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实验的基本研究方法
植物学实验报告—显微镜构造使用及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植物学实验报告—显微镜构造使用及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摘要:本实验主要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探讨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显微镜可以显著增强对植物细胞的观察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细胞的组成和结构。
引言:显微镜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工具,它可以放大细小的物体并让其清晰可见。
植物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构成单位,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对于研究植物生长和发展过程至关重要。
因此,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生物学。
材料与方法:1.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台显微镜和玻璃片。
2.取一块植物组织,如鲜叶片或根尖组织。
3.将植物组织切片,切片厚度约为0.1毫米。
4.将切好的植物组织放在玻璃片上,再叠加一片盖玻片。
5.将叠加好的样品放置在显微镜的样品平台上。
6.调整显微镜的焦距和光强,以确保图像清晰可见。
7.使用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进行观察,并调整物镜的放大倍数。
8.通过调整显微镜的焦距和光强,可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结果与讨论:我们使用上述的方法观察了鲜叶片和根尖组织的植物细胞。
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结构和组织层次。
主要观察到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质器。
植物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外围结构,其由纤维素组成。
细胞壁可以提供对细胞的支持和保护,同时还可以通过孔道与相邻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质是细胞内包含细胞核和细胞质器的区域。
细胞质中含有许多细胞质器,如叶绿体、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
这些细胞质器具有特定的功能,如叶绿体参与光合作用,线粒体参与细胞的呼吸作用,高尔基体参与蛋白质合成。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其中包含着遗传信息。
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其中编码了细胞的遗传信息。
细胞核还包含着核仁,核仁参与转录过程。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观察到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质器等组成部分。
植物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手段

植物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手段植物研究是为了了解植物的生长、发展、适应环境等方面的科学实践。
在植物学领域,科学家们经常使用多种实验手段来研究植物的生理、生态和遗传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在植物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手段。
一、光合作用实验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为了研究光合作用的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科学家们进行了许多实验。
其中一个常用的实验方法是使用光合作用速率仪来测量光合作用速率。
这种实验方法可以通过调节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条件来研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二、植物生长实验植物的生长过程是植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以及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科学家们经常进行植物生长实验。
在这些实验中,他们通常会控制植物生长环境的条件,如温度、光照、水分等,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以观察不同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三、基因转化实验基因转化实验是通过改变植物的遗传信息来研究植物的性状和功能。
这种实验手段通常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使其在植物中表达产生新的性状或功能。
通过这种实验方法,科学家们可以研究植物的基因功能以及基因调控的机制。
