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作业3
生态学-生物与环境(三)

生态学-生物与环境(三)(总分:8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80,分数:80.00)1.生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 )。
(分数:1.00)A.90%以上B.50%~70%C.60%~80% √D.80%以上解析:2.在光谱中,380~760nm波长范围的光属于( )。
(分数:1.00)A.紫外光B.红外光C.可见光√D.蓝光解析:3.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 )。
(分数:1.00)A.红光B.紫光C.绿光√D.蓝紫光解析:4.鸟和哺乳动物属于( )。
(分数:1.00)A.恒温动物√B.外温动物C.变温动物D.内温动物√解析:5.生物体对实验环境条件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 )。
(分数:1.00)A.气候驯化B.调节C.驯化√D.适应解析:6.属于生理有效辐射的光质是( )。
(分数:1.00)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解析:7.对生物起着直接影响的邻近环境称为( )。
(分数:1.00)A.地区环境B.生物圈C.大环境D.小环境√解析:8.决定菊科植物深秋开花的因素是( )。
(分数:1.00)A.短日照√B.长日照C.高温D.低温解析:9.下列实例中,主要属于适应温度条件的是( )。
(分数:1.00)A.梨北橘南√B.仙人掌的叶刺C.蛾类的趋光性D.人参在林下才能生长好解析:10.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称为( )。
(分数:1.00)A.光饱和点B.光补偿点√C.光照点D.光辐射点解析:11.旱生植物的特点是( )。
(分数:1.00)A.叶面积较大B.根系发达√C.通气组织发达D.叶片较多解析:12.下列动物的活动,主要受温度因素影响的是( )。
(分数:1.00)A.候鸟的迁徙√B.蛾类在夜问活动C.鱼类的生殖洄游D.飞蝗群集迁飞解析:13.限制生物在海洋中分布,但并不限制生物在陆地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是( )。
(分数:1.00)A.矿质养料B.光√C.温度D.氧√解析:14.溯河洄游鱼类对环境的适应最主要表现是( )。
环境生态学作业

(四)酸雨蔓延
1.什么是酸雨 pH值小于5.6的降水。包括雨、雪在内,其酸性成分主要是硫酸,也有硝酸和盐酸等。酸 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 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 2.对人类的危害 酸雨在国外被称为“空中死神”,其潜在的危害主要表明在四个方面: 一、对水生系统的危害,会丧失鱼类和其它生物群落,改变营养物和有毒物的循环,使有 毒金属溶解到水中,并进入食物链,使物种减少和生产力下降。据报道,“千湖之国”瑞 典因酸雨,从七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中,有1.8万个湖泊酸化。国内报道重庆南山等地 水体酸化,PH值小于4.7,鱼类不能生存,农户多次养鱼,均无收获。 二、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危害,重点表现在土壤和植物。对土壤的影响包括抑制有机物的分 解和氮的固定,淋洗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对植物,酸雨损害新生的叶 芽,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据报道,欧洲每年有6500万公顷森 林受害,在意大利有9000公顷森林因酸雨而死亡。我国重庆南山1800公顷松林因 酸雨已死亡过半。 三、对人体的影响。一是通过食物链使汞、铅等重金属进入人体,诱发癌症和老年痴呆; 二是酸雾侵入肺部,诱发肺水肿或导致死亡;三是长期生活在含酸沉降物的环境中,诱使 产生过多氧化脂,导致动脉硬化、心梗等疾病概率增加。 四、对建筑物、机械和市政设施的腐蚀。据报道,仅美国因酸雨对建筑物和材料的腐蚀每 年达20亿美元。据估算,我国仅川黔和两广四省,1988年因酸雨造成森林死亡,农 作物减产,金属受腐蚀的经济损失总计在140亿元。
3.相关措施
在现代经济中,氟利昂等物质应用非常广泛,要全面淘汰,必须首先找到氟利昂等的替代 物质和替代技术。在特殊情况下需要使用,也应努力回收,尽可能重新利用。目前,世界 上一些氟利昂的主要生产厂家参与开发研究了替代氟利昂的含氟替代物(含氢氯氟烃 HCFC和含氢氟烷烃HCF等)及其合成方法,有可能用作发泡剂、制冷剂和清洗溶剂等, 但这类替代物也损害臭氧层或产生温室效应。同时,也在开发研究非氟利昂类型的替代物 质和方法,如水清洗技术、氨制冷技术等。 1985年,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推动下,制定了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1987年,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组织制定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对8种破坏臭 氧层的物质(简称受控物质)提出了削减使用的时间要求。这项议定书得到了163个国家 的批准。1990年、1992年和1995年,在伦敦、哥本哈根、维也纳召开的议定书缔约国会 议上,对议定书又分别作了3次修改,扩大了受控物质的范围,现包括氟利昂(也称氟氯 化碳CFC)、哈伦(CFCB)、四氯化碳(CCL4)、甲基氯仿(CH3CCl3)、氟氯烃 (HCFC)和甲基溴(CH3Br)等,并提前了停止使用的时间。根据修改后的议定书的规 定,发达国家到1994年1月停止使用哈伦,1996年1月停止使用氟利昂、四氯化碳、甲基 氯仿;发展中国家到2010年全部停止使用氟利昂、哈伦、四氯化碳、甲基氯仿。中国于 1992年加入了《蒙特利尔议定书》。 为了实施议定书的规定,1990年6月在伦敦召开的议定书缔约国第二次会议上,决定设立 多边基金,对发展中国家淘汰有关物质提供资金援助和技术支持。1991年建立了临时多边 基金,1994州年转为正式多边基金。到1995年底,多边基金共集资4.5亿美元,在发展中 国家共安排了1100多个项目
生态学基础生态学(生物与环境)模拟试卷3

