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育需不需要惩戒-教育理论
辩论:教育是否需要惩戒2020.7.4

辩论:教育是否需要惩戒一、立论陈词正方一辩(立论陈词):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对方辩友,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教育需要惩戒”。
什么是“惩戒”?在《辞海》中“惩戒”的解释是:“惩治过失,警戒将来。
”它与体罚、心罚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
其作用是:防微杜渐、惩前毖后。
教育为什么需要惩戒?理由有三:一、惩戒是为了让学生不再犯错。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犯了错误的人应该受到惩戒,并非是因为他们犯了过错,而是为了要使他们不再犯错。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育人就不能没有惩戒。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孙云晓说:“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
”二、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教育需要惩戒。
惩戒有助于学生分辨是非善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认识、情感和行为。
三、惩戒是教育的辅助手段。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合理的惩戒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老话说:宽是害,严是爱,惩戒的背后是老师对学生真挚的关爱,因此,正方认为教育需要惩戒。
谢谢大家!反方一辩【立论陈词】:反方一辩【立论陈词】:各位领导、老师、对方辩友,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教育不需要惩戒!理由有三:一、惩戒损伤尊严影响健全人格形成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核心就是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
”但当前,教育观念滞后、方法简单粗暴的父母师者大有人在,他们的教育方法,必将给孩子的心灵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
二、教育惩戒是一种消极手段教育惩戒是一种消极手段,具有较强的破坏性,而不是建设性。
只能限制负能量,不能激发正能量,惩罚通常是事后而为,缺乏事前的导向性,无法真正地解决问题。
三、正面教育更有利学生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
”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教育要以理解、尊重学生为前提,本着允许错误、理解错误、原谅错误的工作思想,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出发,不进行惩戒,而是创造性地采取多种积极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教育该不该给老师惩戒权

教育该不该给老师惩戒权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教师则是教育的承担者和推动者。
在教育过程中,有时候会遇到学生不听从教师的指导或做出不良行为的情况。
这时,给予老师惩戒权可以帮助维护教育秩序,促进学生的正常成长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也要注意合理运用这个权力,避免滥用和伤害学生的情感和尊严。
给予老师惩戒权可以加强教育秩序的管理。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行为举止是需要纪律约束的。
学校里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和纪律规定,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和行为规范的培养。
如果教师没有惩戒权,就无法有效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学校秩序就会混乱,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也会受到影响。
给予老师惩戒权可以促进学生的行为改变和成长。
有时候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听从教师指导、扰乱课堂秩序或者欺凌他人等不良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惩戒措施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不良后果时,就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进行改变。
给予老师惩戒权也有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社会价值观的形成。
给予老师惩戒权也需要注意合理运用,避免伤害学生的情感和尊严。
教师在使用惩戒权时,应该慎重考虑其方式、程度和目的。
惩戒措施不应对学生造成伤害或侮辱,而应该是有助于学生改正错误和成长的。
教师应当明确告知学生其行为的不当之处,并给予合理的解释和引导,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惩戒的原因和目的。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有动力主动改正,避免再次犯错误。
教育比惩戒更重要辩论材料

教育比惩戒更重要辩论材料摘要:一、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1.教育的含义2.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贡献二、惩戒的含义和作用1.惩戒的定义2.惩戒在教育中的作用三、比较教育与惩戒的重要性1.从个人成长角度看2.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四、结论1.教育比惩戒更重要的原因2.教育与惩戒的平衡正文: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能力、传播知识和文化、塑造个人品格和社会风气的活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的过程中,惩戒作为一种手段,也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
