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泪道引流官汇总
泪道扩张引流管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57例分析

[] 吴文灿, 3 李宇蓉, 颜文韬, 鼻 内窥镜微 等.
在本研究 中, 泪囊、 鼻泪管 由于被留 者术后第 1天引流 管滑 出, 主要是 引流
置 的 引 流 管持 续地 支撑 扩 张 、 流 , 向 管 在 鼻 泪 道 中 较松 所 致 , 术 中发 现 引 引 为 若
创技术在难治性鼻泪管阻塞治疗中的应
合术疗效确切, 但存在创伤大、 出血多及 裸露在侧孔 , 备用; 扩张泪小 点, 用泪点 插 入 困难 ,患 者放 弃 手 术 。 1 患者 术 例
用 内眦部皮肤瘢痕 的缺点 , 而不易被患者 扩 张器 扩 张 上 泪 小 点 ; 探 通 引导 针 探 后第 1天擤鼻涕 时引流管滑 出。5 5例 接 受 泪道 置 管 术 以操 作简 单及 创 伤 小 通泪 道 , 上 泪 小 管 及泪 囊按 常 规 探 通 患 者术 后 每 日冲洗 泪 道 1 , 1 , ; 经 次 共 周 以
慢性泪 囊炎是 眼科 常见病及 多发 导针的侧孔穿进, 通过针体, 出针体的针
病… 其诱因主要是鼻泪管阻塞 。 , 目前治 柄端 , 拉针芯直线段, 直至 由针芯弧形弯 l 2个月。 7例患者中 5 5 6例一次植管成
约 mm 功 , 例 因鼻 泪 管 下 口狭 窄 , 通 引 导针 疗 泪 囊 炎 的方 法 较 多 , 统 泪囊 鼻腔 吻 曲段 平直 的进 入 探通 引导针 体 , 2 传 1 探
慢 性 泪 囊 炎 是 眼 科 常 见 病 和 多 发
1 手术方法 . 2
按眼部手术要 求行术 弓线的一股, l 拉出牵 引线, 完成置管; 从前 病 ,患 者 溢 泪 、溢 脓 影 响 日常生 活 和 工
严重者可导致全身感染 。目前国 内 眼消毒铺 巾。 术眼采用盐酸 丙美卡因滴 鼻孔观察人工鼻泪管下端是否置于下鼻 作, 眼液 ( 国爱尔康公司) 美 点眼 3次 , 每次 甲外后方 , 从泪小管处注入生理盐水 , 确 外 治疗方法主要有泪道探通术 、 鼻腔泪 液体从人工鼻泪管流 出。 1 , 滴 每次间隔 5mi; n 浸有利 多卡因与 定泪道通畅,
KTP激光联合新型泪道引流管治疗泪道阻塞

KTP激光联合新型泪道引流管治疗泪道阻塞郑大凤;樊玲;韩艳玲;汤咏梅【摘要】目的:观察KTP激光联合新型泪道引流管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泪道阻塞.方法:用带针芯的泪道探针探察泪道阻塞处,拨出针芯,再插入KTP激光纤维,发射激光,消除阻塞,疏通泪道,冲洗通畅,用泪道引流管两端分别自上下泪点进入,疏通泪道至鼻腔,两端稍拉紧至鼻孔,至此处打死结,减除多余软管,管结弹回鼻腔.术后点抗生素眼液,3mo后取管.结果:各种原因所致泪道阻塞426例482眼,手术成功445眼(92.3%),失败37眼(7.7%).结论:KTP激光联合泪道引流管治疗泪道阻塞,操作简便,适应证广,组织损伤小,术后无瘢痕,患者无痛苦,门诊即可手术,时间在5min左右即可完成.【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年(卷),期】2011(011)010【总页数】2页(P1847-1848)【关键词】激光;泪道引流管;泪道阻塞【作者】郑大凤;樊玲;韩艳玲;汤咏梅【作者单位】442000,中国湖北省十堰市,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眼科;442000,中国湖北省十堰市,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眼科;442000,中国湖北省十堰市,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眼科;442000,中国湖北省十堰市,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采用国产KTP激光疏通泪道联合泪道引流管是近年来国内正在开展的一项常见技术,我院2008-01/2010-01采用KTP激光联合泪道引流管治疗各种泪道阻塞426例482眼,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患者426例482眼,其中男107例141眼,女319例341眼,年龄12~76岁,病程2mo~40a。