生态学基础生态学(生物与环境)模拟试卷3(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有效积温(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有效积温(effective accumulatedtamperature):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
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个常数,称为有效积温(K)。
) 解析:2.露点温度(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露点温度:在不改变气压和水汽含量的情况下,空气温度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
) 解析:3.基础生态位(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基础生态位(fundamental niche):能够为某一物种所占据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
) 解析:4.实际生态位(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实际生态位(realized niche):能够为某一物种所占据的实际上的空间。
)解析:5.胁迫(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胁迫(stress):在资源利用曲线上,系统适宜区之外到最低或最高点之间的区间称为耐受区,此时植物要遭受一定程度的限制,即胁迫。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10、论述单元顶极、多元顶极和顶极格局三种理论,并找出三者间的异同点。
答:(1)单元顶极①代表人物:Whittaker;②主要观点:在同一气候区域内,无论演替初期条件如何,经演替最终都停止在一个最适应大气候的群落上,只要气候不变,人为或其他因素不干扰,此群落一致存在,一个气候区只有一个气候顶极群落,区域内其他生境给以充分的时间,最终都会演替到气候顶极。
(2)多元顶极①代表人物:Tanley;②主要观点:一个气候区内除有气候顶极外,还有土壤顶极,定型顶极等多个顶极。
(3)顶极格局①代表人物:Whittaker;②主要观点:赞成多顶极论,但认为各种顶极不呈离散状态而呈连续变化,形成一个以气候顶极为中心的顶极群落连续变化格局。
(4)共性和区别①共性:A.都承认顶极群落是经过单向变化而达到稳定状态的群落。
B.都承认顶极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都是何时间相适应的。
②区别:A.单元论认为,只有气候顶极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多元论认为,除气候顶极外,其他因素也可以成为演替决定因素。
B.单元论认为,一个气候区最终只形成一个气候顶极,多元论认为,除气候顶极外,还有土壤、地形等顶极。
作业一:1、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哪些方面。
答:1)全球变化: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出现在全球范围内的,异乎寻常的人类生态环境的变化,就是当今科学界,全国政府及公众关注的全球环境变化或简称全球变化。
2)生物多样性: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3)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4)景观生态学:起源于中欧,是80年代后期较年轻的交叉学科。
近年来,日益成为生态学一个新兴研究热点。
2、请写出生物种间相互关系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生物种间关系十分复杂,概括起来有原始合作\共栖\共生\寄生\捕食\竞争等主要形式。
一、原始合作有些学者也把它称为互生关系。
(生态学作业习题

生态学作业习题一、概念解释题1. 生态位(Niche)生态位是指一种生物在其所居住的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生态角色。
具体来说,生态位包括了一个生物在资源利用和生境利用方面的特征,如食性、生活方式、繁殖习性等。
生态位的概念强调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分工,不同物种之间通过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可以避免资源的直接竞争,进而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2. 种间竞争(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种间竞争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为了获取共享资源而进行的直接竞争。
这种竞争可能是通过捕食、争夺领地或争夺资源来表现的,反应了不同物种之间的互相依赖关系。
种间竞争可以导致资源的有限利用,进而影响物种的适应和分布。
根据竞争强度和机制的不同,种间竞争可分为互相抑制和透明竞争。
3. 生态系统(Ecosystem)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体和与其相关的非生物因素组成的一个特定区域。
生态系统包括了生物群落、生物圈和环境因素。
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相互作用,通过能量、物质和信息的流动和循环来维持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可以是自然形成的,如森林、湖泊等;也可以是人为构建的,如农田、城市公园等。
二、问题回答题1. 什么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请简要描述。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在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的传递和转化过程。
