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技能大赛理论题库800题(带答案)

合集下载

教师专业技能考试试题及解答

教师专业技能考试试题及解答

教师专业技能考试试题及解答一、试题1. 请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2. 请列举并解释国内外著名的教育心理学理论。

3. 请阐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4. 请描述一节有效的教学实施过程,并说明教师应注意的事项。

5. 请分析学生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二、解答1.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教育理念。

它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学科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素质。

2. 国内外著名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对学习的影响,认为行为是可以通过条件反射和刺激-反应机制来塑造的;认知发展理论关注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和认知结构的变化,提出了阶段理论和操作思维理论等;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社会交往和观察他人行为的结果,强调社会环境对学习的重要性。

3.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意义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可以丰富教学资源,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和多媒体资源。

其次,它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通过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此外,现代教育技术还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

总体而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使教学更加高效和有趣。

4. 一节有效的教学实施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评价。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事项:确保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时要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和探索;组织教学过程时要合理安排时间,注意教学环境的营造和学生的情绪管理;进行教学评价时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5. 学生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学习困难、行为问题、情绪问题等。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建立良好的班级管理和学生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

高校教师技能竞赛试题答案

高校教师技能竞赛试题答案

高校教师技能竞赛试题答案一、教学设计能力在高校教师技能竞赛中,教学设计能力的考察是核心内容之一。

教学设计不仅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的理解,还需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计划和策略。

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应当包括明确的教学目标、创新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合理的评价机制。

首先,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当具体、可衡量,并且与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符合。

教师需要通过分析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据此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其次,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师应当根据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再次,教学手段的有效运用能够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实践性。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模拟实验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评价机制的建立是检验教学成效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当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课堂教学技巧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技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一个优秀的高校教师应当具备以下课堂教学技巧:1. 清晰的语言表达:教师应当使用规范、准确的语言进行教学,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

2. 有效的课堂组织:教师需要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得到充分展开,同时要注意课堂纪律的维护,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3. 灵活的应对策略:面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教师应当能够迅速做出判断和应对,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4. 互动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通过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

三、学科专业知识高校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学的基础,教师需要不断更新和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以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前沿性。

在技能竞赛中,教师应当展现出以下几方面的专业素养:1. 扎实的专业基础:教师需要对所教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完整版)教师技能大赛理论题库800题(带答案)

(完整版)教师技能大赛理论题库800题(带答案)

教师技能大赛理论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A、教育实体B、学校C、学校教育系统D、终身教育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出现在()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C、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D、信息革命的出现3.教育的终身化的特点()A、古代教育B、近代教育C、20世纪以后的教育D、后工业社会教育4.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康德的《论教育》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5.学校文化的核心是()A、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校园文化D、思想观念赫行为方式6.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其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表现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不稳定性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社会本位B、个人本位C、社会要求与个体发展的统一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引发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动知识9.《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的教学原作是()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激励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10.一份教案的核心是()A、提出教学目的B、选择教学方法C、设计教学进程D、规划板书内容11、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制B、班级授课制C、现场教学D、小组教学12.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A、知识,智力,能力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D、知识,智力,情感13.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A、班主任工作B、政治课教学C、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D、党支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14.致力于发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德育模式是()A、认知模式B、价值澄清模式C社会学习模式D、体谅模式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16.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技能大赛理论知识题库