482眼中泪小点闭塞22眼,泪小管、泪总管阻塞125眼,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319眼,鼻腔泪囊吻合术后5眼,泪道插管术后11眼。
设备:(1)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激光治疗仪,波长532nm,脉冲频率 3000~5000pps,脉宽100~150ns,输出功率0~15W 可调,光纤维直径0.3~0.6nm。
双路泪道引流管泪道置管结合自制冲洗液泪道冲洗在泪道断离中的临床应用

双路泪道引流管泪道置管结合自制冲洗液泪道冲洗在泪道断离中的临床应用[摘要] 目的探讨双路泪道引流管泪道置管结合冲洗液在泪道断离中的临床应用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2年4月在山东省垦利县人民医院五官科住院治疗的外伤性泪小管离断行一期高倍显微镜下泪小管离断吻合术患者46例46眼,在泪道断离患者行泪道断离吻合术中分双路从上下泪道中置入泪道引流管并在鼻腔前端打结,常规行断端吻合术,术后7 d开始用自制冲洗液(氧氟沙星滴眼液5 ml+地塞米松1 ml+糜蛋白酶4 000 u)冲洗泪道,1周1次,至术后3个月拔除泪道引流管后继续冲洗2~4周,观察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全部患者均手术一次成功,随访1个月至半年。
46例中治愈44例(无溢泪,冲洗泪道通畅),治愈率为95.7%,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结论采用双路从上下泪道中置入泪道引流管常规行断端吻合术并结合自行配制的泪道冲洗液冲洗泪道治疗泪道断离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泪道断离;泪道引流管;双路;冲洗液[中图分类号] r77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2(c)-0041-02泪小管离断是常见的眼科附属器外伤性疾病,各种原因所致的眼睑外伤常伴有泪小管的离断,如不进行恰当修复,轻则影响外形,重则终生流泪。
手术吻合是目前较有效的治疗方法[1-2]。
由于泪小管细小,外伤情形各异,有时断端吻合不良和伤口瘢痕收缩也常为手术失败的原因。
本院采用双路泪道引流管泪道置管结合自制冲洗液对泪道断离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2年4月在山东省垦利县人民医院五官科住院治疗的外伤性泪小管离断行一期高倍显微镜下泪小管离断吻合术病例46例46眼,其中,男38例,女8例,年龄9~67岁,平均(36.4±9.7)岁;右眼27例,左眼19例。
RS型泪道扩张引流管在泪小管断裂手术中的应用

RS型泪道扩张引流管在泪小管断裂手术中的应用徐文双;赵春双;何晓迪【摘要】目的探讨泪小管断裂患者应用RS型泪道扩张引流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泪小管断裂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一次性硬膜外导管作为泪道支撑物,治疗组采用RS型泪道扩张引流管作为泪道支撑物.比较术后两种泪道支撑物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4%明显高于对照组73.68%(P<0.05),同时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低于对照组36.84%(χ2=11.4,P=0.001).