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张拉操作规则(试行)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实操分享)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验收要点二次张拉钢绞线技术应用于箱梁腹板竖向预应力的标准化研究课题组二○○九年八月二日图1-02 图1-03 图1-03中心线与盒体四周对称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施 工、验 收 要 点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是一种新型的预应力筋锚固体系,它不同于传统的精轧螺纹钢筋YGM 锚固体系,也不同于夹片式钢绞线锚固体系,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施工、验收中应掌握如下要点,才能确保发挥这一新型锚固体系的优势,从而确保竖向预应力(含中短预应力束)永存应力稳定可靠,孔道压浆密实饱满,提升桥梁的安全性能。
一、预应力筋制作、安装1、正确安装P 锚挤压套和弹簧在钢绞线上的位置,确保弹簧总长度的90%以上在挤压套内。
2、P 锚挤压安装油压应大于或等于25Mpa (当使用YJ40挤压机时,应大于或等于30Mpa )。
3、每500套P 锚应抽样3套在现场按施工同一工艺挤压,用标定合格千斤顶做拉断试验,钢绞线拉断,钢绞线与挤压套应无滑动、滑脱现象。
4、每一根钢绞线挤压安装P 锚时,都应有原始记录。
5、安装固定端应注意安装压板。
(如图1-01)6、安装进浆钢管与塑料管连接部位应用铁丝或管卡固定(如图1-01)7.固定端波纹管口应用水泥砂浆(或环氧砂浆或海棉)堵严实,防止进浆。
8、张拉端槽口穴模与垫板应用螺栓联接,穴模底板与垫板之间应无间隙。
(如图1-03) 图1-01 固定端安装示意图图2-01第一次张拉示意图9、检查张拉端槽口穴模固定螺栓孔是否对称(图1-04),如发现不对称情况应坚决返工。
10、安装张拉端槽口穴模时,穴模底板应与桥面基本平行。
11、进浆塑料管宜采用聚乙烯钢丝管或聚乙烯半硬管(图1-01;图1-02)。
12、浇筑混凝土后,混凝土终凝2~5小时内拆除张控端槽口穴模。
13.张拉端槽口拆模后,应及时采取防护措施,防止混凝土以及杂物进入槽口内。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验收技术规范

2.1 混凝土及钢筋 ................................................................................................................................. 6 2.2 锚具系统......................................................................................................................................... 6 2.3 管道................................................................................................................................................. 7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 系统施工、验收操作规则(暂定)
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南环段分公司
2009 年 4 月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验收操作规则(暂定)
前言
传统设计中箱梁腹板竖向预应力筋采用精扎螺纹钢存在预应力损失 大、永存应力低、易断裂、压浆质量不好等缺陷。为克服上述不足,由广 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与湖南大学共同向广东省交通厅申报了“二次张拉 钢绞线技术应用于箱梁腹板竖向预应力的标准化研究”课题,并将课题组 开发出的“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应用于广东省公 路建设有限公司南环段分公司所属的项目上。根据课题组的中间成果,广 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南环段分公司组织编制了“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 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验收操作规则”,用以指导二次张拉钢绞线技 术在本项目的应用。希各施工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并 将发现的问题及时转告南环段分公司,以便及时修改本操作规则不足之 处。
二次张拉_secret

