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精读引领课《乡下人家》+《小小山村》教案
《乡下人家》的优秀教案(精选6篇)

《乡下人家》的优秀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乡下人家》的优秀教案(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下人家》的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装饰、率领、觅食、和谐、倘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走进乡下人家,想象乡下人家的生活画面。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感情的方法。
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读文字想画面,感受田园风光的独特美好,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1.多媒体播放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拍掌。
2.大家都听过这首歌吧,今天我们就踏上乡间小路,哼着乡间小曲,嗅着乡间花香,开始我们的乡间之旅吧!(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扫清字词障碍。
(可借助工具书,与同桌、教师讨论交流来完成)2.把课文读通顺,找出概括乡下人家生活的一个自然段。
3.说说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受。
4.默读课文,看看其他几个自然段,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之处?用最简洁的语言给每个自然段加个小标题。
(1)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小组间再互相讨论。
(2)让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3)教师选择最合适的小标题板书: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冒春笋竹林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瓜架秋虫鸣月下人入梦三、小结课后,请大家继续读课文,下节课老师将带着大家继续去欣赏那乡下人家美丽的图画。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想象画面,品读感悟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美丽的乡村画面,再次感受乡村的独特、迷人之处。
2.小组合作学习,每个人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面,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然后谈谈自己读后的所感所悟,组内同学纠正、补充。
《乡下人家》教案范文(通用17篇)

《乡下人家》教案《乡下人家》教案范文(通用1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下人家》教案精选,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下人家》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屋檐、构成、装饰”等17个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能试着给画面取合适的名字,并感受画面的美丽。
3、能从课文中找出生动又形象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4、抓住关键词,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屋檐、构成、装饰”等17个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能试着给画面取合适的名字,并感受画面的美丽。
教学难点1、能从课文中找出生动又形象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2、抓住关键词,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相关图片、相关的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图片导入。
欣赏乡下美丽风光图片。
师:知道这是哪里的风光吗?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师:是啊,乡下带给我们的感觉就是这样清新自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着陈醉云先生一同走进乡村生活,走进普通的农家小院,去领略田园生活的美好!板书:乡下人家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生字词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检查自学情况。
屋檐构成装饰凤仙顺序华丽独特照例率领觅食踏步倘若天高地阔和谐催眠曲甜蜜梦想3、指名再读生字词,教师正音。
4、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想:乡下人家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美丽、如诗如画)三、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学习文章第一自然段。
1、下面同学们看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被屋前的瓜架给吸引了吗?请你勾画出吸引你的语句,多读几遍,抓住重点词语给这幅图画起一个恰当的名字。
《乡下人家》教案

《乡下人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环境和习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与同伴合作,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乡下生活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生活环境和文化差异的态度。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1. 导入:(1)展示乡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乡下生活的了解和印象。
2. 课文朗读:(1)学生自读课文《乡下人家》。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练习。
4. 课文理解:(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辅导学生进行表达。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
三、教学内容第2课时:1. 复习回顾:(1)学生朗读课文,巩固记忆。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课文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乡下人家的生活环境和习俗。
(2)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3.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
(2)各组展示表演,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内容第3课时:1. 课文深入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细节和情感表达。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阅读拓展:(1)学生阅读相关乡村题材的短文或故事。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进行交流和讨论。
3. 写作练习:(1)学生以“我眼中的乡下人家”为主题进行写作。
(2)教师批改和指导,给予反馈和建议。
五、教学内容第4课时:1. 总结回顾:(1)学生讲述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小学三年级语文《小小的山村》优秀教案三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小小的山村》优秀教案三篇《小小的山村》向我们介绍了群山怀抱着的小村庄的美景色。
全文内容不多,意境却很美,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小小的山村》优秀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三年级语文《小小的山村》优秀教案一教材分析:《小小的山村》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上册第四板块第一课的内容。
这是一篇散文,作者通过对坐落在山谷里的美丽的小山村的描写,抒发了对美丽的小山村的喜爱之情,语言质朴,用词准确,比喻贴切,首尾呼应。
作者以问句开篇,用一个“山环水绕”勾勒出了小山村的总体特点。
第二三自然段写了小山村的小和声音美,第四五六自然段则写了具体特点,最后一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首尾呼应。
教学对象分析:三年级的学生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都有一定的发展。
因此,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欣赏,使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采用“读、悟、赏”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1、通过品词析句,了解山村的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培养学生语言感悟、积累和运用的能力,感受山村的自然之美和语言文字之美,培养想象力。
3、激发学生对乡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品读语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用词的准确与生动。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小山村的美,培养想象力。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卡片:即使、容易、珍珠、坐落、鸡舍、垒窝、盖房、砌墙、房檐、流淌、衣襟、一层楼、山环水绕、群山环绕。
2、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对课文已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你能用词语概括一下作者笔下的小山村是什么样吗?(小、美、山环水绕)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金波先生笔下的《小小的山村》去看一看那里如诗如画的美景吧!(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7名同学读本文的7个自然段。
(1)思考:作者笔下的小山村有怎样的特点?用铅笔画出文中的一句话。
《乡下人家》教学教案

