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糖二磷酸钠并发急性高磷血症危象个案分析
果糖二磷酸钠对柔红霉素诱导的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浆脑钠素浓度的影响

L ( < 0 0 1 。两组 化 疗 前 B P 水 平 无 显 著 差 异 ( 0 0 ) 而 化 疗 后 F P组 患 儿 血 浆 B P .0 ) N P> . 5 , D NP水 平 较 参 麦 组 低 ( < P
0 0 1 。两 组化 疗前 后 E G 及 L C K MB均 无 明 显 变化 。 结 论 : 急 性 白 血 病 患 儿应 用 D .0 ) C DH 、 P — 在 NR 化 疗 时 , NP可 用 于监 B
d un ubc n( a or ii DNR ) a d t or fe tv a d a — ot c in dr gsby i e tga i hec n soft n hem e ef c i ec r ic— pr e to u nv s i tng t ha ge heBN P lv sa t ra m i — e el fe d n_ ita i NR n chl r n w ih a ut e ke i.M e h ds Thit — e c idr n w ih cu e e e i r atd w ih u s r tng D i id e t c e l u m a to : ry on h l e t a t luk m a t e e t a da nor bii u cn ( DN R )c t i ng r gi e r a do l vie i o t ou . TheSt y gr p r c i e 一 on ani e m n we er n m ydi d nt wo gr ps ud ou e e v d FDP st a dic pr e ton d u a hec r a — otc i r g
( VI ) 案 诱 导 化 疗 , 疗 期 间分 别 应 用 果 糖二 磷 酸 钠 (rcoesdu dp o p ae) 实验 组 ) 参 麦 注 射 液 ( 照 组 ) 护 D 方 P 化 f ts o im ih sh t ( u 或 对 保
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高压氧(HBO)治疗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心肌损伤患儿的临床效果

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高压氧(HBO)治疗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心肌损伤患儿的临床效果发布时间:2022-10-14T07:58:37.769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4期作者:张凯[导读] 目的:评价对CO中毒患儿应用果糖二磷酸钠钠联合高压氧治疗的应用价值。
张凯贵州省人民医院550002【摘要】目的:评价对CO中毒患儿应用果糖二磷酸钠钠联合高压氧治疗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因CO中毒导致心肌损伤的患儿82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增加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组间心脏功能状态和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CO中毒患儿应用果糖二磷酸钠钠联合高压氧(HBO)治疗能够改善患儿心脏功能状态,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CO中毒;高压氧;治疗效果含碳物质燃烧程度不同所产生的产物也有所不同,其不完全燃烧会产生CO[1]。
其能够通过人体呼吸道进入机体与氧原子发生竞争关系,其对血红蛋白的竞争力远远大于氧原子,导致血红蛋白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机体供氧不足,加之对氧原子结合后形成的HbCO解离速度十分缓慢,所以当吸入过量的CO会导致机体会由于供氧不足出现窒息反应[2]。
有研究发现对CO中毒的患儿采用高压氧治疗可以修复受损的心肌器官,本研究通过对82例CO中毒患儿采用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高压氧治疗的手段分析该种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0年3月-11月CO中毒患儿82例,均分为两组。
观察组男女比例15:26,平均年龄为(8.13±2.06)岁,其中轻度中毒患儿15例,中度中毒患儿18,重度重度患儿8例。
对照组男女比例12:29,平均年龄为(7.21±2.66)岁,其中轻度中毒患儿11例,中度中毒患儿20,重度重度患儿10例。
组间患儿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纳入标准:(1)经确诊为CO中毒致心肌受损患儿;(2)患儿发病前各项生理指标正常排除标准:(1)患儿出现精神障碍(2)患儿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3)无法正常交流1.2方法对照组给予患儿常规吸氧治疗,实时动态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指标变化情况,结合实际情况给予患者对症药物,如抗感染药物及降低患儿脑内压药物等。
高磷血症30例临床分析

高磷血症30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高磷血症与疾病的关系,以防治高磷血症。
方法通过生化全自动分析仪,用磷铜酸紫外线法测定血磷,MTB比色法测定血钙,同时检测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等,并将疾病分类进行研究。
结果本组30例中血磷均大于2.3 mmol/L,平均为3.3 mmol/L。
高血磷的原因主要是细胞内磷释放、排泄不充分或摄入过多,肾功能不全时尤其容易发生高磷血症。
结论肾功能不全、细胞溶解及过量输入含磷药物可导致高磷血症。
标签:高磷血症;肾功能衰竭磷在生命过程中十分重要,体内重要的生命化学反应皆有磷的参与。
因此,对血磷的研究已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磷是维持骨和细胞正常代谢的重要成分,大约85%分布在骨骼,14%在软组织,1%在细胞外液,仅极少量(约总体重的0.03%)在血浆中。
