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内容

合集下载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种子萌发的条件仪器名称(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方法步骤 (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

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

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

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

置于低温环境里。

实验现象通过观察,我发现1、3、4号罐中种子未发芽,而2号罐中种子发芽了。

实验结论通过此次实验,我发现了种子的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种子萌发的条件仪器名称(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方法步骤 (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

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

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

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

置于低温环境里。

实验现象通过观察,我发现1、3、4号罐中种子未发芽,而2号罐中种子发芽了。

实验结论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渗水实验仪器名称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烧杯3个、三种不同的土壤、水、纱布、细线、剪刀方法步骤1)取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去掉瓶底,用纱布蒙住瓶口,扎好,倒立在支架上,在瓶口下面放一只同样大小的烧杯。

冀教版5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答案)

冀教版5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答案)
把重物挂在轴上带动轮转动,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
名称
研究定滑轮的作用
仪器名称
定滑轮实验装置、弹簧秤、钩码、细绳








1) 组装好定滑轮实验装置。
2) 直接用弹簧秤测量一个钩码的重量,记下读数。
3) 在绳子的一端挂一个钩码,绳子的另一端挂在弹簧秤上,通过定滑轮装置匀速使钩码上升,记下读数。
实验结论
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
名称
杠杆的平衡
仪器名称
:杠杆尺、钩码








1)确定杠杆尺一侧的一个点为阻力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
2)在另一侧确定动力点的位置,看看在不同位置上需要挂多少钩码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 对三只烧杯收集到的从瓶中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实验现象
从沙质土中渗出的水最多,其次是壤土,最少的是黏质土。
实验结论
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
名称
测量水温的变化
仪器名称
100毫升烧杯、100毫升锥形瓶、2支温度计、热水、冷水、铁架台、纸板。
3)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小木棍会按照距酒精灯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落下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通过本次实验,我观察到了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变化情况,发现当冷水放入盛有热水的中时,热水逐渐变冷,冷水逐渐变热,最终达到共同温度后都变成了室温。

这说明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直到两者达到热平衡。

实验名称:物体传热仪器名称:铁架台、铁棒、酒精灯(或蜡烛)、火柴、凡士林、小木棍操作方法:1)将铁棒固定在铁架台上,依次用凡士林粘上小木棍,注意凡士林用量和小木棍粗细要相同。

2)点燃酒精灯,加热铁棒的一端。

3)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小木棍会按照距酒精灯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落下,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实验名称:颜色与吸热仪器名称:两个大小一样的泡沫塑料、两支温度计、小刀、两张大小一样的白纸和黑纸操作方法:1)在两块泡沫塑料上各挖一条槽,槽内分别放入一支温度计。

2)在一块泡沫塑料上覆盖黑纸,在另一块泡沫塑料上覆盖白纸。

3)将两块泡沫塑料放在阳光下。

4)过一会,观察记录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实验现象:黑纸覆盖的温度计温度上升得快,白纸覆盖的温度计温度上升得慢。

实验结论: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能力强。

实验名称:风的形成仪器名称:实验箱、蜡烛、火柴、毛巾,冷水、香(蚊香)操作方法:1)把一支蜡烛放进实验箱内。

2)把毛巾用冷水浸湿,放在实验箱一侧。

3)点燃香放在实验箱小口处。

4)观察香烟流动的方向。

5)点燃实验箱内的蜡烛,再把香放在小口处。

6)观察香烟流动的方向。

7)熄灭蜡烛。

实验现象:点燃蜡烛前,香烟向上流动;点燃蜡烛后,香烟向实验箱内流动。

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

实验名称:模拟火山喷发仪器名称:报纸、铝盘子、带窄颈的干净瓶、勺、漏斗、干苏打、洗涤灵、醋、红墨水、杯子、铝箔操作方法:1)在地面或桌上铺一层厚报纸,把铝盘放在报纸上,将瓶子放在铝盘子中间。

2)往瓶中倒入50毫升干苏打,加入1~2滴洗涤灵。

3)在瓶子周围放一个像火山锥一样的铝箔。

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自用)

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自用)

