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辅导理论(2014.9)

合集下载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及对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启示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及对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启示

高教论坛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及对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启示杨英(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咸阳712046)20世纪60年代末,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成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它重视人性的积极面,例如价值、尊严、潜能,以“患者为中心”的心理学理念延伸到教育领域,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体现在学习观,教学观两方面,对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具有启示作用。

1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1.1人本主义的学习观。

罗杰斯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包括四个要素:一是学习者的参与性。

学生带着情感和认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二是学习者的自发性。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我、获得知识;三是学习的渗透性。

外化为行,内化为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内化为行为准则;四是学习者的自我评价。

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学,检验是否满足自己的需求,作自我评价。

[1]显然,人本主义学习观一方面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重视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自发性,同时,认为学习者的学习需有情绪体验的参与;另一方面,人本主义的学习观把学习的过程看作是“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生命的运动”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生命的价值所在”。

1.2人本主义的教学观。

人本主义的教育观基于其对人的基本假设是,人本性向善,且具有巨大潜能。

(1)以完善人格为教育目标。

罗杰斯在《学习自由》一书中表达了其主张的教育目标,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学习,培养适应环境变化及知道如何学习,又有独特个性和充分发展的人。

[2]可见,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观的教育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对知识的掌握,而是培养具有独特个性,完美人格的人。

(2)以“非指导性”为原则。

罗杰斯提出的“非指导”不等于不指导,是相对于“直接”指导而言,具有较少直接性、命令性和指示性等特征。

因此,“非指导性教学”是另一种指导或是指导的另一种特殊形式,它强调指导的间接性、非命令性,以区别于传统教学中那种直接告诉、简单命令、详细指示式的指导。

[3]教师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扮演启发者、促进者的角色,教师的基本任务不是“教”,而是“促”,教师不应该对学生有任何人为的制约,允许学生自由的学习,以满足好奇心。

教育心理学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该学习理论的参考文献
1、冯锐, 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现代教学技术 冯锐, 冯锐 的影响[J]。中国电化教育, 的影响 。中国电化教育,1996(10)。 ( ) 2、关 霞。教学论教程 教学论教程[M]。西安:陕西师大出 、 。西安: 版社, 版社,1992.6 . 3、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 、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 。北京: 育出版社, 育出版社,1996.3 .
该学习理论的发展状况
该学习理论因为崇尚自我实现、自由发展、 自主学习、自我评价,因此被越来越多的 应用到教学中,同伴教学、分组学习、合 作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学习都以此为基 础。
教育技术学上的在应用 在化学教学上的应用 在生物教学上的应用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概述
创始人:卡尔 罗杰斯 代表人物: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 学学派,它们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心理学要研究 对人和社会的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其代表人物罗杰斯 就教学问题提出:(1)在教学目标上,强调个性与创 造性的发展。(2)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学生的直接经 验。(3)在教学方法上,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 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并且,罗杰斯将人本主义心 理学思想运用于教学研究与实验,确定了“情意教学论” 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论”。罗杰斯强调教学要 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并要 求创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无疑对克服传统教学重 视社会功能,忽视培养个性发展功能、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不够等弊端,具有一定启迪作用和积极的意义。
人本 主义学习理论
罗杰斯,卡尔 兰 罗杰斯,卡尔兰 塞姆(Rogers,Carl 塞姆 Ransom 1902—?) ? 美国心理学家, 人本主义心理学 的代表之一 。 他认为每个人都 生而有之地具有 自我实现的趋向, 崇尚自我实现、 自我完善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

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和其它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为自我实现。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一)自然人性论认为人性来自自然,人生来不具有生理的、安全的、尊重的、归属的、自我实现的等各种不同的基本需要,这些基本的需要就是人性。

(二)自我实现人格理论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核心动力。

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人追求自我潜能得以实现和发挥的欲望和倾向,也就是“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于自己的本性”(三)来访者中心疗法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疾病患者往往形成了歪曲的、消极的自我概念,心理治疗的目的就是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积极的自我概念,即自由地实现自我潜能。