四、组织培养实验组织培养是一种在体外培养植物组织或器官的方法,可以研究植物细胞的分化、特化以及再生等现象。
在植物研究中,科学家们通过组织培养实验可以探究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植物组织的再生能力以及植物激素对生长的调控等问题。
五、分子生物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来研究植物基因的结构、功能以及表达调控等问题。
在植物研究中,科学家们通常会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来扩增和分析植物基因,以及利用凝胶电泳技术来检测和分离DNA或RNA等分子。
总结:植物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手段包括光合作用实验、植物生长实验、基因转化实验、组织培养实验和分子生物学实验等。
这些实验手段为科学家们研究植物的生理、生态和遗传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学会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小学生的植物学研究方法

学会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小学生的植物学研究方法植物是地球上最基础的生命形式之一,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从而生长和繁殖。
对小学生而言,学会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是培养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的重要一步。
本文将介绍几种适合小学生的植物学研究方法。
方法一:观察植物的发芽过程发芽是植物生长的第一步,对小学生而言,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
他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1. 种子外观:不同种类的植物种子外观各异,有的种子光滑,有的有纹理,有的有毛发等。
学生们可以收集不同种类的种子,比较它们的外观特征,了解种子的差异。
2. 种子发芽:将不同种类的种子种植在小盆或盘子里,观察它们的发芽过程。
学生们可以记录下种子发芽的时间,比较不同种类的种子发芽速度的快慢。
3. 发芽后的生长情况:观察植物发芽后的生长情况,可以关注根系的生长、茎的伸展和叶片的展开等。
学生们可以用透明的花盆或盒子,观察植物的根系生长情况,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吸水和养分吸收过程。
方法二: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小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1. 叶绿素提取:将一片鲜嫩的叶子放入一杯琼脂胶溶液中,用镊子轻轻搅拌,使叶绿素分散在溶液中。
滴加几滴酒精,几滴醋酸乙酯,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可以看到叶绿素会改变溶液的颜色,这是因为叶绿素吸收了太阳能。
2. 葉子的温度变化:学生们可以用红外线测温仪测量不同时间、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叶子的温度变化。
可以发现植物叶子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会产生热量,温度相对较高。
方法三:观察植物的繁殖过程植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掌握植物的繁殖过程可以让小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
以下两种观察方法适合小学生:1. 果实散布:收集不同种类的果实,观察它们的散布方式。
可以通过比较果实的外观、内部结构和种子传播方式等,了解植物的繁殖机制。
2. 切花插水:选择一些易于生长的植物枝条,将它们插入水中,观察它们的生根和生长情况。
大一植物学实验报告

大一植物学实验报告大一植物学实验报告植物学作为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植物的结构、生理、分类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在大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植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以加深对植物的认识。
本篇报告将介绍其中一次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并对其意义进行分析。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观察和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结构和生理特性。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一盆小型植物、土壤、肥料、水和光源。
首先,我们选择了一种常见的室内观赏植物作为实验对象。
然后,将土壤填充到盆中,并在土壤中加入适量的肥料。
接下来,将植物种子或幼苗放入土壤中,并轻轻压实。
最后,给植物浇水,并确保植物能够接收到足够的阳光。
实验过程和结果: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首先,我们发现植物的种子在接受充足的水分和阳光的情况下开始发芽。