实验报告1实验名称:种子的萌发实验材料:大豆种子、培养皿、布、烧杯、筷子、细线、土、纸盒、水等实验过程: 1、在两个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并在每个瓶中放入5—6粒菜豆的种子。

2、保持1号内的种子干燥,经常向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始终保持潮湿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

3、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

4、记录种子在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的萌发的情况。

实验结论:种子在干燥的环境中不会萌发,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

实验报告2实验名称: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器材试剂:沙质土、黏质土、壤土、花盆、3株绿豆苗实验过程:把三株绿豆苗分别栽在盛有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三个花盆里,水分、光照、温度、空气等条件都相同,看哪个花盆里的豆苗长得好。

实验结论:豆苗在壤土里长得好。

实验报告3实验名称:研究植物的生长条件器材试剂:黑色纸袋、线绳、8株生长情况相似的绿豆苗、水。

实验过程:1、将绿豆苗分成1、2两组,1组绿豆苗用黑色的纸袋套住,而2组绿豆苗不用黑色纸袋套住,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两组绿豆苗同时浇适宜的水,一周后,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并记录。

2、将绿豆苗分成1、2两组,1组绿豆苗用黑色的纸袋套住,放在阳光下,而2组绿豆苗也用黑色纸袋套住,放在冰箱的保鲜室里,两组绿豆苗同时浇适宜的水,一周后,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并记录。

实验现象、数据及结论: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有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

实验报告4实验名称:研究茎的作用器材试剂:烧杯、红水、一段新鲜芹菜实验过程:1、将芹菜等植物的茎插入到滴有红墨水的水瓶中。

2、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茎的变化。

3、然后将茎纵切和横切,观察茎的颜色变化。

4、茎的横切面上出现一圈小红点,在茎的纵切面上出现一条条红线。

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实验报告5实验名称:研究植物的定向运动器材试剂:两株生长情况基本一致的绿豆苗、两种不同根的根系的植物标本、纸盒、剪刀植物向水性实验装置实验过程:1、将两株绿豆苗分成1、2两组,并且把两组绿豆苗都用纸盒罩住。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内容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内容

实验: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演示实验)实验目的:验证种子萌发是否需要适量的水实验材料:菜豆或黄豆10—12粒,玻璃小瓶或培养皿两个实验过程:1、在两个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并在每个瓶中放入5—6粒菜豆的种子。

2、保持1号内的种子干燥,经常向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始终保持潮湿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

3、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

4、记录种子在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的萌发的情况。

实验现象:1号瓶中的种子没有萌发,2号瓶中的种子萌发了。

实验结论:种子在干燥的环境中不会萌发,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

实验:渗水比赛(分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发现不同土壤渗水能力的大小实验材料:三个相同的塑料瓶,纱布,橡皮筋,沙质土壤土黏质土,水,三只烧杯,支架实验过程:1、取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去掉瓶底,用纱布蒙住瓶口,扎好,倒立在支架上,在瓶口下面各放一只同样大小的烧杯。

2、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3、过一段时间,对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实验现象:沙质土渗出的水最多,黏质土渗出的水最少实验结论: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实验:研究根的作用(演示实验)实验目的:研究根的作用实验材料:透明的玻璃瓶,水,一株完整的植物,植物油。

实验过程:1、把一株完整植物的根浸在盛水的小瓶里,并在水面上滴一层植物油。

2、用彩笔在水面处做一个标记。

3、把实验装置放到向阳处。

4、过一段时间,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瓶中的水面下降了。

实验结论: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实验:茎的作用(分组实验)实验目的:研究植物茎的作用实验材料:烧杯,一段新鲜芹菜,水,红墨水实验过程:1、将芹菜等植物的茎插入到滴有几滴红墨水的的瓶中。

2、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茎的变化。

3、然后将茎纵切和横切,观察茎的颜色变化实验现象:茎的横切面上出现一圈小红点,在茎的纵切面上出现一条条红线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冀教版五上科学实验

冀教版五上科学实验

五上科学1.实验名称:种子萌发的条件对比实验实验目的: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器材:黄豆40粒,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实验步骤: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

