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突变与生物进化(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专题07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必备知识清单+思维导图)

专题07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必备知识清单+思维导图)

专题07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教材必背知识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P81)2、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P82)3、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P83)4、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P84)5、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P85)6、染色体结构的改变,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可能导致性状的变异。

(P86)7、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P87)8、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P99)9、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P100)10、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P102)11、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

(P114)12、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P115)13、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

(P116)14、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P116)15、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P118)16、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P119)17、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生物进化的历程知识点总结

生物进化的历程知识点总结

生物进化的历程知识点总结生物进化是指生物个体和种群在适应环境条件变化的过程中,逐渐发生的不可逆转的遗传改变。

以下是生物进化的一些主要知识点总结:1.适者生存: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个体有不同的适应性特征,某些特征使得个体在特定环境中更有生存和繁殖的机会。

因此,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那些更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

2.遗传变异:生物的基因组具有一定的变异性,这种变异可以是突然的、偶然的或者是遗传的。

这些变异对于生物的进化起到了关键作用。

关键是变异如果对环境更有利,那么这些变异的个体很可能更有生存和繁殖的机会。

3.随机漂移:遗传漂变指的是在种群中,包括适应性特征的频率随时间的演化而在种群之间随机变化的现象。

这种变异可能是由于机会事件(如天灾、灭绝等)导致的。

4.物种的分化:当一个种群被隔离到不同的环境中,它可能会适应新的环境条件,从而导致物种的分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物种之间的差异会逐渐累积,最终形成新的物种。

5.共同祖先:生物界中的所有物种都可以追溯到共同的祖先。

生物进化的过程中,不同物种的共同祖先通过生物地理过程、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逐渐发展和分化。

6.证据支持:古生物学家通过化石记录、尸体化石和地层记录等不同的证据来支持生物进化。

这些证据包括过渡化石、同源器官、生物地理分布和分子证据等。

7.进化速率:不同物种的进化速率是不同的。

一些物种可能在数千年或数百万年内发生较大的变化,而其他物种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发生显著的变化。

总的来说,生物进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遗传变异、适应性选择、变异遗传漂移等多个因素。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推动着生物种群在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发生遗传改变。

初中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关键知识点归纳

初中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关键知识点归纳

初中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关键知识点归纳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关键知识点归纳生物变异与进化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主题,它涉及到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对于初中生物学学习来说,理解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关键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归纳初中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关键知识点,并解释其概念与作用。

关键知识点一:变异的概念与原因变异指的是基因组中的突变或基因重组导致的个体间的遗传差异。

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它可以通过多种因素产生。

常见的原因包括突变、交叉亲和、基因重组等。

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突发性改变,可以是点突变、插入突变或删除突变。

交叉亲和是指染色体间的交换,使得基因重组进而导致新的遗传组合。

关键知识点二:自然选择的作用自然选择是指环境中某一特定基因型的适应性更好,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的趋势。

自然选择是进化过程的驱动力之一。

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幸存下来,并将其有利的遗传特征传递给下一代,从而导致群体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逐渐累积的有利基因型将在群体中占主导地位,而不适应环境的基因型则被淘汰。

关键知识点三:进化的证据进化的证据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和推测。

生物地理学是一个重要的证据来源,通过比较不同区域生物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我们可以推断它们的共同祖先及其演化历程。

化石记录也是进化的重要证据,通过研究化石可以了解到已灭绝物种的形态和特征,从而推断它们与现存物种的关系。

另外,胚胎发育、生理生化和分子遗传学的研究也提供了关于进化的证据。

关键知识点四:适应性辐射与同源性器官适应性辐射是指一种或多种祖先物种适应不同的生态位或环境条件,演化成多个新物种的过程。

适应性辐射将导致类似形态的物种在不同生态位上的适应特征出现差异,形成新的物种。

同源性器官是不同物种之间具有相同功能结构的器官。

原始物种经过适应性辐射后,不同新物种可能会出现器官的结构和形态上的变化,但功能依旧相似。

关键知识点五:分子遗传学与进化关系分子遗传学研究了基因、DNA和蛋白质等分子水平上的遗传信息,从分子层面上揭示了进化历程。

生物进化的历程知识点总结

生物进化的历程知识点总结

生物进化的历程知识点总结
生物进化的历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知识点:
1. 进化论:进化论是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它认为生物种群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进化的推动力是遗传变异和适应性选择。

2.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进化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指的是生物种群中适应环境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生存和繁殖,从而传递其有利基因给下一代。

