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S版《奇异的琥珀》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通过多种方法,理解并积累“琥珀、飒飒地、翻腾怒吼、拂拭、粘稠”等词语。

2、熟读并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能够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3、在品词读句中体味琥珀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熟读并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能够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在品词读句中体味琥珀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教学准备]老师:相应的课件。

学生:通读课文标小节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不解词语查字典。

思考: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是琥珀。

[教学设计]一、预习反馈,学习最后一节,了解琥珀的外形:1、读词语,读准字音:约摸飒飒澎湃粘稠掸掸翅膀拂拭渗出前俯后仰埋没2、出示:琥珀(图片)板书:琥珀回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谁能联系课文内容来说说,琥珀是什么?教师总结:课文告诉我们琥珀是松脂球经过上万年后形成的化石。

强调:化石板书:松脂化石上万年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将给我们介绍一块奇异的琥珀。

板书奇异的(补全课题)读题4、这究竟是一块怎样的琥珀,它又奇异在哪里呢?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对它进行近距离描写的。

出示: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面,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趴着。

我们可以看见他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像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指名读,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粘稠”通过这段描写,我们看见了什么?想象出了什么?可以推测出什么?并且可以知道什么?板书:看见想象推测知道看见:(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面,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趴着。

我们可以看见他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

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师总结:作者的描写由远及近,观察得可真仔细呀。

想象:(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2篇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2篇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精选2篇(一)教学设计-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奇异的琥珀》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并理解《奇异的琥珀》的故事情节;·学习并掌握故事中的生词、词语、句子;·学习并掌握故事中的语言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注重观察、阅读、思考、交流和合作的综合能力培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和悬念,体会故事情感;·学习生词、词语和句子。

2.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所学的语言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材: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奇异的琥珀》辅助教具:PPT、黑板、钥匙模型、绳子、玻璃瓶、小石子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琥珀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琥珀是什么,了解琥珀的特点和用途。

Step 2:导读故事(10分钟)1. 给学生出示故事《奇异的琥珀》的封面,让学生猜测故事内容。

2. 引导学生围绕“琥珀”这个词进行联想,了解学生对琥珀的了解和想象。

Step 3:故事学习(30分钟)1. 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 教师辅助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3. 学生认真观察,回答问题:“雷阿伦是个什么样的人?”“体育场外面的橱窗里有什么东西?”等问题来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能力。

Step 4:生词学习(15分钟)1. 教师将故事中的生词在黑板上逐个解释,并让学生大声跟读。

2. 制作生词卡片,分发给学生,组织学生和同桌互相练习、记忆生词。

Step 5:语言表达技巧学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几个句子,引导学生分析句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奇异的琥珀》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奇异的琥珀》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奇异的琥珀》教案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奇异的琥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3、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4、帮助学生认识“琥、珀、脂、黏、稠”,会写“琥、珀、嗡、脂、晌、渗、澎、湃、黏、稠、详”,掌握“琥珀、松脂、晌午、渗出、澎湃、黏稠、详细”等词语。

教学重点:从人们推测的故事中,了解这块奇异的琥珀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明白人们是根据什么推测的,以及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一、回顾初读内容1、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一种化石,它叫什么?——琥珀谁能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琥珀?2、课文围绕琥珀写了哪些内容?——形成、发现、样子和价值3、编者把文中写的这块琥珀称之为“奇异的琥珀”,“奇异”是什么意思?——跟寻常的不一样,奇怪而特别,与众不同,令人惊奇而诧异。

板书:与众不同令人惊异二、深入学习课文(一)透过“样子”,感受奇异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这块琥珀,它奇异在哪呢?1、相继出示图片和文字,指读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

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

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2、交流“奇异”之处“两个小东西”:苍蝇和蜘蛛,是一对天地,同处一室,实属不易;“仍旧好好地躺着”,“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完好无损,清晰可见,就象是昨天刚发生的事一样,不得不为之惊叹。

