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考试题九含答案.doc

合集下载

中考九年级文言文模拟语文检测试卷含答案

中考九年级文言文模拟语文检测试卷含答案

中考九年级文言文模拟语文检测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

宋人既成列②,楚人未既③济。

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⑥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⑦伤,不禽二毛⑧。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⑨,不鼓不成列。

”(节选自《子鱼论战》)【注】①宋公:宋襄公。

泓:泓水,河名。

②成列:排成战斗队列。

③既:尽,完了,终了。

④司马:官名,指子鱼。

⑤陈:同“阵”,列阵。

⑥门官:国君的卫士。

⑦重(chónɡ):重复,再次。

⑧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⑨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神弗福也福:________②公伤股,门官歼焉股:________(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下视其辙②宋公及楚人战于泓(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4)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①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

2023年四川省巴中龙泉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年四川省巴中龙泉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巴中龙泉外国语学校2020级初三模拟考试语文学科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知识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24分)某校九年级学生开展“翻阅地域史卷,领略巴人风采”探究活动,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题。

《巴山夜语》是通江文艺工作者张中信编纂.的一本地方典籍,以黄定中、李瑞明、曾星翔等13位通江文化名人为主,郭际富等175位古现代通江籍文化名人及外籍名人为fǔ【】,对通江进行一次浓墨重彩的地域书写,这是他对通江这座千年小城的文化传承。

称赞他为通江文化的“活名片”,他是当之无愧的。

打开《巴山夜语》,十三个人物、十三个篇章,张中信用他充满情感的文字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鲜活的文学艺术画卷。

已经故去的小城文脉守夜人黄定中、诗书画印奇人蹇勇、斗山赤子李瑞明……这些小城中鲜为人知的名字、大家十分熟悉的面孔,他们以一腔热血,ōu【】歌生命,以锲.而不舍的精神,与这座小城相依相生。

我们在阅读时,通过作者的讲述,回到了那段辉煌的小城时光,去了解那些可歌可泣的历史瞬间。

读之,让人热泪盈眶!在这亘古不变的通江土地上,《巴山夜雨》以鲜明生动的人物群像,再现通江本土文明;以如数家珍的文献矩阵,盘点通江地方文化;以一脉相承的家国情怀,彰显珍贵文献价值!1.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中的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zuàn 辅讴 qìB. zuàn 铺呕 qìC. zuǎn 辅讴 qièD. zuǎn 铺呕 qiè2.文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浓墨重彩B.当之无愧C.鲜为人知D.可歌可泣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巴山夜雨》这本书的对象,主要是面向巴中市的青少年。

B.为了发挥自己的充分才能,他毅然决定回国,参加中国的太空开发研究。

C.能否在公共场所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巩固巴中防疫成果的前提。

D.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带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带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带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运用(共20分)1.下列句中空缺处的关联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____疫情影响多么严重,还是世界环境动荡不安,都无法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

②我不觉感到悲凉,这种不可的凄凉之感,使我无论作何设想也提不起任何兴致。

A. 不是驱除更正更正C. 不是祛除更改D. 不管驱除更改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中国作家曹文轩获得2016年度国际安徒生奖,他的获奖充分证明:一个作家只有立足于自己的民族、自己的生活,写出生活的真实与美好,才能获得世界的认可。

B.对于机器人是否比人类聪明,未来是否可能替代人类,假如机器人产业完全替代人类生产,人还能做些什么等问题,来合肥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的回答是肯定的。

C.把研究方向聚焦在威胁人类生命乃至健康的重大传染病防治上,把目标定位在提高药物的临床疗效上,加上大团队合作,这些为青蒿素的发现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D.国家林业局着手编订《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计划在2016年至2050年间,完成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黄淮海、西南、京津冀及东北地区六大储备林建设基地。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为了堵住汩汩往外喷涌的缺口,消防队员前仆后继....,终于形成一道人墙,封住了洪水,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B. 水质污染,水位急速下降,空气能见度降低,我们不能再竭泽而渔....,要停止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做法。

C.三娘这刺绣的手艺可是一绝,绣的那花仿佛就要开在眼前,绣的那鸟仿佛就要展翅高飞,这手艺精彩..绝伦..。

D.话剧《屈原》上演之后,观众口碑不错,都说人物形象性格鲜明,表演到位,引人入胜....。

5.填空。

(5分)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表明作者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要振奋精神,重新投入新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年4月厦门市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4月厦门市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4月厦门市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3分)1.补写出以下古代诗文名句。

(10分)(1)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3)鹏之背,_______________;怒而飞,_______________。

(庄子《北冥有鱼》)(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鱼我所欲也》)(5)《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杜甫勇攀高峰的雄心壮志。

