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沂蒙山小调(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七年级音乐——歌曲沂蒙山小调教案

七年级音乐——歌曲沂蒙山小调教案

歌曲《沂蒙山小调》教案
教学目标:
欣赏《沂蒙山小调》,了解中国民歌——小调的风格特点。

学会熟练的唱这首小调,并能背诵。

通过聆听范唱、欣赏视频熟悉了解《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
要求声音甜美细腻,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了解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教学难点:
通过歌曲学习,了解歌曲创作背景,对革命老区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了解革命老区沂蒙山——沂蒙山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著名的战场,影响着一个民族的命运。

沂蒙人民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三万沂蒙的优秀儿女献身疆场的革命根
据地,有“小延安”之称,因而被称为革命老区。

在孟良崮战役、渊子牙村自卫
哼唱歌谱,让学会感受。

3、学唱歌曲:
(1)学习歌词,理解歌词内容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

高梁(那个)红来(哎)豆花香,万担(那个)谷子(哎)堆满仓。

重点提示:鱼咬尾,让学生观察
(3)学唱歌唱:
(1)归韵和口型:歌词要唱好:大家画拍、讨论、重点练习:(小组学习)哎1、好、哎2、光几个字各唱几拍?
注意归纳、训练:归韵:老师指出句尾的音、学生回答并且练习唱好:哎,(共唱4拍)唤气:好(一字多音共唱六拍,连线,要唱的连贯),光(五拍、连线),跟读一下:要求咬住字头:声母。

保持字尾:韵母。

口型要统一。

练习一下。

初中音乐_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沂蒙山小调》教案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刚才课前老师播放了一首歌曲。

谁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看来大家都没听过,这是咱们山东比较著名的一首民歌《包楞调》。

说起咱们山东的民歌还有很多,你们知道有哪些呢?(送战士、十月歌、山东版的茉莉花、沂蒙山小调等等),看来同学们只知道《沂蒙山小调》,那咱们就一起来聊一聊《沂蒙山小调》。

“沂蒙山”同学们都知道,说的是以沂水、蒙山为主的革命老区——沂蒙山区。

那么这个“小调”又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好,咱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小调——又称“小曲”“小令”,是我国民歌的重要体裁之一。

流行于城镇和集市的民间独唱、对唱或歌舞小曲。

可谓是民歌中的经典,市井中的“城市音乐”。

那大家对沂蒙有哪些了解?好,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沂蒙山。

2、《沂蒙山小调》简介:《沂蒙山小调》诞生于抗战时期,为打击反动地方武装组织“黄沙会”,由团员李林谱曲,阮若珊作词,创作了民歌《反对黄沙会》。

后来经过不断地修改加工,便成了今天传唱大江南北的《沂蒙山小调》。

二、学唱歌曲《沂蒙山小调》1、初听歌曲: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感受一下咱们山东的这首经典“小调”的魅力。

请同学们在聆听中听辨歌曲的演唱形式、速度及拍子,并仔细听一听歌曲中的哪一句速度放慢了?(完成课件中的表格)①表格:演唱形式是?齐唱速度呢?中速拍子:3/4 4/4(像这样在乐曲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拍子交替出现,称作“变拍子”。

)②那歌曲中哪一句速度放慢了?(最后一句,所以我们在演唱中要注意这一句的演唱。

)2、教师范唱那这首歌曲都唱到了些什么?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呢?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

内容:青山绿水、牛羊、谷子等等,这些内容都有着非常浓郁的生活气息。

情绪:赞美的3、第一段学唱①跟琴演唱:这首歌曲的旋律朗朗上口,我听到已经有同学们开始跟随演唱了。

下面老师弹着琴请同学们尝试唱一下第一段。

请同学们坐端正。

(学生唱开头停下)同学们要注意在演唱时嘴巴张开,轻声高位。

沂蒙山小调-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2)

沂蒙山小调-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2)

☆沂蒙山小调-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传统山东民歌。

2.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发挥学生的合唱能力。

教学重点1.教唱《沂蒙山小调-人音版》。

2.讲解山东民歌的曲调特点及唱法。

3.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教学难点1.教唱《沂蒙山小调-人音版》中的重点难点。

2.让学生深入理解山东民歌的文化内涵。

教学方法1.指导式教学法。

2.合唱、个人演唱训练法。

3.听音辨旋法。

教学内容一、导入老师向学生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山东民歌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二、创作小调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模仿山东方言的音调,并组合成自己的小调。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老师可以在旁边指导。