然而,相较于教育,惩戒的重要性显然略逊一筹。
本文将从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惩戒的含义和作用、比较教育与惩戒的重要性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首先,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
教育使人们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品格和习惯。
通过教育,个人可以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智慧。
同时,教育也是传承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次,惩戒在教育中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惩戒可以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使其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适当的惩戒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使他们在面对诱惑和压力时能够坚守道德底线。
然而,惩戒并非万能,过度或不当的惩戒可能会导致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甚至对教育产生抵触情绪。
最后,我们来比较一下教育和惩戒的重要性。
从个人成长角度看,教育能够全面提升个人的素质,为个人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惩戒只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对于个人成长的影响有限。
从社会发展角度看,教育的普及和提高能够促进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而惩戒只是维护社会秩序和规范个人行为的手段,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相对较小。
综上所述,教育比惩戒更重要。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惩戒在教育中毫无价值,而是强调教育在培养人才、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核心地位。
教育需不需要惩戒

教育需不需要惩戒教育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的发展直接相关。
在这个背景下,许多人认为惩戒是教育必要的一部分,可以帮助保持纪律、形成规矩和强化道德。
然而,也有一些人持不同意见,认为惩戒是有害的,会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教育是否需要惩戒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惩戒。
惩戒是指教师对违规学生实施的惩罚措施,其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错误、纠正不良行为、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惟其如此,惩戒才有正确的实施价值。
然而,惩戒并不是唯一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不应成为常规方式,因为惩戒的所谓针对将错就错的做法,更容易让孩子们对惩罚倦怠,或产生反感。
另外,有些学生可能是因为家庭原因或其他生活压力触发问题,并不是道德问题。
针对这样的学生,用惩罚来解决问题会导致他们更加沮丧和退缩。
与此同时,惩戒也容易导致师生关系的破裂和不信任,因为受惩罚的学生往往会觉得被老师不公正对待。
一些学生可能会认为他们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使得他们对学校和老师失去信心。
这种情况反复出现,会影响整个学校的气氛、学生的精神状态、教学效果。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惩戒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怎么惩戒。
对于一些有问题的学生,老师在面对不同学生和一些特殊情况时,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执着于惩罚,更应该结合智慧和幸福感知能力教育、引导、沟通等方式,融入学生的认知、思考、发展。
因此,教育、引导、沟通等方法比惩罚更好,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方向和行为。
总的来说,教育需要惩戒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惩戒并不是唯一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反,我们应该用智慧和幸福感知能力的方法引导和教育学生,使其真正明白行为的后果并思考自己的行为。
教育是一个繁重和细致的工作,它需要教育者更加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的细节,使他们受到全面、健康、科学的教育。
教育该不该给老师惩戒权

教育该不该给老师惩戒权教育是否应该给予老师惩戒权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我认为,教育机构应该给予老师一定的惩戒权,但需要注意平衡权力的使用和保护学生权益。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观点。
给予老师惩戒权有助于维护课堂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动力是至关重要的,而一个安静、有纪律的课堂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果老师没有惩戒权,会导致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不守纪律,打扰其他学生听课,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
给予老师一定的惩戒权,可以帮助老师维持课堂秩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给予老师惩戒权可以帮助教育机构更好地管理学生。
在一些情况下,学生的行为可能会严重违反校规校纪或者违法法律。
如果老师没有相应的惩戒权,教育机构将难以有效管理这些问题学生,并保护其他学生的权益。
给予老师惩戒权,可以让他们在处理这些问题学生时有更多的手段和措施,以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安全和教育权益。
