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品课教案1

合集下载

思品教案-对人有礼貌_小学思想品德教案_模板

思品教案-对人有礼貌_小学思想品德教案_模板

思品教案-对人有礼貌_小学思想品德教案_模板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对人有礼貌是尊敬别人的表现。

2.比较正反事例,说明对人应该有礼貌。

情感:1.以对人有礼貌为荣。

2.愿意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行为:对人说话和气有礼貌。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文明礼貌”德国中的有关规定设置的。

文明礼貌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之一。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要教育小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文明礼貌是文明社会做人的起码要求,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共同行为准则。

要把当前的小学生培养成21世纪的主人,应当从小就教育他们讲文明、懂礼貌。

人人讲文明。

懂礼貌,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

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比较正反事例,懂得应该对人有礼貌,知道对人有礼貌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只有对人有礼貌才能赢得别人的好感,使别人愿意与之交往。

要使学生以讲文明礼貌为荣,愿意对人有礼貌,为下一课学习礼貌用语打下基础。

教法建议本课教学应注意以下两点。

1.本课的重点是从正反事例比较中引起学生思考,提高认识。

比较的事例有课文故事,有“比一比”栏目中的事例,有回忆自己的事例,还有比喻手法中“风”的艺术形象,比较的角度有的是从对方的不同表现比,有的是从自己的感受比,也可以是从对方和自己一方交互比。

从事例中进行分析比较,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清道理。

讲道理不要脱离事例,分析事例不要就事论事,要将事与理教合,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2.在比较正反事例时,不要只强调对人不礼貌就办不成事,为办成事就要对人有礼貌,似乎只为办成事才需对人有礼貌,使对人有礼貌带有很大的功利性。

这是不符合礼貌教育的本意的。

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要着重提出:尊重别人,为他人着想,树立自己讲文明、有礼貌、有教养的形象。

当然不文明,对人不礼貌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会使别人不高兴,不愿与你交往,因此事情也就办不成。

3、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亲自表演路路主动要求还锤子的过程。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案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案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案思想品德课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提高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本文将结合我的亲身经历,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方法以及评估方式等方面,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设计。

一、课程设置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思想品德课的课程设置应该有目的、有针对性,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首先,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反贫困、捐献爱心等,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从小培养他们的公益意识。

其次,课程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通过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情绪,掌握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自身的情绪管理水平。

最后,课程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演练等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和沟通,培养他们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方法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

通过引入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和背后涉及到的价值观与道德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

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到不同的道德冲突和抉择,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例如,可以设计道德抉择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做出不同的道德选择,并解释自己的理由。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

故事具有感染力,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通过讲述一些具有道德意义的故事,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并从中汲取道德教育的营养。

三、评估方式思想品德课的评估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态度表达、实际行动以及道德判断能力。

首先,可以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来进行评估。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一些课堂讨论活动,让学生就某个道德问题进行表达。

根据学生的表达内容、思考深度以及理性与感性的结合情况,进行评估。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品德和社会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社会行为规范。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

5.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沟通技巧。

二、教学内容1.品德教育–了解什么是品德–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习尊重、友善、诚实等基本品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律能力2.社会教育–了解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和结构–学习社会人际交往技巧和社会礼仪–了解社会规则和法律法规–学习如何正确处理社会问题和矛盾–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环保意识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通过模拟情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品德与社会行为规范。

2.互动讨论: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意见。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观察实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加深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5.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体验社交场合中的各种情境,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沟通技巧。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品德教育1.导入:通过发问激发学生思考,引出品德教育的话题。

2.概念解释:通过讲解和举例,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品德。

3.品德培养:通过故事、图片等方式,向学生展示良好品德的重要性和影响。

4.品德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身边的好人好事,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5.课堂总结:通过概括和归纳,总结品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

第二课时:社会教育1.导入:通过展示社会新闻和图片,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2.社会组成部分: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如家庭、学校、社区等。

3.社会规则:通过游戏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社会规则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以及遵守规则的原则。

4.社会交往: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习社会交往技巧和社会礼仪。

5.环保意识:通过观察实践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1. 了解品德与社会教育的重要性;2. 掌握一系列基本的品德与社会知识;3.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意识;4. 运用所学的品德与社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课:认识品德与社会教育1. 品德与社会教育的定义和意义;2. 品德与社会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第二课:诚实守信1. 什么是诚实守信;2. 为什么要诚实守信;3.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展现诚实守信。

