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动脉及穿支血管蒂皮瓣移位修复
腓动脉主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术后护理

22 1 病 室要 求 : 者 术 后 安 置 在 舒 适 、 静 、 暖 的 病 房 , .. 患 安 温
有 条 件 者入 高依 赖 病 房 。室 温 应 保 持 在 2 2  ̄ 湿 度 保 持 0~ 5C, 为 5 % ~ 0 , 天可 采 用 暖气 、 调 等 方 式 调 节 室 温 , 0 6% 冬 空 目的 在 于预 防 因寒 冷 致 小 血管 痉 挛 。 由于 吸 烟 能延 缓 内皮 细 胞 愈 合、 血管 收 缩 与 损伤 血 管 内膜 , 形 成 移 植 与再 植 组 织 血 循 环 是
穿 去皮 瓣 。本 皮瓣 以主 穿 支供 血 , 注 压 得 以 提 高 , 通 过 皮 灌 并
皮 神 经 营 养血 管 皮 瓣 自 Br l 等 … 和 M sul 等 经 e ei tl aqe t e 解 剖研 究 报 道 以来 得 到 广 泛应 用 。带皮 穿 支 血 管 的 皮神 经 营 养 血 管皮 瓣 也 得 到 临 床运 用 , 仍 未 能 解 决 皮 瓣 逆 行 移 位 时 但
神 经 旁 多节 段 、 源 性链 式 营 养 血 管 网跨 血 管体 区 [ ] 越 穿 多 5逾
支 血 管 血供 范 围 , 深 部 动 脉 主 干 、 支 动脉 、 神 经 营 养 血 经 穿 皮 管 网 、 应 皮瓣 、 下 静 脉 网 、 支 位 行 静 脉 及 深 静 脉 干 形 成 相 皮 穿 完 整 皮 瓣循 环 系 统 , 效保 证 血 供 。 有
9c × m m 5c 。创 面均 合 并 不 同 程 度 污 染 或 感 染 , 并 深 部 肌 合 腱 或 骨 组 织 外 露 。急 诊 人 院 7 , 例 其余 于 伤 后 5d一1 月人 3个 院 , 中病 程 超 过 4周 者 1 其 O例 , 长期 换 药 治疗 无 效 。 曾 12 手 术 方法 . 术 前 行超 声 多 普 勒探 查 , 择小 腿 中 下段 穿 选 支 动脉 外 径 0 8—14m 的穿 支 , 记 其 位置 , 据 缺 损创 面 . . m 标 根 大小 、 形状 、 支 的 相 对 位 置 设 计 皮 瓣 。彻 底 清 创 后 切 取 皮 穿
逆行腓动脉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软组织缺损

21 0 0年 8月
第 6卷 第 4期
・
1 9・ 9
论著 ・
d i 03 6 /i n1 7 - 3 42 1 . .0 o 1.9 9 .s . 3 0 6 . 0 40 7 : js 6 0 0
逆 行 腓 动 脉 穿支 蒂腓 浅神 经 营 养 血管皮瓣修 复足踝 软组织缺损
【 键词 】 穿支 关
腓浅神经
皮瓣
足踝
软 组 织 缺 损
【 中图 分 类 号 】 R 2 【 献 标 识 码 】 A 【 章 编 号 】 17 — 3 4 2 1 )4 0 9 — 2 62 文 文 6 3 0 6 (0 0 0 — 19 0
R e e s d Pe one Pe f r o S vre r al r at r upe fc a Sur l o r ii l a Ne ve r N u r e Ve s l ap t i nt s e Fl Pe ce di ld w ih t Pe one l r a Ve s l or s e f
R cn tu t no ot i u fc kea dF o h ul G OS ay n MU S i n, WA i i f, eo sr ci f fT s eDeetnAn l n ot DUZ i n, U hoo , o S s i j hmii NGX n a jn Z A0 Z oof,J nw i A u n; I h ni. iL oag Oto ei— ru ao gc! s i1 uyn H ugn I Hog e ,Y 0 Jn a A l ,X A0 Z ej 2 uyn r p dc Tam tl ia Ho t .L oa g e h o pa
吻合血管或带血管蒂的皮瓣移植

吻合血管或带血管蒂的皮瓣移植小腿外侧皮瓣小腿外侧皮瓣,是以腓动脉为血管蒂的皮瓣。
由腓动脉发出的皮支多数穿过小腿外侧肌间隙浅出供养皮肤。
因此,此皮瓣亦属于肌间隙动脉供养的皮瓣。
