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定邦《设计学概论》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

合集下载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 第三章设计溯源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 第三章设计溯源

托斯卡纳式:托斯卡纳 式是对希腊多立克式的 简化,去掉了柱身的凹 槽,柱身粗壮,雄健有 力,风格简约朴素,罗 马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 石柱采用此柱式。
组合式:组合式是将爱 奥尼亚柱式柱头的涡卷 饰与科林斯柱头茛苕叶 饰组合而成,整体形态 更加复杂、华丽,罗马 的奥古都广场石柱采用 此柱式。
拜占庭建筑
胎质不同
陶器使用粘土制作,烧制后 较为粗松;瓷器则使用瓷土 ,烧制后非常坚致。
用釉不同
陶器大多没有釉或者使用的 釉很粗陋;瓷器则一定有釉 ,且釉料越来越精致。
火候不同
陶器的烧制温度较低,约为 800°C左右;瓷器的烧制温 度较高,约为1200°C左右。
陶瓷的发展历程
殷商时期
从陶器发展到瓷器,经历了半瓷质陶器的过渡阶段 ,在殷商时代出现,汉代逐渐成熟。
外部造型上
哥特式建筑在外部造型上突出了仿罗马建筑的沉重 稳定感和半圆形拱门的样式,基本构件是尖拱和肋 架拱顶,形成高直、挺拔的建筑形式。
装饰设计上
哥特式建筑在装饰设计上十分讲究,从拜占庭教堂 的琉璃嵌画中吸取灵感,创造了镶嵌彩色玻璃窗画 ,基本色调为蓝、红、紫三色。
新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不仅为了使石器光滑美观 ,且能使之规整、锋利,最后有的还 进行钻孔,以便于装柄或便于携带, 以提高实用价值。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陶器用具的设计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设计,除了石器工具的设计以外,另一个重要的设计 领域就是陶器用具的设计。
陶器起源
我国的陶器起源很早,且前发现最早的陶器资料,是湖南道县玉蟾岩出 土的釜形陶器残片,距今一万年。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01 代表
黄河中上游以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为中心的彩陶,黄河下游以龙山文 化为中心的黑陶,长江以南地区的几何印纹陶。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核心笔记(完整版)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核心笔记(完整版)

绘理学院工业设计教育是专业从事北理工业设计专业考研的设计培训机构,主要从事工业设计考研辅导、工业设计考研理论辅导、工业设计手绘培训。

绘理学院的讲师均是来自名企一线的资深设计师,以及北理历年考研高分数、高素质的研究生,他们的人生阅历、工作经验和考研经验非常丰富,授课生动易懂,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融合先进的设计理念与教学方法,为学员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绘理学院工业设计教育致力于北理工业设计考研,并且只专注于北理工业设计考研精英教育。

“绘”即手绘,“理”即理论,我们不但要手绘精湛,还要理论并行,这样才能开创美好的北理生活新篇章!绘理学院自成立三年时间里先后辅导过数十位同学,录取和辅导数量比保持在1:3左右。

辅导精细化,个性化我们实行精英班教学,由数位讲师教学,根据每个学员的基础不同,制定出适合你自己的复习方案(私人订制)。

与某些大型辅导机构不同的是在于精,要的是效果,而不是几十人上百人的大班教学。

辅导更专业,更内部绘理学院讲师均是来自名企一线的资深设计师,以及专业素质很高的北理研究生,对于北理工业设计专业方向,考研细节,导师理念更加了解。

可以得到更新更权威的信息以及第一手的资料。

辅导性价比更高,收费更合理由于学员大部分都还是学生,自己没有收入用的都是爸妈的钱,我们很理解考研学生的艰辛,采用按效果收费的方式,考上了就交全部学费,考不上就少交一些学费,避免大家交太多的冤枉钱。

