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和比例知识要点

合集下载

比和比例知识点整理六年级

比和比例知识点整理六年级

比和比例知识点整理六年级1. 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

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是比号)。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者整数表示。

例:6:5 或 65 ,读作6比5 2.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运用:根据性质,将比化作最简单的整数比。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解,遇到不是整数的先乘倍数10或者100等,变成整数再化解。

3. 比例的意义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4.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a:b=c:d → a ×d=b ×d 或 a b =c d→a ×d=b ×d5. 正比例和反比例(1)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y=kx(2)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得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xy=k6.比例的运用(1)比例尺【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需要】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践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注意:比例尺中要化成同样的单位(2)图形的放大与缩小(3)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根据已知的量是正比例还是反比例关系,算出未知数。

比与比例的知识点

比与比例的知识点

比与比例的知识点一、比的定义及表示方法比是将两个或者多个量进行一一对应的关系表示出来的数学概念。

我们通常用“:”来表示“比”,例如,A∶B表示A和B之间的比。

在比的表示中,A通常为被比较量或被度量量,而B则为比量或度量量。

如果A和B之间的比为1∶2,则可以理解为B是A的2倍。

二、比的性质1. 比的性质:比具有相等和可加性的特性,即对于任意等量的两组对应量,其比是相等的;对于两个比,它们之间的比是可以加起来的。

2. 反比例:两个量之间如果成反比例,则一个量的变化量与另一个量的变化量成反比例关系,即当一个量增加时,另一个量会减少。

三、比的用途比是数学中很重要的基本概念,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1. 商业领域:比常用于商品价格的比较和优选;2. 统计领域:比用于统计数据的比较和分析;3. 工程领域:比用于测量和计算数据的比例。

四、比例的定义及表示方法比例是指多个量相互关系的秩序关系。

多个量之间的比例表示为A∶B∶C…即A、B、C等多个量之间的比关系。

五、比例的性质1. 比例存在相等和可加性属性,即对于所有数量相等的数,其比例相等;对于两个比例,其比例也是可以相加的。

2. 比例可以通过类比来解决问题。

也就是说,比例关系可以通过类似或相似的形状或结构来解决问题。

3. 比例关系可以通过实际问题来解决问题。

例如,当在解决涉及两个变化之间的关系时,可以通过比例来解决问题。

六、比例应用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1. 财务,组织和商业领域:比例用于支付购买商品或者项目的价格,如家庭预算、旅行、投资等。

2. 比例用于测量和计算体型和重量,如人类身高和体重、居住环境的空气品质、地震能量等。

3. 比例用于测量和计算地理的尺度和距离。

综上所述,比和比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学概念,不仅在教育、商业和工程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在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应用。

学习这两个概念,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六年级数学《比和比例》知识点

六年级数学《比和比例》知识点

六年级数学《比和比例》知识点一、比的意义和性质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比的应用通过比可以应用一些问题。

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比例的性质在一个比例中,组成比例的两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在一比例里,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这个求未知项的过程,叫做解比例。

三、正比例和反比例1、成正比例的量如果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成反比例的量如果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3、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断方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一是看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是否一定;二是看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是否一定。

比的意义:两个量的关系可以用比来表示,我们通常称之为“比”。

定义:在两个量的比中,我们把数量放在前面,单位“1”放在后面,我们称之为前项,后项。

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或分子,后项相当于除数或分母,比值相当于商或分数值。

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外两项叫做内项,中间两项叫做外项。

如果中间的两项是两个相同的数,这样的比例叫做对称比例。

比例尺的意义: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我们把比例尺分为放大比例尺和缩小比例尺两种。

缩小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已知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根据公式计算即可;已知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根据公式计算即可。

比和比例基础知识点总结

比和比例基础知识点总结
1.比例的基本概念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內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通过这个性质可进一步得知:1、交换內项或外 项的位置等式仍成立;2、內项变外项、外项变內项等式仍成立 推论 交叉相乘: a : b c : d
三、比例应用题基础—按必分配
【例 7】 某化肥厂甲、乙、丙三个车间共有工人 820 人,如果三个车间人数的比是 8:12:21,问 甲、乙、丙三个车间各有多少人? 【真题】2008 年· 实外· 小升初考试· 6分 【答案】甲车间 160 人,乙车间 240 人,丙车间 420 人 【解析】甲车间有: 820 8 12 21 8 160 人; 乙车间有: 820 8 12 21 12 240 人; 丙车间有: 820 160 240 420 人.
【小结】化简最简比的几个技巧: (1) 小数和分数先化成整数. (2) 整数连比同时除以最大公约数. (3) 只有两项时,可将比看成除法.
3.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比在应用题中的体现了各个量的数量关系,例如 3 : 4 3:4 可表示 3 份和 4 份的倍数比例关 系.体会比在生活中的这种应用,对于今后解决分数、比例、百分数应用题打下基础有着重要的意 义。 【例 2】填空: (1) 小明的僵尸卡有 20 张,太阳卡有 10 张;小红的僵尸卡有 12 张,太阳卡有 30 张。那么小明与 小红僵尸卡之比是_______;太阳卡之比是________;总数量之比是_________。 (2) 从 A 地到 B 地,甲要 12 小时,乙要 18 小时,甲、乙两人时间之比是_________。 (3) 从 A 地到 B 地,甲乙所用时间之比是 3:4,甲用了 6 小时,那么乙用_________小时。 (4) 两个正方形边长之比是 1:2,周长之比是__________。 【答案】 (1) 5 : 3 1: 3 5 : 7;(2) 2 : 3 ;(3) 8;(2) 1: 2 【例 3】 (1)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2:3,乙数与丙数的比是 4:5,则甲、乙、丙三数的比是______. 1 1 1 1 (2)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乙数与丙数的比是 : ,则甲、乙、丙三数的比是______. 3 4 2 4 【答案】(1) 8 :12 :15 ; (2) 8 : 6 : 3 【解析】乙是连接甲和丙的桥梁 (1) 甲:乙 2 : 3 8 :12