xx 特大桥竖向预应力二次张拉质量控制一、工程概况xx 市轨道交通三号线xx 特大桥总长352m ,桥型方案为(96+160+96)m 的三跨两向预应力砼连续刚构,采用单箱单室断面。
箱顶板宽9.1m ,底板宽5.6m,箱梁跨中及边跨现浇段梁高3.7m ,0号块梁段高9.2m ,其间按二次抛物线变化。
全桥各梁段竖向预应力钢筋采用Фs15.2-3钢绞线,设计张拉吨位583KN 。
针对国内桥梁短束预应力筋施工普遍存在应力损失大(应力损失可达20%~30%),钢材利用率低的现象,本桥采用已于2004年3月4号申请国家专利的YHM15-3G 型二次张拉预应力锚具(国家专利号:200420035230.3)。
为加快新材料、新工艺的掌握,总结相关施工工法,本次QC 活动主要以竖向预应力二次张拉质量控制为主。
二、QC 小组情况经项目领导研究讨论,项目部成立了以项目总工为组长,项目副总工为副组长以及由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施工员组成的三级配置科技攻关型小组。
QC 小组由10人组成,平均年龄33岁。
小组成员概况详见表-1。
QC 小组概况一览表 表1QC 小组成立后针对该项专利技术结合我部现场实际积极展开如下活动:1、聘请材料供应商湘潭欧之姆预应力锚具有限公司技术专家现场讲解锚具结构、锚具安装及张拉施工技术要点。
2、组织QC 小组成员学习YHM-3G 型锚具设计图及二次预应力张拉施工图。
参阅交通部、铁道部、xx 轨道公司下发相关施工及验收规范,结合行业内发表的参考论文、文献制定我部竖向预应力二次张拉质量验收标准并报监理、业主审批。
(由于采用二次张拉新型锚具,国内目前尚无统一的质量验收标准)3、结合业主审批的二次预应力张拉质量验收标准,QC小组编制了具体的《xx特大桥箱梁竖向预应力二次张拉作业指导书》等指导性文件。
4、组织QC小组成员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教育,针对编制的作业指导书和质量验收标准进行工前专业技术培训和工中结合实践的全面管理培训,并通过书面考核检查学习情况。
张拉操作规程

张拉操作规程标题:张拉操作规程引言概述张拉操作是一项重要的施工工序,对于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因此,建立科学的张拉操作规程对于施工单位和工程管理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准备工作、操作流程、安全注意事项、质量控制和验收等方面介绍张拉操作规程。
一、准备工作1.1 确定张拉方案:在进行张拉操作之前,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张拉方案,包括张拉力值、张拉次数、张拉顺序等。
1.2 检查设备设施:在进行张拉操作之前,需要对张拉设备和相关设施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完好无损,操作顺畅。
1.3 做好安全防护:在进行张拉操作时,需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包括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
二、操作流程2.1 张拉前准备:在进行张拉操作之前,需要对张拉设备进行预热、预张拉等准备工作,确保设备处于最佳状态。
2.2 张拉过程控制:在进行张拉操作时,需要根据张拉方案逐步施加张拉力,控制张拉速度和张拉次数,确保张拉过程平稳进行。
2.3 张拉后处理:在完成张拉操作后,需要对张拉设备进行清洁、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三、安全注意事项3.1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进行张拉操作时,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自更改操作流程,以免造成安全事故。
3.2 注意张拉设备稳定性:在进行张拉操作时,需要确保张拉设备的稳定性,避免设备晃动或倾斜,影响操作效果。
3.3 防止张拉过程中的意外情况:在进行张拉操作时,需要随时注意周围环境,防止发生意外情况,如设备故障、材料损坏等。
四、质量控制4.1 张拉力监测:在进行张拉操作时,需要对张拉力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张拉力值符合设计要求。
4.2 张拉效果检查:在完成张拉操作后,需要对张拉效果进行检查,确保张拉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4.3 张拉记录保存:在进行张拉操作时,需要对张拉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张拉力值、张拉次数、张拉效果等,以备后续查验。
五、验收5.1 张拉效果验收:在完成张拉操作后,需要进行张拉效果验收,由专业人员对张拉结果进行检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诸永高速低回缩二次张拉操作说明

