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

成都龙泉驿国际名城
重庆汽车工业园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小区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围合式布的次局要空住间宅并沿共基同地围外绕围一周个遍主布导置空形间成,一构定成数后量
的空间无方向性,主入口按环境条件可设于任 一方位中央主导空间一般尺度较到,统帅次要 空间,也可以其形态的特异突出其主导地位。 围合式布局可有宽敞的绿地和舒展的空间,日 照,通风和视觉环境相对较好,但要注意控制 适当的建筑层数。
讲义街坊式的布局结构
成街的组合方式是住宅沿街组成带形空间成坊的布置方式是住 宅采用周边式的布置,配置少量的公共建筑
2)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布局结构
居住小区是被居住区级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 规模(7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 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 聚居地。住宅组团是指一般被小区内部道路分割,并与居住 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 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邻里单元。
► (4)构思新颖,体现地方特色。
► (5)注重景观和空间的完整性,市政公用站点等宜与住宅或公建结合安 排;供电、电讯、路灯等管线宜地下埋设;
► 居住区的空间与环境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 (讲义规划布局与建筑应体现地方风格特色、突出个性,群体建筑与 空间层次应在协调中求变化,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 (2)合理设置公共服务设施,避免烟、气(味)、尘及噪声对居住区 的污染和干扰;
2、大气环境,指空气中有害气体以及有害物质的浓度和骚扰 性等
3、声环境,指噪声强度
4、视觉环境,指住宅相互间的实现干扰程度及居住区内对架 空线晒衣架室内空调机位置、阳台等的处理,居住区的建筑空 间质量以及整体色彩
常见居住区规划布局形态[内容浅析]
![常见居住区规划布局形态[内容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b9d27923168884868662d623.png)
3
业界荟萃
“中心式”布局形态示例1:以环状路网造就了向心的空间布局,表现 出强烈的向心性
成都龙泉驿国际名城
4
业界荟萃
重庆汽车工业园配 套服务区规划方案
“中心式”布 局形态示例2: 以大面积的湖 景及配套形成 构图中心,各 分区围绕其分
布
5
业界荟萃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态2:“围合式”布局形态
住宅沿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并共同围 绕一个主导空间,构成后的空间无方向性
2
原理与设计业界方荟法萃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态1:“中心式”布局形态
将居住空间围绕占主导地位的特定空间要素组合排 列,表现出强烈的向心性,并以自然顺畅的环状路网 造就了向心的空间布局
往往选择有特征的自然地理地貌(水体、山脉)为 构图中心,同时结合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居住区 中心
各居住分区围绕中心分布,既可用同样的住宅组合 方式形成统一格局,也可以允许不同的组织形态控制 各个部分,强化可识别性
13
业界荟萃
“片块式”布局形态示例——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团的布置
合肥梦园居住区
上海奥林匹克花园
14
业界荟萃 沈阳万科花园新城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态6:“集约式”布局形态
将住宅和公共配套紧凑布置,并尽力开发地下空间,使地上地下 空间垂直贯通,室内、外空间渗透延伸,形成居住生活功能完善、 空间流通的布局空间 “集约式”布局由于节省用地,可以同时组织和丰富居民的邻里 交往及生活活动,尤其适用于旧区改造和用地较为紧张的地区
11
业界荟萃
“隐喻式”布局形态示例
12
业界荟萃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态5:“片块式”布局形态
住宅建筑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遵循一定规律排列组合,形成 紧密联系的群体。他们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团的 布置 尽量采取按区域变化的方法,以强调可识别性。同时片块之间有 绿地或水体、公共设施、道路等分隔,保证居住空间的舒适性
居住区规划第一讲规划结构

三、居住区规划布局结构
25
三、居住区规划布局结构
2)轴线式布局 空间轴线:道路、绿带、水体 ■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一定的空间要素沿轴布置, 或对称或均衡,形成具有节奏的空间序列,起着支配全局的 作用。
26
轴线式布局——水轴
27
轴线式布局——路轴
28
轴线式布局——建筑空间对称轴
29
3.道路用地(R03) 10~18 4.公共绿地(R04) 7.5~18
居住区用地(R) 100
小区 55~65 12~22 9~17 5~15 100
组团 70~80 6~12 7~15 3~6 100
17
三、居住区规划布局结构
什么是结构?