该皮瓣作为移植时常以腓动脉为血管蒂。
也可以切取皮支血管蒂皮瓣,小腿的血供影响较胫动脉为小,但血管口径较细,吻合较困难。
顾玉东于1986年报道首先采用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创面5例均获得成功。
目前,小腿外侧皮瓣亦是常用皮瓣供区之一,它既可作为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又可行带血管蒂的皮瓣转移修复小腿和足部创面。
小腿外侧是非持重部位,也较为隐蔽,切取皮瓣后对功能和外观影响较上肢小。
【应用解剖】小腿外侧部皮瓣的血供来源于腓动脉,然而腓动脉发出的皮支和肌皮支的形式有所不同,因此,根据其皮支的形式,腓动脉可分3种类型:1.I型腓动脉起端发出的皮支,经过小腿外侧肌间隙而直接进入小腿外侧皮肤。
此皮支血管口径较细约为0. 3mm。
2.II型腓动脉在进人跗长屈肌肌腹前由主干发出比目鱼肌肌皮支,此分支在比目鱼肌肌腹内常分为两支出比目鱼肌筋膜,然后进人小腿外侧皮肤。
此肌皮支血管口径一般在0.5? lmm。
3.III型腓动脉主干进入跗长屈肌肌腹后,在小腿中1/3段中点附近,及小腿下1/3段分别由主干发出跗长屈肌肌皮支,皮支与肌腹呈垂直方向,穿出肌筋膜后进入小腿外侧皮肤。
但作为小腿外侧皮瓣血供者主要有2支,它们进人皮下之点分别位于腓骨小头下13?17cm和18? 21cm间,外径为0. 2?0. 5mm;皮动脉蒂长为4? 5cm。
伴行静脉外径为0. 4?0.1mm。
排动脉远侧穿出深筋膜点,在外踝之上6?8cm处,然后形成两条主要终支一为外錁后动脉,自外踝上方的后内侧向外侧走行;另一为穿动脉,向前穿过骨间膜至外踝上方的前内侧。
而且腓动脉主干在踝关节平面与胫前胫后动脉均有较粗的交通支相吻合。
这就为小腿外侧部皮瓣采用游离移植,或顺行或逆行转移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腓动脉主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区创面

of defects
over
tendon
Xue—song‘,CHEN
Jian—ruing,
Mao—ruing。WANG Yuan—shan。XU Yong—qing.GUAN Li,ZHANG Li-ming,jlANG Min,L1 Yan—
lin.‘Department China
of
Orthopedics,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College,Kunming
650032,
Corresponding author:LI Yah—lin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port the operative techniques and clinical results of specially designed flap of pedicled soft
cm x 9
I.2手术方法 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探测并标记最低位腓动
cm。腓肠肌腱腹联合
脉主穿支位置。患者取450半俯卧位.患侧在上。 依据缺损面积、形状、腓肠神经走行及穿支血管的位 置设计皮瓣,皮瓣远端与创面相连。设皮瓣最近端 为a点,穿支位置为P点,创面最远端为b点.ap应 稍长于pb(踝关节中立位),皮瓣远端与创面等宽, 近端与创面形状、面积相符;大体上呈以腓肠神经为 轴线的长矩形(图1)。自皮瓣前缘切开.于深筋膜 下向后方游离至后外侧肌间隔,确认穿支后切开皮 瓣近端,根据腓肠神经走行对轴线做必要调整。于 深筋膜下切取皮瓣,四面“会师”至穿支后继续向深 部充分游离至邻近腓血管起始处,形成单一穿支蒂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镜下松解穿支血管束远侧 纤维带,至此皮瓣切取完毕。根据跟腱损伤部位、缺 损程度。做腓肠肌腱腹联合部V-Y成形后。采用断 端直接吻合,锚钉止点重建或双筋膜蒂下翻延长3 种方法修复跟腱。松开止血带,检查皮瓣血循环满 意后旋转180。,皮瓣近、远端交换分别覆盖创面及 部分供区。皮瓣四角缝合固定数针后,以手指探人 蒂部确认其处于柔顺、松弛状态,深部放置负压引流
腓动脉穿支肌皮瓣转移修复软组织缺损的护理

2 2 1 一般护理 ..