自然选择可以分为适应性选择和性选择两种类型。

3. 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它是指个体之间存在的遗传差异。

这种差异可以通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漂变等方式产生。

4. 淘汰:进化过程中,不能适应环境的个体会被淘汰。

这种淘汰可以是遭受捕食、疾病或环境压力等因素导致的死亡,也可以是繁殖不成功或生育力下降等因素导致的摒弃。

5. 分化:生物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面临不同的选择压力,逐渐分化成不同的亚种和物种,这是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6. 系统发育:通过比较不同物种间的形态、生理和分子特征,可以建立它们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从而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

7. 共同祖先:所有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生物的进化可以追溯到最早的单细胞生物。

这些知识点是理解生物进化历程的基础,通过对它们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起源和多样性。

高中生物进化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进化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进化的知识点生物进化是生物学中一个核心的概念,它描述了生物种类随时间的变化和发展。

以下是高中生物进化的一些关键知识点:1. 进化的定义:进化是生物种群中遗传特征随时间逐渐变化的过程。

2. 物种的概念:物种是自然界中具有共同特征、能够进行繁殖并产生后代的生物群体。

3. 自然选择:这是生物进化的主要驱动力,由查尔斯·达尔文提出。

自然选择是指在自然环境中,适应性较强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并繁殖后代,从而使得有利特征在种群中逐渐增加。

4. 遗传和变异:遗传是指生物体从父母那里继承的遗传信息,而变异是指遗传信息的变化。

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

5. 突变:突变是遗传信息改变的一种形式,可以是自然发生的,也可以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

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始动力。

6. 基因流:基因流是指基因在不同种群之间的交换,有助于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7. 基因漂变:基因漂变是指由于随机事件导致种群中某些基因频率的变化,这可能导致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减少。

8. 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地理隔离是指由于地理障碍,不同种群无法进行基因交流;生殖隔离是指即使在地理上接近,不同种群也无法进行繁殖。

9. 共同祖先:所有现存的物种都来自一个共同的祖先,这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10. 进化树:进化树是一种图形表示方法,用来展示不同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

11. 化石记录: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通过分析化石可以了解古代生物的特征和生存环境。

12. 适应性辐射:适应性辐射是指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一个物种迅速分化成多个物种,以适应不同的生态位。

13. 灭绝:灭绝是生物进化的另一面,指的是物种由于各种原因无法适应环境变化而完全消失。

14. 人类对进化的影响:人类活动,如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等,对生物进化产生了显著影响,有时会导致物种的快速灭绝。

15. 进化论的证据:除了化石记录外,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分子生物学等都为进化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生物进化知识点

生物进化知识点

生物进化知识点生物进化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生物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遗传和形态上的变化。

通过进化,生物种群逐渐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而产生新的物种。

本文将介绍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进化的驱动因素和证据,以及进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一、基本概念1.1 进化进化是指物种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生的遗传和形态上的变化。

这些变化通常是由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等因素引起的。

进化使得物种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并且产生新的物种。

1.2 物种物种是指具有相同特征、可以进行交配繁殖并且能够繁衍后代的个体群体。

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石。

二、进化的驱动因素2.1 突变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改变的过程。

突变是进化的基础,它给物种提供了遗传变异的可能。

在突变中,一些突变可能对物种的适应性有利,从而获得更强的生存能力。

2.2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通过适应力和生存力对具有不同遗传特征的个体进行筛选的过程。

对于那些具有有利遗传特征的个体而言,它们具有更高的生存和繁殖能力,从而能够将这些有利特征传递给后代。

2.3 遗传漂变遗传漂变是指在随机过程中,个体群体的遗传性状发生不可预测的变化,从而导致群体的遗传构成发生变化。

遗传漂变通常在小种群中更为常见,并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三、进化的证据3.1 化石记录化石记录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之一。

通过化石记录,科学家们可以了解到生物物种的起源、发展和灭绝情况。

化石记录可以帮助我们重建进化的历史。

3.2 同源性同源性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相似的基因、结构或器官,这是由于它们具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遗传信息和形态结构,可以揭示它们之间的进化关系。

3.3 分子证据分子证据是研究物种进化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之间的DNA序列、蛋白质结构等分子信息,可以揭示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程度。

四、进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4.1 物种形成进化导致物种的形成。

当一个生物种群在长时间里遭受到环境的不断挑战和压力时,可能会发展出不同的适应性特征,最终形成新的物种。

高三生物知识生物进化

高三生物知识生物进化

高三生物知识生物进化高三生物知识:生物进化生物进化是生物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涉及到生物种类、遗传、自然选择和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详细解析高三生物进化知识,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生物进化的原理和过程。