辅导时间更全面,更加长久我们的辅导属于全程精英辅导不单单是暑假仅有的15天,后期还会有作业,十月以后每周都会留作业,并在网络讲解。

如果进入复试,还会辅导3天,并且包括作品集的辅导。

只要是绘理学院的学员均是我们的挚友,随时有事,随时问,我们都会解答,不单单是学习方面的,还有生活方面的,情感方面的。

你收获的不单单是考研方面的经验还有学长学姐们的人脉,会在你的学业事业有更大的帮助。

我们最大的悲哀,是迷茫地走在路上,看不到前面的希望;我们最坏的习惯,是苟安于当下生活,不知道明天的方向。

设计学概论—完整版—尹定邦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考研必备

设计学概论—完整版—尹定邦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考研必备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核心笔记(完整版)第一章导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第一节设计学的研究范围设计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被学者们作出思辨的归纳和伦理的阐述,是20世纪以来的产物。

简单说来,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是一种物质文化行为;而设计学则是既有自然科学特征又有人文学科特色的综合性的专门学科。

设计学是关于设计这一人类创造性行为的理论研究。

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与审美性。

我们一般将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和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设计史必须要研究科技史与美术史,研究设计理论必然要研究相关的工程学、材料学和心理学,研究设计批评必然要研究美学、民俗学和伦理学的理论要求。

一、设计史1.1977年,英国成立了设计史协会,这标志着设计史正式从装饰艺术史或应用美术史中独立出来而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大学里美术史系也将设计史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向学生们提供。

1.美术史学上19世纪的两位巨人:森珀和里格尔,正是这两位大师通过在美术史领域作出的卓有成就的研究,而给20世纪的学者最终将设计史从美术史中分离出来奠定了坚实的设计史研究基础。

2.20世纪最有影响的西方设计史家:佩夫斯纳和吉迪恩,他们同时又是极有贡献的美术史家和建筑史家。

佩夫斯纳通过其1936年出版的《现代设计的先锋》开创了设计史研究的先河,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部著作在公众心目中创造了有关设计史的概念,进而影响了公众对于设计的趣味和观念。

吉迪恩关于“无名的技术史”的研究,将设计史的研究引入更为广阔的文化研究方法。

3.美术史学史上19世纪的两位巨人——森珀和里格尔。

正是这两位大师通过在美术史领域作出的卓有成就的研究,而给20世纪的学者最终将设计史从美术史中分离出来奠定了坚实的设计史研究基础。

森珀,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美术史研究的第一人,提出唯物主义美术史论;里格尔,“装饰研究”以及“艺术意志”的提出。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笔记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笔记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笔记尹定邦《设计学概论》笔记第一章设计的内涵思考题答题要点1.\设计\(Design)的本义是什么?设计(Design)源于拉丁文Designave,其本义是\徽章、记号\,即事物或人物得以被认识的依据或媒介,在中国,设计最初是分开使用的,\设\指预想、策划,\计\指特定的方法策略等。

2.不同的学者对设计的理解提出了哪些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设计是人类的行为;设计的本质是人为事物;设计是人类生活方式的设计。

3.如何理解设计的内涵?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设计的内涵: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design最基本的意义是计划乃至设计,即心怀一定的目的,并以其实现为目标而建立的方案,这个界定几乎涵盖了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文明创造活动,其所蕴含着的构思和创造性行为过程,则是现代设计的内涵和灵魂;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design特指在一般的计划和设计中,对构成艺术作品的各种构成要素,在各部分之间或者部分与整体的结构关系上,组织成为一个作品的创意过程。

4.如何理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①对\艺术\《辞海》解释为:\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珠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

具体说,它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

\ ②设计虽然超越了纯艺术,存在于设计、生产或制作的全过程,和技术、材料、工艺、市场、消费、等因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但它与艺术创作并不能截然分开,设计师的设计至始至终总是要考虑到具体设计对象,根据生产技术条件和制作技艺的可行性,而进行创造性工作,这个创造性过程始终与审美发生联系。

