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 分子动理论学案(新版)教科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1.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哪些日常现象相关?
b.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对物体性质有哪些影响?
c.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如何?
2.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质疑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4.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分子动理论这一章节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5.互动交流,提升能力: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6.拓展延伸,激发创新: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纳米技术、材料科学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7.评价反馈,巩固提高:设计形式多样的评价任务,如实验报告、小论文、课堂问答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巩固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6.情感教育: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如何运用分子动理论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并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分子动理论》教案 教科版

第一节 分子动理论
执教
教学
目标
1知道分子运动论的内容。
2知道扩散现象。
3知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重点
分子运动论的内容。
难点
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扩散形象的判断和解释
教具
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周围有空气、石头、水等,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二.新课教学
(4)如何判断是否扩散:可以这样认为:发生扩散后的两种物质不会自动分开,也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如果会自动分开或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则不是扩散。如水变浊了、扫地时尘土飞扬、铁生锈了等。
3.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存在间隙。
(2)分子间存在相互的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用弹簧连着两个乒乓球模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当r大于分子直径的十倍时,分子相互作用力可忽略不计)
4.练习
5.小结:
1、分了动理论的内容:
①.物质由分子组成。
②.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③.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永不ຫໍສະໝຸດ 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还表明分子间有间隙
举例
1.分子
(1)物质由分子组成。
(2)分子是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粒子。分子直径:10 米=1埃。
2.分子运动
(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3)举例说明扩散现象:墨水滴入清水中、闻到香味、放煤的墙角变黑、腌(炒)菜变咸、糖放进水中水变甜等。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 分子动理论教案 教科版(2021学年)

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临西镇九年级物理上册1.1 分子动理论教案(新版)教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临西镇九年级物理上册1.1 分子动理论教案(新版)教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临西镇九年级物理上册1.1 分子动理论教案(新版)教科版的全部内容。
《分子动理论》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通过实验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4.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宏观现象推理微观机制,初步了解此研究方法,从而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方法,经历从宏观热现象里面分析出其微观机制,再利用微观模型解释更多宏观热现象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二、教学重难点本节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物质的组成、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作用力.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对于物质的组成,学生无法用肉眼观察到,只能通过宏观的一些现象进行猜想、建立模型。
通过气体扩散、液体扩散和固体扩散的实例说明,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可以利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所以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固体和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是由于固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并且这两个力是同时存在的.学生对于“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且在不同情况下对外体现不同”不容易理解,所以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本节教学难点。
2023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1分子动理论教案(新版)教科版

(3)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微观机制: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存在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策略:教师可以通过实际例子、动画演示和实验观察等方法,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存在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科学思维:通过学习分子动理论,学生将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逻辑思维分析分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2. 科学探究:学生将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究分子运动和内能的变化规律,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3.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分子动理论,学生将能够理解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对科学知识的尊重和应用意识。
4. 科学交流与合作: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验过程中,将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观点和经验,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分子的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内能的概念。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
此外,还需要准备教学PPT或教案课件,以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讲解和演示。同时,准备课后作业和练习题,以便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和进行自我评估。最后,准备教学反馈表或学生评价表,以便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和评价,以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1分子动理论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1分子动理论我的教案设计意图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整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知道分子的运动规律和分子的相互作用。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分子的碰撞和分子的扩散。
同时,我还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上,我将其设定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的扩散。
这两个概念比较抽象,需要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为了进行这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显微镜、分子的模型、分子的视频和一些实验器材。
在活动的重难点上,我会重点讲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的扩散。
对于这两个难点,我会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上,我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分子动理论的短文,通过写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同时,我还会让学生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阅读,通过阅读,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希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案设计中,我将重点和难点设定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的扩散。
这两个概念是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但也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较为困难的部分。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一个微观现象,它无法直接被肉眼观察到。
因此,我需要通过模型的演示和实验的观察,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分子的运动状态。
我会使用分子的模型,向学生展示分子的基本特征和运动方式。
通过观察模型,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然后,我会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分子的运动。
我会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和分子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更加直观地了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分子的运动轨迹和速度,通过观察,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分子的运动规律。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1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题目难度分为基础、提高两个层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练习题包括:
a.解释生活中的分子动理论现象。
b.分析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c.应用扩散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完成练习题后,教师进行讲解、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分子的组成、性质和分子间作用力;扩散现象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理解分子动理论对物质性质和三态变化的影响;掌握扩散现象的原理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分子动理论如何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
b.扩散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讨论: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观点,共同探讨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汇报: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二)讲授新知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讲解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组成、性质和分子间作用力。通过动画、模型等直观手段,让学生了解分子的运动规律。
2.分子间作用力:以生活中的实例,如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为例,讲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种类(如吸引力、排斥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扩散现象:介绍扩散的定义、原理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扩散现象,并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扩散现象。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1《分子动理论》