诸永高速低回缩锚具张拉施工说明一、第一次张拉施工方法:下述第一次张拉方法的适用产品为:含厚度为50mm工作锚板的低回缩锚具、含厚度为58mm工作锚板的低回缩锚具。
1)见图1安装工作锚板、螺母及工作夹片安装前清理平整锚垫板端面及钢绞线表面,工作锚板的锥孔穿入钢绞线后推至锚垫板端面,并把螺母旋至工作锚板靠近锚垫板的一端(螺母有凹槽的端面向上),此时为工作锚板接触锚垫板承压,并确保螺母位于锚垫板的止口内。
拆开工作夹片表面的油纸即可安装到工作锚板的锥孔内,夹片安装应平齐,各片之间的间隙均匀,必要时用专用工具轻敲。
2)安装限位板、千斤顶、工具锚板及工具夹片3)第一次张拉顺序0→初应力→分级张拉→1.05σ(持荷2min) →放张锚固con图1 第一次张拉示意图二、第二次张拉施工方法:方法1、本点所述第二次张拉方法的适用产品为:含厚度为58mm 工作锚板的低回缩锚具。
图2 第二次张拉示意图第二次张拉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规定时,宜在第一次张拉48小时后进行第二次张拉。
1、安装:按图2安装连接头、撑脚、张拉杆、千斤顶及张拉螺母,尽可能使得撑脚、千斤顶与锚具对中,为保证受力安全,应注意以下:应将连接头旋入工作锚板≥27mm、张拉杆旋入连接头40~60mm,张拉螺母旋入张拉杆≥40mm。
2、张拉顺序0→1.0σ(持荷2min) →旋紧螺母→放张锚固con张拉至1.0σ后,工作锚板离开锚垫板端面约5mm的距离,放con张锚固前,用工具敲击螺母上边缘的小斜槽使其旋转至顶紧锚垫板端面后再放张,此时为螺母接触锚垫板承压。
方法2、本点所述第二次张拉方法的适用产品为:含厚度为50mm 工作锚板的低回缩锚具(注:根据工地现场反映该厚度工作锚板第一次张拉施工后钢绞线被割短至18~20mm)。
1、安装:1)按图3安装垫环,安装垫环时应考虑其所开的操作窗口朝向以便在放张后能方便地对螺母进行旋转的操作,且注意垫环与锚垫板接触处平整干净,避免倾斜或不稳影响张拉质量。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验收技术规范

1.1.2 二次张拉 对同一根钢绞线预应力束完成第一次张拉→放张→夹片锚固后,第二次将锚杯整体
张拉→旋紧支承螺母→放张锚固力筋,以弥补第一次放张锚固回缩损失的预应力施工工 艺。
1.1.3 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 是一种由固定端锚具、预应力钢筋、张拉端锚具等部件组合,沿垂直方向布置于
预应力混凝土内,经张拉施工实现其力筋锚固的预应力锚固体系。
2、材料及锚具系统 .......................................................................................................................6
2.1 混凝土及钢筋 ................................................................................................................................. 6 2.2 锚具系统......................................................................................................................................... 6 2.3 管道................................................................................................................................................. 7
二次张拉的说明

关于70m箱梁实行二次张拉的报告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指挥部:为保证箱梁质量及加快进度,建议70m箱梁实行二次张拉工艺。
一、为何要实行二次张拉工艺?1、实行二次张拉工艺可以加快制梁台座周转,制梁台位周转周期可由10天缩短至8天左右,这样对保证工期有利。
2、东海大桥70m箱梁生产过程中易出现裂纹,若实行早期张拉,即在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60%及以上的设计强度的情况下,张拉一部分预应力束,可以有效防止早期混凝土出现裂纹。
3、实行二次张拉工艺,第二次张拉可以在梁体混凝土及弹性模量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这样可以减少预应力损失,保证有效预应力。
4、实行二次张拉工艺,温度较高的季节,可以不进行蒸汽养护。
二、二次张拉工艺的一般做法:梁体在制梁台位上养护至混凝土强度达到60%设计强度及以上后,根据桥梁及存梁状态计算需要预应力筋的张拉应力及束数,铁路桥梁早期张拉应力取0.5~0.6R y j,早期张拉预应力筋束数及分布以保证箱梁底板混凝土在顶梁、存梁和移梁状态下不出现拉应力和梁体支点处上翼板混凝土不出现拉应力,同时也不应出现较大的压应力,以免造成梁体上翼板混凝土出现拉应力和梁体过大上拱。
