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马原第一章第三节
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分享版)[优质ppt]
![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分享版)[优质ppt]](https://img.taocdn.com/s3/m/b8a2ce8eaf1ffc4fff47ac85.png)
2021/6/19
割裂物质和运动辩证统一关系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只承认物质的存在,
而否认物质是运动的; 唯心主义:只承认运动的存在,而否认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相对静止是标志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一
定范围内暂时处于稳定状态的哲学范畴。 两种情况: 一是指一事物对于其他事物来说没有发
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021/6/1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二)物质的存在形态
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 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动 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 运动,没有不是物质的运动。
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社会 运动、思维运动。
—— 牛顿
2021/6/19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鲁底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四方上下曰宇(空间) 往古今来曰宙(时间)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特点: 一维性。(一个数量、一个方向)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 特点:三维性。三维空间是唯一真实的空间。
2021/6/1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 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021/6/19
“玄学”(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学”(朝闻道,夕死可矣) “理学”(道理,“存天理,灭人欲”) “形上学”(《易传》:“形而上者谓之 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2《马原》第一章(第三部分)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十月革命一 声炮响, 声炮响,给中 国送来了马克 思列宁主义。 思列宁主义
• •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内因和外因都是相对与具体事物而 言的。就某一具体事物来看, 言的。就某一具体事物来看,内因和外 因的区分是确定的。但是, 因的区分是确定的。但是,由于事物的 普遍联系和存在范围的无限广大, 普遍联系和存在范围的无限区分又是相对的。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是事物存在的前提; 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是事物存在的前提; 矛盾双方的互相利用、 矛盾双方的互相利用、互相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 素得到发展; 素得到发展;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规定事物发展 的基本趋势。 的基本趋势。 植物和动物之间, 植物和动物之间,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 取二氧化碳, 取二氧化碳,放出氧 动物正好相反, 气;动物正好相反, 吸取氧气,呼出二氧 吸取氧气, 化碳, 化碳,它们就是这样 相互利用、 相互利用、相互促进 的。
就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而言,在诸多 矛盾中,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之分。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 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 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 •
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 相互区别:在许多矛盾中, 相互区别:在许多矛盾中,主要矛盾 是居支配地位,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 是居支配地位,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 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的地位, 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的地位,起次要作 用。 相互联系:二者相互依存, 相互联系: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存在 的前提,没有主要矛盾, 的前提,没有主要矛盾,无所谓次要矛 反过来说也是一样。 盾,反过来说也是一样。主要矛盾的解 决规定着次要矛盾的解决, 决规定着次要矛盾的解决,次要矛盾的 解决也影响着主要矛盾的解决。 解决也影响着主要矛盾的解决。 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018马原课本课后答案

2018年马原课本课后答案第一章:社会主义基本原理1.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指什么?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指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任务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任务是领导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5.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即公有制和非公有制。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社会主义社会的最高形态是什么?社会主义社会的最高形态是共产主义社会。
2.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目标是什么?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目标是消灭剥削制度和阶级,实现社会主义。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是什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基本内涵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奋斗。
5.什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人为本,全面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形态。
第三章:继续革命的理论探索1.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是什么?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保持香港、澳门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长期保持繁荣稳定。
2.什么是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下的总路线、总方针、总政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存在的问题。
3.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①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②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含义和特点?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主张用独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5.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6.实践的特征?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7.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
8.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9.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原元,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辨证论的统一。