能量从太阳等外部能量源进入生态系统后,通过生物群落中的产生者(如植物)吸收并转化为化学能,再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传递给消费者。
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转移,每一级消费者通过摄取下一级的有机物来获取能量。
最后,能量通过生物的新陈代谢和生物体的废物排放被释放到环境中,一部分能量流出生态系统,另一部分则被转化为无机物。
能量流动的最终结果是生物的生长、繁殖和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2. 请解释生态位的概念,并以一个例子说明。
生态位是指一种生物在其所居住的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生态角色。
它涉及了物种在资源利用和生境利用方面的特征,如食性、生活方式、繁殖习性等。
环境生态学大作业

一、1.2 各大水系湖泊污染现状:2006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七大水系的197条河流408个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6%、28%和26%。
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和氨氮。
总体上看,我国流域污染状况是干流水质好于支流,一般河段强于城市河段,污染从下游地区逐步向上游转移。
2008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与2007年持平。
200条河流409个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5.0%、24.2%和20.8%。
其中,珠江、长江水质总体良好,松花江为轻度污染,黄河、淮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
我国湖泊普遍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
多数湖泊的水体以富营养化为特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在几大湖泊中,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尤以太湖、巢湖和滇池污染最为严重。
太湖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水质尚好,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轻污染,特别是1987年以后,污染趋势更为严重,水体中有机污染指标和水体富营养化指标升高。
到了90年代中期,以Ⅲ类水质为主,并开始出现了Ⅴ类水质,意味着太湖已被严重污染。
巢湖流域目前仍处于富营养状态,11个水质监测点中,7个属Ⅴ类和劣Ⅴ水质。
滇池在20世纪70年代水质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
到了90年代,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水质超出Ⅴ类标准,特别是氮、磷浓度很高,曾分别达到7.5、9.19mg/L。
由于昆明市及滇池周围地区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致使滇池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十分严重,作为饮用水源已有多项指标不合格,藻类丛生,夏秋季84%的水面被藻类覆盖。
沿湖不少农村的井水也不能饮用,造成30多万农民饮水困难。
由于饮用污染的水,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滇池特产银鱼大幅度减产,鱼群种类减少,名贵鱼种基本绝迹。
1.3 我国沿海污染情况:四大海区近岸海域中,黄海、南海近岸海域水质良,渤海水质一般,东海水质差。
环境生态学课后练习-第4-6章试题部分

环境生态学课外作业习题集第四章生态系统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生态系统:2、冗余种:3、生态系统4、冗余种5、生态系统信息流6、生态平衡7、生态危机8、生态系统服务9、替代花费法10、市场价值法11、费用支出法11、消耗性使用价值12、遗产价值13、生产性使用价值14、选择价值二、识图题1、下图为游憩全部价值示意图,在横线上写出各数字的代表意义。
①: ②: ③: ②+③: ①+②+③:三、计算分析题1、为了弄清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经刀耕火种撂荒后形成的次生林的生物生产力情况,2003年对不同林分的次生林调查进行了一次调查,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其中,5年生、10年生、14年生和22年生林分叶的被采食量分别为57.4、52.9、115.7和105.5g ·m -2·a -1。
(1)计算不同林分的净生长量。
(2)计算不同林分的净初级总生产量,并分析西双版纳不同林分的次生林恢复的情况。
旅游 费 用旅游人次2、下图为次级生产量的生产过程图。
已知被取食者食用的初级生物量为15000J·m-2·a-1,其中有6000 J·m-2·a-1形成了粪便;在取食者对食物的同化过程中,有4500 J·m-2·a-1被呼吸消耗掉了。
(1)计算取食者同化的初级生物量及其次级生产量。
(2)计算取食者的同化效率和生产效率。
3、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两个基本概念是库和流通率,要表示一个特定的流通过程对有关库的相对重要性,常用周转率和周转时间来表示。
已知面积25hm2、平均水深3m 的某湖泊生态系统中,磷元素的库存为10g/m2,输入和输出的流通率均为2g/(m2·月),请计算分析:(1)计算该湖泊中磷元素的年周转率。
(2)计算该湖泊中磷元素的周转时间。
(3)分析影响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四、简答题1、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具有哪些特点?2、生态系统不同于物理学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具有哪些特征?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特征是什么?五、论述题1、试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特征是什么?2、论述森林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特点。
