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鲁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学年高中地理《2.3水圈和水循环》教案鲁教版必修1

2024学年高中地理《2.3水圈和水循环》教案鲁教版必修1
- 水循环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② 词、句:
- "蒸发是水循环的起点,降水是水循环的终点。"
- "水循环连接了地球上的各个水体,维持了水资源的动态平衡。"
- "水循环影响气候、生态系统和地表形态。"
③ 艺术性与趣味性:
- 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水循环的不同阶段,增强视觉效果。
- 利用简笔画,形象展示水循环过程,如太阳照射下的水体蒸发、云朵和雨滴等。
- 鼓励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主动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7. 总结拓展(5分钟)
-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水循环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性。
-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家乡的水资源状况,提出保护水资源的建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紧扣实际学情,注重教学双边互动,通过创新的教学手段,解决重难点问题,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整个教学过程用时45分钟。
4. 创新与实践:
- 学生结合所学,分析家乡的水资源状况,提出创新性的保护措施,为当地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 在课后作业中,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符合实际的水资源保护方案。
板书设计
① 重点知识点:
- 水循环概念
- 水循环类型(海陆循环、大气循环、地表径流等)
- 水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 设计水循环路径图,以箭头和图标的形式,直观展示水从海洋到陆地再到大气的流动路径。
- 在板书边缘添加趣味性元素,如小水滴、小鱼等,增加板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板书设计旨在通过清晰的结构和有趣的视觉元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作业布置与反馈

鲁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教学设计

鲁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教学设计

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确定依据1、课标及其解读:课标: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解读:1、本条标准旨在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2、本条标准关注水圈中的海洋水。

学习主要归结到“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从而对传统高中地理中有关的洋流知识做了大量的简化。

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学习目的,而“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是知识基础。

2、教材分析根据课标要求,本节教材由整体到部分一次介绍了水圈、水循环和洋流,通过图、表、活动、知识窗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不同深度和广度的学习材料,系统理解水圈和水循环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3、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了解水圈的组成和水循环的基本环节,通过示意图用海陆间循环把水循环联系起来,学生接受的难度不大。

洋流的知识是难点,学生读图、归纳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是难点,重点是水循环和洋流的地理意义。

二、学习目标1.自学水圈的概念和组成,能够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总结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并记忆。

2.结合河流径流量图,分析不同河流水的补给形式。

3. 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根据等温线的分布,判断洋流的性质。

4. 通过分析实例,总结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评价设计1、目标一的达成情况通过提问学生,根据语言的准确性、全面性来评价,能正确说出人数要达到95%以上。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3节《水圈与水循环》说课稿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3节《水圈与水循环》说课稿

水圈与水循环一、说教材1、教材的内容、地位及编排依据[内容、地位]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由多种自然要素组成的,这些地理环境的要素中最活跃的一个自然因素——水。

不断进行的水循环运动将自然界的四大圈层紧密相连,并深入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的地理环境。

水循环是自然界中一种重要的物质和能量循环。

[编排依据]教材安排的目的:教材的这种结构能较好地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这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让学生在头脑中对我们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教学目标的确定和确定目标的依据根据本节在本书中的地位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2)、了解河流主要的补给方式;(3)、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帮助学生确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水循环的分类及过程;2、水循环的意义。

[难点]:水循环的过程。

依据: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设置以上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教法]:1、提问式教学:通过设立阶段问题情境,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阅读。

2、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有关黄河断流的原因以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过程产生的影响,并进行归纳总结。

3、计算机辅助教学由于“水循环的过程”内容抽象,同时“水循环的意义”这部分内容学生很难通过自身的体验获得感性的认识,因此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以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1

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一、水圈的组成1.概念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2.组成(1)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2)陆地淡水仅占2.526%,绝大多数以冰川形式存在于极地和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3.淡水资源危机目前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很有限,因此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1.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1)实现四大圈层的有机联系,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调节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热量传输。

