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空气质量与健康》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教案:空气质量与健康

初中生物教案:空气质量与健康

初中生物教案:空气质量与健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空气污染的途径和危害。

3. 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

4. 培养学生关注空气质量,提高环保意识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空气质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空气污染的途径和危害。

3. 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空气质量的监测和改善方法。

2. 空气质量指数的计算和解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空气质量的相关知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进行课堂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3. 提前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的相关知识,以便进行课堂讨论。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吗?2. 总结:空气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

二、空气质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5分钟)1. 讲解空气质量的概念。

2. 强调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三、空气污染的途径和危害(10分钟)1. 讲解空气污染的途径。

2. 讲解空气污染的危害。

四、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5分钟)1. 讲解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

2. 强调提高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提醒学生关注空气质量,提高环保意识。

六、空气质量的监测和改善方法(10分钟)1. 讲解空气质量的监测方法。

2. 讲解空气质量改善的方法。

七、空气质量指数的计算和解读(10分钟)1. 讲解空气质量指数的计算方法。

2. 讲解如何解读空气质量指数。

八、实例分析:我国空气质量现状(10分钟)1. 分析我国空气质量的现状。

2. 讨论我国空气质量改善的必要性。

九、实践活动:调查身边的空气质量(15分钟)1. 布置调查任务:调查学校周边的空气质量。

(七年级生物教案)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

(七年级生物教案)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

空气质量与健康
七年级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

2、尝试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3、学会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了解空气受污染的程度。

4、学会抽样记数的方法。

5、尝试用所学的方法探究有关空气中尘埃粒子的问题。

(一)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有关资料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情感目标:
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健康与周围的空气质量有密切关系,爱护环境等于爱护自己。

教学重点:
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

2、做好探究实验采集和测算空气中尘埃粒子。

教学难点:
1、学会正确采集尘埃粒子和比较精确的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2、学会抽样记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综合法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空气质量统计资料及数据、呼吸道疾病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过程
教师活动。

空气质量与健康教案

空气质量与健康教案

空气质量与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3. 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4. 培养学生保护空气质量、维护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空气质量的定义和重要性2. 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意义3. 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4. 保护空气质量的方法和建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气质量的定义和重要性,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意义,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保护空气质量的方法和建议。

2. 教学难点: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空气质量的定义、重要性、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保护空气质量的方法和建议。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空气污染案例,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严重性。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保护空气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

2. 案例:准备一些典型的空气污染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 小组讨论材料:准备一些关于保护空气质量的方法和措施的材料,供学生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空气污染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空气质量的定义和重要性:解释空气质量的含义,阐述空气质量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3. 讲解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意义:介绍AQI的计算方法,解释AQI的不同数值范围对应的空气质量状况,让学生了解如何判断空气质量的好坏。

4. 分析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介绍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煤等,以及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5. 讨论保护空气质量的方法和建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空气质量,提出一些实用的建议,如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环保意识、参与环保活动等。

初中生物教案:空气质量与健康

初中生物教案:空气质量与健康

初中生物教案:空气质量与健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3. 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对健康的影响。

4. 培养学生保护空气质量、关爱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空气质量的概念及重要性2. 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及意义3. 空气污染的来源4. 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5. 保护空气质量、关爱健康的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气质量的概念、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及意义,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对健康的影响。

2. 教学难点: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实际情况。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计算空气质量指数(AQI)。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分析空气污染的实际情况。

2. 准备空气质量指数(AQI)计算工具或软件。

3. 准备小组讨论模板,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教案内容依次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进行展开。

每个章节的内容要围绕主题“空气质量与健康”进行详细讲解,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城市空气质量排行榜,引发学生对空气质量的关注,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空气质量吗?为什么空气质量对我们很重要?”2. 讲解空气质量的概念及重要性:简要介绍空气质量的定义,解释空气质量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3. 介绍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及意义:讲解AQI的计算公式,展示如何通过监测数据计算AQI,并解释不同AQI值对应的空气质量状况。

