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碳水化合物

第十三章 碳水化合物
第十三章 碳水化合物

第十三章碳水化合物

Ⅰ学习要求

1. 掌握单糖的构型标记法,熟练写出自然界中单糖的Fischer投影式和Haworth透视式。理解变旋现象及单糖环状结构产生的原因。

2. 掌握单糖的化学性质,重点掌握还原性、成脎反应、成苷(甙)反应、呈色反应,并能熟练运用于推测结构及鉴别等。

3. 掌握糖苷(甙)的结构特点与命名,了解形成糖苷前后性质的变化。

4. 掌握还原性双糖和非还原性双糖的结构特点及化学性质。了解淀粉、纤维素、糖元等多糖的结构和性质。

Ⅱ内容提要

一.单糖的结构与构型

单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或者能水解成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一类化合物。除二羟基丙酮外,单糖都有立体异构体。习惯上单糖的构型用D/L相对构型法标记,即以甘油醛为标准,凡是分子中编号最大的C*构型与D—甘油醛相同,则为D—型,反之为L—型。

二.单糖的环状结构

除二羟基丙酮外,单糖都有变旋现象。变旋现象是指单糖在溶于水时发生比旋光度改变的现象。产生变旋现象的原因是单糖具有环状半缩醛结构。

单糖在不同溶剂中可以形成两种比旋光度不同的结晶,其结构上的差别仅在与半缩醛羟基所在的碳原子(对醛糖指C1,对酮糖指C2)的构型不同。凡半缩醛羟基与决定构型的羟基在同一侧者为α – 型,反之为β– 型。α – 型糖与β – 型糖是非对映体。

己醛糖常形成六元环(醛基与C5之羟基成环),称为吡喃型糖,戊醛糖常形成五元环(醛基与C4之羟基成环),称为呋喃型糖,己酮糖即可形成五元环,也可形成六元环。α – 型糖与β – 型糖在水溶液中可以通过开环成链式而相互转化,从而构成一动态平衡体系,即单糖水溶液实际上是α – 型、β – 型及链式的平衡混合物。单糖的环状结构有三种表示方法,Fischer投影式、Haworth透视式及构象式。以α –D –葡萄糖为例:上述三种表示方法,最重要最常用的是Haworth式。

三.单糖的化学性质

1. 氧化反应

①在碱性溶液中:一切单糖都可以还原Tollens试剂和Fehling试剂,称单糖的还原性。凡具有还原性的糖称还原性糖。酮糖之所以具有还原性是由于上述氧化性试剂都的是在碱性溶液中作用的,而单糖在碱性条件下能够发生差向异构化。所以不能利用上述试剂区别醛糖与酮糖。

②在酸性溶液中:

通常利用醛糖HNO3氧化产物有无旋光性来推则糖的结构,利用溴水的反应可以区别醛糖与酮糖。

2. 成脎反应

成脎反应只发生在C1、C2上,故自C3以下相同的醛糖或酮糖可形成同一种糖脎。糖脎都是不溶于水的黄色晶体,不同的糖脎,其晶形不同,熔点不同。因此可利用该反应鉴别糖以及推测糖的构形。

3. 成苷反应

单糖中的半缩醛羟基在无水HCl存在下与醇等活泼化合物生成的环状缩醛或缩酮称为糖苷。糖苷也分为α – 型和β – 型两种。形成糖苷后,其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糖糖苷

苯肼生成糖脎不反应

Tollens试剂能反应不反应

Fehling试剂能反应不反应

变旋现象有无

4. 呈色反应

反应类型试剂现象适用范围

莫力许反应 α –萘酚紫色环一切糖

西列瓦诺夫反应间苯二酚红色物质酮糖

比阿耳反应甲基间苯二酚绿色物质戊糖

蒽酮反应蒽酮绿色物质一切糖

糖的呈色反应主要用于糖的鉴别。

四.双糖是由一分子单糖的半缩醛羟基与另一分子单糖的羟基脱水而形成的糖苷。不同的双糖由于脱水方式不一样,形成的糖苷键也不一样,因此性质也不同。几种常见的双糖比较如下:

双糖组成苷键半缩醛羟基变旋现象、还原性、成脎性

麦芽糖 D—葡萄糖 α –1,4–苷键有有有有

纤维二糖 D—葡萄糖 β –1,4–苷键有有有有

乳糖 D—葡萄糖 β –1,4–苷键有有有有

D—半乳糖

蔗糖 D—葡萄糖 α, β –1,2–苷键无无无无

D—果糖

海藻糖 D—葡萄糖 α –1,1–苷键无无无无

Ⅲ例题解析

例1. 用硝酸氧化某D – 型单糖,得到的糖二酸是内消旋体,试推测该单糖可能的结构。

解:从氧化产物糖二酸是内消旋体,且为D – 型,则说明C*上的羟基具有中心平面对称的链式结构。由于大于6个碳原子的糖比较少见,故写出下列符合题意的单糖结构:

例2. 某一D – 型己醛糖A,氧化后生成无旋光性的糖二酸B;A经递降先转变为戊醛糖C,再转变为丁醛糖D,D经氧化生成2S,3S – 酒石酸。试推测A、B、C、D的Fischer投影式。

解:由于己醛糖A为D–型,所以B、C、D均为D–型糖。从丁醛糖的氧化产物为2S,3S – 酒石酸,利用倒推法,可逐步递升出戊醛糖和己醛糖,再由己醛糖A的性质进行排除,从而推得符合要求的糖。推导过程如下:

即:

例3. 下列两组化合物是否为对映体?

(1)D – 葡萄糖与L–葡萄糖的开链式

(2)α – D – 吡喃葡萄糖与β –D –吡喃葡萄糖

解:(1)由于D – 葡萄糖与L – 葡萄糖中所有手性碳原子的构型都相反,互为镜象关系,却又不能完全重叠,所以是对映体。

(2)二者的区别在于C1上的羟基(即半缩醛羟基)空间指向不同,分别处于椅式构象的a键和e键(处于a键为α – 型,处于e键为β –型),而其它手性碳原子的构型完全相同,所以不是镜象关系,是非对映体。

例4. 用简单的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化合物。

(1)葡萄糖和蔗糖(2)麦芽糖和蔗糖

(3)蔗糖与淀粉(4)淀粉与纤维素

解:(1)葡萄糖是还原糖,能还原Tollens试剂或Fehling试剂。蔗

糖则不能。

(2)麦芽糖是还原糖,能还原Tollens试剂或Fehling试剂。蔗糖则不能。

(3)淀粉能使I2–KI溶液显蓝色。

(4)同(3)。

例5. 下列哪些碳水化合物有还原性?哪些没有还原性?

