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孔子》教学设计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孔子》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孔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孔子》这篇课文,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思想;2.学习运用正确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孔子》的主要内容;2.运用正确的阅读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把握孔子的思想;2.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
四、教学准备1.课文《孔子》教材,多媒体设备,教学笔记,学生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论语》相关内容,简要介绍孔子的背景和重要思想。
第二步:预习导入(10分钟)1.让学生观看课文《孔子》的标题和插图,猜测文章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孔子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贡献有哪些。
第三步:阅读理解(15分钟)1.让学生带着一些问题阅读课文《孔子》。
2.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阅读,并记录自己的疑问和收获。
第四步:课文讲解(15分钟)1.教师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孔子的生平和思想进行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第五步:课文分析(15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和语言运用。
2.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课文分析,包括主题、人物形象、情节走向等方面。
第六步:阅读技巧训练(15分钟)1.教师讲解常用的阅读技巧,如概括主题、寻找关键词、理解词义等。
2.通过针对课文的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这些阅读技巧。
第七步:思考拓展(10分钟)1.引导学生对《孔子》这篇课文进行思考和拓展。
2.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讨孔子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第八步: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六、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孔子》相关的习题;2.思考孔子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具体表现。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孔子》。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分析、阅读技巧训练等环节,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孔子进行思考和探究。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 孔子》教案+教学反思

孔子【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仲、儒、蔡、祭祀”;会写“仲、育、儒、仁、核、怨、粮、祭祀;”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等词语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信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3.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重要地位。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重要地位。
【教具学具】1.教具:PPT课件、生字生词卡片、有关孔子的一些精辟言论、相关图片与资料2.学具:从不同途径,例如网上、书籍、向家长了解等方式了解孔子。
3.《课课测评》学生用书【授课类型】精读课文【教学方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
2.理清文章写作思路,了解课文内容及结构。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名人?(适当引导)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位伟大的名人,孔子。
为什么是伟大的呢?学习了课文大家自然会知道。
2、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下。
(学生可从孔子的生平、著作、言论、小故事等方面去谈)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春秋时代,走近孔子。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1、出示朗读提示,提醒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
对于难读,难认或难理解的词语重点理解。
(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全文,用笔画出自己认为难读,难认或难理解的词语、句子。
)2、交流学习成果(学生发表自己的收获)预设及准备资料:(1)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
PPT出示生字卡片读音:如仲(zhòng)儒(rú)祀(sì)笔画:如怨(夕)祭(夕)祀(巳)(2)需了解的词意PPT出示生词卡片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
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孔子》教学设计

《孔子》教学设计【教学内容】《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3、感悟故事中包含的道理,明白如何做人。
【教学重、难点】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重点词句的理解。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故事中包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孔子,在文中体会这位伟人的思想,领略他的魅力。
(板书课题:孔子)过渡:老师来考一考大家,这些词语你们是否能够准确的写出来呢?(出示拼音)开始书写吧,看谁写的既快又准确。
教育儒家核心严厉抱怨祭祀翻来覆去师:同学们对照屏幕检查一下,并把写错的字改正过来。
师:我们扫清了字词的障碍,谁来介绍一下孔子?(生介绍)回忆一下课文中讲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喝盗泉之水君子与小人,识人不易晚年读周易出示PPT二、细读课文,品读感悟1、师:孔子的“仁爱”思想影响着我们,同学们请看自学提示(谁能大声的读一下):默读课文3——8自然段,画出孔子言行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2、师:谁来与大家分享一下,你读完关于孔子故事的心得体会?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预设一生a:孔子读《周易》他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
(板书:勤奋好学)生b:活到老,学到老;学而不厌过渡:是啊,满头白发的孔子对自己要求严格,认为学无止境,秋天是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节,到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但孔子无心欣赏,他兴致勃勃地打开《周易》。
(出示图片和文字)男生齐读: (课件出示)《周易》文字艰涩(sè),内容隐晦(hu ì),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
师:即使牛皮绳子断了几十次,孔子还是不满意,不舍地说指名读:(课件出示)如果我能多活几年,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孔子》教案

细读课文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细读课 文,分析文中的重点词句 和段落,引导学生深入理 解文章内容。
总结归纳
对课文进行总结归纳,强 调文章的主题和重点,帮 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活动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课文中的某些 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和思维能力。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表演 的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孔子》教 案
汇报人:
2023-12-26
目录 Contents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步骤 • 教学难点与重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师自我反思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教 育理念。
培养学生的阅读、写 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 生词和重点句子。
作业布置
抄写生字
布置抄写生字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字词。
