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氮化硅造粒粉

合集下载

氮化硅粉

氮化硅粉

1-8mm氮化硅
氮化硅粉,呈浅灰白色,高级无机非金属原料,在钢铁冶炼、耐火材料、等方面有非常好的应用,耐磨橡胶、塑料、陶瓷等常温及高温密封磨料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1、主要特点。本产品是在特定气氛温度下的生成的新型材料,其主要成份氮化硅含量分为两个牌号:FD95、FD98。主要特点:一是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导热性、耐热冲击和耐磨损性能。可在于1800摄氏度以下的温度使用。二是具有优良的分裂耐力性,十分稳定的化学成份和导热性。三是具有膨胀系数小、热导率大及强度大优点。四是高温耐氧化性好。
A、氮化硅涂料能有效解决钢坯热处理过程中氧化烧损问题。实验结果表明, 纳米硅酸盐抗氧化涂料防氧化效果明显,能使原来普通热轧板所产生的3%-5%的氧化皮降到0.1%-0.8%,使不锈钢热轧板所产生的1%-3%的氧化皮降到0.2%以下。
B、氮化硅炮泥。含有氮化硅的炮泥,将起到有效的烧结激活的作用、耐腐蚀性的作用及抗分裂性的作用,应用于炉体或电炉中能够将高炉炉口更加稳定的封好,并且非常容易破割。
C、氮化硅在HRB400高强度热轧钢筋有很好的应用。Si3N4 作为增氮剂,配合 FeV用于生产V 微合金化Ⅲ级钢筋,钢筋性能优良稳定,是生产HRB400 Ⅲ级钢筋的一种新合金化工艺。
D、氮化硅在单位质量氮含量中仅次于氮化硼,价格较低,从而在增氮方面有非常高的性价比。
3)由于该产品在新型陶瓷以及复合材料方面有很好的应用,改善提高其耐蚀、导热、耐热震、耐磨、高强等性能。
FD98氮化硅粉
Si3N4 N
Si
Fe
Al
C
99
39.6
59.8
<0.02
<0.02
<0.2

2024年氮化硅粉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氮化硅粉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氮化硅粉市场分析现状摘要:氮化硅粉是一种重要的高性能陶瓷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和热学性能,在各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通过对氮化硅粉市场的分析现状,提供了对该市场的深入了解。

1. 引言氮化硅粉是一种由氮化硅制备的粉末材料。

氮化硅作为一种优秀的陶瓷材料,具有高硬度、优良的机械性能和热学性能,因此在各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氮化硅粉市场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2. 氮化硅粉的制备与特性2.1 制备方法氮化硅粉的制备通常使用以下方法:•单一源法:通过热分解或反应来获得氮化硅粉末。

•混合法:将硅和氮源混合在一起,经过高温反应获得氮化硅粉末。

2.2 特性与性能氮化硅粉具有以下特性和性能:•高硬度:氮化硅粉具有较高的硬度,可以用于制备高硬度的陶瓷制品。

•优良的机械性能:氮化硅粉的陶瓷制品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高耐磨性。

•优良的热学性能:氮化硅粉的陶瓷制品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和热导率。

3. 氮化硅粉市场需求分析3.1 应用领域氮化硅粉在以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电子与光电子行业:氮化硅粉可以用于制备高纯度的电子器件和光电子器件。

•陶瓷行业:氮化硅粉可以用于制备高硬度的陶瓷制品,如刀具、研磨材料等。

•材料领域:氮化硅粉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的复合材料,如陶瓷基复合材料等。

3.2 市场规模与趋势氮化硅粉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并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主要原因包括:•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氮化硅粉的需求增长。

•陶瓷行业对高硬度陶瓷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新兴领域对氮化硅粉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如新能源领域和生物医药领域。

虽然氮化硅粉市场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挑战:•技术门槛较高,制备工艺需要不断提升。

•市场竞争激烈,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

4. 氮化硅粉市场现状分析4.1 供需情况目前,氮化硅粉市场供需平衡,供应商数量逐渐增加,供应稳定。

需求方主要集中在电子与光电子行业、陶瓷行业和材料领域。

4.2 市场竞争格局当前氮化硅粉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国内外的一些知名企业。

【精品文章】氮化硅微粉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现状

【精品文章】氮化硅微粉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现状

氮化硅微粉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现状
氮化硅(Si3N4)是重要的陶瓷结构材料,具有密度和热膨胀系数小、硬度大、弹性模量高以及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电绝缘性好等特点,此外,它还耐腐蚀、抗氧化,具有表面摩擦系数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机械,航空,航天及能源等领域。

