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管理
疼痛管理一级指标

疼痛管理一级指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疼痛是一种身体的自然反应,通常是由于组织受损或受到刺激造成的。
疼痛管理一级指标是指在诊断和治疗疼痛时,医生和患者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标准。
这些指标旨在提高疼痛管理的质量和效果,使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疼痛管理一级指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疼痛:评估疼痛是疼痛管理的第一步。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类型、持续时间和影响,以制定适当的治疗计划。
评估疼痛的常用方法包括疼痛问卷、视觉模拟评分和身体检查。
2. 制定治疗目标:根据疼痛评估的结果,医生和患者应该共同制定治疗目标。
治疗目标通常包括减轻疼痛、提高功能和减少不良反应。
制定明确的治疗目标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3. 多学科团队合作:疼痛管理通常需要多学科团队合作,包括疼痛专家、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和心理治疗师等。
各专业人员应该密切合作,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4. 综合治疗方案:综合治疗方案是指结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手术等多种手段来管理疼痛。
药物治疗包括镇痛药物、抗炎药物和抗抑郁药物等。
物理治疗包括按摩、针灸和理疗等。
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放松法和生物反馈等。
手术治疗包括神经阻滞、植入神经刺激器和脊柱手术等。
综合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5. 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疼痛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疼痛评估结果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
医生和患者应该密切合作,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如果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二篇示例:疼痛是人类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患者就医时最常提及的问题之一。
疼痛管理一级指标是指在医疗领域中用来评估和管理疼痛的一组指标,它们旨在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疼痛管理方案。
一级指标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疼痛评估:疼痛评估是疼痛管理的第一步,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疼痛进行全面的评估。
门诊疼痛管理制度

门诊疼痛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患者在门诊期间的疼痛得到充分的关注和管理,提高疼痛治疗的质量和效果,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医院门诊部的疼痛管理工作。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内容包含门诊疼痛管理的目的、原则、职责、流程以及工作要求等。
第二章目的和原则第三条目的本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供应患者全面的疼痛管理服务,通过规范和优化门诊疼痛管理流程,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第四条原则1.患者至上原则:以患者的需求为核心,为其供应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服务。
2.综合治疗原则:综合运用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心理干涉等手段,精准治疗患者的疼痛症状。
3.医患共同参加原则: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要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订立疼痛管理方案,并及时沟通和调整。
第三章职责和流程第五条门诊医师的职责1.门诊医师应对来院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订立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
2.门诊医师应明确告知患者有关治疗方案、药物使用的认真信息,并解答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
3.门诊医师应定期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如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六条护士的职责1.护士负责帮助门诊医师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供应相应的非药物治疗和护理措施。
