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油气开采工程与生产系统教程
海洋石油开采工程 第四章 海上采油方式(第三四节)

电动潜油离心泵采油
系统工作过程
工作过程 地面电源 变压器 电机所需工作电压 输入 控制屏 电缆 井下电机 离心泵旋转 分离器输入泵内
带动 把井液通过
由泵叶轮 使井液逐级增压 油管 举升到地面
离心泵的增压原理
充满在叶轮流道内 的液体在离心力作用下, 从叶轮中心沿叶片间的 流道甩向叶轮四周时, 液体受叶片的作用,使 压力和速度同时增加, 并经导轮的流道被引向 次一级叶轮,这样,逐 级流过所有的叶轮和导 轮,进一步使液体的压 能增加,获得一定的扬 程。
电动潜油离心泵采油
电潜泵举升方式的主要优点:
(1) 排量大; (2) 操作简单,管理方便; (3) 能够较好地运用于斜井与水平井以及海上采油;
2.电动潜油离心泵主要部件
(4)油气分离器
自由气进入离心泵后,将使泵的排量、扬程和效率下 降,工作不稳定,而且容易发生气蚀损害叶片。因此,常 用气体分离器作为泵的吸入口,以便将气体分离出来。按 分离方式不同,分离器分可为沉降式和旋转式两种类型。
2.电动潜油离心泵主要部件
(5)电缆 潜油电缆作为电泵机组输送电能的通道部 分,长期工作在高温、高压和具有腐蚀性流体 的环境中,因此,要求潜油电缆具有较高的芯 线电性、绝缘层的介电性,较好的整体抗腐、 耐磨以及耐高温等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能。
电动潜油离心泵采油
底部排出口系统用于将上部层位的地层水转注到
下部层位,适用于油田注水开发或气井排水采气。这
种系统是从油套管环形空间吸入流体进泵,通过尾管
排出到下部层位。该系统的安装方式与标准安装方式
也不同,泵和电机的位置也是颠倒的,从上到下依次 是电机、保护器、吸入口、泵、排出口。
(五)电动潜油离心泵的生产管理与分析
海洋石油开采工程(第五章海上油气井生产原理与技术)4.8

mgH+Pfr+Pt=Pc+LLg
当 Pwf < Pb时,L=0 则:
Pc=mgH+Pfr+Pt
一般有:
Pc > Pt
自喷井正常生产时,各压力之间的关系为:
Pwf > Pc >Pt
第一节 自喷采油
(2)生产分析
➢ 井筒中流动阻力和液柱重力增大,导致Pt 如:油管中结蜡、含水增多。
4 6 8
10 16
q1 q2 q3 q4 q5
q
第一节 自喷采油
(2)优选油管直径
P
当Pt较低时,大直径
油管的产量比小直径的高;
2 ·1/2
当Pt较高时,大直径
Pt
油管的产量比小直径的低。
因此,大直径油管不一定好。
Pt
3 ·1/2
q
高产井用大油管,低产井用小油管。
第一节 自喷采油
(3)预测地层压力的变化对产量的影响
② 单相液体流入动态
单相流动时,油层物性及流体性质基本不随压力变化。
qo
2koh( o Bo ln
pr
re rw
pwf )
1 2
s
J
2koh
oBo ln
re rw
1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s
qo J ( pr pwf )
直线型
J qo ( pr pwf )
pr pwf
采油指数可定义为: 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油井产油量,是反映油层性质、厚度、流体参
1、表层套管 主要用于加固地表上部比较疏松易塌的不稳定岩层,并 可防止浅层天然气的不利影响。 2、技术套管 用于封隔某些高压、易塌或易漏失等复杂地层,保护井 壁,维持正常钻进工作。井较深时,技术套管可以选用两层。 3、油层套管 是钻开油层后必须下入的一层套管,用以加固井壁、封 隔井深范围内的油气水层,保证油井正常生产。
海上油气开采工程与生产系统教程(DOC 11页)

海上油气开采工程与生产系统教程(DOC 11页)海上油气开采工程与生产系统中海工业有限公司第一章海上油气开采工程概述海底油气资源的存在是海洋石油工业得以发展的前提。
海洋石油资源量约占全球石油资源总量的34%,全球海洋石油蕴藏量约1000多亿吨,其中已探明的储量约为380亿吨。
世界对海上石油寄予厚望,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在进行海上石油勘探,其中对深海进行勘探的有50多个国家。