第三课:友善互助1. 什么是友善互助;2. 为什么要友善互助;3.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展现友善互助。

第四课:公共秩序1. 什么是公共秩序;2. 为什么要遵守公共秩序;3.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课:珍惜资源1. 什么是珍惜资源;2. 为什么要珍惜资源;3.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珍惜资源。

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品德与社会教育的定义、意义和目标。

2. 示范法:举例说明诚实守信、友善互助、遵守公共秩序和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分享个人观点和经验。

4. 游戏法:通过游戏形式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情境,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

2. 通过练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品德与社会知识的掌握情况。

3. 结合学生的日常行为,评估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品德与社会知识的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育》。

2. 多媒体教具:投影仪、电脑、幻灯片等。

3. 游戏道具:角色扮演服装、模拟物品等。

教学安排本教案为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育的总教案,共安排5课时。

每节课时约45分钟。

教学扩展1. 邀请社区工作人员或志愿者到校讲解品德与社会教育的重要性。

2. 组织学生参观社会公益机构,了解社会服务的实际情况。

教学反思1. 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和其他老师进行教学交流,互相借鉴经验,不断改进教学策略。

学生思品课教案

学生思品课教案

学生思品课教案第一节:引言思品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品质,培养他们成为积极向上的公民。

这门课程通常结合教师的教导和学生自主思考的讨论,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学生思品课的教案设计,以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第二节:目标设定设计思品课的教案时,首先需要明确目标。

教师应该明确希望学生通过这门课程达到的思考和品质目标。

例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第三节:课程内容思品课的内容应该涵盖各个方面,如伦理道德、社会公义、人权和环境问题等。

教师需要从这些主题中选择适合的主题,并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四节: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例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第五节: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思品课的教学,教师需要准备一些相关的教学资源。

例如,文本材料、视频片段、真实案例等。

这些资源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思考不同的观点和问题。

第六节:课堂互动在思品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

例如,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第七节: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是思品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学生在教室外面遇到重要的伦理、道德或社会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个案研究,帮助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

第八节:评估方式在教学设计中,评估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写作任务、个人表现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德素养。

这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第九节:课程延伸思品课的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延伸活动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品质发展。

例如,参观社会组织、进行社区服务和开展志愿活动等。

第十节:学生反馈教师应该及时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改进和调整。

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教案:团结友爱,共同进步

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教案:团结友爱,共同进步

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教案:团结友爱,共同进步作为小学一年级的思品课程,团结友爱,共同进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在这个年龄阶段,孩子们正在建立他们的价值观和对世界的认识。

加强孩子的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思想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下面的教案中,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讲述这个主题。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重要性,并具备这种思想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共同进步。

3. 培养学生的爱心,关心别人,以及分享的精神,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友爱和谐的班级。

二、教学方法1. 通过师生互动、儿歌、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通过模拟角色扮演、情境解决、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通过小组竞赛、活动等方式,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团结友爱,欢乐成长目的:1. 学生学会理解和辨认词语“团结友爱”。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1. 先播放一段动画故事“小猪快跑”。

2. 讲述故事的内容和精神。

3. 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含义。

4. 安排学生分为小组,认真地讨论故事中的精神和内容,并编写一份Diy故事书,发挥想象力,创作出自己的故事以表达团结友爱的重要性。

5. 让学生个个汇报自己Diy故事书[^book]。

第二课:共建和谐,努力前行目的:1. 帮助学生理解团结友爱,共同进步对于班级和谐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关心他人的能力。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理解“共建和谐,努力前行”的含义。

2. 通过儿歌与图片形式,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环境。

3. 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彼此分享如何使班级和谐。

4. 安排学生分小组分头进行环境卫生清洁,强调集体荣誉感及环境与个人健康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共同建设的快乐与成就感。

第三课:爱心驿站,分享快乐目的:1. 帮助学生感受到分享快乐的重要性和意义。

小学思品课教案

小学思品课教案

小学思品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思品课的重要性和作用;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3.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思品课的定义和意义;2. 思品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3. 思品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思品课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准备:1. 教案一份;2. 黑板、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思品课的概念和意义,引发学生对思品课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学习思品课很重要?Step 2:讲解思品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10分钟)教师讲解思品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包括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等。

Step 3:分组活动:(1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 你认为思品课的目标是什么?2. 思品课中哪些内容是你最感兴趣的?3. 你觉得思品课对你的未来有什么帮助?Step 4:小组展示和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进行讨论和互动。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讨论和思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Step 5:教师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思品课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品课的学习。