 一、氮化硅微粉的制备方法
 1、硅粉直接氮化法
 该方法采用化学纯的硅粉(分析纯:95%以上)在NH3,N2+H2或N2气氛中直接与氮反应实现,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硅粉直接氮化合成Si3N4微细粉的优点是工艺流程简单,成本低。

缺点是该方法反应慢。

需较高的反应温度和较长的反应时间,制备的Si3N4粒径分布较宽,需要进一步经过粉碎、磨细和纯化才能达到质量要求。

 2、SiO2还原氮化法
 将SiO2的细粉与碳粉混合后,通过热还原首先生成SiO,然后SiO再被氮化生成块状的Si3N4。

总的化学反应式为:
 SiO2还原氮化法的特点是原料来源丰富,反应产物是疏松粉末,与硅粉氮化产物不需要进行粉碎处理,从而避免了杂质的重新引入,所以用该法制得Si3N4粉末粒型规整,粒度分布窄。

 3、液相法
 液相法的化学反应式如下:
 该方法关键在于制备纯的硅亚胺。

SiCl4和NH3为放热放映,常温下很容易反应。

所以工艺上要求控制反应速度和除净副产物。

采用这种方法生。

国家标准氮化硅粉体中氟离子和氯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国家标准氮化硅粉体中氟离子和氯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国家标准《氮化硅粉体中氟离子和氯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讨论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立项目的及意义随着新材料产业的蓬勃发展,氮化硅材料在工业中的应用价值也被广泛的认可,氮化硅作为高附加值的硅材料衍生品,它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在冶金、机械、化工、军工、光伏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

氮化硅在多个领域被认为是前景最为广阔、无法替代的材料。

在《中国制造2025》中第三章战略任务和重点的第六条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第九款:新材料中明确国家对新材料的发展需要及支持。

以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为发展重点,加快研发先进熔炼、凝固成型、气相沉积、型材加工、高效合成等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装备,加强基础研究和体系建设,突破产业化制备瓶颈。

积极发展军民共用特种新材料,加快技术双向转移转化,促进新材料产业军民融合发展。

高度关注颠覆性新材料对传统材料的影响,做好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生物基材料等战略前沿材料提前布局和研制。

加快基础材料升级换代。

由于国内氮化硅的民用化研究刚刚起步,高纯氮化硅市场尚未完全打开,高纯氮化硅粉体则基本全部依赖进口。

国际领先的氮化硅粉体生产企业主要有日本的宇部兴产、DENKA电气化学,德国的Starck、Alz,瑞典的Kemanord以及中国的烟台同立等。

因此相对应的基础方法和标准很少,对市场的有效运行造成了困难,对材料的发展流通不利。

所以检测标准的制定对行业材料的发展优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氮化硅中卤素杂质会对相关接触部件造成严重腐蚀,从而影响构件的机械强度和密封环的密封效果,所以对氮化硅中卤素元素的准确测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国内标准中没有相关的测定方法,在美国、日本的精细氮化硅陶瓷粉检测方法中对这两种元素有检测,所以建立这一标准对氮化硅市场进步有很大的意义。

2、任务来源根据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2019年协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由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修订《氮化硅粉体中氟离子和氯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由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材料分会负责归口,计划编号******,计划完成时间为2020年。

氮化硅微粉制备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

氮化硅微粉制备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

氮化硅微粉制备技术讨论现状及进展Si3N4基陶瓷作为一种高温结构材料,具有密度大和热膨胀系数小、硬度大、弹性模量高及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电绝缘性好等特点。

氮化硅材料的性能足可以与高温合金媲美。

但作为高温结构材料,它还存在抗机械冲击强度低、简单发生脆性断裂等缺点。

为此对利用氮化硅制造复合材料,尤其是氮化硅结合碳化硅及其晶须和添加其他化合物进行氮化硅陶瓷增韧的讨论非常活跃。

与其他高级陶瓷一样,(Si3N4)陶瓷进展的障碍是较高的成本和缺乏牢靠的质量保证,因此找寻经济、高效并能大规模生产的Si3N4合成方法便成为当务之急。

1Si3N4粉末的重要制备方法Si3N4粉末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目前人们讨论得最多的有下列八种:1)硅粉直接氮化法;2)碳热还原二氧化硅法;3)热分解法;4)高温气相反应法;5)激光气相反应法;6)等离子体气相反应法;7)溶胶凝胶(sol—gel)法;8)自扩散法。