一、海上油气开采历史进程、现状和将来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海洋油气开发经历如下几个阶段:早期阶段:1887年~1947年。
1887年在墨西哥湾架起了第一个木质采油井架,揭开了人类开发海洋石油的序幕。
到1947年的60年间,全世界只有少数几个滩海油田,大多是结构简单的木质平台,技术落后和成本高昂困扰着海洋石油的开发。
起步阶段:1947年~1973年。
1947年是海洋石油开发的划时代开端,美国在墨西哥湾成功地建造了世界上第一个钢制固定平台。
此后钢平台很快就取代了木结构平台,并在钻井设备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到20世纪70年代初,海上石油开采已遍及世界各大洋。
发展阶段:1973年~至今。
1973年全球石油价格猛涨,进一步推进了海洋石油开发的历史进程,特别是为了应对恶劣环境的北海和深水油气开发的需要,人们不断采用更先进的海工技术,建造能够抵御更大风浪并适用于深水的海洋平台,如张力腿平台(TLP)、浮式圆柱型平台(SPAR)等。
海洋石油开发从此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近20年中,海洋原油产量的比重在世界总产油量中增加了1倍。
进军深海是近年来世界海洋石油开发的主要技术趋势之一。
二、海上油气开采流程海上油气田开采可划分为勘探评价、前期研究、工程建设、油气生产和设施弃置五个阶段:勘探评价阶段:在第一口探井有油气发现后,油气田就进入勘探评价阶段,这时开发方面的人员就开始了解该油气田情况,开展预可行性研究,将今后开发所需要的资料要求,包括销售对油气样品的要求,提交勘探人员。
海洋石油开采工程(第五章海上油气井生产原理与技术)

P IPR
Pwf1
Pwf
d
Pt1
C
Pt
PT
A
B
q1 q
q
第一节 自喷采油
5、协调点的调节方法
(1)改变地层参数 如:注水、压裂、酸化等
(2)改变油管工作参数(管径) (3)换油嘴
简单易行,故常用。
第一节 自喷采油
6、协调在自喷井管理中的应用
(1)利用油咀控制油井生产
P
油咀直径不同,咀流曲 线不同,得不同的协调 生产点。控制油井产量 就是选用合适的油咀, 达到合适的协调点。
含砂流体及定向井,排量范围大。 缺点 工作寿命相对较低(与ESP相比),一次性投资高
。
第五章 海上油气井生产原理与技术
第一节 自喷采油 第二节 气举采油 第三节 电潜泵采油 第四节 其他采油方式 第五节 海上油田采油方式的选择
第一节 自喷采油
一、油井井身结构
自喷采油是完全依靠油层能量将原油从井底举升到地 面的采油方式。
(4)喷射泵
优点 易操作和管理,无活动部件,适用于定向井,对动力 液要求低,根据井内流体所需,可加入添加剂,能远程提 供动力液。 缺点 泵效低,系统设计复杂,不适用于含较高自由气井, 地面系统工作压力较高。
第五章 海上油气井生产原理与技术
(5)电潜螺杆泵 优点 系统具有高泵效,适用于高粘度油井,并适用于低
自喷采油是指油层能量充足,完全依靠油层天然能 量将原油举升到地面的方式。它的特点是设备简单、管 理方便、经济实用,但其产量受到地层能量的限制。由 于海上油田初期投资大,且生产操作费用较高,要求油 井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相对稳定的产量进行生产。 然而油井的供给能力随着油藏衰竭式开采而减弱,因此 油井自喷产量会逐渐降低。当油层能量较低或自喷产量 不能满足油田开发计划时,可采用人工给井筒流体增加 能量的方法将原油从井底举升到地面,即采用人工举升 方式。
海上油气开采工程与生产系统资料讲解

海上油气开采工程与生产系统中海工业有限公司第一章海上油气开采工程概述海底油气资源的存在是海洋石油工业得以发展的前提。
海洋石油资源量约占全球石油资源总量的34%,全球海洋石油蕴藏量约1000多亿吨,其中已探明的储量约为380亿吨。
世界对海上石油寄予厚望,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在进行海上石油勘探,其中对深海进行勘探的有50多个国家。
一、海上油气开采历史进程、现状和将来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海洋油气开发经历如下几个阶段:早期阶段:1887年~1947年。
1887年在墨西哥湾架起了第一个木质采油井架,揭开了人类开发海洋石油的序幕。
到1947年的60年间,全世界只有少数几个滩海油田,大多是结构简单的木质平台,技术落后和成本高昂困扰着海洋石油的开发。