结论应用RS型泪道扩张引流管作为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的泪道支撑物临床疗效显著,减少手术并发症,手术成功率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8(024)013【总页数】3页(P87-89)【关键词】RS型泪道扩张引流管;硬膜外导管;泪小管断裂手术【作者】徐文双;赵春双;何晓迪【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市五官医院眼科,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齐齐哈尔市五官医院眼科,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5【正文语种】中文泪小管断裂是眼科最常见的眼睑外伤性疾病[1-2],如不及时将断裂的泪小管断端吻合治疗,将会出现永久性溢泪、眼睑畸形愈合、睑外翻等一系列疾病[3-6],不仅影响美观,患者还将经受终身溢泪的困扰。
本研究对泪小管断裂患者应用不同泪道支撑物进行泪小管吻合手术,观察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以本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76例泪小管断裂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手术治疗。
对照组38例,男27例,女11例,年龄6.6~69.5岁,平均(45.4±8.6)岁,眼睑外伤时间6~28 h,平均(18.5±6)h,治疗组38例,男30例,女8例,年龄5.5~72.2岁,平均(42.6±5.2)岁,眼睑外伤时间8~32 h,平均(19.5±4)h,研究对象两组之间在性别、年龄、受伤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用于泪道引流管植入术33例

人生理盐水冲洗 。 —6个月后从 内眦部剪 断硅胶 管 , 3 从鼻腔取 出
引流 管 。 别 于术 后 13 6个 月 随访 。 分 ,, 1 疗效判定标准… 3 治愈 : 者 无 溢 泪 , 患 泪道 冲洗 通 畅 ; 转 : 者 泪 溢 症 状 减 轻 , 好 患 泪 道 冲 洗 阻 力 较 大 , 而 不 畅 , 部 分 返 流 ; 效 : 者 溢 泪 症 状 通 有 无 患 未 减 轻 , 道 冲 洗 不 通 , 分 患 者 有 脓 性 分 泌 物 。 治愈 和有 效 合 泪 部 以 计 为 总有 效 。
抗 生 素 滴 眼 液 预 防 感 染 。 疗 组 术 后 3d 1 复 诊 , 从 上 下 泪 治 、周 并 小点 注入 重组 牛碱 性 成 纤 维 细胞 生 长 因子 眼用 凝 胶 。 照组 仅 注 对
眼 )泪总 管阻塞 3例 ( , 3眼)将 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 。 治疗组 3 3例
泪 道 阻 塞 是 临 床 眼科 常 见 的 一 种 以 流 泪 为 主 要 症 状 的疾 病, 目前 治 疗 方 法 很 多 , 泪 道 探 通 术 、 道 激 光 术 、 道 插 管 如 泪 泪 术 、 囊 鼻 腔 吻 合 术 等 , 的都 是 为 了 重 建 泪 道 或 恢 复 其 通 畅 。 泪 目 目前 , 层 医 院 应 用 泪 道 引 流 管 植 入 术 取 得 了 很 好 的疗 效 , 损 基 且 伤 较 小 , 者 容 易 接 受 。 年 来 , 者 采 用 该 手 术 联 合 重 组 牛 碱 患 近 笔 性 成 纤 维 细 胞 生 长 因 子 ( 复 舒 ) 用 凝 胶 治 疗 泪 道 阻 塞 , 果 贝 眼 效
泪道置管术的应用现状

的复杂性所在[3,27-28]。 双泪小管环形置管最常用。Ritleng 置管术适用于低龄患
