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理发店散文
理发店里的夏日小欢乐

理发店里的夏日小欢乐
### 理发店里的夏日小欢乐
夏日的午后,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繁忙的街道上。
在这个炎热的季节里,人们寻找着各种方式来降温解暑。
而我,选择了走进街角那家熟悉的理发店,享受一段属于自己的夏日小欢乐。
理发店的门面不大,却装饰得温馨而精致。
一进门,凉爽的空调风迎面扑来,仿佛将夏日的炎热瞬间隔离在外。
店里播放着轻松的爵士乐,让人的心情也随之放松。
老板是个热情的中年人,见到我便露出了熟悉的笑容。
“来了啊,今天想换个什么样的发型?”他边说边递给我一本发型册。
我随意翻看着,心里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
“就交给你了,给我来个夏日清爽的发型吧。
”我笑着回答。
理发师开始了他的工作,剪刀在他的手中轻盈地舞动,每一下都精准而有力。
我闭上眼睛,感受着头发一丝丝地落下,伴随着剪刀的“咔嚓”声,仿佛夏日的烦闷也随之消散。
在理发的过程中,老板和我聊起了家常,从天气谈到了最近的生活琐事。
他的幽默和风趣让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中,一个清爽的夏日发型已经呈现在我面前。
镜子里的我,头发被修剪得干净利落,额头上多了几分凉意,整个人看起来精神了许多。
我满意地对着镜子笑了笑,对老板说:“太棒了,感觉整个人都焕然一新。
”
付完钱,我走出理发店,阳光依旧灿烂,但似乎不再那么炙热。
我轻抚着新剪的发型,感受着夏日的微风,心中充满了小欢乐。
理发店里的夏日小欢乐,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发型改变,更是一种心情的释放和生活的享受。
在这个炎热的季节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清凉和愉悦,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理发店的变革散文

理发店的变革散文理发店的变革散文每年的二月二,24节气中的春分,又称“龙抬头”;中国民间的传统是大人、小孩都要选择这一天理发,预示着一年里好的兆头。
说起理发,我多年来就想写篇关于理发的文章,不是逸闻趣事,而是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理发店的变革、变味,有一种像雾像雨又像风的感觉。
记得我小时候是没有理发店的,只有理发师傅挑个担子带上理发工具上门理发;老家天长人称为“包头”,那时候,理发师傅不但会理发,还有掏耳朵、刮胡子等技艺。
后来到了八十年代中期,逐步有人在街市上或岔路口的门面房开理发店,让一些爱美的靓男俊女们可以利用逢集到理发店理发,比以前等上门理发方便了,同时还开始有发型了,主要是烫头。
这无可厚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那个年代的理发师95%都是男同志,女同志几乎没有,传统认为:人的头部很重要,不能让女人随便乱摸;还有就是,一般家里面,父母不会女孩子学习理发手艺。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理发行业在近20年的发展中达到了鼎盛,各种美容美发培训机构多了起来,理发店也开到了街头巷尾与机关厂矿。
上次去合肥宿州路理发,小小一条义仓巷,不足500米,就有大小理发店20来家。
名称花里胡哨。
原来最初就是:小王理发室、张三理发店、陈姐发屋等简单易懂;逐步发展成了:温州发廊、妹妹造型、阿雅洗头房、XX美发沙龙、XX理发精公社。
服务项目也逐步扩大:最初就是单一的理发,掏耳朵、刮胡子,现在发展成洗头(水洗、干洗)、新娘化妆、按摩、面膜、美体,还有啥男女SPA等等;也有挂个美容美发招牌不会理发的',专干不法勾当的等。
收费离谱。
原来简单理发,3元、5元的,简单明了;现在一般进理发店理一次发,没有一两百,怕是出不来的。
一进去热情好客,倒茶递水,先是洗头,接着问你可有熟悉的造型师,你说没有,那接下来就开始“宰”了。
我曾经去过一家理发店,店面外表不大,但里面楼上楼下,还有好多套间,装修豪华考究,有好几百平方。
服务生洗头就开始问有没有他们店金卡、银卡之类的,我说没有,服务生接着向我推荐他们的几位造型师,什么阿华、SJIK、阿斌等,我很反感,但碍于面子,此时又不能走;只有忍不说话。
我身边的小人物理发店作文

