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查体

合集下载

神经系统查体

神经系统查体

神经系统查体1. 简介神经系统查体是医学领域中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神经系统的全面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神经系统是否存在异常或疾病,并进一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神经系统查体包括神经系统的功能、反射和感觉评估等多个方面。

2. 检查项目与方法2.1 神经系统功能评估神经系统功能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大脑功能评估:包括意识、记忆力和思维功能等的评估,可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和简单的认知测试等进行。

•运动功能评估:包括肌力、肌张力和协调能力等的评估。

通过让患者进行一系列的动作,观察其肌肉强度、肌张力和协调能力的表现。

•感觉功能评估:包括触觉、疼痛、震颤感和温度感等的评估。

通过刺激患者的皮肤、肌肉和关节等部位,观察其对刺激的感觉反应。

2.2 神经系统反射评估神经系统反射评估是通过检查患者的肌腱反射、腹壁反射和返跳反射等,来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肌腱反射检查:包括叩击肌腱、观察肌腱反射的程度和对称性等,常用的检查方法有艾氏反射、涂抹橡胶锤反射等。

•腹壁反射检查:通过刺激患者腹壁上的腹肌,评估腹壁反射的程度和对称性,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划痕法和叩击法等。

2.3 神经系统感觉评估神经系统感觉评估是通过检查患者的触觉、疼痛、震颤感和温度感等,来评估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触觉检查:通过轻轻触碰患者的皮肤,观察患者是否能够感觉到触摸的刺激和感觉到不同的触感强度。

•疼痛感觉检查:通过针刺或压迫患者的皮肤,观察患者是否能够感受到疼痛的刺激和疼痛的程度。

•震颤感检查:通过让患者伸出手臂或腿,观察患者是否能够感觉到震颤感和震颤的强弱。

•温度感检查:通过触摸患者的皮肤,观察患者对冷热刺激的感觉和对温度的辨别能力。

3. 注意事项•在进行神经系统查体之前,应该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包括是否有过去的神经系统疾病或家族遗传病史。

•进行神经系统查体时,应选择一个安静、明亮的环境,让患者尽量放松自己,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神经系统体征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通过检查患者的神经系统体征,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神经系统是否受损或存在异常情况,从而指导诊断和治疗。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神经系统病史询问: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疾病的发作方式、持续时间、诱因、症状的变化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疾病发展的趋势。

2.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的感觉、运动、反射等方面。

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 神经肌肉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肌力、肌张力、肌肉萎缩等情况,以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是否正常。

- 感觉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触觉、疼痛、温度感觉等,以评估患者的感觉功能是否正常。

- 神经系统反射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深反射、浅反射、生理性反射等,以评估患者的反射功能是否正常。

3. 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如果医生怀疑患者存在神经系统病变,可能会建议进行一些影像学检查,如脑电图(EEG)、磁共振成像(MRI)、脑血流动力学检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更直观的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信息,有助于明确诊断。

4. 神经系统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还会建议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脑脊液检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生化指标、炎症指标等,从而辅助诊断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神经系统体征检查需要由专业的医生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并结合其他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此外,检查过程中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最后,神经系统体征检查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工作,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对于患者来说,及早进行神经系统体征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神经系统查体

神经系统查体

神经系统查体收藏已久的查体入门资料,今天搬出来分享给大家。

神经系统分布从头到脚、对称部位比较:检查工具叩诊锤、棉签、大头针、音叉、双规仪电筒、压舌板、眼底镜、近视力表、试管一般检查一、意识状态1、嗜睡:睡眠状态,轻微刺激可唤醒。

2、昏睡:熟睡状态,较强刺激可唤醒简单答题。

3、昏迷:不能唤醒。

1)浅昏迷:对疼痛刺激有反应,生理反射存在,生命体征多无改变;2)中昏迷:重刺激可有反射,生理反射减弱,生命体征轻度改变;3)深昏迷:对各种刺激无反应,生理反射和病理反射消失,生命体征改变。

二、精神状态✦理解力✦计算力:100-7✦定向力:时间、空间定向✦判断力✦注意力三、脑膜刺激征1、屈颈试验:仰卧,一手扶其后头部向上,注意颈部有无抵抗,需排除颈椎病。

2、克匿格征征:是脑膜刺激征中的一种,其阳性为脑膜及神经根受激惹的表现,可见于颅内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神经根炎、椎间盘突出以及椎管内药物注射等。

