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等教育学》课后思考题
【重点】《高等教育学》课后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等教育学现出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的特征。
主要表现:①学科的整体化发展趋势,要求 21 世纪人才素质综合化。
②人才素质综合化的要求,推动了以“增强质量意识,加强素质教育”5 世纪,在伯里克执政时期,雅典的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有20-23 岁的学生,若对抽象思维表现出特殊兴趣,可继续深造,研究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理论、文法与修辞学,时称“七艺”。
雅典大学:始于公元前 5 世纪古西腊时代,通常包括修辞学校、阿卡德米学园、哲学学校“吕克昂”以及斯多葛派创立的学校和伊壁鸠鲁派创立的学校,是当时社会最高级别学问的传授与研习场所,汇聚了优秀的学者,成为人类文明最早的专门传播者和学校教育活动的开拓者之一。
寺庙学校:是高等教育萌芽阶段在西方的代表学校之一,包括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寺庙学校”,前者把学问分成两级,一为初级教育,传授读写知识,一为高级教育,除读写训练外,还学习文法、苏美尔文字等;后者由精通数学、天文知识的僧侣执教,传授知识与探讨学问并重。
稷下学宫:是高等教育萌芽阶段在中国的代表,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所数千人的高等学府 ------ 稷下学宫,是当时社会最高级别学问的传授与研习场所,汇聚了优秀的学者,成为人类文明最早的专门传播者和学校教育活动的开拓者之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人。
)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上公认的早期高等教育思想家。
老子:名李耳,字伯阳,又称老聃,后人称其为“老子”, 春秋时期河南周口鹿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上公认的早期高等教育思想家。
苏格拉底: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其终生从事教育工作,他教人不收学费,不分对象和场地,他的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
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也是世界上公认的早期高等教育思想家。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一、解释概念: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术性或职业性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其中,“专业教育”表明的是高等教育的性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是讲高等教育的起点或基础,是使“专业教育”这一概念上升到“高等教育”的重要范畴,表明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位置是“最高”的。
并非所有的专业教育都是高等教育。
“学术性或职业性”是对“专业教育”的类型及其“有机结合”要求的进一步揭示。
2、高等教育学:综合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它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运行形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
二、简答题:1、古代“高等教育”有何特点?答:(1)随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转移,“高等教育”中心也处在变动之中。
(2)具有“官办”、“私办”或“官私合办”多种形式,但以官办的资助和兴办为主。
(3)教育内容比较全面,比较注重道德与论理教育。
(4)教育的方式方法比较灵活,交流、启发、论辩是常用的方法。
(5)学术研究和教学育才结合得比较紧密。
2、中世纪大学产生初期有哪些基本特征?答:(1)已初具现代意义上高等教育的基本内涵。
它是学习、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它是围绕学科、专业来组织教育活动的。
(2)大学拥有自治权。
初期的大学是学者和学生的行会组织,大学可以自己设置课程,聘请教师,控制人员编制,有权审查和发放各种证书和学位,有权对违背法律的学者和学生进行处理。
(3)大学是具有“国际性”的学术机构。
中世纪早期各地大学采取开放的态度,至少在欧洲区域内,学者和学生们可以自由流动,选择自己向往的大学从事学习和研究,并可以得到各大学相互承认的资格证书。
(4)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程度授予相应的学历或资格证书。
这是现代大学学科划分和学位制度的最初起源。
(5)中世纪高等教育仅限于大学教学,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概念可以直接用“大学教育”(University Education)来指代。
高等教育学真题及答案2012年

2012年教育学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正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今天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即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A.科学教育B.人才教育C.专业教育D.通识教育2.1810年()首先提出了“通过研究进行教学”的教学原则,使大学具有了科学研究的职能。
A.牛津大学B.巴黎大学C.萨莱诺大学D.柏林大学3.在影响人的诸多因素中()起主导作用。
A.遗传B.环境C.教育D.人际关系4.按照学科逻辑,社会要求,人的特征的某一方面发展的需要而构建的培养目标是()A.单向度目标B.显性目标C.规定性目标D.个体发展目标5.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职能最早是由()提出来的。
A.德国B.古希腊C.英国D.美国6.在高校教师的诸多角色中,下列()不属于理想角色要求。
A.学生心灵的导师B.教书匠C.学生发展的楷模D.人类文化发展推动者7.教师在课堂上形成一种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去探索,寻找答案的教育方法叫()A.发现教学法B.问题教学法C.学导式教学法D.掌握学习法8.高等学校除了承担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外,还必须开展()研究。
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教育研究D.技术开发研究9.高校直接提供技术性人才培养服务,称为()。
A.教育服务B.科研服务C.社会服务D.生活服务10.我国公立高等学校的()通常也是学校的法人代表,负有对学校全面管理的职责。
A.书记B.校长C.工会主席D.董事长11.在下列几种领导体制中,()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来没有实施过的领导体制。
A.董事会制B.校长负责制C.校务委员会制D.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2.我国“三级学位制”不包括()。
A.学士B.硕士C.博士D.博士后13.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以“教师资格制度”作为我国的教师职业许可制度的法律是()A.教育法B.教师法C.高等教育法D.教师资格条例14.大学校园既是一个教育环境,又是一个()。
黑龙江 继续教育 2012高校教师思考题