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10.发展与发展的实质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1.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①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②实践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③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1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或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的体现?)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2018马原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一、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 物质及存在状态
从哲学上看,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
物质现象 精神现象
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
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我们认识和看待这两大类现象和两大类活动,都不能不涉及 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又称为物质和精 神的关系问题,构成了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世界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展现出发展的多样性。人类的产 生使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发生了新的飞跃,并通过人的实践形成了自然 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
一、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 物质及存在状态
(三)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握以下两个大的方面:
一方面,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 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 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 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神魔小说《西游记》
一、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不限于从实践 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动 的目的、计划、方法等观念的 东西,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 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使 之一步步变为客观现实。
一、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将唯物主义真正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认为物质资 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实践性是社会生活的本 质,人类社会统一于物质。
人类社会的 物质性的主 要表现
第一,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 物质及存在状态
马原 第一章·第三节

2015-3-22
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2、必然性和偶然性 含义:
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趋势,是由事 物的根本矛盾决定的,体现事物发展的本质联系和 发展前途。种瓜得瓜。 偶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是由事物 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引起的,对事物的发展起 加速或延缓作用。一棵秧苗能结几个瓜。 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
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 展规律
2015-3-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
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作为自然、社 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根本方法。
2015-3-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
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 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 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 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 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的规律。
2015-3-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7
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1、原因和结果
承认因果联系是进行科学研究获得科学认识的前提
案例:白垩纪末期恐龙灭绝
1980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阿尔瓦雷茨认为 6500万年前,曾经有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摆脱 了太阳的舒服,以每小时10万公里的速度猛然撞向 地球,随着一声巨响,地球表面出现了一个直径 200公里的大窟窿,冲击波引起强烈的地震和海啸, 地球顿时陷入一片暂时的黑暗中,这样包括恐龙在 内的大批生物就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本科(2018版)第一章课件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与多样性 (一)世界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1.联系的涵义和特点 (二)世界的运动发展 1.发展的涵义、实质 2.新事物 (1)涵义 (2)区分的标志 (3)新事物为什么必然战胜旧事物 (4)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三、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
(一)原因和结果
1.含义 2. 特点:原因在先,结果在后 3.关系:对立统一关系 4.重要意义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 1.含义 2.关系:对立统一关系 3.两种错误的观点:机械决定论、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 4.重要意义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 1.含义 2.关系:对立统一关系 3.重要意义 (四)内容和形式 1.含义 2.关系:对立统一、相互作用关系 3.重要意义 (五)本质和现象 1.含义 2.关系:对立统一关系 3.重要意义
(3)扬弃 (4)方法论要求:分析的态度,从实际出发,具体分 析,否定、肯定。
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两次辩证的否定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 升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 折的。
(2)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 义。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涵义、方法论 (2)二者关系
4.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1)主次矛盾 (2)矛盾的主次方面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二)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度 (1)含义 (2)掌握事物的度的重要意义 2.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1)含义 (2)辩证关系 (3)要求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1.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主要内容 (1)自我否定 (2)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第一章《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马原2018年版

•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 第二节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的根本方法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存在和思维的关系 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 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 第二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 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其二,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 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 知论的标准。