5.什么是设计的形式?它包括哪些因素?设计的形式指形态、色彩、肌理等外在造型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受到实用功能的制约,同时又对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课后习题(第1章 导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第3章 中国设计溯源)【圣才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课后习题(第1章 导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第3章 中国设计溯源)【圣才
3.古代汉语中与现代“设计”相对应的概念是什么? 答:古代汉语中与现代“设计”相对应的概念是“经营”和“造物”。 (1)“经营”是中国古代艺术及建筑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一直未古代艺术家
1 / 1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营,并由此生发出“宾主”、“呼应”、“开合”、“虚实”“动 静”等关涉比例关系的概念,唐代张彦远将“经营”这一概念从建筑理论移入艺术理论,使 之成为此后千余年里中国艺术理论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概念。
3.作为消费者,你对消费品的设计要求是什么? 答:作为消费者,对消费品的设计要求主要有: (1)消费是设计的消费,设计是物的创造,消费者直接消费的是物质化了的设计,实 际上就是设计人员的劳动成果,并且不仅仅是某一个设计人员的劳动成果,消费品的设计不 仅要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设计的要求,还要满足消费者对包装设计、展示设计、广告设计等多 种形式设计的要求。 (2)设计要为消费服务,消费是一切设计的动力和归宿。设计生产的目的是为消费者 提供消费,同时设计还要能够帮助商品实现消费,存进商品流通,商品需要传达设计,通过 一定的视觉手段,使消费者更清晰、更有效地了解商品,同时在商品的保护、储运等方面, 设计要为消费者提供便利,设计要以消费者为导向。 (3)设计要能够创造消费。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消费欲望,同一商品的设计 要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充分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4 / 1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置的小型化成为可能,为自动化小批量生产开辟道路,从而为设计走向多样化提供了可能, 由于小批量多样化的实现,产品的形式得到解放,设计可以按照市场的不同需求来进行创作。 软件技术不仅改变了设计的过程,而且改变了设计的概念,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达,传 统的设计观念已从有形的物质领域扩展到了无法触摸的程序领域。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核心笔记(完整版)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核心笔记(完整版)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核心笔记(完整版)定邦《设计学概论》核心笔记(完整版)第一章导论:设计学的研究围及其现状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第一节设计学的研究围设计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被学者们作出思辨的归纳和伦理的阐述,是20世纪以来的产物。

简单说来,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是一种物质文化行为;而设计学则是既有自然科学特征又有人文学科特色的综合性的专门学科。

设计学是关于设计这一人类创造性行为的理论研究。

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与审美性。

我们一般将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和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设计史必须要研究科技史与美术史,研究设计理论必然要研究相关的工程学、材料学和心理学,研究设计批评必然要研究美学、民俗学和伦理学的理论要求。

一、设计史1.1977年,英国成立了设计史协会,这标志着设计史正式从装饰艺术史或应用美术史中独立出来而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大学里美术史系也将设计史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向学生们提供。

1.美术史学上19世纪的两位巨人:森珀和里格尔,正是这两位大师通过在美术史领域作出的卓有成就的研究,而给20世纪的学者最终将设计史从美术史中分离出来奠定了坚实的设计史研究基础。

2.20世纪最有影响的西方设计史家:佩夫斯纳和吉迪恩,他们同时又是极有贡献的美术史家和建筑史家。

佩夫斯纳通过其1936年出版的《现代设计的先锋》开创了设计史研究的先河,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部著作在公众心目中创造了有关设计史的概念,进而影响了公众对于设计的趣味和观念。

吉迪恩关于“无名的技术史”的研究,将设计史的研究引入更为广阔的文化研究方法。

3.美术史学史上19世纪的两位巨人——森珀和里格尔。

正是这两位大师通过在美术史领域作出的卓有成就的研究,而给20世纪的学者最终将设计史从美术史中分离出来奠定了坚实的设计史研究基础。

森珀,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美术史研究的第一人,提出唯物主义美术史论;里格尔,“装饰研究”以及“艺术意志”的提出。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全新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圣才出品】-第一~三章【圣才出品】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全新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圣才出品】-第一~三章【圣才出品】