3、布鲁津斯基征:凡蛛网膜下腔感染(脑膜炎、脑炎等);出血等均可出现阳性,但深昏迷时可阴性。

1)颈征:患者仰卧位,屈颈时引起双侧髋、膝部屈曲;2)下肢征:患者仰卧位,一侧下肢膝关节屈曲位,检查者使该侧下肢向腹部屈曲,对侧下肢亦发生屈曲。

✦头颅和脊柱头颅面部五官颈部✦躯干和四肢脑神经检查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走副神舌下含一、嗅神经1、先询问患者有无主观感觉障碍;2、嘱患者闭目,检查者用手按压患者一侧鼻孔,用如香皂、香烟等置于另一侧鼻孔,嘱患者说出嗅到的气味。

二、视神经1、视力:国际标准视力表;2、视野:手试对比检查法粗略测定视野,必要时作视野计测定。

•正常:鼻侧65° 上方56°颞侧91° 下方74°•外下方视野最大3、眼底检查:眼底镜。

眼底注意点:视神经乳头的形状、大小、边缘、颜色、血管和有无出血点等。

正常眼底的视神经乳头为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楚,色淡红,生理凹陷清晰。

神经系统查体-完整版

神经系统查体-完整版

神经系统查体-完整版神经系统查体神经查体的顺序·一般检查颅神经检查运动系统检查感觉系统检查反射系统检查自主神经功能检查需要的器具n叩诊锤检眼镜棉签 128 Hz 音叉笔式电筒大头针一般检查意识状态嗜睡昏睡浅昏迷深昏迷精神状态记忆力﹙近记忆力、远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力定向力脑膜刺激征n 定义:软脑膜和蛛网膜的炎症,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使脊神经根受到刺激,导致其支配的肌肉反射性痉挛,而产生一系列体征。

n 症状①颈强直: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者轻托患者枕部并使其头部前屈。

如颈有抵抗,下颏不能触及胸骨柄,则表明存在颈强直。

颈强直程度可用下颏与胸骨柄间的距离(几横指)表示。

②Kernig柯尼葛征:仰卧,检查者托起患者一侧大腿,使髋、膝关节各屈曲成90°,然后一手固定其膝关节,另一手握住足跟,将小腿慢慢上抬。

如果患者大腿与小腿间夹角不到135°就产生明显阻力,并伴有大腿后侧及腘窝部疼痛,则为阳性。

③Brudzinski 布鲁金斯基征: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者托其枕部并使其头部前屈,如患者双侧髋、膝关节不自主屈曲则为阳性。

颅神经检查Ⅰ嗅Ⅱ视Ⅲ动眼Ⅳ滑Ⅴ叉Ⅵ外展Ⅶ面Ⅷ听Ⅸ舌咽迷走副加舌下全舌咽、迷走神经检查1.运动:发音是否低哑或带鼻音,是否呛咳、有无吞咽困难。

嘱病人张口,观察腭垂是否居中,两侧软腭高度是否一致,患者发“啊”音时两侧软腭上抬是否对称,腭垂有无偏斜。

当一侧神经受损时,该侧软腭上提减弱,腭垂偏向健侧。

2.感觉:用棉签轻触两侧软腭和咽后壁粘膜检查一般感觉。

3.咽反射:嘱患者张口发“啊”音,用压舌板轻触两侧咽后壁,正常者可有恶心反应,舌咽、迷走神经损害时反射减弱或消失。

神经病变症状——舌下神经一侧舌下神经周围病变——伸舌偏向患侧,可有舌肌萎缩及肌纤维颤动。

一侧舌下神经核上性病变——伸舌偏向病灶对侧,无舌肌萎缩和肌纤维颤动。

双侧舌下神经病变——舌肌完全瘫痪而不能伸舌。

神经病变症状——嗅神经Ø1 嗅觉减退或缺失双侧嗅觉减退或缺失见于鼻病或先天性嗅觉丧失;单侧嗅觉减退或缺失见于嗅神经径路上的病损,如前颅窝骨折、脑膜炎、嗅沟或蝶骨嵴脑膜瘤、垂体瘤、额叶胶质瘤(额叶底部)。

神经系统专科查体

神经系统专科查体

神经系统(一)专科查体神情,言语不利,对答切题。

记忆力、定向力、理解力、计算力、判断力粗查正常,未查及幻觉及妄想,额纹对称,视野粗测未见缺损;双眼睑无下垂,双眼裂等大,双眼球未见异常凸出或凹陷;双眼球各方向运动好,双瞳孔等大、等圆,Φ=2.5mm,直间接光反射均存在,调节反射、辐凑反射无异常。