阅读理解
布置阅读理解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03教学难点与ຫໍສະໝຸດ 点难点难点一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
难点二
理解文言文中的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
难点三
将孔子的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的理念进行比较和 融合。
重点
重点一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和 理解能力。
重点二
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教育思 想。
重点三
理解课文中孔子所说的名 言警句,并能够运用在实 际生活中。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 学生对孔子的已有认知 ,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教学策略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 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 学生理解孔子的思想与
五年级上册《孔子》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稿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孔子》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稿教学反思《孔子》教学设计教材容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它根据《论语》等相关资料简要地对他作了一些介绍。
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作者按照“总起—分述”的思路行文,可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
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
学习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
难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
理解文中四个小故事。
四、学习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通过上网、查阅书籍和向家长了解等不同途径了解孔子。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孔子相关资料过程:一、导入: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学生观看,同学们还记得这是谁吗?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21课《孔子》,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认识孔子: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还记得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吗?全文共八个自然段,哪些是介绍生平的,哪些又是写孔子故事的呢?2、请两位同学读1、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这两自然段让你对孔子有了哪些了解。
(1)指名读1、2自然段,思考:你对孔子有了哪些了解?(2)汇报:(3)你在课外,对孔子还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孔子的相关资料)三、合作探究:同学们还记得3—8自然段写了孔子的哪些故事吗?主要写了:①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不饮“盗泉”水③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④晚年读《周易》学习故事:①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2)结合自己的生活,说说这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准则。
这种处世准则,用我们今天的一个成语来说就是“推己及人”,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学习故事:②不饮“盗泉”水(1)“孔子非常厌恶这个“盗”字,虽然干渴难忍,也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理解“盗”字指的什么,孔子厌恶“盗”实际是厌恶什么?(1)从这个故事里你认为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下面请同学们默读5—8自然段,出示学习提示:1、认真默读这几自然段,画出每个故事中描写孔子言行的句子,仔细读读你画的句子,并把你的体会写在旁边。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孔子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孔子1. 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2.认识古代中国的儒家文化,理解孔子所倡导的道德、人文精神。
3.能用正确的口音、读法并理解学过的孔子课文。
4.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课文的内容、领悟文章的背景、情节、描写、意境,并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5.在学习、生活中学会珍惜美好的人际关系,学会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理解。
2. 教学重点1.讲解孔子的生平和思想,并开展相关讨论。
2.读懂和理解学过的孔子课文,明确文章表达的主旨和情节。
3.学会总结归纳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 教学难点1.理解孔子所倡导的道德、人文精神,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2.学会从课文中领悟文章的背景、情节、描写、意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4. 教学过程4.1 导入环节1.教师简单介绍暮春季节的景色,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
2.介绍孔子的生平和思想以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激发学生对孔子的兴趣。
4.2 阅读教学1.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论语》中的《学而篇》、《为政篇》等关于孔子思想的片段,引导学生理解孔子的思想和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2.教师以快读、分析、品味的方式,让学生逐句阅读课文第十六段:孔子的名字。
3.教师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理解“晏子自若”、“千里送鹅毛”等成语,表达出对课文的理解。
4.3 分组讨论1.学生分组,就自己所读的文章段落进行深入的讨论。
2.学生交流自己对孔子的认识与看法,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4.4 总结概括1.教师带着学生回顾学过的孔子课文,总结归纳内容,并缕清文章表达的主旨和情节。
2.通过学生的口述、互动和写作等方式,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并进行分享。
4.5 课外拓展1.教师留下作业,让学生拓展了解孔子的思想、影响和故事等知识。
2.教师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身边的人与事,运用孔子的思想进行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
5. 教学评价1.参与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多元化的思考与交流。
孔子语文S版五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孔子》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教育思想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课文,掌握一定的文言文阅读技巧,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句型,运用到日常交流与写作中,提升语文素养。
4.阅读拓展:推荐学生阅读与孔子相关的书籍、文章,如《论语》、《孔子家语》等,拓宽知识面,加深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解。
5.观看与孔子相关的纪录片、电影,如《孔子》、《孔子春秋》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孔子的形象及其教育思想。
6.学生分组进行课后研究,选择一个与孔子教育思想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探讨。下节课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展示研究成果。
2.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深入思考孔子的教育思想;难点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孔子的道德品质,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难点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爱国情怀。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播放与孔子相关的动画片、讲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4.学生在合作学习、课堂讨论中,学会尊重他人、团结协作,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学习《孔子》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既掌握了语文知识,又提升了道德素养,培养了正确的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二、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析