生态学-人类生态学(三)

生态学-人类生态学(三)(总分:207.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0,分数:0.00)二、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中国将在( )出现人口高峰。
(分数:1.00)A.21世纪上半叶√B.21世纪中叶C.21世纪下半叶D.22世纪解析:2.下面哪种环境问题不属于有毒物质污染?( )(分数:1.00)A.工业三废B.农药C.放射性物质D.植被破坏√解析:3.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 )。
(分数:1.00)A.以动物为研究主体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C.以植物为研究主体D.以种群为研究主体解析:4.下面哪种资源属于可枯竭的自然资源?( )(分数:1.00)A.太阳能B.风能C.潮汐能D.黏土√解析:5.科学家预测,大气中CO2浓度增加一倍,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 )。
(分数:1.00)A.0.1~1.5℃B.1.5~4.5℃√C.4.5~6℃D.6~7.5℃解析:6.下面哪种资源属于非枯竭的自然资源?( )(分数:1.00)A.金属矿物B.非金属矿物C.全球性水资源D.土地资源√解析:7.下面哪类物质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 )(分数:1.00)A.氯氟烷烃B.氟里昂C.四氯化碳D.二氧化碳√解析:8.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地球总水量的比例约为( )。
(分数:1.00)A.3%B.0.5% √C.20%D.万分之一解析:9.人类的存活曲线一般是( )。
(分数:1.00)A.A型B.B型C.C型√D.A或B型解析:10.在下列实例中,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的是( )。
(分数:1.00)A.酸雨B.温室效应C.臭氧减少D.汞等有毒物质的积累√解析:11.目前的世界人口大约为( )。
(分数:1.00)A.60亿√B.80亿C.100亿D.40亿解析:12.酸雨的形成时由于哪些物质在强光照射下进行光化学氧化作用,并和水汽结合而形成的?( )(分数:1.00)A.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氮D.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解析:13.( )是广泛的社会经济条件的一个最灵敏的指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 姓名谈中山
课程代码020038
课程名称环境生态学
评阅教师
第 3 次任务
共 3 次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关于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C )。
A、自然原因是主要的
B、环境发展的必然
C、人为原因更为重要
D、环境问题的产生完全由人类的活动决定
2、下列属于环境污染的问题是( D )。
A、森林破坏导致的水土流失
B、草原破坏导致的沙漠化
C、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
D、大量使用化肥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
3、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灌溉会导致( D )。
A、土壤盐渍化
B、水土流失
C、水体污染
D、土地荒漠化
4、形成酸雨危害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是( C )
A、氧化碳
B、二氧化硅
C、氧化氮
D、氟氯烃
5、关于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D )
A、我国酸雨主要是碳酸型酸雨
B、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
C、我国酸雨区面积正在缩小
D、酸雨不仅腐蚀建筑物,而且危害人体健康
6、( A )是形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条件。
A、氮、磷
B、重金属
C、有机物
D、放射性物质
7、在土壤自净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B )。
A、植物
B、微生物
C、植物和土壤动物
D、土壤动物
8、下列几种气体( D )不是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成分。
A、CH4
B、NO
C、CFC S
D、NH3
9、大气污染控制中,将粒径小于10 微米,能较长期在大气中飘浮的可吸人颗粒称为( B )。
A、粉尘
B、飘尘
C、降尘
D、总悬浮微粒
10、水被污染程度,可由溶解氧[DO]、生化需氧量[BOD]、( D )[COD]、总需氧量[TOD]和总有机碳[TOC]等多项指标综合表示。
A、浊度
B、矿化度
C、化学需氧量
D、酸碱度
11、赤潮是由哪类水体污染物造成的。
(A )
A、需氧污染物
B、重金属
C、植物营养物
D、农药
12、大骨节病是由水中(A )含量过多造成的。
A、砷
B、汞
C、镉
D、氟
13、林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吸收有毒气体,使空气得到净化,这个现象说明( A )。
A、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B、植物具有应激性
C、林木适应有毒气体
D、生物具有遗传性
14、近些年我国海域频发赤潮,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是( A )。
A、环境污染导致某些藻类大量繁殖
B、人类大量捕捞鱼所致
C、温室效应导致水温升高