安置患者在专用病房 , 烟, 禁
室 温 2 -2 ℃ , 5 8 湿度 6 %-7 % , 0 - 0 每天 用含 氯消 毒 剂 湿式 拖地 及擦试 物 品表 面 ; 者 卧 气 垫床 , 高 患 抬 患肢 3 。避 免 冷 风 直 吹 , 部 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血 管 蒂及 皮 瓣 0, 局 避 免 受 压 , 4 ~ 6 烤 灯 距 皮 瓣 蒂 部 3 ~ 用 0 0W 5 4 m 持 续 照射 1周 ; 医 嘱予 抗 痉 、 凝 及 抗 炎 5c 遵 抗
3c ×2e ×2c 予人工 骨植 入后 渗 出较 多致局 m r m, n
部形 成窦 道 , 肌 皮瓣 完 全 成 活 , 服 中药 及换 药 但 经
1月后 窦道 愈合 。
2 护 理
支肌皮瓣转移术 , 效果满 意 , 现将其 护理体会报告
如下 。
2 1 术前 护理 .
2 1 1 心 理 护 理 患 者 均 在 当地 医 院治 疗 较 长 . .
1 临床 资料
时问 , 因软组 织 缺损 转 入 本 院 , 治疗 效果 有 较 高 对 本 组 患 者 6例 , 5例 , 1 ; 男 女 例
11 一般 资料 .
的期望值 , 希望 即予手术 , 但经济 、 生理及 心理上
都承 受 着 较 大 的压 力 。护 士耐 心 倾 听 患 者 主诉 , 表示 理解 及 支持 , 予 相关 知识 的宣 教 , 知 患 者 给 告 及家 属做 好较 长 时 问住 院 、 次 手 术 的心 理 准备 , 多 取得 患 者及家 属对 手术 的配合 。 2 12 术前准备 .. 按常规进 行术前准备外 , 重点是 配合 医生 采集创 面分泌物培养标 本 , 并及 时送检 ; 经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带蒂皮瓣修复髌前软组织缺损手术配合

钟,若皮瓣颜色加深、发紫、毛细血管反应加快、皮肤肿胀明显,说明静脉回流受阻。检查静脉有无扭曲,卡压等调整一下位置如上述症状均缓解后关闭供区皮肤,如缺损大可植皮。供区皮瓣顺行旋转180°至髌前软组织缺损处。 3.4 缝合,传递持针器,缝针,1 号丝线缝合创口,再次观察皮瓣血循良好后,包扎伤口。4 体会一旦穿支确定,就可采用逆行或顺行方法细心分离血管蒂。在血管解剖和分离过程中,器械护士要经常给予 0.9 %生理盐水冲洗血管的眼科剪分离血管蒂边缘组织,用双极电凝止血,碰到稍大血管用 0 线结扎。皮瓣用湿纱布保护,用尺子测量血管蒂的长度,适宜后松止血带。 3.3 皮瓣的血循观察[4]血液循环是直接反应移位皮瓣成活情况的重要客观指标。观察内容包括色泽,温度,毛细血管反应和肿胀度,正常时皮瓣色淡红色,温度正常,毛细血管反应好,轻度肿胀。若皮瓣颜色变淡、苍白、毛细血管反应减弱,皮肤张力下降,说明动脉痉挛或栓塞,给予罂粟碱 60mg动脉外膜喷射,30~32℃温盐水湿敷,观察 3~5 分
取面积最大 6.5cm×8cm,最小 4.0cm×5.0cm。1.2 手术方法取平卧位,膝与髋关节稍屈曲并外旋。先用 Doppler 在距腘皱折 10cm~17cm,距后正中线2.0cm~5.0cm 范围内探测腓肠内侧动脉的肌皮穿支[1],多数为 1~4 支,选择较大的一支为皮瓣中心点,比受区创面稍大设计皮瓣。在充气止血带下手术,但不驱血,有利于术中辨认肌皮血管穿支,先切开皮瓣内侧缘至腓肠肌内侧头肌膜下,提起皮瓣创缘,很容易发现穿支血管经腓肠肌内侧头垂直进入深筋膜至皮肤,确定至皮瓣的穿支后,再次确定
盐水 1000ml 交替冲洗 3 次。清创用过的血管钳,镊子,清创剪刀另外放置,不能重新使用。清洗创口后用无菌纱布和绷带临时包扎受区创面。3.2.3术中无菌操作因供区是Ⅰ类切口,受区Ⅱ类切口,同时严格无菌操作,严禁供受区器械,物品混用。供区在切取皮瓣之前必须要用 5%碘伏再次消毒,应先行受区清创,依受区创面大小,再从供区切取皮瓣。 3.2.4 取供区皮瓣上充气止血带,递切皮刀沿着先前已做好标记的边缘切取皮肤,再用蚊式钳分离皮下组织与较大的一支为穿支动脉处,用圆
以腓动脉穿支为蒂的相关皮瓣的研究进展

・
综 述 ・
以 腓动脉穿 支为蒂的 皮瓣的 进展 相关 研究
李 匡文 审校 唐举 玉 2
(. 大学 附属南华 医院手外科 , 1 南华 湖南衡 阳 4 10 ;. 大学 湘雅 医院骨科 , 2 0 2 2中南 长沙 4 0 0 ) 10 8 【 要】目的 综述腓动脉穿支为蒂的相关皮瓣的研究进展 , 摘 展望可能 的研究方 向。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 有关 腓动脉穿 支的 基础研 究和临床应用的文献 , 选择小腿外侧近 、 、 中 远不 同部位 的腓动脉穿支皮瓣 , 分别进行 阐述 。结果 利用腓动脉近 中段 的穿支设计 的局部岛状皮 瓣和游离皮瓣 与利 用腓 动脉远端穿支设计 的带 神经营养血管 的远端 蒂皮瓣 , 修复 四肢创 面 , 临床 应用广泛。结论 提高腓动脉穿支 的定位 , 加强基础研究成果 与临床应用 的结合 , 掌握好不 同部位的腓动脉穿 支皮瓣 的手术
合切取 游离穿支皮瓣 ,但小腿外侧 近段 的穿支并 不总是起源于