梁体早期张拉预应力结束后,在存梁台位上继续养护至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达到设计要求后所有预应力束按一定顺序张拉至张拉控制应力。
梁体早期张拉及第二次张拉预应力束数的分布应采用腹板与底板预应力束交叉进行,防止不合理的张拉顺序造成梁端裂纹。
三、实行二次张拉工艺工程实例:1、所有后张法铁路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
(从16m跨至32m跨)2、新荷复线长东黄河二桥40m跨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
3、秦沈客运专线月牙河特大桥24m跨单箱单室双线整孔箱梁。
4、三峡库区一级公路上的30m跨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
四、杭州湾跨海大桥70m箱梁实行二次张拉工艺早期张拉需计算的工况:。
园洲高架桥盖梁二次张拉施工方案

从莞高速公路惠州段(第二合同段)园洲高架桥盖梁二次张拉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核: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从莞高速公路(惠州段)工程项目部二○一八年四月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3)1.1 工程概况 (3)第二章施工准备 (3)2.1 现场工作面准备 (3)2.2 设备、材料的准备 (3)第三章施工部署 (4)3.1施工计划安排 (4)第四章施工技术措施 (4)4.1 张拉吊篮设计 (4)4.2 吊篮走行系统 (4)4.3 吊篮系统 (4)4.4 结构荷载计算 (5)4.4.1 吊篮抗倾覆计算 (5)4.4.2 吊篮系统槽钢受力验算 (8)4.5 施工注意事项 (9)附图第一章工程概况1.1 工程概况园洲高架桥起点为K19+294.85,终点桩号为K29+960.300,桥梁总长10665.45m。
该桥为特大桥,桥梁依次主要跨越了县道X193、园洲振兴大道(规划)、铁场排洪渠、和安大道(规划)、沙河(三次跨越)、福园公路、县道X216等主要地方道路及河涌。
线位在桩号K25+800~K29+100范围内路段与园洲镇工业大道共线,高架于工业大道之上,在K29+100附近与工业大道分离转向东江,顺接东江特大桥。
根据总体设计,高架桥范围内布设了1处互通立交,K23+957.5~K25+308范围内布设园洲东互通立交。
本工程范围内的花瓶墩盖梁、方墩盖梁、单墩盖梁及个别圆柱墩大盖梁均采用二次张拉施工工艺。
主要工程数量表:第二章施工准备2.1 现场工作面准备组织班组对盖梁二次张拉进行交底,对钢绞线穿束、千斤顶安装、孔道压浆等各工序注意事项及安全须知进行讲解。
提前准备好安全爬梯及安全防护用品,提前做好机械设备准备,对贝雷片支撑地面进行回填并整平压实。
2.2 设备、材料的准备⑴按照施工进度计划组织张拉设备、材料分批进场,并合理调配资金。
⑵对所有张拉设备进行检修及调试,并定时保养,使其保持良好的待用状态。
对工程中所用的张拉计量设备送有关部门进行标定并取得合格证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验收操作规则********项目部2011年3月目录1、术语和符号 (2)1.1 术语 (2)1.2 符号 (3)1.3 术语简称 (5)2、材料及锚具系统 (6)2.1 混凝土及钢筋 (6)2.2 锚具系统 (6)2.3 管道 (7)3、施工 (8)3.1 一般规定 (9)3.2 预应力钢筋材料、锚具、管道进场验收 (9)3.3 预应力钢筋的制作、安装 (9)3.4 混凝土的浇筑 (10)3.5 施加预应力 (11)3.6 孔道压浆 (15)3.7 封锚 (15)4、验收 (16)4.1 一般规定 (16)4.2 工序施工验收 (16)4.3 分项工程施工验收 (17)附录A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的锚具构造尺寸 (19)附录B 张拉端锚具槽口及穴模参考尺寸 (20)附录C 张拉端锚具槽口护罩和固定塞的构造尺寸 (21)附录D 二次张拉专用千斤顶、张拉连接装置构造及参考尺寸 (22)附录E 竖向预应力工程施工验收记录表 (23)附录F 竖向预应力筋张拉记录表 (25)附录G 钢绞线与固定端P锚安装记录表 (27)1 术语、符号1.1术语1.1.1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是一种由固定端“P型锚具系统”、钢绞线力筋、管道系统和张拉端“低回缩二次张拉锚具”等几个部分组合,沿垂直方向布置于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腹板内,并经二次张拉施工实现其力筋低回缩锚固的预应力锚固体系。
1.1.2二次张拉对同一根钢绞线预应力束完成第一次张拉→放张→夹片锚固后,第二次将锚杯整体张拉→旋紧支承螺母→放张锚固力筋,以弥补第一次放张锚固回缩损失的预应力施工工艺。
1.1.3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是一种由固定端锚具、预应力钢筋、张拉端锚具等部件组合,沿垂直方向布置于预应力混凝土内,经张拉施工实现其力筋锚固的预应力锚固体系。