起步阶段:1947年~1973年。
1947年是海洋石油开发的划时代开端,美国在墨西哥湾成功地建造了世界上第一个钢制固定平台。
此后钢平台很快就取代了木结构平台,并在钻井设备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到20世纪70年代初,海上石油开采已遍及世界各大洋。
发展阶段:1973年~至今。
1973年全球石油价格猛涨,进一步推进了海洋石油开发的历史进程,特别是为了应对恶劣环境的北海和深水油气开发的需要,人们不断采用更先进的海工技术,建造能够抵御更大风浪并适用于深水的海洋平台,如张力腿平台(TLP)、浮式圆柱型平台(SPAR)等。
海洋石油开发从此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近20年中,海洋原油产量的比重在世界总产油量中增加了1倍。
进军深海是近年来世界海洋石油开发的主要技术趋势之一。
二、海上油气开采流程海上油气田开采可划分为勘探评价、前期研究、工程建设、油气生产和设施弃置五个阶段:勘探评价阶段:在第一口探井有油气发现后,油气田就进入勘探评价阶段,这时开发方面的人员就开始了解该油气田情况,开展预可行性研究,将今后开发所需要的资料要求,包括销售对油气样品的要求,提交勘探人员。
前期研究阶段:一般情况,在勘探部门提交储量报告后,才进人前期研究阶段。
海上油气田开发设计、生产系统的流程

海上油气田开发设计、生产系统的流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海上油气田开发设计、生产系统的流程海上油气田的开发设计及生产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和专业领域。
海上油气开采工程与生产系统

海上油气开采工程与生产系统简介海上油气开采工程与生产系统是指在海上进行的油气勘探、开采和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设备、工程和技术系统。
随着全球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海上油气开采工程逐渐成为了满足能源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探讨海上油气开采工程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基本原理海上油气开采工程与生产系统是通过在海底上建设各种设备和管道网络来实现对海底油气资源的勘探、开采和生产。
该系统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组成部分:•海底设备:包括钻井平台、固定式或浮动式生产平台、子海底设备等。
这些设备通常需要抵御恶劣海洋环境和极端天气条件。
•油气管道:用于将从海底开采出来的油气输送到陆地上的处理厂。
这些管道通常要经过大规模的设计和建设,确保安全可靠地将油气输送到目的地。
•监测与控制系统:用于监测海底油气开采和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控制。
这些系统通常采用自动化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安全设备:包括灭火系统、泄漏监测系统等,用于确保海上油气开采工程的安全性。
这些设备通常需要经过严格的测试和认证,以确保其能在紧急情况下有效地保护工作人员和环境。
关键技术海上油气开采工程与生产系统涉及到多个关键技术,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技术:1.钻井技术:钻井是开采海底油气资源的关键过程。
传统的钻井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在海上钻井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海洋环境因素,如海浪、海盗等。
因此,海上钻井技术需要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水下生产技术:水下生产是指将油气从水下井口提到海面上进行处理和储存的过程。
水下生产技术可以大大减少在海上的设备和管道数量,降低成本和环境风险。
