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散步》(1)
《散步》PPT课件

学生诗作展示:
➢ 例1:初春的田野上/两对母子/两种生命/产生了一个分歧 // 粼粼的波光中/一对夫妻/一种肩膀/承载了整个世界
➢ 例 2:爱的信任/依偎着/消失在田野的尽头/蒸腾了冬水 的隔膜/幻化了春绿的随意/信服地/释放了生命的叹息
3. 以小见大,立意深广。
本文取材于家庭生活中常见的小事,有真实生活的基础,也 经过了截选、嫁接与改造,更富有曲折性和镜头感。容易激 发感受、联想和思考,作品内涵丰富,又很适合做多元解读。
比如,可读出“亲情—关爱”“谦让—和谐”“孝道—伦理” “中年—责任”“生命—感慨”“选择—担当”等。
打卡知识点:以小见大
基于对文章所叙事件和细节的不同关注点,可拟出《三代》 《一家人》《儿子和母亲》《初春的田野》等题目;也可 以基于对主旨的不同理解( “和谐”“孝道”“责任” “生命”“选择”等),拟出抽象的题目。
学生诗作展示: ➢ 例1:不是世界和生命选择了我们/而是我们用亲情/选择
了生命和世界 ➢ 例2:人生如原野/一样多歧路/一样有决断 ➢ 例3:时间面前/万物软弱无力//亲情面前/时间无能为力
有意思……
2. 对称句:
➢ ……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 我们的儿子。
➢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 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2. 对称句:
这些对称的语句,把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对举着说, 从语义表达上看,增加了思想内涵的张力,引人注意, 耐人寻味;从语音美感上看,句式整齐,富有对称之美, 两句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1. 对称回环,相映成趣。
文中对称句很多,如“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 走在后面”;回环句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 很听她的话一样”。
《散步》ppt课件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美,适宜的美。
后来发生了分歧:
平稳开阔, 端直安全。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
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景色富于 变化
研读探究 追寻美点
后来发生了分歧: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
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 有意思。
作为父亲的我,作为儿子 的我,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为什么?
•以初春不可遏制 的生机来渲染生 命的可贵与散步 的愉快原因。
写景句:2.那里有金色的菜花, 两行整齐的景树,尽头一口 水波粼粼的鱼塘。
•这是春天在召唤, 生命在召唤。存 托母亲在选择小 路后的愉快心情。
哲理句: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请你用简洁言语概 括:文章讲述了一 个怎样的故事?
讲述了一家四口在初春 时节到田野散步的故事。
初读课文 体悟形象意蕴
抢 答
①路线选择的分歧主要表 现哪个方面?
②母亲为什么选择走大路?
③儿子为什么选择走小路?
后来发生了分歧: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 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一切事物,对它们所适合的 东西来说,都是既美又好的, 而对于它们所不适合的东西, 则既是丑而又不好的。
(孝敝体贴 有责任感)的“我” (爱护小辈 信任儿子)的母亲 (活泼聪明 非常懂事)的儿子 (温柔贤惠 爱护儿子)的妻子
主题
尊老爱幼
写法
构思巧妙 以小见大
我最欣赏的一 个词(一句话) 是( ), 因为它写出了 ( )。
提示(写景词、哲理句、 句式工整句)
写景句:1.大块小块的新绿随 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 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散步》教学反思优秀教案设计

《散步》教学反思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背景1.1 课文简介《散步》是我国著名作家莫怀戚的一篇散文。
文章以一次家庭散步为背景,描绘了一家四口在田野间散步时的温馨场景,通过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悟,展现了家庭的亲情、和谐与幸福。
1.2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庭、亲情的独特见解。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所展现的家庭亲情。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手法。
2.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作者对家庭、亲情的深层含义。
(2)如何运用描写手法进行写作。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作者简介,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家庭亲情的重要性。
3.2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学习写作技巧。
3.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家庭亲情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作者莫怀戚及其作品《散步》,激发学生兴趣。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家庭亲情。
4.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节展现家庭亲情。
4.4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学习写作技巧。
4.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家庭亲情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4.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家庭亲情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写作练习以“我心中的家庭亲情”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运用所学描写手法。
5.2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莫怀戚的其他作品,加深对作者写作风格的认识。
5.3 家庭作业向家长了解家庭亲情的故事,与同学分享,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第六章:教学反思6.1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分析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重点关注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理解以及对描写手法的掌握。
散步课文解析笔记