(3)进行势能和动能的转换,产生流水侵蚀作用,改造着地表形态。

(4)促使地表各种化学元素发生迁移。

4.河流补给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一般可分为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等类型。

[温馨提示]水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水资源处于不断循环更新状态,从这一角度讲,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但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体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造成水量型缺水或水质型缺水,因此,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三、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1.洋流(1)概念:海洋水沿相对稳定的方向作大规模运动的现象。

(2)主要动力:大气运动。

(3)类型:①按水温状况,分为暖流和寒流。

②按成因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2.洋流的分布规律(1)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方向北顺南逆,性质东寒西暖。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方向为逆时针,性质东暖西寒。

(3)南纬40°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性质为寒流。

3.主要洋流及其分布(1)促进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2)对沿岸气候⎩⎪⎨⎪⎧暖流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3)对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的海域易形成大渔场。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教学设计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能够说出水圈的组成。

2、绘制并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3、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素养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正确树立节约水资源的意识2、通过水循环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学方法及策略:要求学生先学习课本。

通过简图带动知识点的学习,即“以图带讲”的教法学法。

探究学习法教学媒体:地球水体构成饼状图;水循环过程的动画;其他相关图片教学实施:情景设置:齐读课标要求学情反馈:展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疑惑、抢答课前预习案。

投影探究题1:假如你是一滴水,你是怎么认为人类生产、生活中面临的水资源紧张状况的?从有关数字统计上分析:指导学生绘制地球水体比例饼状图,让学生分析淡水比例少,直接使用的水资源更少。

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分析:赤道和沙漠;我国的北方和南方;夏季和冬季。

从水循环的周期分析:人类利用水资源不能超过水循环更新周期。

从人类活动影响分析:污染水源,有大量的水却不能利用而导致水质型缺水。

教师再小结:以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学生到黑板分别画出3种水循环类型的环节1.海陆间循环:2.海上内循环:3.陆上内循环:其他同学自己画出后,点评。

质疑权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这句话科学吗?学生回答:黄河之水奔流到海后能复还。

探究活动二:校园设施的变化!上边这条路是我们往返宿舍、教室、食堂的必经之路,但是有时候下大雨或暴雨时,这条路有的地方会存水,把我们的鞋子都弄湿了。

而高一教学楼前的停车区设置的是透水砖地面,二者有何不同,有人建议将主干路改为透水砖铺垫,你认为合理吗?此问题为开放式题目,学生通过合作式学习不同学生有不同观点,说出自己理由,其他同学点评。

拓展讨论: 引导学生讨论目前人类主要有哪些活动影响着水的循环如修建水库--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植树造林—增加下渗;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

年鲁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word学案

年鲁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word学案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学案导学学习目标1、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了解河流主要的补给方式。

3、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

4、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寒流、暖流)。

5、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能绘制世界洋流分布模式简图。

6、阅读有关地图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梳理广海洋水一、水圈的组成*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I大气水. 「淡水二、水循环■海陆间水循环(大循环):环节最全,__________ 和________ 陆地水1、空间类型-海上内循环:水量最大〔陆上内循环2、主要环节:蒸发、________________ 、降水、______________ 、下渗、 _____________『联系了四大圈层3、作用促进地球上水体的_______________,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了能量的转化和物质的迁移'塑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洋流1. ____________ 是海洋水运动的主要动力。

「暖流:水温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温高2.分类''-寒流:水温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温高厂中低纬海区,形成以________________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特点: _北半球中高纬度形■成以_____________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特点: _3.分布规律南纬40度附近形成__________ 时针方向流动的______________ 。