磷在血浆中10%与蛋白质结合,56%为离子状态,34%与钙、镁、钠等形成复合物,后两者能被透析膜滤出体外。
正常成人每日摄取磷约1000~1800 mg,主要由小肠吸收。
磷的排出约70%由肾完成,剩余部分经粪便排出。
正常情况下血磷浓度为1.13 mmol/L,波动范围在0.8~ 1.60 mmol/L之间。
细胞内磷的释放、排泄不充分或摄取过多可能是造成高磷血症的原因[1]。
高磷血症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电解质紊乱,可引起一系列相关的临床表现,现就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高磷血症30例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0年1月~2010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高磷血症患者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22~84岁,平均(45±12)岁。
临床表现:30例高磷血症患者均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胸闷、心悸、发热、全身乏力、四肢肌肉酸痛或出现低钙抽搐,有2例出现嗜睡、癫痫发作等神经精神症状。
1.2 检测方法均于入院后次日晨空腹采集非抗凝血 2 ml,离心沉淀后提取血清备检。
采用浙江东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通过本院检验科用Olympus Au400血生化自动分析仪,以磷钼酸紫外线测定血磷,MBT比色法测定血钙,IFCC推荐法测定碱性磷酸酶,同时检测心肌酶、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
1,6-二磷酸果糖与维生素C联用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并心肌损害

心力衰 竭 、 休克 、 重心 律 失 常 及 近 期 有 其 他 中毒 史 。患 儿 严
治疗前 cn 和 C — TI KMB水平均升高 , 均有心肌损 害。随机分
为治 疗组 2 例 和对 照组 1 例 。治疗 组 : 1 , 8 ; 5 5 男 7例 女 例 年 龄 4 4岁 , 均 9岁 。对 照组 : 1 —1 平 男 0例 , 5例 ; 龄 3— 女 年 1 , 4岁 平均 8 。二组 性 别 、 龄及 中毒 时 间 比较 差异 无 统 岁 年
酶心 型 同工 酶 ( K MB) 平 。现报 告如 下 。 C— 水
资料 与方 法
一
表 1 急性重度有机磷 中毒治疗 、 对照组 患儿 治疗前 后血 清 c n T I水 平 比较 ( S L) x4 , -
、
一
般 资料
20 0 3年 6月 一2 0 0 6年 1 本 院 儿科 住 0月
重 度 有 机 磷 中毒 并 心 肌 损 害
薛 国昌 , 毅 力 , 国锋 王 李
( 阳 市人 民 医 院 儿 科 , 南 安 阳 45 o ) 安 河 5 o 0
Efe t o uc o e 一 1. 一 Di f c fFr t s 6 pho p t m b ne t Viam i C e t e t on M yo ar i lD a a e i Chi・ s ha e Co i d wih t n Tr a m n c d a m g n l
中图分类号 : 7057 R 2 . 9 文 献 标 志 码 :B 文 章 编 号 :10 0 3—5 5 2 0 )4—10 —0 1X( 0 7 1 11 2
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分析发表时间:2019-09-10T17:20:26.70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7期作者:尹芝琳[导读] 果糖二磷酸钠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确切,可更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不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攸县人民医院,湖南攸县 412300【摘要】目的观察果糖二磷酸钠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并分析该疗法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选取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
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并给予尿激酶、肝素、阿司匹林等药物对症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治疗及对症治疗基础上,再给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数值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果糖二磷酸钠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确切,可更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不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果糖二磷酸钠;急性心肌梗死;不良反应;心功能急性心肌梗死作为心血管危重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1],病情发展迅猛、病死率高,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均造成较大的威胁。
该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缺血、缺氧所致,进而引起心肌坏死,最终导致血流灌注量降低、血液微循环异常、心功能下降等,需及时给予溶栓治疗、抢救可逆缺血组织、改善心功能。
而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较多,如何在保证临床疗效的前提下不影响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已经成为临床的探讨热点。
静滴果糖二磷酸钠致过敏反应1例报告

[ ]汤雪明 , 3 王秋根 , 张秋林. 全下肢 皮肤脱套伤 的治疗及评价 [ ] 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03,( ) 2 62 7 2 0 5 3 :7 _7 .