技能大赛理论知识题库

实验员技能大赛实训室基本常识考题一、选择题1、如果实验出现火情,要立即:(标准答案: A )A.停止加热,移开可燃物,切断电源,用灭火器灭火B.打开实验室门,尽快疏散、撤离人员C.用干毛巾覆盖上火源,使火焰熄灭2、下列哪项不是影响混合物爆炸极限的因素? (标准答案: B )A. 混合物的温度、压力B. 混合物的多少C. 混合物的含氧量D. 容器的大小3、下列选项中属于防爆的措施有:(标准答案: D )A. 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化学品泄漏B. 控制可燃物形成爆炸性混合物C. 消除火源、安装检测和报警装置D. 以上都是4、采取措施,使燃烧因缺乏或隔绝氧气而熄灭,这种方法称作: (标准答案: A )A. 窒息灭火法B. 隔离灭火法C. 冷却灭火法5、身上着火后,下列哪种灭火方法是错误的? (标准答案: C )A. 就地打滚B. 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C. 迎风快跑D. 大量水冲或跳入水中6、扑救易燃液体火灾时,应用那种方法? (标准答案: A )A. 用灭火器B. 用水泼C.扑打D. 以上都可以7、扑灭电器火灾不宜使用下列何种灭火器材? (标准答案: C )A. 二氧化碳灭火器B. 干粉灭火器C. 泡沫灭火器D. 灭火砂8、在火灾初发阶段,应采取哪种方法撤离? (标准答案: B )A. 乘坐电梯B.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从安全通道撤离C. 跳楼逃生D. 跑到楼顶呼救9、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标准答案: D )A. 电器起火B. 可燃气体起火C. 有机溶剂起火D.以上都是10、实验室常用于皮肤或普通实验器械的消毒液有:(标准答案: A )A.75%乙醇B. 福尔马林(甲醛)C. 来苏儿(甲酚)D. 漂白粉(次氯酸钠)11、使用干燥箱和恒温箱,应注意的事项有:(标准答案: D )A. 使用前检查电源,要有良好的接地线B. 箱内应保持清洁,放物网篮不得有锈,否则影响待干燥物品的洁净度C. 塑料、有机玻璃制品的加热温度不能超过60℃,玻璃制品的温度不能超过180℃,使用温度不能超过干燥箱的最高允许温度,用毕要及时切断电源D. 以上都对12、在实验内容设计过程中,要尽量选择什么物品做实验? (标准答案: A )A.无公害、无毒或低毒的物品B.实验的残液、残渣较多的物品C.实验的残液、残渣不可回收的物品13、实验中溅入口中已下咽的强碱,先饮用大量水,再服用:(标准答案: B )A.氢氧化铝膏,鸡蛋白B.乙酸果汁,鸡蛋白C.硫酸铜溶液(31g溶于一杯水中)催吐14、实验室人员发生触电时,下例哪种行为是不正确的? (标准答案: B )A.应迅速切断电源,将触电者上衣解开,取出口中异物,然后进行人工呼吸B.应迅速注射兴奋剂C.当患者伤势严重时,应立即送医院强救15、对实验室安全检查的重点是:(标准答案: D )A. 可燃易燃性、可传染性、放射性物质、有毒物质的使用和存放B. 清除污染和废弃物处置情况C. 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D. 以上都是16、在使用设备时,如果发现设备工作严重异常,怎么办? (标准答案: A )A. 停机并报告相关负责人员B. 关机走人C. 继续使用,注意观察D. 停机自行维修17、有异物刺人头部或胸部时,以下哪种急救方法是错误的? (标准答案: C )A.快速送往医院救治B.用毛巾等物将异物固定住,不让其乱动C.马上拔出,进行止血18、如果触电者伤势严重,呼吸停止或心脏停止跳动,应先竭力采用胸外心脏挤压和( )方法进行施救。

教师技能竞赛教师综合知识考试题库答案

教师技能竞赛教师综合知识考试题库答案

鞍山师范学院教师技能竞赛教师综合知识考试题库答案一、选择1-5 BBBCB 6-10 CDCAC 11-15 DBCBD16-20 DABCC 21-25 DABCC 26-30 AADBA1-5 BCBDD 6-10 DDDCC 11-15 ADAAB16-20 BAADC 21-25 BDBAD 26-30 DCADC二、简答1.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是儿童、社会、学科三大方面。

(1)社会经济政治等对课程开发的影响,影响着学校课程的门类、广度深度、方向、内容。

(2)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科知识影响着课程开发。

(3)学生的发展需求和身心特点,影响课程的编排方法。

(4)课程理论对课程开发起理论指导的作用。

2.情绪的自主性、情绪活动的丰富性、情绪体验的跌宕性、情绪变化的两极性。

3.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教师要具有热爱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愿意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信念。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比如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

没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重视进行科研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师的研究还包括教育研究,通过教育研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更大发展。

4.遗传与生理因素、环境因素、个人因素。

1.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就是分别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

学科课程的主要特点有:第一,从不同的知识体系出发设计课程,是知识本位。

第二,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中心编制课程。

第三,重视学科的理论知识,强调把各门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规律和事实交给学生。

教师专业技能试题及答案

教师专业技能试题及答案

教师专业技能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心理学中,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从不同角度灵活地思考问题,这属于哪种思维类型?A. 直观思维B. 抽象思维C. 创造性思维D. 批判性思维答案:C2.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这属于哪种教学方法?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演示法D. 探究法答案:C3.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体现了哪种教学原则?A. 启发式教学原则B. 循序渐进原则C. 因材施教原则D. 系统性原则答案:A4. 以下哪项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A. 爱国守法B. 爱岗敬业C. 尊重学生D. 追求个人利益答案:D5. 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风格和兴趣点,这体现了教师的哪种能力?A. 组织管理能力B. 教学设计能力C. 沟通协调能力D. 评价反馈能力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教师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答案: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1) 利用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 运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3) 利用在线平台进行互动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4) 运用智能教学软件进行个性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7. 描述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

答案: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 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和行为准则;(2) 采用积极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3) 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和矛盾;(4) 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舒适和被尊重。