三、学唱《沂蒙山小调-人音版》1.教唱《沂蒙山小调-人音版》的歌词和旋律,并对一些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和演示。

2.让学生分组,合唱《沂蒙山小调-人音版》。

四、评析1.让学生来一次集体的表演,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评析。

2.按学生的反馈进行评析,并提出建议和改进。

五、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技能,以及哪些需要加强的地方。

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音乐创作能力,创作出更多的优美曲调。

教学反思通过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山东民歌缺乏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在唱歌的过程中往往出现偏差和重复。

因此,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唱歌的技巧,提高音乐素养。

同时,加强对山东民歌的研究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山东民歌文化。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2、教学重难点3、教学方法4、教学过程5、教学资源6、教学评价7、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111 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沂蒙山小调》,把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112 学生能够理解《沂蒙山小调》的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

113 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歌唱技巧,如气息控制、发声方法等。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121 通过聆听、模仿、演唱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122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音乐元素,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31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13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准确把握《沂蒙山小调》的旋律和节奏,演唱出歌曲的韵味。

212 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体会其文化内涵。

22 教学难点221 歌曲中装饰音、滑音等技巧的掌握。

222 引导学生在演唱中融入情感,实现声情并茂。

3、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等知识。

32 演示法教师亲自示范演唱,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33 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演唱,逐渐掌握歌曲的演唱要领。

3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歌曲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4、教学过程41 导入411 播放一段沂蒙山的自然风光视频,营造氛围。

412 提问学生对沂蒙山的了解,引出课题《沂蒙山小调》。

42 歌曲欣赏421 初次聆听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

422 再次聆听,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歌词和情感表达。

43 歌曲学唱431 教师范唱,学生跟唱,逐句教唱。

432 针对难点部分,如装饰音、滑音等,进行重点练习。

44 歌曲分析441 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如音阶、调式等。

442 探讨歌曲的歌词内涵,体会其反映的生活和情感。

45 歌曲表现451 学生分组演唱,互相评价。

沂蒙山小调教案设计

沂蒙山小调教案设计

沂蒙山小调教案设计第一篇:沂蒙山小调教案设计《小调集萃》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唱《沂蒙山小调》,复习巩固“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2、学习了解《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音乐形象,通过感受歌词的美,指导学生用优美抒情的声音、良好的气息控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做有弹性的歌唱和力度的变化。

3、聆听试唱《龙船调》,体验感受各地小调独特的韵味和魅力,知道方言和衬词在民歌中的作用。

4、通过多种形式的听(录音、教师范唱、范奏)感受歌曲风格,增强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感受歌曲中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对“鱼咬尾”知识的掌握。

2、一字多音的唱法及气息的运用。

3、《龙船调》中衬词的运用。

三、教材分析《沂蒙山小调》创作于1940年10月,是一首山东民歌。

词作者是阮若珊,曲作者是李林。

歌曲优美抒情、纯朴清秀,音调丰富,旋律舒展,富有歌唱性。

如今,《沂蒙山小调》已经成了沂蒙山的代名词,沂蒙山也是我国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

《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

歌曲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

歌词通俗、洗练,以浅显质朴的词语描绘了一个活泼俏丽的少妇回娘家时途经渡口,请艄公摆渡过河的一幅鲜明生动的场面。

四、教学过程1、复习(1)复习民歌体裁:什么是小调?小调有什么特点?(2)复唱上节课所学的《无锡景》,提醒学生有感情的演唱,唱出江南小调的2、新课讲授这学期,我们学习的《青春舞曲》中出现了一种创作手法,大家还记得是什么吗?鱼咬尾。

提问学生什么是“鱼咬尾”。

本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也出现了“鱼咬尾”创作手法的小调歌曲《沂蒙山小调》。

3、教师介绍歌曲背景沂蒙山指的是沂蒙山区,位于山东省。

这里是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

因为井冈山、延安与沂蒙山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据地。

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曾经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陈毅曾深情慨叹:“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