(1)D–甘露糖(2)D–阿拉伯糖(3)甲基–β–D–葡萄糖苷

(4)淀粉(5)蔗糖(6)纤维素

解:(1)、(2)是还原糖,有还原性。

例6. A、B、C都是D–型己醛糖,催化加氢后,A和B生成同样且具有旋光性的糖醇,但与苯肼作用时,A和B生成的糖脎不同;B和C能生成相同的糖脎,但加氢时B和C所得的糖醇不同。试写出A、B、C的Fischer投影式和名称。

解:从A、B、C均为D–型糖,可知其C5的构型。从A、B加氢得相同的旋光性糖醇,合此要求的只能是D–阿卓糖和D–塔罗糖,且它们与苯肼生成不同的糖脎,。但无法确定何者A,何者B。题中又指出B和C 的糖醇不同,而糖脎相同,这说明B和C的C2构型不同,但其它部分相同,是2–差向异构体。B的两种可能结构决定了C的两种可能结构。由此得出:

例7. 某D–型戊醛糖A氧化生成二元羧酸B,B具有旋光性,A经降级反映生成丁醛糖C,C氧化生成二元酸E,E无旋光性。试写出A,B,C,E的Fischer投影式。

解:

Ⅳ练习题

一. 试用R/S法标记出所有D–型戊醛糖的C*的构型。

二. 写出下列单糖的Haworth式。

1. β–D–呋喃果糖

2. α–D–吡喃甘露糖

3. α–D–吡喃果糖

4. α–D–呋喃核糖

5. 蔗糖

6. β–麦芽糖

三. 糖苷不能与Tollens试剂,Fehling试剂作用,也不能形成糖脎,且无变旋现象,试解释之。

四. 标出下列单糖的α–,β–及D–,L–。

五. 选择题

1. 由α–D–葡萄糖配制的溶液,当长时间放置后,则该水溶液中()。

A. 只含有α–D–葡萄糖

B. 全部转变为β–D–葡萄糖

C. 含有D–葡萄糖,D–果糖,D–甘露糖

D. 含有α–D–葡萄糖,β–D–葡萄糖,及少量的开链式的D–葡萄糖

2. α–D–葡萄糖与β–D–葡萄糖()。

A. 为同一化合物

B. 仅C1,C2构型不同

C. 互为对映体

D. 互为非对映体

3. D–葡萄糖,D–甘露糖,D–果糖有下列现象()。

A. 它们是差向异构体

B. 在水溶液中它们能互相转化

C. 它们都能被溴水氧化

D. 它们形成的糖脎是相同的

4. 下列物质具有变旋现象的是()。

A. 甲基–β–D–葡萄糖苷

B. D–果糖

C. 蔗糖

D. 纤维素

5. 与苯肼试剂可以形成糖脎的是()。

A. 苯基–β–D–甘露糖苷

B. α–麦芽糖

C. D–2–脱氧核糖

D. 甘露醇

6. 下列化合物不能形成D–葡萄糖脎的是()。

7. D–葡萄糖在水溶液中存在的形式主要是()。

A. α–D–葡萄糖

B. β–D–葡萄糖

C. 链式D–葡萄糖

D. 烯醇式D–葡萄糖

8. D–葡萄糖的碱性溶液中含有下列物质,除了()。

A. D–葡萄糖

B. D–甘露糖

C. D–果糖

D. D–半乳糖

9. 下列关于淀粉的不正确叙述是()。

A. 直链淀粉是α–D–葡萄糖通过1 , 4–苷键连接而成

B. 直链淀粉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中不会存在有β–D–葡萄糖

C. 直链淀粉在链端保留有半缩醛羟基,但不显还原性

D. 支链淀粉遇碘产生紫红色

10.可以区别D–核糖与D–2–脱氧核糖的试剂是()。

A. α–萘酚

B. Tollens试剂

C. 苯肼

D. 溴水

11.下列糖中是还原性糖的是()。

A. 淀粉

B. 蔗糖

C. 麦芽糖

D. 果糖

12.下列糖类化合物溶于水后有变旋现象的是()。

A. 蔗糖

B. 甲基α–D–半乳糖苷

C. 麦芽糖

D. 纤维素

13.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和Tollens试剂反应的是()。

A. 2–己酮糖

B. HCOOH

14.下列有关蔗糖性质的不正确叙述是()。

A. 在稀氢氧化钠溶液中稳定

B. 与Fehling试剂共热产生红色沉淀

C. 不能与苯肼作用生成脎

D. 有旋光性,但不能发生变旋现象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D–半乳糖与L–半乳糖是C5差向异构体

B. α–D–葡萄糖在溶液中能互变为β–L–葡萄糖

C. α–D–葡萄糖与β–D–葡萄糖是对映体

D. α–D–半乳糖与β–L–半乳糖是对映体

六. 审视下列五个戊糖的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 A的对映体是哪一个?

2. A的C2差向异构体是哪一个?

3. 五个戊糖都还原成戊五醇。哪几个戊糖还原后仍保持旋光性?

4. 五个戊糖都氧化成戊二酸,哪些糖的氧化产物结构相同?

七. 某化合物的结构如下:

指出下列关于此化合物性质的说法是否正确。

1. 它是β–糖苷,没有还原性。它的名称是:对硝基苯基–β–D–半乳糖苷。

2. 在稀酸中能水解,产物是β–D–半乳糖和对硝基苯酚。

3. 在稀碱中也能水解。

4. 有旋光性,但无变旋现象。

八. 某旋光的D–型己醛糖A经NaBH4还原得到无旋光性的糖醇B。A

经碳链降级反应得到戊醛糖C。C经HNO3氧化得到有旋光性的戊二酸D。推断A的构型式。

第十三章碳化合物

第十三章 碳水化合物 13.8 下列化合物哪个有变旋现象? a. O CH 2OCH 3 b.OCH 3 CH 3O CH 2OCH 3 O OH CH 2OH O CH 3O c. d. O CH 2OH O CH 2OH O e. O HOH 2C CH 3O CH 3O OCH 3 OCH 3O CH 2OH O CH 2OH O f. 答案: a .b. f.有变旋现象。因为属半缩醛,可通过开链式α–β互变。 13.9 下列化合物中,哪个能还原本尼迪特溶液,哪个不能,为什么? a. b. C (CHOH)3HC CH 2OH O OCH 3 CH 2OH C CH 2OH O c. d. C (CHOH)3HC CH 2OH O O CH 2OH (CHOH)3CH 2OH 答案: b 可以。 13.10 哪些D 型己醛糖以HNO 3氧化时可生成内消旋糖二酸? 答案: D--阿洛糖,D--半乳糖 13.11 三个单糖和过量苯肼作用后,得到同样晶形的脎,其中一个单糖的投影式为 2OH ,写出其它两个异构体的投影式。 答案: CHO CH 2OH CHO CH 2OH CH 2OH CH 2OH O 13.12 用简单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a. 葡萄糖和蔗糖 b. 纤维素和淀粉 c. 麦牙糖和淀粉 d. 葡萄糖和果糖 e. 甲基-β-D-吡喃甘露糖苷和2-O-甲基-β-D-吡喃甘露糖 答案: a. Bendict 试剂; e. Tollen 试剂 b. I 2 c. I 2 d.B r 2 _ H 2O 13.13 写出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或反应物: CHO CH 2OH CH 2OH a. H 2O O OH Ag(NH 3)2+ b.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第三章碳水化合物 (一)名词解释 1.淀粉糊化——β-淀粉在水中经加热后出现膨润现象继续加热,成为溶液状态的现象。 2. 淀粉老化——经过糊化的α-淀粉在室温或低于室温下放置后,会变得不透明甚至凝结而沉淀,这现象称为老化 3.美拉德反应:美拉德反应又称羰氨反应,指羰基与氨基经缩合聚合反应生成类黑色素 的反应。 4.膨润现象:淀粉在水中经加热后,一部分胶束被溶解,空隙逐渐扩大,淀粉粒因吸水而膨胀,胶束消失,这种现象称为膨润现象。(二)判断题 5. 糖浓度只有在70%以上才能抑菌,故通常利用高浓度的果糖来保存食品. 答: 是的.糖浓度只有在70%以上才能抑制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而在室温条件(20 OC)下,只有果糖的浓度可以达到70%,其它糖的溶解度都低于70%,故通常利用高浓度的果糖来保存食品. 6、淀粉的糊化温度是指淀粉开始糊化的温度。错,淀粉糊化过程中双折射开始小时的温度维糊化点或糊化初始温度 7、考虑到在20℃时要有好的保存性,果汁和蜜饯类食品最好利用66%蔗糖作为保存剂。。 .错,,应选用淀粉糖浆,因其具有高溶解度,且最高浓度约80%保存性较好。

