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原电池和化学电源 教案
化学原电池教案

化学原电池教案教案标题:化学原电池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化学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化学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3. 了解化学原电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化学原电池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化学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1. 理解化学原电池的电子传递和离子传递过程。
2. 掌握化学原电池中的正极和负极反应。
教学准备:1. 化学原电池的示意图和实物模型。
2. 实验室用具和化学试剂。
3. 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化学原电池的概念,与学生探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池种类,并了解其原理。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化学原电池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解释电子传递和离子传递的过程。
2. 讲解化学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正极和负极的反应。
3. 使用示意图和实物模型进行示范和说明。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进行化学原电池实验演示,展示正极和负极反应的过程。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其中的化学原理。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与学生讨论化学原电池的应用领域,例如电池的使用、电解等。
2. 总结化学原电池的重要概念和原理。
五、拓展活动(15分钟)1.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拓展活动,例如制作简单的化学原电池实验装置。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原电池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作业,例如阅读相关资料、解答问题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化学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其构造和工作原理。
实验演示环节能够帮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化学原电池的理解。
拓展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欲望,提高他们对化学原电池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将化学原电池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0原电池和化学电源(学生版)

20原电池和化学电源一、考纲要求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3.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 原电池的基本概念(1)概念:原电池就是将转变成的装置。
(2)本质:通过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使反应中电子转移而产生电流,反应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发生,这便形成了带电粒子按一定方向流动的闭合回路。
(3)形成条件:① 活动性不同的两电极(连接):较活泼的金属作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流出;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如石墨等)做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流入,电极本身不发生改变;② 电解质溶液(插入其中并与电极自发反应);③ 电极形成闭合电路;④ 能自发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明显电流时需要此条件)。
★【注意】① 不能形成“活泼金属一定做负极”的思维定势,原电池中判断电极时的利用的是两电极的相对活泼性;② 原电池中,电池材料可能与电解质发生反应,也可能与电解质不反应;③ 形成闭合回路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导线连接两个电极,也可以是两电极直接接触;④ 有的原电池产生的电流比较大,可以对外做功;而有的原电池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很慢,产生的电流极其微弱,不能对外做功。
2. 原电池的反应原理(1)电极反应:负极:金属电子,化合价,发生。
正极:溶液中离子电子或氧气得电子(吸氧腐蚀),化合价,发生。
正负极共同反应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电荷流向:外电路——电子由沿流向,电流则由沿流向负极。
内电路——阳离子向电极的移动,阴离子向电极移动,从而实现电荷的移动。
(3)原电池的判定:先分析有无外接电源,有外接电源者为电解池,无外接电源者可能为原电池;再依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分析判定,主要思路是“三看”:一看电极,两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二看溶液,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三看回路,形成闭合回路或两极接触。
高中化学原电池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原电池教案设计
教学重点和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构造、原电池的应用。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铜板、锌板、铜硫酸、锌硫酸、酒精灯等。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原电池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原电池的作用和原理。
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造,介绍电极、电解液、电动势的概念。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铜锌原电池的实验操作,观察铜板和锌板在铜硫酸和锌硫酸中的反应情况。
4.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讨论原电池中各个部件的作用。
5. 应用拓展:介绍原电池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原电池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6. 思维拓展:通过一些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原电池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7.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原电池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应用拓展和思维拓展部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化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