性质为〜北印度洋海区形成___________ 洋流J夏季____________ 时针〔冬季 __________ 时针厂对气候影响:暖流起到_______________ 的作用,寒流起到 _______________ 的作用「北海道渔场: 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一寒暖流交汇纽芬兰渔场: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对渔业的影响Y 北海渔场: 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4•地理意义一上升流海区形成渔场:________________ 寒流形成_________渔场对海洋污染的影响:______________ 净化速度, ________________ 污染范围对航海的影响:_____________ 航行速度快,_________________巩固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地球淡水中储量最大的水体是()A .河流水 B.淡水湖泊水C .地下水D .冰川水2.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的水循环是()A .海陆间大循环B .陆地循环C .海上内循环D .三者都具有明显的作用3.根据目前科技水平,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各环节影响最大的是()A .海水蒸发B .地表径流C .水汽输送D .凝结降水4 .下列人类活动违反水循环和水平衡规律的()A .跨流域调水B .引水灌溉C .大面积地排干湖泊和沼泽D .修建水库读图,回答5〜6题:读图,回答7〜8题:7、图中洋流L1和L2的流向可能是()②L1向西流,L2向西流④L1向西流,L2向东流C .③④D .①④(5、若a点所在的线是部,且都在低纬度,则()A. a点附近有暖流流经 BC. a点附近有寒流流经 D大陆西岸,b点所在的线是大洋西b点附近有寒流流经b点附近有西风漂流6、若a、b点同在南半球, 且分别位于I月份的海洋和陆地上, 则不正确的是()A. a点附近的等温线向较低纬凸出 B . b点附近的等温线向较高纬凸出C. a点附近的等温线向北凸出 D . b点附近的等温线向北凸出①L 1向东流,L2向东流③L 1向东流,L2向西流A .①②B②③8、假若L1和L2流向相同①地球运行到近日点附近②北京昼长夜短③夏威夷高压强盛④亚欧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弯曲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9 .下列四幅洋流示意图,属于南半球中低纬环流的是( )--------- 」i股;亚 ....... ... 題沾匚10•在如下图所示的海洋图,哪一幅是北半球大洋东岸寒流分布示意图( )A B C D我国某河流源于山麓地带,其径流量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少,最后消失。

水圈与水循环-鲁教版必修一教案

水圈与水循环-鲁教版必修一教案

水圈与水循环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圈和水循环相关知识;2.掌握水圈和水循环的概念、构成和作用;3.掌握水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方法;4.学会重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节约用水。

二、教学内容1. 水圈1.水圈的概念;2.水圈的构成和组成;3.水圈的作用。

2. 水循环1.水循环的定义;2.水循环的过程;3.水循环的重要性。

3. 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1.水资源的开发;2.水资源的保护;3.水资源的利用。

三、教学重点1.学生掌握水圈和水循环的概念、构成和作用;2.学生学会水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方法。

四、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重要性;2.学生意识到重视和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

五、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合作学习法;3.实验教学法;4.多媒体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1. 水圈1.回顾水的基本概念,引入“水圈”概念;2.分组讨论水圈的概念以及水圈的构成和组成;3.整合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展示给全班,让全班学生对比一下不同小组的看法;4.点名几位同学讲述他们对水圈的认识;5.学习水圈的作用:观看相关视频,引导学生理解水圈对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 水循环1.引入水循环的定义和重要性;2.展示水循环的示意图,让学生明白水循环的过程;3.实验教学:开展水循环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水循环的过程,从而加深印象,体验它对我们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4.带领学生分析水循环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1.引导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重要性;2.带领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开发方法,包括:水利工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设计、水资源评价等;3.带领学生了解水资源的保护方法,包括:加强水资源的监测、保护水源地、保护水资源的生态环境等;4.带领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方法。

七、教学总结1.概括本课所学的知识点和重点;2.点名两三位同学汇报今天的收获和体会;3.列举一些案例,增强学生的学科交叉理解和应用能力;4.引导学生思考今后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水资源。

地理必修1鲁教版2.3水圈与水循环教案第1课时教案

地理必修1鲁教版2.3水圈与水循环教案第1课时教案

第二章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涉及到的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材首先利用图2-3-1“水与地理环境”及问题,激发学生运用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学习水圈和水循环知识的兴趣。

在第一目“水圈的组成”中,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水圈的概念,接着运用图2-3-2“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所占比重”及文字介绍了水圈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得出淡水资源的不足以及节约、保护水资源迫在眉睫的结论。