(三)填空 8.糖原是一种_______,主要存在于_______和_______中,淀粉对食品的甜味没有贡献,只有水解成_______或_______才对食品的甜味起作用。葡聚糖;肌肉;肝脏;低聚糖;葡萄糖 9.大分子多糖溶液都有一定的黏稠性,其溶液的黏度取决于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溶液中的_______. 大小;形状;所带净电荷;构象 10.通常将酯化度大于_______的果胶称为高甲氧基果胶,酯化度低于_______的是低甲氧基果胶。果胶酯酸是甲酯化程度_______的果胶,水溶性果胶酯酸称为_______果胶,果胶酯酸在果胶甲酯酶的持续作用下,甲酯基可全部除去,形成_______. 50%;50%;不太高;低甲氧基;果胶酸 (四)简答题 11.碳水化合物吸湿性和保湿性在食品中的作用。 碳水化合物的亲水能力大小是最重要的食品功能性质之一,碳水化合物结合水的能力通常称为保湿性。 根据这些性质可以确定不同种类食品是需要限制从外界吸入水分或是控制食品中水分的损失。例如糖霜粉可作为前一种情况的例子,糖霜粉在包装后不应发生黏结,添加不易吸收水分的糖如乳糖或麦芽糖能满足这一要求。另一种情况是控制水的活性。特别重要的是防止水分损失,如糖果饯和焙烤食品,必须添加吸湿性较强的糖,即玉米糖浆、高果糖玉米糖浆或转化糖、糖醇等。

第十三章 碳水化合物

第十三章碳水化合物 Ⅰ学习要求 1. 掌握单糖的构型标记法,熟练写出自然界中单糖的Fischer投影式和Haworth透视式。理解变旋现象及单糖环状结构产生的原因。 2. 掌握单糖的化学性质,重点掌握还原性、成脎反应、成苷(甙)反应、呈色反应,并能熟练运用于推测结构及鉴别等。 3. 掌握糖苷(甙)的结构特点与命名,了解形成糖苷前后性质的变化。 4. 掌握还原性双糖和非还原性双糖的结构特点及化学性质。了解淀粉、纤维素、糖元等多糖的结构和性质。 Ⅱ内容提要 一.单糖的结构与构型 单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或者能水解成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一类化合物。除二羟基丙酮外,单糖都有立体异构体。习惯上单糖的构型用D/L相对构型法标记,即以甘油醛为标准,凡是分子中编号最大的C*构型与D—甘油醛相同,则为D—型,反之为L—型。 二.单糖的环状结构 除二羟基丙酮外,单糖都有变旋现象。变旋现象是指单糖在溶于水时发生比旋光度改变的现象。产生变旋现象的原因是单糖具有环状半缩醛结构。 单糖在不同溶剂中可以形成两种比旋光度不同的结晶,其结构上的差别仅在与半缩醛羟基所在的碳原子(对醛糖指C1,对酮糖指C2)的构型不同。凡半缩醛羟基与决定构型的羟基在同一侧者为α – 型,反之为β– 型。α – 型糖与β – 型糖是非对映体。 己醛糖常形成六元环(醛基与C5之羟基成环),称为吡喃型糖,戊醛糖常形成五元环(醛基与C4之羟基成环),称为呋喃型糖,己酮糖即可形成五元环,也可形成六元环。α – 型糖与β – 型糖在水溶液中可以通过开环成链式而相互转化,从而构成一动态平衡体系,即单糖水溶液实际上是α – 型、β – 型及链式的平衡混合物。单糖的环状结构有三种表示方法,Fischer投影式、Haworth透视式及构象式。以α –D –葡萄糖为例:上述三种表示方法,最重要最常用的是Haworth式。 三.单糖的化学性质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习题

碳水化合物 一、选择题 1、 2、水解麦芽糖将产生:( ) (A)仅有葡萄糖(B)果糖+葡萄糖(C)半乳糖+葡萄糖(D)甘露糖+葡萄糖 (E)果糖+半乳糖 3、葡萄糖与果糖结合形成:( ) (A) 麦芽糖(B) 蔗糖(C) 乳糖(D) 棉籽糖 4、关于碳水化合物得叙述错误得就是( ) (A)葡萄糖就是生物界最丰富得碳水化合物(B)甘油醛就是最简单得碳水化合物 (C)脑内储有大量粉原(D)世界上许多地区得成人不能耐受饮食中大量得乳糖 5、糖类得生理功能就是:( ) (A) 提供能量(B) 蛋白聚糖与糖蛋得组成成份 (C) 构成细胞膜组成成分(D) 血型物质即含有糖分子 6、乳糖到达才能被消化( ) (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 7、低聚果糖就是由蔗糖与1~3个果糖,苯通过β-2,1键( )中得( )结合而成得。 ( ) (A) 蔗糖、蔗糖中得果糖基(B) 麦芽糖、麦芽糖中得葡萄糖 (C)乳糖、乳糖中得半乳糖基(D) 棉籽糖棉籽糖中得乳糖基 8、生产β-D-果糖基转移酸化得微生物有:( ) (A)米曲霉;(B)黑曲霉 (C)黄曲霉 (D)根霉 9、在食品生产中,一般使用浓度得胶即能产生极大得粘度甚至形成凝胶。

( ) (A)<0、25% (B)0、25~0、5% (C)>0、5% 10、DE为得水解产品称为麦芽糖糊精,DE为得水解产品为玉米糖桨。( ) (A)<20,20~60 (B)>20,>60 (C)≦0,>60 (D)>20,20~60 11、工业上称为液化酶得就是( ) A、β-淀粉酶 B、纤维酶 C、α-淀粉酶 D、葡萄糖淀粉酶 二、填空题 1、碳水化合物占所有陆生植物与海藻干重得。它为人类提供了主要得,占总摄入热量得。 2、碳水化合物就是一类很大得化合物,它包括、以及。大多数天然植物产品含量就是很少得。就是植物中最普遍贮藏能量得碳水化合物,广泛分布于、与中。 3、大多数天然得碳水化合物就是以或形式存在。 4、最丰富得碳水化合物就是。 5、吡喃葡萄糖具有两种不同得构象, 或,但大多数己糖就是以存在得。 6、天然存在得L-糖不多。食品中有两种L-糖; 与。 7、美拉德反应反应物三要素:包括含有氨基得化合物、还原糖与一些水。8、 9、 10、 11、 12、 13、 14、多糖分为同多糖与杂多糖。同多糖就是由;最常见得有、、等:杂多糖就是由,食品中最常见得有、。 15、