随着时间的推移,幼苗逐渐长高,并展开了新的叶片。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植物的根系也在不断生长,以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
在实验的第二周,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
新的叶片不断出现,而老叶片则逐渐枯萎。
同时,幼苗的茎也变得更加粗壮,以支撑植物的生长。
在第三周,我们观察到植物开始开花,并结出了果实。
这标志着植物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
通过实验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植物的生长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种子发芽到成熟需要经历多个阶段。
2. 充足的水分和阳光是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它们为植物提供了所需的能量和养分。
3. 植物的根系对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起着重要作用。
4. 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形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这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
实验意义和启示:本次实验的意义在于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并观察到植物在不同阶段的变化。
同时,实验还启示我们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包括充足的水分、阳光和适宜的土壤。
实验一 植物学实验的基本研究方法

实验一植物学实验的基本研究方法一、目的要求通过本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植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打下良好的实验基础;了解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掌握其使用方法;了解常用的植物制片技术;掌握生物绘图的基本方法。
二、材料用品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洋葱鳞叶。
生物显微镜。
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滴瓶、滴管、搪瓷方盘、吸水纸、擦镜纸、镊子、解剖针、刀片、蒸馏水等。
三、实验内容和方法(一)显微镜的基本结构显微镜的类型很多,有的较简单,但其基本部分大至相同。
一般光学显微镜可分为光学系统部分和机械装置部分。
光学部分的使用在于保证成像,而机械部分则是用于装置光学部分的。
1、显微镜的机械装置镜座:这是显微镜的基础部分,呈马蹄形、方形、圆形等,本实验室所用的显微镜的镜座为方形,它是用来支持整个镜体的。
镜柄(镜臂、执手):镜柄靠倾斜关节(或螺丝,本室所用显微镜无倾斜关节)与镜座上的一短柱(镜柱)相连,弯曲呈弓臂形,但也有靠镜筒变换位置(即无倾斜关节时)的。
取用显微镜时,手就执着这部分。
镜筒:有的将它归入光学部分,镜筒为镜臂上方的圆筒部分,在它顶端的孔中放入接目镜,下端装有转换器与接物镜。
国产显微镜的镜筒通常是160毫米。
调节器(配焦器、调节螺旋):在镜臂上端,镜筒的两侧,盘状而可以旋转的部分,叫做调节器或调节螺旋,将调节器前后旋转,可使镜筒升降,用以调焦距,使物像清晰。
调节器分大、小两种,大的叫粗调节螺旋,每旋转一周可使镜筒上升或下降10毫米,由于它的移动范围大,所以,可将物像迅速观察到,但调节焦距粗放,物像欠清晰;小的叫细调节螺旋,每旋转一周,可使镜筒上升或下降0.1毫米,用细调节器可看到完全清晰的物像。
载物台(镜台):载物台位于镜座的上方,为方形或圆形的平台,为安置镜检的玻片标本之用,台中央有一圆孔,以通光线,故称为通光孔。
在通光孔的后方,有一以对压片夹,用来固定玻片标本,好的显微镜,载物台上配有载片移动架,可使玻片标本前后左右移动。
植物生长实验

植物生长实验植物生长实验是科学实验中的一种常见方法,通过对植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适应性以及对环境因素的响应等。
本文将介绍植物生长实验的步骤、实验材料和观察指标,并探讨其在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实验步骤1. 实验材料准备:选择适合进行实验的植物种子、盆栽土壤以及其他所需材料(如光源、温度计等)。
2. 种子处理:根据实验目的选择适当的种子,并对其进行处理(如浸泡、消毒等),以确保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健康。
3. 培养环境设置:将种子播种在培养皿或盆栽中,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培养,如光照、温度、湿度等。
4. 观察与记录: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定期进行观察并记录相关数据,如根长、茎高、叶片数量等。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将观察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探讨不同处理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1. 植物种子:可以选择常见的植物种子,如小麦、豌豆、番茄等,也可以根据实验目的选择特定的植物种子。