高校教师思考题第一次作业:(本次作业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1、2、3、4题,中高级职称学员答3、4、5、6题)1.简析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国高等学校要从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教育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1、明确高校定位,打造大学的特色品牌。
我国高校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三大类。
在考虑自身定位时,要全面考察衡量自身的资源配置、发展潜力、人文特色等因素,再结合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不同需求,明确学校的层级和定位。
2、重视通识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通识教育旨在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开展通识教育来奠定学生的科学、人文和精神价值基础是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
3、发展个性化教育,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实施个性化教育要按因材施教原则,帮助学生找到最能发挥个人创造性和个性才能的道路,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4、加强实践锻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育要借助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5、转变教育质量观,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转变教育质量关要充分认识不同学校拥有的办学历史、发展目标、任务和职能,从而确立多元化的评判标准,鼓励大学办出特色。
2.如何理解大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1、大学文化传承创新职能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是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文化的摇篮,大学文化肩负着服务与引领社会的责任。
作为民族的文化高地,大学自身文化建设影响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也是主导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
2、大学文化传承创新职能与社会文化发展大学不仅用先进的文化培养各种优秀人才,而且在此过程中将其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底蕴、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源源不断地传递到社会,对社会文化起着积极的导向和辐射作用,是引领社会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基础力量。
3、大学文化传承创新职能与高水平大学建设大学文化是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目标追求、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渗透在教学科研和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广大师生员工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高等教育学》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章一、基本概念高等教育:从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来看高等教育是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级学制体系中的最高阶段,它是建立在完整的中等教育基础上的教育。
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本质属性)。
高等教育民主化:即追求学术的民主,追求教育机会的均等。
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舒尔茨在研究基础上提出资本分为两种: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最好的投资,学校教育和知识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于是,这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导向。
教育是人类生产性投资。
人力资本理论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中世纪大学:十二世纪在西欧产生了中世纪大学,其特点是由行会组织的,旨在保存和传递知识,培养训练有素的官司吏、通晓教义的牧师、懂得法理的法官和律师以及精通医术的医生。
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与方向决定了其职能基本上是培养专门人才,而并不进行科学研究。
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和模式后来在世界各地被广为效法。
最早产生的中世纪大学是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
柏林大学: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建立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
并提出“大学自主与学术自由”及“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自此,大学的职能从中世纪大学培训人才扩展到培养人才及发展科学。
《莫里尔法案》: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著名的《莫里尔法案》。
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按1860年分配的名额,每州凡有国会议员一人可获得三万英亩的公共土地或相等的土地期票,赠予各州作为建立人事农业和机械工程教育的学家的经费资助,并要求所建立的学院依照各州议会分别规定的方式,授予农业和机械专业有关知识。
自此,美国诞生了一批“赠地学院”。
威斯康星思想:威斯康星大学是美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赠地学院,它以“威斯康星思想”而著名。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汇总

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1、学习高等教育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答:目的:了解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理解高等教育的运行态势、认识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使高等教育工作者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掌握高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以增强高等教育实践的自觉性,从根本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意义:有利于增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有利于我们深化对高等教育的理性认识;有利于提高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技能和水平。
第二章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1、试述高校的职能体系答: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国际合作四项职能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
其中,培养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最基本职能,是决定高等教育本质的因素;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它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的进一步延伸;国际合作是高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崭新职能,是在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充分利用市场杠杆作用将高校的教学、科研和服务三大职能在国际合作的现实导向下进行的协调和有机重组。
第三章高等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理论1、谈谈你对“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的认识答: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认为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教育结果也只能以其社会功能加以衡量,主要看它为社会贡献了什么,贡献的程度如何;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需要,社会本位论看到了教育目的受社会制约的一面是对的,但却完全否认了教育目的的个体制约性,因此是不全面的。
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
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能、本性的需要决定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使人的本能和本性得到自由发展;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评价教育价值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为标准来衡量。
它对反对宗教神学对人的思想禁锢,提倡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价值,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但是,它排斥社会对教育的制约,排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高校教育学教材课后习题