第十九章 碳水化合物答案

第十九章 碳水化合物 1.写出下列糖的哈武斯式: (1) (3) (2) H 3C H 3 H (4) H O H 2H 2.写出下列糖的稳定构象 (3) H H (4) H H H H H H (1) (2) 3.写出下列糖的Fischer 投影式: (2) H O O C H 2O H C H 2O H O O H H O O H H O H 2C (1) H H O H H O H 2H H 2O H O H O H (3) (4) H C H 3 H H O C H 2O H O O H H O O H H C H 3O H H O H O O H O C H 2O 4.R-5-羟基庚醛有两种半缩醛形式,写出它们的稳定构象并判断哪一个更稳定? H H C H 3C H 2H C H 2C H 2C H 2C H O O H R -5-羟基庚醛 更稳定 5.用R ,S 标记下列糖的手性碳的构型: (1)2R ,3S ,4R ,5R (2)2S ,3R ,4S ,5R (3)2R ,3R ,4R (4)3S ,4R ,5R

6.D-葡萄糖在酸催化下与丙酮反应生成不能被还原的1,2;5,6-二丙叉基-D-呋喃葡萄糖。写出这个反应的机理: H+ H H 2 C C H2O H O+ C C H2O H H O H3 H 3 C C H2O H H O 2 H3 H3 + C C H2O H H O H3 3 H+ C H2O H H O H3 3 H C H2O H H O H3 3 同理 与质子化丙酮 生成另环缩醛 2 H3 3 H H H H H D-艾杜糖H H 7. H H 翻转 D-葡萄糖 H H H 8.完成下列反应式: H H (1) C H C H O H/H C l H C2H5 A A c (C H C O)O 吡啶 (2) H H (3) H C H3 H IO C H C H2O H C H O O C H O C H3 C H O +H C O O H

碳水化合物是什么 食物有哪些

碳水化合物是什么食物有哪些 碳水化合物亦称糖类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所组成。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等都属于糖类化合物。不能说哪些食物是碳水化合物,只能说那些食物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比较高。 碳水化合物的概念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由于它所含的氢氧的比例为二比一,和水一样,故称为碳水化合物。它是为人体提供热能的三种主要的营养素中最廉价的营养素。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成两类:人可以吸收利用的有效碳水化合物如单糖、双糖、多糖和人不能消化的无效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是人体必须的物质。 糖类化合物是一切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它不仅是营养物质,而且有些还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例如:肝脏中的肝素有抗凝血作用;血型中的糖与免疫活性有关。此外,核酸的组成成分中也含有糖类化合物——核糖和脱氧核糖。因此,糖类化合物对医学来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自然界存在最多、具有广谱化学结构和生物功能的有机化合物。可用通式Cx(Hsub2/subO)y 来表示。有单糖、寡糖、淀粉、半纤维素、纤维素、复合多糖,以及糖的衍生物。主要由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而形成,是光合作用的初期产物。从化学结构特征来说,它是含有多羟基的醛类或酮类的化合物或经水解转化成为多羟基醛类或酮类的化合物。例如葡萄糖,含有一个醛基、六个碳原子,叫己醛糖。果糖则含有一个酮基、六个碳原子,叫己酮糖。它与蛋白质、脂肪同为生物界三大基础物质,为生物的生长、运动、繁殖提供主要能源。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之一。 碳水化合物食物有哪些1、纯糖的食品跟饮料 纯糖的食品及饮料,吃后会导致血糖急骤升高,所以不可以吃。 2、蔬菜 豆类蔬菜内含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但血糖升高不多,我们可吃少量绿豆和扁豆。不过也有

有机化学第十三章碳水化合物

第十三章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也称糖,是自然界存在最广泛的一类有机物。它们是动、植物体的重要成分,又是人和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 碳水化合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人们最初发现这类化合物,除碳原子外,氢与氧原子数目之比与水相同,可用通式C m(H2O)n表示,形式上像碳和水的化合物,故称碳水化合物。从分子结构的特点来看,碳水化合物是一类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能够水解生成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有机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按其结构特征可分为三类:1.单糖:不能水解的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是最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果糖、山梨糖等。 2.低聚糖:也称为寡糖,能水解产生2~10个单糖分子的化合物。根据水解后生成的单糖数目,又可分为二糖、三糖、四糖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二糖,如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等。 3.多糖:水解产生10个以上单糖分子的化合物。如淀粉、纤维素、糖元等。 第一节单糖 一、单糖的分类 按照分子中的羰基,可将单糖分为醛糖和酮糖两类;按照分

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又可将单糖分为丙糖,丁糖,戊糖和己糖等。这两种分类方法常结合使用。例如,核糖是戊醛糖,果糖是己酮糖等。在碳水化合物的命名中,以俗名最为常用。自然界中的单糖以戊醛糖、己醛糖和己酮糖分布最为普遍。例如,戊醛糖中的核糖和阿拉伯糖,己醛糖中的葡萄糖和半乳糖,己酮糖中的果糖和山梨糖,都是自然界存在的重要单糖。 二、单糖的结构 (一)单糖的链式结构最简单的单糖是丙醛糖和丙酮糖,除丙酮糖外,所有的单糖分子中都含有手性碳原子,因此都有旋光异构体。如己醛糖分子中有四个手性碳原子,有24=16个立体异构体,葡萄糖是其中的一种;己酮糖分子中有三个手性碳原子,有23=8个旋光异构体。单糖构型通常采用D、L构型标记法标记,即以甘油醛为标准,若单糖分子中距羰基最远的手性碳原子(倒数第二个碳原子)的构型和D-甘油醛相同,则该糖为D-构型,反之为L-构型。如: CHO C H OH CH2OH C H OH CH2OH (CHOH)n CHO (CHOH)n C O CH2OH C H OH CH2OH D-(+)-甘油醛D-醛糖D-酮糖

18-第十八章碳水化合物word精品文档18页

第十八章 碳水化合物 学习要求: 1. 掌握指定单糖的费歇尔投影式、氧环式、哈沃斯式、椅式。α、β构 型、己醛糖的变旋现象。 2.掌握单糖的重要性质:氧化还原,与苯肼反应,酰基化反应,单糖递升和递降。 3.掌握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纤维二糖)的哈沃斯式和椅式、构象式、性质。 4.掌握多糖(纤维素、淀粉、糖元)的结构特点。 5.理解利用化学方法证明己醛糖的直链构式。 6.理解戊醛糖和己醛糖的对映异构关系。 7.了解碳水化合物的涵义、分类和命名。 8.了解糖苷。 9.了解纤维素的加工利用。 10.了解环糊精、杂多糖的概念。 计划课时数 4课时 重点:单糖的费歇尔投影式、氧环式、哈沃斯式、椅式。α、β构型、己醛糖的变旋现象,单糖的重要性质:氧化还原,与苯肼反应,酰基化反应,单糖递升和递降。 难点:单糖的费歇尔投影式、氧环式、哈沃斯式、椅式。α、β构型 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和板书相结合的课堂讲授方法。 § 18.1 概论 碳水化合物又称为糖类,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一类重要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对于维持动植物的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 18.1.1碳水化合物的涵义 糖 —— 多羟基醛和多羟基酮及其缩合物,或水解后能产生多羟基醛、酮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因这类化合物都是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且都符合C n (H 2O)m 的通式,所以称之为碳水化合物。例如: 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 6H 12O 6,可表示为C 6(H 2O)6, 蔗糖的分子式为C 12H 22O 11,可表示为C 12(H 2O)11等。 但有的糖不符合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例如:鼠李糖C 5H 12O 5(甲基糖);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表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表主食: 白糖99 红糖 93 藕粉 87 干粉 条 84 团粉 82 蜂蜜 80 麦乳 精 73 巧克力 66 蛋糕 65 牛乳 粉 55 茶叶 52 大米76糯米 76 高粱 米 75 青稞 72 小麦粉 72 玉米 72 面条 56 馒头 48 烙饼 油条 47 米饭 25 燕麦66 荞麦 66 薏米 64 大麦 63 赤小豆 61 绿豆 59 豌豆 57 蚕豆 48 扁豆 40 黑豆 27 黄豆 25 腐竹15 牛奶 5 豆腐 2.8 豆浆 1.5 面筋 1.3 豆腐 脑 0.5 水果: 葡萄干79 干枣 73 干龙 眼 65 干荔 枝 56 熟栗子 45 乌梅 42 鲜枣 23 山楂 22 花生 仁 22 甘蔗 21 香蕉 20 西瓜子20炒石榴 17 柿子 11 哈密 瓜 9 芒果15 鲜龙眼 15 桑椹 14 苹果 13 橄榄 12 柚子 12 无花 果 12 橙子 12 桔子 12 猕猴 桃 11 桃11 鲜葡萄 11 葵花 子 10炒 核桃 10 椰子 10 李子 9 柠檬 9 菠萝 9 梨 9 樱桃 9 木瓜 8 草莓6 杨梅 6 枇杷 6 甜瓜 6 杏 5 西瓜 4