2. 培养土壤:要选择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具备良好的排水性和适宜的养分含量。
可以使用市售的培养土或自行配制。
3. 培养容器:可以使用透明的培养皿、花盆或植物培养箱等来进行植物生长实验。
透明容器有利于观察植物根系的生长情况。
4. 光源:植物的生长需要光合作用,选择适当的光源对植物生长实验非常重要。
可以使用日光灯、LED灯等提供光照。
5. 温度调控设备:不同植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可以通过加热器、温控箱等设备来调节和维持适宜的温度。
三、实验观察指标1. 根长:通过测量植物根系的长度,可以了解植物根系的生长速度和延伸性。
2. 茎高:测量植物茎的高度,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速度和高度发育情况。
3. 叶片数量:观察植物的叶片数量和大小,可以评估植物的营养状态和生长发育。
4. 叶绿素含量:通过叶绿素测定方法,可以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养分状况。
5. 植株重量:测量植物的干重或鲜重,可以评估植物的生物量和生长情况。
《植物学基础》实验报告

单位
专业
名称
园林技术
课程
名称
植物学基础
姓名
学号
年级
实验名称
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的观察
实验目的
1.了解植物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基本结构特征
2.初步掌握制作装片的方法
3.熟练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实
验
过
程
1.制作洋葱鳞叶表皮细胞装片。
(1)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将已经洗过的载玻片用细纱布擦干,擦拭载玻片时,用左手的补植和食指夹住载玻片的左右两端,右手将纱布包住载片两面上下擦拭,擦好后,拿载玻片时只能接触载玻片的边缘,切勿触摸载玻片表面,以免沾上油渍。擦盖玻片时,用右手拇指和食指夹住盖玻片边缘,把纱布铺在右手掌上,从上下两面轻轻夹住盖片,平均用力慢慢轻擦。
3.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上,每个染色体被着丝点牵引垂直于赤道面,纺锤丝已明显形成。
4.后期。每个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自着丝点处分开,由于染色体牵丝逐渐缩短的牵引作用,使其向细胞两极移动,分裂成为两组染色体。
5.末期。两组染色体分别达到两极之后,逐渐由粗变细,最后恢复丝状或颗粒状。与此同时,重新建造了核膜、核仁,进而形成了两个子核。成膜体形成并以其边缘向旧细胞壁扩展,逐渐形成新细胞壁。
实验报告
教学
单位
专业
名称
课程
名称
姓名
学号
年级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
验
过
程
结
果
分
析
(2)用吸管吸水,滴一滴在载玻片的中央。
(3)撕取洋葱鳞茎表皮。取一个洋葱鳞茎,纵剖8瓣,剥一片老嫩适度的鳞片叶,从其凹下的一面中部用刀片划出约3毫米宽的刻痕,然后用尖头镊子轻轻刺入表皮层,用镊子夹住表皮朝一个方向轻轻撕下,将其撕下的内表皮迅速放在滴有水滴的载玻片上,用解剖针将其展平并除去气泡。
植物学实验报告

植物学实验实验一、植物学实验的基本研究方法1、简述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放置准备:a、取时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小心轻放,放置实验台中部略偏左位置,距桌3-4cm。
b、插电源c、旋转物镜转换器,低倍镜就位e、使虹彩光圈调到最大,聚光器转到最高2)放装片,准备观察:a、放载玻片b、从左侧观察,调至最中心c、用双手调节粗准焦螺旋d、调节目镜3)观察:a、调节粗准焦螺旋,下降载物台至最低,使其清晰,上调b、调节细准焦螺旋c、用推进器使物体于视野中央d、左眼观察,右眼画图4)高倍镜观察:a、侧面转动转换器(不换油镜)b、调节光源亮度c、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像清晰d、画图5)换载玻片:a、载物台放至最低b、调节至最低物镜c、换新片d、用低倍镜观察6)结束整理:a、关闭电源b、载物台放至最低c、取下载玻片d、4倍,10倍物镜内呈八字形放置e、电源线缠绕2圈半(至镜筒上)2、常用的植物制片技术有哪几种?共5种——临时水封片、徒手切片法、压片法、石蜡切片法、离析法3、详细说明生物绘图的具体步骤与要求a、观察:细心观察,对各部分的位置、比例、特征等有完整的认识b、起稿:勾画轮廓,用软铅笔(HB)勾勒观察对象的轮廓和结构c、定稿:用硬铅笔(2H或3H)将全图绘出。
用线条表示结构,线条要均匀,光滑,用圆点表示各部分的对比度,点要圆。
d、标注名称:一般为直接标注,标出指示部位的名称,最好在右侧e、核实全图:核实绘图内容,保持图画整洁,并在下方写图名称实验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1、根据观察简述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你都观察到了那些细胞器?