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版

合集下载

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原则

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原则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原则根据《关于印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一版)》《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年版)》《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1版)》,为进一步指导我院医务人员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的风险,规范医务人员行为,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发现疑似或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患者时,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报告,做好相应处置工作,特制定本指导原则。

一、门急诊接诊过程1.严格执行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

2.医务人员确保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

(1)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接触所有患者时均应当戴外科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施。

接触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

(2)对疑似或确诊患者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报告。

患者转出后进行终末处理。

(3)进入或离开发热门诊时,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4)陪伴者及病情允许的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

3.诊疗区域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定时清洁消毒。

做好医疗器械、污染物品、物体表面、地面等清洁与消毒;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4.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患者诊治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二、住院救治过程1.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疑似患者进行单间隔离,经病原学确诊的同类型感染患者可以同室安置。

2.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传播途径,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等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1)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隔离病房时,应当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2)原则上患者的活动限制在隔离病房内,若确需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时,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如佩戴外科口罩,防止造成交叉感染。

(3)用于疑似或确诊患者的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应专人专用。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病情概述H7N9禽流感是一种由H7N9亚型的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类感染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自2013年首次发现以来,H7N9禽流感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截至目前,中国大陆是H7N9病毒最活跃、感染人数最多的地区。

H7N9禽流感病毒能够通过禽类到人类的直接传播引起人类感染。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风险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接受治疗或照顾的患者,由性状相对清楚或难以区分的一种病原微生物在医疗机构内引起临床感染。

医院感染因病原菌、宿主、病原传播途径等多种因素影响,可能发生在任何形态的医疗机构和治疗环节中。

对于H7N9禽流感患者的医院感染,主要是由于医院内部没有严格的个人防护和环境控制措施,使得患者所接触的物品、人体液等成为传染的载体进行感染。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点是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感染预防与控制策略。

为了控制医院感染,我们应该落实以下几步:1.采取隔离措施。

病患应该隔离在单人房间,室内应该保持通风流通,符合标准的隔离装备如手套、口罩、隔离衣等应该得到妥善的使用和管理。

治疗人员应该按要求使用相应的防控设备。

2.加强个人卫生。

治疗人员和医院其他工作人员应遵守正确的个人防护措施,洗手、穿戴防护装备等措施必须正确执行和管理。

3.加强环境管理。

对于患者周围的环境应该加强清洁消毒,特别是在H7N9禽流感病患的感染区域应该加强消毒和清洗。

同时,治疗操作室和医疗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也是关键。

4.加强健康教育。

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医疗机构中应该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相关健康教育。

预防措施除了在医院中加强预防和控制以外,大众同样可以采取方法预防禽流感,逐渐降低人类感染H7N9禽流感的风险。

1.避免去禽类市场或养殖场。

在疫情高发期间最好远离这些地方,以保障个人健康和安全。

2.加强个人卫生。

科学正确的饮食、规律的锻炼及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勿用生水等等。

【VIP专享】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 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年版)(2)

【VIP专享】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 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年版)(2)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年版)为进一步指导医疗机构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的风险,规范医务人员行为,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二)医疗机构应当开展临床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意识、报告与处置能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

(三)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发现疑似或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患者时,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报告,做好相应处置工作。

(四)医疗机构应当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为医务人员提供充足、必要、符合要求的消毒和防护用品,确保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

(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做好医疗器械、污染物品、物体表面、地面等清洁与消毒;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的规定,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六)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患者诊治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处置。

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一)发热门诊。

1.应当建立疑似、确诊患者隔离、转出和救治的工作流程,其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

发热门诊出入口应设有手卫生设施。

2.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接触所有患者时均应当戴外科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施。

接触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

3.医务人员应当掌握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对疑似或确诊患者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报告。