散步课文解析笔记《散步》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一家三代人一起散步的故事。
这个故事非常贴近人们的生活,让人感到温馨、亲切,并且能够引发人们对家庭、亲情和生命的思考。
以下是对《散步》课文的解析和笔记:1. 故事背景:故事发生在一个春天的午后,阳光明媚,天气宜人。
作者一家三代人一起出去散步,感受春天的气息。
这个简单的场景,却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亲情的深厚。
2. 人物形象:作者一家人都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
母亲慈祥可亲,妻子温柔贤惠,儿子聪明可爱。
在散步的过程中,他们之间充满了关爱和互动,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
3. 情节发展:故事的情节非常简单,但是细节描写非常生动。
从一开始的出门散步,到中途的走丢和寻找,再到最后的回家,每一个环节都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同时,通过这些情节的描写,作者也展现了他对家庭、亲情和生命的感悟。
4. 主题思想:《散步》这个故事的主题思想是家庭、亲情和生命的重要性。
通过散步这个简单的场景,作者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关爱,以及生命的脆弱和珍贵。
这个故事提醒人们要珍惜家庭和亲情,关注生命的价值。
5. 写作特点:《散步》的写作特点包括生动的细节描写、朴实的语言和深刻的主题思想。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
同时,文章的语言非常朴实、自然,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最后,文章的主题是深刻而有力的,让人在阅读之后会有很多的思考和感悟。
总之,《散步》是一篇非常优秀的精读课文,它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展现了家庭、亲情和生命的重要性,让人感到温馨、亲切,并且能够引发人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后,相信你会对家庭、亲情和生命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课文《散步》的教案

课文《散步》的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散步》的基本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2. 让学生了解作者莫怀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提高对文学作品背景的认识。
1.2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对课文进行评价和讨论。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珍视和尊重,提高家庭价值观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环保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让学生了解课文《散步》是莫怀戚的一篇散文,通过描述一次作者和家人在田野间散步的经历,展现了亲情、自然和人生思考的主题。
2.2 课文解读让学生阅读课文《散步》,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分析其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散步》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基本知识。
3.2 互动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3 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中的自然环境和情感氛围。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引入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对课文《散步》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讲解课文教师详细讲解课文《散步》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基本知识。
4.3 互动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4 应用拓展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写作或思考题目,让学生将课文中的知识和情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5.2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测试题或阅读理解题目,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3 写作或思考题目评价学生对课文知识和情感的应用能力,通过写作或思考题目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散步》课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散步》课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初一语文第六课散步的笔记

初一语文第六课散步的笔记1. 散步的乐趣1.1 每当我踏出家门,迎着晨风,心里就有种说不出的畅快感。
哎呀,散步真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就像是给心灵做了个大大的SPA,浑身都放松了。
想想,生活中有多少烦恼,每天像小虫子一样在脑袋里爬来爬去,但一旦走出门,哇,空气都变得不一样了。
那种清新的感觉,简直就像一杯冰镇的柠檬水,让人瞬间神清气爽。
1.2 我喜欢沿着小道走,那里绿树成荫,鸟儿叽叽喳喳的,简直就像是在举办一场免费的音乐会。
有时候,我还会和路边的小花聊聊天,虽然它们不会回应我,但那种感觉就像是朋友在旁边陪着,真是有趣极了。
每当我看到小朋友们在玩耍,脸上洋溢着天真的笑容,心里就忍不住想,童年真好啊,没啥烦心事,真是让人羡慕。
2. 散步的发现2.1 散步的时候,总是能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比如说,前几天我在路边看到一只小狗,它正在追一只蝴蝶,姿势笨拙得可爱极了。
我忍不住笑出声来,心想这小家伙真是个活宝。
它一会儿扑过去,一会儿又跌个四脚朝天,真是让人捧腹。
想想这些小插曲,生活就像是一出戏,天天都有新剧情上演。
2.2 还有那些可爱的老人家,他们总是喜欢坐在长椅上晒太阳,手里捧着几本书,时不时还会抬头和路过的人打个招呼。
“小伙子,今天天气不错啊!”他们的声音带着温暖,仿佛在提醒我:生活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愿意用心去感受。
这样的瞬间,真是让人觉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那么重要。
3. 散步的意义3.1 散步不仅是放松的方式,更是一种思考的时间。
走着走着,我的脑海里常常会浮现出许多想法。
有时候是工作上的烦恼,有时候是生活中的琐事,甚至还有一些哲学的问题,像是“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不过,不管思考什么,慢慢地,我发现答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思考的过程。
就像走路一样,重要的不是终点,而是一路上的风景。
3.2 散步的过程中,我时常会被一些小事情触动,比如一阵微风拂过,带着泥土和草香的味道,仿佛在提醒我生活的真实和简单。
课文《散步》教案公开课