七年级音乐下册《沂蒙山小调》教案

七年级音乐下册《沂蒙山小调》教案

七年级音乐下册《沂蒙山小调》教案标1 能认真欣赏音乐,感受歌曲的风格特征,体会歌曲的特点,了解歌曲中的表现手法,有感情地、自然、舒展地演唱歌曲《沂蒙小调》,能进行实践性歌词创作及歌曲演唱方式的创编活动2 通过欣赏、学唱、表演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体验音乐情绪,参与歌曲演唱和艺术创编活动,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 通过体验音乐之类,让学生在讲情画意中感受歌曲风格,增强学习民族音乐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民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演唱《沂蒙小调》学习难点歌曲创作“鱼咬尾”手法,艺术创编活动学习过程备注第一部分导我最近很喜欢听的一种歌曲,就是把新时代元素的融入到经典民歌中,体现了时代特征和人们的怀旧情结,也展示了新时代的歌曲特性。

如欣赏《浏阳河2018》,也算是老歌新唱。

你们还知道那些“老歌新唱”的歌曲?第二部分新教学1听新歌〈沂蒙小调〉今天我给你们介绍一首经典东民歌《沂蒙小调》听说过沂蒙吗?直接播放并介绍字,歌曲循环播放,并在介绍完后直接聆听,让同学归纳旋律、歌词及歌曲风格的特点。

民歌特点口语化,方言化,简小易懂,结构简单。

2听伴奏曲子介绍“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听伴奏并找出相应的“鱼咬尾”3 跟琴唱旋律(采用趣味接唱法)一遍教师唱“啦”,学生接唱“鱼头”“鱼尾”部分的音符;二遍接长衬词“哎”;三遍口语化的“那个”“草地儿”“谷子儿”;(看同学们能不能接准衬词,调动兴趣)试唱“共产党”这一段,如何合理安排歌词。

4听完整范唱,并有感情的跟唱。

5教师提议,引导变化各段演唱方式,为后面的创编做个铺垫。

改唱〈沂蒙小调〉一段,正常;二段,跳跃式;三段,快速;四段,由慢渐快。

第三部分编创空间1要求同学可自选一段进行编创可改变个别音符;速度,节奏适当的改变;歌词,可歌唱家乡。

2可选出有代表性的创编进行试唱。

3前两名创编成功者有机会上选择视频之一。

(《本草纲目》周杰伦,《浏阳河2018》周笔畅,《又唱艳阳天》李晓杰《不变的情歌》黑龙,《新康定情歌》凤凰传奇)4总结复习完整,优美的演唱。

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 华北风情教案之沂蒙山小调-2

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 华北风情教案之沂蒙山小调-2

音乐欣赏课管弦乐《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验音乐之美,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歌曲风格,增强学习民族音乐兴趣, 培养学生热爱民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知识与技能能认真欣赏音乐,分辨乐曲的段落及对应的音色变化对音乐情绪表达的作用;能哼唱乐曲主题并为主题创编歌词。

3、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体验音乐情绪,参与歌曲演唱和艺术创编活动,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欣赏管弦乐《沂蒙山小调》教学难点:进行音乐主题的歌词创编活动教学方法:示范法、体验法、练习法、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彼此问候二、导入1、播放视频(大衣哥、草帽姐演唱的《沂蒙山小调》师:视频中的演唱者大家都认识吧?生:回答师:知道他们演唱的歌曲是什么歌曲吗?生回答,同时师板书课题三、新授1、简介背景师:哪位同学能说说沂蒙山的故事?生:回答师:小结(革命老区、二战圣地)2、看歌词,播放音乐师:这首歌的歌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师生共同分析师小结3:展示目标并强调重点4:欣赏管弦乐合奏《沂蒙山小调》初听,感受管弦乐队的演奏形式对表达音乐情绪的作用及主题。

(1)分段听,师板书段落及乐器所表达的情绪并展示乐器。

(2)再听,对照板书全面体会音乐情绪,捕捉音乐主题。

四、拓展1、随视频看歌词并演唱音乐主题2、个人或小组为音乐主题创编歌词3、展示创编成果五、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山东民歌的情韵,也体会到了管弦乐队的演奏形式对音乐情感的表达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也体会到了歌词创编的乐趣。

希望同学们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并把它发扬光大。

六、板书设计沂蒙山小调结构分析:乐队:幸福双簧管:自然风光大提琴:厚重(过门)山东特色乐器柳琴:颗粒、人生倾诉乐队:过门长笛:欢快、劳动场面木管组:回味。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教学目标: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知识目标:唱会《沂蒙山小调》,掌握鱼咬尾的音乐创作手法。