《乡下人家》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方式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归纳和总结。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培养学生珍惜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3)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生活方式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方式和特点。
2. 教学难点:(1)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归纳和总结。
(2)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带或电子教材。
2. 生字词卡片。
3. 图片或视频资料: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
4. 教学课件或黑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乡村生活的了解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生字词,确保正确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标记出生字词。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3)学生分组练习,互相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简要复述课文内容,检查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信息。
(3)学生分组讨论,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归纳和总结。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2. 家长协助孩子查找更多关于乡村生活的资料,与孩子一起进行讨论。
3. 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对乡村生活的理解和感受的短文。
《乡下人家》教案4篇 乡下人家 教案

《乡下人家》教案4篇乡下人家教案下面是整理的《乡下人家》教案4篇乡下人家教案,供大家赏析。
《乡下人家》教案1【教学目标】1、能通过精读课文一至四自然段,了解大意,体会文字所描绘的意境。
2、能发自内心地通过朗读表现对文章的理解。
3、联系课文,展开想象,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更好地理解课文,认识文章所描绘的世界。
4、领略文中所描绘的美景,发现家乡的美,自然的美,由衷地喜爱家乡,喜爱自然。
【教学重点】能在品味文字的基础上体味乡里人家,体味乡野之趣。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训练,更好地认识文章及自己生活的环境。
【课前活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怎么样?给你一幅图,你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说说自己所看到的或想到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1、联系课前活动:这些图片你熟悉吗?对啊,因为它们都来自我们生长的地方——板书:乡下人家。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近她。
拿起课本,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乡下人家给你的感觉。
2、检查自学:⑴ 你觉得乡下人家是怎么样的?随机板书:独特、迷人。
⑵ 原来乡下人家这么美,怪不得作者感叹道:生齐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板书: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二、精读1~41、总体认知:⑴ 乡下人家,处处如画。
用心读读一至四小节,给这些风景画分别取一个漂亮的名字。
⑵ 集体交流:你发现的景色是?引导总结、板书:屋前搭瓜架、门前开鲜花、屋后冒春笋、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
2、具体感知:⑴ 自读感悟:大声读五个景色中你最喜欢的一景,划一划,圈一圈,用自己的话说说感悟。
⑵ 集体交流:紧扣五景,随机学习。
研读一:屋前搭瓜架。
① 学生说明原因,指导说完整,说正确。
② 幻灯出示:再次大声读一读,我发现(选择其中一项说一说):那南瓜、丝瓜的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给乡下人家增添了(蓬勃生机)!花儿落了的时候,(青红的瓜),像(彩灯)似的挂在房前,衬着(长藤绿叶),那不如高楼门前的石狮子(威武),也不如旗杆(高大),也不如霓虹灯(绚丽),却是那么(别有风趣,可爱)!瓜架和屋子,结合得那么(自然),那么(和谐)!想到在屋前搭上瓜架的人们,是多么(富有创意)啊!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屋前搭瓜架的美景吧!的确,齐读:乡下人家,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研读二:门前种鲜花。
《乡下人家》教学教案