结构: 构成事物最基本的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8
2) 公建用地( R02) 是与居住人口规 模相对应配建的 各类设施的用地 ,应包括建筑基 底及其所属场院 、绿地和配建的 停车场、回车场 等。
14
二、居住区用地分类构成
3) 道路用地(R03) 区内各级车行道路、广场、停车场、回车场等。(不包括宅间步 行小路和公建用地内的专用道路)。
道路用地 宅间步行路
空间分析 63
Thanks!
64
作业:找2个居住区规划进行规划布局分析: 要求重点体现的内容有: 1、规划结构分析 2、路网结构:外围道路、大致表现出居住区内部路网等级(车 行、人行线路),停车场位置、步行道 3、公建系统分析: 4、绿化、景观系统分析 5、空间结构:表现出居住区内的主次空间,各层次空间的联系
(二)居住区分类构成
居住区用地 100%
居住区规划总用地
其他用地
住宅用地 公建用地 道路用地 公共绿地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

一、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应综合考虑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并应遵循下列原则:1.方便居民生活,有利组织管理;2.组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相应的公共活动中心,方便经营、使用和社会化服务;3.合理组织人流、车流,有利安全防卫;4.布置合理,空间丰富,环境美,体现地方特色。
居住区的空间与环境设计应遵守下列原则:1).合理布置公共服务设施,避免烟、气、味、尘及噪声对居民的污染和干扰;2).建筑应体现地方风格、突出个性,群体建筑与空间层次应在协调中求变化;3).精心设立建筑小品,丰富与美化环境;4).注重景观与空间的完整性,市政公用站点、停车库等小建筑宜与住宅或公建结合安排;供电、电讯、路灯等管线宜地下埋设;5).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应解决好建筑、道路、广场、院落、绿地和建筑小品之间及其与人活动之间的互相关系。
居住区住宅建筑和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选型、朝向、间距、绿地、层数与密度、布置方式、群体组合和空间环境等因素拟定。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涉及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行政管理等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指标应按有关规范规定拟定。
居住区内绿地应涉及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
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造不宜低于25%。
居住区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社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其道路规划设计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二、建筑基地也可以称为建筑用地。
它是有关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划定为建筑使用的土地。
建筑基地应给定四周范围尺寸或坐标。
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否则应设通路与道路红线相连接。
基地与道路红线相连接时,一般以道路红线为建筑控制线。
如城市规划需要,主管部门可在道路红线以外另订建筑控制线。
建筑基地地面宜高出城市道路的路面,否则应有排除地面水的措施。
基地假如有滑坡、洪水淹没或海潮侵袭也许时,应有安全防护措施。
居住区规划原理课程第二、三节 住宅区的规划结构基本形式和布局形态

“集约式”布局由于节约用地,可以同时组 织和丰富居民的邻里交往及生活活动,适用 于旧区改造和用地紧张地区
香港置富花园规划方案
香港太古城规划方案
“集约式”布局由于节约用地,可以同时组 织和丰富居民的邻里交往及生活活动,适用 于旧区改造和用地紧张地区。
总结
实际运用中常会组合、兼容以上规划布局形 态的多种形式,且布局形态的组合会随着社 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得更丰 富多彩。
“围合式”布局可形成宽敞的绿地和舒展的 空间,日照、通风和视觉环境相对较好,可 以更好地组织和丰富居民的邻里交往及生活 活动内容。但由于“围合式”布局建筑面积 密度(容积率)较大。宜注意控制适当的建 筑层数和建筑间距,同时次要空间尺度应适 中。避免喧宾夺主。
3、 “轴线式”布局形态