六、作业布置:请学生根据本节课的讨论和思考,写一篇关于思品课的心得体会,字数不少于200字。

七、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互动讨论的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对思品课的兴趣,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

但在小组展示和讨论环节,个别学生表现较为被动,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参与度。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五年级思品上册全册教案

小学五年级思品上册全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文明的曙光《我们共同的祖先》〖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

2.知道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帝和黄帝,了解有关他们的传说、故事与历史。

3.为祖国的悠久历史而自豪,知道自己是炎黄子孙的一员,产生民族认同感。

〖教学准备〗1.事先掌握学生对“炎黄子孙”这一称呼的了解程度。

2.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准备一些有关炎帝、黄帝及其他一些远古神话传说。

〖教学活动及过程〗1.布置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2页的文字及插图。

教师提问:“身着不同服装的孩子各自站立在什么位置上?请你们猜猜看,他们手里举着的是什么?”(图中展现了埃及的象形文字―――在羊皮上、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在泥板上、印度的梵文―――在贝多罗树叶上和中国的汉字―――在纸上。

)2.讲解与讨论。

教师讲解:“同学们已经知道,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有几条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的古老河流―――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黄河和长江。

在这些大河的两岸,诞生了最早的人类,它们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并孕育出了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这四大文明古国。

”教师提问学生:“我们中国与其他文明古国相比,有哪些特点?”(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历史没有间断过的国家。

)3.全班讨论。

教师引导:“作为中国人,应当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有关我们国家历史的内容。

同学们一定都听到过‘炎黄子孙’这个名称,谁能来解释一下,它是什么意思?”请学生自由发言,并引导学生了解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两个领袖,被尊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

4.阅读与讨论。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页的文字,并适当地予以解释。

重点应放在,我们国家很早就有了农业文明,远古先民很早就懂得了种植小米和水稻。

在没有文字之前,历史主要靠人们口头传递,而有关炎帝和黄帝的许多故事就是这样被流传下来的,并且与许多神话结合在一起。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页有关炎帝与黄帝的文字,以及小文的话,并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思品课教案——《今天,你安全吗?》
教学目标:
1、过对实际生活观察,知道在家庭生活中存在着安全隐患,活动中会有危险,要有安全意识。

2、初步知道一些有关安全用电、防煤气中毒、放火、防溺水、防摔伤、防动物抓咬等的小常识,掌握一些避免伤害的方法。

3、初步知道一些与人打交道的一些原则,形成社会中自我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家庭生活中存在着安全隐患。

2、有关安全用电,防煤气中毒,放火,防溺水,防摔伤,防动物抓咬等的小常识,掌握一些避免伤害的方法。

3、与人打交道的一些原则,形成社会中自我保护的意识。

教学过程: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危险的事情吗?要预防不安全的因素发生,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些安全的知识吧。

观看图片,说说图中存在那些安全隐患。

1、开展活动一:安全小检查
①检查预习:你家中有那些安全隐患,它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想一想一旦危险发生会给家里带来什么影响。

②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检查情况,并一一列出。

a分析这些隐患属于生活中的那些方面。

b为什么认为它们是隐患。

c怎样才能避免危险发生。

③小结:安全事故应防范于未然。

2、开展活动二:小组擂台赛
将小组汇集的情况编成问题,各小组以“我出题,你答题”的方式进行擂台赛3、开展活动三:大眼睛转转转
提出活动要求:认真检查校园存在不安全的因素。

全体师生按一定的顺序巡视校园,寻找不安全的因素。

教室开展活动,主持人宣布规则:把全班学生分成六组,在黑板上画出六只眼睛,分别表示六个小组:每一组眼睛由以小到大套合的眼睛组成,图中最里边的一圈是实线,往外扩大的是虚线。

组内同学发现一种不安全情况,本组的大眼睛向外扩大一圈并变成实线。

给获胜的组员奖励一个安全卫士卡。

4、开展活动四:要不要搭话
提出活动要求:
a直接告诉他,因为待人要真诚。

b看着像好人的就告诉他,看着不像好人的就不要告诉他。

c就说我不认识你,我不能告诉你。

d告诉他住在哪个小区,但不要告诉他具体的门牌号。

5、总结: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懂得了生活中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在学习生活当中要防范于未然,有备无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