2.护士应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定时按量给药,并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3.护士应教育患者和家属正确使用镇痛药物,遵从医嘱,避开滥用和误用。
第七条心理医师的职责1.心理医师负责对有明显心理因素影响的疼痛患者进行心理干涉,帮忙患者缓解疼痛感受。
2.心理医师应与门诊医师和护士紧密合作,订立综合治疗方案,供应全面的疼痛管理服务。
第八条疼痛评估流程1.患者来院后,由门诊医师进行初步疼痛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决议是否需要进一步评估。
2.如有需要,患者将转诊至心理医师进行心理方面的评估。
3.评估结果将由门诊医师和心理医师共同订立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
第九条治疗方案调整流程1.门诊医师定期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评估,如有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住院患者的疼痛管理目标包括

住院患者的疼痛管理目标包括疼痛是住院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产生着重要影响。
因此,住院患者的疼痛管理目标是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有效的疼痛缓解,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快速康复。
1. 评估和监测疼痛程度:首要目标是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特征。
通过使用有效的疼痛评估工具,如疼痛评分量表,医护人员可以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持续监测疼痛的变化。
2. 提供疼痛缓解措施: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特征,医护人员应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缓解计划。
这可能包括口服或静脉给药的药物治疗,如镇痛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如物理疗法、放松技巧和心理支持等。
3. 建立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和疼痛类型,医护人员应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剂量和给药途径调整。
同时,应密切监测患者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教育患者和家属:为了提高患者对疼痛管理的参与度和合作度,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教育和信息。
这包括疼痛评估的目的和方法、各种疼痛缓解措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有效地与医护人员沟通等。
5. 改善患者的舒适度:除了药物治疗外,医护人员还应尽可能提供其他的舒适措施,如调整患者的体位,保持环境的安静和温暖,提供舒适的床垫和枕头等。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缓解疼痛,提高其在住院期间的舒适感。
6. 监测和管理潜在的疼痛并发症:疼痛管理目标还包括监测和管理潜在的疼痛并发症,如药物不良反应和依赖问题。
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的反应和不良事件,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
7. 持续的疼痛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疼痛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疼痛程度和特征可能随着时间和治疗的进行而发生变化。
因此,医护人员应持续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能够持续获得有效的疼痛缓解。
住院患者的疼痛管理目标是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有效的疼痛缓解,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快速康复。
通过评估和监测疼痛程度、提供疼痛缓解措施、建立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教育患者和家属、改善患者的舒适度、监测和管理潜在的疼痛并发症以及持续的疼痛评估和治疗方案调整,可以实现这一目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护理。
疼痛评估管理规范

疼痛评估管理规范一、引言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提高疼痛评估和管理的质量,制定了本疼痛评估管理规范。
本规范旨在指导医务人员对疼痛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以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二、疼痛评估1. 疼痛评估的目的疼痛评估的目的是了解患者的疼痛特征、程度、影响和相关因素,以便制定合理的疼痛管理方案。
2. 疼痛评估的内容(1)疼痛特征:包括疼痛的性质(锐痛、刺痛、胀痛等)、部位、放射范围、持续时间等。
