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花鸟画思路论文
【毕业论文】浅谈现代工笔花鸟画

【毕业论文】浅谈现代工笔花鸟画【标题】浅谈现代工笔花鸟画【作者】赵淑君【关键词】现代工笔花鸟画发展【指导老师】陈琼【专业】美术学【正文】引言中国工笔花鸟画作为我国民族绘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形成于唐代?成熟于五代?兴盛于两宋。
并以其精工细腻形神逼肖的描绘、鲜明的色彩、装饰性的风格?为花写照?为鸟传神。
具有东方文明的独特性和鲜明的艺术特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传统工笔画在两宋时期达到了精绝典雅的高峰?而后开始走向技法上的程序化?形象上片面追求工、细、真?过分强调形似的极端?削弱对画“意”的追求?不可避免地结束了其主流地位?被从元代勃兴起来的文人画取代?转入了低潮。
直至八十年代。
在追求视觉美感的美术潮流中?工笔花鸟画以其兼具自然美与装饰美的优势经长期沉寂之后再度兴起。
进入九十年代后?这一势头有增无减?大批画家投入精心创作。
工笔花鸟画正以蓬勃的生机?创造着中国工笔画的新秩序。
我国花鸟画有悠久的历史?原来花鸟画依附于装饰绘画之中?花鸟画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科?始于初唐?成熟于五代和两宋。
我国古代工笔花鸟画曾盛极一时?在宋代已达到巅峰?后渐趋衰落。
进入二十世纪后?革新中国画成为历史的使命?一些有识之士创办美术院校?引入西学?从写生入手?学习解剖、透视、色彩等科学造型方法?提倡写实主义。
由于工笔画本身具有线、形、色三大造型要素?语言丰富?又有写实主义的传统?宜于融合西方写生造型手法。
所以?在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中?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很自然地完成了向现代形态的转变。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在艺术上形成思想大解放的局面?强调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和情感?尝试多样的艺术语言?工笔花鸟画发生了很大变化。
作品从文化风格来看?出现了有别于古代的明显特征(从审美形态来看?现代工笔花鸟画与传统工笔花鸟画在艺术意象、内涵、形式、语言等方面也都有所不同。
这一时期工笔花鸟画家的艺术独创意识空前活跃?艺术个性得到尊重?创造了新的审美境界?给工笔花鸟画带来了空前的繁荣。
工笔花鸟论文(6篇)

工笔花鸟论文(6篇)现如今,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
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书包范文为小伙伴们带来的工笔花鸟论文(6篇),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帮助到朋友们。
当代工笔花鸟画之诗意空间花鸟画在中国画上千年的发展史中,逐渐构成了完整的艺术体系和哲学范畴。
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成为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资料,所谓“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都是以儒释道的哲学理论为指导思想的。
主张虚无、崇尚虚境,在有限的空间里追求无限的意义。
因而,意象、意境成为衡量花鸟画艺术价值的重要标准。
如果说花鸟画“师造化”、“写真”有其内在的必然性,那么“重趣”、“尚意”,追求“神与物游”、“象外之境”,以及诗意空间的表达,则更契合花鸟画“以物喻志”、“以画喻理”、“诗中有画,画巾有诗”的审美主张。
从宋代院体花鸟画,到近代于非闇、俞致贞、陈之佛等工笔花鸟画大师的诗意空问表现概莫能外。
正如文艺复兴晚期样式主义画家面临的困境一般,当代工笔花鸟画家也被“影响的焦虑”所困扰,而“空间”正是他们的突破口。
艺术作品中的空问表达是艺术家对于存在的感知,如今,全新的生命体验带来了不一样以往的诗意空间,或清灵梦幻、或凝重丰蕴、或安谧孤独……工笔花鸟画中亘古的留白最终不再盘桓不去,多变的空间语言成为新一代工笔画家诠释内在感受、传达个人体验的新工具。
在这类作品中,空间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行云流水般的柔润过渡,时而温厚、时而轻盈。
满构图和水墨淋漓的大面积渲染一改传统工笔花鸟画中均质单调的白色虚空,将它变得流动、柔软。
画面的主体被蕴藏着生命动感的虚灵背景绵绵密密地包裹,仿佛在鸿蒙的混沌里。