第1章作为学科的设计1.1 复习笔记考点一:设计的理论阐述★★★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产生于20世纪,依据西方对视觉艺术理论研究领域的划分方式来划分设计的理论研究领域,可以将其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1.设计史1977年,英国成立了设计史协会,这标志着设计史正式从装饰艺术史或应用美术史中独立出来并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1)戈特弗里德·桑佩尔(1803~1879)①人物简介桑佩尔作为德国建筑师与作家,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艺术史研究的第一人。

②思想主张a.在艺术史观上桑佩尔认为艺术的历史是一个连续的、线性的发展过程;艺术的风格是由地域、气候、时代、习俗,更重要的是由材料和工具等各种因素所决定的。

其追随者认为,艺术品是技术手段或自然原型的被动反应。

b.其美学材料主义影响了欧洲许多艺术史家和建筑家。

他强调艺术变化的原因来自环境、材料和技术,基于此,西格弗里德·吉迪恩写成《空间、时间与建筑:新传统的成长》一书。

c.他强调材料在建筑和工艺美术中的重要性,并因此成为现代艺术运动的先驱。

③代表作品在《工艺与建筑的风格》著作中,他着重探讨装饰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2)阿洛伊斯·李格尔(1858~1905)①思想主张a.奥地利艺术史学家李格尔从价值上完全打破了大艺术与小艺术的分界,将对传统小艺术的研究提高至显学的地位。

b.他严厉地批判桑佩尔的机械材料主义理论,指出机械材料主义美学的漏洞,强调艺术是一门心智的学科,必须具有精神性,并称之为“自由的、创造性的艺术冲动”,即“艺术意志”。

而艺术品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心智成功、是人的创造性精神的物质表现。

c.艺术活动的根本所在是坚持创造性的自主和选样的原则。

②代表作品其代表作《风格问题》是有关装饰艺术历史的重要著作,其重要之处在于李格尔认识到装饰艺术研究是一门严格的历史科学,这一认识对后世学者将设计作为一门历史科学来研究有着根本性的启发。

《设计学概论》考研笔记 - 第03章 - 中国设计溯源

《设计学概论》考研笔记 - 第03章 - 中国设计溯源

第三章中国设计溯源设计产生于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对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加工制作,随着人类物质生产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设计也从相对稳定的发展到以为特色的现代设计阶段。

▲3.1第一节史前时期3.1.1石器一、石器设计人们经过长期探索,开如较普遍地采用石器的磨制技术,即把经过选择的石块打制成石斧、石刀等各种工具的粗坯后,再用研磨的方法进一步加工,使器形更加规整,尖端与刃口更加锋利,表面更加光洁,更加符合使用的要求。

在石材的选择上,已十分注意石材的硬度、形状和纹理选择。

经过不断的观察、揣摩和实践,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得到了初步的萌启和发展,发现并掌握了诸如对称、节律、均匀、光滑等多种形式美的规律,并自觉地应用于设计活动中。

二、原始社会又称石器时代,分为(以石器为主)和(以石器为主)。

1、旧石器时代:石器。

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挑选石块,打制成石斧、石刀、石铲等各种工具。

由于石块粗笨,器形短小,为了使用方便,人们又在石器上安装木头或骨角的把柄,设计出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制成的复合工具和复合武器。

2、新石器时代:石器。

不只是为了使石器光滑美观,且能使之工整、锋利。

最后有的还进行钻孔,以便于装柄或便于携带,以提高实用价值。

3、石器是人们最主要的生产工具,是原始社会最早和最主要的设计内容。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设计,除了的设计以外,另一个重要的设计领域就是的设计。