需要三个基本条件:(1)无条件的积极关注(2)真诚一致(3)移情的理解二、人本主义的学习观(一)学习的目的与过程人本主义心理学者认为,教育的目的绝不只限于教授知识或谋生技能,更为重要的是针对学生的情感发展,使他们能在知识、情感、动机诸方面均衡发展,从而培养其健康人格。

学习的目的和结果就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具有高度适应性和内在自由性的人,一个充分起作用的人,也就是使学生整体人格得到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教育的宗旨和目标应该是促进人的变化和成长,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成长的人,即培养学会学习的人。

人本主义心理学者认为,学习是在一定条件下自觉挖掘其潜能,自我实现的过程。

(二)有意义的学习罗杰斯认为学习可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无意义学习指只涉及心智而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的学习,是一种“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因而与完整的人的成长无关。

人本学习理论

人本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目的
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 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 努力的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 达到自我实现。所以,我们要重视 人自身的价值,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2
学习目标
1 了解人本主义内涵和外延 2 识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 掌握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
应用 4 学会在教学中应用人本主义学习理 论
3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外延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是根植于其自然人 性论的基础之上的。人是自然实体而非 社会实体。人性来自自然,自然人性即 人的本性。凡是有机体都具有一定内在 倾向,即以有助于维持和增强机体的方 式来发展自我的潜能;并强调人的基本 需要都是由人的潜在能量决定的。
4
主要代表人物
5
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在教育实际中倡 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 对传统的教育理论造成了冲击,推动了教育 改革运动的发展。表现在:突出情感在教学 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一种以知情协 调活动为主线、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 动力的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我”完善 为核心,强调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 性,认为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都维系于课堂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把教 学活动的重心从教师引向学生,把学生的思 想、情感、体验和行为看作是教学的主体, 从而促进了个别化教学运动的发展。
17
四、结合人本理论的运用 有意义学习(significant learning), 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 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 的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 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 大变化的学习。
18
四、结合人本理论的运用
有意义学习,罗杰斯认为主要具有四个特征: (1)全神贯注 (2)自动自发 (3)全面发展 (4)自我评估 有意义的学习结合了逻辑和直觉、理智和 情感、概念和经验、观念和意义。若我们以这 种方式来学习,便会变成统整的人。

人本主义辅导理论(2014.9)