4. 分析空气污染的来源:介绍常见的空气污染源,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煤等,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空气污染的现状。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空气质量与健康》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空气质量与健康》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空气质量的基本概念、评价标准、污染物危害以及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空气质量与健康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这堂关于《空气质量与健康》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空气质量的认识普遍较浅,但他们对此话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空气质量问题的思考,成功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空气质量的基本概念。空气质量是指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它是评价环境空气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重要指标。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空气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和常见空气污染物的危害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2.教学过程中,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课堂节奏略显紧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把握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
3.学生们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实验操作的讲解和示范,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1.提升学生对空气质量的认识,培养其关注环境问题的责任感;
2.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空气质量对健康影响的能力;
3.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其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生活观念,形成低碳环保的行为习惯;
5.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空气质量与健康》 说课稿

《空气质量与健康》 说课稿

《空气质量与健康》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空气质量与健康》。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空气质量与健康》是初中生物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位于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的最后一节。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运动的过程以及气体在人体内的交换等知识。

本节课则将关注点从人体内部的呼吸机制转向了外部环境中的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到人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材首先介绍了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的原因,包括空气中的污染物种类以及它们对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的危害。

接着,教材阐述了了解当地空气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教材强调了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观察分析能力,但对于空气质量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已经感受到了空气质量对身体的影响,但对于其中的科学原理和深层次的影响机制并不清楚。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但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描述常见的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的实例。

(3)了解当地空气质量的状况及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

2、能力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关注空气质量,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关爱生命、珍惜健康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空气质量与健康教案

空气质量与健康教案

空气质量与健康教案第一章:空气质量的概念与重要性1.1 引入:通过展示城市空气质量图片,引发学生对空气质量的关注。

1.2 讲解空气质量的定义:空气质量是指空气中各种气体成分的含量和浓度,以及这些气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1.3 强调空气质量的重要性:空气质量对人类健康、动植物的生存和生态系统的平衡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4 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空气质量的认识和体验。

第二章:空气质量的指标与评估2.1 讲解空气质量指标:介绍常见的空气质量指标,如PM2.5、PM10、SO2、NO2等。

2.2 空气质量评估方法:讲解如何通过这些指标来评估空气质量的好坏。

2.3 活动:学生分组收集当地空气质量数据,并使用给定的评估方法进行空气质量的评估。

第三章:空气质量污染的来源与影响3.1 讲解空气质量污染的来源: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煤、扬尘等。

3.2 空气质量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

3.3 活动:学生分组研究不同污染来源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并制作展板进行展示。

第四章:空气质量的改善与保护4.1 讲解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减少污染源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能源等。

4.2 个人与空气质量保护: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减少日常生活中的污染排放。

4.3 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并制定一份改善空气质量的行动计划。

第五章:空气质量监测与预警5.1 讲解空气质量监测的方法和设备:卫星遥感、地面监测站、便携式空气质量监测仪等。

5.2 空气质量预警系统:介绍空气质量预警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5.3 活动:学生分组设计一个简单的空气质量预警系统,并进行演示。

第六章:室内空气质量与健康6.1 引入:讨论室内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如家中的灰尘、霉菌、家具释放的气体等。

6.2 室内空气质量问题:介绍室内空气质量的常见问题及其来源,如装修污染、家具释放的甲醛等。

6.3 室内空气质量改善:讲解如何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如通风、使用空气净化器、选择环保材料等。

初中生物教案:空气质量与健康

初中生物教案:空气质量与健康

初中生物教案:空气质量与健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分级标准。

3. 引导学生认识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4. 培养学生保护空气质量、维护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气质量的概念、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及分级标准、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2. 教学难点: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空气质量的概念、空气质量指数的计算方法及分级标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3.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保护空气质量、维护健康的措施。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课件。

2. 收集一些空气污染案例。

3. 准备空气质量指数(AQI)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空气质量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问题。

1.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空气质量吗?它为什么对我们很重要?2. 讲授新课2.1 讲解空气质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2.2 介绍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并举例演示。

2.3 讲解空气质量指数(AQI)的分级标准,让学生了解不同级别对应的空气质量状况。

3. 案例分析3.1 教师展示一些空气污染案例,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3.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措施。

