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语言鉴赏学案(已用)
诗歌鉴赏(学案)

2011届高三诗歌鉴赏(学案)一、整体鉴赏1、(10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2、(10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7分)好事近①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4分)(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3分)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碧寻宴上有怀知己曹邺获花芦叶满溪流,一簇笙歌在水楼。
金管曲长人尽醉,玉簪恩重独生愁。
女萝力弱难逢地,桐树心孤易感秋。
莫怪当欢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舟。
[注释]①一各蔓生植物。
②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功成之后游于五湖。
(1)诗歌描写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画面?通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2)诗的颔联和颈联分别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具体谈谈。
4、(10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8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学案

④细节描写:必须抓住细小的动作、细小的情节,来展现人物的形象、心理。
例如:张籍《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பைடு நூலகம்开封。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一句,既是一个心理的细节描写,又是一个行动的细节描写。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作者是通过问答、责问、慨叹绿肥红瘦,将怜花伤春之情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是间接抒情,而不是直抒胸臆。
⑴借景抒情:
诗人把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再如: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2、间接抒情: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含蓄。(借助于景、物、人、事来传情达意,含蓄、委婉、蕴藉。)
又如:赵师秀《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其中“闲敲棋子落灯花”就是一处细节描写。
⑤动静结合(有声与无声):
在动静结合的描写过程中往往采用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衬动、以静写动(以有声写无声,以无声写有声)的写法。例如: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例如: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诗歌鉴赏学案

专题复习:古诗鉴赏——探究意象、鉴赏手法学习目标:1.探究古诗的意象,体悟情感。
2.鉴赏古诗的艺术手法。
3.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经典文化的感情。
一、课前准备1.从所学过的古诗中,找出你喜欢的古诗诵读,并准确捕捉意象,体悟情感。
2.回顾常见的诗歌艺术手法。
二、课内探究(一)探究意象1.自主复习学生回顾梳理已学古诗,复习捕捉意象,体悟情感。
2. 合作提高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思考:诗文借什么意象抒发怎样的一种情怀?3.精讲点拨4.巩固提升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思考:诗文的意象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鉴赏手法1.自主复习结合具体诗歌简要赏析常见的艺术手法。
2. 合作提高(1)示例:(2)赏析以下古诗的艺术手法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登科后(唐)孟郊昔日龌龊①不足夸,今朝放荡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释】①龌龊: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拘谨局促。
②放荡:自由自在,无所拘束。
孟郊两次落第,46岁那年进士及第,他按捺不住自己得意喜悦的心情,写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
3.精讲点拨4.巩固提升鹧鸪天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思考:多角度赏析词的艺术手法。
(三)课堂小结诗歌鉴赏口诀三、课后提升1.归纳整理鉴赏诗歌的知识。
2.尝试撰写诗歌鉴赏心得。
语言风格学案文档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语言风格类型2、能通过典型的语言风格类题目,归纳该类题型的命题特点和解题策略3、通过解题和拟题训练,掌握该类题型的解题方法二、教学过程鉴赏诗歌的语言即品味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常见的考查类型有两种。
一是把握诗歌语言的风格特点。
二是炼字,即领会诗歌字词运用的准确、鲜明、生动、隽永。
一)了解常见的语言特色和风格1、常见的概述语言特色风格的词语清新、朴素、平实、华丽、绚丽、幽默、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豪放、雄奇、直率、婉约、婉转、风趣、工丽、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自然流畅、沉郁顿挫、清新典雅、婉约凄切、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等。
2、常见语言特色风格例析1)清新。
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平淡。
特点: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绚丽。
特点: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4)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
如李贺《梦天》中的“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的象九个烟点,大海小的象杯中之水。
5)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章碣《焚书坑》) 6)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料得闺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7)沉郁顿挫。
特点: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学案

本学案重在针对月考试题中所涉及到的题型进行补偿性练习
月考原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一丛花·溪堂玩月作
陈亮①
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 。危阑醉倚人如画,隔烟村、何处鸣榔②?乌鹊倦栖,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
订正: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动与静)
→采用虚写以虚景写实情以乐景写哀情以表面衬内心(虚与实)
→时间顺序由高到低由远到近从上到下由物及人史到现实(描写顺序)
●议论:
情理结合富有哲理因事成理
●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以物喻人;以他人自况借他人抒已志;寓情于事借古讽今;虚景实情)
典型题练:
清江引·秋怀
元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问:请赏析本诗的手法
答案: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订正: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典型题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7四川卷)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蝉鸣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订正:
三、句意型
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订正:
初见嵩山
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 学案