(2)疼痛程度:使用疼痛评分工具(如VAS评分、NRS评分等)对疼痛程度进行客观评估。
(3)疼痛影响:评估疼痛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和睡眠等方面的影响程度。
(4)相关因素:了解疼痛的诱因、加重因素和缓解因素等。
3. 疼痛评估工具根据患者的年龄、认知能力和疼痛特点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疼痛评估工具进行评估,如:(1)VAS评分:使用0-10的数字评分,0表示无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
(2)NRS评分:使用0-10的数字评分,0表示无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
(3)面部表情评分量表:适用于儿童和认知能力受损的患者。
(4)PAINAD评估工具:适用于老年痴呆患者。
三、疼痛管理1. 疼痛管理的原则(1)个体化:根据患者的疼痛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
(2)多学科合作:医生、护士、药师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应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疼痛管理方案。
(3)综合治疗:综合运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等手段进行疼痛管理。
(4)定期评估:定期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疼痛管理方案。
2. 疼痛管理方案(1)药物治疗:根据疼痛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如非处方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弱效阿片类药物或处方的强效阿片类药物等。
同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等。
(2)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按摩、理疗等,可缓解疼痛和改善患者的功能。
(3)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和心理支持等,可减轻疼痛的情绪反应和提高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
疼痛管理规范

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疼痛的生理机制、评估方法 、治疗手段等基础知识。
疼痛管理技巧培训
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一些非药物治疗手段,如放 松技巧、呼吸练习等。
疼痛记录与反馈
教育患者及家属如何记录疼痛情况,并及时向医 护人员反馈。
社会宣传与支持
宣传疼痛管理知识
01
通过媒体、社区活动等方式,向社会公众普及疼痛管理知识。
疼痛管理规范
目录
• 疼痛管理概述 • 疼痛管理原则 • 疼痛治疗方法 • 疼痛管理流程 • 疼痛管理培训与教育 • 疼痛管理研究与发展
01
CATALOGUE
疼痛管理概述
定义与目标
定义
疼痛管理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来 减轻或消除患者疼痛的过程。
目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 的痛苦,促进患者的康复。
05
CATALOGUE
疼痛管理培训与教育
医护人员培训
疼痛基础知识培训
确保医护人员了解疼痛的生理机制、评估方法、治疗手段等基础 知识。
疼痛管理技能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在疼痛管理中的实践技能,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手 段。
疼痛评估与记录规范
培训医护人员正确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规范疼痛记录的格式和内容 。
患者及家属教育
THANKS
感谢观看
提供疼痛管理支持服务
02
建立疼痛管理支持小组,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康复指导等服
务。
倡导社会关注与支持
03
提高社会对疼痛管理的重视程度,倡导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疼
痛管理领域。
06
CATALOGUE
疼痛管理研究与发展
疼痛机制研究
疼痛感知机制
研究疼痛如何被感知和传递,包括疼痛感受器的生理机制、神经 传导通路等。
疼痛护理和管理制度

疼痛护理和管理制度一、疼痛的分类根据疼痛的性质和起因,可以将疼痛分为生理性疼痛和病理性疼痛两大类:1. 生理性疼痛生理性疼痛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通常由刺激性刺激引起,如切割、烧伤等。
这种疼痛通常是暂时的,随着刺激的消失而消失。
2. 病理性疼痛病理性疼痛是一种由于疾病或损伤引起的异常疼痛,表现为持续性、反复性或慢性疼痛。
常见的病理性疼痛包括神经性疼痛、炎症性疼痛、肌肉骨骼疼痛等。
二、疼痛护理和管理原则1. 综合评估:综合评估是疼痛护理和管理的第一步,包括了详细了解疼痛的性质、强度、持续时间、常见诱因、影响程度等。
通过全面评估,可以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计划。
2. 多学科合作:疼痛护理和管理是一个综合性工作,需要医生、护士、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多学科合作。