在第二目“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中,全球水循环的过程和规律是本节的一个重点。

教材简要介绍了水循环的概念以及按空间范围不同所划分的三种水循环类型,重点阐明了全球水循环运动的过程和规律。

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材紧扣水是自然界最活跃的因素这一特点,从两个方面加以阐明:水循环维持着全球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实现热量传输、能量交换和物质流动,影响自然环境。

在对水资源的可更新性进行论述后,又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水资源的开采超过了更新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造成水资源枯竭的角度论述了水资源的有限性。

活动从陆地淡水资源更新的角度,主要介绍了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河流水的补给。

活动题2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本节内容体现了圈层之间的联系性,为以后的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说出自然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过程与方法:(1)运用有关材料和数据,分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2)通过阅读和绘制水循环示意图,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掌握主要环节及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水资源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四、学习者特征:对课本中的有关文字不理解,如势能动能,水质型缺水等;缺乏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及策略:1.要求学生先学习课本,完成预习学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鲁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教案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明确水圈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了解水循环的途径、规模,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理解洋流的成因;解释、应用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观察地理图表,收集地理信息并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现状的描述,增强学生对水资源,水环境的保护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并逐渐形成科学发展观。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自制多媒体课件,一幅世界洋流分布图。

[教学重点]
1、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2、洋流分布规律和意义
[教学难点]
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从太空拍摄到的地球照片)同学们,从太空看到的地球表面大部是什么颜色?(蓝色)为什么会是这种颜色呢?
地球表面大约有71%被水所覆盖,地球又有“水球”之称。

水是地球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物质之一。

水以固、液、气三态形式存在于空气、地表、地下及生物体中,它相互转化,不断循环运动,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圈层——水圈。

本节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水圈的组成及水的循环、运动。

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板书课题]
一、水圈的组成。

[活动]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①地球上的水有哪些存在形式?每组一位代表发言,比一比哪一组说出的形式多。

[多媒体课作展示:地球水体的主要形式]
大气水 0.001%
冰川
水圈海洋水 96.54% 湖泊水
地表水土壤水
江、河水
陆地水沼泽水
生物水
地下水浅层地下水
深层地下水
②在各种水体中,哪一种占的比重最多?哪些水体形式人类可以直接利用?
③要求学生按各种水体所占的比重画一幅扇形百分比图。

[展示课件:各种水体所占比重图]
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主要有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等,这些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总水量的很小一部分,且分布极不均匀,因此我们必须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承转]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不断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地运动,这一过程称水循环。

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多媒体展示课件]:水循环示意图。

[活动]在小组内讨论完成以下问题的研究性学习。

①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可分为哪几种?
②水循环的主要能量来源是什么?
③海陆间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哪些?
④在海陆间水循环的各节中人类可以施加影响吗?试举例。

(学生回答时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提示,并加以总结)
[活动]学生自学教材P49页4-6段内容,概括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师总结]①水循环不仅将地球上的各种水体组成连续统一的水圈,同时也将大气圈、岩石圈与生物圈联系在一起。

②水循环是巨大的物质和能量流动,使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得到缓解。

③由于水循环的存在,水资源才能周而复始地补充更新,成为可再生资源。

④水循环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水循环是地球表层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刻的动力过程之一。

[学生对下述问题自主感悟后小组讨论,然后回答
,教师总结]
既然水是可循环再生的资源,
为什么还要节约用水?
[继续活动]比较P50页图2-3-4、2-3-5中两条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度化有何异同,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教师给予必要的提示:A图中的河流主要靠而水补给,河流径流量变化与降雨量变化基本一致,B图中的河流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