我也认识到给予老师惩戒权可能带来滥用权力的问题。
一些老师可能因个人情绪或偏见而滥用惩戒权,对学生进行不公正的惩罚,甚至侵犯学生的尊严和权益。
在给予老师惩戒权的教育机构应该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老师使用惩戒权的公正和合理。
监督机制可以包括学校领导对老师的定期评估、学生和家长的投诉渠道等,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滥用权力的情况。
教育机构也应该加强对老师的培训,提高他们使用惩戒权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教育法律法规知识、心理学知识以及冲突解决和沟通技巧等,使老师能够正确、合理地使用惩戒权,而不是随意对待学生。
教育机构可以给予老师一定的惩戒权,以维护课堂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更好地管理学生。
教育机构也应该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老师的培训,以确保老师使用惩戒权的公正和合理。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惩戒权的合理运用,既保护学生权益,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该不该给老师惩戒权

教育该不该给老师惩戒权教育是否应该给予老师惩戒权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一方面,一些人认为给予老师惩戒权利可以维护学校纪律,加强学生教育,提高学校的教学效果。
一些人担心滥用惩戒权会导致老师滥用权力,对学生造成伤害,甚至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本文将从教育目的、教师角色、学生权利、惩戒方式等方面进行讨论。
我们需要明确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使其成为有用的社会成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接受纪律的管教,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律能力。
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和制约,以确保学生能够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履行自己的义务。
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惩戒措施来维护课堂纪律,提高学习效果。
一个缺乏纪律的课堂将无法有效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也无法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
老师对学生的不当行为进行惩戒是调整学生行为的一种有效手段。
对于一些常常迟到早退的学生,老师可以给予适度的惩罚,以期改正学生的不良习惯,维护课堂纪律。
与此我们也要看到给予老师惩戒权可能带来的问题。
滥用惩戒权会导致对学生的伤害。
一些老师可能过度地惩罚学生,采取过激的行为,对学生造成身体或心理上的伤害。
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权益将受到侵害,可能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学校产生负面情绪,甚至影响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些老师可能滥用惩戒权利来迫使学生服从自己的意愿。
这种情况下,老师的权威性可能被滥用,学生的个性和思考能力可能受到压制,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产生不良影响。
在给予老师惩戒权的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惩戒标准,以确保老师的惩戒行为是合理和适度的。
应当确保老师的惩戒行为是合法的、合理的,不能侵犯学生的人身权益。
应当建立相应的惩戒程序,包括明确的惩戒流程、惩戒标准和惩戒结果,以便学生和家长对惩戒行为进行监督和申诉。
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其具备合理和适当使用惩戒权的能力和觉悟。
学校和家长应当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关心和监督学生的学习和行为,避免出现老师滥用惩戒权、学生权益受到损害的情况。
教育该不该给老师惩戒权

教育该不该给老师惩戒权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教师是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管理者。
在教育教学中,老师在学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更需要引导学生的学习态度、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在现实中,一些学生可能存在不良行为,需要老师进行惩戒。
那么,教育该不该给老师惩戒权呢?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
让我们来看看为什么教育需要给老师惩戒权。
学生在学校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比如说违反纪律、欺凌同学、破坏学校财物等。
这些不良行为对学校的正常教学和秩序构成了严重的影响,需要及时加以纠正。
如果学生的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的制止和处罚,不仅会对学校造成负面影响,还会给学生的成长和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给老师一定的惩戒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和教育学生,保障学校的正常秩序和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育给老师惩戒权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惩戒时,可能会存在主观随意和滥用权力的情况。
有些老师可能会因为个人偏见或情绪问题,对学生进行不公正的惩戒,甚至可能伤害学生的健康和尊严。
给老师惩戒权可能会使得老师过度依赖惩戒手段,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和教育的重要性。
少数老师可能会以惩戒为手段,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需求。
