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逆耳典故
忠言逆耳的成语典故

忠言逆耳的成语典故忠言逆耳是指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
那忠言逆耳有什么典故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忠言逆耳的成语典故,供大家阅读!忠言逆耳的成语典故《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占咸阳后,进秦宫察看。
秦宫内宝物无数,美女如云,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新奇与满足,产生了想好好地享用这一切的念头。
樊哙是刘邦的部下,他看出刘邦的心思,就问他是要做一个富豪,还是要统领天下。
刘邦说:“当然是统领天下。
”樊哙说:“秦宫里珍宝无数,美女众多,这些都是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
请速返回灞上,千万不能留在宫中。
”刘邦根本听不进樊哙所言。
谋士张良知道后,对刘邦说:“秦王昏庸无道,百姓才起来造反,您才得到了这一切。
您替天下百姓除掉暴君,更应该维护形象,节俭度日。
现在刚到秦宫就想享乐,怎么能行呢?忠诚正直的话不顺耳,但对行动有利;好药一般都很苦,但却能治病。
望主公听从樊哙之言!”刘邦心想,拥有天下之后,美女、富贵迟早都会享受得到,于是听从了樊哙、张良的劝告,马上下令封库,关上宫门,返回灞上。
西汉名将樊哙樊哙,西汉开国功臣,汉高祖刘邦的心腹,以勇敢著称。
樊哙出身寒微,早年曾以屠狗为业。
他与刘邦的交往甚密,曾与萧何、曹参共同拥戴刘邦起兵反秦。
待刘邦做了沛公,樊哙便做了他的随从副官,跟随刘邦征战,屡建战功,并被赐贤成君的封号,后又有多次加封。
樊哙一直跟随刘邦左右,是刘邦的爱将。
忠言逆耳的成语解析忠言逆耳zhōng yán nì ěr[释义] 诚恳的劝告听起来不舒服。
逆:不顺。
[语出] 《儿子家·六本》:“孔子曰:‘良药苦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辨形] 忠;不能写作“中”。
[近义] 良药苦口持平之论[反义] 甜言蜜语花言巧语[用法] 多与“良药苦口”配合使用。
一般作谓语、宾语、分句。
[结构] 主谓式。
忠言逆耳的成语造句1、拉萨来的格西翁波意西则因忠言逆耳而受到麦其土司父子的残酷迫害。
忠言逆耳成语的含义及典故

忠言逆耳成语的含义及典故忠言逆耳,汉语成语。
拼音是zhōng yán nìěr,指的是忠诚直率的劝告听起来不大舒服。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忠言逆耳成语的含义及典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忠言逆耳成语的解释逆耳:不顺耳。
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二、忠言逆耳成语的典故留侯张良,他的先人是韩国人。
祖父开地,做过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相。
父亲平,做过釐王、悼惠王的相。
悼惠王二十三年(前250),父亲平去世。
张良的父亲死后二十年,秦国灭亡了韩国。
张良当时年纪轻,没有在韩国做官。
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弟弟死了不厚葬,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这是因为他的祖父、父亲任过五代韩王之相的缘故。
张良曾经在淮阳学习礼法,到东方见到了仓海君。
他找得一个大力士,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
秦始皇到东方巡游,张良与大力士在博浪沙这个地方袭击秦始皇,误中了副车。
秦始皇大怒,在全国大肆搜捕,寻拿刺客非常急迫,这是为了张良的缘故。
张良于是改名换姓,逃到下邳躲藏起来。
张良闲暇时徜徉于下邳桥上,有一个老人,穿着粗布衣裳,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甩到桥下,看着张良对他说:“小子,下去把鞋捡上来!”张良有些惊讶,想打他,因为见他年老,勉强地忍了下来,下去捡来了鞋。
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既然已经替他把鞋捡了上来,就跪着替他穿上。
老人把脚伸出来穿上鞋,笑着离去了。
张良十分惊讶,随着老人的身影注视着他。
老人离开了约有一里路,又返回来,说:“你这个孩子可以教导教导。
五天以后天刚亮时,跟我在这里相会。
”张良觉得这件事很奇怪,跪下来说:“嗯。