轴线设计手法作为控制城市空间的重要方法, 不仅适用于城市中心、广场等公共空间,而 且也适用于居住区。空间轴线常为线性的道 路、绿地、水体等,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 向性。通过空间轴线的引导,轴线两侧的空 间对称或不对称布局,通过轴线上的几个主、 次节点控制节奏和尺度,整个居住区呈现出 层次递进、起落有致的均衡特色。
“隐喻式”布局注重对形态的概括,讲求形 态的简洁、明了、易懂,同时要紧密联系相 关理论,做到形、神、意融合。
5、“片块式”布局形态
这是传统居住区规划最为常用的布局形态。 住宅建筑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遵循一定 规律排列组合,形成紧密联系的群体。它们 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团地布 置,形成片块式布局形态。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解析

案例分析
不强调主次等级,将用地成片成块,成组成团地布置,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
案例分析
轴线和片块的结合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集约式布局
目录
•
•
• • ,
:
梧桐城邦住宅小区
梧桐城邦住宅小区
开放式街区的布局营造了“公共性—半 公共性—私密性”层次丰富的空间序列。 组团级道路、公共绿化、沿街建筑界面 的公共空间完全共享。小高层住宅与多 层院落式组团布局疏密有序,贯彻省地 节能理念。
• •
资源分配存在一定的不均匀性 往往选择有特征的自然地理地貌(水体、山脉)为构 图中心,同时结合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居住中心。
向心式布局---成都龙泉驿国际名城
向心式布局---重庆汽车工业园配套居住区
地形分析
用地南北东部均为丘陵,西部为 山沟及南山湖(水库),地形内 部高差可达104米。
整体规划
规划结构分析图
黄色---住宅区
橙色---教育区
紫色---物业
红色---公建
道路、绿化系统分析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隐喻式布局
目录
•
将某种事物作为原型,经过概括、 提炼、抽象成建筑与环境的形态语言,使人产生视觉和心理上的某 种联想与领悟,从而增强环境的感染力,构成了“意在象外”的 境界升华
•
• •
实例:深圳白沙岭居住区
竞赛方案
深圳白沙岭居住区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国外案例
居住区
居住小区
居住组团
住宅鸟瞰图
The End
•
•
优缺点
•
•
•
实例:广州锦城花园小区
纽约哈姆雷区1199广场住宅区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向心式布局
居住区规划布局的六种形式

居住区规划布局的六种形式从城市空间的角度讲,居住区是城市空间的重要层次与节点,上通城市下达小区、组团直到住宅内外空间,各空间层次有不同尺度和形态。
根据居住区规划布局的实态可概括以下主要形式,大力提昌节约、集约式布局:一、片块式布局住宅建筑在尺度、形体、朝向等方面具有较多相同的因素,并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建立起来的紧密联系所构成的群体,它们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团地布置,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
一些居住区常采取与体制结构的行政区划相一致的布局形式,按体制规模划分地块,各地块配以相应的公共设施,并遵循日照间距布置建筑,因而自然地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如北京五路居居住区,规整地将基地划分了四个居住小区片块,分别在各地块内配以小区中心,四个小区又配置一个共同的居住区中心,形成“居住区—居住小区”二级体制结构的片块式布局。
吉林市通潭大路居住区,则将基地细分出20个居住组团地块,每个组团用地2.5~5hm2,分别在每个组团配置相应的活动中心,20个居住组团共同的居住区中心沿干道布置,形成“居住区—居住组团”二级体制结构的片块式布局。
上海曲阳新居住区,则按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体制结构划分用地分别设置各级中心,形成三级体制结构的片块式布局。
二、轴线式布局空间轴线或可见或不可见,可见者常为线性的道路、绿带、水体等构成,但不论轴线的虚实,都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
一定的空间要素沿轴布置,或对称或均衡,形成具有节奏的空间序列,起着支配全局的作用。
如上海三林苑小区,以一步行水街为中心构成“水”轴线布局形式。
百米长形水池,配以不锈钢群鱼雕塑、小天使喷泉、天然巨石、植草砖、架空层、孤形长廊,并以大片草坪(7500m2)衬托,具有显明的欧陆风格。