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学案高三2010-11-05 16:14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学案一、【考点分析】中国古代诗歌说到底就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这就要求古代诗歌语言精炼、含蓄、富于形象感和感染力。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这些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进一步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
古代诗歌的的语言一般具有“简练、新奇”的特点。
所谓“简练”就是用最少的字表达出最丰富的内涵,分析诗歌的语言,除了理解语言字面的意义,还要体会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进而把握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
诗歌里的所谓“诗眼”就是这类,比如苏轼的《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一个“清”字,既写出了天空和地面的的洁净、月光照射万物所形成的澄明清朗的境界,也写出了作者虽仕途坎坷、被贬黄州但随遇而安、开朗乐观、心净无尘的心灵世界。
所谓“新奇”就是用特殊的词法、句法,取得一般用法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分析诗歌语言,除了分析语言的用法,也要分析这种表达效果,进而把握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
比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都是这种“新奇”的语言。
高考题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往往注意这些“简练”而“新奇”的语言,语言用得好也在于此。
既要注意它的多重意义,也要注意它的语言特点和达到表情达意的效果。
二、语言特色简介1、著名诗人的语言风格陶渊明的朴素自然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温庭筠的绮丽香艳李商隐的朦胧隐晦杜牧的清健俊爽王维的诗画一体李清照的缠绵悱恻辛弃疾的慷慨悲壮高适的悲壮苍凉陆游的悲壮爱国苏轼的豪放旷达2、语言特色类1、豪迈雄奇: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教师版鉴赏诗歌的语言学案新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以下题目。
南 浦 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3、题龙阳县青草湖
元末明初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青草湖,即今洞庭湖,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
本诗的首句中“老”字让人联想到人生易老,青春易逝。末句中的“压”字用得最为传神。
因为“压”,物多才能有此神态,表明清梦的浓郁。梦本无形,却说“满船”,被“压”在星河上,具体可感,十分传神真切。作者在此以梦境中淡淡的喜悦来衬托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6分)
这样写答案:格式:
•该词有……的含义,采用……修辞手法,化……为……{释含义、明手法},写出了……情形,{描景象},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或烘托了……的意境{说效果}。
【即时练习】
西江月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
《考试大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D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能力层级D级
【本节目标】1、学会判断诗歌中的关键字词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诗歌鉴赏专题学案