能力目标:能唱出带有山东民歌风味儿的《沂蒙山小调》,并能为本歌曲创编(改变)歌词。

教学重点:能唱出带有山东民歌风味儿的《沂蒙山小调》。

教学难点:唱出带有山东民歌风味儿的《沂蒙山小调》,初步掌握“鱼咬尾”的音乐创作手法。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共10分钟)1、(放沂蒙山风光介绍片)边放老师边介绍,“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大山里看看,听听来自大山里的声音。

你们听,多美。

”(2分钟)。

2、那么同学们,这段熟悉的旋律也曾经回荡在了2010年全运会的开幕式上(播放视频),播放完毕。

问:同学们,为什么这段旋律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这首歌曲到底有什么背景呢?(2分钟)。

3、(出示课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山东人自己的民歌《沂蒙山小调》。

4、(出示课件),介绍歌曲背景。

(2分钟)5、同学们听,彭丽媛老师为我们唱起了《沂蒙山小调》(放视频)(3分钟)6、下面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学唱歌曲。

二;学唱歌曲(共18分钟)1、(看乐谱听歌曲两遍),第二遍小声跟唱。

(4分钟)2、请同学们跟老师的琴,把前两段乐谱唱一遍。

第二遍我们加歌词跟琴唱(弹琴伴奏)。

同学们唱得很棒,但是老师为大家提个小小的建议,这首歌曲是山东民歌,我们能不能学歌唱家那样把山歌的味道唱得再浓一点儿。

(老师示范)“人人……哎”,“风吹…..地儿哎”,我们现在在山上歌唱,我们要唱给的所有人听,是不是要亲切地喊出来呢(老师示范),所以要突出“哎”;儿化音是为了把我们山东民歌唱得更加有味道(老师示范)。

(5分钟)3、下面同学们可以带上刚才老师教大家的方法去唱了。

(跟琴再唱一遍)。

(2分钟)4、好,同学们,我们学唱了几遍之后请同学们再次看乐谱,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发展规律(出示课件)。

我们一起来唱一遍,边唱边找(把每一个要出示的音唱重,然后让同学们一起说自己看出的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调集萃》
第二课时《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喜爱的感情、自然优美的声音和富有临沂地方特点音乐语言,以饱满的感情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

表达歌曲所蕴含的赞美、热爱家乡的美好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学唱《沂蒙山小调》,通过聆听、演示示范、体验、分析、模仿、练习等教学方法,去感受、分析、理解歌曲,体会歌曲的民族风格、表达对家乡、对共产党的深厚感情。

2. 通过视唱旋律、演唱歌词,使学生从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感受音乐要素,理解音乐作品,丰富情感体验,感受到歌曲中的艺术形象。

三、知识与技能:
1. 在学习中了解民歌的演变过程,了解民歌的分类,知道什么是小
调、变换拍子、鱼咬尾的创作方法。

2. 通过演唱,感受体验小调的独特韵味与魅力;能用自然大方的声音,有山东民歌风格的演唱方法进行歌唱。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沂蒙山小调》,体验歌曲中主人公对民族、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演唱过程中,变换拍子学生会有困难,特别是三拍子的旋律句尾的时值容易唱不满;最后一句歌词的最后一个字的节奏容易拖;如何表现歌曲的民族风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4/4 的《沂蒙山小调》的一段,学生听音乐辩拍子和曲名。

歌词:咱们的共产党,领导的好。

解放区的人民(哎)喜洋洋。

二、什么是小调。

三、民歌的分类。

四、《沂蒙山小调》的创作及流传过程。

五、认识《沂蒙山小调》的作者:阮若珊、李林。

六、学唱4/4 的《沂蒙山小调》(先唱谱后唱词)。

七、导入并学唱新歌《沂蒙山小调》。

1. 变换拍子。

2. 视唱曲谱。

3. 视唱歌词。

4. 启发思考:改为四三拍子以后,情绪是否发生了改变?
感到幸福就大声的唱出来。

5. 聆听音乐家的演唱。

6. 研究“怎样唱出风当地风格的《沂蒙山小调》。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指导。

然后总结出“旋律的变换,特别是前倚音下滑音(甩音)等,使得歌曲具有浓郁的沂蒙风格。

7. 练习演唱民族风格浓郁的概括这首歌的风格特点,学生对这首
歌的描述做判断。

8. 介绍“鱼咬尾”的民歌创作方法。

9. 欣赏二胡曲《沂蒙颂》中的《沂蒙山小调》。

10. 欣赏2011 全运会开幕式开始部分的序曲《沂蒙山小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