化学电源 教案

化学电源教案教案标题:化学电源教案目标:1. 了解化学电源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常见的化学电源种类及其特点。
3. 学会使用化学电源进行实验和应用。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简要介绍化学电源的概念,并与学生分享一些常见的化学电源的例子,如干电池、锂电池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电源是如何产生电能的,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知识讲解:1. 介绍化学电源的原理:化学反应通过释放或吸收电子来产生电能。
2. 详细介绍常见的化学电源种类及其特点,包括干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等。
3. 解释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和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过程。
实验操作:1. 分发实验材料,包括干电池、导线、灯泡等。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使用干电池点亮灯泡。
3. 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并思考干电池是如何产生电能的。
应用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电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手电筒、手机、电动车等。
2. 让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应用场景,设计一个使用化学电源的产品,并展示给全班。
总结回顾:1. 概括化学电源的概念和原理。
2. 回顾常见的化学电源种类及其特点。
3. 总结化学电源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
教案评估:1. 在实验操作环节,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正确,以及他们对干电池产生电能的理解是否准确。
2. 在应用拓展环节,评估学生对化学电源应用的理解和创新能力。
教学资源:1. 干电池、锂电池等化学电源样品。
2. 实验材料:导线、灯泡等。
3. 教学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说明。
教案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其他类型的化学电源,并进行比较分析。
2.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3. 探讨化学电源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化学电源对环境的影响。
原电池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原电池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高二必修一化学原电池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能根据氧化还原原理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分析和设计典型的原电池,提高实验设计、搜索信息、分析现象、发现本质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快乐和成功喜悦,增强学习的反思和自我评价能力,激发科学探索兴趣,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强化环境保护意识以及事物间普遍联系、辨证统一的哲学观念。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教学难点】原电池原理的理解;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相结合【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法【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几个实验小组,准备原电池实验仪器及用品。
实验用品有:金属丝、电流表、金属片、水果。
先将各组水果处理:A组:未成熟的橘子(瓣膜较厚),B组:成熟的橘子(将瓣膜、液泡搅碎),C组:准备两种相同金属片,D组:准备两种不同金属片。
【教学过程】[师]:课前我们先作个有趣的实验。
请大家根据实验台上的仪器和药品组装:将金属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水果中,将电流表串联入线路中,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教师巡视各组实验情况)。
[师]:请大家总结:有什么现象发生?[生]:总结:出现两种结果:①电流表指针偏转②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师]: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生]:说明有电流产生。
[师]:这个装置就叫做原电池。
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原电池。
请大家列举日常使用的原电池都有哪些?[展示干电池]:我们日常使用的电池有下面几种,大家请看:[播放幻灯片]:化学电池按工作性质可分为:一次电池(原电池);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铅酸蓄电池。
其中:一次电池可分为:糊式锌锰电池、纸板锌锰电池、碱性锌锰电池、扣式锌银电池、扣式锂锰电池、扣式锌锰电池、锌空气电池、一次锂锰电池等。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设计原电池 化学电源》教学设计

《设计原电池化学电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化学能与电能”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化学反应规律的内容,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相比,“化学能与电能”概念的建构过程具有丰富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价值,是高中一年级全体学生都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该内容可以安排2课时。
第1课时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原理之间的关系,了解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分析简单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第2课时设计原电池与常见的化学电源。
新课标的内容要求:知道化学反应可以实现化学能与其他能量形式的转化,以原电池为例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初步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学业要求:能举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例,能辨识简单原电池的构成要素,并能分析简单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因此,该节内容重点是要让学生体验作为不同角色的工作者,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理论知识,增强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学情分析初中化学已经从燃烧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化学能与电能》的第一课时学习了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电化学的基础,理解原电池原理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本课时设计:通过简单原电池装置的设计,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然后了解生活中的各种化学电源的原理,电极材料,电子流向等,既增强了学生的分析、综合、应变能力,同时又促进了对原电池原理的进一步理解。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会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知道干电池、充电电池、燃料电池等化学电源的特点。