人本主义辅导理论(2014.9)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中学生心理辅导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中学生心理辅导
作业
看电影《心灵捕手》 思考题: 1、前两位咨询师为什么没有建立起关系? 2、最后一位咨询师怎样建立起关系的? 3、第一次在咨询室发生了什么? 4、湖边的谈话发生了什么? 5、咨询关系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学生心理辅导
心理失调产生的原因是机体的经验和自我概念之间的不一 致、不协调。 未进入自我概念的躯体体验和需求并未消失,常常会表现 出来。但是在这些情况下,行为似乎不是个体“拥有”的。 (对比弗洛伊德的潜意识) 例如:不敢看黑板的女生 罗杰斯认为,几乎每个人都有不协调存在,但只有当这种 不协调很严重时,心理障碍才会发生。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中学生心理辅导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中学生心理辅导
课后作业:
观察一位中学生30分钟,问题:他(她)在干什 么?他(她)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内心状态?你要 怎样跟他(她)说话才能真正地沟通并让他(她) 接受你?尝试一下。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学生心理辅导
三、心理辅导步骤
1、来访者前来求助。 2、向来访者说明心理辅导的情况。 3、鼓励来访者情感的自由表现。 4、辅导员能够接受、认识、澄清对方的消极情感。 5、来访者成长的萌动。 6、接受和认识来访者积极的情感。 7、来访者开始接受真实的自我。 8、帮助来访者澄清可能的决定及应采取的行动。 9、疗效的产生。 10、疗效的扩大。 11、来访者的全面成长。 12、辅导结束。
口婆心的父母,不耐烦的孩子)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学生心理辅导
2、此时此地 即活在当下,全心全意去感受。 人不应该成为过去经验的牺牲品,虽然过去经验会对我们 产生很大影响,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只有生活在此时此 地,人才能充分享受生活。(不幸的老妇人) 全心全意地活在当下,才是最完全地享受和拥有了生命。 (心猿意马) 活在当下,就是从主观世界的假象中走出来的方法。 活在当下,可以生发出新的力量,每天、每时每刻都是新 的。 活在当下,觉察当下,就是从主观世界的假象中走出来的 方法。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缺陷
• (1)片面强调学生的天赋潜能的作用而无 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 (2)过度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使教学不 恰当地拘泥于满足学生个人自发的兴趣与 爱好; • (3)忽视教育与教学的效能,忽视教学 内容的系统逻辑性和教师在学习中的主导 作用,这势必会影响教育与教学的质量。
二、马斯洛、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1、马斯洛的学习理论 (1)自我实现的人格观 (2)内在学习论 外在学习是依靠强化和条件作用的学 习。着眼点是灌输而不是理解。 内在学习是依靠学生内在驱动,充分 开发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学习。
3、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1)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 (2)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 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与每一个人各部分经 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 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 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3)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 促进学习的心理气氛的因素: • A、真诚一致 • B、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 C、同理心
三、对人本主义理论的评价
• • 1、贡献 (1)人本主义强调学习是人格的发展,这就使 学校教育目标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从而对只注重 学科知识教学的传统教育目标提出了挑战。 • (2)消除了精神分析的悲观论倾向,增强了 教育目标的科学性。 • (3)有力地冲击了行为主义与精神分析对教 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消极影响,促进了当时的教 育革新。
第一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一、基本观点 • (一)对学习的看法 • 人本主义强调学习的基本原则必须是尊重学生, 重视他们的意愿、情感和观念;必须相信人人都能 教育自己,并认为学习就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 是人格的发展。 • (二) 对教育目标的看法 • 人本主义者的教育目标指向学生个人的创造性、 目的和意义,是培养积极愉快、适应时代变化的 心理健康的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课件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课件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原则
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5大原则
自由发展、个体差异、人际关系、以学生为中心、合作学习。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
学习过程中的教学方法
采用开放性和个性化的教学方 法,鼓励学生参与和探索,提 供积极的学习环境。
教师角色
学生角色
教师充当指导者和支持者的角 色,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和成 长,鼓励积极参与和自主学习。
学生扮演主动学习者的角色, 负责自己的学习进程,与他人 合作、分享和互动。
人本主义提供灵活的学 习方式。
缺点
可能忽视重要的知识和技能、难以在大规模教 育中应用。
结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性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供了一种关注个体的学习 方式,提倡个人发展和积极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例如:Rogers, C. R. (1969). Freedom to Learn: A View of What Education Might Become. Ohio: Charles E. Merrill Publishing Co.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PPT课件
欢迎来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PPT课件!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一起探索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定义、核心原则、应用、优缺点以及重要性。
什么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定义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强调个体自由和自主性的学习理论,注重个体的发展和人际关系。
来源
该理论起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和教育哲学,强调个体的主观感受和意义的构建。

人本主义讲义

人本主义讲义

1.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好像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人在满足高一层次需要之前,至少必须先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

2.低层次的需要是高层次需要产生的基础。

3.低层次需要与生存直接相关,而高层次的需要与生存较少有直接关系。

4.不同需要的满足要求不同的环境条件,与低层次需要相比,高层次需要的满足要求较多的前提条件,但它一旦满足会产生较强的主观幸福感。

自我实现的两种类型1.务实型自我实现者。

主要特征是务实和能干,以现实的态度待人接物和处理问题。

如:罗斯福、杜鲁门等美国总统。

2.超越型自我实现者。

这种类型的自我实现者常常意识到内在的精神价值,具有丰富的超越自我的体验。

这种类型的人在哲学家、宗教家、科学家和艺术家中比较常见。

马斯洛的高峰体验:高峰体验即是自我实现者的重要特征,又是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

