眼日,每日次。
如果术前准备时间不够,至少在术前小时内滴用抗菌药物滴眼液,每小时一次。
5、术后用药,滴用抗菌药物滴眼液和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每日次,持续周。
6、单纯性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复明手术二周后的裸眼视力≥的比率应当达以上,矫正视力≥的比率应当达以上。
7、人工晶体植入率应当达到以上。
8、严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应低于。
9、手术医师资质:施行白内障手术的主刀医师必须接受过白内障手术的培训,并且具有参加例以上的白内障手术经验。
二、问答题。
(每题15分)
1、白内障手术前必须检测的检验项目有那些?
2、简述白内障术前洗眼过程?
3、简述那些情况属于复杂白内障病例?
4、简述白内障手术严重并发症包括有那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
(2017年版)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
(一)术前检查。
1.视功能检查:光感、光定位、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
2.测量眼压:手术眼的眼压应当在正常范围。
如果同时合并青光眼,应当作为复杂病例考虑。
3.外眼检查:应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检查,除外眼部和毗邻部位感染性病灶和活动性炎症。
4.角膜检查:应用裂隙灯显微镜进行检查。
应用角膜曲率计检查角膜曲率。
对于曾做过内眼手术、患有角膜变性、青光眼、葡萄膜炎等眼病或年龄过大者,应尽量进行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
5.晶状体检查:应用裂隙灯显微镜进行检查,了解晶状体混浊程度和混浊位置,判断是否与视力损害程度相符。
必要时散瞳后再行检查。
6.尽可能了解眼后节情况,以便除外影响术后视功能恢复的眼病。
如怀疑有黄斑部病变或视神经病变,则白内障手术预后差,应当在手术前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并按规定记录在病历上。
如条件允许应进行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
查并给予后节疾病治疗建议。
7.应用眼
科A型超声扫描仪测量眼轴长度。
应用B型超声扫描仪了解眼内情况。
8.测算拟植入的可折叠人工晶状体屈光度。
9. 冲洗双眼泪道,了解双眼泪道是否通畅,有无黏液脓 性分泌物溢出。
如果患者任何一眼合并慢性泪囊炎,则须治 愈后方可行白内障手术。
10. 了解全身情况,进行血压检查、胸透或胸片、心电图 检查,除外影响手术的一些严重疾病。
高血压患者应当使用 药物控制血压后再行手术。
糖尿病患者在术前应当将空腹血 糖控制在8mmol/L 以下后进行手术。
11. 检测血常规、尿常规、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乙肝、 丙肝、艾滋病、梅毒)、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空腹 血糖。
(二) 手术患者选择标准。
1. 各种类型的白内障患者,其最好矫正远视力应当低于
0.3。
对于最好矫正远视力 < 0.1的白内障患者应当优先作为手 术对象。
2. 对于成熟期或接近成熟期的白内障患者,应当具有 米光感,光定位准确,红绿色觉正常。
3. 伴有下列情况的患者称为复杂病例,应当在条件较好 的眼科专科医院或三级综合医院眼科实施手术:
晶状体半脱位或全脱位者。
活动性葡萄膜炎合并白内障。
先天性白内障患者。
白内障伴有角膜内皮细胞严重变性、角膜内皮细
(6) 眼球先天发育异常,以及所有严重影响手术的其 它情况。
(7) 玻璃体切除术后 水眼”
(8) 白内障合并眼后节严重疾病。
(1)
(4)
胞数明显减少者。
(5) 有器官移植史,如角膜移植、肾移植的患者,以
及有出血倾向者。
(9)单眼。
(三)术前准备。
1.拟行手术的患者于手术前须滴用抗菌药物滴眼液点术
眼1-3日,每日4〜6次。
如果术前准备时间不够,至少在术
前6小时内滴用抗菌药物滴眼液,每半小时一次。
2.滴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或托吡卡胺滴眼液,尽量散大瞳孔。
3.术前洗眼:先用棉签蘸肥皂水洗净睫毛、眼睑、眉毛及周围皮肤。
然后用眼部冲洗液冲净眼睑及周围皮肤,皮肤冲干净后,嘱患者睁开眼睛,用眼部冲洗液冲洗结膜囊。
轻柔地翻转上眼睑,继续冲洗,再将上眼睑回复。
嘱患者轻闭眼睛,冲洗眼睑及周围皮肤。
洗毕时应用棉签擦干眼睑及周围皮肤。
(四)手术实施。
1.手术医师资质:施行白内障手术的主刀医师必须接受过白内障手术的培训,并且具有参加200例以上的白内障手
术经验。
2.手术全程严格无菌操作:
(1)术中用品的质量必须合格。
严禁使用院内自行配制的制剂作为眼内灌注液。
(2)手术室、手术器械、仪器等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操作规程进行消毒
灭菌,每位患者必须使用单独的手术包和手术器械,防止发生感染。
(3)用0.06%碘伏消毒眼部皮肤。
开始手术前,术眼用0.025%聚维酮碘溶液或含抗菌素的眼部冲洗液冲洗结膜囊。
手术操作中要严格遵守无
菌操作规程。
建议使用眼科手术贴膜。
如已知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丙肝
抗体、HIV阳性,其
手术应当安排在每日手术的最后,术后手术器械需用毒液浸泡后高
84消压消毒。
梅毒患者治愈后方能实施手术。
3.麻醉方式:由术者选择。
4.手术方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禁用针拨术。
5.手术完成后,应做抗菌素和糖皮质激素眼膏点眼或结膜下注射。
(五)术后处理。
1.术后随诊:
(1)术后次日复查,包括视力、裂隙灯检查。
(2)术后3-5天内通过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
(3)术后两周内和3个月时随诊,了解视功能恢复情况和有无发生并发症。
2.术后用药:
(1)滴用抗菌药物滴眼液和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每日
3〜4次,持续2〜3周。
必要时可加用或改用非甾体抗炎药。
(2)术后一般没有必要常规全身使用抗菌药物。
但对于功能性独眼、易感染体质或其他局部因素等特殊情况时,如术中后囊破裂,手术时间较长,术后可以给予全身抗菌药
物预防感染。
(3)针对术后反应,由手术医生决定其他对症处理措
施。
二、手术质量控制标准
(一)视力恢复标准。
单纯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复明手术两周后的裸眼远
视力>0.3的比率应当达80%以上,矫正远视力 >0.3的比率应当达90%以
上。
(二)人工晶状体植入率。
人工晶状体植入率应当达到90%以上。
(三)严重手术并发症。
1.严重手术并发症包括:麻醉导致眼球穿通伤、麻醉损伤视神经导致患者失明、感染性眼内炎、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手术源性视网膜脱离、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晶状体核脱入玻璃体腔并导致严重并发症等。
2.严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应低于0.1%。
3.严重手术并发症的处理:定点医院一旦出现上述严重手术并发症,应当及时联系上级医院会诊处理,并且认真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同时暂停项目工作,经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组审查合格后方能继续实施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