《散步》教案公开课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散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作者莫怀戚以及作品的背景知识。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亲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和爱护。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散步》是我国著名作家莫怀戚的一篇散文。
作品通过描述一次作者与母亲散步的经历,展现了母亲与儿子之间深厚的亲情。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子之间的亲情。
难点: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母子之间的亲情。
3.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3 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作品中的情感。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2 讲解课文针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3 朗读训练组织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4.4 讨论与分享让学生就课文中的亲情内容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4.5 情景表演分组进行情景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抄写课文让学生抄写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5.2 家庭作业让学生向家人讲述课文内容,与家人分享感悟,增进亲情。
5.3 思考题(1)课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哪种情感?(3)你从课文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如何去关爱家人?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内容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讨论、情景表演等环节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6.2 评估方法采用教师观察、学生互评、问答等方式进行评估。
6.3 评估标准(1)朗读:语音准确、语调自然、情感丰富。
(2)讨论:积极参与、分享感悟、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散步》
班级:姓名:编写人:刘晨微编号:§1.1 日期:2013-8-28 审核:七年级语文组
读美文,品亲情,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自研课导学】
预习课(晚自习20分钟):晨读课(40分钟)
自读自悟《散步》,完成如下任务: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散步》,感受资料准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相关资料。
亲情,体会浓浓的爱意。
自主积累:积累文中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归纳于积累本上。
检测:小对子互相检查朗读,最后三分钟全班齐课外搜集感人的亲情故事。
读。
自我感悟:体会亲情的浓厚。
【展示课导学】(时段:第一课时,共两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掌握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浓浓亲情。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
课堂
元素导学
流程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总结归纳环节
自学指导
内容、学法、时间
互动程序
内容、形式、时间
展示方案
内容、方式、时间
随堂笔记
成果记录、知识生成、规律总结
初读文本读准读畅内容:自读文本,
辨字识音,读准语
气、语调、重音、
感情。
学法:边读边划,
对子间相互听读,
彼此取长补短。
预时:5分钟
1、两人小对子:
相互检查
自研成果,用红
笔给对方评定
等级;对子间交
流自学时遇到
的疑难问题。
预时:2分钟
2、八人互助组:
组长主持
本组成员交流:
①抽签:明确各
组的展示任务。
②预演:围绕展
示任务,参照展
示方案,优化展
示内容,分派展
示任务,进行组
内展示预演。
预时:5分钟
展示单元一:
我是诵读家
建议:
①板书易读错的字和
生字词,标注拼音;
②多种形式竞读:可小
组成员每人读一段;也可
分角色朗读;也可以带领
全班同学一起读,也可小
组PK读。
形成竞读氛围。
展示单元二:
我是解说家
建议:
文中描绘了一个幸福
的家庭,把你感受最深的
句子读给大家听。
说一说
课文中刻画了怎样的人物
形象(“我”、母亲、儿子),
你觉得文中的老人幸福
吗?谈谈你的见解。
展示单元三:
我是思想家
建议:
每个人都有散步的经
历,而作者却把“散步”
写得那么郑重其事,请你
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
读给大家听,并给大家分
享这篇文章你读出了
什么情感或美德?
预时:15分钟
☆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熬()分歧.()霎.时()
粼粼:
各得其所:
不知所措:
☆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①
②
③
☆人物性格特点:
①“我”:
②“母亲”:
③“儿子”:
再读文本初步探究内容:简述文章内容(包含事件、人物,分歧和解决),并思考:你最欣赏谁的形象和性格?理由是什么?
学法:快读课文,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疑难的语句请用红笔做上标记,留至组内互动解决。
预时:5分钟
品读文本体会情感内容:“散步”是一
件小事,而作者却
通过这件小事表达
了什么情感?
学法:结合知识链
接中的文章写作背
景,进一步感悟文
章思想感情,初步
把握本文主旨。
预时:5分钟
等级评定:☆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训练课导学】“日清过关”巩固提升三级达标训练题
书写等级:☆达成等级:☆批阅日期:
·基础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嫩.芽()水泡.()粼粼
..()
霎.时()委屈.()
2、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出合适的词语: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随意地铺着,有的,有的;树上的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 。
·发展题
3、选词填空:
(1)委屈委曲
①这次英语考试他比上次多考了30分,老师却怀疑他作弊了,他得哭了。
②对于领导的无理要求,他只能求全,勉强答应了。
(2)信任信服
①仅凭这几个疑点就判定他是杀人凶手,实在令人难以。
②她做事一向稳妥,大家都很她。
(3)随便随意
①请大家不要客气,点菜啊!
②蔡依林也好,林俊杰也好,哪位明星,她都了解得一清二楚。
·提高题
4、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时发生了什么分歧?“我”是如何处理这件事的?
·七嘴八舌
5、家庭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情,例如过生日、走亲戚、逛商店、游景点,都体现了家人之间的浓浓亲情,反映了生活之美。
阅读课文后,你能体验到家庭生活中的”浓浓亲情”和“生活之美”吗?请简要描述一件这样的事。
(要求字数在100字以上)
【知识链接】
1、作者:莫怀戚,1951年生于重庆,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任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选在了中学语文课文之中。
2、背景介绍:1985年,作者从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而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
作者听后感慨而已;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
于是作者开始重新审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似乎已无价值的民族遗产,写下了此文。
3、朗读小知识:朗读的基本技巧包含停连、重音、语气和节奏。
停连指朗读过程中的停顿和连续,这个过程依次是句逗--顿歇--停顿--连续。
朗读时句子中需要强调突出的重要的词或短语,甚至某个音节,叫重音。
在朗读中,语气贯穿一句话的始终,在一句话里起作用,既有作品内在的思想感情,又有外在的声音气息的高低、强弱、快慢、虚实。
在朗读时表现为一定思想感情的色彩和分量的语句。
节奏是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造成的,朗读时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就是节奏的体现。
全篇作品是节奏的活动范围,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是节奏的动因,回环往复是节奏的本质。
4、与亲情相关的古诗词: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孟郊《游子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