患者转出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处理。

4.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发热门诊时,要按照有关要求,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62-7
h
8
标准预防
• 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 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 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 ,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62-8
h
9
• 标准预防是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 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认定病人血液,
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
4.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不设陪护。
62-24h
25
传染病隔离标志
一、严密隔离(采用黄色隔离标志):适用于鼠疫、肺 炭疽、霍乱、咽白喉、狂犬病等及一切传播途径不明 的传染病。
二、呼吸道隔离(采用蓝色隔离标志):适用于流行性 感冒、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白喉、 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支原体肺炎等。
触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戴医用防护口罩; 3.掌握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疑似或确诊患
者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报告。患者转出后按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处理。 4.进入或离开发热门诊时,要按照有关要求,正 确穿脱防护用品。 5.陪伴者及病情允许的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
62-4
h
5
急诊:
1.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制定并完善重 症患者的转出、救治应急预案并严 格执行。
2.病区(房)内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启动相关 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隔 离和救治。
3.疑似或确诊患者宜专人诊疗与护理,限制无关 医务人员的出入,原则不探视;有条件的可以 安置在负压病房或及时转到有隔离和救治能力 的专科医院。患者转出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 术规范》进行终末处理。
62-6
2.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指 导患者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 口鼻,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 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年版)为进一步指导医疗机构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的风险,规范医务人员行为,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二)医疗机构应当开展临床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意识、报告与处置能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

(三)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发现疑似或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患者时,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报告,做好相应处置工作。

(四)医疗机构应当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为医务人员提供充足、必要、符合要求的消毒和防护用品,确保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

(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做好医疗器械、污染物品、物体表面、地面等清洁与消毒;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的规定,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六)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患者诊治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处置。

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一)发热门诊。

1.应当建立疑似、确诊患者隔离、转出和救治的工作流程,其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

发热门诊出入口应设有手卫生设施。

2.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接触所有患者时均应当戴外科田罩,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施。

接触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

3.医务人员应当掌握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对疑似或确诊患者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报告。

患者转出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处理。

4.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发热门诊时,要按照有关要求,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人感染HN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人感染HN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患者的管理
1、呼吸道发热患者进入预检分诊处,病情允许时应 及时给予佩戴外科口罩。
2、不能配合戴口罩的患者,应教育患者掌握咳嗽礼 仪,即: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衣袖或卫生纸遮掩口鼻, 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消毒剂消 毒双手。
3、应对呼吸道发热患者及时进行分诊,按照指定路 线由专人引导进入呼吸道发热门诊。
(四)收治疑似或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 染患者的病区(房)
• 1.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 有关要求。
• 2.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疑似患者和 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疑似患者进行单间隔离,经病原 学确诊的同类型感染患者可以同室安置。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 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年版)
人感染H7N9禽流感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 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年版)

为进一步指导医疗机构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
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
感染的风险,规范医务人员行为,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 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年版)
防护配备
• 基本防护:手套、口罩(N95)、护目镜 • 隔离服:进入病房特殊污染区 • 护目镜:对病人实施近距离操作时 • 防护口罩(N95):防止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溅的操作导致的感染 • 手套:医务人员手部皮肤破损及进行可能被血液、体液污染的操作
(清洁手套)以及无菌操作(无菌手套) • 鞋套:进入传染病区(必要时)
4.医务人员应当根据导致感染的风险程度 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 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人感染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人感染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病、死禽类者 均为散发病例:目前尚未发现感染病例间有流行病学关联(只有1名
密切接触者出现症状外,但已排除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处于散 发状态,尚未发现人传人
二、我院已采取的应急措施
院领导统一部署
4月4日, 张旭副院长召集相关科室负责人召开现场办公会 ,设立发热门诊、留观病房、应急隔离病房
❖ 加强督导,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各项制度和措施落实
三、下一阶段工作重点
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
加强病例监测报告工作。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时,应及 时报告,做好相应处置工作。
严格落实标准预防措施,做好个人防护。(参照《人 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加强健康宣教。
三、设立预检分诊处、专用留观室和应急隔离病房 。
三、设立预检分诊处、专用留观室和应急隔离病房 。
三、设立预检分诊处、专用留观室和应急隔离病房 。
三、设立预检分诊处、专用留观室和应急隔离病房 。
三、设立预检分诊处、专用留观室和应急隔离病房 。
三、配齐相关设备、各种防护用品和急救药品 。
三、配齐相关设备、各种防护用品和急救药品 。
一、病例的监测
❖ 监测病例:同时具备以下4项条件的病例: (1)发热(腋下体温≥38℃); (2)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
减少; (4)不能从临床或实验室角度诊断为常见病原所致肺炎。
监测病例报告
❖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监测定义的病例后,须于24小时内 进行网络直报
分级防护的原则。
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每次接触患者前后应当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要求,及时正确进行手卫生。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年版)》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年版)》