从总体上可分为固相反应法、液相反应法和气相反应法三大类。

1.1固相反应法(1)硅粉直接氮化法这是最早被采纳的传统地合成Si3N4粉末的方法,此方法成本比较低,也可以大规模生产,但产品粒度大。

实在操作是将纯度较高的硅粉磨细后,置于反应炉内通氮气或氨气,加热到1200~1400℃进行氮化反应就可得到Si3N4粉末。

重要反应式为:3Si+2N2Si3N4(1)3Si+4NH3Si3N4+6H2(2)该法生产的Si3N4粉末通常为、两相混合的粉末.由于氮化时发生粘结使粉体结块,故产物必需经粉碎、研磨后才能成细粉。

为寻求硅粉直接氮化法制备氮化硅微粉的新途径,吴浩成等以NH3代替N2作为氮化气氛进行了讨论,当硅粉比表面积大于11.66m2/g时,氮化率达到99%左右,产品中—Si3N4含量达到92%以上,且氮化时间较氮气气氛下大为缩短。

李亚利等报导了一种廉价的Si/N/C纳米非晶粉原材料合成高纯Si3N4晶须的新方法。

李亚伟等还认真讨论了硅粉直接氮化反应合成氮化硅粉末的工艺因素,讨论结果表明:硅粉在流动氮气氛下,高于1200℃氮化产物中氮含量明显加添;在氮化反应同时还伴随着硅粉的熔结过程,它拦阻硅粉的进一步氮化,其影响程度与氮化温度、氮化速度,素坯成型压力及硅粉粒度等工艺因素有关。

【精品文章】燃烧合成氮化硅粉体 粒度测试条件及影响因素分析

【精品文章】燃烧合成氮化硅粉体 粒度测试条件及影响因素分析

燃烧合成氮化硅粉体粒度测试条件及影响因素分析
氮化硅粉体有许多合成工艺路线,其中燃烧合成氮化硅粉具有工艺流程简单、生产周期短、成本低、产品纯度高等诸多优点,是当前氮化硅粉制备的主流方法之一。

但燃烧合成过程温度高、反应难以控制,导致产物颗粒的形貌不规则、粒度分布较宽;除此之外燃烧合成的氮化硅粉体具有较高的活性,易发生静电团聚,使得粉体粒度的表征困难极大。

 而在氮化硅成型过程中,需将不同粒度的粉体进行精细化级配以获得高的填充密度。

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燃烧合成的氮化硅粉的粒度及其分布,对实际生产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下文将引用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的一个研究工作成果为大家简单总结一下使用激光粒度仪检测燃烧合成氮化硅粉体粒度过程,影响粒度测量结果的因素及最佳的测量条件,希望能给大家的粒度测试工作带来一点点帮助。

 该究工作结果表明:激光粒度仪可用于检测燃烧合成的Si3N4粉的粒度分布,悬浊液固含量、超声分散时间、分散剂含量及沉降时间对粒度测量结果影响显著。

在该实验条件下,水为分散介质时,最佳固含量
1.25g/kg、最佳超声时间60min、最佳分散剂用量3g/kg的条件下,超声分散后0.5h内进行粒度测量最可靠。

下文为详细的测试过程及分析。

 一、实验材料及测试仪器
 1、实验材料:六偏磷酸钠[(NaPO3)6国药集团化学试剂],硅粉(粒度
40μm span= ,纯度≥98%,武汉纽瑞琪),α相氮化硅(平均粒径3.8μm,α相含量≥98%,北京兴荣源科技),氯化铵(NH4Cl,国药集团化学试剂),高纯氮气(N2,纯度99.99%,南京特种气体厂,离子水。

氮化硅粉体燃烧合成法

氮化硅粉体燃烧合成法

氮化硅粉体燃烧合成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氮化硅粉体燃烧合成法,是一种用于制备氮化硅粉体的方法,具有高效、低成本和环保等优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氮化硅粉体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如电子、光电、新能源等领域。