动脉 、 胫前动脉 、 腓肠外侧 动脉 , 中以腓动脉最为重要 。现将腓 其 动脉穿支为蒂的相关 皮瓣 的研 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腓 动脉 , 起源于腓 动脉者仅 占 4 %, 0 胫后动 脉者 占 2 %, 1 胫腓干
占 2 %, 后动脉腓 动脉分叉点 占 1 %。 8 胫 1
接皮支 ,其 比 目鱼肌 肌皮 支在腓动脉进入屈拇 长肌以近 3 m发 c
口径 差别 , 主张穿支动脉与受 区主要动 脉做 端侧吻合 , 最佳适应
征是 修复腕 、 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 。张文正【报道 以腓动脉 4 J
出一 支 , 距腓动 脉起始处 约 5 m, 恒定 , 出点为 于腓 骨头下 c 较 穿
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皮瓣修复跟部皮肤缺损的观察与护理

是外伤引起 的皮肤缺损 、跟腱 外露 . 倒 脉 血 回 流 , 轻局 部肿 胀 。注 意 保 暖 , 1 减 局 富 营 养 并 易 消化 ,病 情 稳 定 后 给 予 高蛋
是 慢 性溃 疡 引 起 皮肤 坏 死 、 骨 外 露 。皮 部避 免 受 压 和 意 外 损 伤 ,加 强 生 活 护 理 白、 跟 高热量 、 维生 素饮 食 , 高 如鸡 肉 、 鸡 瓣 最 大 为 6m ̄ . m,最 小 为 2 c 和 注 意 预防 褥 疮 。 () 密 观察 皮瓣 。术 蛋 、 、 耳 等 。 c 8e 5 . m ̄ 5 3严 鱼 术 4 c 蒂长 6 Sr。 手 术后 全 部 成 括 , . m, 5 -e e 无 后 2 4小时 内通过敷料窗 口. 每半小时观 缘 轻 度 感 染 , 换 药 、 感 染 治 疗 2周 后 皮温 、皮瓣 的饱满程度 等情况 ,术后 4 经 抗 8
愈台。 护 理 体会
'考 文 量
王 1倒 发生 血 管 危 囊 , 中 1 术 后 3天创 察并 记录皮瓣颜色 、 其 例 毛细血管充盈时 间、 1 马 勇 光 , 快 腓 弱 神 经 营 养 动脉 逆 行 岛 状 皮 瓣 修 复 下 肢 远端 皮 肤公 司 职 工 医 院
脱 水 剂 等 , 时 行 输 血换 血 治疗 , 热患 查 三大 常规 及 生 化 指 标 正 常 与 否 ,同 时 脑 可 发 生 缺 血 性 软 化 或 广 泛 脱 髓 鞘 变 , 同 高 者 还 予 冰袋 降温 等处 理 。 注 意观 察 病 情 变 化 情 况 ,发 现 异 常立 即 致 部 分 患 者 假 愈 后 继 发 迟 发 性 脑 病 , 出
地 2次 。() 2 患者绝对俯卧位休息 1 , 滴 注 ,栓 复 欣针 0 m 周 . g肌 注 每 日 1 , 4 次 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9年3月第23卷第3期·303·• 论 著 •腓动脉及穿支血管蒂皮瓣移位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阮洪江蔡培华范存义柴益民刘生和【摘 要】目的探讨应用腓动脉及穿支血管蒂皮瓣顺行移位修复膝关节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2007年10月-2008年1月,收治3例车祸致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患者。
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18、31、42岁。
1例骨盆及股骨骨折伴腘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并膝关节清创术后2周;1例因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皮肤坏死3周;1例胫骨平台开放骨折伴内侧髁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清创外固定术后3周。
皮肤软组织缺损大小分别为16 cm × 9 cm、11 cm × 6 cm及14 cm × 7 cm。
术中分离显露包含于皮瓣内的1~2支腓动脉穿支,于腓动脉穿支发出,远端结扎切断腓动脉及静脉,向近端游离腓血管至腓骨头下7~9 cm,以此为旋转点,连同皮瓣向近端移位修复缺损。
切取皮瓣大小分别为18 cm × 10 cm、12 cm × 7 cm及15 cm × 8 cm,血管蒂长10~17 cm。
供区创口两端直接缝合,中部残留创面以游离皮片移植修复。
结果术后3例皮瓣全部成活。
供区与创面均Ⅰ期愈合,植皮均成活。
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6、8及11个月。
皮瓣色泽、质地良好,外形满意。
根据改良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膝关节功能均为优。