广州东辉广场居住区,为一“路”轴线式布局,其特点是面对纵横两条城市干道穿越基地的不利条件,因势利导运用轴线式布。
局手法,将公共服务设施绕两干道交叉口布置,形成聚合强大的居住区中心,同时用纵贯南北的步行绿带——绿轴,将基地南北边界滨河绿地连成一气,绿带内布置小学、托幼等日常性公共设施,成为有生气的信息传递纽带,各组团与绿带相通。
常见居住区规划布局形态

常见居住区规划布局形态中心式集约式围合式规划布局常见形态牛块式隐喻式轴线式1、“中心式”布局形态:〃将居住空间围绕占主导地位的特定空间要素组合排列,表现出强烈的向心性,并以自然流畅的环状路网造就了向心的空间布局。
〃往往选择有特征的自然地理地貌(水体、山体)为构图中心,同时结合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形式居住区中心。
〃各居住分区围绕中心分布,既可用同样的住宅组合方式形成统一构局也可以允许不同的组织形态控制各个部分,强化可识别性。
2、“隐喻性”布局形态:〃将其一种食物作为原型,经过概括,提炼、抽象成为建筑与环境的形态语言,使人产生视觉上某种联想与领悟,增强环境的感染力。
〃注意对形态的概括,讲求形态的简洁、明了、易懂,同时,做到行、神、意的融合。
3、“围合式”布局形态:〃住宅沿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并供同围绕一个主导空间,构成后的空间无方向性。
〃主入口按照环境条件可设任一方位,中央主导空间一般尺度较大,统领次要空间,也可以以其形态的特异突出其主导地位。
〃围合式可形成宽敞的绿地和舒适空间,日照、通风、视觉环境较好,可更好地组织和丰富居民的邻里交往及生活活动内容。
4、“轴线式”布局形态:〃空间轴线常为线性道路,绿地、水体等,有强烈的聚集性、导向性。
〃通过空间轴线引导,轴线两侧空间对称或不对称布局,通过轴线上主、次节点控制节奏和尺度,居住区城县出层次递进,起落有致由均衡特色。
〃当轴线过长时,可转折,曲化等手法并结合建筑,水品、绿化处理丰富环境。
5、“先块式”布局形成:〃住宅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遵循一定规律排列组合,形成紧密联系的群体,不强调主次等,成民、块、组、团布置。
〃尽量采用按区域变化的方法,强调可识别性,在居间有绿地、水体、公共设施分隔,保证居住空间舒适性。
6、“集约式”:〃将住宅,公建紧凑布置,尽力开发地下空间,地下、上贯通,室内外参透,形成居住功能完善,空间流通的布局空间。
〃省地,有利组织邻里交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区规划布局形式自古至今,住宅在人们的生活中始终扮演了一个承载生活的角色。
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产力水平和生活面貌往往通过住宅建设及其相关问题的解决而体现出来,因此居住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建筑界和规划界所重点关注的对象。
同时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解决日益增多的城市人口的居住问题,提供满足人们身心需求的住区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整个国民经济开始进入适度快速和相对稳定的发展轨道,而中国城市经历了革命性的变化,经济的转轨和社会的变革也在居住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住区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阶段。
一方面,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了迅猛发展的轨道,大量的人口向城市聚集。
以北京为例,人口规模已超过现有各项公共设施的承载能力,出现过度拥挤,交通阻塞,水资源匮乏等一系列问题。
另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衣食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已经转向了住房,人们迫切需要尽快改善和提高居住条件。
因此住区建设已不仅仅是解决住房问题,它已经同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息息相关。
改革开放 20 年,中国城市建设和乡镇城市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经济发展和政策的主导和推动下,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
近 10 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平均每年大约以 0.6%的速度增长。
按照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规律,当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处于 30%的时候,将进入飞速发展阶段。