蔬菜: 银耳78 平菇 70 木耳 66 黄花菜 60干 冬菇 60 香菇 59 海带 56 紫菜 49 猴头 菇 45 黑木 耳 34 地瓜30 百合 29 海藻 29 慈菇 26 大蒜 24 山芋 22 荸荠 21 藕 20 蚕豆 芽 20 土豆 17 莲子 16干 山药14 黄花菜 12鲜 芋头 12 蒜苗 10 姜 9 胡萝 卜 8 洋葱 8 黄豆芽 7 香菜 7 水萝 卜 7 毛豆 7 大葱6 马兰 6 冬笋 6 甜菜 6 四季豆 6 白萝 卜 6 丝瓜 5 茭白 5 辣椒 5青尖 芥菜 5 菜豆 5 空心菜 5 苋菜 5 春菜 4 刀豆 4 菜花 4 小葱 4 柿子 椒 4青 绿豆芽 4 圆白 菜 3 芥蓝 3 韭菜 3 韭黄3 生菜 3 莴笋 叶 3 龙须 菜 3芦笋 苤蓝 3 卷心 菜 3 菠菜 3 茄子 3 苦瓜 3 雪里 红 3 黄瓜 3 冬瓜2 芹菜 2 番茄 2 蘑菇 2 油菜 2 大白 菜 2 小白 菜 2 莴笋 2 南瓜 1 松蘑 0.4

[整理]18-第十八章碳水化合物.

第十八章碳水化合物 学习要求: 1.掌握指定单糖的费歇尔投影式、氧环式、哈沃斯式、椅式。α、β构型、己醛糖的变旋现象。 2.掌握单糖的重要性质:氧化还原,与苯肼反应,酰基化反应,单糖递升和递降。 3.掌握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纤维二糖)的哈沃斯式和椅式、构象式、性质。4.掌握多糖(纤维素、淀粉、糖元)的结构特点。 5.理解利用化学方法证明己醛糖的直链构式。 6.理解戊醛糖和己醛糖的对映异构关系。 7.了解碳水化合物的涵义、分类和命名。 8.了解糖苷。 9.了解纤维素的加工利用。 10.了解环糊精、杂多糖的概念。 计划课时数4课时 重点:单糖的费歇尔投影式、氧环式、哈沃斯式、椅式。α、β构型、己醛糖的变旋现象,单糖的重要性质:氧化还原,与苯肼反应,酰基化反应,单糖递升和递降。 难点:单糖的费歇尔投影式、氧环式、哈沃斯式、椅式。α、β构型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和板书相结合的课堂讲授方法。 §18.1 概论 碳水化合物又称为糖类,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一类重要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对于维持动植物的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 18.1.1碳水化合物的涵义 糖——多羟基醛和多羟基酮及其缩合物,或水解后能产生多羟基醛、酮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因这类化合物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且都符合C n(H2O)m的通式,所以称之为碳水化合物。例如: 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可表示为C6(H2O)6, 蔗糖的分子式为C12H22O11,可表示为C12(H2O)11等。 但有的糖不符合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例如:鼠李糖C5H12O5(甲基糖);脱氧核糖C5H10O4。 有些化合物的组成符合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但不是糖。例如甲酸(CH2O)、乙酸(C2H4O2)、乳酸(C3H6O3)等。因此,最好还是叫做糖类较为合理。 18.1.2分类 根据其单元结构分为: 单糖——不能再水解的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 低聚糖——含2~10个单糖结构的缩合物。以二糖最为多见,如蔗糖、麦芽糖、乳糖等。 多糖——含10个以上单糖结构的缩合物。如淀粉、纤维素等。 18.1.3存在与来源 糖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植物在日光的作用下,在叶绿素催化下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并放出氧气: 日光 6CO2+C6H12O6 + 6O2 6H2O 叶绿素

碳水化合物百度百科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由于它所含的氢氧的比例为二比一,和水一样,故称为碳水化合物。它是为人体提供热能的三种主要的营养素中最廉价的营养素。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成两类:人可以吸收利用的有效碳水化合物如单糖、双糖、多糖和人不能消化的无效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是人体必须的物质。 糖类化合物是一切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它不仅是营养物质,而且有些还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例如:肝脏中的肝素有抗凝血作用;血型中的糖与免疫活性有关。此外,核酸的组成成分中也含有糖类化合物——核糖和脱氧核糖。因此,糖类化合物对医学来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自然界存在最多、具有广谱化学结构和生物功能的有机化合物。可用通式Cx(H2O)y来表示。有单糖、寡糖、淀粉、半纤维素、纤维素、复合多糖,以及糖的衍生物。主要由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而形成,是光合作用的初期产物。从化学结构特征来说,它是含有多羟基的醛类或酮类的化合物或经水解转化成为多羟基醛类或酮类的化合物。例如葡萄糖,含有一个醛基、六个碳原子,叫己醛糖。果糖则含有一个酮基、六个碳原子,叫己酮糖。它与蛋白质、脂肪同为生物界三大基础物质,为生物的生长、运动、繁殖提供主要能源。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之一。

发现历史 在人们知道碳水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及其组成以前,碳水化合物已经得到很好的作用,如今含碳水化合物丰富的植物作为食物,利用其制成发酵饮料,作为动物的饲料等。一直到18世纪一名德国学者从甜菜中分离出纯糖和从葡萄中分离出葡萄糖后,碳水化合物研究才得到迅速发展。1812年,俄罗斯化学家报告,植物中碳水化合物存在的形式主要是淀粉,在稀酸中加热可水解为葡萄糖。1884年,另一科学家指出,碳水化合物含有一定比例的C、H、O三种元素,其中H和O的比例恰好与水相同为2:1,好像碳和水的化合物,故称此类化合物为碳水化合物,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化学组成 糖类化合物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子中H和O的比例通常为 2:1,与水分子中的比例一样,故称为碳水化合物。可用通式Cm (H2O )n表示。因此,曾把这类化合物称为碳水化合物。但是后来发现有些化合物按其构造和性质应属于糖类化合物,可是它们的组成并不符合Cm(H2O )n 通式,如鼠李糖(C6H12O5)、脱氧核