结论腓动脉及穿支血管蒂营养皮瓣血管蒂长,蒂部细小易移位且不易受压,血供可靠,切取范围大,外形美观,用于膝关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临床效果满意。
【关键词】腓动脉穿支皮瓣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图分类号: R622.1 R658.3 文献标志码:AANTEGRADE EXTENDED PERONE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FOR KNEE RECONSTRUCTION/RUAN Hongjiang, CAI Peihua, FAN Cunyi, CHAI Yimin, LIU Shenghe.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the Sixth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3, P.R.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CAI Peihua, E-mail: laocai501@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perative technique and clinical results of repairing the soft tissue defectsof knee with antegrade extended perone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Methods From October2007to January2008,3patients(2 men and1woman)with the soft tissue defects of knee were treated,with the ages of18,31and42years,respectively.The first case sustained femur and pelvis fractures and soft tissue defect over his right popliteal fossa,which were treated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and debridement of knee joint2weeks ago.The second case was necrosis of skin3weeks after ORIFfor fracture of tibial plateau.The third case suffered from open fracture of tibial plateau and soft tissue defect,which were treated with external fixation and debridement3weeks ago.The defect sizes were16cm × 9cm,11cm × 6cm and14cm × 7cm.The flap was raised by dividing the peroneal artery and veins distally and elevating them proximally,which covered for the defects of knee. The flaps were designed with the size of18cm×10cm,12cm×7cm and15cm×8cm.The pure vascular pedicle of the flap was10cm to17cm in length,including the peroneal vessels and one or two perforator branches.The donor site is covered by a split thickness skin graft.Results All flaps survived after surgery.The donor sites healed by first intention and the skin grafts survived. After following up for6,8and11months,the appearance and function of the flaps were all satisfactory.Based on the modified HSS knee performance system,post-operative knee functional outcomes of three patients were excellent. Conclusion The antegrade extended perone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supplied by a pure vascular pedicle can be a good alternative for reconstruction of knee.The flap,with a long and thin pure vascular pedicle,could provide good texture and contour matching the recipient area.