1.1.4预应力筋在预应力结构中用于建立预加应力的单根或成束的预应力钢丝、钢绞线或钢筋。
1.1.5锚具在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或构件中,为保持预应力筋的拉力并将其传递到混凝土上所用的永久性锚固装置。
1.1.6低回缩二次张拉锚具是一种第一次张拉钢绞线放张锚固后,再实施第二次张拉使锚杯离开垫板,然后旋扭支承螺母来补偿锚杯下端面与垫板之间间隙,达到弥补第一次张拉放张回缩损失的新型锚具。
1.1.7锚杯它是低回缩二次张拉锚具的关键零件。
锚杯圆柱(或圆台)的内侧设置夹片座套,外周设置螺纹,并与支承螺母内螺纹旋接。
1.1.8 支承螺母它是低回缩二次张拉锚具的另一个关键零件。
其外周设有若干槽口便于转动螺母,其内螺纹与锚杯外螺纹旋接。
1.1.9 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单根或成束状态的预应力筋与安装在其端部的锚具组合装配而成的受力单元。
1.1.10 锚具效率系数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在破断试验时的实测极限拉力与预应力筋母材的实测破断拉力之比值。
它是考核锚具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
1.1.11 总应变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在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的预应力筋总伸长量与力筋受力长度之比值。
1.1.12 预应力筋的效率系数考虑多根预应力筋在张拉时应力不均匀的系数。
1.1.13 回缩预应力筋在锚固的过程中,由锚具、夹片与预应力钢筋相互之间的相对位移及其局部塑性变形所产生的沿力筋方向的回弹。
1.1.14 回缩值预应力筋在放张至锚固时段内,锚口部位所产生的位移值。
回缩值的大小与锚具的构造形式和张拉工艺有关。
1.2 符号1.2.1 材料相关性能符号f pk—— 预应力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Mpa ); E P —— 预应力钢筋的弹性模量(Mpa );HRC —— 洛氏硬度C 值。
1.2.2 作用和作用效应有关符号σ,con —— 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σpe —— 预应力筋的有效预应力;σp —— 预应力钢筋的应力或应力增量;σcy —— 由竖向预应力钢筋的预加力对混凝土产生的竖向压应力;σpe —— 竖向预应力钢筋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后的有效预应力; P IP—— 第一次张拉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 P IIP—— 第二次张拉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 P IPS —— 第一次张拉放张毕,在扣除预应力损失部份(含锚口摩阻损失和夹片回缩损失)后的剩余张拉力(N );x % —— 第一次张拉时的锚口摩阻损失系数;IL 7 —— 第一次张拉放张后的夹片回缩损失系数; ′σIPS ——第一次张拉放张毕,在扣除放张回缩损失和锚口摩阻预应力损失部分以后的预应力钢筋应力值。
1.2.3几何参数Φ——钢绞线的公称直径(mm);n ——在同一截面上竖向预应力钢筋的肢数;n e ——单束预应力筋钢绞线的根数;A PV ——单肢(束)竖向预应力钢筋的截面面积(mm2);b ——计算主拉应力点处构件的腹板宽度(mm);S v ——竖向预应力钢筋的间距(mm);A PK ——单根预应力钢绞线的公称截面面积(mm2);△L I——第一次张拉的理论伸长值(mm);△L II ——第二次张拉的理论伸长值(mm);L ——预应力筋的长度(mm);△L总I ——第一次张拉的实际伸长值(mm);△L总II ——第二次张拉的实际伸长值(mm);△L1 ——第一次张拉从初应力至最大张拉力之间的实测伸长值(mm);△L2 ——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mm);△L IPS——第二次张拉从初应力(σIPS)至最大张拉应力之间的实测伸长值(mm);H1 ——锚杯高度(㎜);H2 ——支承螺母高度(mm);△L放Ⅱ——第二次张拉放张后的实测伸长值(mm);△L H ——第二次张拉放张后锚杯与支承螺母之间的相对位置差值(mm);△L a——第一次张拉初应力时活塞杆的外伸值(mm);△L b ——第一次张拉终应力时活塞杆的外伸值(mm);△L c——第二次张拉初应力时活塞杆的外伸值(mm);△L d ——第二次张拉终应力时活塞杆的外伸值(mm);△L e——工具夹片在第一次张拉初应力与终应力之间外露差值(mm)。
1.2.4计算系数及其它K ——计算竖向压应力的修正系数;εapu ——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的总应变;ηa ——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静载试验测得的锚具效率系数;5牙扣——圆柱体外周(或内腔)轴向5牙螺纹,主要规范锚杯与支承螺母咬合长度。