儿,其独特的泪道软引导系统,使探通置管同步完成,避免多次 探通对幼儿泪道的损伤。于刚等[27]对 546 例不同年龄、治疗史 和阻塞类型的 CNLDO 患儿行 Ritleng 置管,总治愈率 88% ,并 发现治愈率随年龄增长和探通次数增加,下降趋势明显。单纯 膜性 阻 塞 的 治 愈 率 为 92% ,显 著 高 于 复 杂 性 阻 塞 的 83% 。 Crawford 置管术在北美地区使用广泛,适用于各类置管术失败 和 18 个月以上的患儿。它由 2 根橄榄叶型尖端的不锈钢探针 和连接两者的硅胶管组成。难度比 Ritleng 高,需要全麻,易损 伤泪道和鼻腔黏膜而出血[3]。吴倩等[28] 选取 97 例探通术或 激光治疗失败的 10 月龄以上 患 儿,行 Crawford 置 管,治 愈 率 88. 97% 。同时发现曾探通 1 次、多次、行激光手术或置管术的 患儿,治愈率下降趋势明显。
行完成环形置管,临床试验 10 年有效率可达 63% 。他们认为 相比传统的单管,双 管 使 泪 道 内 壁 相 隔 更 远,再 次 粘 连 狭 窄 的 可能性更小,且两 平 行 管 之 间 的 空 隙 具 有 毛 细 作 用,更 利 于 引 流。韩国学者也主张对远端泪小管和泪总管阻塞的患者,使用 双泪 小 管 双 管 置 管 术 配 合 传 统 泪 囊 鼻 腔 吻 合 术 ( dacryocystorhinostomy,DCR) 。Hwang 等[6] 对 52 例 患 者 行 外 路 DCR 术后,在有效扩张泪小点的基础上,顺行置入 2 根单硅 胶管( 直径 0. 64 mm) ,2 根管分别系住留置在鼻前庭外侧。并 引入置单管组对照,发现置双管组泪道开放率为 96. 5% ,大于 对照组的 85. 5% ,但 2 组治愈率并无显著性差异。Paik 等[7]对 54 例远端泪小管和泪总管阻塞患者行经鼻内镜 DCR 后,扩张 泪点并将 2 根硅胶管( 直径 0. 64 mm) 顺行穿过新开骨窗,置入 泪道,鼻内 4 个末端系住,也发现双置管比单置管的泪道开放 率高,但治愈率仍无显著性差异。认为双置管可替换结膜鼻腔 泪囊吻合术置 Jones 管。Jones 管相关风险与不便包括: Jones 管 阻塞、结膜下感染、鼻 腔 黏 液 分 泌 物、仰 卧 位 时 溢 泪、影 响 外 观 等。但并发症并不增多,双管置管可以说是利大于弊。 1. 2 泪小管断裂 泪小管断裂多因外伤所致,可分为直接损 伤即锐性伤和间 接 损 伤 即 钝 性 伤,常 合 并 眼 眶 骨 折、眼 周 软 组 织及眼内损伤。泪小管断裂的修补方法多样,曾有泪小管鼻腔 泪囊吻合术、泪 小 管 外 置 术 等 术 式[8]。近 年 来,主 流 治 疗 原 则 是: 通过手术干预恢复泪道通畅,重建眼睑结构,可预防创伤后 溢泪[9-11]。置管方 式 主 要 有 单 泪 小 管 置 管 和 双 泪 小 管 环 形 置 管。Leibovitch 等[12]对 19 例 上 或 下 泪 小 管 损 伤 的 患 者 使 用 Mini-Monoka 单泪小管置管,从泪点推进后连接鼻侧和颞侧泪 小管断端,近端由锚定塞固定于泪点,并横褥式逐层缝合眼睑。 随访 13 个月后,解剖学成功率 100% ,功能学成功率为 94. 7% , 且眼 睑 复 位 良 好。 Eo 等[10] 使 用 的 Monostent 管 是 在 MiniMonoka 基础上,增加不锈钢探针,方便探入泪点,增大管内外径 和管长、缩小泪点塞外露部、增粗内嵌部,以减少置管自发移位 和角膜擦伤的概 率。单 泪 小 管 置 管 术 具 有 插 取 简 单、高 效、不 影响正常泪小管等诸多优势,被各地医师广为接受[10,12-13]。双 泪小管环形置管术中用猪尾探针或 Crawford 探针进入上下泪 小管,虽有伤及正常泪小管和泪总管的风险,但 Wu 等[11]发现 熟练技术配合显微镜操作,可将此风险降到最低。尤其当双泪
手术室一次性耗材管理

四.使用过程的管理
专人管理 由于一次性耗材的种类繁多,使 用广泛,几乎涉及到所有外科手术,因此 我科安排一名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护士主要 负责库房管理。其负责主要内容包括预定、 领取、摆放、检查、登记,并定期向护士 长反馈使用情况。库房护士要及时检查各 类物品的使用情况,对常用物品,固定放 置,每日检查,对当日消耗的物品及时补 充,避免术中供不应求而延误手术。
其型号有0~9/0及广等,带针。针有大、 小、圆针与三角针之分,使用时应根据临 床用途进行选择。常用于肠道、胆道、肌 肉、关节囊、子宫、腹膜等组织脏器的缝 合,也用于眼科和线两种, 均可吸收。吸收所需时间的长短,依肠线 的粗细及组织的情况而定,一般6~20天可 完全吸收。目前肠线均采用一次性无菌包 装,使用方便。