我身边的小人物理发店作文在我家小区的角落里,有一家小小的理发店。
这家店可不像那些装修豪华、高大上的美发沙龙,它普普通通,甚至有些简陋,但对我来说,却有着不一样的魅力。
理发店的老板是一位大叔,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老张。
老张长得不算帅气,身材还有点发福,笑起来眼角会有深深的皱纹。
可每次看到他的笑容,我都觉得特别温暖,就像冬天里的暖阳,照得人心里亮堂堂的。
有一次,我考试没考好,心情特别低落,耷拉着脑袋走进了理发店。
老张一眼就看出了我的不对劲,他一边摆弄着理发工具,一边笑着问我:“小朋友,咋啦?愁眉苦脸的,难道是被老师批评啦?”我摇摇头,小声地说:“考试没考好。
”老张停下手中的动作,认真地看着我说:“这有啥呀!一次没考好又不代表永远考不好,就像这头发,剪坏了一次,下次还能修得更好看呢!”我听了,心里不禁一动,真的是这样吗?老张的手艺那可是没得说。
他的手就像有魔法一样,能把每个人的头发都打理得服服帖帖。
记得有一次,一位阿姨走进店里,说想要一个时尚的发型。
老张上下打量了一番,自信地说:“没问题,包在我身上!”只见他手中的剪刀上下飞舞,不一会儿,阿姨的新发型就出炉了。
阿姨对着镜子左看右看,脸上笑开了花,直说:“老张,你这手艺真是绝了!”老张得意地扬了扬头,说:“那可不!”店里的客人总是络绎不绝,大家都喜欢来找老张理发。
有时候人多了,大家就坐在一起聊天,那场面可热闹了。
有一次,一位爷爷来理发,还跟老张讲起了他年轻时的故事。
爷爷说:“我年轻的时候啊,那可是村里的帅小伙儿!”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老张的理发店虽然小,但是充满了温暖和欢乐。
这不就像一个小小的港湾吗?在外面经历了风风雨雨,到这里就能找到片刻的安宁和舒适。
我觉得老张不仅仅是一个理发师,他更像是一个能给大家带来快乐的魔法师。
他用他的手艺和笑容,让每一个走进店里的人都能开开心心地离开。
难道这样的小人物不值得我们尊敬和喜爱吗?这就是我身边的小人物理发店,它虽然普通,却给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和感动。
理发随笔散文

理发随笔散文理发随笔散文1新修理完头发的一段日子,镜子里还算看得过去。
时间稍久,头发便像久未修剪的草坪滋蔓得长短不一起来,这时就想着该理发了。
吃饭穿衣需要不断变换口味和款式,进进出出、挑挑拣拣;理发不同,一般选择的是经常光顾的一家。
毋庸多言,坐在椅子上,一番围裹,听任剪刀咔嚓咔嚓地上下翻舞,吱吱的电推刨在耳边低鸣,脑袋被人任意地拨来拨去,你丝毫没有怨言,听之任之,甚至还很惬意。
高贵的要低头,贫贱的也要抬头,身份地位此时已经彰显不出任何差异了。
男人理发是为了修剪齐整,维持一种自认满意的状态;女人理发则更多的是追求一种变化着的心理满足。
现在的美容美发师会刮脸的少了,也许是不屑一顾。
胡子长了,初始稍感拽疼,随着剃刀在脸上一遍遍地趟过,胡子茬便隐没在皮肤之下,老苍的皮肤便像刚发硎过的油石一样,粗糙中略微有了些滑一润和光泽。
心情不好时,一趟下来,所有的烦恼和郁闷会随着掉落的发一丝散落一地,清爽了许多,人也看着精神了。
其实理发有时就是一种心情的修整。
理发随笔散文25月20日那天,我给宝宝理发。
从白天起,我就开玩笑式地念叨了两遍,到晚上正式开工的时候,小家伙平静地和我一起做准备。
他端坐在卫生间的小凳上,非常淡定地配合我穿上罩袍,然后看我走来走去地拿东西。
言归正传,开始理发。
嗡嗡的机器震动了起来,宝宝倒是不怕,但是一碰到他耳朵和脖子时,他就“咯咯”笑着缩起来躲到一边,嘴里还叫着:“好痒哎!”我也笑起来,说:“后面剪好啦,宝贝,还有左边耳朵这里没弄好,把头转过去。
”他“吃吃”笑着,勉强转过头,等我一碰,他又缩起来。
于是两个人嬉笑着,拉锯式一点一点理完了头发。
清洗战场时,小家伙很好奇地看着一地的头发随流水浮起扭啊扭啊地冲向下水道,眼睛一眨也不眨。
我逗趣问他:“这是谁的头发呀?这么可爱。
”他嘿嘿笑着回答:“仔仔的!”冲冲刷刷一通,我牵着被洗得干干净净、香香嫩嫩的宝宝走到卧室,用干帕子把他再擦一遍。
擦完,他像得令一样,蹭蹭几下爬上床,撒欢似地在被子上蹦啊、滚啊、笑啊。
小学语文经典美文一个没有名字的理发店