(6)《过零丁洋》中,表现文天祥誓死报国、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7分)甲辰龙年到来之际,不少网友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龙”不再翻译为dragon而是loong。

从“西方龙”到“中国龙”,这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中国龙无论是外部形象还是文化内涵,和西方龙都有天壤甲(A.rǎng B.rǎn)之别。

中国龙,①(téng)云驾雾,飘逸洒脱。

几千年来,它的体态变化无穷,体现了华夏儿女无穷的创造力和无限的生命力,承载了中华民族②(yuán)远流长、璀璨多元的文化。

中国龙,既象征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新时代亿万中华儿女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意志和美好愿望。

今天,“枭龙”号战斗机一飞冲天,“蛟龙”号载乙(A.zǎi B.zài)人潜水器探索深海,“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南极凯旋。

中国龙在新的时代焕发着新的光彩。

loong的使用,有利于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2022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中考试题(含答案)

2022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中考试题(含答案)

2022年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

(10分)①,琴瑟友之。

(《关雎》)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④,坐断东南战未休。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⑤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是“,”。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⑥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以“,”两句写出游鱼的数量和姿态,也从侧面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潭水的澄澈。

(柳宗元《小石潭记》)⑦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表现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且富有哲理的诗句是“,”(王安石《登飞来峰》)2.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

(12分)那罗刹出门,高叫道:“孙悟空何在?”行者上前,gōng身施礼道:“嫂嫂,老孙在此奉揖。

”罗刹咄的一声道:“谁是你的嫂嫂!那个要你奉揖!”行者道:“尊府牛魔王,当初曾与老孙结义,乃七兄弟之亲。

今闻公主是牛大哥令正,安得不以嫂嫂称之!”罗刹道:“你这泼猴!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行者yáng问道:“令郎是谁?”罗刹道:“我儿是,被你倾了。

我们正没处寻你报仇,你今上门纳命,我肯饶你!”(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的注音。

(3分)gōng()身倾.了() yáng()问(2)将划线句改为反问句。

(2分)(3)以上选段选自(作者)的《西游记》中“”这一故事情节。

选段中提到的“令郎”是指,他最终的结局是。

(4分)(4)有人说,孙行者在本次交流的过程中表现得有礼有节,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

试结合上面文段和原著相关情节发表你的看法。

(3分)3.九年级某班以“走近中国文化之根——汉字”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3分)(1)汉字是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汉字的形体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一模模拟卷(九)(含解析)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一模模拟卷(九)(含解析)

2023年苏州市中考语文一模模拟卷(九)(试卷满分:13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一部分(20分)1阅读语段,回答各题。

.(本题5分)太湖的风光,是融淡雅、清秀与雄奇、壮阔于一体,碧水辽阔无① (yín),烟波浩② (miǎo)迷朦,峰③ (luán)时隐时现,气象(Ⅰ)。

尤其是著名的鼋(yuán)头渚,独占了太湖风景最美的(Ⅱ),山青伴着水秀,碧波映着亭阁,天然胜景,浑然天成。

1.(3分)写出拼音所代替的字。

①辽阔无_______(yín)②烟波浩_______(miǎo)③峰_______(luán)2.(2分)下列词语按顺序填入文中括号最合适的是()A.变幻万千冰山一角B.苍黄翻复冰山一角C.变幻万千一隅D.苍黄翻复一隅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本题9分)(1)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________________》)(3)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4)________________,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5)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请你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来表达面对挫折时的应有之心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国的文人,大多是有傲骨的,是“坦荡荡”的君子。

王昌龄有云“一片冰心在玉壶”,周敦颐则在《爱莲说》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集中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端庄质朴的人生追求。

4.给下面这幅漫画起个恰当的标题,并结合你的标题说说这幅漫画的内容及蕴含的意味。

中考语文模拟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练习题(含答案)中考语文模拟练习题(含答案)一、第一部分(1~4题2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5分)【甲】新冠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整个人类共同面临的(yán jùn)挑战。

【乙】在碧波荡漾的白洋淀浩渺水面上,荷红苇绿,不胜枚举的各种珍稀鸟类,悠然自得地在芦苇丛、荷叶上栖息。

【丙】人工智能技术是人类智慧创造的一种新型工具,它有助于人类更快做出突破,提高我们应对那些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难题的能力。

【丁】春节假期,在崇礼冬奥场馆外,前来体验滑雪的游客来来往往,连接不断,欢笑声不绝于耳。

(1)根据【甲】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乙】段文字中的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2分)①(yán jùn)______ _②荡漾________________(2)【丙】段文字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2分)修改意见:______ _(3)根据材料【丁】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请写出其对应的成语:。