碳水化合物

第十七章杂环化合物 17.1 命名或写出结构式。 答案:A、α-呋喃甲酸;B、2、6-二羟基嘌呤;C、3-甲基吡啶; D、5-羟基嘧啶; E、1-甲基吡咯; F、3-吡啶甲酸; G、α-噻吩磺酸; H、;I、;J、; K、L、。 17.2 下列维生素各属于哪类化合物? 答案:A、萜类;B、B1是嘧啶类;B2是蝶啶类;B6是吡啶类;B12卟吩类。 C、吡啶类; D、不饱和糖酸内酯; E、甾族类; F、醌类; G、蝶啶类。 17.3 从结构的角度来说.你所学过的生物体中有颜色的物质有哪几类? 答案:醌类、萜类、杂环类 17.4 列化台物哪个可溶于酸,哪个可溶于碱、或既溶于酸又溶于碱? 答案:可溶于酸的是:a、b、c;可溶于碱的是:b、c、d; 既可溶于酸又可溶于碱的是:b、c。 17.5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互变平衡体系: 答案:

17.6 核苷与核苷酸的结构有什区别? 答案:核酸就是由多个核苷通过磷酸分别连接两分子糖中C3及C5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17.7 写出尿嘧啶与脱氧核糖形成的核苷酸。 答案: 17.8 水粉蕈素是由一种蘑菇中分离出的有毒核苷。其系统名为9-β-D-呋喃核糖基嘌呤。 写出水粉蕈素的结构式。

答案: 17.9 5-氟尿嘧啶是一种抗癌药物,在医药上叫做5-Fu。写出其结构式。 答案: 17.10 写出下列反应的产物: 答案: a; b ; c ; d e ; f ; g ;h ;I 。 17.11 为什么吡咯不显碱性而噻唑显碱性? 答案:吡咯1位N上的电子对参与形成Π56键后,不能再接受H+,因此不显碱性。 噻唑3位N上的电子对不参与形成Π56键,能再接受H+,因此显碱性。 17.12 写出由4-甲基吡啶合成雷米封的反应式。 答案:

碳水化合物

什么是糖 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由于它所含的氢氧的比例为二比一,和水一样,故称为碳水化合物。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成两类:人可以吸收利用的有效碳水化合物如单糖、双糖、多糖和人不能消化的无效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是人体必须的物质。膳食纤维在纤维大家庭比较有特征性,具体体现在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可被细菌酶类消化及水溶性方面。 在人们知道碳水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及其组成以前,碳水化合物已经得到很好的利用。一直到18世纪一名德国学者从甜菜中分离出纯糖和从葡萄中分离出葡萄糖后,碳水化合物研究才得到迅速发展。1812年,俄罗斯化学家报告,植物中碳水化合物存在的形式主要是淀粉,在稀酸中加热可水解为葡萄糖。1884年,另一科学家指出,碳水化合物含有一定比例的C、H、O三种元素,其中H和O的比例恰好与水相同为2:1,好像碳和水的化合物,故称此类化合物为碳水化合物,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但是后来发现有些化合物按其构造和性质应属于糖类化合物,可是它们的组成并不符合Cm(H2O )n 通式,如鼠李糖(C6H12O5)、脱氧核糖(C5H10O4)等;而有些化合物如甲醛、乙酸(C2H4O2)、乳酸(C3H6O3)等,其组成虽符合通式Cm(H2O )n,但结构与性质却与糖类化合物完全不同。所以,碳水化合物这个名称并不确切,但因使用已久,迄今仍在沿用。 生物工程学的只要给我葡萄糖的材料,我都可以制成美酒。 美酒的知识 糖和脂肪作为产能化合物最终代谢产物都为CO2和H2O。 氨基酸产能含氮部分作为汗液和尿液排出体外。 人体重不是简单物质相加 六大营养素的生理功能 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素是:糖、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其中,

第十九章 碳水化合物

第十九章 碳水化合物 1.写出D-核糖与下列试剂的反应式: (1)CH 3OH(干燥HCl) (2)苯肼 (3)溴水 (4)稀HNO 3 (5)HIO 4 (6)苯甲酰氯、吡啶 (7)NaBH 4 2.(1)写出下列各六碳糖的呋喃环式及链式异构体的互变平衡体系: ①甘露糖 ②半乳糖 (2)写出下列各五碳糖的呋喃环式及链式异构体的互变平衡体系: ①核糖 ②脱氧核糖 3.用简单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葡萄糖和蔗糖 (2)葡萄糖和果糖 (3)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 (4)D-葡萄糖和D-葡萄糖苷 O HOH 2C H H HO H OH H OCH 3和 O HOH 2C H H HO H H H OCH 3(5) 4.在下列二糖中,哪一部分是成苷的,提出苷键的类型(α或β型): O CH 2OH H H HO OH H H OH H O O CH 2OH H H HO OH H OH H OH O CH 2OH H HO H OH H H OH O H CH 2 O H H HO OH H H OH OH H 5.完成下列反应: D-甘油醛 (CH 3)2CO ? CH 2CHMgCl ? O 3 ? (1) D-葡萄糖 CH 3NO 2 ? H 2SO 4 ? H 2/Ni ? (2) 6.画出D-吡喃半乳糖α和β型的构象,说明哪种构象比较稳定? 7.HIO 4在1,2-键上氧化α-吡喃葡萄糖比氧化β-吡喃葡萄糖快,说明理由。 8.完成反应式,并加以评论。 CH 2OH HO H H OH CH 2OH H OH CO HO H H O CH 2OH H OH CHPh 4 ? H + ? 9.分别把D-葡萄糖的C 2、C 3、C 4进行差向异构化可得到什么糖? 10. 以丁醛为原料合成D-核糖,应该选择哪一个丁醛糖?并简要写出其合成步骤。 11.2-庚酮糖——景天庚糖-1,7-二磷酸酯可通过赤藓糖-4-磷酸酯和二羟基丙酮磷酸酯的醇醛缩合反应进行生物合成。用反应物的结构式指出醇醛缩合的过程及写出缩合产品的结构式(不必指出两个新手性中心的构象)。 12.写出下列化合物用酸进行完全水解得到的产物: (1)蔗糖 (2)α-D-吡喃型甲基葡萄糖苷 (3)ATP 13.一个己醛糖A 被氧化时生成己糖酸B 和己糖酸C 。A 经递降作用先转变成戊醛糖D ,再转变为丁醛糖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 碳水化合物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有机物,自然界的生物物质中,碳水化合物约占3/4,从细菌到高等动物都含有糖类化合物,植物体中含量最丰富,约占其干重的85%~90%,其中又以纤维素最为丰富,其次是节肢动物,如昆虫、蟹和虾外壳中的壳多糖(甲壳质)。 碳水化合物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合成其它化合物的基本原料,同时也是生物体的主要结构成分。人类摄取食物的总能量中大约80%由碳水化合物提供,因此,它是人类及动物的生命源泉。我国传统膳食习惯是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为主食,但近十几年来随着动物蛋白质食物产量的逐年增加和食品工业的发展,膳食的结构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碳水化合物这一名词来源于此类物质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而且它们的经验式都符合通式C n H2n O n即C m(H2O)n,其中氢和氧的比例与水分子中氢和氧的比例相同,就好象是碳同水的化合物,因而得名。后来发现一些不属于碳水化合物的分子也有同样的元素组成比例, 如乙酸C2H4O2,而一些碳水化合物如脱氧核糖(C5H10O4)则又不符合这一比例,因而碳水化合物这一名词并不确切,根2据糖类的化学结构特征,糖类的定义应是多羟基醛或酮及其衍生物和缩合物,但由于沿用习惯,碳水化合物一词仍被广为使用。 碳水化合物可分为三类: 单糖:不能被水解的简单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 寡糖:单糖聚合度≤10的碳水化合物(以双糖最为多见):蔗糖、麦芽糖、乳糖、纤维二糖。 多糖:单糖聚合度>10的碳水化合物:淀粉、糊精、糖原、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果胶等。 碳水化合物与食品的加工、烹调和保藏有密切的关系,例如,食品的褐变就与还原糖有关,食品的粘性及弹性也与淀粉和果胶等多糖分不开。至于蔗糖,果糖等作为甜味剂,更是人类饮食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一、单糖(monosaccharides)及糖苷(glycosides) 1、结构 单糖根据羰基类型可分为醛糖和酮糖两大类。