五.一次性无菌耗材的监测
建立严格的无菌物品检查、监测制度,有专人 负责,保证每周对所有一次性无菌耗材进行抽 样检查,包括产品包装、生产日期、有效期等。
每月对一次性无菌耗材进行抽样细菌培养。为 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由专人负责,首 先应该保证操作环境和检测工具的无菌和洁净, 检测内容包括无菌耗材的内包装袋及耗材采样, 每次培养结果应存档。
10.泪道引流管:用于泪 道成形
11.脑室引流管:用于神 经外科手术引流
12.纱布引流条:凡士 林纱布引流条和碘仿 纱条。
凡士林常用于脓肿切 排后堵塞伤口。
碘仿纱条有抗菌防腐 收敛促进创面肉芽组 织生长和除臭,用于 耳鼻腔、阴式子宫手 术及深部腔内填塞止 血
二.常用止血用物
1.止血纱布:W1912、 W1913
一次性无菌耗材的种类繁多,在手术中使用频繁, 为了保证术中拿取方便、快捷、一次性物品间应 设置在手术区的中间部位。
泪道引流管置管术治疗泪小管狭窄的术后护理

泪道引流管置管术治疗泪小管狭窄的术后护理目的观察泪小管狭窄行泪道引流管置管术后的效果,总结相关的护理经验。
方法收集我科从2012年~2013年80例(90眼)泪小管狭窄行泪道引流管置管术患者的术后护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74例(83眼)溢泪症状消除,6例(7眼)溢泪症状缓解,效果满意,总有效率100%。
结论通过对泪道引流管置管术患者术后的规范健康指导,定期门诊冲管,有助于提高患者手术的愈后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标签:泪小管狭窄;泪道引流管;术后;护理泪道阻塞是最常见的眼病之一,常发生在泪点、泪小管、泪囊与鼻泪管交界处以及鼻泪管下口,以溢泪为主要症状。
泪溢可造成不适感,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长期泪溢浸渍,可引起慢性刺激性结膜炎、下睑和面颊部湿疹性皮炎[1]。
随着对泪道疾病的重视,手术的不断改进,我院应用了泪道引流管置管术治疗泪小管狭窄引起的阻塞疾病,通过对术后的规范健康指导及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治愈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泪道引流管置管术治疗泪小管狭窄的病例80例(90眼),男性16例(18眼),女性64例(72眼),年龄25~67岁,住院3~7d,平均4.5d。
1.2方法1.2.1手术材料及方法采用的是山东福瑞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泪道引流管,包含硅橡胶材料留置引流管及两端的金属探针。
所有患者均行结膜囊滴0.4% 盐酸奥布卡因眼液表面麻醉,术前鼻腔填塞1%麻黄碱鼻液丁卡因浸润的棉片。
2%利多卡因注射液予患眼侧眶下神经阻滞麻醉,起效后取出鼻腔棉片。
用泪点扩张器插入泪小点,先与睑缘垂直插入1.5~2mm,然后水平转向鼻侧,与泪小管水平部平行探入,边旋转边推进放置约30min左右,以尽量扩大泪小点。
双头探针的两头分别自上下泪小点探入直至下鼻道,用专用钩分别勾取出两个探针头端拉至鼻外并将硅胶管拉入泪道。
此时,硅胶管贯穿全泪道,上下泪小点处仅留5mm 环管暴露,去掉硅胶管前端探针,调整硅胶管长度,将两端硅胶管结扎,留置于鼻腔内,多余部分剪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泪道的解剖(2)
3、泪囊 泪囊是位于眼眶内侧壁前下方泪囊窝内的 一个膜性囊,其上端在内眦水平以上,为膨大的盲 端,其下端移行为鼻泪管。泪囊和鼻泪管分别贴附 于泪囊窝和骨性鼻泪管的骨膜。眼轮匝肌的部分肌 纤维分布于泪囊的浅、深面。收缩时,可扩大泪囊, 使囊内呈负压,有利于将结膜囊的泪液引流至泪囊 内。 4、鼻泪管 鼻泪管为泪囊下端的膜性管道,上段大 部分包埋于骨性鼻泪管中,与骨膜紧密相贴;下段 位于鼻腔外侧壁黏膜的深面,向下开口于下鼻道外 侧壁的前份。