3.对课文进行逐句翻译,解析文言文中的难点、重点,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部审)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五单元 21 孔子》精品课教学设计_4

21.《孔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仲、儒、蔡、祭祀”;会写“仲、育、儒、仁、核、怨、粮、祭祀;”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写了几个故事,并且能给每个故事加上小标题。
3、激发学生对孔子的尊敬以及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课前检测语音测评情况。
①听一人的朗读录音,说说他的朗读有什么不足?②看测评报告,总结朗读存在的问题。
2、师: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今天我们就穿越时光隧道这道门,人事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师:让我们跟随这段录像走进孔子。
(播放有关孔子拜师的录像)4、师:看了录像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5、师: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这一课,你就能解开这个秘密。
二、检查预习情况1、课前大家已经通过微课平台,根据老师的要求对课文进行了预习,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a.请同学们看屏幕,这些词语就是本课的重点词语,认识吗?读一读。
b.注意看红色的字,这些字是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请你们仔细观察哪些字在书写的时候容易出错的。
(点名回答,flash示范书写,要求学生把字在本子上写一遍。
)c.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还有哪些字书写时需要注意的。
(flash展示书写,学生写一遍。
)d.师:剩下的字在午间写字课的时候,老师再一一指导,请把刚刚的每个词语读一遍。
e.注意看这几个词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韦编三绝......,它们是什么意思,你能在文中找出来吗?f.语音测评学生的词语朗读。
2、实时检测(两道选择题,检测学生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哪些自然段介绍了有关孔子的几个故事?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并相互交流。
2、既然第3到第8自然段写的是关于孔子的四个故事,那课文的第一、第二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同学们思考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和运用字词典等工具书,自学本课“仲”等10个会认或会写字,理解“教育、儒家、核心、厉害、抱怨、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人及己、翻来覆去”等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思想主张。
3.能给课文中的小故事试着加小标题,收集并了解一些孔子的其它精辟言论。
4.能复述课文其中的一或两个小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重点词句的理解。
2.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基本思想主张。
三、教学准备
孔子的一些精辟言论、相关图片与资料。
四、教学方法
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设计
(一)激疑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并齐读课后“阅读链接”。
2.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已学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时习之,不亦
说乎”等名人名言,你知道这些言论是出自哪位名人的话吗?
3.不错,这些话就是出自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之口。
你了解孔子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来了解一下他吧。
4.板书课题并齐读:21 孔子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全文,教师提醒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划出不懂的字词并结合上下文、工具书来理解;对确实不理解的字词,可与同学小声讨论。
2.检查阅读情况。
(1)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
(2)你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的?共同解决,教师释疑。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导入:我们扫除了基本的阅读障碍,下面就让我们把时光倒回到春秋时期,看看孔子都有哪些故事吧。
2.快速阅读课文,看看本文讲了关于孔子的几个小故事。
(四)逐段学习,感悟理解
1.齐读第一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2)汇报、评议。
(3)小结:这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孔子的生平概况及其在中
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4)结合课文插图中的孔子像,指导学生用称赞的语气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导入: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的孔子,他的“伟大”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请同学们带着以下思考题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出示思考题,学生自读,并划出相关语句。
A、孔子最主要的成就是什么?
B、《论语》的重要价值是什么?这部书的核心思想又是什么?
(3)讨论以上问题,教师适时点拨、释疑。
(4)小结段意:这自然段主要讲《论语》的由来及其重要价值和核心思想。
(5)谁愿意用合适的语气来朗读这一自然段?
3.继续学习第三自然段。
(1)导入:《论语》既然是记录孔子“平时言行”的著作,那么这部书告诉了我们孔子的哪些故事呢?请大家齐读第三自然段。
(2)讨论以下问题:
A、孔子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个主张可以用哪句话来概括?
B、你是怎么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的?
C、“推己及人”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过“推己及人”的时候?能说说吗?
(3)共同小结段意。
A、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B、小结段意:写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为人处世主张。
C、能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来概括吗?
(4)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5)小结学法: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小结段意——加小标题——感情朗读
4.按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四至第八自然段。
(1)学生按上述学习课文的方法自学。
(2)解决以下问题并讨论汇报:
关于第四自然段:
A、你认为孔子为什么“非常厌恶这个‘盗’字”?说明了孔子的什么品质?
B、你是怎么理解这个“盗”字的,能说说吗?
C、你给这一自然段加的小标题是什么?
关于第五、六、七自然段:
A、你是怎么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这句话的?说说看。
B、孔子为什么会发出“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这
样的感慨?
C、“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
”你有过孔子说的这种事例吗?说说看。
D、这个小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给它加个合适的小标题。
关于第八自然段:
A、哪个词最能说明晚年的孔子的读书情况?
B、比对孔子,今天的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学习态度?
(五)品读感悟,延伸拓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文的哪个部分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3.你还知道孔子的哪些有趣的故事或孔子说过的给人以启迪的话?
(六)总结全文,加深印象
1.总结全文。
2.作业:将你所知道的关于孔子的故事或格言道理讲给你最好的朋友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