第十八章 食用动物油脂和副产品

第十八章食用动物油脂和副产品 的加工卫生与检验 讲授重点:食用动物油脂的卫生检验,食用副产品的卫生检验,油脂原料的收集、保存与加工卫生监督; 食用油脂的变质; 肠衣的加工卫生与检验。 难点:食用动物油脂的卫生检验,食用油脂的变质。 思考题: 1. 油脂变质分解的主要形式有哪些~主要的变化是什么, 2.油脂的卫生检验方法有哪些,常用的检验指标。 3.副产品的分类。 授课学时:2学时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食用动物油脂(edible animal fats)在炼制前称为脂肪,在猪背部的皮下脂肪又叫肥膘,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喜爱食用的一种油脂,具有独特的风味,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是,来自患病动物的脂肪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动物油脂保藏不当或保藏时间过长,油脂则会发生变质,食用变质油脂也会对食用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动物油脂进行卫生检验和卫生监督。 第一节食用动物油脂的加工与卫生检验 一、生脂肪的理化学特性 生脂肪又称贮脂,是屠宰肉用动物时从其皮下组织、大网膜、肠系膜、肾周围等处摘取下的脂肪组织。就其组织结构而言,生脂肪是由脂肪细胞及起支持作用的结缔组织基架构成。生脂肪的理化学特性与动物的品种、年龄、性别、生活条件、饲料种类、肥育程度及脂肪组织在动物体内蓄积的位置有关。 (一)生脂肪的化学组成

生脂肪中含有甘油酯、水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胆固醇、类脂化合物及矿物质等,其中甘油酯含量在70,,86,之间。脂肪组织中的甘油酯是由脂肪酸和甘油组成,脂肪酸一般分为饱和脂肪酸及不饱和脂肪酸两类,来自牛羊的脂肪多为饱和脂肪酸,而来自鱼类的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在饱和脂肪酸中软脂酸[CH(CH)COOH]和硬脂酸[CH(CH)COOH]的含量最32143216多;而不饱和脂肪酸中,最常见的是油酸[CH(CH)CH=CH(CH)COOH] 和亚油酸 32727[CH(CH)CH=CHCHCH=CH(CH)COOH],其次是十六碳烯酸、二十二碳烯酸等。动物性油脂324227 是人体必需脂肪酸的重要来源。近年来研究认为,海水鱼类脂肪中所含的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碳六烯酸具有降低人血脂的功能,对防治人的心血管疾病由特殊效果。 (二)生脂肪的理化特性 生脂肪的理化特性,主要取决于混合甘油酯中脂肪酸的组成。饱和脂肪酸熔点较高,如花生酸的熔点为77.0?,硬脂酸为71.5,72?,软脂酸(棕榈酸)为63.0?,因此,在常温下它们呈9,12固体状态。而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比较低,如亚油酸(9,12- 十八碳二烯酸,CHCOOH?)17319,12,15为,12?,亚麻酸(9,12,15- 十八碳三烯酸,CHCOOH?)为,11.3?,在常温条件下1729 呈液体状态。脂肪中硬脂酸的含量:牛脂肪为25,,羊脂肪为25,,30,,猪脂肪为9,,15,。显然,牛、羊脂肪中硬脂酸的含量比猪脂肪高。所以,牛脂肪的熔点为42,50?,羊脂肪的熔点为44,55?,猪脂肪熔点则为36,46?。此外,脂肪组织在动物体内蓄积的部位不同,其熔点也由差异。一般肾周围脂肪熔点较高,皮下脂肪熔点较低,胫骨、系骨和蹄骨的骨髓脂肪熔点更低些。通常熔点高的脂肪比熔点低的脂肪难于被人体消化吸收。除了脂肪酸的熔点外,脂肪

1.2碳水化合物作业答案复习课程

情境一食品成分化学 任务二碳水化合物(作业答案) 一、填空题 1 碳水化合物根据其组成中单糖的数量可分为单糖、寡糖(低聚糖)、和多糖。 2 单糖根据官能团的特点分为醛糖和酮糖,寡糖一般是由2-10个单糖分子缩合而成,多糖聚合度大于10, 根据组成多糖的单糖种类,多糖分为同聚多糖或杂聚多糖。 3 淀粉对食品的甜味没有贡献,只有水解成低聚糖或葡萄糖才对食品的甜味起作用。 4 糖醇指由糖经氢化还原后的多元醇。 5 糖苷是单糖环状半缩醛结构中的半缩醛羟基与另一分子醇或羟基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合物。糖苷的非糖 部分称为配基,连接糖基与配基的键称糖苷键。 6 大分子多糖溶液都有一定的黏稠性,其溶液的黏度取决于分子的大小,形状,所带净电荷和溶液中的 构象。 7 蔗糖水解称为转化,生成等物质的量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物称为转化糖。 8 含有游离醛基的醛糖或能产生醛基的酮糖都是还原糖,在碱性条件下,有弱的氧化剂存在时被氧化成 糖酸,有强的氧化剂存在时被氧化成糖二酸。 9 纤维素是由β-D-葡萄糖组成,它们之间通过β-1,4糖苷键相连。 10 乳糖是由一分子β-D-半乳糖和一分子D-葡萄糖组成,它们之间通过β-1,4糖苷键相连。 11 判断一个糖的D-型和L-型是以离羰基最远的一个手性(不对称)碳原子上羟基的位置作依据。 12 淀粉分为直连淀粉和支链淀粉,其中支链淀粉的结构与糖原相似。 13 蔗糖是由一分子α-D-葡萄糖和一分子β-D-果糖通过α,β-1,2糖苷键而形成的二糖,蔗糖无(填有或无)还原性。 14 糖类根据其水解情况可分为单糖、寡糖(低聚糖)、和多糖三类。 15 食品中常用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双糖有蔗糖、麦芽糖、乳糖;多糖有淀粉、纤维素、果胶等。 16 直链淀粉分子中的糖苷键是α-1,4糖苷键;麦芽糖分子中的糖苷键是α-1,4糖苷键。 二、选择题 1 根据化学结构和化学性质,碳水化合物是属于一类(B)的化合物。 (A)多羟基酸(B)多羟基醛或酮(C)多羟基醚(D)多羧基醛或酮 2 糖苷的溶解性能与(B)有很大关系。 (A)苷键(B)配体(C)单糖(D)多糖 3 一次摄入大量苦杏仁易引起中毒,是由于苦杏仁苷在体内彻底水解产生(B)导致中毒。 (A)D-葡萄糖(B)氢氰酸(C)苯甲醛(D)硫氰酸 4 碳水化合物在非酶褐变过程中除了产生深颜色(C)色素外,还产生了多种挥发性物质。 (A)黑色(B)褐色(C)类黑精(D)类褐精 5 糖醇的甜度除了(A)的甜度和蔗糖相近外,其他糖醇的甜度均比蔗糖低。