组织杀菌 ; 清创后创面要立 即行细菌培 养【 ; ④ 9 ⑤ 显微镜下找出脱套断端静脉血管 , 修复 3~ 5条 ( 越 多越好 ) 。虽然损伤肢体的静脉 回流仍靠深部静脉 回流 , 但由于靠近断端 的脱套皮肤是脱套 的起始部 位, 损伤最重 , 血供最差 , 易发生坏死 , 故修复静脉可 以帮助靠近断端的脱套皮肤更易成活 ⑥将脱套 叫;
ln o g— tnn r、 a d m8lg me tb s d o wh l —b d 0 一 e e, w n I e n ae n 0e i a o y nu 8
cne J . r l t ug 18 ,3 1 :- . ec [] B P ss r , O 3 ( ) 9 4 J a 9 2 [] 7 杨进顺 , 王胜标. 0 5 例下 肢大 面积皮肤撕脱 伤 的处 理[ ] 中华 J.
外科杂志 ,o 2 1 1 2 _ . 2 0 ,6( ):O2 2
[0 1 ]潘风雨 . 逆行皮肤脱套 伤动物模 型的试验研 究 [ ] 实用手外 J.
科杂志 ,o 3 1 2 8 2 o ,7( ):8 ( 收稿 日期 :0 8l -1 2o 一O2 )
・
临床 札 记 ・
抗 生 素预 防感 染 。⑧ 术 后 1 2—1 4d拆 线 后 即逐 渐
[ ]梁银澎 , 8 陈广双 , 郭万兴 , 原位清创植皮治疗下肢 大面积皮肤 等 脱套伤 ( 5 附 6例报 告) J .中 国医师杂志 , o , (O ,4 4 [] 2 57 1 ) 1o . o
二磷酸果糖注射液致急性高磷血症及肾功能衰竭19例文献分析

等多个系统 。 本次调查的 l 9例患者均有上述系统不同程度的临床症
状 , 为 突 出 的 是均 发生 了急 性 肾 功 能 衰 竭 , 治 疗 血 磷 很快 下 降 . 最 经 但 肾功 能 恢 复较 慢 , 至有 不 可 逆性 损 害 , 遗效 应 较 严 重 。 甚 后 有学者认为 , 血磷 急 性 升 高 常 常 伴 有 血 钙 明 显 降 低 , 血 钙磷 但
后果较严重 , 目前 还 没 有 引 起 临 床 足 够 重 视 。 者 回顾 相 关 临床 资 笔
F P是存在 于人体 内的细胞 代谢产 物 , D 能调节 葡萄糖 代谢 中
多 种 酶 系 的 活性 。 源 性 F P能 通 过 激 活 磷 酸 果 糖 激 酶 和 丙 酮 激 外 D
料并进行统计 分析 , 为临床合理应用 F P提 供借 鉴。 D
二磷 酸 果 糖 ( D ) 含 磷 心 肌 保 护 剂 , 有 效 改 善 细 胞 能 量 病 及 全身 缺血性 疾 病 , 效 肯定 。 疗 有关 F P不 良反应的报道甚少 , 它引发的高磷血症 、 D 但 急性 肾功能衰竭
( 奋性 增 强 , 觉异 常 , 足 抽 搐 , 痫 样 发 作 )心 血 管 系 统 ( 律 兴 感 手 癫 、 心 失 常或 急 性 心 力 衰 竭 , T问 期 延 长 伴异 常 T波 , 脏 停 搏 )呼 吸 Q— 心 、 系统 ( 头 痉挛 、 喘 、 性 呼 吸 衰竭 )泌 尿系 统 ( 性 肾功 能 衰 竭或 喉 哮 急 、 急 慢 性 肾功 能 不 全 进 行 性 加 重 )血 液 系 统 ( 细胞 下 降 , 细胞 缺 乏 ) 、 白 粒
维普资讯
药事 组织
20 年第 l 卷第 3 08 7 期
1_6_二磷酸果糖治疗82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种、所用药物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用龙血竭胶囊内粉末配75%的酒精调成糊状敷至患处,用砂布包扎,外裹保鲜膜保湿2次/d,每次敷药前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患处。
对照组用50%硫酸镁浸湿纱块敷盖患处,3次/d。
1.3疗效观察疗效判定标准:治愈: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灼热症状及沿静脉走向的条索状红线消失;显效:灼热、疼痛消失,红、肿胀面积消退≥80%,条索状红线变软;有效:用药后灼热、疼痛减轻,红肿消退面积﹤80%;无效:治疗后无明显改善。
2结果见表1。
表1两种治疗方法结果比较(例,%)组别例治愈未愈合计治愈率(%)平均治愈时间(d)观察组282622892.93对照组14861457.15合计3484281.0注:χ2=5.5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3.1化疗药物注入静脉后,对静脉管壁造成较大的刺激,血管内膜受到损伤,引起静脉炎发生。
柔红霉素,长春新碱,阿霉素,阿糖包苷等均为较强的刺激药物,药物外渗刺激静脉及皮下组织造成无菌性炎症,药物外渗后一些活化因子如5-羟色胺等,游离至组织间隙,刺激末梢神经,造成局部疼痛及肿胀[1]。