流动空间既是当代时间、空间碎片化的隐晦表达,又是绵延不绝生命体验的象征形式。
它是当代空间语言中最具古意和文化积淀的一种,因为从形式看,它借用了写意画水墨渲染的效果,依旧坚持了传统画面的虚实关系;从审美看,则秉承道家“阴阳相感,化生万物”的哲学理念。
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毕业论文

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毕业论文【标题】工笔花鸟画的发展【作者】张燕【关键词】工笔花鸟现代未来发展【指导老师】陈琼【专业】美术学【正文】引言工笔花鸟画在中国画门类中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从两千余年前的帛画到六朝时期这一时期是由形成到基本定型的过渡时期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
在唐代即已成为独立的画科而至五代则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徐熙、黄筌为代表画家。
而其鼎盛时期则在宋代由于宋徽宗赵佶的大力倡导和扶持宫廷画院的建设与画家的待遇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尤其是工笔花鸟画发展到极致一批高水准的画家应运而生如赵佶、崔白、林椿等其影响延续至今。
在近现代中国花鸟画画家中许多画家继承并坚持传统绘画的基本模式他们或以模仿、传承前代画家技巧、风范为原则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力图变革在保存、发展传统的同时形成自己的风格。
前者有金城、顾麟士等人后者以陈之佛将中外装饰艺术中的色彩融入工笔花鸟画为代表。
陈之佛的工笔花鸟画继承了我国历代花鸟画的优秀传统并用现代装饰与设计的目光审视传统的花鸟画推陈出新其作品富有蓬勃的生命力和欣欣向荣的时代气息。
一、古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工笔花鸟就是其中的一枝奇葩。
它兴起于魏晋成熟于五代北宋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与人物画、山水画并存而发展并以自己特有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反映着大自然的花虫草木及人的精神情感。
要了解工笔花鸟画首先应该了解它的发展历史。
工笔花鸟画的起源应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早在五千年前人们就在日常使用的陶器上描绘游鱼、飞鸟、走兽等动物图案这可以说是花鸟画的最早雏形。
这些花鸟纹样多是几何图案主要是用于装饰。
魏晋以后花鸟画逐渐淡化以前的工艺装饰作用加强了人们喜闻乐见的审美效能。
六朝诸大家中顾恺之、陆探微、顾景秀等都曾以花鸟作为绘画题材。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促进了花鸟画的发展花鸟画由最初的工艺装饰发展成独立的画种。
特别是唐代经济文化高度发达对外交流频繁文人思想活跃使这一时期的绘画呈现出绚丽辉煌的面貌。
《陈之佛工笔花鸟画设色研究及启示》范文

《陈之佛工笔花鸟画设色研究及启示》篇一一、引言陈之佛,一位享誉中国画坛的工笔花鸟画大师,他的作品在艺术领域内具有独特地位。
他以其精细的线条和富有生机的色彩闻名于世,通过画面上的细微差别展现花鸟的自然灵动,达到传神之境。
本文将通过对陈之佛的工笔花鸟画设色进行研究,深入剖析其色彩运用、创作风格和技法,并从中汲取启示,为现代中国画创作提供参考。
二、陈之佛工笔花鸟画设色研究(一)色彩运用陈之佛的工笔花鸟画设色丰富多样,善于运用冷暖对比、明暗对比等手法,使画面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他善于运用墨色,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等变化,表现出花鸟的形态和神韵。
同时,他还善于运用纯度较高的颜色,使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二)创作风格陈之佛的工笔花鸟画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他以精细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表现出花鸟的生动形象。
他的作品既有传统的韵味,又不乏现代感,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他的工笔花鸟画设色既有传统的雅致,又有现代的活力,使画面更具感染力。
(三)技法分析陈之佛的工笔花鸟画设色技法独特,他善于运用点、线、面的结合,以及干湿、浓淡、虚实的处理,使画面呈现出丰富的变化。