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1. 进化的定义进化是指生物种群在长时间内逐渐发生的基因频率的改变。

这种改变可以是由自然选择、基因流、突变和基因漂变等因素引起的。

2. 物种和种群物种是指在自然界中能够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生物个体群。

种群是指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 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是指基因或染色体发生的突发性变化,它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之一。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繁殖过程中不同基因间的重新组合,它增加了生物的遗传多样性。

生物进化的机制1.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生物个体因适应环境而具有更高的生存和繁殖机会,从而使其基因在种群中的频率逐渐增加。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2. 基因流基因流是指生物个体在种群间的迁移,它导致不同种群间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基因流可以增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减缓种群分化的速度。

3. 基因漂变基因漂变是指在小型种群中由于偶然事件导致的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化。

基因漂变在进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种群数量较少的情况下。

4. 共同进化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这种相互影响包括竞争、共生、寄生和捕食等关系。

生物进化的证据1. 化石记录化石记录是生物进化最直接和最重要的证据之一。

通过对化石的研究,科学家可以了解生物在长时间内的演化和变迁。

2. 比较解剖学比较解剖学是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器官和结构来研究它们的进化关系。

同源器官和痕迹器官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3. 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通过研究生物体内基因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来揭示生物的进化关系。

DNA序列比较和遗传距离分析等技术在生物进化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

生物进化的历程1. 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起源是生物进化历程的起点。

生物进化知识点总结

生物进化知识点总结

生物进化知识点总结生物进化是指物种在遗传性状上随时间逐渐改变的过程。

进化是生物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解释了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如此丰富,以及为什么现代生物具有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

本文将对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

1. 进化的基本原理进化的基本原理包括遗传变异、适应性和遗传传递。

遗传变异指的是个体之间存在的遗传差异,它是进化的基础。

适应性是指某些遗传特征对环境的适应程度,适应性较强的特征将被更多地传递给后代。

遗传传递是指遗传特征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2.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机制之一,它通过环境中的选择压力来影响物种的进化方向。

自然选择包括适应性选择、性选择和群体选择。

适应性选择是指个体适应环境的遗传特征相对较强地传递给后代。

性选择是指由于个体在交配中获得更多机会而产生的选择。

群体选择是指由于整个群体的适应程度而导致某些遗传特征被选择。

3. 突变和基因漂变突变是指DNA序列中的突发变化,它是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

突变可以是有害的、中性的或者有益的。

有害的突变通常会被自然选择淘汰,中性的突变对适应性没有明显影响,而有益的突变可能会增加个体的适应性。

基因漂变是指基因频率在群体中随机变化的过程,它主要发生在小群体中,对遗传多样性的维持起到了重要作用。

4. 生物分类与系统发生学生物分类是对生物多样性进行整理和分类的过程,它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有序的生命形式的层次结构。

系统发生学是研究生物进化关系的学科,通过比较特征相似性来判断物种的亲缘关系。

生物分类和系统发生学通过遗传学、形态学和生态学等方法来进行研究。

5. 进化证据进化证据包括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地理学等。

化石记录显示了生物演化的历史和过程。

比较解剖学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形态结构来揭示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分子生物学通过比较DNA或蛋白质序列来判断物种的演化关系。

生物地理学通过比较物种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来研究物种的起源和扩散。

6. 人类进化人类进化是进化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模冲刺专题:突变与生物进化【考情解读】
【知识梳理】
一、基因突变
1.基因突变: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为例
2.基因突变要点归纳:
3.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
二、基因重组
1.实质: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2.类型⎩⎪⎨⎪⎧
1自由组合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的自由组合
2交叉互换型: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
互换3人工重组型:转基因技术,即基因工程
3.结果:产生新的基因型,导致重组性状出现。

4.意义:基因重组的结果是导致生物性状的多样性,为动植物育种和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三、染色体变异
1.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
2.染色体的数目变异: (1)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①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配子中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②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③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2)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
四倍体――→a 二倍体――→b
单倍体
――→
c 纯合二倍体
①图中a和c操作是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其作用原理是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

②图中b过程是花药离体培养。

③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四、染色体结构变异
1.染色体的结构变异:
2.染色体的缺失、重复、倒位与基因突变的区别:
3.染色体组数量的判断:
(1)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判断: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共有几条,则该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如图甲中与1号(或2号)相同的染色体共有4条,此细胞有4个染色体组。

(2)根据基因型判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读音相同的大、小写字母)出现几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如图乙中基因型为AaaaBbbb,任一种基因有4个,则该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