每个团队成员都应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高效的护理和管理服务。
3. 有效缓解:针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疼痛,可以采用各种方法进行缓解,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意愿等因素,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4. 个性化护理:每位患者的疼痛体验和需求都是独一无二的,护理人员应进行个性化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5. 定期评估:疼痛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及时调整护理和管理计划。
定期评估可以帮助护理人员了解治疗效果、患者的反应等情况,及时进行修正和改进。
6. 教育指导:疼痛患者和家属需要接受相关的教育和指导,了解疼痛的原因、分类、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积极参与治疗过程,提高治疗效果。
7. 关爱支持:疼痛不仅会造成身体上的苦痛,还可能导致情绪上的波动,护理人员需要倾听患者的倾诉,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患者克服疼痛带来的负面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三、疼痛护理和管理措施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疼痛治疗方法之一,包括止痛药、镇痛药、抗炎药等。
疼痛评估管理制度

疼痛评估管理制度一、引言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过程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提高疼痛管理的质量和效果,本文制定了疼痛评估管理制度,旨在帮助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疼痛进行准确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疼痛管理方案,以提供更好的疼痛缓解和护理服务。
二、疼痛评估1. 疼痛评估工具根据患者的年龄、语言能力和疼痛类型,选择合适的疼痛评估工具进行评估。
常用的疼痛评估工具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数字评分法(NRS)、面部表情评估法(FPS-R)等。
2. 疼痛评估内容疼痛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1)疼痛的性质和强度:评估疼痛的特点,如刺痛、钝痛等,并记录疼痛的强度。
(2)疼痛的部位和范围:确定疼痛的具体部位,并描述疼痛范围的大小。
(3)疼痛的时间和持续性:记录疼痛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以及疼痛的周期性。
(4)疼痛的影响:评估疼痛对患者日常生活、睡眠、饮食等方面的影响程度。
(5)疼痛的缓解和加重因素:了解疼痛的缓解和加重因素,如活动、休息、药物等。
三、疼痛管理1. 疼痛管理目标根据疼痛评估结果,制定疼痛管理目标,如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疼痛对康复的影响等。
2. 疼痛管理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包括以下内容:(1)药物治疗:根据疼痛的类型和强度,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非处方药、镇痛药等。
(2)非药物治疗:采用物理疗法、心理疗法、康复训练等非药物治疗手段,缓解疼痛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团队合作:医护人员、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多学科团队合作,共同制定疼痛管理方案,并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计划。
3. 疼痛管理记录对患者的疼痛管理过程进行记录,包括以下内容:(1)疼痛评估结果:记录每次疼痛评估的结果,包括疼痛的强度、部位、时间等。
(2)治疗方案和效果:记录制定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等,并评估治疗效果。
(3)患者反馈和满意度:记录患者对治疗效果的反馈和满意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关于疼痛的管理制度

关于疼痛的管理制度疼痛管理制度,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他相关单位的工作中,为了提高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管理方法。
疼痛管理制度的核心目标是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下面,就来详细探讨一下疼痛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建设过程和实施方法。
一、疼痛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疼痛会使患者感到疲惫、烦躁、心情低落,影响工作和生活。
通过建立疼痛管理制度,不仅可以及时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更好地面对疾病和康复过程。