”五天后的拂晓,张良去到那里。
老人已先在那里,生气地说:“跟老年人约会,反而后到,为什么呢?”老人离去,并说:“五天以后早早来会面。
忠言逆耳成语典故

忠言逆耳成语典故【释义】对自己有利的话语听起来都觉得不顺耳。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
刘邦的军队进驻灞上以后,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就领着仆人,带着皇帝的大印、兵符等来到刘邦的军营,向刘邦投降了,秦朝政权正式宣告灭亡。
刘邦率领军队进了秦朝的都城咸阳,他的将土们都乱纷纷地争着去找宫中的库房宝物,大家都挑好的东西拿。
刘邦也在将士们的陪同下来到了阿房宫,他看到官殿那么富丽堂皇,陈设那么豪华,觉得眼睛都看花了。
他每到一处,都有许多美如天仙的宫女们跪在地上迎接他,使得他有些飘飘然的感觉。
他在宫中呆了一会儿,坐了一下秦二世的龙床,感到舒服极了,真想在宫中住下来不走了。
正在这时,刘邦的部将樊哙突然闯了进来,他毫不客气地对刘邦说:“您是想打天下呢,还是想当个大财主啊?秦朝为什么灭亡了?还不是因为这些奢侈华丽的东西?您要是想打天下,就不能留恋这些东西。
还是赶快回到军营中去吧!”刘邦还是不想马上离开,说:“你先回去吧!我再呆一会儿。
”恰好这时张良也进来了,樊哙就把刚才的事给他说了一遍,要他去劝刘邦。
张良就对刘邦说:“正是因为秦朝的'君主昏庸、暴虐,生活奢侈,荒淫无道,引起百姓造反,您才能够来到这儿。
您为天下百姓除害,就应该勤俭、朴素,而您却一进秦宫就想着享乐!甚至不想走了,这怎么能行呢?俗话说得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樊将军说得很对,希望您能听从他的劝告。
”张良是刘邦的重要谋士,刘邦对他一向十分敬重。
他听了张良的话以后,猛然省悟,就吩咐将士不准拿宫中的一针一线,把库房也原样不动地封了,然后带着将士们回到了军营。
紧跟着,刘邦召集了咸阳附近郡县的父老,向他们宣布约法三章,设身处地为老百姓着想,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为他以后夺取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忠言逆耳”也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或“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忠言逆耳成语

忠言逆耳成语忠言逆耳成语忠言逆耳成语1【语源】《史记.留侯世家》【释义】忠诚正直的劝告,往往听起来不顺耳,不舒服。
【例句】当然,做到这样,也非易事。
因为忠言逆耳,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的。
【结构】主谓结构【近义】良药苦口【反义】甜言蜜语花言巧语【故事】秦朝末年,项羽和刘邦两支起义军成为反秦的主力军。
公元前207年,项羽的军队攻灭了秦军主力。
次年(即前206年)十月,刘邦的军队抵达灞上(今陕西西安东),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不得不投降。
于是,刘邦顺利地进入了秦都咸阳城。
刘邦进入咸阳秦宫后,看到富丽堂皇的宫室、帷帐、狗马及珍宝美女,不计其数,心中顿时产生羡慕之情、占有之意。
刘邦的部将樊哙见刘邦要住在宫中,问他道:“您是想有天下呢,还是只想有这些奇珍异宝和如云的美女呢?”刘邦说:“我当然想有天下。
”樊哙语重心长地劝道:“我进入秦宫后,见里面的珍奇财宝不可胜数,后宫美人数以千计。
这些都是导致秦灭亡的原因啊!我希望您尽快回到灞上,千万别留在宮中。
”刘邦听不进去。
谋士张良见刘邦不听樊哙劝告,准备住在宫中时,便前去刘邦说:“秦皇无道,因此您沛公才能到这里。
替天下的人铲除残贼应该崇尚朴素和不贪不占作为政治资本。
您现在刚到秦都,便贪图享乐,这就是人们说的‘助夏桀为虐’。
况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请您听樊哙的劝告,离开秦宫吧!”刘邦于是率领军队,回军灞上。
忠言逆耳成语2【释义】逆耳:不顺耳,不中听。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忠告的话往往因不合自己的想法,而听不进去。
【用法】用来形容规谏的话刺耳,不易被人接受。
【出处】这则成语出自《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成语故事】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占咸阳后,进秦宫察看。
秦宫内宝物无数,美女如云,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新奇与满足,产生了想好好地享用这一切的念头。