3.气液分离技术:油气从水下井口上升到海面后,需要进行气液分离,以分离出油气和水。
气液分离技术需要确保高效的分离效果,并将分离后的油气输送到陆地上的处理厂。
4.海上管道技术:海上油气开采工程中需要建设大规模的管道网络,以将油气从海底输送到陆地。
第七章 海上油田生产系统

②浮式生产系统是近期发展较快的新采油方式。它 浮式生产系统是近期发展较快的新采油方式。 以半潜式平台或改装的大型油轮等移动式浮体为主体, 以半潜式平台或改装的大型油轮等移动式浮体为主体, 处理和集输来自海底井的油气。 处理和集输来自海底井的油气。 ③水下生产系统目前主要是水下完井系统。水下完 水下生产系统目前主要是水下完井系统。 井已在海上油田的早期生产系统、油田边缘卫星井、探 井已在海上油田的早期生产系统、油田边缘卫星井、 井生产以及建造固定平台不经济的小油田开发等方面得 到应用。尽管这种生产系统目前大多数是与固定平台和 到应用。 浮式装置结合使用,而且是浮式生产系统必不可少的组 浮式装置结合使用, 成部分,但它已经形成了独立的生产系统。 成部分,但它已经形成了独立的生产系统。
2、浮式生产平台的形式 、 ①改装半潜式钻井平台 ②改装旧油轮 ③改装海运驳船 ④专用船 ⑤张力腿平台 ⑥导管架平台 ⑦自升式平台
3、海上油田的早期开发与边际油田开发 、 ①油田的早期开发 早期开发系指一个油气田在常规开采生产系统安 装投资之前, 装投资之前,为了缩短海上油气田从发现到开采之间 的时间而安装的生产系统,以达到早投产,快收益, 的时间而安装的生产系统,以达到早投产,快收益, 加快资金周转,减少投资风险的目的。 加快资金周转,减少投资风险的目的。 ②边际油气田的开发 那些应用当前开发技术刚刚具有商业开采价值, 那些应用当前开发技术刚刚具有商业开采价值, 或仅能达到最低收益要求可开采也可不开采的油气田 叫边际油气田,又叫经济界限油气田。 叫边际油气田,又叫经济界限油气田。
第七章 海上油田生产系统
7.1 固定平台生产系统 7.2 浮式生产系统 7.3 水下生产系统
随着海洋石油开发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传统的固 随着海洋石油开发技术的飞速发展, 定平台开采石油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结构形式, 定平台开采石油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结构形式, 并已发展成为固定平台生产系统、浮式生产系统和水 并已发展成为固定平台生产系统、 下生产系统三种海上油田生产系统。 下生产系统三种海上油田生产系统。 ①固定平台生产系统是当前广泛采用的开采方式。 固定平台生产系统是当前广泛采用的开采方式。 它以近海建造栈桥、浅海构筑人工岛和开阔海区建造 它以近海建造栈桥、 各类固定平台为基础,用基本与陆地油田相似的工艺 各类固定平台为基础, 和设备开采海上油田。 和设备开采海上油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上油气开采工程与生产系统中海工业有限公司第一章海上油气开采工程概述海底油气资源的存在是海洋石油工业得以进展的前提。
海洋石油资源量约占全球石油资源总量的34%,全球海洋石油蕴藏量约1000多亿吨,其中已探明的储量约为380亿吨。
世界对海上石油寄予厚望,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在进行海上石油勘探,其中对深海进行勘探的有50多个国家。
一、海上油气开采历史进程、现状和今后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海洋油气开发经历如下几个时期:早期时期:1887年~1947年。
1887年在墨西哥湾架起了第一个木质采油井架,揭开了人类开发海洋石油的序幕。
到1947年的60年间,全世界只有少数几个滩海油田,大多是结构简单的木质平台,技术落后和成本高昂困扰着海洋石油的开发。
起步时期:1947年~1973年。
1947年是海洋石油开发的划时代开端,美国在墨西哥湾成功地建筑了世界上第一个钢制固定平台。
此后钢平台专门快就取代了木结构平台,并在钻井设备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到20世纪70年代初,海上石油开采已遍及世界各大洋。
进展时期:1973年~至今。