研究氮化硅粉体的制备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氮化硅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具有高熔点、高热稳定性、高硬度和化学稳定性等特点,是一种重要的结构陶瓷材料。

氮化硅粉体燃烧合成法是一种将氮源和硅源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反应合成氮化硅粉体的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氮和硅的高温氧化还原反应来制备氮化硅粉体。

氮化硅粉体燃烧合成法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原料制备、燃烧合成和后处理等步骤。

首先是原料的准备,通常选择氮化硅和硅粉作为原料,其比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然后将氮化硅和硅粉混合均匀,形成混合料。

接着是燃烧合成步骤,将混合料置于燃烧反应器中,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原料发生高温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氮化硅粉体。

最后是后处理步骤,将制备好的氮化硅粉体进行粉碎、筛分和干燥等处理,得到所需的氮化硅粉体产品。

氮化硅粉体燃烧合成法具有许多优点。

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可以控制反应条件,得到具有不同形貌和性能的氮化硅粉体。

制备的氮化硅粉体颗粒细小、分布均匀,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活性。

氮化硅粉体燃烧合成法还具有可控性好、反应速度快、产率高等特点。

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光电、新能源等领域。

第二篇示例:氮化硅粉体燃烧合成法是一种常见的氮化硅制备方法,主要通过将硅粉与氨气或氮气在高温下进行氧化反应,从而在氧气气氛中生成氮化硅粉末。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制备大量的氮化硅粉末,而且可以简单、快速地实现氮化硅的制备。

本文将详细介绍氮化硅粉体燃烧合成法的制备过程、机理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氮化硅粉体燃烧合成法的制备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将适量的硅粉与氨气或氮气混合在一起,并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加热,使混合物中的硅粉与氨气或氮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氮化硅粉末。

【精品文章】一文了解氮化硅陶瓷粉体造粒技术

【精品文章】一文了解氮化硅陶瓷粉体造粒技术

一文了解氮化硅陶瓷粉体造粒技术
氮化硅陶瓷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良好的断裂韧性等优异力学性能,并具有独特的自润滑性能,成为高性能陶瓷的研究热点。

氮化硅陶瓷粉体是制备氮化硅陶瓷的关键原料,粉体的造粒处理方式是影响陶瓷性能的关键步骤,对最终氮化硅陶瓷产品的致密度、力学性能等都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氮化硅粉体的造粒处理方法,并根据实际生产情况选取最佳的粉料处理方案对于高性能氮化硅陶瓷的制备具有重要意义。

 图1 氮化硅陶瓷制品
 一、氮化硅陶瓷粉体的造粒方法
 在工业生产中,氮化硅陶瓷粉体造粒方法主要有干法辊压造粒技术、冷等静压技术、喷雾造粒技术等。

与其他氧化物陶瓷粉体相比,氮化硅陶瓷烧结过程中对温度更加敏感,因此对粉体颗粒的大小以及表面形态的一致性具有较高的要求。

 1、干法辊压造粒技术
 干法辊压造粒技术是采用干法挤压工艺技术,将含水量10%氮化硅陶瓷粉体进行压缩成片,再经过破碎、整粒、筛分工艺,使片块状物料变成符合使用要求的颗粒状物料。

干法辊压造粒主要靠外部加压方式,使粉体通过两个反而旋转的辊轮间隙,压缩成片。

在辊压过程中,物料的实际密度能增大1.5-3倍,从而达到一定的强度要求。

 干法辊压造粒技术优点是:具有造粒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与喷雾造粒相比,干压造粒所需粘结剂含量低。

 图2 干法辊压造粒技术示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 77.040
H17
T/CNIA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标准
T/CNIA XXX—XXXX
氮化硅造粒粉
Silicon nitride granulating powder
讨论稿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为:
——氮化硅造粒粉的分类;
——氮化硅造粒粉的技术要求;
——氮化硅造粒粉的外观质量;
——氮化硅造粒粉的过程质量控制参数;
——氮化硅造粒粉的检验检测方法;
——氮化硅造粒粉的包装运输要求。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3)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新疆晶硕新材料有限公司、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氮化硅造粒粉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氮化硅造粒粉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包装、标志、运输及贮存相关要求,对生产过程进行指导,对产品销售后向客户说明提供文件支持。