一个没有名字的理发店美文在小城幽深的一个胡同里,有这样的一个不起眼的理发店。
它安静错落于这个尘世烟火都甚为稀薄的小角落里,色调素朴的黑白色调的店招上,简单的只是理发、纹身、发型设计几字而已。
它是如此的不起眼,如此的简素。
简素的只是告诉你这是一个可以为你理发、纹身、发型设计的地方而已。
这个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的理发店,这根本就会是一个无法引起路人多少注意的理发店。
可是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没有名字的理发店,遇到的一个人,却让我徒生了许多关于人生的感慨。
初见这个小店的时候,我是并不打算踏足这家理发店的。
一直是长发的我,总是疏于料理自己的头发,所以我甚少进理发店。
可是前天,刚刚不久才在广场里,刚刚纵情扭动我的腰肢和尽情张狂我的奔放舞姿后的我,一层层细腻腻的汗水还汗涔涔得浸透我全身的时候。
我走在这初秋的夜晚,秋风伴着些许凉意在抚触我的肌肤,发际里裹着黏腻的汗水划过我脸的那刻,我有点厌恶这种被长发裹挟出来的汗水。
看着自己寂寞的身影被城市错乱的灯火拉得老长老长,地上的那个长发影子的我,那温顺的长发只会在这灯火万家的秋夜里,随着秋风的轻抚而温柔抚摆而已,一点自主桀骜的个性都没有。
那刻,我突然就不喜欢我的长发了。
就如同厌倦了一个爱了多年的人,在我的一念之间,就那样在片刻间被我放弃了。
那刻,我甚是怀念起短发的感觉了。
这是什么感觉呢?就是那种,用手轻轻一触,那种一手就能抵触发根的感觉,似乎所有全部的发丝都能轻而易举被掌握在手心里的感觉。
我喜欢这种感觉,我急迫得想找回这种感觉。
于是,我突然那么急迫得想改变一下自己,而这10年都没变过的长发,就是我能想到的要改变的东西。
我即刻意识到自己要做的事情就是马上找一个理发店,我要剪发,剪短发。
这时,近在咫尺的拐角正好有几个理发店赫然在目。
急匆匆走近,第一家是一家叫做第六感的小店,简单却带着青春的张扬气息。
我被这个带着青春躁动的血液的名字吸引了,我迫不及待的推门而入。
在这不大的理发店里,有一个高高个子年轻的男理发师正在细心的为一个女生在剪着头发,而在沙发上的的是几个娇俏的小姑娘在翘首等待。
散文理发摊