3.1.2建筑(非重点)1、最早的居住方式:一是利用天然岩洞;一是构巢而居。

2、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就地采材、因地制宜地营造自己固定居室的活动。

木架房屋――村落――下层架空、上层居住的干栏式建筑早期的原始,奠定了将来木构架建筑的雏形,揭开了中国建筑设计发展的序幕。

3.1.3服饰(非重点)1、原始服饰设计的起源:遮羞说、护体说、巫术说、装饰说。

2、原始服饰设计的发展把兽皮、树叶和羽毛之类披在身上-缝制衣服-丝织物-贝壳、兽牙等串成的类似项链的原始装饰品。

3、原始的服饰工艺:3.1.4 工具(非重点)(一)石器设计阶段――木器设计阶段狩猎工具与武器的设计中,和一直是最主要的器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第3章中国设计溯源复习笔记一、史前时期(一)石器1.最早的石器设计(1)诞生从最初的以天然石块或棍棒为工具发展到有意识、有目的地挑选打制成器,作为敲、砸、刮、割的工具,最早的设计作品诞生。

(2)发展过程①早期石器没有固定的形制和固定的用途。

②旧石器时代晚期,能够使用磨光和钻孔的技术对石、骨和兽牙进行加工。

③为使用方便,人们在石器上安装木头或骨角的把柄,设计出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制成的复合工具和复合武器。

④大约1万多年前,人们开始比较普遍地采用石器的磨制技术,器形更加规整,尖端与刃口更加锋利,表面更加光洁,更加符合使用的要求,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

(3)石器设计的提高①根据使用的要求选择硬度不同的石料和设计形态各异的器形。

②发现并掌握了诸如对称、节律、均匀、光滑等多种形式美的规律,并自觉地应用于设计活动中。

(二)陶器1.起源陶器最初是由舜开始设计制造的。

2.发展过程(1)距今1万年的湖南道县玉蟾岩出土的釜形陶器残片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陶器资料。

(2)新石器时代晚期,由于陶窑、陶轮和封窑技术的发明应用,陶器的设计制造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可以设计制造出各种各样的陶器。

3.陶器设计的目的(1)陶器作为日用器皿,首先是为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而设计制造的。

(2)创造多种不同的装饰设计手法美化器物,其中彩绘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中最为成功的一种装饰设计手法。

4.意义(1)陶器的设计发明不仅改变了原材料的化学性质,而且标志着人类设计由原始设计阶段进入了手工设计阶段,揭开了中国设计史上崭新的一页;(2)极大地丰富了诸如节奏、韵律、对称、呼应、均齐、平衡、对比、调和、比例、权衡等美的形式法则,对后世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中国原始陶器集实用与审美为一体,为设计的进一步探索和发展提供了诸多的启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建筑1.最早的居住方式(1)利用天然岩洞;(2)构巢而居。

2.早期原始建筑(1)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流域的人们在黄土层为壁体的土穴上,用木架和草泥建造起穴居和半穴居的建筑,后来逐步发展成为地面上的木架房屋。

(2)为适应氏族公社生活的需要,出现了上百个房屋聚集在一起的村落。

(3)长江流域的人们设计出下层架空、上层居住的干栏式建筑,并且采用了榫卯结构。

3.意义这些早期的原始木构架建筑,奠定了将来木构架建筑的雏形,揭开了中国建筑设计发展的序幕。

(四)服饰1.服饰设计的起源遮羞说、护体说、巫术说、装饰说等。

2.服饰设计的发展(1)开始只是把兽皮、树叶和羽毛之类披在身上。

(2)发明针后学会缝制衣服。

(3)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利用植物纤维制成纺织品,有蚕丝、麻、葛、苎等植物纤维。

3.其他装饰品用贝壳、兽牙等串成类似项链的原始装饰品。

(五)工具1.农具(1)最早是石刀、石斧、石锄之类的设计,处于“刀耕火种”阶段。

(2)新石器时代晚期,设计出木耒、石耜、骨耜和石犁等农具,发展到“耕锄农业”阶段。

2.狩猎工具与武器(1)石块和木矛一直是最主要的器具。

(2)大约在3万年前设计发明出弓箭。

3.交通工具新石器时代发明木桨。

二、商、周和战国时期(一)青铜器1.发展过程(1)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使用天然铜制造小件工具和装饰品。