8. 阐述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答案: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以通过以下步骤:(1) 收集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信息;(2) 分析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是否有效;(3)思考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效果;(4) 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5) 持续跟踪改进措施的效果,并进行调整。

教学技能试题及答案

教学技能试题及答案

教学技能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是什么?A. 教师的个人经验B. 学生的学习需求C. 教材内容D. 教师的个人兴趣答案:B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什么?A. 知识的传授者B. 学习的引导者C. 纪律的维持者D. 以上都是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A. 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B.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C. 忽视学生的问题D. 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答案:C4. 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基于什么?A. 教师的个人偏好B. 学校的教学大纲C. 学生的学习水平D. 教师的个人能力答案:C5. 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合作学习?A. 小组讨论B. 角色扮演C. 独立作业D. 同伴评价答案:C6. 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惩罚学生B. 激励学生C. 显示教师的权威D.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答案:D7. 以下哪项不是教学反思的内容?A. 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B. 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C.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D. 教师的个人情感答案:D8. 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 增加作业量B. 创造有趣的学习活动C. 延长课堂时间D. 增加考试次数答案:B9. 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A. 鼓励学生记忆事实B.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C. 限制学生的讨论时间D. 只关注正确答案答案:B10. 以下哪项不属于有效的课堂互动?A.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B. 学生提问,教师回答C. 教师单向讲授D. 学生小组讨论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教学设计应以________为出发点。

答案:学生2. 教师在课堂上应________学生,而不是仅仅传授知识。

答案:引导3. 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的________,而不仅仅是成绩。

答案:学习过程4.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________能力。

答案:团队合作5. 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________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教学能手理论题(带答案)(合集5篇)

教师教学能手理论题(带答案)(合集5篇)

教师教学能手理论题(带答案)(合集5篇)第一篇:教师教学能手理论题(带答案)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计25分)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句话,这是17世纪捷克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讲的。

3、2009年原教育部部长周济被宣布另有任用,新任教育部部长是袁贵仁。

4、职业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5、实现和谐教育,根本上应该着眼于人。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

”《三国志•蜀书》)6、课堂交往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语言对话,另一种是体态语交流。

7、反思型教研活动是以自我反思为基础,在教学研究群体中共同合作探讨解决教学问题的活动。

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问题驱动、专家引领、课例载体、“ 三段二层”、平等互助、实证取向、循环上升等7方面。

8、.教师学习的对象与途径:读书、读图、读人。

9、学分制是以选课为前提,以学分作为学习计量的单位,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作为毕业和获奖的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10、学业学分包括课程学分、技能实训学分与附加学分。

11、新课改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确立了三维课程目标。

除了传统的“知识和能力”外,“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成为重要的课程目标。

12、要树立新的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师生观、评价观,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主动发展。

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创造。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2009年9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三十五中初二(5)班听了堂课,用这种方式表示对老师们的尊重。

(A)A、5B、4C、3D、22、“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是说的。

(D)A、叶圣陶B、苏霍姆林斯基C、门捷列夫D、陶行知。

3、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B)A、学生B、教师C、办学方向D、校长4、教学型教研以为载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技能大赛理论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A、教育实体B、学校C、学校教育系统D、终身教育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出现在()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C、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D、信息革命的出现3.教育的终身化的特点()A、古代教育B、近代教育C、20世纪以后的教育D、后工业社会教育4.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康德的《论教育》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杜威的《主义与教育》5.学校文化的核心是()A、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校园文化D、思想观念赫行为方式6.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其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表现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不稳定性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社会本位B、个人本位C、社会要求与个体发展的统一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引发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动知识9.《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的教学原作是()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激励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10.一份教案的核心是()A、提出教学目的B、选择教学方法C、设计教学进程D、规划板书容11、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制B、班级授课制C、现场教学D、小组教学12.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A、知识,智力,能力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D、知识,智力,情感13.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A、班主任工作B、政治课教学C、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D、党支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14.致力于发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德育模式是()A、认知模式B、价值澄清模式C社会学习模式D、体谅模式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16.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A.赫尔巴特B.卢梭C.巴洛克D.杜威17.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18.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19.“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20.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1.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A.课程B.课程标准C.课程计划D.课程目标22.我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的三个特征是()。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23.《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B.直观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赢则24.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A.练习法B.演示法C.实验法D.发现法25.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A.外部分组B.部分组C.设计教学法D.道尔顿制26.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