1973年全球石油价格猛涨,进一步推进了海洋石油开发的历史进程,特不是为了应对恶劣环境的北海和深水油气开发的需要,人们不断采纳更先进的海工技术,建筑能够抵御更大风浪并适用于深水的海洋平台,如张力腿平台(TLP)、浮式圆柱型平台(SPAR)等。
海洋石油开发从此进入大规模开发时期,近20年中,海洋原油产量的比重在世界总产油量中增加了1倍。
进军深海是近年来世界海洋石油开发的要紧技术趋势之一。
二、海上油气开采流程海上油气田开采可划分为勘探评价、前期研究、工程建设、油气生产和设施弃置五个时期:勘探评价时期:在第一口探井有油气发觉后,油气田就进入勘探评价时期,这时开发方面的人员就开始了解该油气田情况,开展预可行性研究,将今后开发所需要的资料要求,包括销售对油气样品的要求,提交勘探人员。
前期研究时期:一般情况,在勘探部门提交储量报告后,才进人前期研究时期。
前期研究时期要紧完成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总体开发方案(ODP)。
前期研究时期也将决定油气田开发基础,方案的优化是最能提高油气田经济效益的手段。
因此,在可行性研究和总体开发方案 ( ODP )上都要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并得到石油公司高级治理层的批准。
工程建设时期:在工程建设时期,油藏、钻完井和海洋工程方面的要紧工作是成立各自的项目组,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和治理体系,组织差不多设计编写并实施,对工程质量、进度、费用、安全进行全过程的治理和操纵,使之达到方案的要求。
油藏项目组要紧进行随钻分析和井位、井数等方面调整;钻完井项目组紧密与油藏项目组配合进行钻井、完井方案的实施;海洋工程项目组负海上生产设施的建筑;生产方面的人员也会提早介入,并进行投产方面的预备。
生产时期:生产时期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连续的时刻最长,从油气田投产开始,直至油气井废弃为止。
该时期由于平台到处有油、气的存在,操作人员除进行正常的设施操作和维护外还需要经常配合钻完井方面人员进行钻井、完井、修井等方面的作业,有时还要配合地面工程设施的改造,因此,安全工作尤为重要。
弃置时期:海上油气生产设施的退役和拆除是海上油气田开发的组成部分和最后一个工作环节。
设施废弃处置,不仅涉及拆除技术、费用,而且涉及海洋环境的爱护。
油气田设施弃置不仅要遵守国内有关法律、法规,而且需要履行国际公约所承担的义务。
三、海上油气开采工程系统构成海洋石油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为油气田生产提供必要的生产设施,要紧有海上生产设施、油气储运设施及陆地终端三个部分。
1.海上生产设施海上生产设施是指建立在海上的建筑物。
由于海上设施是用于海底油气开采工作,加上海洋水深及海况的差异、油气藏类型和储量的不同、开采年限不一,因此海上生产平台类型众多。
差不多上可分为海上固定式生产设施(导管架式平台、重力式平台和人工岛以及顺应塔型平台)、浮式生产设施(潜式平台、TLP、SPAR及FPSO 等)、水下生产设施等三大类。
2.油气储运设施海上油田原油的储存和运输,差不多上有两种:储油设施安装在海上,采纳运输油轮将原油直接运往用户;或利用安装海底输油管道将原油从海上输送到岸上的中转储油库,然后再用其他运输方式运往用户。
海上气田的气一般采纳海底长输管线进行外输到岸上终端,然后再用其他运输方式运往用户。
3.陆地终端陆上终端是建筑在陆地上,通过海底管线接收和处理海上油气田或油气田群开采出来的油、气、水或其混合物的油气初加工厂,是海上终端的延伸。
它一般设有原油或轻油脱水与稳定、天然气脱水、轻烃回收和污水处理以及原油、轻油、液化石油气储运等生产设施,并有供热、供排水、供变电、通讯等配套的辅助设施与生活设施。
因此它具有大规模集中处理和储存油气,几乎不受气候阻碍的优点。
第二章海上油气生产系统海上油气田开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科技、高收益等特点,选择合适的生产设施和生产技术是减少海上油气生产投入的关键。
为此,世界各大石油公司研制开发了适合不同海域、不同海况和不同产量的海上生产系统。
本章要紧就海上油气生产系统的模式、平台型式、上部组块、水下生产系统和油气输送系统进行阐述,对海上油气生产系统的总体概况进行介绍。