(1分)2.九年级(7)班举行以“传承经典诗文"为主题的语文探究活动,请帮忙补写开场白中空缺的诗句。

(5分)古典诗文能传承千载,经久不衰,正因为它寄托着中国人的精神追求,承载着中国人的诗情与诗心。

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来表达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己亥杂诗》中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一腔热情;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借“,”歌颂了莲花高洁傲岸,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3.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从龟甲木牍,到兽皮贝叶、线装卷轴,再到电子书籍,知识的呈现形式因时而异。

进入数字时代,书的形式愈发多样,阅读的方式也不拘于前。

_____________,纸质书与电子书的争论背后,有人喜欢墨香的安然,有人钟情屏上的便捷;_____________,大部头与碎片化的热议背后,有人坚持花时间埋头于卷帙浩繁,有人则习惯了即时刷取的轻量阅读;_____________,有人只接受看书、读书,有人则选择听有声书。

2024年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鞍山市台安县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积累与运用(18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修茸(qì) 惩罚(chéng) 莅临(wèi) 深恶(wù)痛疾B.恐吓(hè) 憎恨(zèng) 游戈(yì) 面面相觑(qù)C.丁卯(mǎo) 狡黠(xiá) 亵渎(xiè) 哗众取宠(huá)D.分享(xiáng)诘难(jié) 塑料(suò) 载人飞船(zài)2.(2分)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基本上,每个作家都写过月光,每个人对月光都充满独特的情感。

通过一些美妙的比喻,可以________作家心底不同的________、苦辣酸甜。

朱自清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_______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沈从文写“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这种________、颜色,相信不少人有类似的体验和感触。

A.瞥见柔情蜜意淌质朴B.窥见柔情蜜意泻质感C.窥见情意绵绵淌质感D.瞥见情意绵绵泻质朴3(3分).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一项是( )A.杨绛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B.不仅阜新玛瑙色泽丰富,纹理瑰丽,品种齐全,而且还产珍贵的水胆玛瑙。

C.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民间艺术,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D.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

4.(3分)下面是晴晴同学语文复习笔记的内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B.《简•爱》——罗切斯特与简•爱在简陋的教堂举行婚礼,他们的好朋友梅森先生也赶来祝贺,婚礼在众人的祝福声中结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模拟考试题九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8题) 1.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A.祈祷(qí) 亢奋(kàng) 鲜为人知(xiān)B.花圃(fǔ) 脑髓(suǐ)回环曲折(qū)C.哺育(bǔ) 遒劲(qiú)潜心贯注(qián)D.阴霾(mái)归省(shěng)叱咤风云(chì)【答案】C难度:偏难 知识点:字音2.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是( )A.逞能 仰幕 相德益彰 石破天惊B.无垠 巴望 家喻户晓 迫不急待C.怪诞 静穆 永往直前 知足安命D.冗杂 惬意 语无伦次 义愤填膺【答案】D难度:偏难 知识点:词语3.结合语境,解释加点字有错误的是()A.这是荒园,人迹__________________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罕:稀少。

B.开始,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__________________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蹿跳。

谷:穷尽,指困境。

C.在这样的高贵姿态中,它和人面对面地相__________________着。

觑:看。

D.我相信我这一生是不会有冻饿之__________________的,因为我老早就考虑到怎样预防意外的事故。

虞:料想;猜度。

【答案】D难度:偏难 知识点:字义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篇作文没有中心,东拉西扯,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令人__________________。

B .从高处眺望,辽阔的绿色大草原上,几座白色的油井房__________________,煞是好看。

C .回到故乡,见到亲人,在外漂泊多上的他终于__________________,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D .西子湖畔桃红柳绿,春色迷人,外地游客纷至沓来,领略秀美的湖光山色。

【答案】C难度:偏难 知识点:成语(熟语)5.以上下文连贯的要求来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母亲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

黄河流千古,流出了,流出了,流出了。

A.黄皮肤的群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的群落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黄皮肤的群落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的群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答案】D难度:偏难知识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6.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B.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C.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答案】A难度:偏难知识点:字形7.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A.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

B.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

C.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

D.这一枝很像校长先生房间的横幅呢!【答案】D难度:偏难知识点:修辞格8.对下面几个人物的介绍,错误的一项是()A.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B.贝多芬,意大利作曲家,代表作有《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C.臧克家,我国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

D.王安石,宋代作家,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答案】C难度:偏难知识点:作家作品二、语言表达(共1题)1.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不必说()的菜畦,()的石井栏,()的皂荚树,()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括号里的词语按顺序应该是()A. 碧绿、光滑、高大、紫红B. 紫红、光滑、高大、碧绿C. 高大、碧绿、光滑、紫红D. 碧绿、高大、光滑、紫红2.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错误的一项是()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描写)B.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

(叙述)C.那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的趣味是多么令人心动啊!(抒情)D.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抒情)3.从“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来看本段的写景顺序是()A.从静景描写到动景描写。