因此,领悟和实现高峰体验均是感悟人生价值、塑造自我心灵和开发创造潜能的重要条件。

高峰体验是人在进入自我实现和超越自我状态时所感受到的一种豁达与快乐的瞬时体验。

这个时候是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销魂的感觉。

马斯洛的贡献:1.从人本主义立场出发,以整体论方法探讨健康人的心理特征。

2.需要层次理论成为现代管理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局限:1.创建理论的方法过于主观2.研究对象的范围过于狭窄3.忽视个体社会价值的实现价值条件的反复出现,儿童就会将它内化为自我结构中的一部分,成为指导儿童行为的准则。

但此时问题就会发生:儿童迫于价值条件,往往会迎合父母或他人的评价,而拒绝对自身经验(如愿望和体验)的评价,于是和真实的自我渐渐疏远,自我的不协调状态便会出现。

例如,当儿童有了过失的时候,父亲并不因此而轻视、斥责和惩罚他,而是以诚恳的态度认可孩子的感情,同时又适当地指出他的过失行为会给别人和自己带来麻烦和伤害,儿童就不会因此而出现自我不协调的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确地表达共情是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基石。Watson(2002) 认为,共情是心理辅导中来访者取得进步的最强有力的决 定因素。
共情的作用:
1、建立关系、使来访者更愿意倾诉。 2、使来访者感到,自己是能被理解的,自己并不是一个 “异端”。 3、共情的核心在于为求助者提供“修正性情绪体验”: “允许求助者发现那些过去被埋藏或割裂的自己的部分, 并在咨询中以更整体的方式整合起来。”(科胡特)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学生心理辅导
所以人本主义理论倡导人们应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承认和接纳自己的自然存在经验,如各种欲望。而社会 应该更宽容,理解和尊重每个个体的独特性。 “其实这就是人性啊” 罗杰斯认为,以求助者为中心的心理辅导过程,是通过 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减轻求助者内心的压力,帮助当 事人接纳自我,达到内外一致。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中学生心理辅导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中学生心理辅导
作业
看电影《心灵捕手》 思考题: 1、前两位咨询师为什么没有建立起关系? 2、最后一位咨询师怎样建立起关系的? 3、第一次在咨询室发生了什么? 4、湖边的谈话发生了什么? 5、咨询关系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学生心理辅导
共情
共情(empathy),又称神入、同理心等,指辅导员一边 倾听当事人的叙述,一边进入当事人的精神世界,并能设 身处地、感同身受地体验这个精神世界,然后跳出来以言 语准确地表达对当事人内心体验的理解。
演员的共情
作家的共情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学生心理辅导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学生心理辅导
3、人的责任 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对自己最终要发生的事情负责, 人可以作出选择。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作品。 心理辅导员不应该代替来访者做选择。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学生心理辅导
4、人的自我实现倾向 罗杰斯认为,人的所有的行为都是由自我实现的倾向所 激励。这种实现的倾向就是保护和提升自我的愿望。 在低层次上表现为吃饭、取暖和避免生理损伤等生存的 基本本能; 在高层次上表现为人们验证和实现自己的潜能:如寻求 新的体验、掌握新的技术、找到更有成就感的工作和关 系等等。(地窖中的土豆) 心理辅导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实现倾向。
对话二:



学生:我恨我爸爸。 教师:噢(全神贯注地望着他,示意他讲下去)。 学生:他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就拿我出气。 教师:怎么拿你出气? 学生:有时打我,有时骂我。 教师:那你一定感到很委曲啦。 学生:是啊,可有什么办法。谁叫他是我爸爸。 教师:(全神贯注地望着他,示意他继续讲)。 学生:有时候我真想离家出走,那样我就自由了。 教师:你有没有离家出走过? 学生:没有。(此时学生不再讲话,而辅导教师也不出声, 只是全神贯注地望着学生)……我怕我回来后他会更 使劲地打我。 教师:你真是不好受。 学生:我(开始哭泣)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学生心理辅导
无条件积极关注
罗杰斯认为,无条件积极关注是心理辅导的前提,它主要 表现为心理辅导员对来访者的态度。即无论来访者的品质、 情感和行为怎么样,辅导员对其都不做任何评价和要求, 并对来访者表示无条件的温暖和接纳,使来访者觉得他是 一个有价值的人。 佛的目光(《故道白云》一行禅师) 西游记(降魔篇):看见人心中的真善美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学生心理辅导
罗杰斯认为,直接经验与价值条件相一致,自我就能准确 地知觉它,让它进入自我概念中。 例: 孩子的经验是: 喜欢扫地,喜欢干净、卫生。
这一行为得到父母的肯定。
自我概念可能是:我是爱劳动,爱干净的孩子。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学生心理辅导
但是直接经验与价值条件不一致时,儿童就可能会扭曲自己 的直接经验去迎合父母的评价,或者该经验就不能被意识到。 例:“肯德基,洋垃圾” 通过不断重复这种有价值限制的经验,儿童就把这种价值条 件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自我概念的一部分(超我),儿童的自 我概念中就含有了不真实的因素。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中学生心理辅导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学生30分钟,问题:他(她)在干什 么?他(她)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内心状态?你要 怎样跟他(她)说话才能真正地沟通并让他(她) 接受你?尝试一下。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学生心理辅导
三、心理辅导步骤
1、来访者前来求助。 2、向来访者说明心理辅导的情况。 3、鼓励来访者情感的自由表现。 4、辅导员能够接受、认识、澄清对方的消极情感。 5、来访者成长的萌动。 6、接受和认识来访者积极的情感。 7、来访者开始接受真实的自我。 8、帮助来访者澄清可能的决定及应采取的行动。 9、疗效的产生。 10、疗效的扩大。 11、来访者的全面成长。 12、辅导结束。
小组讨论
如果你是那位学生,你喜欢跟哪一位辅导 老师谈话?为什么?
一、人本主义人格和辅导理论的主要观点
1、个体现象学
每个人生活在自己的主观经验世界中(伤痕实验、社交焦
虑学生的主观世界、被抢劫的老太太、凤姐的主观世界、 艾林的主观世界、你的主观世界?中学生的主观世界是什 么?)
心理辅导员应该尊重和试图理解这个主观世界,心理辅导 是从这个主观世界出发,而不是从外界强加给来访者(苦
口婆心的父母,不耐烦的孩子)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学生心理辅导
2、此时此地 即活在当下,全心全意去感受。 人不应该成为过去经验的牺牲品,虽然过去经验会对我们 产生很大影响,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只有生活在此时此 地,人才能充分享受生活。(不幸的老妇人) 全心全意地活在当下,才是最完全地享受和拥有了生命。 (心猿意马) 活在当下,就是从主观世界的假象中走出来的方法。 活在当下,可以生发出新的力量,每天、每时每刻都是新 的。 活在当下,觉察当下,就是从主观世界的假象中走出来的 方法。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学生心理辅导
心理失调产生的原因是机体的经验和自我概念之间的不一 致、不协调。 未进入自我概念的躯体体验和需求并未消失,常常会表现 出来。但是在这些情况下,行为似乎不是个体“拥有”的。 (对比弗洛伊德的潜意识) 例如:不敢看黑板的女生 罗杰斯认为,几乎每个人都有不协调存在,但只有当这种 不协调很严重时,心理障碍才会发生。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学生心理辅导