4. 小组讨论4.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保护空气质量、维护健康的措施。

4.2 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建议。

5. 总结与反思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空气质量。

6. 作业布置6.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调查所在地区的空气质量状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空气质量的概念、空气质量指数的计算方法及分级标准,认识到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空气质量与健康》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一、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第五个一级主题,五、生物圈中的人2.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主要了解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间的关系二、本节教学建议本节教学以学生分析有关的资料以及采集和测算空气中尘埃粒子为主,目的是明确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让学生特别要关注大气污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应当怎样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生物圈,这能够体现人与生物圈密切关系的思路。

最好引导学生事先做个调查,如调查亲属中吸烟的人数,亲属中呼吸系统疾病与空气质量的关系以及各地电视预报大气质量情况等,避免把本节看成只是别人的事。

课堂上,主要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资料。

有条件的话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本节教学。

总之,本节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进行教学。

对于如何评价学生生活环境中的空气质量,教材安排了采集和测算空气中尘埃粒子的探究实验。

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将通过操作,熟悉五点取样法,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学生探究方案的设计以及如何实施探究方案。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学设计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明确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2、引导学生思考应当怎样保护人类莱以生存的生物圈,体现人与生物圈的密切关系。

3、尝试了解当地空气质量。

4、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过程与方法采用调查、资料分析、讨论、实验等方法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学习的主动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让学生关注大气污染问题。

2、认同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重点1、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

2、提高资料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

难点调查统计实践程度,与生活结合的程度。

教学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空气质量污染信息资料2、培训学生空气尘埃粒子测算。

学生准备:查当地几种大气污染源,查找有关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的资料。

教学步骤(四)板书设计参考第三章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一、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的健康三、沈阳的空气质量二、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原因四、我们的建议1 工业生产的排放2车辆、船舶尾气五、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3秸杆焚烧4地面扬四、教学参考空气污染指数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 简称API)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适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空气污染指数是根据空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各项污染物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来确定污染指数的分级数值及相应的污染物浓度限制值。

空气质量周报所用的空气污染指数的分级标准是:(1)空气质量指数( API)50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一级标准;(2)API 100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二级标准;(3)API更高值段的分级对应于各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影响时的浓度限制。

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总悬浮颗粒物。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和监测技术水平的提高,将调整增加其它污染项目,以便更为客观地反映污染状况。

可吸入颗粒物(PM10)总悬浮颗粒物是指漂浮在空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的总称,其粒径范围约为0.1-100微米。

有些颗粒物因粒径大或颜色黑可以为肉眼所见,比如烟尘。

有些则小到使用电子显微镜才可观察到。

通常把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PM10,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

可吸入颗粒物(PM10)在环境空气中持续的时间很长,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能见度影响都很大。

一些颗粒物来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比如烟囱与车辆。

另一些则是由环境空气中硫的氧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其它化合物互相作用形成的细小颗粒物,它们的化学和物理组成依地点、气候、一年中的季节不同而变化很大。

可吸入颗粒物通常来自在未铺沥青、水泥的路面上行使的机动车、材料的破碎碾磨处理过程以及被风扬起的尘土。

可吸入颗粒物被人吸入后,会累积在呼吸系统中,引发许多疾病。

对粗颗粒物的暴露可侵害呼吸系统,诱发哮喘病。

细颗粒物可能引发心脏病、肺病、呼吸道疾病,降低肺功能等。

因此,对于老人、儿童和已患心肺病者等敏感人群,风险是较大的。

另外,环境空气中的颗粒物还是降低能见度的主要原因,并会损坏建筑物表面。

如何看空气质量日报现在本报每天向读者公布“北京市市区空气质量日报”,读者刘云生等打来电话,表示看不懂,询问各项污染指数是怎么回事。

在此,记者请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系统室高级工程师赵越同志为大家做详细解答。

问:“日报”中各项指标的含义是什么?答:“日报”中涉及了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和臭氧(O3)五种空气中的污染物。

其中,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燃煤。

您也许已经注意到了这两项的污染状况采暖期比非采暖期要严重得多;近年城市机动车数量激增,大量的尾气排放是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持续偏高的主要原因;二氧化氮在强光照下光解引起臭氧浓度升高,这又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基本原因。