中考数学比和比例的知识点

中考数学比和比例的知识点


第2页共2页
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4)比例尺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于商。
要求会求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已知实际距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本性质。 (3)解比例 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假如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
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正比例和反比例 (1)成正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着改变,假如这两 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肯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 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 y/x=k(肯定) (2)成反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着改变,假如这两 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肯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 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 xy=k(肯定) 以上就是由数学网为您提供的小升初数学学问点:比和比例,盼 望给您带来关心!

第1页共2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进行安排。这种安排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安排。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
几是多少。 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1)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2)比例的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中考数学比和比例的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比和比例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比和比例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比和比例知识点1、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比与比例的区别1、意义不同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名称不同比的名称两点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例的名称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性质不同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4、应用不同应用比的意义求比值。

应用比的性质化简比。

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不能否组成比例。

应用比例的性质不但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还可以解比例。

2、比同分数、除法的联系与区别:比分数除法联系前项分子被除数比号分数线除号后项分母除数比值分数值商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区别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分数表示一个数。

除法表示一种运算。

3、求比值与化简比的区别:一般方法结果求比值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

是一个数。

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化简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

是一个比。

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

4、化简比:(1)整数比的化简方法是: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2)小数比的化简方法是:先把小数比化成整数比,再按整数比化简方法化简。

(3)分数比的化简方法是: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5、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6、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7、正比例和反比例(1)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

(2)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比和比例的知识点

比和比例的知识点

比和比例的知识点比和比例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比是指同类事物在数量上的相对大小关系,而比例是指两个或多个比相等的关系。

比和比例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例如购物时的折扣比、食谱中的配料比例等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一、比的概念比是指同类事物在数量上的相对大小关系。

比可以用分数、小数或百分数来表示。

比的常见形式有以下几种:1. 分数形式:将比的两个数值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如2/3、5/8等。

2. 小数形式:将比的两个数值用小数的形式表示,如0.5、0.75等。

3. 百分数形式:将比的两个数值用百分数的形式表示,如50%、75%等。

比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比较:1. 同分母比较:比较两个比的分子,分母相同的情况下,分子越大,比就越大。

2. 同分子比较:比较两个比的分母,分子相同的情况下,分母越小,比就越大。

3. 交叉相乘比较:将两个比的分子分别相乘,然后比较所得乘积的大小,乘积越大,比就越大。

二、比例的概念比例是指两个或多个比相等的关系。

比例可以用分数、小数或百分数来表示。

比例的常见形式有以下几种:1. 分数形式:用分数的形式表示比例关系,如1:2可以写成1/2。

2. 小数形式:用小数的形式表示比例关系,如1:2可以写成0.5。

3. 百分数形式:用百分数的形式表示比例关系,如1:2可以写成50%。

比例的特点:1. 反比例:当两个量成反比时,它们的乘积保持不变。

例如,一个物体的速度和所用时间成反比,速度越快,所用时间越短。

2. 直比例:当两个量成直比时,它们的比值保持不变。

例如,一个物体的速度和所需的力成直比,力越大,速度越快。

比例的应用:比例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举几个例子:1. 食谱中的配料比例:烹饪中常常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来添加各种食材,以保证菜肴的口感和味道。

2. 地图的比例尺:地图上的比例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理位置的远近关系,从而更好地规划旅行路线。

数学比和比例知识点

数学比和比例知识点

数学比和比例知识点数学比和比例知识点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

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

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数学比和比例知识点,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比和比例知识点11.比的意义和性质(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要求会求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线段比例尺: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5)按比例分配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2)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和比例知识要点
1、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两个数相处的结果,叫做比值。

2、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比 “:”(比号) 前项 后项 比值
分数 “—”(分数线) 分子 分母 分数值
除法 “÷”(除号) 被除数 除数 商
2、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3、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

比如:20:35=(20÷5):(35÷5)=4:7
4、两个数的比值和两个数的比的区别和联系:1、化简比和求比值都可以用前项除以后项的方法来计算。

2、两个数的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分数、整数或小数。

两个数的比就是比,有前项、比号、后项,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

5、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要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比如:7:3=37
21:9=921=3
7 所以7:3和21:9能组成比例。

6、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可以这样写:240:160=144:96
在比例中,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

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比例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160240=96144 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它们的积相等。

7、求比例中的未知数,叫做解比例。

9:2=6:X
解:9X=12 X=
9
12 X=34 8、按比例分配。

比如:水果店3中水果,共重108千克,三种水果的比是:4:3:2.三种水果各种多少千克?
108×
2
344++=48(千克) 108×2343++=36(千克) 108×2342++=24(千克) 答:三种水果分别重48千克、36千克、24千克。

9、用比例计算。

比如:药粉和水的比是1:9,现有药粉8.5千克,需要多少千克的水?
解:设需要水X 千克。

1:9=8.5:X
X=9×8.5
X=76.5
答:需要水76.5千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