河流径流量与气温变化基本一致。

河流径流量变化过大往往不利于水资源的利用,径流量太大会造成洪涝灾害,径流量过小又会造成河流断流,造成沿岸地区工、农业生产严重缺水,甚至饮水发生困难。

那么,我们能采取哪些措施,调节河流径流呢?你能举出我国对河流径流调节的一些重大工程吗?——三峡工程——主要目的是防洪;南水北调工程——主要目的是缓解北方缺水。

)[承转]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作为人,我们为先辈的光辉业绩而自豪,但同学们是否想过,600年前,在远洋航海技术非常落后的情况下,郑和先后率领庞大元伦的船队七次下西洋,他究竟靠什么作为动力呢?同时每次船队为什么总选择冬季出发,夏季返回?
(主要利用洋流和季风)
三、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1、洋流概念及分类:
学生阅读教材自学,回答:①什么叫洋流?②洋流的主要动力是什么?③根据水温状况,洋流可分为几类?根据洋流的成因,可分为哪几类?
(洋流是海水常年大规模定向运动的现象。

洋流的主要动力是大气运动,根据水温状况,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

洋流的成因分类:①风海流:近地面风带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运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风海流,世界上大多数洋流都是风海流。

②密度流:因相邻海区海水向密度大的海区流动称为密度流。

③补偿流: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前来补充所形成的洋流补偿流。

以上内容在学生自主学习前提下,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讲解。


2、洋流的分布
[学生活动]读下列全球风带与大洋环流相关模式图,找出风带与大洋洋流的关系以及主要的洋流类型。

(解析:在赤道两侧的信风作用之下,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形成南北赤道暖流,在中纬度盛行西风的作用下,海水自西向东流动从而形成中纬度西风漂流,大洋东西两侧的海水由于地转偏向力和补偿流动的共作用,形成由低纬流向高纬度的暖流或由高纬流向低纬度的寒流。


[承转]世界洋流分布虽然有一定的规律,但具体的分布受盛行风,陆地轮廓,海陆分布等影响还是很复杂的。

[活动]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示意图
1)说明洋流流向与盛行风向之间的关系。

2)分析南纬40º附近海区洋流的分布与北半球同纬度海区相比有何不同?原因是什
么?(南纬40º附近各大洋西风漂流连在一起,形成横亘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全球性环流,其性质是寒流,这是因为①南极是冰雪大陆,气温极低,会影响其周围水域的水温。

②南极大陆周围漂浮着许多冰山,浮水融化吸热降低了海水温度。

③南极大陆干冷的极地东风加剧了海水降温。

而在北半球,40ºN附近的西风漂流是日本暖流和墨西哥湾暖流的延续,这两股暖流从低纬度流来,故属暖洋流。


3)观察中低纬度大洋东、西岸洋流性质的差异,归纳洋流流向与洋流性质的关系
[讨论]假如要使一个漂流瓶由北美沿岸漂流到亚洲沿岸,或由南美沿岸漂流到澳大利亚沿岸,漂流瓶应在哪里投放?其可能的路径有哪些?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继续活动]学生自学教材内容后,填下表归纳。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归纳小结]
1、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都具有的主要环节()
A.下渗 B.地表径流 C.降水 D.蒸腾
2、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循环是()
A.海陆间大循环 B.陆上内循环
C.海洋循环 D.水汽输送
3、有关陆地水的正确叙述是()
A.大气降水是陆地水体的主要补给源
B.陆地各水体呈固、液、汽三相状态
C.地表水包括江、河、湖、沼及冰川水
D.冰川与其他水体间也可以转化和补给
4、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主要补给形式有()
A.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 B.大气降水和湖泊水
C.冰川融水 D.大气降水
5、成因与上升流有关的世界著名大渔场是()
A.北海渔场 B.秘鲁渔场 C.纽劳兰渔场 D.北海道渔场
6、可能将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区受严重污染的海水带到加拿大西海岸的洋流是()
A.季风洋流 B.北赤道暖流 C.北太平洋暖流 D.千岛寒流
7、读下面大洋环流示意图,回答:
(1)此海区属于半球,此大洋环流以中心,呈时针方向流动。

(2)如果此大洋为太平洋,则a是流,b是流。

(3)如果此大洋为印度洋,则此时为(季节),在此季节里,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常受影响,出现暴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