B.从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

C.从美丽的植物到可爱的动物。

D.从近的景物到远的景物。

4.文章连用两个“不必说”意在说明()A.开头所写的景物不是主要的,“单是”后面所写的景物是最主要的。

B.这是用欲扬先抑的写法,着重衬托所写的景物。

C.这种撇开的手法,先对园中的景物作粗线条的勾画,为下文具体描写“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作铺垫。

D.这里运用排比,写出百草园中最主要的景色及其迷人程度。

【答案】1.A2.D3.B4.C难度:偏难知识点:近代文学三、现代文阅读(共3题)1.阅读下列文段现在他们真是惊慌到了极点。

从日记中,人们可以觉察到斯科特如何尽量掩饰着自己的恐惧,但从强制的镇静中还是一再迸发出绝望的厉叫:“再这样下去,是不行了”,或者“上帝保佑呀!我们再也忍受不住这种劳累了”,或者“我们的戏将要悲惨地结束”。

最后,终于出现了可怕的自白:“惟愿上帝保佑我们吧!我们现在已很难期望人的帮助了。

”不过,他们还是拖着疲惫的身子,咬紧牙关,绝望地继续向前走呀,走呀。

奥茨越来越走不动了,越来越成为朋友们的负担,而不再是什么帮手。

一天中午,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他们不得不放慢走路的速度,不幸的奥茨不仅感觉到,而且心里也明白,这样下去,他会给朋友们带来厄运,于是作好了最后的准备。

他向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要了十片吗啡,以便在必要时加快结束自己。

他们陪着这个病人又艰难地走了一天路程。

然后这个不幸的人自己要求他们将他留在睡袋里,把自己的命运和他们的命运分开来。

但他们坚决拒绝了这个主意,尽管他们都清楚,这样做无疑会减轻大家的负担。

于是病人只好用冻伤了的双腿踉踉跄跄地又走了若干公里,一直走到夜宿的营地。

他和他们一起睡到第二天早晨。

清早起来,他们朝外一看,外面是狂吼怒号的暴风雪。

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

”其余的人不禁战栗起来。

谁都知道,在这种天气下到外面去走一圈意味着什么。

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

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

他们疲倦已极,已不再抱任何希望,只是靠着迷迷糊糊的直觉支撑着身体,迈着蹒跚的步履。

天气变得愈来愈可怕,每到一个贮藏点,迎接他们的是新的绝望,好像故意捉弄他们似的,只留下极少的煤油,即热能。

3月21日,他们离下一个贮藏点只有20公里了。

但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使他们无法离开帐篷。

每天晚上他们都希望第二天能到达目的地,可是到了第二天,除了吃掉一天的口粮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第二个明天。

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

任何希望都破灭了。

他们现在只能在两种死法中间进行选择:是饿死还是冻死。

四周是白茫茫的原始世界,三个人在小小的帐篷里同注定的死亡进行了八天的斗争。

3月29日,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拯救他们了,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不管还要忍受怎样的痛苦。

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1.下列理解句中词语含义,有误的一项是()A.“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一句中的“这严酷的事实”,是指地球的南极点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

B.“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一句中的“这一事业”,是指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探险的人。

C.“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中的“姗姗来迟”,是慢腾腾地来晚了的意思。

D.“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一句中的“堡垒”,是指南极。

2、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选段的内容是:斯科特探险队登上南极点后,发现已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失望痛苦地踏上归途。

B.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反衬出斯科特一次失败后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

C.“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的行为,表现出斯科特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D.“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

”此句描写出斯科特一行,极度失望、痛苦的心情,表现出他们意志消沉的一面。

3.下面句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斯科特一行南极探险的悲剧体现在失败之悲、死亡之悲、作证之悲、世人之悲等四个方面。

B. 斯科特一行南极探险的伟大体现在勇于探索,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诚实、守信、热爱祖国、热爱生命、热爱他人等方面。

C. 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作者所描绘的五个探险者,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

D. 五个探险者在归途中不断向世界哀叹自己所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4.下面是对课文写作特色的理解,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课文按按时间顺序和地点转移来组织材料。

其中任务的行踪是:“渐近极点—到达极点—返回”。

B.本文是一篇文学味浓、抒情性强、描写生动形象、议论直截了当的传记。

C.传记向来是为成功者书写功绩的,而茨威格却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偏偏充满激情地为“英国的迟到者”斯科特等人书写这悲壮的一幕,这是作者的疏忽之处。

D. 作者在文中向我们讲述了一连串令人难忘、撼人心魄的细节,使我们不得不对探险家们的精神肃然起敬。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课文一方面描写气候的恶劣,探险队与严寒的搏斗;另一方面,写探险队员牺牲的详情,不仅注重典型环境的描写,同时也注重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B. 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