19 碳水化合物

第十九章碳水化合物 学习要求: 1.掌握葡萄糖、果糖的结构(开链式、环状哈武斯式)及其化学性质。 2.掌握还原性二糖和非还原性二糖在结构上和性质上的差异。 3.掌握淀粉和纤维素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和用途。 § 19-1 碳水化合物的涵义及分类 碳水化合物又称为糖类,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一类重要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对于维持动植物的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 碳水化合物是最大的而且分布最广的一类天然产物,几乎存在于所有生物体中。 一、碳水化合物的涵义 糖——多羟基醛和多羟基酮及其缩合物,或水解后能产生多羟基醛、酮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因这类化合物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且都符合C n (H 2 O) m 的通式,所 以称之为碳水化合物。例如: 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 6H 12 O 6 ,可表示为C 6 (H 2 O) 6 , 蔗糖的分子式为C 12H 22 O 11 ,可表示为C 12 (H 2 O) 11 等。 但有的糖不符合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例如:鼠李糖C 5H 12 O 5 (甲基糖);脱氧 核糖C 5H 10 O 4 。 有些化合物的组成符合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但不是糖。例如甲酸(CH 2 O)、 乙酸(C 2H 4 O 2 )、乳酸(C 3 H 6 O 3 )等。因此,最好还是叫做糖类较为合理。 二、分类 根据其单元结构分为: ·209·

·210· 单糖 —— 不能再水解的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 低聚糖——含2~10个单糖结构的缩合物。以二糖最为多见,如蔗糖、麦芽糖、乳糖等。 多糖 ——含10个以上单糖结构的缩合物。如淀粉、纤维素等。 三、存在与来源 糖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植物在日光的作用下,在叶绿素催化下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并放出氧气: 葡萄糖在植物体内还进一步结合生成多糖——淀粉及纤维素。地球上每年由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类物质达数千亿吨。它既是构成掌握的组织基础,又是人类和动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为工业提供如粮、棉麻、竹、木等众多的有机原料。 我国物产丰富,许多特产均是含糖衍生物,具有特殊的药用功效,有待我们去研究、开发。 § 19-2 单 糖 单糖可根据分子中所含碳原子的数目分为戊糖、己糖等。 自然界中存在最广泛的单糖是葡萄糖(多羟基醛)、果糖(多羟基酮)和核糖。我们以葡萄糖和果糖为代表来讨论单糖。 一、单糖的结构 (一)、单糖的构造式 葡萄糖、果糖等的结构已在上个世纪由被誉为“糖化学之父”的费歇尔(Fischer )及哈沃斯(Haworth )等化学家的不懈努力而确定。 6H 2O 6CO 2+C 6H 12O 6 + 6O 2 日光

在反刍家畜营养中碳水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在反刍家畜营养中碳水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吴秋珏 (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南洛阳471003) 中图分类号:¥816.11;¥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084(2006)02—0012—02 碳水化合物是反刍家畜饲粮最重要的营养成分,通常占饲粮比例的65%以上,主要是为瘤胃微生物和宿主动物提供能量,维持胃肠道的健康。饲粮中碳水化合物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结构性碳水化合物(sc)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o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存在于植物细胞内部,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存在于细胞壁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通常比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更容易被消化。 1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一般来说,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可以描述为非中性洗涤纤维部分,它主要由糖、淀粉和果胶所组成。因为糖、淀粉和果胶的消化率高,通常可以替代部分中性洗涤纤维,以满足动物对能量的需要。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在瘤胃中的发酵状况随着饲料的种类、保存时间及加工的方法的不同而差异很大。 饲粮中非纤维的部分,近年来一直被称作为非纤维碳水化合物(NFC)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o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得到:酶学方法或者计算。前者是一项费时和困难的技术,在许多的化学实验室并不采用。但是,它却能够清楚的表示诸如甜菜渣、苜蓿、狗尾草和青贮料等饲料的营养成分。在NRC(2001)奶牛营养需要评述体系中,NSC与NFC所包含的内容有若 收稿日期:2006—01—04 作者简介:吴秋珏(1979一),女,河南南阳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研究工作。干相似之处,但有差异,主要是对果胶和有机酸的处理不同。NFC内包括果胶和有机酸,但NSC不包含果胶和有机酸。此体系用Smith(1981)改进的(铁氰化物作为比色的指示剂)酶学方法测定NSC,其中包括淀粉、蔗糖和果聚糖fJ1。但另一些研究者给予NSC不同的内涵,他们用公式(NSC=100一CP一(NDF—NDFIP)一Ash—Etherextract)(CPMDairy)t2]计算的NSC,包括了果胶和有机酸等物质,其实质与以上所述体系的NFC相同,因此,在阅读文献与进行有关研究时,要先确定所用NSC的内涵。 一些研究者用NFC为易消化碳水化合物的指标,并已得到美国NRC认可。NFC可由公式计算:NFC=100一(%NDF+%CP+%Fat+%Ash)…、或NFC=100一(NDF+CP+Ash+LCFA+1)(LCFA为长链脂肪酸,LCFA+1相当于醚浸出物)14】。NFC主要化学成分为糖、淀粉、有机酸、其他贮存性碳水化合物(如果聚糖)和果胶物质。这些成分对于反刍动物都是高度易消化的。 2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纤维部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它们组成了植物的结构部分,因此,称为“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或“细胞壁碳水化合物”[5】。描述这一部分最困难之处在于它的复杂性:纤维是不能被消化的化合物。习惯上纤维被称为粗纤维,但是,现在进一步提出了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它们能够更准确地区别开影响吸收NDF和影响消化ADF的部分。 女一奠一套,套,奠一贲一套一矣一套一受一套一贲一受一女一女.女一女一奠一奠一、受,.受,一套一受一套,,受,,安.、套一奠一套一套,套一套一套,套一奠,、英一安, [9】蒋林树,何文辉,刘文奇,等.奶牛饲料添加剂“增奶宝”的应用效果[J】.中国奶牛,2001(1):33—34. [10】帅丽芳,段铭,张光圣,等.微生态制剂对反刍动物消化系统的调控作用[J】.中国饲料,2002(9):16—17. 饲料博览2006年第2期【1l】那日苏,桂荣,赵青余,等.牛用益生素的研究与应用[J].饲料研究,2002(12):10一13. [12】岳寿松,龙升波,王世荣,等.微生态制剂对奶牛增奶的试验研究【J】中国奶牛,2003(3):20—21. 一12一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