简介三
适应症: ☆ 慢性泪囊炎 ☆ 泪小管狭窄 ☆ 鼻泪管狭窄、阻 塞 ☆ 泪小点狭窄、阻塞 ☆ 泪小管断裂等泪道疾病 ☆ 鼻腔泪囊吻合术 临床优势: ☆插管成功率高,引流通畅,无阻塞现象 ☆与传统手术相比,操作简便,病人痛苦小、很少出血, 不易复发,不留瘢痕 ☆在泪道及鼻腔内留置3~6个月,稳定无刺激,无过敏 ☆拔管时不需麻醉,简单易行,病人无痛苦 ☆对泪小管断裂吻合效果最好,对泪小管、泪小点狭窄及 鼻泪管狭窄等疗效显著
泪道引流管的优势
主要部分由两根伸展性能极好的不锈钢丝和
水滴形尖端的探头。总长度为11.5cm,探针 和柔软有弹性的硅管连接组成。 用鼻泪管治疗适合的泪道疾病,比传统的泪 道探通、穿线、单纯插管、激光及泪囊鼻腔 吻合术,疗效更满意,且手术损伤小,不破 坏泪道生理结构,不影响术后的导泪功能, 患者无需住院费用低,疗效高痛苦小,颜面 部不留瘢痕,病人易接受,是安全、理想的 手术方法。
泪道引流管的路线示意图
泪道引流管简介
【泪道引流管的用途】 对泪囊及泪道进行脓液引流、冲洗和给药时使用。 【泪道引流管的适应症】 单纯性泪道阻塞; 非骨性鼻泪管阻塞; 慢性泪囊炎; 泪囊积脓、脓肿; 外伤性泪道阻塞; 其它手术失败的上述病理; 与吻合术、泪道激光手术等手术联合使用。
泪道引流管的使用禁忌症
使用文献
核心期刊<<国际眼科杂志>>2003年 第3卷 第04期 吴欣怡, 韩少平著的 新型泪道引流管治疗泪小管断裂30例 目的 应用新型泪道引流管治疗泪小管断裂,恢复泪道引流. 方法 对30例泪小管断裂患者使用新型泪道引流管作为支撑 管行泪小管吻合术,将引流的两端探子分别从上、下泪点插入 泪道,通过泪管断端经过鼻泪管至下鼻道开口处,在鼻腔内窥 镜直视下,用镊子触及并取出探子于鼻腔外,在探子与硅胶管 交界处剪断硅胶管,两端硅胶管在鼻腔内打结留置于鼻腔.术 后3月或0.5a拔管.并与以往用硬膜外麻醉管做支架的疗效进 行比较. 结果 30例患者均于植管后3~7d内症状消失,29例拔管后达 到治愈标准,无泪管豁开、下睑外翻或泪点外翻等并发症.治 疗效果明显优于以硬膜外麻醉管作支架管吻合组. 结论新型泪道引流管作为泪小管断裂吻合支撑管,伤口愈合快, 成功率高,值得推广使用.
使用泪道引流管
吴文刚
简 介 一
简 介 二
规格:Fr2、Fr3(配有专用手术牵引钩) 产品特点: ☆硅橡胶材料,质地柔软、弹性好,对泪道
组织损伤小 ☆生物相容性好,无刺激及过敏等现象,可 长期留置 ☆金属探子前端呈泪滴状,平滑过渡,减少 对泪道的损伤, 便于自鼻腔钩取牵出硅橡胶 材料,质地柔软,对泪道组织损伤小
泪道引流管的手术步骤
病人卧位,常规眼及鼻腔麻醉,用泪道引流
管前的泪道探针行泪道探通术。 先用泪道扩张棒扩大上或下的泪小点直至泪 小管,开通闭塞的泪道口,再用探针分别自 上下泪小点进入泪小管横行插入鼻侧的鼻泪 管中;向下通过鼻泪管进入鼻腔的下鼻甲后, 探针的水滴形探头自下鼻甲后伸出,用附带 的泪道探头勾将探针勾出鼻外,选适当长度 剪断,打2-3个结留于鼻腔内。
外
眼
泪、泪总管、泪囊和
鼻泪管四部分。 1、泪点 是位于上、下睑缘内侧端泪乳头顶 端的小孔,对向泪湖,分别称为上、下泪点, 是泪液进入泪道的起始处。 2、泪小管 上、下泪小管分别起自上、下泪 点,先与睑缘成垂直方向走行向上、下,继 而转行向内侧,上、下泪小管汇合泪总管开 口于泪囊。
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病、出血性疾 病、肿瘤晚期、精神障碍及其它严重影响手 术的疾病患者禁用; 严重骨性泪道阻塞和其他原因不能探通的鼻 泪管阻塞; 急性泪囊炎; 严重的眼、鼻、咽部肿瘤; 严重的鼻及副鼻窦疾病影响鼻泪管通畅者。
泪道引流管使用的注意事项
1. 本品仅限于临床具备操作经验的人员使用。 2. 本品仅供一次性使用,用后销毁。使用前请检查 拉伸软管无断裂现象出现。 3. 本品为无菌制品,若包装破损严禁使用。 4. 产品灭菌有效期为三年,请在内包装袋上标注的 失效前使用。 5. 导管置入时如需润滑请使用适合硅胶的润滑剂。 6. 本品需与包装内的泪道探通引导勾专用工具配套 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