他在设色过程中,注重色彩的搭配和过渡,使画面色彩和谐统一。
此外,他还善于运用留白等手法,使画面更加简洁明快。
三、陈之佛工笔花鸟画的启示(一)重视色彩运用陈之佛的工笔花鸟画设色丰富多样,为现代中国画创作提供了启示。
我们应该重视色彩的运用,通过冷暖对比、明暗对比等手法,使画面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同时,我们还要善于运用墨色和纯度较高的颜色,使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二)发挥个人风格陈之佛的工笔花鸟画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这启示我们在创作过程中要发挥个人风格,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我们应该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个人情感和审美观念融入作品中,使作品更具个性和魅力。
(三)注重技法运用陈之佛的工笔花鸟画设色技法独特,这启示我们要注重技法的运用。
我们应该学习并掌握各种设色技法,如点、线、面的结合、干湿、浓淡、虚实的处理等,使画面呈现出丰富的变化。
花鸟画毕业论文

花鸟画毕业论文花鸟画毕业论文篇1:【摘要】自南北朝开始,由于地理位置的异同,出现了不同的绘画风格,于是有了南北的分野。
在明代,董其昌提出了“山水画南北宗论”,其实,花鸟画也有南北不同山风格分野。
中国画花鸟画始于唐代,它先有工笔,五代时才有“黄宗富贵,徐熙野逸”之说。
从此出现了,两种不同绘画风格。
本文就南宗花鸟画的嬗变,发表一些作者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南宗花鸟;风格;表现手段;美学精神一、南宗花鸟画兴起北宋《宣和画谱.花鸟叙论》云:“诗人六义,多识于鸟兽草本之名,而律历四时,亦记其荣枯语[1]默之候,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
”纵观历代花鸟画家人才辈出,如唐代薛稷的鹤、刁光胤的花竹、边鸾的孔雀;五代郭乾晖的鹰,徐熙、黄筌的花鸟;北宋赵昌的花、崔白的雀、吴元瑜的花鸟;南宋吴炳的折枝、林椿的花果、李迪的禽;元代李衎的竹、张守中的鸳鸯、王冕的梅;明代林良的禽,陈淳、徐渭的墨花;清代朱耷的鱼、恽寿平的荷、华喦的鸟;近代吴昌硕的花卉等,皆一代名手,绵延不绝。
在中国画史上,花鸟画图式的成熟相对要比人物、山水晚一些,然而花鸟画作为文人表达寄兴喻志的载体,则更要迟些,史上记载最早的一幅花鸟画为顾恺之的《凫雁水鸟图》,现虽已遗失不可考证,但仍被史家作为花鸟从山水画中脱离出来独立成科的依据。
直到唐代,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花鸟画名家,如阎立本、韩干、薛稷、边鸾等等。
尽管他们作品的真迹现在已属罕见,但是还是可以从文献得知,[2]唐代花鸟画尚未形成普遍的象征意义,所以也无法传达艺术家对现实的关注。
《全唐诗》录戴叙伦的一首画蝉诗云:“饮霞身何洁,吟风韵更长。
叙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该诗借吟画蝉,自矜高洁,有讽世之意。
但唐代题画诗多非画家本人所作,且尚未见直题画上,实为观者所感,确切来说是一种赞画诗,或画赞。
如大诗人白居易称赞肖悦的竹子言:“古来植物竹难写,肖郎下笔独通真。
”杜甫赞韩[3]干马:“韩干画骨不画肉。
工笔花鸟论文(通用篇)

工笔花鸟论文(通用篇)一、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之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工笔花鸟画是花鸟画中能够生动、形象表现事物的一个画种,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不仅见证了朝代的更替,也目睹了由朝代更替所衍生的历史文化的巨大差异,工笔花鸟画领域产生了很多杰出的画家,诞生了许多传世佳作。
1.中国古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花鸟画的历史可追溯至距今约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
而使工笔画这一画种初见雏形的则是帛画《人物龙凤图》,它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楚墓。
在帛上作画,尽管线条粗硬,但能较好地表现人和动物的形象。
秦汉时期,工笔画造型生动,赋色与线条配合得当,如墓室壁画《二桃杀三士》。
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八描”的工笔画创作手法得到发展,线条运用到位。