发生静脉炎时,在化疗药物的静脉注射部位附近,出现沿静脉径路走行的烧灼样疼痛或伴有硬结,周围皮肤出现红、肿、热、痛,严重者可出现大水泡或成簇泡疹,甚至出现紫斑、溃疡、坏死造成肢体功能障碍。
3.2采用传统方法50%硫酸镁溶液湿敷,利用硫酸镁的高渗作用虽有一定的消肿止痛效果,但其易析出结晶使纱布变硬不易紧贴皮肤而影响药液吸收,起效慢。
龙血竭胶囊是以传统名贵中药百合科植物剑叶龙血树的木材提取的龙血竭为原料的单味中药制剂,具有活血化淤、消肿止痛、软坚散结、敛疮生肌等显著功效[2]。
表1结果显示龙血竭外敷化疗静脉炎效果显著,可促进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灼热症状及沿静脉走向的条索状红线消失。
因其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疗效好,在临床上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糖二磷酸钠并发急性高磷血症危象个
案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付朝华,吕辉启,李平,张四军
【关键词】果糖二磷酸钠;急性高磷血症;分析
急性高磷血症危象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电解质紊乱,可以引起一些相关的临床表现。
本科近期收治1例应用果糖二磷酸钠后出现了急性高磷血症,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68岁。
因“胆囊切除术后4天,无尿2天”由普外科转入本科。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年,冠心病4年。
术前查肾功能正常,手术过程较顺利。
术后应用果糖二磷酸钠(国瑞药业公司)静脉滴注10g bid,共用5次,于术后第6天出现少尿,无尿,伴恶心、呕吐、腹泻、手足抖动、胸闷以及视力明显下降,急查肾功能:Cr 556.7μmol/L, BUN 27.26mmol/L, Ca 1.3mmol/L, P 6.9mmol/L,WBC 1.6×109/L,PLT 96×109/L,诊断为急性高磷血症并急性肾功能不全。
予以血液透析治疗3天,血磷降至正常,1周后尿量逐渐增多,但肾功能
无明显好转,血清Cr 347.75~721.25μmol/L。
2周后一般情况好转,赴武汉同济医院行肾脏穿刺活检术,病理诊断为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病。
2 讨论
果糖二磷酸钠是人体内的细胞代谢产物,可以调节葡萄糖代谢中各种酶的活性。
其T1 2约为12~15min,水解形成无机磷及果糖,无机磷90%经肾排出,10%经肠道排出。
高磷血症可发生于多种疾病,常见于肾排磷减少或外源性磷摄入过多,如肾功能不全、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
高磷血症临床上多与全身性疾病相混淆,本例术前肾功能正常,但年龄较大及手术、高血压史、冠心病史多年,具有潜在肾功能障碍可能。
应用果糖二磷酸钠后出现排泄障碍而血磷急剧升高,发生了急性高磷血症危象。
急性高磷血症往往伴有血钙明显降低,最严重的症状和体征多为低钙血症表现。
血钙、磷高于正常,致软组织转移性钙化,组织缺血缺氧,肾内钙化,肾间质炎症,肾小管萎缩,小管功能不全,甚至肾衰。
其临床表现有:(1)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腹痛,吞咽困难等消化系统表现;(2)感觉异常,手足抽搐,癫痫样症状等神经肌肉症状;(3)焦虑,不安,抑郁及定向失常等精神症状;(4)窦性心动过速,心脏停搏,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系统表现;(5)喉头水肿,急性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症状;(6)少尿,无尿,氮质血症,急性肾衰及原有肾功能不全加重;(7)视力下降甚至失明;(8)血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等血液系统表现。
急性高磷血症的治疗主要包括限制高磷食物,药物摄入,补液(含糖液如胰岛素),利尿,纠正酸中毒及使用磷结合剂,小剂量多巴胺增加肾脏血流促进肾脏排泄,纠正低钾、低镁血症,而最有效措施为血液透析。
果糖二磷酸钠引起高磷血症危象虽然罕见,但提醒广大医生在临床上对于肾功能不全、高龄、有潜在肾功能障碍者,应用含磷药物需要慎重,注重监测血磷水平,防止急性高磷血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