教育给老师惩戒权需要有一定的监督和约束,防止老师滥用权力和伤害学生的权益。
那么,教育应该如何给老师惩戒权呢?教育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的教师惩戒制度和涉事程序,明确老师的惩戒权力和惩戒范围,对老师进行惩戒权的相关培训和指导,同时对老师的惩戒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估。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明确学生的行为规范和违规惩戒措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规范引导。
学校应该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与引导,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减少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同时在发生不良行为时,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避免出现严重后果。
教育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系统,教育给老师惩戒权是一项需要慎重考虑和平衡的决策。
刍谈教育是否需要惩戒

刍谈教育是否需要惩戒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发展,也关乎整个社会的进步和稳定。
在学校教育中,惩戒作为一种常见的行为管理方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教育是否需要惩戒,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惩戒的定义。
所谓惩戒,是指采取某些措施,以迫使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行为,引导他们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更好地完成学校教育任务。
惩戒通常包括口头斥责、留校察看、警告书、降低成绩等。
从这个角度来说,惩戒的存在无疑可以让学生更加规范地行为,从而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
然而,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惩戒的方式和效果发出质疑。
首先,惩戒容易导致心理创伤。
在传统的惩戒方式中,当老师采取过激或不合适的方式时,学生很可能会遭受到心理上的折磨。
特别是对于一些心理较为脆弱的学生来说,这种惩戒方式往往会造成深刻的影响,甚至会导致极端的行为问题。
其次,惩戒会影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学校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学校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而如果采取了过激的惩戒方式,则无疑会扭曲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变得更加沉默、自卑,甚至可能丧失对生活的信心。
第三,过度惩戒还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有一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内在动力对于他们的成长发展十分重要。
而过度惩戒则会破坏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生活和学习失去热情,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发展。
结合以上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教育中的惩戒并非理所当然,带有一定的冒险性。
因此,我们需要探讨教育是否需要惩戒。
在个人看来,教育中的惩戒意义重大,但并不意味着教育的惩戒就是合适的。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地运用惩戒,以达到教育目标,避免带来负面影响。
首先,科学惩戒需要建立在科学的管理机制上。
学校应当制定一套合理的管理机制,明确各项规章制度,让学生们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并对此进行明确的宣传和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最新)教育需不需要惩戒-教育理论教育需不需要惩戒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普遍倡导激励教育,强调家长、教师都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对话,尊重孩子,给孩子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气氛。
这样一来,激励教育、赏识教育是否意味着不能批评学生?教育到底需不需要惩戒?如果需要,教师该如何惩戒?惩戒的边界在哪里?一、实施惩戒教育的必要性曾记得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主任刘京铎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教育惩戒是完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未成年人的人格健康和谐发展。
是的,现今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这不仅意味着要传授知识,而且还要按照社会行为准则规范学生的行为,因此教育者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适应集体领域和社会规范,懂得为自己的错误买单。
所以说,惩戒教育是完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惩戒教育缺失就会引起学生、老师、家长的行为失范。
1.惩戒教育缺失引起学生行为失范。
随着近年来《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工作十不准》《教师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的相继推出,将我们这些可爱的祖国花朵呵护得无微不至。
一时间惩戒和体罚成了教育的忌讳,令人谈罚色变,惩戒教
1 / 6