樊哙是刘邦的部下,他看出刘邦的心思,就问他是要做一个富豪,还是要统领天下。
刘邦说:“当然是统领天下。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
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出自《史记·留侯世家》沛公刘邦十万义军攻破峣关,在蓝田大败秦朝关中守军,领先天下义军,顺利地进入咸阳。
进入秦朝的咸阳宫后,沛公刘邦被宫中的美色珍玩吸引,忘乎所以,准备留在秦宫里玩个尽兴不出来了。
他的连襟兄弟樊哙劝他他也听不进去。
这个时候,张良入宫直谏,很严厉地数落了刘邦一顿,说明了他这样做的错误,并且说了这么一句:“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请沛公听樊哙言。
”沛公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秦宫,宣布军队开出城市,到咸阳郊外的霸上乖乖驻扎,不许扰民。
这句贤文是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地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忠言逆耳比喻什么

忠言逆耳【拼音】:zhōng yán nìěr【解释】:逆耳:不顺耳。
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
常用来比喻有益而尖锐的批评。
【典故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近义词】:良药苦口、持平之论【反义词】:甜言蜜语、花言巧语【成语用法】:烟馆里的人,都看这人来历不明,劝他不要与那人要好,却是忠言逆耳,哪里听得。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十三回)【感情色彩】:褒义词【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分句;常与良药苦口连用【成语结构】主谓式【产生时间】:古代【成语辨形】忠,不能写作“中”。
【英文翻译】honest advice may be unpleasant to hear.【成语谜面】:最不爱听的好话【成语故事】: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大军到咸阳后,进入秦宫探看。
但见宫室华丽,各处室物不计其数,都是他从未见到过的。
每到一处,许多美丽的宫人向他跪拜。
他越看越感到新奇,兴味也越来越浓。
于是,打算就住在宫内享受一番。
刘邦的部将樊哙发现刘邦要住在宫中,问他说:“沛公(指刘邦)是想有天下呢,还是只想当一个富家翁呢?”刘邦回答说:“我当然想有天下。
”樊哙真诚地说:“臣进入秦宫里,见到里面的珍奇财宝不可胜数,后宫中美人数以千计、这些都是导致秦朝灭亡的东西啊。
望沛公迅速返回霸上,千万不要留在宫中。
”刘邦对樊哙的劝谏不以为然,还是准备住在宫中。
谋士张良知道这件事后,对刘邦说:“秦王无道,百姓造反,打败了秦军,沛公才能来到这里。
您为天下除掉害民的暴君,理应克勤克俭。
如今刚入秦地,就想享乐。
俗语说:‘忠诚正直的劝告往往不顺耳,但有利于行为;含毒的药吃的时候很苦,但有利于疾病。
’望沛公听从樊哙的忠告。
”刘邦听了,终于醒悟过来,马上下令府库封起来,关掉宫门,随即率军返回霸上。
逆耳忠言助我行

逆耳忠言助我行我们在生活之中,我们有时会犯错误,而这时会有人给我们提一些正确的建议,我们一定会觉得他很烦,甚至刻意的远离他,躲开他,这就是逆耳忠言。
但是如果我们听从了这些建议,我们就会纠正自己的错误,把损失降到最低,这就是逆耳忠言助我行。
忠言虽然逆耳,但是他对我们的作用十分巨大。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大军攻占咸阳,打算住在宫内享受。
张良说这正是秦朝灭亡的原因。
刘邦听从劝告退兵驻守霸上等待项羽的到来。
这才避免了在自己还没有发展完全的时候,被项羽消灭,给自己创造养精蓄锐的时间。
唐太宗时,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
魏征在贞观年间先后上疏二百余条,强调“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唐太宗听从了这些逆耳忠言,唐太宗才开创了千古称颂的“贞观之治”。
这就是听从逆耳忠言的好处,可以使我们更清晰地认知自己,避免失误,使用正确的方法去处理自己所遇到的问题。
不逆耳,就没有忠言。
靖康之耻后,岳飞着手抗金,收复失地,即将成功之时,主战派大臣向高宗提出许多逆耳的忠言,秦桧却向高宗进献谗言,污蔑岳飞之时还拍尽高宗马屁。