两侧面部痛、触觉正常,双颞肌咬肌无萎缩,咀嚼肌动作对称有力,张口下颌无偏歪,双侧角膜反射正常,下颌反射(-)。

双侧额纹,眼裂对称,鼻唇沟无变浅,露齿口角无歪斜,鼓腮、吹哨动作可完成。

左耳听力较右耳弱,无耳鸣。

构音欠清,饮水无呛咳,悬雍垂居中,咽后壁感觉正常,软腭提升有力,咽反射正常。

双侧胸锁乳突肌饱满有力,双转颈对称有力。

伸舌无偏斜,舌肌无萎缩及震颤。

四肢肌肉未见萎缩或假性肥大。

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四轻瘫试验阴性。

指鼻试验阴性,轮替动作灵活。

右下肢轻瘫试验阴性。

指鼻试验阴性,轮替动作灵活,未见不自主运动。

坐上肢痛、触觉稍减退。

右侧Babinski sign (+),Chaddock征(+),Oppenheim sign(-),右上肢Hoffmann sign(+),Rossolimo sign (+),Gordon sign(-),颈软,脑膜刺激征(-)。

NIHSS评分:2分。

MRS评分:1分。

该量表提出3种能减少误吸的条件,根据患者需要条件的多少及种类逐步分级。

评定条件是:1.帮助的人;2.食物种类;3.进食方法及时间。

该评定法将吞咽能力分为6级:1级:任何条件下均有吞咽困难或不能吞咽;2级:3个条件均具备则误吸减少;3级:具备2个条件则误吸减少;4级:如选择适当食物,基本上无误吸;5级:如注意进食方法和时间,基本上无误吸;6级:吞咽正常。

1/1。

神经系统检体实训报告

神经系统检体实训报告

一、引言神经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它负责传递信息和调节人体各种生理活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我参加了为期两周的神经系统检体实训。

通过这次实训,我对神经系统的基本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提高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

二、实训目的1. 掌握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学会神经系统检体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动手操作技能,为将来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训内容1.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实训中,我们首先学习了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是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负责将神经信号传递到全身各个部位。

2. 神经系统检体的基本方法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神经系统检体的基本方法,包括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初步判断神经系统是否存在异常。

3. 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实训中,我们学习了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如脑炎、脑膜炎、脑出血、脑梗死等。

通过对病例的分析,我们了解了不同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

4. 神经系统实验室检查我们还学习了神经系统实验室检查,如脑电图(EEG)、脑磁图(MEG)、磁共振成像(MRI)等。

这些检查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在实训开始前,我们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学习,包括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等知识。

通过学习,我们为实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临床见习在导师的带领下,我们进入临床科室进行见习。

在见习过程中,我们观摩了医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的技巧,并跟随医生对患者进行神经系统检查。

3. 实际操作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亲自对患者进行神经系统检查。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神经系统检查的技巧,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4. 病例分析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分析了多个病例,了解了不同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

医学诊断学:神经系统查体

医学诊断学:神经系统查体
营养不良(腓肠肌\三角肌常见)
运动系统(motor system)检查
2. 肌力(muscle strength)
❖ 指肌肉运动时的最大收缩力。 ❖ 检查时令患者作肢体伸屈动作,检查者从相反方 向给予阻力,测试患者对阻力的克服力量,并注意 两侧比较。 ❖ 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周围神经损害引起瘫痪 ❖ 对单神经损害(如尺\正中\桡\腓总神经)和局限性 脊髓前角病变(如脊髓前角灰质炎)需分别检查相应 单块肌肉
Ⅲ, Ⅳ, Ⅵ.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
是否睑裂对称\上睑下垂\眼球前突或内陷\斜视 &同向偏斜等
(2) 眼球运动
两眼随检查者手指(左\左上\左下, 右\右上\右 下)转动, 并检查辐辏
有否眼球运动受限\眼震
动眼神经麻痹
外展神经麻痹
Ⅲ, Ⅳ, Ⅵ.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
(3) 瞳孔
➢ 瞳孔大小\形状\位置\是否对称 ➢ 正常瞳孔: 圆形\等大\居中\边 ➢ 缘整齐\直径3~4mm ➢ <2mm为缩小, >5mm为扩大 ➢ 儿童瞳孔稍大, 老年人稍小
➢ 反射通路: 角膜三叉神经眼支三叉神经感觉主核 双侧面神经核面神经眼轮匝肌
Ⅶ. 面神经(Facial nerve)
(1) 面肌运动
支配面部表情肌 观察额纹\眼裂\鼻唇沟\口角
是否对称 让患者邹额\皱眉\闭眼,示 齿\鼓腮\吹口哨 观察有无瘫痪\是否对称
Ⅶ. 面神经(Facial nerve)
Ⅺ. 副神经(Accessorial nerve)
副神经损害: 向对侧转颈、 同侧耸肩无力\不能, 同侧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萎缩 \垂肩、斜颈
Ⅻ. 舌下神经(Hypoglossal nerve)
核下性病变: 伸舌偏向病侧, 伴 该侧舌肌萎缩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神经系统体征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一个人的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神经系统是人体的控制中枢,负责传递和处理各种信息,包括感觉、运动、思维和情绪等。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一个人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异常或疾病,并进一步确定病因和制定治疗方案。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神经系统病史:医生会询问患者有关神经系统病史的信息,包括以往是否有神经系统疾病、手术史、药物使用史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