植物细胞:细胞壁——纹孔和胞间连丝原生质体——细胞质——细胞器和胞机制后含物细胞核细胞膜观察到的细胞器有:质体(叶绿体、白色体、有色体)液泡2、植物细胞中后含物包括哪些,通常位于细胞的什么细胞器内?1)淀粉——以淀粉粒的形式在造粉体内形成并贮藏2)蛋白质——通常位于细胞的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中3)脂肪和油——存在于白色体4)晶体——液泡实验三、植物分生组织和细胞分裂1、从根尖分生组织的类型、位置和细胞特点等方面说明分生组织的特点根尖分生组织的类型:1)原生分生组织:位于根和茎的最前端,是从胚胎中保留下来的,具有永久分裂能力的细胞群,由原始细胞组成,细胞分化少2)初生分生组织:由原生分生组织刚衍生的细胞组成的,位于原生组织后方,细胞已出现初步分化,其又可划分成三部分即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随后依次发育成表皮,维管柱,皮层分生组织细胞的特点:细胞小,壁薄,原生质丰富,细胞核大并位于细胞中央,没有液泡或会有分散的小液泡,细胞排列紧密2、做好根尖压片的关键是什么?1)固定液要迅速杀死正在分裂的细胞使其保持分裂状态2)解离时注意解离时间3)染色时间充分4)轻压盖玻片使细胞分散实验四、植物组织观察1、比较导管和筛管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何异同?结构:同:都由长管状细胞上下连接而成,均无细胞核异:导管:以端壁形成的穿孔相互连接,上下贯通:由有花纹的死细胞构成,有五种类型筛管:细胞连接处稍微膨大,连接端壁即筛板上有许多筛孔;由活细胞构成功能:同:都有运输功能异: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2、机械组织有何类型,简述其在植物体内的分布规律机械组织:厚角组织:细胞壁在细胞角隅加厚,一般存在于幼茎和叶柄内厚壁组织——纤维:以尖端交错连接,多成束,成片分布于植物体中,根据存在部位可分为韧皮纤维和木纤维石细胞:可单个或成群分布,或形成连续的坚硬组织,在植物的茎、叶、果实和种子中均存在,少数植物的根中也有发现实验五、藻类植物1、根据绿藻门中各类群植物形态结构特征,探讨生物在自然中的演化趋势1)从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衣藻属是单细胞生物,有鞭毛无液泡、细胞质水绵属则由一系列细胞构成不分枝的丝状体,无鞭毛但有液泡与细胞质2)由水生到陆生衣藻属有鞭毛进行无性生殖产生游动孢子,可见其生活在水中水绵属合子耐旱性强,水涸不死小球藻属能在土壤中存在丝藻属有固着器,能进行营养繁殖,可生活在岩石上实验六、菌物观察1、黑根霉和青霉形态结构有何不同?黑根霉是匍匐生长的无隔菌丝,有垂直向上的孢子囊梗,孢子囊及向下生长的假根青霉是有隔菌丝,营养菌丝上生有长而直立的分生孢子梗且分生孢子梗能经2—3次分枝形成扫帚状,分子孢子小梗顶端产生多个圆形,成串的分子孢子2、异层地衣和同层地衣的结构有何不同?异层地衣有上皮层、藻胞层、髓层、下皮层同层地衣有上皮层、髓层、下皮层(衣藻细胞在髓层中均匀分布)实验七、苔藓植物观察实验八、蕨类植物观察1、怎样从显微镜下识别蕨类植物的精子器和颈卵器精子器位于假根附近呈球状突出于配子体表面,外层细胞是精子器的壁,较厚颈卵器位于原叶体腹面凹刻处,位于生长点下方精子器上方且比精子器大颜色较深实验九、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一)以小麦为例比较禾本科植物与双子叶植物根、茎、叶的解剖结构有何异同?根:1)禾本科植物不产生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且只有初生结构2)禾本科植物外皮层由机械组织细胞构成,内皮层细胞五面加厚,有通道细胞3)2者在其他方面并无太大差别,它们的初生构造都由表皮、皮层、维管柱构成茎:叶: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1)叶片——上表皮表皮毛,气孔器下表皮2)叶肉——海绵组织栅栏组织3)叶脉——维管束鞘木质部韧皮部禾本科植物叶的结构:1)表皮:a、由长细胞和短细胞构成b、细胞排列整齐规则c、气孔器——保卫细胞副卫细胞d、刚毛e、泡状细胞2)叶肉:等面叶3)叶脉:a、平行脉序b、无维管形成层c、木质部“V“形实验十、种子植物营养器官(二)木本植物旱生环境植物叶的解剖结构有何特点?1)降低蒸腾:外形上——叶片小而硬结构上——表皮细胞小,且外壁增厚,外壁外面有厚的角质层,表皮外常密生表皮毛,气孔下陷或局限在气孔窝内,表皮下面常有下皮层,形成复表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低倍镜观察(双眼同睁) (1)调节粗准焦螺旋下降载物台使物像清晰。 (2)调节细准焦螺旋(前后半圈)。 (3)观察部位于视野中央。 (4)左眼观察,右眼画图。
4)高倍镜观察
(1)侧面观察转换到高倍物镜(不跨油镜) (2)调节光源亮度旋钮 (3)调细准焦螺旋 (4)使观察物在中央,画图
5)更换载玻片 (1)载物台降到最低。 (2)转换到最低物镜。 (3)换新载玻片。 (4)低倍镜观察。
2. 了解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并 掌握其使用方法。
3. 了解常用的植物制片技术。 4. 掌握生物绘图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仪器 光学显微镜、刀片、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 玻片、培养皿、滴管、蒸馏水
三、实验材料 洋葱鳞叶、洋葱表皮细胞永久封片
四、实验内容 (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1. 光学显微镜的结构
植物学实验的基 本研究方法
课程性质:园艺专业必修课 学分:2分 (实验)总学时:3×18=54学时 教材:《植物学实验指导》,2012年3月 参考书: 1、王全喜,张小平主编,《植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 2、赵遵田,苗明升主编,《植物学实验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 3、叶创兴,冯虎元主编,《植物学实验指导》,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贺学礼主编,《植物学实验实习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上课要求: 实验前必须做好实验预习工作,认真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考核方式:闭卷 总评成绩=期末考试成绩(70%)+ 平时成绩(30%)