【Key words】Perone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Knee Soft tissue defect Repair膝关节作为主要的负重和运动关节,前后活动度较大,对其周围软组织柔韧性要求较高,所以对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应避免瘢痕组织形成,最大程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上海,200233)通讯作者:蔡培华,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修复重建外科、显微外科,E-mail: laocai501@ 度挽救膝关节的屈伸功能。
近年,以腓动脉穿支为蒂的筋膜皮瓣或伴皮神经营养的筋膜皮瓣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1-5]。
在此基础上,我们改良腓动脉穿支皮瓣,延长腓动脉穿支蒂至腓血管主干,不仅适用于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还可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
2007年10月-2008年1月,我们应用该皮瓣顺行移位修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March 2009, V ol. 23, No.3·304·复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3例3膝,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18、31、42岁。
均为车祸伤。
左膝1例,右膝2例。
1例骨盆及股骨骨折伴腘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并膝关节清创术后2周行皮瓣修复手术;1例因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1周皮肤坏死钢板外露,3周后行清创及皮瓣修复手术;1例胫骨平台开放骨折伴内侧髁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清创外固定术后3周创面新鲜行皮瓣修复手术。
皮肤软组织缺损大小分别为16 cm × 9 cm、11 cm × 6 cm及14 cm × 7 cm。
1.2手术方法术前常规行血管超声多普勒检查,确定腓动脉穿支位置。
患者健侧卧位,皮肤软组织缺损区彻底清创后,根据受区形状、大小和腓动脉穿支位置,在患侧小腿外侧区沿腓动脉轴线设计皮瓣(图1 a)。
切开皮瓣设计区前缘皮肤,于深筋膜下游离皮瓣,在腓骨肌、比目鱼肌肌间隙内寻找并分离腓动脉穿支,可保留1~2支腓动脉穿支于皮瓣内,游离显露腓动脉穿支及腓血管主干,分离结扎腓血管的腓骨肌支及腓骨支,切开皮瓣的其他切口,于深筋膜下游离并完全掀起皮瓣[6-7]。
于腓动脉穿支发出处远端结扎并切断腓动静脉,根据创面需要游离血管蒂长度,向近端游离至腓骨头下7~9 cm,并以此为旋转点,以近端腓血管及其穿支为蒂,通过闭合或开放的皮下隧道,皮瓣向近端顺行移位修复膝关节软组织缺损区(图1 b)。
本组血管蒂游离长度分别为10、12及17 cm,切取皮瓣大小为18 cm × 10 cm、12 cm × 7 cm及15 cm × 8 cm。
供区创口两端直接缝合,中部残留创面以游离皮片移植修复。
本组1例胫骨平台骨折一期行外固定患者,手术清创后皮瓣修复缺损同时,行骨折复位并改换钢板内固定治疗。
2结果术后3例皮瓣全部成活,无并发症发生。
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植皮均成活。
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6、8及11个月。
其中2例胫骨平台骨折均于术后4个月达临床愈合,1例骨盆及股骨骨折于术后3个月达临床愈合。
患者皮瓣色泽、质地良好,外形满意(图2)。
根据改良HSS膝关节评分标准[8],膝关节功能均为优。
3 讨论 对于膝关节周围外伤及瘢痕挛缩畸形或瘢痕性溃疡,皮瓣移位修复是比较适宜的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