以致宋高宗被秦桧所迷惑,大力排挤主站派,把岳飞从前线调回,加上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冤死在风波亭中。
后宋金议和,宋朝堂堂大国,竟屈服于一个效果。
正像朱熹所指出的那样:“秦桧之罪所以上通于天,万死而不足以赎买。
”这充分说明了人如果不听从逆耳的忠言,就很容易犯错误,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忠言虽逆耳,却能帮助我们走向成功的道路。
希望大家永远记住这句话,在人生的道路上时刻铭记:忠言逆耳助我行!。
成语故事《忠言逆耳》故事简介PPT

故事情节
4. 回到王宫后,国王召集大臣们前来 议事,但是唯独没有叫宰相来,国王问 其他大臣:“大家觉得我今天表现怎么 样?”其他大臣们纷纷奉承说:“国王
英明神武!”。
5. 这时宰相赶来了,他听到大家都在 夸国王,很生气,进来直接说:“国王 今天的行为不太好,作为国王,不能被 奉承话蒙蔽双眼,而应该多听逆耳忠言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忠言逆耳》故事概述
故事背景
时间
古代中国
地点
一个王宫
故事情节
1. 有个国王,他有个习惯,就 是天天听奉承话,只要听到有人
说他好,他就开心。
2. 可是他的宰相是个正直的人 ,常常对国王说些逆耳忠言,国
王非常讨厌他。
3. 有一天,国王外出游玩,穿 着便装去了很多地方,听到到处 都是对他的赞美之声,心里非常
• 忠言逆耳:指真诚的劝告或尖锐的批评听起来可 能不愉快或难以接受。
出处与背景
•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留侯世家》,描述了汉朝初期张良为辅佐 刘邦所献的“商山四皓”之计。尽管此计在初期并未被刘邦接 受,但后来事实证明“商山四皓”的判断是正确的,也使得刘 邦领悟到忠言逆耳的道理。
含义与引申意义
• 成语“忠言逆耳”既表达了直接、真诚的劝告可能会让人感到不适,也暗示了只有听取并接纳别人的忠告才能获得正确的 认知和决策。它常被用于提醒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和劝告,以及在做出决策时要兼听则明。
。”
6. 国王听了很生气,命令将宰相赶出 王宫。Biblioteka 故事主题与寓意主题
忠言逆耳,良药苦口。
寓意
好的忠告虽然听起来不顺耳,但它的确能帮助我们避免犯错。
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忠言逆耳典故
忠言逆耳是指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
你们知道忠言逆耳的典故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忠言逆耳典故,供大家阅读!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大军到咸阳后,进入秦宫探看。
但见宫室华丽,各处室物不计其数,都是他从未见到过的。
每到一处,许多美丽的宫人向他跪拜。
他越看越感到新奇,兴味也越来越浓。
于是,打算就住在宫内享受一番。
刘邦的部将樊哙发现刘邦要住在宫中,问他说:“沛公(指刘邦)是想有天下呢,还是只想当一个富家翁呢?”刘邦回答说:“我当然想有天下。
”樊哙真诚地说:“臣进入秦宫里,见到里面的珍奇财宝不可胜数,后宫中美人数以千计、这些都是导致秦朝灭亡的东西啊。
望沛公迅速返回霸上,千万不要留在宫中。
”刘邦对樊哙的劝谏不以为然,还是准备住在宫中。
谋士张良知道这件事后,对刘邦说:“秦王无道,百姓造反,打败了秦军,沛公才能来到这里。
您为天下除掉害民的暴君,理应克勤克俭。
如今刚入秦地,就想享乐。
俗语说:‘忠诚正直的劝告往往不顺耳,但有利于行为;含毒的药吃的时候很苦,但有利于疾病。
’望沛公听从樊哙的忠告。
”刘邦听了,终于醒悟过来,马上下令府库封起来,关掉宫门,随即率军返回霸上。
忠言逆耳解析[释义] 诚恳的劝告听起来不舒服。
逆:不顺。
[语出] 《儿子家;六本》:“孔子曰:‘良药苦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
[辨形] 忠;不能写作“中”。
[近义] 良药苦口持平之论
[反义] 甜言蜜语花言巧语
[用法] 多与“良药苦口”配合使用。
一般作谓语、宾语、分句。
[结构] 主谓式。
忠言逆耳的事例在中国历史上,唐初宰相魏征以敢于向皇帝直言进谏著称。
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唐太宗有不对的地方,魏征就会据理力争,进行劝说,即使唐太宗因此而大发脾气,他也毫不畏惧,照旧慷慨陈词。
唐太宗对魏征是既赏识又敬畏的。
魏征病逝后,唐太宗悲伤地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与不对。