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

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

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

置于低温环境里。

实验现象:通过观察,我发现1、3、4号罐中种子未发芽,而2号罐中种子发芽了。

实验结论:通过此次实验,我发现了种子的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2.实验名称:不同土壤对植物的生长的影响实验目的: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实验器材:沙质土、黏质土、壤土、3个花盆、3株绿豆苗实验步骤:1.把三株绿豆苗分别栽在盛有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三个花盆里。

2.水分、光照、温度、空气等条件都相同。

3.看哪个花盆里的豆苗长得好。

实验现象:豆苗在壤土里长得最好。

实验结论:豆苗在壤土里长得好。

3.实验名称:观察根和茎的形态实验目的:发现植物根和茎的形态特点实验器材:香菜、大葱、马铃薯、大蒜实验步骤:1.仔细观察香菜、大葱,并把特的特点说出来。

2.记录他们的特点,并举例说出来。

3.仔细观察马铃薯、大蒜,并把特的特点说出来。

然后记录他们的特点,并举例说出来。

实验现象:观察香菜的根有粗细的区别,是直根;观察大葱的根粗细相同,是须根。

观察马铃薯、大蒜实验结论:根有固着植物体和支持地上部分,茎的作用有把水分和养分输送到植物的各个器官。

4.实验名称:根吸收水分实验目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实验器材:集气瓶、水、滴管、植物油、胶塞、带根的植物实验步骤:1.把一株完整植物的根浸在盛水的小瓶里,并在小瓶里滴上一层植物油。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结论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 验
名 称
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
仪 器
名 称
三种不同的土壤




1、出示三种土壤的图片。
2、用感官从颗粒大小、颜色和粘性等方面来认识。
3、学生活动,亲自体验三种土壤特性的不同




①沙土。结构松散,通气透水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容易干燥。因此,用沙土作为盆栽基质时,应多施有机肥料,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沙土性质。
2、将绿豆苗分成1、2两组,1组绿豆苗用黑色的纸袋套住,放在阳光下,而2组绿豆苗也用黑色纸袋套住,放在冰箱的保鲜室里,两组绿豆苗同时浇适宜的水,一周后,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并记录。
实 验
现 象
1、在实验1中第2组绿豆苗生长得好。
2、在实验2中第1组绿豆苗生长得好。
实 验
结 论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 验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置于低温环境里。
名 称
研究根的作用
仪器
名称
集气瓶、水、滴管、植物油、胶塞、带根的植物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置于低温环境里。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内容
科学实验
五年级上]
实验: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验证种子萌发是否需要适量的水
实验材料:菜豆或黄豆10—12粒,玻璃小瓶或培养皿两个
实验过程:
1、在两个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并在每个瓶中放入5—6粒菜豆的种子。

2、保持1号内的种子干燥,经常向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始终保持潮湿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

3、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

4、记录种子在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的萌发的情况。

实验现象:1号瓶中的种子没有萌发,2号瓶中的种子萌发了。

实验结论:种子在干燥的环境中不会萌发,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

实验:渗水比赛(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发现不同土壤渗水能力的大小
实验材料:三个相同的塑料瓶,纱布,橡皮筋,沙质土壤土黏质土,水,三只烧杯,支架
实验过程:
1、取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去掉瓶底,用纱布蒙住瓶口,扎好,倒立在支架上,在瓶口下面各放一只同样大小的烧杯。

2、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3、过一段时间,对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实验现象:沙质土渗出的水最多,黏质土渗出的水最少
实验结论: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实验:研究根的作用(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根的作用
实验材料:透明的玻璃瓶,水,一株完整的植物,
植物油。

实验过程:1、把一株完整植物的根浸在盛水的小瓶里,并在水面上滴一层植物油。

2、用彩笔在水面处做一个标记。

3、把实验装置放到向阳处。

4、过一段时间,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瓶中的水面下降了。

实验结论: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实验:茎的作用(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植物茎的作用
实验材料:烧杯,一段新鲜芹菜,水,红墨水
实验过程:1、将芹菜等植物的茎插入到滴有几滴红墨水的的瓶中。

2、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茎的变化。

3、然后将茎纵切和横切,观察茎的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茎的横切面上出现一圈小红点,在茎的纵切面上出现一条条红线
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实验:测量水温的变化(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发现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是怎样传递的
实验材料:400毫升烧杯,100毫升锥形瓶,2支温度计,热水,冷水,铁架台,纸板
实验过程:
1、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热水,(80℃左右)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冷水。