A.容型策略B.形式型策略C.方法型策略D.综合型策略27.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A.教育者、受教育者B.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容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容、德育方法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28.“学会关心”是下列哪种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价值澄清模式D.社会模仿模式29.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A.常规管理B.目标管理C.平行管理D.管理3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31.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的基本上是()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结构课程D.核心课程32.“六学二馆”是我国唐代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其中“二馆”是()A.教馆和学馆B.书学馆和算学馆C.崇文馆和弘文馆D.文馆和武馆33.德育原则是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A.德育原理B.德育规律C.基本要求D.具体途径34.德育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边活动的()A.方式B.中介C.过程D.结果35.之所以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是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A.不平衡性B.个体差异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D.阶段性与顺序性36.从实质上说,教学过程是()A.一殷认识过程B.感性认识过程C.特殊认识过程D.理性认识过程37.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于()A.教材容B.学生学习目的C.教师教学态度D.教学组织形式38.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校外教育主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A.个性B.思维C.兴趣D.品德39.在教育发展史上,首次明确提出“美育”一词的是()A.王国维B.席勒C.蔡元培D.斯宾塞40.“桃无言,下自成蹊”,这句格言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榜样示法B.说服教育法C.自我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41.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B.行知C.布鲁纳D.柏拉图42.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A.《论语》B.《大学》C.《学记》D.《师说》43.普及教育始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44.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是一个()A.积极过程B.能动过程C.被动过程D.主动过程45.班级授课制在我国始于()A.明初B.清末C.辛亥革命时期D.新中国成立46.智育中的“智”是指()A.知识B.知识技能和智力C.智力D.技能47.古人所说的“学不躐等”体现了()A.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48.教师教育观的核心是()A.质量观B.素质观C.教学观D.学生观49.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A.政治观点的教育B.思想品质的教育C.世界观的教育D.品德的教育50.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是()A.组成集体领导核心B.开展了班级活动C.形成班集体正确的舆论D.全班支持班主任工作51.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还在形成,但随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或当作"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

教师应该()A : 放弃对家长配合自己工作的期望B : 督促家长,让家长成为自己的"助教"C : 尊重家长,树立家长的威信,从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D : 在孩子面前嘲笑这些家长52.教育法律关系中两个最重要的主体是()A :教育部门和下属学校B :教育机构和非教育机构C :教师和学生D :教育领导和教师53.孔夫子所说的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A: 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B: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C: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D: 教师自己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54.某调查机构在教师中随机调查,问“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教师都回答“是”。

而当转而对他们所教的学生问“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时,回答“体会到”的学生仅占10%!这说明()A: 教师还没有掌握高超的沟通与表达技巧B : 教师尚不具有崇高的道德境界C : 教师缺乏信心D : 教师缺乏爱心55.教师在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按照《宪法》和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符合法制化。

这就是()A: 依法执教B : 爱岗敬业C : 热爱学生D : 严谨治学56.既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根本母法,也是教育类法律的根本母法的是()A: 《中华人民务教育法》B : 《中华人民国教师法》C : 《中华人民国教育法》D: 《中华人民国宪法》57.教师在履行教育义务的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是()A : 依法执教B : 教书育人C : 爱岗敬业D: 团结协作58.中国人有句俗语说,“师生如父子”,这句话的真正涵是()A : 师生关系就是父子关系B : 师生关系基本等同于父子关系C : 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又有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的偏爱D: 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却没有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的偏爱59.在《论语》中记载着许多孔子关于仁的解释,孔子“仁”的中心是()A : 爱人B : 人心C : 诚信D : 谦让60.教师、学生合法权益集中体现是()A : 学校合法权益B : 教育行政部门合法权益C : 学校领导的合法权益D: 社区的合法权益61."教书"和"育人"的关系是()A: 并列的B: 递进的C : 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D : 互补的62.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A: 爱工作B : 爱学生C : 爱学校D : 爱教育事业63.学生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是()A、受教育权B、生命健康权C、性的不可侵犯权D、人身自由权64.教师未经学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榜公布,或让学生分发试卷即侵犯学生的()A、隐私权B、名誉权C、受教育权D、人身自由权65.关于“师爱”,下列正确说法是()A、出于私情之爱B、对少数优秀学生的关爱C、严慈相济,既有母爱的纯真、慈祥,又有父爱的严格、庄重D、师爱不具有育人的作用66.在对待学生的不同态度中,下列哪种类型普遍受学生欢迎()A、对立型B、型C、放任型D、权威型67.新课程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建立哪种新的学习方式()A、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和体验学习B、探究学习、实践研究和反复巩固学习C、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D、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68.《未成年人保护法》没有禁止小学生进入的娱乐场所是()。

参考答案()A.歌舞厅B.迪尼斯乐园C.营业性网吧D.电子游戏厅69.()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水平的标志。

A.教师道德B.教师公正C.教师良心D.廉洁从教70.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性71.()是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基础,是国家和社会对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

A.依法执教B.关心工作C.为人师表D.自我监督72.学校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环境,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这种环境?()A.物质环境B.人际环境C.心理环境D.经济环境73.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