谈谈世界统一于物质。
“观念的东西不 外是移入人的头 脑并在人的头脑 中改造过的物质 的东西而已” 。
(二)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含义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能力和作用。 能动地认识世界
能动地改造世界
有条件的
(2)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性 时间和空间 物质运动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离开时间 和空间的运动是不存在的;时间和空间又离不开物质的运动, 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同样是不存在的。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一)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 —— 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社会实践(劳动)的产物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静止的含义
没有发生质变(化学性质)
静止的表现形式
100 C
50 C
没有发生位移(物理位置) 在标准大气压下 ,水保持其自己液体 的物理性质的度就是 0℃—100℃。这个度 的两端,即0℃和 100℃就是关节点或临 界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归纳和演绎
归纳是指从个别上升 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个别
一般
培根
归纳和演绎的含义
演绎是从一般原则推导出个别结 论的思维方法。
一般
个别
亚里斯多德
归纳和演绎的辩证关系
归纳与演绎相互联系,互为条件 一方面,归纳为演绎提供前提,没 有归纳就没有演绎 。
水果都含有维生素
梨是水果
苹果含有维生素 葡萄含有维生素 桔子含有维生素…… 苹果、葡萄、桔子……是水果 水果都含有维生素。
认识的过程考察事物的方法,即从对象的自然历史过程 研究考证描述对象的方法。 • 逻辑方法是指人的思维透过事物的现象,从纯粹的抽
象概括的形态上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方法。
(2)历史和逻辑的辩证关系
①两者相互区别:历史是第一性的东西,逻辑是第
二性的东西,历史的东西决定逻辑的东西。历史决定 逻辑,就是存在决定思维 ②两者辩证统一,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历史是逻 辑的基础和内容,逻辑是历史的东西在思维中的概括 和再现。
3、两者辩证关系
①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主观辩证法实质上是以概念形式对客观 辩证法的反映,客观辩证法决定主观辩证法。
②二者表现形式不同: 客观辩证法采取外部必然性形式表现 出来,离开人的意识、思维而独立存在,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主观辩证法采取观 念的、逻辑的形式表现出来,同人类思维 的自觉活动相联系。
(一)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科学 方法应具备以下能力
3、创新思维能力:破除迷信、超越过时 的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 创新的能力
三、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 方法应具备以下能力
4、底线思维能力:客观得设定最低目标, 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 的思维能力
(二)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1、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核心内容。 2、唯物辩证法在其本质上而言是具有批判的、 革命的精神。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三)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1、矛盾分析法居于唯物辩证法方法论体 系的核心地位 2、矛盾分析法包括以下重要内容:
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 观辩证法的统一
1、客观辩证法 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 2、主观辩证法 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 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 发展的规律。
人类社会 无机界 自然界 有机界
分析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 …… ……
分析和综合互相转化
分析
禽兽等
张三
综合
李四
动物
人
女人
女人
…… 王五
人 ……
男人
男人
赵六
……
3、抽象与具体
感性具体是人们通过感官对事物整体所形成的一 种“混沌的表象”,是一种生动、丰富但相当笼统的 感性认识。
远 近 高 低 各 不 同 ︒
(1)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 (2)“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 (3)抓关键、看主流 (4)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5)批判与继承相统一
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一)辩证思维方法
1、归纳与演绎
2、分析与综合 3、抽象与具体 4、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5、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 法的的共同性
横 看 成 岭 侧 成 峰 ︐
抽象规定 抽象规定是指对象的某一本质方面(因素、属性、关 系)在思维中的反映,是对事物某一本质方面的认识。
思维具体
思维具体是指关于某一对象的各种抽象规定 按照其内在联系统一起来的有机整体在思维中的完 整的、具体的再现。
抽象和具体的辩证关系 感性具体是认识的起点,抽象规定是对感性具体的 否定,思维具体是对感性具体和抽象规定双重否定基础的 辩证统一。
认识
抽象 规定 思维 具体
感性 具体
4、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历史
一是指对象发展史,即客观事物(认识对象)自身 的历史发展过程,如天体史、地质史、生物史、社 会史等。 二是指认识发展史,即人类对特定对象的认识发展 过程,如天文学史、地质学史、生物学史、社会学 说史等。
(1)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
•
历史方法是指从指从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或人类对它
梨含有维生素。
归纳和演绎的辩证关系
第三,归纳与演绎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相互转化
老虎是胎生的
牛是胎生的
猫是胎生的 …… 老虎、牛、猫……是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
2、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在思维中把客观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 方面、要素、特性等,对它们分别加以研究的 方法。
分析与综合的含义
综合是在思维中把分解开来的不同部分、方 面再组合为一个统一整体而加以研究的方法。
(3)历史和逻辑辩证统一的方法论意义 在用历史方法研究事物时要注意用逻辑方法去把
握它,在用逻辑方法研究事物时要注意做历史的研究。
(4)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
共同性
一方面,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 前提。 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又丰富了辩证思维方法。
三、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分析和综合互相依赖、互为条件: 第一,分析是综合的基础,没有分析,就没有 综合。
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分析和综合互相依赖、互为条件; 第二,分析以综合成果为指导,以综合为 目的。分析离不开综合。
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第三,分析和综合相互渗透和转化
主观 世界 世 界 客观 世界
综合
(一)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科学 方法应具备以下能力
1、战略思维能力:高瞻远瞩、统揽全局, 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
三、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2、历史思维能力 :以史为鉴、知古鉴今, 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 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
三、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不断增强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