第一节开发模式要进行海上油气的开发,必须有井口系统、生产、辅助系统,还必须有钻井、安全和生活方面的系统,如何合理布置这些系统就要依照油气田的特性、规模、地理位置和海洋环境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布置可分为全海式和半海半陆式两大类。
一、全海式海上油气田开发生产模式全海式确实是将开采和生产处理的全过程都在海上完成,经处理的合格原油由海上用穿梭油轮外输或管道外输。
固定式生产设施、浮式生产设施和水下生产设施的不同组合形成了海上油气田全海式生产模式。
国内全海式油气田的几种组合形式:1.井口平台+中心处理平台+储油平台及输油码头(渤海的第一个海上油田-埕北油田)2.井口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轮(FPSO),由海底管线和电缆相连(涠州10-3,绥中36-1,惠州油田群等油田)3.水下井口+浮式生产系统由海底管线相连(如南海流花11-1油田,陆丰22-1油田)4.自升式平台+漂移软管+两点系泊的FSO二、半海半陆式海上油气田的开发生产模式半海半陆模式由海上生产设施、陆上处理设施(陆上终端)和连接它们的海底管线组成。
在海上平台(井口平台、中心处理平台)上,将井流物在平台上计量并作简单处理后,用海底管线将油气集中输送到陆上终端做进一步的处理。
陆上终端对原油进行处理、储存和外输。
天然气和伴生气分离成为干气和其他深加工原料(如液化气和轻油),再经管线或汽、火车向外运输(如锦州20-2油气田)。
采取此形式开采的油气田一般距海岸较近,尤其是气田的开发及在具有较多的伴生气能够利用时。
由于气体的净化、分离等设施较复杂,占地面积多,且危险性也比较大,在海上建气体处理平台造价远高于海管的铺设和在陆上建处理厂,因此从经济和安全的考虑,半海半陆式是最合适的模式。
第二节要紧平台形式海洋平台要紧是用于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由于海洋水深和其他海况相差悬殊,因此海洋平台也设计成专门多种,以更好的适应具体环境。
依据其结构形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导管架平台、重力式平台、顺应塔式平台、自升式平台、半潜式平台、张力腿平台、浮式柱状海洋平台(以下称为SPAR)以及FPSO等八种,如上图所示。
一、导管架平台导管架平台是通过打桩的方法将钢质导管架式平台固定于海底的一种固定式平台。
导管架平台是最早使用的,也是目前技术最成熟的一种海上平台。
迄今为止世界上建成的大、中型导管架式海洋平台已超过2000座。
导管架平台要紧由三部分组成:上部模块、导管架和桩基础。
导管架平台的技术特点:1)导管架平台要紧由杆件组成。
各杆件相交处形成了杆结点结构,由于结点的几何形状复杂并受焊接阻碍,故其应力集中系数专门高,容易发生各种形式的破坏。
对杆节点的校核是导管架分析的重要环节,API等规范对管节点的设计都有明确要求。
2)导管架是刚性结构,是靠自身的结构刚性来抵制外部载荷的,一般要求导管架不能随着波浪的冲击而大幅摆动。
因此当水深越深时,要达到结构要求的刚性,必须增加材料,以致成本会成几何级数增长。
因此,导管架结构不适合在较深的海域。
3)随着工程技术水平的进展,导管架形式越来越多。
4)导管架平台的分析计算一般包括就位、装船、运输、吊装、地震、疲劳等,需依照这一系列工况的分析和计算,最终确定结构形式及构件尺寸。
5)导管架的形式专门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运输及海上安装能力及设备。
如海上吊装能力足够大,则导管架设计成吊装下水形式;如吊装能力不够,则导管架必须设计成滑移下水形式,需要专用的带滑道的下水驳船。
导管架平台的优点:1)技术成熟、可靠;2)在浅海和中深海区使用较为经济,尤其在浅海的边际油田,导管架平台有较强的成本优势;3)海上作业平稳、安全。
导管架平台的缺点:1)随着水深的增加,导管架平台的造价成指数级增长,因此不能接着向深水进展,一般适用于水深200米以内的油气田;2)海上安装工作量大,制造和安装周期长;3)当油田预测产量发生变化时,对油田开发方案调整的灵活性较差。
二、半潜式平台半潜式生产平台是用于深海钻井及采油的一种平台型式,最初由半潜式钻井平台改造而成,由于其特不适合深水开发,现在的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