3、带着惊异之意,我们再来读读这几句话。

指读、齐读。

4、惊叹之余,我们不由得会产生一系列的疑问:学生交流后归纳:这块琥珀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二)揣摩“形成”,感受奇异1、今天,我们不妨跟随科学家们,本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奥秘的科学精神,以文字为依托,去想象一下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最新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1 奇异的琥珀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1 奇异的琥珀教案(教学设计)
评议。)
本环节设计意图是从整体 入手,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每人一个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 2.师生交流读书情况,正音。 (三)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 课文介绍的琥珀化石“奇异”在哪里? 2. 它是怎么形成的?解读课文第 1~12 自 然段。(展示课件第五屏)
(四)交流读书情况。 1.首先请同学们说一说第一个问题。 学生讨论,教师相机指导,抓住课文的主要 内容。(师生参与讨论。)
5
语文(S)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21 奇异的琥珀
(四)背诵这一自然段。 1. 个人背。 2. 小组检查。
二、诵读课文,体味科学家丰富合理的想象和 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
(一)同学们觉得哪个地方写得最生动形 象 呢,找出来读一读,说说理由。
(二)同桌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三)全班交流,指导有感情地朗读。(随 机展示课件第八、九、十屏)
读写结合,为习作打基础。
6
四、师生小结
语文(S)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21 奇异的琥珀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搜集喜欢的动植物化石资料,办一
期手抄报或者剪报。(展示课件第十二屏)
课内外结合,大力提高学 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21 奇异的琥珀 形成松脂球
形成 埋入泥沙 成为化石
形成知识网络,便于归纳 记忆。
壳变化——形成化石(时间长)——被波涛卷到 沙滩上——渔民和儿子经过
二、研读课文,探究推测琥珀来历的依据 (一)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依据并在
旁边做好批注。
“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个苍蝇,一 个蜘蛛。这是很少见的。”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 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 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 圈黑色的圆环。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 奇异的琥珀教案 语文S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 奇异的琥珀教案 语文S版

奇异的琥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掌握“琥珀、松脂、晌午、澎湃、黏稠”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背诵课文的最后一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作者的想象依据,体会它的奇异之处,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课时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说明文,也可称科学小品。

大家知道琥珀是什么吗?琥珀是一种淡黄色或红褐色的装饰品,燃烧时有香气,还具有科学价值。

那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什么又称为“奇异”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注意珀、脂、湃的读音。

注意澎湃、黏稠的字形。

2、理解词语的意思:约摸、飒飒、热辣辣、前俯后仰、化石、黏稠、推测。

3、概括课文大意:写人们根据一块奇异的琥珀来推测出琥珀是怎样形成,怎样发现的,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

课文共分三部分:一、(1——12)写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二、(13——17)写琥珀被渔民父子发现。

三、(18)写琥珀的样子和价值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说一说文中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找出重点语句:“在十分巧合加快了广泛2、琥珀形成的条件是什么?学生总结交流。

(1)必须是炎热的夏季,必须是老松树,这样才会滴下较多的松脂。

(2)必须是蜘蛛扑过来的那一刹那,不然只包一个昆虫,或者一个没有。

(3)树林的不远必须有海,这样地质变迁时才会形成化石。

(4)必须要很长时间。

3、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找出文中的句子。

4、琥珀有什么价值?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了它的价值,我们可以从琥珀中获得很多关于远古的事情。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简单了解了,琥珀的形成过程和价值,可是为什么说是“奇异”的呢?我们下节课再说。

奇异的琥珀教案设计

奇异的琥珀教案设计

奇异的琥珀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琥珀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琥珀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教学内容:1. 引入琥珀的定义和形成过程。

2. 展示琥珀的图片和实物样本,让学生观察和触摸。

3. 引导学生思考琥珀的形成对生物的保存意义。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你们对琥珀有什么了解?2. 教师讲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3. 展示琥珀样本,让学生观察和触摸。

4. 分组讨论:琥珀对生物的保存有什么意义?第二章:琥珀的形成与特点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2. 学生能够描述琥珀的特点和性质。

教学内容:1. 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的讲解。

2. 琥珀的物理和化学特点的介绍。

教学活动:2. 学生观察琥珀样本,了解其颜色、透明度等特点。

3. 小组讨论:琥珀的形成和特点对其保存生物有什么影响?第三章:琥珀中的生物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琥珀中保存的生物种类和特征。