2.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这包括观察患者的姿势、步态、面容等外貌特征,检查患者的感觉、运动、反射、肌力等方面的功能。

3. 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一些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如脑部CT扫描、MRI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患者的神经结构和功能,以确定是否存在异常。

4. 神经系统功能检查:医生可能会进行一些特殊的功能检查,以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

例如,医生可以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脑电图检查等,以评估神经传导的速度和脑电活动的正常与否。

5. 神经系统实验室检查: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以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

例如,医生可以进行血液检查、脊髓液检查等,以评估患者的炎症指标、神经递质水平等。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异常或疾病,并进一步确定病因和制定治疗方案。

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神经系统体征检查只是医生进行初步评估的一种方法,如果医生怀疑患者存在神经系统异常或疾病,可能还需要进行其他进一步的检查,如神经系统生理检查、神经系统病理检查等,以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总之,神经系统体征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貌特征、功能状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并确定病因和制定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系统查体
神经系统查体的关键点:两侧对比
一、高级皮层功能
1、计算力: 100-7=?再减7=?再减7=?再减7=?再减7=?
(不可以说出计算后93、86等答案)
2、记忆力:分为远期记忆力和近期记忆力
3、理解力:检查患者是否能重复话语“四十四只石狮子”,是否可以按照指令
运动(把左脚放右膝盖上)
4、定向力:分为时间定向力和空间定向力
二、言语、语言检查
三、十二对颅神经
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迷走及副舌下全。

1、嗅神经(不检查)
2、视神经:主诉有视力障碍和视野缺损。

3、瞳孔大小:正常直径为3-4mm,小于2mm为瞳孔缩小,大于5mm为瞳孔增
大。

4、眼球运动—外展、动眼、滑车
检查方法:1.嘱患者头部固定,依次检查眼球向八个方向的运动。

2.眼震:眼震是眼球不自主、有节律的往复快速移动。

如果观察到眼球震动,应记录其方向(水平、
垂直、斜向、旋转、混合)和形式(摆动、冲
动、不规则性)。

5、集合反射—动眼神经
检查方法:嘱患者注视正前方约30cm处检查者食指,迅速移动
食指至患者鼻根部,1.调节反射:双侧瞳孔缩小。

2. 幅
辏反射:双侧瞳孔内聚。

6、对光反射(直接对光反射、间接对光反射)
6、三叉神经运动支
检查方法:1.观察两侧颞肌和咬肌有无萎缩。

2.以两手同时触摸两侧颞肌和咬肌,嘱患者做咀嚼运动,
对比两侧力量强弱,病侧肌力减弱。

3. 嘱患者张口,以上下门齿的中缝线做标准,观察下颌
有无偏斜。

下颌偏向患侧。

7、三叉神经感觉支
检查方法:1.痛觉:用针分别触碰两侧面部的上、中、下,询问患
者感觉有无减退,两侧是否一致。

2.触觉、温度觉同理。

8、面神经运动支
检查方法:1.观察患者两侧额纹、眼裂和鼻唇沟是否对称,有无一
侧口角低垂或口角歪斜。

2.嘱患者做睁眼、闭眼、皱眉、示齿、鼓腮、吹口哨,
观察是否能正常完成及左右是否对称。

(中枢性面瘫和
周围性面瘫)
9、面神经感觉支:面神经司舌前三分之二的味觉。

检查方法:询问患者味觉是否正常。

10、位听神经:亦叫前庭蜗神经,由前庭神经和蜗神经组成。

检查方法:1.前庭神经可询问患者有无耳聋、耳鸣。

2.蜗神经损害可变现眩晕、眼球震颤及平衡障碍。

11、舌咽、迷走神经运动支:舌咽、迷走神经的损伤表现为声音嘶哑,吞咽困难,
饮水呛咳,吞咽困难。

检查方法:嘱患者张口,观察患者双侧软腭有无下垂,悬雍垂是否
居中。

真球麻痹假球麻痹
12、舌咽、迷走神经感觉支:
检查方法:以压舌板抵咽喉部,病侧咽反射消失。

13、副神经: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
检查方法:嘱患者耸肩,对比双侧力量。

四、上肢检查
1、肌张力
检查方法:1.观察患者肌肉有无萎缩。

2.被动运动患者的上肢,体验患者上肢的肌张力
2、肌力
3、感觉
4、腱反射
5、病理征
五、下肢检查
六、脑膜刺激征
七、共济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