(2)商代开始铸造青铜器。

(3)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器的设计铸造达到顶峰。

(4)春秋晚期,青铜器设计因铁器出现衰退。

(5)战国晚期,青铜器设计铸造业完成其历史使命。

2.青铜器设计的特点(1)根据实用功能来进行设计①根据器物的用途和性质的不同,青铜器分为不同的种类。

②根据用途不同,青铜器在造型设计以及材料、铸造上有所不同。

(2)青铜器的设计体现出它们所产生的社会的礼仪制度①礼制的意义通过青铜器的形制和装饰意图表达出来。

②商周大部分青铜器作为礼器而存在,常被应用于祭祀、宴会和人葬等礼仪场合。

3.青铜器风格的演变(1)西周早期承袭了商代的风格,青铜礼器的设计充满了神秘和威慑的色彩。

(2)西周中期以后,设计风格开始反映“礼治”的需要,神秘色彩淡化,造型有了固定的规格,纹饰趋向简化,多采用富有秩序感和韵律感的窃曲纹,有的还有铭文。

(3)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成为上层社会日常享用的生活用具,造型设计变为轻灵奇巧,纹饰设计手法由抽象趋向写实,青铜器设计呈现出清新自由、繁缛精美的风格。

4.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1)我国第一部关于工艺的著作《考工记》详细记载了熔铜的火度,以及各种不同的铜锡配方比例,以制造各种不同用途的器物。

(2)青铜器铸造方法①最早是浑铸法,即器体、耳、足等附件均一次铸成,造型单纯质朴,变化不多。

②之后发展出分铸法,即器体单铸,耳、足等附件另铸,再与器体嵌铸成一体并加以焊接,造型更加丰富。

③春秋战国以后,出现焊接术、刻模印花、细线刻纹,以及镶嵌红铜丝等新技术。

其中最伟大的发明是失蜡法。

④失蜡法是最伟大的发明。

a.含义:失蜡法也称蜡模法,是用蜡代替泥土来制造模型,然后在模型内外敷泥,成为泥范,再焙为陶范,最后再浇入铜熔液进行铸造,蜡则熔化流失。

b.特点:用失蜡法制造的铜器,层次丰富,精巧细致,具有特殊的立体装饰效果。

5.评价中国古代的青铜礼器以鲜明的民族与时代特色,卓越的设计艺匠和完美的铸造技术,在世界古代设计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建筑1.新石器时代,夯土技术萌芽。

2.商朝时,夯土技术成熟。

3.商代后期已能建造规模较大的木架构建筑。

4.商周以来,木架构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方式,并出现院落群体组合。

5.西周时期,发明了瓦。

6.春秋时期,出现质地坚硬的砖,采用彩绘、雕刻等装饰手法,建筑设计开始从纯实用逐渐转向兼有审美装饰的追求。

7.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城、郭,城市布局有了一定的规划考虑。

(三)服饰1.服饰花纹(1)商代,丝织物出现斜纹、花纹等一些复杂纹样。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精美的刺绣丝织品。

2.服饰工艺西周时,缫丝、织帛、种麻、采葛、织绸和染色等染织工艺有了专门的分工。

3.服饰制度(1)周代形成严格的章服制度,商周时期上衣下裳、束发右衽的服饰特点已经基本形成。

(2)春秋战国时期服饰风格清新自由,既有中原衣襟加长、下裳宽广的深服,也有北方民族窄袖短袍、简约便适的的胡服。

4.设计理论(1)春秋战国时代,第一次出现了我国有关设计理论的繁荣局面。

(2)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考工记》,是我国最早关于设计与制作的专著。

三、从秦代到晚清(一)建筑1.发展历程(1)战国时期建筑得到较快发展。

①原因铁器的使用和工商业的初步繁荣。

②表现a.“高台榭、美宫室”继续兴建。

b.出现许多街道纵横、规划齐整的工商业大城市。

(2)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第一个高潮。

①秦始皇兴起了规模空前的建筑活动。

②汉代,中国建筑设计发展成一个完备的体系。

表现在:a.木结构建筑渐趋成熟,形成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木结构,并能建造多层木建筑;b.普遍使用斗棋;c.出现庑殿、悬山、折线式歇山、攒尖、囤顶等多种形式的屋顶;d.大量生产主要的建筑材料砖和瓦;e.砖石结构技术成熟,拱券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