2. 提高治疗效果疼痛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如果患者长时间处于疼痛状态,会影响其对治疗的配合度和疾病的恢复。
建立疼痛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康复时间。
3. 降低医疗成本疼痛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帮助医疗机构提高治疗效果和工作效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复诊次数,从而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4. 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建立疼痛管理制度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对疼痛类型的区分和评估、疼痛缓解方法的掌握等。
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医护人员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疼痛管理服务。
二、疼痛管理制度的建设过程1. 制定疼痛管理相关政策和制度首先,医疗机构应制定疼痛管理相关政策和制度,明确疼痛管理的重要性和目标,明确各部门和各岗位的责任和任务,规范疼痛管理的流程和程序,确保疼痛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
2. 完善疼痛评估体系建立和完善疼痛评估体系是疼痛管理制度的基础。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疼痛描述、病史和体征等信息,全面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类型,为疼痛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 提供多种疼痛缓解方法为了满足不同患者的疼痛管理需求,医疗机构应提供多种疼痛缓解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疗法等。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性化选择最适合的疼痛缓解方法。
4.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疼痛管理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活动,包括疼痛评估方法、疼痛缓解技术、患者沟通技巧等内容,提高医护人员对疼痛管理的认识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I N C E1943
为公众医学利益
公利医院
目前工作
调研——培训第一次疼痛知识与态度调查分析.doc
临床护理人员态度消极,知识和技能缺乏
综合应用知识
培训前
案例A,病人的疼痛程度评估
2 (9.1% )
案例A,当前的处理措施
0
案例B,病人的疼痛程度评估 案例B,当前的处理措施
5 (22.73% )
为公众医学利益
公利医院
不同程度术后疼痛患者所占百分比(%)
82%的患者在手术后至出院后2周存在术后疼痛
100%
这些患者中的86%为中到极重度疼痛
82%
80%
86%
60% 47%
40%
20%
13%
21%
18%
0%
轻度疼痛 中度疼痛 重度疼痛 极重度疼痛 所有疼痛
Jeffrey L. Apfelbaum,et al. Anesth Analg 2003;97:534-40
疼痛评分
1.字迹清楚、无涂改、不潦草5
(10分) 2.记录准确、符合要求5分
理论知识 (10分)
回答问题正确10分
上海⋅浦东新区
S I N C E1943
为公众医学利益
公利医院
疼痛管理的过程
疼痛评估上报流程
中度及以上的疼痛(评分≥3分),上报管床医生及护士长
(责任护士上报)
疼痛评分≤3
即轻度疼痛
疼痛评估
上海⋅浦东新区
S I N C E1943
为公众医学利益
公利医院
疼痛管理的过程
骨科无痛病房组织架构
组长:杨铁毅
副组长:刘树义 张岩
副组长:陆 敏
应辉、黄国华 范鑫斌、刘粤
陈方蕾、陈蓓、计梅蓉、 颜屹丽、唐秋静
上海⋅浦东新区
S I N C E1943
为公众医学利益
公利医院
疼痛管理的过程
骨科无痛病房责任护士工作职责
疼痛的评估方法亟待改进 护士和病人主诉不一致的几率占77 % , 55 %的护士低估了疼痛的强度, 13 %的护士过高的评估了疼痛的强度
上海⋅浦东新区
S I N C E1943
为公众医学利益
公利医院
疼痛管理的过程
参加院内外疼痛管理知识培训及参观 制定 “疼痛评估表”并在2011年6月份开始在临床 试运用, 制作宣教手册、宣传壁报,疼痛评分方法及图示 2012年,组建疼痛管理小组。
• 六、骨科无痛病房疼痛教育
5.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副作用情况9分
• 1.疼痛教育的内容
• 2.疼痛教育的形式
•
附:骨科无痛病房护理流程
• 七、骨科无痛病房疼痛知识培训
6.及时观察和护理止痛设备故障8分
健康教育
1.患者/家属了解疼痛相关注意事项10分
(20分) 2.有疼痛健康教育并记录10分
• 八、骨科无痛病房宣传资料
上海⋅浦东新区
S I N C E1943
为公众医学利益
公利医院
国内研究
• 疼痛评估 疼痛评估的频次 入院时:几小时内完成? 每天:?14:00,20:00 术后疼痛评估的间隔时间:根据麻醉方式:气管内
麻醉、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或臂丛神经 阻滞麻醉病人每小时评估1次,共评估4次;局部 麻醉病人每小时评估1次,共评估2次。 标准:疼痛评估≥5分,疼痛评分≤4,疼痛评估≥6
用方法,及对镇痛的效果(中重度疼痛) 4. 镇痛药对老年人的疗效 5. 镇痛泵的相关知识
上海⋅浦东新区
S I N C E1943
为公众医学利益
公利医院
目前工作
调研——培训 评估——干预 疼痛评估完美版.doc