在《2001 至 2002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专家预测,到 2020 年,50%的中国人口居住在城市,到 2050 年,将有 75%的中国人居住在城市。
可以说,21 世纪是中国的“城市世纪”
城市住区建设水平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而住区作为构成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规划是城市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实现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
注重生态价值、社会原则和人文关怀的住区规划理绪论与空间模式的研究,在我国起步不久,是规划与建筑学科的重要前沿,反映了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总趋势。
住区建设对城市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住区建设是城市化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居住作为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块,关系到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因此良
好的住区建设能够形成城市化的重要推力,而反之,则有可能阻碍城市化的顺利进行。
积极的住区开发建设活动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的居住问题。
合理的住区布局及多样化的居住模式的选择能够实现人口的有效分流及产业结构的优化配置。
合理的住区布局以及多样化的居住模式引入,能够丰富并引导人们居住方式的选择,优化产业结构的组合与配置,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克服城市急剧扩张引发的种种弊端。
住区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于这一功能在地域及其物质设施所占有的空间比重的表现,更是在于住区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定居基地,在社会经济文化的综合作用下,所展现的居住特征,人文特性和生态特性,是体现国家人居战略目标基本的发展单元和规划手段。
面对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和人们对居住环境品质要求日益提高的愿望,建设适应新时期需要的住区理论和实践,以避免急速的城市化过程中遗留下的诸多弊端。
过去的去年,尤其近5年,住宅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房地产的空前繁荣,也带来了住宅建设更关注短期效益和表面文章,盲目缩短建设周期、一味压缩建设成本、对住宅使用的长期管理和节能降耗的研究严重缺失等诸多问题,2010年末国家开始了第一轮房地产调控、并大力加大推广保障房建设,愿意继续在住宅领域深耕细作的、有责任的开发商,一方面号召响应政府积极投入保障房领域,一方面开始思考如何提高商品房品质,以在严酷的市场环境下获得竞争优势,并为社会提供更加符合居住者生活要求的住宅产品。
当今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各地出现了许多大规模的新建城区。
在新建城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了容纳更多的城市人口,从节约土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出发,普遍要求采用高容积率的规划原则,因此,此类居住区一般都以高层住宅为主。
如何规划这一量大面广的居住建筑类型,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是摆在我们建筑师面前的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住宅作为居住建筑的本位特征,总平面的合理布局是最重要,在规划阶段布局合理应该是项目设计成功的一半因素,一旦平面的规划思路、方向确定,整个楼盘的产品定位方向及户型格局也基本有了明确的基调。
商品房作为一件人生中几乎最昂贵的商品,购买者也许是花费了其家庭毕生的积蓄,作为这样一个商品的设计者,没有理由不给客户一件满意的产品,这时住宅每户的均好性就显的尤
为重要。
一个好的房产项目应该是没有尾盘的,每一户单位都要求有吸引客户的理由,商品住房发展了近十年,现将这十年来各住区规划结构形式以及特点归纳总结如下:
一、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轴线式布局