上面提到的四种污染物都是气态的。

可吸入颗粒物是以颗粒形式分散在气流和大气中的污染物质,是总悬浮颗粒物中能用鼻和嘴吸入的那部分颗粒物。

颗粒物的组成复杂,其中的粗颗粒主要是由风沙、灰土及机械粉碎的水泥、石灰等自然因素形成的;细颗粒是人为活动的产物,如燃料未完全燃烧形成的炭粒、污染物在空气中由于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二次污染物气溶胶(如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等)。

问:什么是空气污染指数?为什么用它能衡量空气质量的优劣?答:空气污染指数(简称API)是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用来评估空气质量状况的一种指标。

用API表明空气质量可一目了然。

各种污染物的不同浓度,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

世界各国根据环境和经济状况制定了本国的环境质量标准。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关于空气质量公报技术规范的分级,正是反映了我国的环境质量标准以及空气质量好坏对人群的影响。

上表列出了二氧化硫不同的分级标准,其他污染物也有各自的分级标准。

当二氧化硫浓度小于50微克/立方米时,它的污染指数也小于50。

举例来说:假如我们用分析仪器测得某个站点某日的二氧化硫日均浓度值为80微克/立方米,那么代入公式计算,它所对应的污染指数是65。

又如当日测得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值是200微克/立方米,则它对应的污染指数就是125。

每天,我们分别计算出各种污染物的分指数,选出各站点污染分指数(API)中的最大值作为该站的污染指数,这个指数在上表中所对应级别就定义为这个站的空气质量级别,这个最大指数所对应的污染物就是这个站点的主要污染物。

假设我们将上述站点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分别计算得出API为62、80、98,那么这个站点该日的空气污染指数取5个值里最大值125,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空气质量是Ⅲ级,属于轻度污染。

由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直接测得的浓度值和报出的空气污染指数是分段线性正相关的。

API越小、空气质量越好。

看级别简单清楚,但是API更详细,比如API等于101和API等于200,都属于Ⅲ级,但实际上101是接近良好的水平,而200是接近中度污染的水平。

目前我们采用的办法是各测点报级别,全市报空气污染指数。

问: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污染物质的排放量,再一个就是气象条件。

目前政府正在采取多种措施,动员全民,削减污染源的排放。

如果是同样的排放,气象条件对空气质量影响最大。

天气晴好、日照充足有利于空气对流;风的作用,有利于气态污染物的扩散,降水可使二氧化硫和颗粒物的浓度降低。

相反,逆温、静风天气就很容易造成污染物的积累。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相邻两天空气质量有时二级,有时四级的原因。

五、练习题选择题1. 一个人一天需要呼吸多少次( )A.三千次B.两万次C.四千次D.五万次2.每人每天至少与外界环境交换多少升气体 ( )A.一万B.两万次C.三万D.四万3.请你为自己或同学选择一个空气比较好的休闲场所( )A.操场上B.树林里C.楼道里D.房间里4.吸烟有害,吸二手烟有害吗? ( )A.有害B.有一点C.危害更大D.无所谓5. 下列有关吸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烟中含有烟碱,对气管和支气管有不良的刺激作用B.长期大量吸烟的人,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率提高C.吸烟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D. 烟中有大量兴奋剂,可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6.为了保持生活环境中的空气的新鲜和清洁,下列哪项做法不可取()A.绿化环境B.保持室内空气流通C.室内多放些绿色植物D.保持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填空题:1、影响沈阳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原因由20年前的()转变为现在的()2、影响居室内的空气质量的因素很多,你知道的包括()、()、()3、在采集和测量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探究活动中,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造成的误差,应该设置()组分析思考: 1、小铃家的新房子装修好了,但是他们一家人住进去后不久都觉得头昏脑胀,精神不济,分析为什么?怎样解决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2、当你行走在一片树林中,你会觉得空气特别新鲜,心情格外地舒畅,精神也为之振奋,你能说出其中的理由吗?【答案】选择题1 B 2 A 3B 4C 5D 6C填空题1 工业生产排放车辆尾气2居室装修材料释放出的有毒气体吸烟油烟喷发胶等化学物质分析思考:1装修后的墙壁和新家具上的有机化合物可以扩散出有毒有害气体。

新装修的房屋应开窗通气一个月左右再进住。

2因为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产生了大量的氧气;树林的空气里没有灰尘等颗粒,也没有有害气体;植物能释放出一些物质,有的可以杀菌,有的可以使空气新鲜。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