2、价值的条件化
价值条件化建立在他人评价的基础上,个体在生命早期就存在着 对于来自他人的积极关注的需要,就是需要别人对自己肯定、看 重、认可和喜爱。然而,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这种需要的满 足常常取决于重要他人,尤其是父母。父母常常有条件地给予儿 童积极关注,当孩子的行为符合父母的价值观和期待时才能得到 父母的积极关注。一旦当孩子把父母的价值观念当作自己的自我 概念时,他的行为不再受机体评价过程的指导,而是受内化了的 别人的价值规范的指导,这个过程就是价值条件化的过程。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学生心理辅导
罗杰斯提出自我概念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形成:
1、有机体的评价过程 罗杰斯认为,凡生物都有一种“机体智慧”,有机体的 评价过程(organismic valuing process)指有机体依据自身 的真实感受(直接经验) 来评价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 好的。 例如婴儿更温暖、安全、舒适的感觉,喜欢新奇的事物 等,不喜欢疼痛和饥饿的感觉,这些反应可以使婴儿得 到保护和发展。 罗杰斯认为,有机体本身的自发反应,往往比理性思考 更符合该有机体物种的本性,更能反应其本性的要求。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学生心理辅导
5、自我论 自我论是罗杰斯人格理论的核心。 罗杰斯认为应该将自我与自我概念区分开,自我概念并 不总是与真实的自我相同的。 自我概念是自我经验的产物,是个体与环境互动的过程 中形成的。 在此过程中,个体从自己的感受中获得的直接经验与从 他人那里获得的间接经验往往不完全一致。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学生心理辅导
伤痕实验
参与实验的志愿者被安排在没有镜子的小房间里,由专业 化妆师在其左脸做出一道血肉模糊、触目惊心的伤痕。志 愿者用一面小镜子照照化妆的效果后,镜子就被拿走了。 随后,化妆师表示需要在伤痕表面再涂一层粉末,以防止 它被不小心擦掉。实际上,化妆师用纸巾偷偷抹掉了化妆 的痕迹。 对此毫不知情的志愿者,被派往各医院的候诊室,他们的 任务就是观察人们对其面部伤痕的反应。 规定的时间到了,返回的志愿者竟无一例外地叙述了相同 的感受——人们对他们比以往粗鲁无理、不友好,而且总 是盯着他们的脸看!可实际上,他们的脸上与往常并无二 致,什么也没有不同。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学生心理辅导
二、促使人格改变的三个条件
真诚一致
无条件积极关注
共情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学生心理辅导
真诚一致
真诚一致指的是辅导员在辅导关系中,是一个表里一致、 真诚、统整的人。 以辅导员的真诚带动来访者的真诚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学生心理辅导
罗杰斯谈真诚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学生心理辅导
人本主义心理辅导理论
李红梅
对话一
学生:我恨我爸爸。

教师:你怎么可以恨你爸爸,再怎么说他也是你的亲人啊。 学生:可是他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拿我出气。 教师:咳,当爹的都是一个样,外边受气,回家出气。我小时 候也一样,经常受我爸的气。再者说了,你爹受气不拿 你出气拿谁出气。 学生:可他还老打我。 教师:你爸爸打你是不应该,但你想一想有没有惹他生气? 学生:有时候我没惹他生气他也打我。 教师:那你爸爸真是太不像话了。打孩子总得有个道理,怎么 可以这样无缘无故地打孩子。
“如果我以一种带着面具的方式与他人相处,维持一种与 内心体验不同的表面的东西,于人于己毫无帮助。” “在我生气和不满时,做出一副平静和友善的样子,是没 有用的;不懂装懂,是没有用的;在某一时刻实际上充满 敌意,却装作一个仁慈的人,是没有用的;如果实际上既 害怕又缺乏信心,却做出非常有把握的样子,是没有用的。 总之,当我感到不舒服,却装出一切都好的样子,那毫无 益处。实际上,我在个人关系上所犯的大多数错误,我对 于别人无所助益的大多数情况,都可以用一个事实来说明, 即出于某种自我防御的原因,我的表面行为与自己的实际 感受背道而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