2、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个小孔。

3、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4、观测两个容器中的水的初始温度和每间隔1分钟的温度变化。

实验现象:冷水的温度逐渐上升,热水的温度逐渐下降,直到它们的温度达到相同为止。

实验结论: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的。

实验:物体传热(分组)
(一)物体传热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发现物体能否传递热
实验材料:金属物品,酒精灯(或蜡烛、热水等),凡士林,小木棍(或小豆子、小球等)
可选的实验方法:
1、把一粒豆子粘在杯壁上,用蜡烛给金属杯底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2、在金属片的一端粘上小木棍,用酒精灯给金属片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3、在锅的金属把上粘上豆子,用炉火加热铁锅,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金属物品上的豆粒或小木棍会脱落
实验结论:热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在同一物体中,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二)实验:传热比赛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不同材料的物体传热的快慢是否一样
实验材料:形状、大小相同材料不同的各种物品(金属棒、塑料棒、橡胶棒、木头棒等),酒精灯(或蜡烛、热水等),凡士林,小木棍(或小豆子,小球等)
实验过程:
1、把三粒豆子分别粘在铝勺、塑料勺、木勺的尾端。

2、把三支粘有豆子的勺子同时放到温度较高的水中。

3、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铝勺上的豆子先脱落下来
实验结论: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不一样。

实验:颜色与吸热(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发现不同颜色的材料吸热能力的大小
实验材料:三个形状、材料相同的小瓶,大小相同的黑、红、白色的纸(或布)各一块,三支温度计,台灯
实验过程:
1、分别用黑、红、白颜色的纸(或布)将小瓶包起来,尽量包严。

2、分别向三个小瓶中各插入一支初始温度相同的温度计,并同时将小瓶放在灯光(或阳光)下照射。

3、过一段时间,观察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用黑色纸包起来的瓶内温度高,用红色纸包起来的瓶内温度较高,用白色纸包起来的瓶内温度最低。

实验结论:不同颜色的材料吸热本领不一样,颜色越深,吸热越快,颜色越浅,吸热越慢
实验:热水变凉(分组实验)
实验:热水变凉(分组)
实验目的:探究哪些方法能使热水变凉,哪些方法使杯中的水凉的更快。

实验材料:一杯热水,冷水,冰块,形状,大小,材料不同的容器,金
实验现象:不点燃蜡烛时,蚊香烟是向上的,点燃蜡烛时,蚊香烟顺着试验箱的小口流向试验箱内。

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

实验:模拟火山喷发(演示)
实验目的:模拟融化的岩石是怎样从地球的内部来到地球表面的
实验材料:报纸,铝盘子,带窄颈的干净瓶,勺,纸漏斗,干苏打,洗涤灵,醋,红墨水,杯子,铝箔
实验过程:
1、在地面或桌面上铺一层厚报纸,把铝盘放在报纸上,将瓶子放在铝盘子中间。

2、往瓶中倒入50克干苏打,加入1-2滴洗涤灵。

3、在瓶子周围放一个像火山锥一样的铝箔。

4、将50毫升醋倒入杯子中,加入2-3滴红墨水。

5、慢慢地向瓶中倒入醋的混合物,观察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当慢慢地向瓶中倒入醋的混合物时,可以看到红色的泡沫从瓶口喷出,喷射出来的混合物沿着铝箔流下,好像喷发的岩浆一样。

实验结论: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裂缝上升侵入岩层,有的会在上升过程中冷却下来,形成岩石,有的则冲出地面,形成火山。

实验:制作岩石标本盒
实验目的:制作岩石标本盒,把自己收集到的岩石分类展示出来
实验材料:鞋盒,硬纸板,棉花,胶水,剪刀,空白记录卡,笔
制作过程;
1、用硬纸板将鞋盒分隔成大小相等的小格。

2、在格子的底部衬上纸张或棉花,把自己收集的岩石分类放在格子里。

3、给每块岩石制作一张资料卡片,记录岩石的名称、特点、采集人、采集时间、采集地点等。

4、把填写完的岩石资料卡贴在每块岩石所在的小格子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