3.掌握构成电池的要素,了解不同电极材料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评价目标】1、科学探究:认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及其原理,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2、创新意识:利用原电池原理能设计原电池。
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会分析物质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与物质微观结构的关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简易原电池装置的设计2.教学难点:简易原电池装置的设计五、教学方法情境引入法、任务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总结法、查阅资料法六、教学设计思路化学电源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换位思考,让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导出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的各种电池的发展过程,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然后依次的分析,各种化学电源的原理,电极材料,电子流向,电池的缺陷,既增强了学生的分析,综合,应变能力,同时又促进了对原电池原理的进一步理解。
化学电源教案

化学电源教案教案标题:化学电源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电源的概念和原理2. 掌握化学电源的分类和特点3. 了解化学电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教学内容:1. 化学电源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 化学电源的分类:原电池和干电池3. 化学电源的特点和优缺点4. 化学电源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化学电源的概念、分类和应用难点:化学电源的原理和特点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结合示范2. 实验操作演示3. 小组讨论和展示4. 学生自主探究和实验设计教具准备:1. 实验器材:锌片、铜片、酸、电线、灯泡等2. 实验记录表和实验报告模板3. 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4. 化学电源的示意图和实物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化学电源的实物和图片,引发学生对化学电源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概念讲解:介绍化学电源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电源产生电能的过程。
3. 分类和特点:讲解化学电源的分类和特点,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类型电池的优缺点。
4. 应用探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展示,让学生了解化学电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5. 实验操作:设计简单的化学电源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6. 总结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归纳化学电源的特点和应用,展开讨论交流。
7. 实践应用:布置实验报告和小组展示任务,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电源的概念和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得到了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案例分析和实践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和工作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第六章第二节原电池、化学电源

4.1原电池
一、定义
二、原电池的设计条件
1、2、3、4、
三、电极反应
四、改进方法盐桥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总结]我们来观察一下电极反应会发现:负极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化合价下降,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板书] 3、电极反应
负极:升、失、氧
正极:降、得、还
[过渡]现在我打开开关,大家观察。大家还需要思考一下,溶液中离子向什么方向移动呢?
[探究1]如果把硫酸换成硫酸铜溶液,这样设计可不可以呢?
2Fe3++Cu=2Fe2++Cu2+
铜棒做负极,石墨棒为正极
负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Cu - 2e-= Cu2+
正极:2Fe3++2e-= 2 Fe2+
读数、观察
Cu片表面有Cu析出,同时,Zn片表面也几乎被Cu全部覆盖 。
[回答]导线、电流表无变化;CuSO4溶液中Cu2+浓度有少量减小;Zn片几乎完全被Cu覆盖。
2、电解质溶液
3、要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
4、哪种类型的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呢?需要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课件展示]设计条件。
[过渡]我们就以必修二中学习过的Cu- Zn原电池为例,请大家回忆一下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播放课件]
[提问]请同学们判断一下电池中电子的流动方向、找出正负极、写出电极反应式、电池总反应。
[实验]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根据所画装置图,组装仪器,进行实验,大家记录下电流表的示数。
[提问]电流表有示数,说明我们的设计成功了。这个实验我们先让它进行一段时间,一会我们再观察,看看有没有什么变化。现在请大家判断一下这个原电池的正负极,并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和电池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原电池和化学电源教案
要点一原电池原理
1.原电池概念:利用________反应原理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的装置。
2
______ ,铜片上有②
______
电极Cu
______ ⑤
电子⑦____
3.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1)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相对活泼的金属作________,
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作________;
(2)________溶液;
(3)形成________回路;