《乡下人家》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乡下人家的日常生活和风土人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感知乡下人家的生活环境。
(2)运用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以写作、演讲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乡下人家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对农村文化的认识。
(2)培养学生珍惜现有生活,关爱自然、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乡下人家的日常生活和风土人情。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乡下人家生活环境的理解和描述。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营造生动、真实的农村生活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写作指导法: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乡下人家的认识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乡下人家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关注农村风光。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乡下人家的认识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细节。
(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乡下人家的日常生活和风土人情,分享自己的感受。
《乡下人家》课教案

《乡下人家》优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乡村生活的特点,培养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2)学会珍惜美好生活,感恩父母辛勤付出。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了解乡村生活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了解学习内容。
2. 朗读课文:(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分段朗读,教师适时提示重点字词。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
(2)学生组内讨论,举例子运用生字词。
4. 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忆乡村生活场景。
(2)学生讨论,总结乡村生活的特点。
5. 想象与创造:(1)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乡村景色。
(2)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词语或短句描述乡村景色。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家乡景色,用所学知识写一段话。
8. 板书设计:《乡下人家》乡村生活美好热爱家乡感恩父母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精神。
2. 朗读与表达:评估学生的朗读水平、表达能力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时精读引领课
——《乡下人家》《小小山村》
一、教学目标
1.抓住生动形象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别有风趣”“可爱多了”,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
(2)比较阅读:“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与原句相比,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点拨:原句不仅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乡下人家房前的瓜架,还仿佛看到了威武的石狮子,高高的旗杆。
一面是瓜架,一面是石狮子和旗杆,特别有趣。
(3)小结:乡下人家房前的瓜架是一处特别的景致,作者写得也特别有意思。
(4)指导读好,读出对比的味道,读出喜爱之意。
预设二: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学生自主交流。
(2)点拨:把“探出头来”换成“钻出来”,行吗?一个“成群”,让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3)小结:在作者笔下,笋像一个个可爱的孩子,争先恐后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多有意思啊!
(4)指导读出笋成群冒出来的样子,读出喜爱之意。
预设三: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1)学生自主交流。
(2)点拨:他们的餐厅在哪里?从“天高地阔”看,这是怎样的餐厅?再联系下面一句话,这个餐厅里还有什么?他们吃饭时,有邻居经过,也许会出现什么情景?
(3)小结:一个“天高地阔”,写出了乡下人家吃饭时独特的景致,引发了我们无限的想象。
(4)指导读出这种独特景观,读出喜爱之意。
4.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用生动形象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处处独特的乡村景致。
在他眼里,(PPT出示)齐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三)整合阅读图书四下1《探索自然》中的《小小山村》
1.导入:金波爷爷笔下的小小山村也很有特色,轻声读《小小山村》,你看到了哪些独特的景致?把句子画出来。
2.组织交流:读句子,说阅读感受,发现作者是怎样生动形象地描写的。
预设一:村里,路面是用石头铺的,房屋是用石头盖的,围墙是用石头砌的,猪窝、鸡舍也是用石头垒的。
(排比,写出了小山村里建筑的特色:都是石头的。
)
预设二:家家户户像贴在半山腰上,一座房子一层楼。
(“贴”,形象地描写了山村的房子依山而建的特点。
)
预设三:我们小小的山村,像一颗珍珠,别在大山的衣襟上。
(奇妙的比喻,可以感受到小山村的可爱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
(四)迁移运用
1.写法小结:《乡下人家》《小小山村》怎样把乡村景致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来的?(选取乡村独有的景物,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写出景致的独特之处。
)
2.提到“乡村”,你脑海里出现的是哪些景物?至少写三种。
3.看着自己列出来的景物,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乡村景致?出示练笔要求:用一段话描写你眼里的乡村景致。
适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努力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4.组织交流,对照要求评议、点拨。
(五)课后作业
阅读图书四下1《探索自然》中的《小村深秋》《年年依旧的菜园》《邀请》《乡村(节选)》,画出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选择自己喜爱的三五句,抄写下来。
三、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瓜藤满架鲜花翠竹“成群”“探”
鸡群觅食鸭子戏水……
露天吃饭纺织娘歌唱“天高地阔”
(课前板书)(课上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