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这一时期花鸟画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
在唐人研究的基础上,五代十国时期涌现出众多具有专长的画师,逐步形成不同的风格流派。
宋代是工笔花鸟画发展的鼎盛时期,技法成熟,而且创造出多种风格流派的画法,如勾填法、白描墨染法等。
元代,工笔花鸟画的画风由艳丽转为清丽,配色更加雅致。
明朝,以梅、兰、竹、石为题材的工笔花鸟画占据主流。
清代,受西式画法的影响,明暗法广泛运用到工笔花鸟画中。
2.近现代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受到战争的影响,工笔花鸟画从清末逐渐呈现衰微的趋势,即便在这一不利于工笔花鸟画发展的时期,仍有很多画家为创作不懈努力,如陈之佛等。
清朝灭亡以后,中国绘画进入了中国艺术史的近现代时期,东西方文化碰撞剧烈,工笔花鸟画挣脱了落后的思想枷锁,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改变也影响着工笔花鸟画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稳定为艺术的繁荣提供了保障。
3.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基于市场经济极其繁荣的背景,绘画艺术多元化态势显着。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激发了工笔花鸟画家强烈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是人们思想意识改变,对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更多持支持态度,推动工笔花鸟画不断呈现出新的发展风貌。
《陈之佛工笔花鸟画设色研究及启示》范文

《陈之佛工笔花鸟画设色研究及启示》篇一一、引言中国画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流派众多。
其中,工笔花鸟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画坛的璀璨明珠。
陈之佛作为工笔花鸟画的杰出代表,其作品具有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表现手法。
本文将围绕陈之佛的工笔花鸟画设色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艺术特色及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二、陈之佛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1. 笔法精湛陈之佛的工笔花鸟画以细腻、精微的笔法著称。
他运用精细的线条和柔和的墨色,将花鸟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形象生动。
其笔法既严谨又富有变化,使得画面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2. 设色考究陈之佛的工笔花鸟画在设色上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他善于运用色彩的明暗、冷暖、对比等手法,将花鸟的形象和背景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富有层次感的画面效果。
同时,他注重色彩的协调和过渡,使得画面呈现出一种自然而流畅的感觉。
3. 构图巧妙陈之佛的工笔花鸟画在构图上讲究平衡和对称。
他善于运用画面中的元素,如线条、色彩、留白等,进行巧妙的组合和安排,使得画面呈现出一种既和谐又富有动感的视觉效果。
此外,他还注重运用空间感和透视感,使得画面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
三、陈之佛工笔花鸟画的设色研究1. 色彩选择与运用陈之佛在设色时,善于选择具有鲜明个性的色彩,并巧妙地运用色彩的明暗、冷暖、对比等手法,使画面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层次和变化。
同时,他注重色彩的协调和过渡,使得画面整体呈现出一种和谐而流畅的感觉。
2. 色彩与主题的契合陈之佛的工笔花鸟画在设色上与主题紧密相连。
他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色彩进行表现,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在表现春天的主题时,他常常运用柔和的绿色和粉色等色彩,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
