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惩戒不需要惩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需要惩戒不需要惩罚

小川小学王旭辉

[内容摘要]教育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失去了爱,教育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育的秘诀在于真爱”(管向群),然而,面对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总会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有的时候还会表现的非常持久。作为老师,面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如果视而不见、默许、或者从另外角度进行表扬都是不可取的,真正的教育还应该学会面对,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更应该让学生知道不听劝告犯错误后付出的代价,让他们警醒,让他们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就需要老师采用必要的惩戒措施,因为教育需要惩戒,但不需要惩罚。

一、教育就是爱。

教育就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失去了爱,教育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上海教育界的老前辈吕型伟说过:“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教育的秘诀在于真爱”(管向群)。是的,教育太需要爱了。正当我们盘点有多少学生考了高分时我们已经扼杀了师生之间的爱;正当我们在课堂上表扬优秀生时,我们却忽略了中下水平学生的感受------他们更需要爱。我们要严爱高材生,博爱中等生、厚爱特殊生、偏爱差下生,将爱的教育贯穿整个爱的始终。爱能使学生真正感受教育、接受教育;爱能使学生学的自如;爱能使他们消除心中对学习的恐惧,而我也坚信师爱的力量。什么是爱?“爱,则多是看某物不好或还不够好,其实是盼望它好以至于非常好,随之而来的激励是:愿付出。”(《喜欢与爱》史铁生)。教育就是爱。

二、惩戒是爱,惩罚是违法。

1、正确认识惩戒与惩罚的区别。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惩戒就是“通过处罚来警戒。”心理学是这样论述惩戒的涵义的:惩戒是指法律主体基于特别身份关系,为维持纪律与秩序,对于违反一定义务者所进行的管教措施。这种特别身份关系主要发生在国家机关与公务员、企事业单位与员工、学校与学生以及家长与子女之间,基于这种特别关系,法律赋予一方有权单方决定对另一方实施惩罚。在学校教育中,惩戒是指“通过给青少年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使其感到痛苦或羞耻,激发其悔改之意,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惩罚就是处罚。

因此,所谓“惩戒”,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的方法之一,往往通过给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使其感到痛苦或羞耻,激发其悔改之意,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惩戒,顾名思义,包括“惩”和“戒”两层含义。“惩”即惩处、惩罚,是其手段;“戒“即戒除、防止,是其目的。一句话,惩戒意味着手段和目的的统一,教育惩戒除了具备这种统一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它也是一种教育方式。虽然是一种特别的教育,但在本质上同“赏识教育”、“情感教育”、“爱心教育”等方式一样,其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进步。在教师的惩戒活动中,手段与目的紧密相连,往往通过给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使其感到痛苦或羞耻,激发其悔改之意,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惩罚的目的就是让受惩罚的人明白自己的错误,并且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承担后果。

2、惩戒是爱,惩罚是违法。

“爱,则多是看某物不好或还不够好,其实是盼望它好以至于非常好,随之而来的激励是:愿付出。”(《喜欢与爱》史铁生)。面对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总会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有的时候还会表现的非常持久。作为老师,面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如果视而不见、默许、或者从另外角度进行表扬都是不可取的,真

正的教育还应该学会面对,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更应该让学生知道不听劝告犯错误后付出的代价,让他们警醒,让他们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惩戒与惩罚不同,惩罚是惩戒中最极端的一种,惩罚也就是体罚,既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又严重违背教育人道主义根本原则。惩罚是对学生给予身体上感到痛苦或极度疲劳的惩罚,并造成学生身心健康损害的侵权行为。是违法行为。

三、惩戒的必要性

(1)它有利于青少年发展正确的品德心理。

苏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中指出:“教育者的任务是既要激发儿童的信心和自尊心,也要对学生心灵里滋长的一切错误的东西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要做到“对学生心灵里滋长的一切错误的东西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使青少年明白,什么是有道德,什么是不道德的,就需要具有完善的预警和惩戒机制。通过完善的预警和惩戒机制,结合其他的教育方式,纠正学生的成长偏失,使其形成正确的品德心理。所以,学校和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对严重失误的青少年进行适当的惩戒。

当然,惩戒不等于惩罚。惩戒是一种常规的教育手段,是对青少年品德心理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行为,是在青少年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对学生能够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惩戒教育,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

(2)它有利于青少年培养和发展耐挫心理。

虽然赏识教育能够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但是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的一个突出局限就是它无法培养学生的耐挫心理及其能力。甚至会使青少年弱化耐挫心理。

一个人必须具备比较强的耐挫心理。良好的耐挫心理需要在未成年时期进行培养。学校作为培养人的机构,必须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的耐挫心理。如何培养学生的耐挫心理?方式当然有多种,比如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比赛、考试、实验等,让学生体验失败,培养正确适应失败的心理。但是,仅仅有这种失败的体验,是不够的。因为这种失败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对待或者能够承受的,因为这是带有主动特点的失败,是学生自己参与行动后因为水平不够或者方法不正确而造成的失败,容易被学生接受。而因为违反纪律、品德有误被学校或老师惩戒,对学生来讲,是带有被动特点的失败。由于一般人具有喜欢听赞扬的话、不喜欢听批评的话,喜欢被鼓励、不喜欢被惩罚的的心理,因此惩戒教育不被学生所喜欢。但是,恰恰就是这种惩戒教育,培养了学生更强的良好的耐挫心理。如果没有这种必要的惩戒教育,没有在学校逐步培养的良好耐挫心理,不可能在将来走上社会后能够正确对待可能遇到的各种惩戒。学校的体验是一种必要的“上岗培训”。

(3)它有利于青少年培养和发展良好的意志品质。

人类古往今来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许多丰功伟绩的建树,都曾经历过种种骇人的艰险。人类迎接、承受和战胜无数风险的历程,闪烁着巨大意志力量的光辉。青少年具备不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成材,能否对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

人的意志品质主要有独立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等四个方面的特点。其中,自制力可以通过恰当的惩戒教育予以培养。

心理学理论认为,人不但是客观现实主人,也应是自己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意味着根据正确的原则指挥自己,控制自己。人的各种愿望和冲动并不都是合理的;合理的欲望和冲动在一定条件下也不一定是适当的。个人利益和愿望同社会利益和他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