现在魏征死了,我失去了最珍贵的一面镜子。
”
为什么唐太宗会把魏征当作自己的镜子呢?这是有原因的。
魏征出身卑微,少年时孤苦贫困,曾经出家做过道士。
他喜欢读书,用心钻研古籍,学识非常丰富。
隋朝末年,魏征参加了反对隋朝暴政的起义。
后来,他投靠唐高祖李渊创建的唐王朝,为太子李建成做事。
由于魏征才华出众,因此很受太子的器重。
后来,唐高祖的二儿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杀死哥哥李建成。
年轻而敏锐的李世民知道魏征是个人才,便亲自召见他。
李世民一见魏征,就非常生气地责问他:“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的感情?”在场的大臣们都感到魏征将有杀身之祸。
可是,魏征却从容自若,以非常自信的口气回答说:“如果皇太子早听我的话,肯定不会落到今天这样的下场。
”李世民听后,被魏征这种不畏强权及正直的精神所感动,打从心里钦佩他的人格。
因此,不但没有处罚他,反而重用了他。
不久,李世民即位,他就是唐太宗。
唐太宗委任魏征为谏议大夫(专门向皇帝提意见的官职),以后又提拔他当宰相。
建国之初,唐太宗励精图治,经常召见魏征,与他讨论治国施政的得失。
魏征胸怀大志,胆识超群,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大胆进谏。
在他任职的几十年间,为了使大唐民富国强,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了二百多次。
每一回,唐太宗都慎重地思考他所提的意见,尽量采纳。
有一次,唐太宗违犯他制定的18岁成年男子才须服兵役的规定,决定征召16岁以上,18岁以下,身材高大的男子从军。
命令发出以后,魏征极力反对,唐太宗十分生气,派人把他叫来,大加训斥。
魏征毫不畏惧,他十分严肃地进谏说:“您现在把强壮的中男都抽去服兵役,那么,田由谁来种?工由谁来做?您常常讲,我当国君,首先要讲信用,可是国家的法律明明规定,男丁中的强壮者才需要服兵役,您为什么不遵守呢?您这样做,在老百姓面前不是失去信用了吗?”
魏征的这一番话,把唐太宗一肚子的火气浇灭了。
他心悦诚服地对魏征说:“先生真是我和国家的一面镜子啊!我原先以为你太固执,
不通情理,现在听了你的话,觉得很有道理。
政令前后不一,百姓不知所措,国家是无法治理得好的。
”于是,唐太宗立刻下令停止征召中男服役,还奖赏了魏征。
敢于直言劝谏的魏征不仅为国家立下了不朽的功绩,也成了以后历朝官员效法的楷模。
忠言逆耳造句1.虽良药苦口,但可以根治重病;虽忠言逆耳,但可以帮助你改正错误或不犯错误。
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益于行。
3.他本来就叛逆性强,更何况忠言逆耳,我看你这番话白说了。
4.忠言逆耳,同学们的批评听起来尖锐了些,但对你改正缺点是有好处的。
5.我不是没有劝告过他,只是忠言逆耳,他听不进去,我又有什么办法。
6.虽然忠言逆耳,但是为了公司好,该说的话我还是不得不说。
7.老师批评我们的错误,虽然我们不喜欢听,但忠言逆耳,我们还是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
8.忠言于最需要时,最不被重视,忠言逆耳。
9.我知道这些话会惹你不快,但忠言逆耳,还望多加思量。
10.老师对同学们的批评教育是为同学们的将来着想,正所谓忠言逆耳啊。
11.虽然忠言逆耳,但是为了公司好,该说的话我还是不得不说。
12.世界很颠倒,都认为师父讲的规矩道理是比较难接受,师父
讲真话却忠言逆耳,认为师父管太紧受不了!
13.我们要认真处理好朋友之间的分歧和摩擦,忠言逆耳,我们要冷静分析,这样才不会失去朋友。
14.老师批评我们的错误,虽然我们不喜欢听,但忠言逆耳,我们还是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
15.忠言于最需要时,最不被重视,忠言逆耳。
16.我知道这些话会惹你不快,但忠言逆耳,还望多加思量。
17.有时要服从,有时要批评;批评不比服从容易:忠言逆耳,照良心讲话的人没有好日子过。
18.由于维持本港货币及金融稳定是我的职责,即使有些人或会觉得忠言逆耳,我认为有需要时仍要发出这些警号。
19.因为你帮过我,所以我在你面前就得卑躬屈膝,曲意逢迎,而不能真诚地指出你的错误,让你有所进步,少年,忠言逆耳利于行。
20.秦相不管不顾就闯进了内宫,还振振有词:忠言逆耳。
21.其实,有的话难听,但有道理,“忠言逆耳利行”,不要人身攻击!中国人总想国家好,坏人、汉奸极少数。
22.尤其是一些反面意见,常言说“忠言逆耳”,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放低姿态,广纳善言,这样才能上情下达,下情上通,减少沟通成本,实现公司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