一、解释概念高等教育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体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
二、简答题1.古代“高等教育”有何特点答:1.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变化,“高等教育”的中心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于发展过程中.2.具有”官办”、“私办”或“官私合办”多种形式,但以官方的资助和支持兴办为主。
3.教育内容比较全面,比较注重道德于论理教育。
4.教育的方式方法比较灵活,交流、启发、互动的论辩是常用的方法。
5.学术研究和教学育才结合的比较紧密。
2.中世纪大学产生初期有哪些基本特征?答:1.已初具现代意义上高等教育的基本内涵。
2.大学拥有自主权。
3.大学是具有“国际性”的学术机构。
4.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程度授予相应的学历或资格证书。
3.近代高等教育有哪些基本特征?答:1.将中等教育于高等教育严格区分开来并衔接起来。
2.学校、学科、课程的设置反应工业化和地方工商业发展的要求。
3.在各大学尚有不同程度自治的前提下,国家开始对大学加大干预力度。
4.大学的职能进一步扩展,如何正确处理科学研究和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关系问题,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
4.“二战”结束至20世纪70年代高等教育有哪些主要特征?答:1.高等教育大发展、大调整,由注重发展数量逐步过渡到注重提高质量2.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3.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办学形式日趋多样化4.出现了“产学研一体化”和“学生消费者至上”的现象。
5.高等教育学研究对象是什么?答:1.研究高等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现象2研究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3.研究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
6.如何理解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答:1.从一般性来说,高等教育学是一门教育科学2.从特殊性来说,高等教育学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
三、论述题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谈谈怎样学习高等教育学?答:1.要以现实的高等教育工作为中心2.要注重将高等教育学理论运用于实际3要着力于对高等教育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4.要着眼于高教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
【重点】《高等教育学》 课后答案

高等教育学5世纪,在伯里克执政时期,雅典的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有20-23岁的学生,若对抽象思维表现出特殊兴趣,可继续深造,研究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理论、文法与修辞学,时称“七艺”。
雅典大学:始于公元前5世纪古西腊时代,通常包括修辞学校、阿卡德米学园、哲学学校“吕克昂”以及斯多葛派创立的学校和伊壁鸠鲁派创立的学校,是当时社会最高级别学问的传授与研习场所,汇聚了优秀的学者,成为人类文明最早的专门传播者和学校教育活动的开拓者之一。
寺庙学校:是高等教育萌芽阶段在西方的代表学校之一,包括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寺庙学校”,前者把学问分成两级,一为初级教育,传授读写知识,一为高级教育,除读写训练外,还学习文法、苏美尔文字等;后者由精通数学、天文知识的僧侣执教,传授知识与探讨学问并重。
稷下学宫:是高等教育萌芽阶段在中国的代表,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所数千人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是当时社会最高级别学问的传授与研习场所,汇聚了优秀的学者,成为人类文明最早的专门传播者和学校教育活动的开拓者之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人。
)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上公认的早期高等教育思想家。
老子:名李耳,字伯阳,又称老聃,后人称其为“老子”, 春秋时期河南周口鹿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上公认的早期高等教育思想家。
苏格拉底: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其终生从事教育工作,他教人不收学费,不分对象和场地,他的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
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也是世界上公认的早期高等教育思想家。
柏拉图: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其的教学体系是金字塔形,他设立了全面而丰富的课程体系,他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据,按不同年龄阶段进行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高等教育学》课后思考题
1、何为高等教育?不同时期的高等教育各有哪些基本特征?
2、高等教育有哪些职能?各职能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如何科
学地处理高等教育各项职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3、何为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何为学术型与职业型人才?何为
专才与通才?
4、在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多元化的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你所工
作的高校应如何正确定位?
5、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6、简述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文化的关系。
7、简述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的关系。
8、简述理性主义与实用主义大学理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基本思想
内涵。
9、试论大学精神文化的时代特征与现代大学的发展。
10、试论走向“社会的中心”的大学与现代大学理念的发展。
11、简述高校教师学术职业的基本特征。
12、简述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
13、简述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目标。
14、简述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与模式。
15、试述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阶段理论。
16、试述学术失范的行为表现及其对策。
17、简述高校课程的概念、基本特点与改革趋势。
18、何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如何正确处理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
19、试述课程编制(单门课程编制、培养方案编制)的基本方法。
20、高校课程评价有哪些主要内容与程序?
21、何为教学?高校教学有哪些基本特征与任务?
22、何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包括哪些层次?
23、简述教学设计的程序与“迪克和凯里模式”的基本操作步骤。
24、高校常用的讲授法、研讨法与实验法等教学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是
什么?
25、简述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26、简述大众化高等教育的美国模式与欧洲模式。
27、论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策略。
28、高等教育市场化发展的美国与欧洲有何经验?
29、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高等教育如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