2. 学生能够分析琥珀中生物的保存状态。

教学内容:1. 琥珀中保存的生物种类的介绍。

2. 琥珀中生物特征的讲解。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琥珀中保存的生物样本图片。

2. 学生观察并描述琥珀中生物的特征。

3. 小组讨论:琥珀如何保存生物?第四章:琥珀的价值与保护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琥珀的价值和保护意义。

2. 学生能够提出保护琥珀的措施。

教学内容:1. 琥珀的价值和保护意义的讲解。

2. 保护琥珀的措施的介绍。

教学活动:2. 学生讨论如何保护琥珀。

3. 小组分享保护琥珀的措施。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教学目标:1. 学生回顾和总结琥珀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和特点。

2. 学生反思琥珀对生物保护和研究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琥珀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和特点的回顾。

2. 琥珀对生物保护和研究的重要性的反思。

教学活动:1. 学生总结琥珀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和特点。

2. 学生反思琥珀对生物保护和研究的重要性。

3. 小组分享学习琥珀的心得和体会。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

2、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3、学习在默读中理解内容:默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了解琥珀形成过程,发展想象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你们知道什么是琥珀吗?(琥珀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可以做琥珀胶和各种漆,也可入药或做装饰品。

)2、补充化石资料,并出示:化石是埋藏在地层里的古代生物的遗物。

生物死后,如果遗体恰好被泥沙掩埋,与空气隔绝,腐烂会放慢。

泥沙空隙中有缓慢流动的地下水,水流会逐渐渗进生物的遗体。

如果水流带进来的矿物质在生物体腐烂之前替代原有的有机物质,就能成为化石。

硬体物质像贝壳、牙齿、骨骼不易腐烂,形成化石的可能性比较大;植物的叶子不容易溶解,在高温下能够炭化而成为化石;蜘蛛、苍蝇等除非特殊条件,不然很难成为化石。

3、默读,说说化石形成的基本过程。

4、说说化石形成的条件:A、与空气隔绝;B、腐烂前矿物质替代有机物质;C、高温。

5、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1、出示自学要求:(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拂拭、黏稠”的意思。

(2)读通课文,思考: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它又是怎样形成的?2、交流(1)看图,默读最后一节,思考:文中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完好)用“——”划出相关句子。

(2)这是现实存在着的。

作者由于观察得非常仔细,因此,才能描述得如此具体。

齐读相关句子。

(3)这一节中有个词语“推测”,它是什么意思呢?(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4)再次默读最后一节,思考:人们推测什么呢?3、引读最后一节。

三、研读课文,推敲故事的合理性1、了解故事。

默读1-12节,完成并交流《阅读新体验》3。

(1)读读这段话,想想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形成松脂球埋入泥沙变为化石)(2)这段话共有几句?在书上找出与句子相对应的小节。

用“/”表示。

2、推敲基本情节的合理性。

这三部分也就是作者根据琥珀化石推理出来的琥珀形成的三个阶段,你觉得这样的推测合理吗?说说理由。

最新语文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奇异的琥珀》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最新语文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奇异的琥珀》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奇异的琥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2.复述故事的整个过程。

2、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默读、朗读、理解、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

教学方法讲授法、指导法、练习法。

课前准备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课件、搜集跟琥珀有关的图片素材、视频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课件出示琥珀的图片,设悬:要知道在世界上,琥珀里面有一个小动物并不稀奇,而最稀奇的是在这块琥珀里同时存在着两个小动物,还有挣扎过的痕迹,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2、新课学习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学习松脂球形成的部分(2—9自然段)。

(1)课件出示有声动画——松脂球形成的过程(学生观看动画)意图:用动画课件展示这一过程既直观又形象,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看后,教师问:你觉得这个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9自然段,边读边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找出松脂球形成的条件,教师巡视帮助。

(4)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读出相关句子,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归纳出松脂球形成的相关条件。

(课件展示)(5)师:请同学们找找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太阳光热辣辣的,这会与松脂球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指名读相关句子)。