(3)根据染色体的数目和染色体的形态数来推算。

染色体组的数目=染色体数/染色体形态数。

如雌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分为4种形态,则染色体组的数目为2个。

(4)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比较:
有性生殖
⎩⎪⎪⎨⎪⎪⎧
雄配子――→直接发育成个体
如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

雌配子――→直接发育成个体
孤雌生殖如雄蜂单倍体――→ 合子――→ 发育
生物体⎩⎪⎨⎪⎧
二倍体三倍体多倍体
【注意】变异类型与细胞分裂的关系:
五、有关变异原因与变异类型的实验探究 1.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探究:
(1)自交或杂交子代出现该变异性状⇒可遗传变异子代不出现该变异性状⇒不可遗传变异 (2)植物可通过无性生殖方式产生子代,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子代是否出现该变异性状。

2.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的判别:基因突变是分子水平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而染色体变异是细胞水平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一般可以观察到。

因此制作正常亲本与待测变异亲本的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找到中期图进行结构与数目的比较可以区分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

3.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判定:
(1)类型⎩⎨⎧
显性突变:a ·
a―→A ·
a 当代表现
隐性突变:AA ·
―→Aa ·
当代不表现,一旦表现即
为纯合体
(2)判定方法:
①选取突变体与其他已知未突变体杂交,据子代性状表现判断。

②让突变体自交,观察子代有无性状分离而判断。

六、常见遗传病: 1.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2.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手段:主要包括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

(2)遗传咨询的内容和步骤:
3.人类基因组计划:
(1)目的: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2)意义:认识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及相互关系,有利于诊治和预防人类疾病。

(3)发病率与遗传方式的调查:
(4)遗传病的产生原因分:
①基因遗传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其中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可通过基因检测,遗传咨询等方式进行诊断。

②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离异常导致的,可通过产前诊断等方式进行检测。

七、生物育种
1.杂交育种与单倍体育种的过程:
2.几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代表实例
3.生物育种方法的选择:
(1)若要培育隐性性状个体,则可用自交或杂交的方法,只要出现该性状即可稳定遗传。

(2)有些植物如小麦、水稻等,杂交实验较难操作,则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

(3)若要快速获得纯种,则最好采用单倍体育种方法。

(4)若实验植物为营养繁殖类如马铃薯等,则只要出现所需性状即可,不需要培育出纯种。

(5)若要培育原先没有的性状,则可用诱变育种。

八、生物进化
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①对遗传变异的本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②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③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过程,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基因频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突变⎩⎪⎨
⎪⎧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环境。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只是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自然选择 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逐渐积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
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②物种形成⎩
⎪⎨⎪⎧
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形成标志:生殖隔离
3.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不同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形成原因:生物的进化。

(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中性学说: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导致生物进化的是中性突变的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

生物进化理论不会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发展。

4.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 (1)比较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基因频率
基因型频率
公式
某基因频率=该基因的数目/该基因与其
等位基因的总数×100%
某基因型频率=该基因型的个体数/总个
体数×100%
外延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基因型频率改变,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
(2)求算基因频率:
①已知调查的各种基因型的个体数,计算基因频率:A 、a 为基因,AA 、Aa 、aa 为三种基因型个体数。

某基因频率=该基因总数
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总数
A =2AA +Aa 2AA +Aa +aa ×100% a =Aa +2aa
2AA +Aa +aa
×100%
②已知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设有N 个个体的种群,AA 、Aa 、aa 的个体数分别为n 1、n 2、n 3,A 、a 的基因频率分别用P A 、P a 表示,
AA 、Aa 、a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用P AA 、P Aa 、P aa 表示,则
P A =2n 1+n 22N =(n 1N +12×n 2N )=P AA +12P Aa
P a =2n 3+n 22N =(n 3N +12×n 2N )=P aa +1
2P Aa
由以上公式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①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而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②某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5.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 (1)物种形成的方式:
(2)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者关系如图所示
(3)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一个种群――→地理隔离
多个小种群――→多种因素
突变、重组、选择、漂变等
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亚种
――→出现生殖隔离
新物种 ①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时期,只有地理隔离而不形成生殖隔离,能产生亚种,但绝不可能产生新物种,如东北虎和华南虎。

②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是物种间的真正界限。

生殖隔离有三种情况:不能杂交;杂交不活;活而不育。

(4)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 标志 生殖隔离出现
基因频率改变
变化后生物
和原来生物
关系
新物种形成,生殖隔离,质变,属于
不同的物种
生物进化,基因频率改变,量变,仍
属于一个物种
联系
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种变化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
破物种的界限,即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②新物种一旦形成,则说明生物肯定进化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