教案:1.1《分子动理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一章第一节《分子动理论》。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分子的运动规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解分子运动的规律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运动的规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 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段生活中的现象,如茶叶袋中的茶叶运动,引导学生思考微观世界中的分子运动。
2.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教师简要介绍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3. 分子的运动规律: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分子的运动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分子运动的特点。
4.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师讲解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5.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温度变化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6. 随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有关分子动理论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7.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些与分子动理论相关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8.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2. 分子的运动规律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4.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简述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分子的运动规律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 答案: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1节分子动理论教案(2)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1节分子动理论教案一、教学内容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2. 分子的运动规律;3.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解分子运动的规律;2. 培养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2. 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分子运动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一杯热水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热水中的分子运动情况;2.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介绍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解释分子运动的规律;3. 分子运动的规律:讲解分子运动的规律,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4.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阐述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并进行实例分析;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2. 分子运动的规律;3.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2)食品放入冰箱后变凉。
答案:(1)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是因为阳光下的热量使得衣服上的水分子运动加快,从而蒸发到空气中;(2)食品放入冰箱后变凉,是因为冰箱内的低温使得食品中的分子运动减缓,从而使得温度降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运动规律,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2. 拓展延伸: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研究性课题,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分子动理论,如:分子运动的规律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分子动理论在现代物理学中的发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1.1 分子动理论学案(新版)教科版学习目标1.知道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知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
4.经历观察实验的过程,应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生活、生产以及自然现象中的实例。
重点难点扩散现象的理解和说明
预习引导:
尝试学习(看书P2—P5完成)
1.物体是由大量_________组成的。
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是_________。
2.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
并举例说明___________。
3.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导学: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阅读本节第一、二自然段可知,物体是由大量组成的,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分子的直径是以 m来量度的,所以分子体积非常,数目非常。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将一束鲜花插入花瓶,整个屋内都能闻到花香,这是因为从鲜花中散发出的
具有香味的物质分子。
补充实验:二氧化氮的扩散现象,仔细观察教师的演示(右图所示),密
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能运动到上面盛空气的瓶子内,使其它变
成色,而下面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填“深”或“浅”),最后两
瓶的颜色变得。
分析现象,说明气体分子在。
像这样,由于分子运动,某种物质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P3第三自然段,结合图1-1-7,讨论,交流。
液体,固体分子间都会发生现象,但要慢得多,表明一切物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及时练习1]
1.走到泸州国窖广场就能闻到酒香味,这是因为。
2.将一滴红黑水滴入清水中,一会儿后,整杯水都会变,这一现象叫,说明液体分子在作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提出问题: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为什么液体和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呢?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①做图1-1-8实验,两段熔丝是否会分开?_____,说明了分子之间有________力。
②做图1-1-9实验,看看能否将水压缩?______,说明了分子之间有______力。
通过以上实验:说明分子间既有力又有力,当分子间相距为某一距离r时,引力=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小变小时,表现为力,当分子间距离变大时、表现为力,当
分子间距离非常大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
[及时练习2]
1.夏日荷塘里荷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说明分子在;荷叶上的两滴露珠接触后合成一滴.表明分子间有力。
2.一块橡皮,可以压缩,也可以拉长,很有弹性。
请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
看书P5第一自然段,说一说物质所处的三种状态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分子的运动状态情况?
4.通过以上学习归纳总结:分子动理论:物体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分子都在_____________,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题训练:
1.分子动理论是从微观角度看待宏观现象的基本理论。
以下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进行解释的是()
A.风的形成 B.烟从烟囱中冒出
C.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轻小物体 D.离花园较远处就能闻到花香
2.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嗅到瓶中醋的气味.这是因为()
A.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B.分子间有间隙
C.分子间存在斥力D.分子间存在引力
3.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很多公共场所贴了如右图所示的标志,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这是因为()A、物质是分子组成的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4.下列事实不能
..用分子观点解释的是()
A.柳絮纷飞 B.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
C.花香四溢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5.“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很小
6.关于分子,你认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D.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7.如图所示,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
既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这一现象表明。
8.刘方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后,知道了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为:
A、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
B、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于是他准备了一个实验如图1-11所示: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
测力计下面,使玻璃板刚好和水面接触,再慢慢地提起弹簧测力计,那么你看到这
里时,请提出你的猜想。
刘方可能是要验证上述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填序号)。
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结论是:
当堂检测:
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36132 8D24 贤28541 6F7D 潽[*20589 506D 偭40512 9E40 鹀30412 76CC 盌29965 750D 甍25947 655B 敛>28095 6DBF 涿28710 7026 瀦W
20227 4F03 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