本标准适用于喷雾造粒法制备的氮化硅造粒粉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1479.1 金属粉末松装密度的测定
GB/T 1482 金属粉末流动性的测定标准漏斗法
GB/T 6679 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19077.1 粒度分析激光衍射法
GB/T 31057 颗粒材料物理性能测试
JY/T 010 分析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方法通则
JY/T 016 波长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方法通则
YB/T 172 硅砖定量相分析 X射线衍射法
3 产品分类
3.1 批号
氮化硅造粒粉的批号按照:设备位号+年号(后两位)+月号(两位)+日号(两位)+粉体类别进行标识。

3.2 分类
按照工艺配方不同,加入胶量的参数区分为高胶(胶含量0.6%)造粒粉和普通造粒粉。

4 要求
4.1 形貌要求
氮化硅造粒粉微观形貌要求为球形结构,不允许存在大量球体破碎现象,球体成型率大于95%以上。

4.2 技术要求
4.2.1 外观质量
氮化硅造粒粉:粉体外观为浅灰色粉体,不允许有肉眼可见杂质,无白色小颗粒状粉体。

4.2.2 技术参数
氮化硅造粒原料粉体技术参数见表1。

表1:氮化硅造粒原料粉体技术参数
5 检验方法
5.1 外观质量
在光线良好的状况下目测粉体的表观颜色及颗粒杂质情况。

5.2 松装密度
按《GB/T 31057.1-2014 颗粒材料物理性能测试第1部分:松装密度的测量》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

5.3 粉体流动性
按《GB/T 31057.3-2014 颗粒材料物理性能测试第1部分:流动性指数的测量》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

5.4 含水量
按GB/T20020中105℃挥发物的方法中相关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

5.5 安息角
按《GB/T 31057.3-2014 颗粒材料物理性能测试第1部分:流动性指数的测量》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

5.6 平均粒径
按GB/T 19077.1规定的方法进行的测定。

6 检验及判定
6.1 检验和验收
6.1.1 出厂检验规则
氮化硅造粒粉应由供方技术(质量)监督部门进行检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本标准和订货单的规定,并填写质量证明书。

6.1.2 型式检验规则
在下列情况下进行型式检验:
a) 正常生产时,每年进行一次;
b) 新产品试制时;
c) 停产后复产时;
d) 原材料或工艺有较大改变。

6.1.3 组批
产品指标按批次为单位进行验收,每批应有一编号、具有相同纯度和特性,以类似工艺条件生产并可追溯。

6.2 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为:外观质量、粒度、流动性、松装密度。

6.3 抽样检测
氮化硅造粒粉的外观质量、粒度、流动性、松装密度、含水量每批进行抽样检测,杂质含量的测定由供需双方约定测定批次及方法,同时约定接收限值。

取样人员用聚四氟勺,在研磨后每批样品中随机抽取200g产品进行检验。

将样品分装于两个干净、干燥的样品袋密或取样瓶,一袋检验使用,一袋密封留样保存。

6.2 判定规则
6.2.1 产品检验结果如全部符合对应标准要求则判定为相应类别。

若其中有一个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则加倍抽样复检,如果复检结果仍有指标不符合标准则判定为不合格品。

6.2.2 如果合同对氮化硅造粒粉指标另有要求的,由供需双方协商后进行备注说明。

6.2.3 供方根据批次检测结果进行判定,并出具检验报告或质量说明书。

7 包装、标志、质量说明书、运输及贮存
7.1 包装
氮化硅造粒粉体装入洁净的聚乙烯包装袋内,密封,然后再将包装袋装入圆形桶内(桶内内衬气泡垫)。

包装规格为每袋净重为15Kg±10g。

包装时应防止聚乙烯包装袋破损,以避免产品外来沾污,并按最佳方法提供良好保护。

7.2 标志
包装桶外应标有“小心轻放”及“防刺、防潮”字样或标志,并标明:
a)公司名称;
b)产品名称、编号、产品规格。

c)产品数量、净重。

7.3 质量说明书
质量说明书由检测公司出具,质量说明书包含以下内容:
a)产品名称;
b)产品批号;
c)产品规格;
d)产品净重;
f)发货日期。

7.4 运输
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应轻装轻卸,勿压勿挤,并采取防震、防雨、防潮措施。

7.5 贮存
产品应贮存在清洁、干燥环境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