D、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15、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之一是(C )。
A、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SO2的植物
B、营造城市绿地
C、对排放废气的工厂责令整改
D、减少氟里昂制品的使用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用“√”或“×”,表示对
或错的判断)
1、按污染物的来源,污染物可分为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
(√)
2、按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物。
(√)
3、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污染物。
(√)
4、重金属的物理形态不同,植物对其吸收、迁移的方式也不同。
(√)
5、动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一般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途径。
(√)
6、影响植物吸收、迁移污染物的因素很多,主要决定于植物种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
污染物的种类形态和外界环境等特点。
(√)
7、污染物在环境中具有易变性。
(√)
8、植物能够黏附和吸收气态污染物,黏附污染物的数量主要决定于植物的光滑程度。
(√)
9、到达根表面的污染物一定被植物吸收。
(×)
10、叶片吸收的重金属不能向下移动。
(×)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什么是水体污染的生态防治?
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家庭、机关、商业和城市公用设施。
其中主要是粪便和洗涤污水,集中排入城市下水道管网系统,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排放。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其他废弃物进入江河湖海等水体,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所造成的污染。
这会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到水的利用价值,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2.什么是生物监测法?
生物监测又称“生物测定”,是指以环境生物学理论为基础,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而在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用以补充物理、化学分析方法在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方面的不足。
生物监测利用生物对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反应,即在各种污染环境下所发出的不同信息,来判断环境污染状况。
对污染物敏感的生物种类都可以作为监测生物。
按照监测生物系统的结构水平、监测指示及分析技术等,可以将生物监测方法大致分为四大类,即生态学方法、生理学方法、毒理学方法及生物化学成分分析法;按照环境要素可以将生物监测方法分为水环境生物监测和大气环境生物监测两大类。
总体来说,环境系统十分复杂,生物监测只有与物理、化学监测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3.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包括以下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如阳光热能水空气等2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3消费者主要是动物4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细菌和真菌
4. 生态规划的定义是什么?
生态规划的实质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去综合地、长远地评价、规划和协调人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转化的关系,提高生态经济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生态规划关心的是在发展过程及资源开发中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人的自然观的直接体现。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大气污染防治中的植物修复技术的四大主要功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说的“道”不单指自然界的道,但是儒家贵义贱利的理论,认为求利活动应受义的制约。
义利思想即关于人们求利活动与道德规范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荀况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各家的富国思想。
商鞅和以后的韩非。
此外,发展农业生产是国家富强的唯一途径,主张经济活动应顺从自然法则运行。
他们的经济思想,起着深远的影响,君孰与不足”,主要如下,又是战士之源。
孔丘提出要“足食足兵”。
“利”主要指物质利益,儒家在新经济时代具
2.什么是污水生物系统,各污染带有哪些主要特征?
污水处理工艺不同原理也不尽相同的。
拓展阅读:污水处理 (sewage treatment,wastewater treatment):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
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作答结果:
完成日期:得分:
评阅时间:
课程名称:环境生态学第 3 次任务评阅教师:沈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