(3)魏晋南北朝时期,兴建佛教建筑,南北朝时期达到极盛。

①原因佛教的传人和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②这些外来建筑类型与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结合,产生了中国特色的佛教建筑形式,出现阁楼式的多层木塔,围绕佛塔的佛寺也向中国式的宫殿与宅院形式转化。

(4)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成熟时期。

①表现a.隋代已经采用图纸与模型相结合的建筑设计方法。

b.唐代宫殿与陵墓建筑加强了纵轴方向衬托突出主体建筑的组合布局。

c.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两座木构架建筑,造型端庄浑厚,形式多样。

②特点隋唐建筑设计强调艺术与结构的统一,没有华而不实的构件,建筑色调简洁明快,屋顶舒展平远,门窗朴实无华,给人以庄重、大方的印象。

(5)五代两宋的建筑设计风格趋于秀丽和多样化,在建筑布局和造型设计上出现了若干新手法。

①北宋京城汴梁采用沿街设店的方式,有利于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②宋代木构架建筑采用以“材”为标准的模数制和工料定额制,建筑设计施工达到一定程度的规范化。

③砖石建筑达到新的水平,尤以佛塔最为突出。

④建筑的装修和色彩设计有了较大发展。

⑤12世纪初,北宋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全面总结了隋唐以来的建筑经验,对建筑的设计、规范、工程技术和生产管理都有系统的论述,是我国和世界建筑史上的珍贵文献。

(6)元代外来建筑风格传入,与内地建筑形式相结合。

(7)明清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后一个高峰①北京故宫是现存最大的古建筑群,体现着王权至高无上的设计思想。

②官式建筑高度定型化,装饰日趋繁缛,色彩设计制度化。

③民间建筑类型丰富,各地均有地方风格的建筑设计,建筑数量与质量有所提高。

④各民族建筑设计有所发展,园林设计达到了历史的顶峰。

2.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1)外观设计上,由屋顶、屋身和台基组成。

(2)结构设计上,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方式,常用的有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

(3)布局设计上,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位组成各种形式的组合。

(4)装饰和色彩设计上别具一格。

①装饰主要集中在梁枋、斗拱和檩椽部分,综合运用各种美术工艺及雕刻、绘画、书法等艺术加工手法。

②色彩设计上,运用对比强烈的原色设计,建筑各部分轮廓鲜明,色调各异。

(二)园林1.发展历程(1)商朝出现苑囿,周文王时兴建有著名的“灵囿”。

(2)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竞相兴建苑囿。

(3)西汉时期,出现最早的私家园林。

(4)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设计的转折时期,也是山水园林的奠基时期。

①私家园林设计形成追求自然野逸的风气,园林规模缩小,园林设计发生质的变化,对自然美的欣赏成为园林设计的主要目的。

②形成以水池为中心处理园景的园林设计方法。

(5)唐宋时期,园林设计被推向更高的审美层次。

①园林设计受诗歌和绘画的影响更大,“诗情画意”逐渐成为中国园林设计的主导思想。

②造园设计活动得到全面发展和普及。

(6)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顶峰时期。

①出现了专门从事园林设计的设计家。

②明末清初计成所著的《园冶》一书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园林设计论著。

2.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特点(1)中国园林设计注重自然美。

(2)中国园林十分强调曲折多变。

(3)中国园林设计崇尚意境,设计不止满足于对自然美景的仿造,更追求诗情画意境界的创造,借以寄托游园者的思想情怀。

3.评价中国园林设计在世界园林设计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对外国园林设计产生巨大影响,中国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是中国古代设计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

(三)家具1.家具设计演变的依据家具设计主要是随人们的生活方式、起居习惯的变化而逐步发展变化的。

2.发展历程(1)自商、周至三国时期,因跪坐形成了矮型的家具设计,席与床(又称榻)是当时室内陈设的最主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