育也成了无人敢碰的高压线,学生也恰恰抓住了大多数老师的这种心态,以致行为失范。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其中多数孩子学习习惯很差,能够在课堂中把一节课平安讲下来的老师就已经很优秀了,其中一些新教师和课堂调控能力较差的老教师对课堂中调皮捣蛋的学生真是没办法。
还有一些学生无故旷课达到好几十节,学校先是口头警告,再是纪律处分,就是不能突破留校察看和勒令退学的界限,学生也似乎看准了这一点,才会肆无忌惮地无故旷课。
更有甚者是学校中出现的敲诈勒索,为义气、为爱情而展开的打架斗殴事件屡见不鲜。
以上的这些学生的行为固然有他自身的原因,但却有相当部分归结于惩戒教育的缺失。
其实,真正的现实社会是残酷的,为了确保法律法规和社会规范的严肃有效,于是就充满了惩罚,如果孩子从小就不能学会为自己的错误买单,他们又该如何去适应今后必然面对的充满惩罚的社会?正因为如此,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如果学校中没有惩罚,必然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保障。
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也是一种义务。
2.惩戒教育缺失引起教师行为失范。
2008 年 6 月 12 日上午 10 点多钟,安徽省长丰县双墩镇
---------------------------------------------------------------最新资料推荐------------------------------------------------------ 吴店中学的两名学生在上课时打架导致其中一人死亡,授课教师杨金贵选择站在三尺讲台上充当看客并不加以制止,而是继续上课直至下课,这就是著名的杨不管现象。
随后,新浪论坛上发起的一个调查中,九成以上网友的跟帖都表示了对杨不管的支持,普遍认为其行为并非像个别评论中所称那样是对师德缺乏的范跑跑的彻底超越,而是一种无奈之举。
为何是一种无奈之举?本人认为,现在国家的教育政策一边倒地保护学生,学生可以侮辱侵犯老师,但老师却不敢惩罚学生,有时连正常的批评教育都无法开展。
在权利保护上,学生有铜墙铁壁,老师却是一无所有,个别学生根本不把学校、老师放在眼里。
碰到极端恶劣的学生,老师处于弱势,不仅不能管,管了还要遭报复甚至危及生命。
另外,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往往会尽其所能满足其要求,在这样的温室里成长的孩子,一旦遇到风雨,他们常常难以承受,便会采用任性极端的做法,伤害自己、老师、父母和周围无辜的人,这也是老师不敢管的又一重要因素。
因此,惩戒教育的缺失引起了学生的无法无天,直接导致了教师行为的失范。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3.惩戒教育缺失引起家长行为失范。
家庭教育是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家庭教育
3 / 6
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的全部生活始终与家庭有密切的联系。
所以,家长要为孩子设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榜样。
然而,有的家长做法却令老师齿寒心冷,助长了学生的不良行为。
前两年,四川省连续发生了两起教师道歉门事件,一位女教师被逼疯,另一位女教师被逼死。
面对这样的事件,身为教师的我们做何感想?家长爱自己的子女是伟大的爱,但如果家长对孩子的爱已经成了溺爱,听信孩子告状,而不做调查,盲目行动,就会给孩子和他人带来极大地危害,毕竟娇子如杀子。
同时家长必须要认识到学校是教学生做人的地方,是传道授业的地方,老师是学生学习上、生活上和精神上的领路人。
现在,老师处于如此不堪的境地,如何能担当好传道授业的重任?因此,惩戒教育的缺失间接引起了家长行为的失范。
那么如何能更好地实施惩戒教育?二、实施惩戒教育的一些建议 1.惩戒教育需要法律保障。
现今我国的教育立法存在不足,不能为学校惩戒制度提供足够有效地法律依据。
尤其是对一些有争议的惩罚形式,如责令学生站立、离开教室、罚抄作业或跑步、闭门思过、不准参加某种课外活动等,并没有
---------------------------------------------------------------最新资料推荐------------------------------------------------------ 做出明确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法律适用的空白。
同时我国的中小学和教师能够使用的合法惩戒形式实际上是非常少的,惩戒制度的教育和管理功能仅依靠言语责备、警告和记过等有限的形式而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在缺乏多种合法惩戒形式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显得有些无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变相体罚的产生。
所有的这些都应该要有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来保障,建立合法规范的学校惩戒制度,使惩戒从隐性的自发状态变为显性的科学管理。
2.惩戒教育需要家校联系。
要教育好一个学生,不能只靠班主任一个人,要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其中学生家长的力量是最为重要的,因此惩戒教育需要学生家长的配合,获得家长的认可。
如美国学校的校规通常是由社区教育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共同制定,因此无论怎样严格,各方都知情、参与并接受。
那么我们可以利用家访、电话互访,还可以利用开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充分沟通、交流,这样一来,我相信大多数的家长不会对合适的惩戒教育有指责、抱怨。
3.惩戒教育需要把握尺度。
惩戒是一种高难度的教育手段。
惩戒过于软弱,就失去了应有的威慑力;惩戒过于严厉,又
5 / 6
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因此,教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特别要掌握惩戒的度,合理的惩戒是教育,不合理的惩戒就是体罚,超越一定的度,合理的惩戒也变成了体罚。
因此,惩戒重在对整个事件的真实把握,不夸大、不缩小、不渲染、不曲解;惩戒重在公正,对事不对人;惩戒重在换位思考,要坚决和斥责、侮辱等词语画上不等号,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总之,教育就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然而也只有爱之深,才能责之切。
因此在实行赏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合理运用惩戒教育,使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