诗歌鉴赏专题学案编制:刘国强李华张曰新田晓燕时间:2010-2-23使用说明: 整体把握诗歌常识,梳理总结鉴赏规律,通晓常见题型的问答模式,掌握塑造形象的常见手法,灵活运用鉴赏语言常用术语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习惯用语与解题思路。
一复习备考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一)立足课文高中语文教材所选都是古代经典的诗词,这些诗词所体现出来的鉴赏技巧和思维方法很典型,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和借鉴性。
这些诗词绝大多数指定要背诵,如果在背诵的同时,能够对其鉴赏的技巧了如指掌。
那么枯燥的鉴赏概念就会变得有血有肉、生动具体了。
(二)把握常识1.了解诗词的基本体式类别。
(1)从体裁上分:有古体诗和近体诗(即格律诗。
注意时代,唐以前只有古体诗,唐以后古体诗,近体诗并存)和词。
(2)从表现方式分:有抒情诗,叙事诗。
(3)所选题材分:有山水田园诗、军旅边塞诗、送别诗、闺怨诗、咏物诗、怀古诗、哲理诗等。
2.掌握一定术语,鉴赏时能说较规范的“内行话”。
(1)反映诗歌风格方面:雄奇、刚健、悲壮、旷达、洒脱、苍凉、恢宏、奔放;沉郁顿挫、缠绵悱恻、婉约清丽、明丽清新、含蓄有致、生动活泼、幽默恢谐等。
(2)反映诗歌结构方面:开门见山、逐层拓展、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等。
(3)反映诗歌表现手法方面: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对比映村、以虚写实、虚实结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白描勾勒、浓墨重彩等。
(4)反映诗歌语言特色方面:质朴清新、句式整齐、音节和谐、对仗工整、有节奏感、声情并茂、凝练简洁、犀利老练等。
(5)反映诗人情感方面:愉悦、欢快、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激昂、奔放、乐观、豁达、淡泊、闲适等。
(6)反映诗歌总体效果方面:真挚感人、耐人寻味、催人泪下、扣人心弦、发人深思、意境高远、即景生情、即景自况等。
3.了解诗人思想性格,把握不同诗人的风格特点。
鉴赏时善于对比揣摩,推此及彼。
(1)从诗歌表现的不同内容上把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诗歌的语言类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锤炼语言的一般考查方式2、剖析诗歌语言锤炼类题型的一般解题方法考查方式:1、以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的方式考查2、以鉴赏“诗眼”的方式考查3、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的方式考查4、以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的方式考查一、炼字类1、常炼的重要词语是:动词、形容词、特殊词、活用的词、意象组合的名词2、如何解答炼字型试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练习习题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玉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zhào]。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hú]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提问】“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有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说说你的理解。
(步骤一)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闹,本指热闹,此处指春意盎然。
“(步骤二)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
“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步骤三)3、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花满枝头充满生机的景象,以动写静,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
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习题二: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
(释词)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送别的人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描述)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意境或情感)习题三:(2010年湖南)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①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4分)“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
“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二、诗眼类1、诗眼内涵解说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即一句或一首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 ”(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
就词性来看,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如李清照《醉花阴》中最令人称道的几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瘦”字便是全篇的词眼。
它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
2、提问方式A、本首诗歌的诗眼是某一字,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B、你认为这首诗某一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答题步骤第一、定“诗眼”。
若未明确给出,可重点抓句中的动词、形容词和副词来找关键词,定“诗眼”;•第二、阐发理由。
•①解释字词的字面意义;②挖掘其深层次含义(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或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描述景象,回归原诗分析体现诗人怎样的情感;•③联系上下诗句、整首诗整体感知分析效果。
(分析既要着眼于细节又要联系整体,做到点面结合3、练习习题一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提问】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以颔联为例,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诗眼是“孤”,即孤独之意。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遗失在万里云天中,有谁会心生怜意啊”。
/ “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
颔联形象地写出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习题二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
【提问】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眼”分别是“咽”、“冷”。
/“咽”即呜咽之意,“冷”即阴冷之意。
/山中的泉流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恬静的心境。
三、关键词类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统领全诗的主旨,分析关键词必须围绕全诗进行赏析。
解答步骤紧扣该词分层次叙述诗句内容:(1)每个层次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如线索、呼应、铺垫等)。
(3)该词在对突出主旨上所起的作用(表达了……情感)。
2、练习习题一夜归(宋·周密)夜深归客倚筇(qiónɡ)行,冷燐依萤聚土塍(chénɡ)。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①倚筇:扶杖。
②燐:燐火,俗称鬼火。
③萤:萤火。
④土塍:田埂。
【提问】“夜归”是本诗的关键,它是怎样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开篇直接点明“夜归”,刻画出归客在夜深时分倚杖蹒跚而行的疲惫之态。
/随后以“冷燐”“飞萤”“昏月”等意象渲染夜色凄凉,烘托归客孤身夜行的凄凉,反衬归客夜深时分急切归家的心境。
/最后以归客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场面结束,与先前的凄凉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习题二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提问】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清在阶下青苔上) 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琴上尘埃)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四、比较类以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的方式考查A、诗中的某一词或某一句,有的版本说法不同,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B、诗中的某一词有人认为换成某词更好,你的看法呢?提问方式: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提问变体:有两种版本,你觉得哪种版本更好?为什么?这种题型一般都需要回答通用版本的字更好,然后根据诗歌回答它的妙处。
这也是炼字型的一种变式。
习题一(2006福建)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6分)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3分)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
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
(如果认为用“对”或其它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习题二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提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
(意思对即可)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步骤分析】1、明确回答自己认可的对象,绝不含糊;2、解释手法、内容(考虑结构、表情达意、音韵等方面的作用。
)如在写景句,就勾勒其描绘的画面,如在抒情句,就写出其能更好地抒发的情感3、确定比较点,强调认可答案的优处。
(注:也可以适当分析相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不足)五语言风格1、考点解说语言风格是语言运用中某种特点或某些特点的综合所形成的格调、气氛和色彩。
常见诗歌语言风格有哪些?(1)清新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2)平淡特点: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首推陶渊明。
(3) 绚丽特点: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朦胧晦涩)李贺(奇丽)。
(4)明快特点: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
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中的,莫过于白居易。
(5) 含蓄特点: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6)简洁特点: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7)沉郁特点: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还有雄健、雄浑、雄壮、强健、浑厚等。
如杜甫、辛弃疾、陆游等。
(8)奔放特点:直率而有气势。
例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9)洗炼:特点:语言表达是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意韵无极的境界。
例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时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连”与“入”相携,织出一幅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孤”为动力,把人进一步推进索怀的离情之中,加之冰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脱然而出。
语近俗白却字字枝根相连,不可分割,匠意极深而不见斧凿。
(10)雄奇:特点:气势雄伟,立意奇特。
例如,李贺《梦天》中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
2、古典诗歌中常见语言风格的答题界定用语清新自然简练生动平淡质朴华美绚丽委婉含蓄沉郁顿挫雄奇豪放婉约细腻慷慨悲壮3、小结:辨别诗歌语言风格我们有哪些途径?①知人论世,了解历代诗词名家的语言风格;②诗歌语言风格和题材有关;③品读词、句,感受意象、意境、语言的力度等;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