人感染 H7N9 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年版)》人感染 H7N9 禽流感是由 H7N9 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自 2013 年 2 月以来 ,上海市、安徽省江苏省先后发生不明原因重症肺炎病例 ,其中确诊人感染H7N9 禽流感 3例,2例死亡。

3 例均为散发病例 ,目前尚未发现3 例病例间有流行病学关联。

、病原学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

禽甲型流感病毒颗粒呈多形性 ,其中球形直径 80~120nm, 有囊膜。

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 RNA。

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⑴, 还可感染和9个N亚型(N1〜N9)。

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禽外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

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 H5N1 、H9N2、H7N7 、H7N2、H7N3, 此次报道的为人感染H7N9 禽流感病毒。

该病毒为新型重配病毒 ,其内部基因来自于H9N2 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 ,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 C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 C )2分钟以上可灭活。

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 1周,在4C水中可存活 1个月,对酸性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在pH4.0的条件下也具有定的存活能力。

在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 1 年以上。

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

目前尚不明确 ,根据以往经验及本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推测可能为携带 H7N9 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二)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传播 ,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 ,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

现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三)易感人群。

目前尚无确切证据显示人类对 H7N9 禽流感病毒易感。

现有确诊病例均为 **** 。

(四)高危人群。

现阶段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 ,以及在发病前 1 周内接触过禽类者。

三、临床表现根据流感的潜伏期及现有 H7N9 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 7 天以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感染H7N9禽流感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
年版)
为进一步指导医疗机构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
控制工作,降低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的风险,规范医务
人员行为,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
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二)医疗机构应当开展临床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
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意识、报告与处置能力,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

(三)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发现疑似或确诊
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患者时,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报告,做
好相应处置工作。

(四)医疗机构应当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为医务人员
提供充足、必要、符合要求的消毒和防护用品,确保消毒、隔离和
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

(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做好医疗器械、污染物品、物体表面、地面等清洁与消毒;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的规定,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六)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患者诊治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处置。

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一)发热门诊。

1.应当建立疑似、确诊患者隔离、转出和救治的工作流程,其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

发热门诊出入口应设有手卫生设施。

2.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接触所有患者时均应当戴外科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施。

接触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

3.医务人员应当掌握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对疑似或确诊患者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报告。

患者转出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处理。

4.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发热门诊时,要按照有关要求,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5.陪伴者及病情允许的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

(二)急诊。

1.应当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制定并完善重症患者的转出、救治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

2.应当设置一定的隔离区域以满足疑似或确诊患者就地隔离和救治的需要。

3.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进行个人防护和诊疗环境的管理。

4.诊疗区域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定时清洁消毒。

(三)普通病区(房)。

1.应当备有应急隔离室,用于疑似或确诊患者的隔离与救治,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及流程,备有充足的应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消毒和防护用品。

2.病区(房)内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隔离和救治。

3. 疑似或确诊患者宜专人诊疗与护理,限制无关医务人员的出入,原则不探视;有条件的可以安置在负压病房或及时转到有隔离和救治能力的专科医院。

患者转出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处理。

(四)收治疑似或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患者的病区(房)。

1.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

2.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疑似患者进行单间隔离,经病原学确诊的同类型感染患者可以同室安置。

3.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传播途径,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等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1)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隔离病房时,应当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并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2)原则上患者的活动限制在隔离病房内,若确需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时,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如佩戴外科口罩,防止造成交叉感染。

(3)用于疑似或确诊患者的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
具应专人专用。

非专人专用的医疗器具使用后,应当进行彻底清洁
和消毒。

(4)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不设陪护。

(五)医务人员的防护。

1.医务人员应当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飞
沫隔离和接触隔离的防护措施。

2.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3.每次接触患者前后应当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及时正确进行手卫生。

4.医务人员应当根据导致感染的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
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时,应戴外
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

(3)对疑似或确诊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

(4)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

(5)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6)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防止被刺伤。

(7)每个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清洁与消毒。

(六)加强对患者的管理。

1.应当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及时进行隔离,并按照指定路线由专人引导进入病区。

2.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指导患者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3.患者出院、转院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消毒。

4.患者死亡后,应当及时对尸体进行处理。

处理方法为:用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
点火化;因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不能进行火化的,应当经上述处理后,按照规定深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