(6)师:课文中哪一句话说苍蝇、蜘蛛同时巧遇松脂球呢?在这里“刚好”是什么意思呢?指名读相关句子,出示课件,理解句子。

(7)分角色读2—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个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2.学习形成化石部分(10—12自然段)(1)过渡:松脂球的形成我们都了解得很清楚了,但松脂球并不等于琥珀,琥珀应该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下面我们继续来了解一下由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S版《奇异的琥珀》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叫《琥珀》。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你们知道什么是琥珀吗?(琥珀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可以做装饰品。

)
三、指导学生自学,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价值。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这块琥珀是透明的,一个苍蝇
一个蜘蛛好好地躺在里面,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根毫毛。

)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从这块琥珀,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从这块琥珀还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
(2)课文中哪一部分讲了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从“一个夏天”到“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3)请同学们把讲这块琥珀形成经过的部分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把形成经过说一说。

(4)课文的其他部分是讲什么的?(第一自然段讲故事发生的时间;从“海风猛烈地吹”到“这是很少见的”,讲这块琥珀怎么被发现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讲这块琥珀的样子和它的价值。

)
(5)请四个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老师谈话引入
时间的估算有科学依据,那作者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是否合情合理呢?
二、学习课文
(一)理解松脂球形成的各种条件,体会作者推测的合理性。

1.同学们默读课文,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几个条件,并说说理由。

①第一个条件必须是夏天,只有夏天的天热。

②夏季也有阴天、雨天,因此要有阳光,而且强烈。

③阳光不强,松脂可能渗出但不可能大滴大滴地掉呀!
板书:阳光强烈
2.请同学们找找看,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各是怎样写的,气温的变化集中体现在哪几个词上。

(有三处:①太阳暖暖地照着,②太阳照得火热,③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气温的变化通过“暖暖”“火热”“热辣辣”可以看出来。

)
3.师问:阳光热度的变化点明了当天的炎热,为两只小虫遭遇不幸作了铺垫。

那么还需要什么条件呢?(①苍蝇必须飞在松树上,只有松树才有松脂。

②必须发生在松树林,而且必须落在一棵老松树上,因为树多,才会有多年生的老树,只有老树才会掉大滴大滴的松脂。

③不凑巧也不行。

必须是蜘蛛刚扑到苍蝇身上,吧嗒,松脂滴下来了。

)
板书:蝇、蛛、巧遇、松脂滴
4.由此可见,作者在推测过程中已经把各种可能都考虑到了。

还有必需条件吗?
(“松脂继续滴下来”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必须有,如果就那么一滴,俩家伙目标一致,没准儿还能挣扎出来。

如果不重重包裹也许无法形成球,球太小了,也许经不起几千年几万年时间的腐化、风化。

)
板书:松脂继续滴
(二)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去理解课文内容。

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个必需条件都找到了。

作者对它们的交叉描述,使得故事情节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动有趣。

现在请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层,找找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要点:
①“展开”“飞舞”“穿过”“飞进”这几个词,把小苍蝇的快乐劲儿写出来了。

②作者把蜘蛛写活了,“慢慢地”“小心地”,简直是鬼鬼祟祟,偷偷摸摸。

③前三个小节衔接得非常紧,太阳暖,苍蝇才会出来飞,闻到香,才会飞进松树林,飞累了,想歇会儿,它歇了,蜘蛛乘机想吃掉它。

④“乐极生悲”也许有点道理,这两个家伙,一个想美美地歇歇,一个想饱餐一顿,哪能想到大祸就要临头!
⑤“刚好”这个词用得好,说明事情发生得太巧了。

⑥“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这句话很幽默,这两个家伙太可怜了。

(三)了解化石形成所需的条件,体会想象的合理性。

1.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要有什么条件。

(松脂球变成化石需要4个条件,“几十年,几百年,几千
年,时间一转眼过去了”“又是几千年过去了”,这说明时间长;“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说明地壳发生过变化,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松脂球被淹没了,这又是2个条件。

) 板书:松树林松脂球
三、谈收获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又初步体会到了作者推理的严密,真是收获不小哇!
四、总结课文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7 奇异的琥珀地壳运动松脂球→ → 化石漫长岁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