路径化管理
疼痛知识宣教、心理支持、疼痛动态评估
上海⋅浦东新区
S I N C E1943
为公众医学利益
公利医院
困惑与问题
评估有效性?---------疼痛管理小组督导 动态评估?(夜里痛,不定时评估) 评估个性化?(有经验的护士)——培训 与医生的沟通? 让医生及时看到分值? 与老年患者的交流? 相对无痛
上海⋅浦东新区
S I N C E1943
为公众医学利益
公利医院
上海⋅浦东新区
S I N C E1943
上海⋅浦东新区
S I N C E1943
为公众医学利益
公利医院
国内研究
• 干预措施 多模式 个体化镇痛, 按时给药
上海⋅浦东新区
S I N C E1943
为公众医学利益
公利医院
三阶梯止痛方案
轻度
疼痛
疼痛消失
重度
强阿片类药物
±非阿片类镇痛药±辅助药物
中度
弱阿片类药物
±非阿片类镇痛药±辅助药物
上海⋅浦东新区
S I N C E1943
为公众医学利益
公利医院
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
疼痛管理缺乏规范化的标准 多部门、多学科的支持与参与 ?各类人员的准入标准、职责 ?医生和护士的权责比重 ?处方权 ?医护人员之间如何达到有效的沟通
上海⋅浦东新区
S I N C E1943
为公众医学利益
公利医院
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
为公众医学利益
公利医院
• 五、骨科无痛病房疼痛干预 • 1.多模式镇痛: • 2.非药物干预
记录
疼痛评估的结果及疼痛治疗的措施。
1.有无疼痛评估8分 2.有无疼痛护理记录9分
• 3.医生规范化用药方案
• 4.疼痛处理的目标
•
附:疼痛护理检查考评表
措施落实
3.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止痛药、镇痛泵8分
(50分) 4.及时评估疼痛缓解程度9分
病人自评、他评、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上海⋅浦东新区
S I N C E1943
为公众医学利益
公利医院
国内研究
• 疼痛评估 评估工具与标准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数字分级法(NRS) 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法
上海⋅浦东新区
S I N C E1943
为公众医学利益
公利医院
国内研究
• 疼痛评估 评估工具与标准
检查标准
• 3.疼痛评估的频次
• 4.医护的有效沟通
• 附:骨科疼痛患者护理评估流程
•
疼痛评估记录表
健康指导 协作
负责对患者、家属、护工、工勤人员进行相关疼痛知识的宣教。1.入院2小时完成评估3分
必须与各方面医务人员沟通交流协作,促进疼痛评管估(理1措0分施)的有效2.按要求完成复评4分
实行。
3.评估准确3分
培训前 7(31.82%) 4(18.18%) 9(40.90%) 9(40.90%) 14(63.6%) 6(27.27%) 16(72.73%) 5(22.73%)
上海⋅浦东新区
S I N C E1943
为公众医学利益
公利医院
目前工作
调研——培训
医务人员的药物镇痛知识需加强,尤其是: 1. 吗啡的效果、副作用、成瘾性研究 2. 镇静剂与止痛药的区别,相互影响 3. 非药物疗法(冷热疗法、分散注意力等)的使
个体化的疼痛评估难以达到 病人个性化 临床护理人员态度消极,知识和技能缺乏
学历、职称是影响疼痛知识得分的主要因素; 对疼痛评估和疼痛控制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好, 对药物作用、药物成瘾性和护理干预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差。
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模糊
上海⋅浦东新区
S I N C E1943
为公众医学利益
公利医 C E1943
为公众医学利益
公利医院
疼痛管理的标准
承认病人对疼痛有适当评估和接受处理的权利; 对所有病人确认有无疼痛,如有疼痛应评估疼痛的性质和程度; 用简单方法定期再评估和追踪疼痛,并记录评估结果; 判定医护人员评估、控制疼痛的能力,保持熟练程度,对新参加
疼痛评分4-6 即中度疼痛
疼痛评分≥7 即重度疼痛
医生开医嘱
NSAIDs 非药物治疗*(心理疏
导)等
弱阿片类药物+NSAIDs +非药物治疗等
强阿片类药物 +NSAIDs+辅助药 物+
非药物治疗等
护士遵医嘱处理
反复评估,及时按阶梯 调整用药、剂量及 给药方式,确定患 者保持无痛状态, 提高生活质量
上海⋅浦东新区
• 三、骨科无痛病房疼痛评估、上报、干预程序选择非药物干预 • 四、骨科无痛病房疼痛评估
痛苦,包括教育、物理治疗(冷敷、按摩、热敷等)、心 检查病区: 检查者: 检查时间: 理疏导、牵引、患肢抬高、分散注意力等。
• 1.疼痛评估的标准 • 2.疼痛评估的内容
用药观察
观察药物的作用及疼痛处理效果。
检查内容
工作人员应定向培训,传授评估、控制疼痛方面的知识; 医院内必须建立措施和手续,以利于执行有效止痛药的处方或
医嘱; 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有效管理疼痛的知识; 对计划出院的病人,探讨控制病人症状的必要性。
上海⋅浦东新区
S I N C E1943
为公众医学利益
公利医院
上海⋅浦东新区
国外研究
以护士为基础、以麻醉 医师为督导的急性疼痛 服务体系(NBAS- APS)能 充分发挥护士的作用,被 认为是目前最佳的术后 疼痛管理模式。(Rawal)
• 骨科无痛病房组织架构
• 二、骨科无痛病房人员分工与职责
• 1.组建疼痛管理小组
评估
应用疼痛评估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
• 2.管床医生职责 • 3.责任护士的条件与职责
执行医嘱
及时执行医生下达的医嘱,按时给予患者止痛药物。
疼痛护理检查考评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