(4)能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盐桥的作用是什么?
1.(双选题)下列装置不可以组成原电池的是()
2.(2014·潮州市高二期末考)用铜片、银片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
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电子通过盐桥从乙池流向甲池
B.铜导线替换盐桥,原电池将不能继续工作
C.开始时,银片上发生的反应是:Ag-e-===Ag+
D.将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总反应相同
3.下列反应可用于设计原电池的是()
A.H2SO4+2NaOH===Na2SO4+2H2O
B.2FeCl3+Fe===3FeCl2
C.Mg3N2+6H2O===3Mg(OH)2↓+2NH3↑
D.NaCl+AgNO3===NaNO3+AgCl↓
例2如右图装置,电流表G发生偏转,同时a极逐渐变粗,b极逐渐变细,c为电解质溶液,则a、b、c可以是下列各组中的()
A.a是Zn,b是Cu,c为稀H2SO4
B.a是Cu,b是Zn,c为稀H2SO4
C.a是Fe,b是Ag,c为AgNO3溶液
D.a是Ag,b是Fe,c为AgNO3溶液
4.将Al片和Cu片用导线连接,一组插入浓硝酸中,一组插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形成原电池。
在这两个原电池中,负极分别为()
A.Al片、Cu片B.Cu片、Al片
C.Al片、Al片D.Cu片、Cu片
例3利用反应Zn+2FeCl3===ZnCl2+2FeCl2设计一个原电池。
在下图方格内画出实验装置图,并指出正极材料为_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材料为_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择适宜的材料和试剂设计一个原电池,以便完成下列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
画出原电池的示意图并写出电极反应。
要点一化学电池
化学电池是将________能变成________能的装置。
1.化学电池的分类
化学电池
2.优点
(1)化学电池的______________较高,供能稳定可靠。
(2)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和大小、不同容量和电压的电池及电池组。
例1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Zn(s)+2MnO2(s)+H2O(l)===Zn(OH)2(s)+Mn2O3(s)。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
B.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2OH-===Zn(OH)2
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外电路中每通过0.2 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 g
1.(2013·海南卷)Mg—AgCl电池是一种能被海水激活的一次性贮备电池,电池反应方程式为:2AgCl+Mg===Mg2++2Ag+2Cl-。
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Mg为电池的正极
B.负极反应为AgCl+e-===Ag+Cl-
C.不能被KCl溶液激活
D.可用于海上应急照明供电
要点二一次电池
一次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制成________,不流动,也叫做干电池。
1.特点
一次电池不能充电,不能反复使用。
2.常见的一次电池
例2铅蓄电池是化学电源,其电极材料分别是Pb和PbO2,电池液为稀硫酸,工作时该电池的总反应式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
试根据上述情况判断:
(1)蓄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__。
(2)工作时,正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pH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移向________极。
(5)电流方向从________极流向________极。
(6)充电时,铅蓄电池的负极与电源的________极相连接。
2.生产铅蓄电池时,在两极板上的铅、锑合金棚架上均匀涂上膏状的PbSO4,干燥后再安装,充电后即可使用,发生的反应是:
2PbSO4+2H2O充电放电PbO2+Pb+2H2SO4。
下列对铅蓄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需要定期补充硫酸
B.工作时铅是负极,PbO2是正极
C.工作时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Pb-2e-+SO===PbSO4
D.工作时电解质的密度减小
要点三二次电池
二次电池放电后可以再________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又称________或________。
1.铅蓄电池的构造
负极:________,正极:________,电解质溶液:______溶液。
2.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1)放电时:负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PbO2(s)+4H+(aq)+SO(aq)+2e-===PbSO4(s)+2H2O(l);
总反应:Pb(s)+PbO2(s)+2H2SO4(aq)===2PbSO4(s)+2H2O(l)。
(2)充电时:
铅蓄电池的充电反应是放电反应的逆过程
阴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阳极:PbSO4(s)+2H2O(l)-2e-===PbO2(s)+4H+(aq)+SO(aq);
总反应:2PbSO4(s)+2H2O(l)===Pb(s)+PbO2(s)+2H2SO4(aq)。
总反应:2PbSO4(s)+2H2O(l)===Pb(s)+PbO2(s)+2H2SO4(aq)。
上述充放电反应可写成一个可逆反应方程式:
3.铅蓄电池的特点
电压稳定、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价格低廉、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缺点是比能量低、笨重、废弃电池污染环境要点四燃料电池
酸性电解质(H2SO4) 碱性电解质(KOH)
负极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燃料电池的优点
(1)能量转换率高: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率超过80%,普通燃烧过
程能量转换率仅30%多。
(2)污染________。
例3一种甲醇、氧气和强碱溶液作电解质的新型手机电池,可连续使用一个月,其电池反应为:2CH3OH+3O2+4OH-2CO+6H2O,则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CH3OH参与反应的电极为正极
B.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CH3OH+8OH--6e-===CO+6H2O
C.标准状况下,通入5.6 L O2并完全反应后,有0.5 mol电子转移
D.放电一段时间后,通入氧气的电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
3.(1)今有2H2+O2 2H2O反应,构成燃料电池,则负极通的应是________,正极通的应是___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把KOH改为稀H2SO4作导电物质,则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和(2)的电解液不同,反应进行后,其溶液的pH各有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把H2改为甲烷,KOH做导电物质,则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