2.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安置 (1)右手拿镜臂,左手托镜座;偏左侧放在距桌边 3—4厘米。 (2)插电源,开电源开关。 (3)旋转物镜转换器,低倍镜就位。 (4)虹彩光圈调到最大,聚光器转到最高,适当调节 光源亮度调节器。
2)标本放置
(1)放载玻片。 (2)从左侧观察移动载物台调节轮,使观察物于光束中央 (3)双手调节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升至最高。 (4)调节目镜间距。
反光镜/集光器: 简单光学显微镜,依靠反光镜反射自然光或灯光来提供光源; 高级光学显微镜,自身配备集光器,内有电光源,可通过调节电流的强弱来 调节光线的强弱。
遮光器/聚光器: 简单光学显微镜,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光圈)。 高级光学显微镜,可通过调节聚光器内孔径光阑的大小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若将孔径光圈放大,图像亮度增高,分辨率增加,而反差减小; 若将孔径光圈缩小,图像亮度降低,分辨率下降,但反差增大。 因此,在观察时要调节聚光器孔径光圈以达到适当的反差和良好的分辨率。
切割时用臂力带动刀片自左前方向右后方做水平切割移 动,割下许多切片后,将切下的薄片轻轻移入盛水的培 养皿中,从中挑选薄而透明的切片,放在载玻片的水滴 中,加盖玻片观察。
(3)压片法
将植物的幼嫩器官处理后,涂抹或压在载玻片 上,使组织成一薄层然后进行观察的制片方法。 常用于染色体数目的检查。
材料置于水滴上,并使材料展开或分散均匀;
③ 盖上盖玻片: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的一边,另一边与水滴的边 缘接触,慢慢放下盖玻片,避免混入气泡。如盖玻片下水过多, 可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练习:撕取洋葱鳞叶的内表皮制作临时水封片。
洋葱表皮
细胞壁 细胞核 液泡
细胞质
(2)徒手切片法
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材料,材料略高出指尖,以免 切时伤及手指。右手握住双面刀片。材料和刀片浸润清 水,以减少摩擦。
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借用的实验仪器在实验结束后清点归还。
4. 实验前需进行认真准备,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方 法、操作步骤等,了解有关仪器设备的配置、性能,熟悉操作规程及安 全注意事项。发现设备故障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及 时报告。
5. 科学实验中应规范操作、细致观察、如实记录并及时整理实验结果,完 成实验报告。
6. 爱护节约实验材料,不得损坏永久装片,不将实验材料随意丢弃。 7. 实验结束后将物品归还原处,打扫室内卫生,废弃物倒入指定地点,注
意关闭仪器设备、关闭电源、关水、关门窗。
实验一 植物学实验的基本研究方法
一、实验目的
1. 培养学生掌握植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养成 良好的实验习惯、打下良好的实验基础。
眼距调节装置 机 镜筒
物镜转换器 械
镜臂 系 载物台
统 调焦螺旋
推进器 镜座
目镜 视度调节圈
光
物镜 学
系 聚光器
统 集光镜
目镜 眼距调节装置
物镜转换器 物镜
聚光器 推进器
集光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视度调节圈
载物台 调焦螺旋 光源亮度调节钮
物 镜:通常有4倍(4×)、10倍 (10×)、20倍(20×)、40倍 (40×)和100倍(100×,油镜)
6)用后处理 (1)关闭电源,拔掉插座。 (2)载物台降到最低。 (3)取下载玻片。 (4)4倍和10倍物镜靠内呈“八”字放置。 (5)电线缠2圈半。
(二)常用的植物制片技术
(1)临时水封片
① 准备好载玻片、盖玻片,擦拭时小心,以免弄碎玻片 ② 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蒸馏水,用镊子或解剖针取植物
期末考试=实验操作内容(50%) + 实验理论内容(50%) 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考查+出勤率
植物实验室的要求:
1. 实验室是进行科学实验、培养严谨求实作风、启发思维创新的场所,必 须持严肃科学的态度。
2. 实验室必须保持清洁,仪器设备要摆放整齐、安全规范。 3. 凡进入实验室工作学习的人员必须着装整洁,服从本室工作人员的管理,
步骤 : 取材、预处理、固定、解离、染色、压 片、镜检和封固。
(4)石蜡切片法
将材料包埋在石蜡中进行切片,切片经染 色(番红-固绿二重对染法:番红为碱性染 料,能使细胞核及木质化的细胞壁染成红 色;固绿为酸性染料,能使细胞质及纤维 素的细胞壁染成绿色),观察效果很好。
物镜数字:表示镜头的主要性能 参数
“40”:放大倍数
“0.65”:镜口率(或称数值孔径, 数值越大分辨率越高)
“160”:镜筒长度(mm)
“0.17”:盖玻片厚度(mm)
物镜的工作距离 :从物镜组最前面一块透镜的 表面到被观察标本的距离。
4×、10×、40×和100×物镜的工作距离分别为 34.7、7.634、0.53和0.198毫米。 调焦时要特别小心,以免碰坏镜头或损坏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