1.3 术语简称1.3.1“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简称“低回缩竖向锚固系统”。
1.3.2“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筋”简称“低回缩竖向力筋”。
1.3.3“低回缩二次张拉锚具”简称“低回缩锚具”。
1.3.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简称“《04公路桥规》”。
1.3.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简称“《2000施工规范》”。
2材料及锚具、管道系统2.1 混凝土及钢筋2.1.1采用“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以下简称:“低回缩竖向锚固系统”)的构件之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
2.1.2预应力筋应选用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中II级松弛的规定。
2.2 锚具系统2.2.1 “低回缩竖向锚固系统”的张拉端锚具应采用“低回缩二次张拉锚具”,固定端锚具应采用“P型锚具系统”。
2.2.1.1钢绞线竖向预应力筋-低回缩锚具和P型锚具组装件的锚固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1、低回缩锚具和P型锚具的静载性能,应同时符合下列要求:ηa≥0.95(2.2.1-1)εapu≥2.0% (2.2.1-2)式中ηa——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静载试验测得的锚具效率系数。
εapu——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的总应变。
2.2.1.2低回缩锚具除应符合《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0)中的通用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1、令锚杯螺纹与支承螺母螺纹处在5牙扣咬合的状态,加载额定工作荷载的1.5倍,并持荷5分钟,然后卸载,此时螺纹应能旋合自如,不能出现需用外力敲击后才能旋出的现象。
2、生产厂家型式试验时,锚杯螺纹与支承螺母在5牙扣咬合长度状态下,螺纹破坏荷载应≥1.7倍额定工作荷载。
3、第二次张拉锚固后,锚杯螺纹与支承螺母螺纹咬合长度应≥5牙扣。
放张回缩值≤1mm。
2.2.1.3钢绞线竖向预应力筋-低回缩锚具和P型锚具组装件的疲劳荷载性能、周期荷载性能和其他基本性能均应满足《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0)的要求。
2.2.2 “低回缩竖向锚固系统”张拉端“低回缩锚具”宜采用下列构造型式:1、张拉端“低回缩锚具”,由锚杯、夹片、支承螺母、垫板、螺旋筋等部分组成,其结构如(图2.2.2)。
2、低回缩锚具的锚杯圆柱(或圆台)内设置有夹片座套,外周应为螺纹,螺纹牙距宜为2~4mm,支承螺母螺纹应与锚杯螺纹一致,且为间隙配合。
同时还应满足锚杯高度h1≥h2+28(mm)。
3、低回缩锚具的垫板材料宜为HT200铸件不允许有砂、气孔等缺陷。
支承锚杯的垫板平面应采用机械加工,垫板平面应设置排气(或压浆)孔,并与压浆孔道相通,孔道应有足够的截面积,以保证浆液的畅通,孔口应设置螺纹与排气(或压浆)管道相连,垫板内孔直径与波纹管外径相匹配。
2.2.3 “低回缩竖向锚固系统”固定端“P型锚具系统”应采用如下构造型式:1、固定端“P型锚具系统”,由挤压套、弹簧、垫板、螺旋筋、压板、压板连接螺杆、进浆钢管、约束圈等部件组成,其结构如(图 2.2.3)。
2、固定端P锚“弹簧”宜采用三角弹簧,其热处理硬度宜≥63HRC。
“挤压套”宜采用优质合金结构钢,其热处理硬度宜为6~20HRC。
3、固定端P锚垫板宜采用Q235钢板,厚度宜≥18mm。
穿钢绞线孔的直径宜取(1.05~1.15)φ(φ为钢绞线公称直径)。
4、压板及压板连接杆组件应将P锚压紧在固定端垫板上时无明显变形。
2.3 管道2.3.1 一般规定“低回缩竖向锚固系统”张拉端垫板内孔与固定端“P型锚具系统”约束圈之间用管道连接(图2.2.2、3),其管道由半刚性管道构成,管道应不允许有漏浆现象,管道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以使其在混凝土的重量作用下能保持原有的形状,且能按要求传递粘结应力。
2.3.2 管道材料图2.2.2图中:1、垫板;2、支承螺母;3、锚杯;4、夹片;5、钢绞线;6、波纹管;7、螺旋筋图2.2.3图中:1、挤压套;2、弹簧;3、垫板;4、螺旋筋;5、波纹管;6、压板连接杆组件;7、压板;8、进浆钢管;9、约束圈;10、钢绞线1、管道宜采用波纹状的金属螺旋管,或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波纹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