3. 色彩与情感的表达陈之佛的工笔花鸟画在设色上还善于表达情感。
他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和色彩组合,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例如,在表现宁静、安详的氛围时,他常常运用淡雅的色调和柔和的色彩过渡;而在表现热烈、奔放的氛围时,他则善于运用鲜艳的色彩和强烈的对比。
花鸟画美术鉴赏论文范文

花鸟画美术鉴赏论文范文花鸟画是中国画的重要门类,是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然进行人文关照的表现形式。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花鸟画美术鉴赏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花鸟画美术鉴赏论文范文篇1论海上画派的花鸟画艺术摘要:海上画派大约形成于19世纪中叶,当时上海成为近代中国经济、文化中心,吸引了各地画家云集沪上,逐渐形成“海上画派”。
就区域性而言,上海的开埠所引发的社会发展,包括政治的、文化的、生活的多元性及商业的频繁,已使其成为当时中国最活跃的地区,人民的生活随着商业的繁荣而变得富裕,有了更广泛的视野。
就经济的发展而言,富裕的象征,便落在精致文化的发展上;就文化特质来说,绘画创作是极为适宜的主题艺术。
其画风已形成职业性和专业性的特点。
海上画派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能破格创新,凸显个性,重品学修养,和民间艺术联系深,能达到雅俗共赏,作品颇具象征性,讲究内涵充实,造型色彩华美而兼具实用性与现实性。
关键词:赵之谦;虚谷;任颐;吴昌硕扬州画派之后,清中期以后的中国画坛进入了一个低谷期。
虽在康乾时期有郎世宁、王致诚等外籍传教士画家供奉朝廷,培植西画中用之风,而焦秉贞、唐岱等本土画家也曾参以西画之法共同表现宫廷文治武功、帝侯所好祥瑞等图像诸多绘事;但乾隆以后,随着清王朝的没落,正统派的艺术和个性派的风格都处于停滞状态。
此时,中国的艺术界正孕育着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黄宾虹先生称之为“道咸画学中兴”,即从道光、咸丰年间出现的中国文化界的金石学热潮。
一些学者和艺术家纷纷献身于此,在书法、篆刻和文人写意画等几个方面都取得了非常高的学术成就,使得中国画在一片衰势中呈现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清代末年上海出现了一批绘画名手,也就是“海上画派”的主力军。
“海上画派”主要是金石学运动的产物,是道咸画学中兴的丰硕成果。
从社会经济背景方面而言,上海作为“鸦片战争”后新兴起来的商业都会逐渐取代了以往的苏州、扬州。
商品经济的繁荣刺激了绘画商品化的发展,各类行会性质的民间书画组织纷纷成立,字画彻底成为一种真正的商品在社会上生产流通,艺术家的社会身份地位发生了巨大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笔花鸟画思路论文
摘要:当代的工笔花鸟画硕果累累,作品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
这是源于当代工笔花鸟画家对古代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和继承,在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的同时,融入了画家自己主观感受。
对于当代工笔花鸟画的有益探索,将会进一步促进工笔花鸟画的长足发展。
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时代的不断发展下,人们在工笔花鸟画审美方面也出现不同程度变化。
为了适应人们在审美需求上的变化,当代工笔花鸟画家进行着深度的探索。
本文主要从当代工笔花鸟画的作品精神,以及构图和空间设置多个角度,对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开展了探讨。
目的是发现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趋势,发现区别传统画法的时代特色。
引言
中国画自诞生之初就不断进行着发展。
伴随着中国画发展,当代的工笔花鸟画在审美和情感意识上也有着大胆的创造。
在采用多种艺术语言的环境下,绘画的风格朝着多方面进行着发展。
出现了区别于传统工笔花鸟画的明显的特征。
当代工笔花鸟画的作品精神
传统的中国花鸟画,约定俗成人们很自然地把它分成工笔花鸟和写意花鸟两大类,对“写意画”的提法。