轴线式布局定义:空间轴线或可见或不可见,可见者常为线性道路、绿化带、水体等构成,但不论轴线的虚实,都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
一定的空间要素沿轴布置,或对称或均衡,形成具有节奏的空间序列,起着支配全局的作用。
轴线式布局特点:
优点:居住区呈现层次递进、起落有致的均衡性
缺点:轴线长度较长时,如处理不好易出现单调感
适用范围:可高低起落
轴线式布局案例:
二、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围合式布局
“围合式”规划布局的定义:住宅沿着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并共同围绕一个主导空间,构成后的空间无方向性,主入口按环境条件可设于任一方位,中央主导空间一般尺度较大,统率次要空间,也可以其形态的特异突出其主导地位。
围合式布局可有宽敞的绿地和舒适的空间,日照、通风和视觉环境相对较好,但要注意控制适当的建筑层数。
“围合式”规划布局的特点:各幢住宅沿用地周边布置,周边中心形成比较大的中心花园。
“围合式”规划布局的优势:
1、适应房地产市场求新的需求:开发商在市场竞争机制下,为了提高经
济效益,扩大品牌影响力,势必追求与众不同,凸显景观价值,以独具特色的中央大花园来吸引购买者。
2、是获得良好日照的理想途径:高层住宅间距越小,日照越难以满足,
如果沿用地周边布置,每幢住宅东南向和西南向较开阔,可获得较长的日照时间
3、便于实行人车分流的交通设计:小区车行道沿用地周边布置,中心花
园安排休闲步行小径,完全做到人车互不干扰,保证了小区交通的畅通和
行人的安全,让中心花园拥有一个安静的环境。
4、体现景观均好性的设计理念:每幢住宅围绕中心花园布置,每家每户
均可在室内欣赏到中心花园的远景,同时也欣赏到楼前楼后小花园的近
景,实现“户户有景,家家赏园”。
5、强化小区邻里交往空间:较大的中心花园可集中安排一些场地供居民
健身、游戏、休憩、娱乐活动,同时就近布置会所和商业街,使之成为小区最有活力和魅力的交往聚会场所,增强了小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围合式”规划布局的类型大致分为三种类型:①周边围合式;②带形围
合式;③复合围合式。
◆“围合式”规划布局的案例
1、周边围合式
周边围合型布局案例二
2、带形围合式案例
带
3、复合围合式
此种布局方式主要对于用地规模大,采用以组图为单元的围合结构形式
三、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集约式布局
集约布局定义:将住宅和公共配套设施集中紧凑布置,并尽力开发地下空间,使地上地下空间垂直贯通,室内、外空间渗透延伸,形成居住生活功能完善、水平——垂直空间流通的集约式整体空间。
集约式布局特点:
优点:节省用地
缺点:布局紧凑,开发强度较大,居住品质降低
适用范围 :“集约式”布局由于节省用地,可以同时组织和丰富居民的邻里交往及生活活动,尤其适用于旧区改造和用地较为紧张的地区, 在一些用地狭小、地段不规整的区域,也可选择集约式平台布局
集约式布局案例:
四、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向心式布局
向心式布局定义:将居住空间围绕占主导地位的要素组合排列,表现出强烈
的向心性,并以自然顺畅的环形路网造就了向心的空间布局。
向心式布局特点:
优点:各居住分区围绕中心分布,既可用同样的住宅组合方式形成统一格局也可以允许不同的组织形态控制各个部分,强化可识别性。
缺点:资源分配存在一定的不均匀性
适用范围 :往往选择有特征的自然地理地貌(水体、山脉)为构图中心,同时结合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居住中心。
向心式布局案例:
五、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隐喻式布局
隐喻式布局定义:将某种事物作为原型,经过概括、提炼、抽象成建筑与环境的形态语言,使人产生视觉和心理上的某种联想与领悟,从而增强环境的感染力,构成了“意在象外”的境界升华。
隐喻式布局特点:
优点:具视觉及心理感染力,客户感知度强。
缺点:易流于形式,难以做到形、神、意融合
适用范围:以追求品质或个性的客群的产品。
隐喻式布局案例:
六、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片块式布局
片块式布局定义:住宅建筑在尺度、形体、朝向等方面具有较多相同的因素,并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建立起来的紧密联系所构成的群体,它们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团地布置,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
片块式布局特点:
优点:各片块组团相对独立,便于施工及管理。
缺点:无主次空间之分,缺乏层次感
适用范围:居住区规划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片块式布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