水墨画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五代徐熙最先用墨色写花的枝、叶、蕊、萼,然后略施淡彩,开创了徐体的“落墨法”。
唐代王维提出了“水墨为上”的主张,创造了笔墨,清润的“破墨山水”。
唐、宋人画山水多用湿笔,
出现了水晕墨章的效果,从元代开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出现了墨分“五彩”的艺术效果。
明代徐渭一反勾染烘托的表现手法,以泼墨法写出了墨色牡丹。
清代的八大、石涛、李鱓,直至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都是运用笔墨的“意”“势”迹化为画中的艺术形象,在充分感受到对象的动态气势、节奏韵律的基础上,用相应的笔墨、笔势去进行表现。
在当代工笔花鸟的画家中,他们喜欢把自己设置与传统和现代连结之中。
一方面,他们使得有限度变散的点透视,变为焦点的透视,然后把传统的花鸟画里的禽鸟、花卉以及枝叶描绘成相互拆散隔断的景象。
实现一种幻觉的真实介面,可以在特定的视角下,形成自然的生态环境。
总的来说,在构图上工笔花鸟画有着特写的镜头,呈现切割的画面形式,在再现的意义上,存在着环境渲染以及环境描写特征。
除此之外,工笔画作家在勾勒线条的消解上没有放弃。
尽管这些勾勒,有的时候可以遁隐体面造型中,也可以抑或淡逸在似有若无渲染里,但是这些细均的线,使得传统可以保持着血脉相通筋脉。
例如,当代著名的工笔花鸟画代表人物——宋华,他的作品中和那些变革者之间,存在着古典的精神,在高古、尊贵以及典雅氛围之外,传统的线条能有限度地融合到那些现代语言里去。
当代工笔花鸟画绘画语言的独特性
当今社会是开放社会,早互联网的环境下,我们和世界的距离拉近了。
人们视野在各种图式不同的的刺激中,改变了生活的方式,审美诉求比历史任何时候都更加挑剔。
人们希望看到贴近生活,并且充
满锐气和活力以及富有创意的工笔画作品。
于是,传统的工笔画图式语言变得苍白无力。
这就要求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代的工笔画家需要审视工笔画的创作的独特性。
对既定工笔画图式中的语言和流行式样开展评估和反思。
使用新锐的思想和崭新工笔画语言,表现出当代的社会中的多样性,发现这个时代中的的真、善和美。
工笔花鸟画语言的独特性,也是当代工笔画家压迫不断思考和研究重要的问题。
工笔花鸟画中的空间构图
从观察方式和取材的角度来看,中国画采用定点的摄取来现实空问焦点的透视是经常采用的方法。
但是,中国画强调的是,从运动得到空问意象。
于是山水画家,习惯把诗情的倾吐于空灵画幅里去,可以在咫尺的千里之间完成自己作品意向的表达。
桑拿室笔花鸟画表现的时候,因为受到形式所的限制,意念在时空中,受到形象在具体和写实性方面的制约。
花鸟画可以称为游离人物的配景,在山水之间独立了出来,称为大自然一种的特定,万千的气象里的细部。
在工笔花鸟画中,表现形式上主要的要求是具体和明确。
特别是工笔的体裁体系,决定画面在形象中是否鲜明,境界和气氛有没有符合自然环境中的基本特点。
但是,创作者重点追求的丰富理想境界是一致的。
在我们浏览历代的绘画作品的时候,工笔画的花鸟构图,作者主观意识的必须融归一体,出现灵活自由“面面观”和“处处观”,这些暗合作者的游动,出现的眼的游动。
与景物吻合时候,可以在瞬间沿着心迹实现组织的时空,当画家意到笔成的时候,过手的运心,创造出一个境界,创造出画家在主观意志下一个美妙的空间。
画面追求的多样性
画材的多样化:
在工笔花鸟画整个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不但追求画面的效果中的丰富性,不少画家越来越的重视画面的自身表现形式以及画面使用的材料。
画材在今天的艺术表现中,已经变成了全新的手段,这其中肌理是绘画语言中的重要的表现元素,受到广泛的欢迎。
例如,当代工笔花鸟画的代表——宋华先生,在开展莲的创作时候,采用的画材是亚麻布。
这是由于亚麻布的材质时亚麻,是用亚麻捻成的线织物,化纤以及棉布的丝滑没有存在在画材之中。
亚麻的画材产生了凹凸纹理,凸显出一种有趣的新的材质美感。
这种美感迎合了现代人在审美等方面的需求,画家可以主要精力,在探索新的语言方面,使用西画肌理来表现出来,达到有效借鉴和吸收,表现出独特形式的语言。
肌理是当代工笔花鸟画绘画中的重要的语言组成,在当代工笔花鸟画中呈现出无与伦比的绘画风格和材质上的美感。
结语
当代的工笔花鸟画硕果累累,作品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
这是源于当代工笔花鸟画家对古代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和继承,在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的同时,融入了画家自己主观感受。
对于当代工笔花鸟画的有益探索,将会进一步促进工笔花鸟画的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