散文理发摊理发摊随来随理,便利快捷。
人流不断,上一个理好刚刚站起,下一个立即坐下。
理发师梳头发、下推子,动作流程,规范熟练。
不妨碍交通,不影响行人,不叫不喊。
理发的人欣然而至,满意而去,这就是街头理发摊。
理发摊物品简陋。
一把理发剪子,两个凳子,一个用于理发,一个是等候理发人坐的,一个小木箱,里面放着染料等,最贵重的就是那个给理发剪子供电的电瓶了,箱子侧面贴着用A4纸打印的“理发10元”字样,全部家当就这些。
我家小区门外街头路边,一排高大、粗壮的杨树之间,一棵树桩上不高不矮处挂着一面镜子,这就是其中一个理发摊位,前几年,在这里理发的是一个中年妇女。
据理发师郭师傅说,曾在这里理发多年的女师傅原是他的同事,因家里有事不能出来了,他是由她介绍来到这里的。
郭师傅说,他曾经开的理发店拆迁又因别处房租费高而没有继续租房开店。
来这里理发的人也分有时段。
下班时间,多半是在工地上忙碌的民工,市场里摆摊卖东西的小商小贩,上班时间多半是送了孙辈上学返回的长者和大人带着的孩子,也经常看到,人们用轮椅推着行动不便的老人。
同行不是冤家。
这条路边不仅只有郭师傅一人,他们相互见面笑一笑算是打了招呼,谁也不嫌弃谁争抢了自家的生意,反正这里不缺少人气,只管理好自己顾客的头发就是了。
收摊前他们各自都要清理自己用过的地盘,把地上的头发打扫的干干净净,有时没有带扫把的还要相互借用一下。
我过来过去经常经过这里,有时候放慢脚步看看,师傅们头发理得又快又好,小平头理得端端正正,棱角分明,该刮的地方刮得干干净净,不同年龄,男女老少的发型都会理,总能让人满意而去,技艺堪称精湛。
前几年,有坐在街头路边理发失“面子”的想法,有怕熟人看见笑话的顾虑,一直没有在摊上理发。
去年一段时间,多年定点的理发店里的师傅忙于孩子功课的事,常不上班。
不得不在摊上理了一次,郭师傅理发特别用心,尽管头发稀疏,但依然理得认认真真。
发型理得好,收费又低,何乐而不为呢?从此,我也成了理发摊的常客了。
理发店里的等待时光

理发店里的等待时光在繁华的都市中,有一家温馨的小理发店。
它坐落在一条古老的小巷里,绿树成荫,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这里,是我在忙碌生活中的一片小天地,而我最难忘的,便是在那里度过的等待时光。
那天,我如约来到理发店。
店内已经座无虚席,师傅们正忙碌地为顾客们修剪头发,洗发的小工则在忙着为下一位客人做准备。
我拿了号,找了个角落坐下,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刚开始,我有些焦躁不安,觉得时间过得很慢。
但渐渐地,我适应了这个环境,开始观察周围的人和事。
理发店里,形形色色的人都有。
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朝气蓬勃的青年,还有活泼可爱的孩子。
他们或交谈,或沉思,或翻阅杂志,各自享受着这段等待时光。
我发现,理发店的氛围非常和谐。
师傅们手法熟练,神情专注,每当剪子剪落,都能带起一串音符。
洗发的小工手法轻柔,细心地为客人按摩,让人倍感舒适。
而顾客们也表现得十分谦和,互相礼让,让整个理发店充满了温馨和谐的氛围。
在这段等待时光里,我还结识了一位老爷爷。
他满头白发,却精神矍铄。
他告诉我,这家理发店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他从小就在这里理发,见证了这家店的变迁。
他还告诉我,这家店的师傅手艺非常好,而且价格公道,所以附近的居民都愿意来这里理发。
终于轮到我了。
在理发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师傅的敬业。
他认真地为我修剪,不时询问我的意见,确保我能满意。
而我也在这段等待时光里,体会到了生活的美好。
理发店里的等待时光,让我明白了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它教会了我耐心、谦和与尊重,也让我懂得了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这段时光,成为了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记忆。
郭西明丨理发(散文)

郭西明丨理发(散文)
今年春天有幸随界首市作家协会采风团到东城参加“喜看东城新变化”采风活动,一路走,一 路看,大家被东城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宽阔的街道,林立的高楼,花园式的村庄,万亩森林公 园让大家流连忘返。
不过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在随湾村看到的一个乡村理发店,一个干净洁净的理发店,虽然算不 了高大上,但是让人看着舒坦。就连城里的一般理发店也没有它收拾的漂亮。年轻的理发师正在 忙着为顾客理发。说到理发我的思绪万千,理发本来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看着这样的理发店我 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当年在老家理发的点点滴滴来。
我小时候剃头从来没有出过村子,总以为剃头都是这样的,就这样在老家剃了十几年的头, 直到后来到了镇上上初中,才知道集市上还有专门的理发店。因为离开了家乡求学,回家的也是 有时候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老家的剃头师傅不再挨村去剃头了,后来听说老师傅去世了。
如今村里人剃头都到集上的理发店了,也有一些理发店也开到了村头,一间间装修的亮亮堂 堂干净卫生的店面,理发的工具也改进了,手推子变成电动的了,刮胡子的刀片都是一次性的 了,这样保障了理发的卫生安全。在这样的环境让前来理发的顾客感受到理发就是一种享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小理发店散文
不知何时,小区后门的保安室,变成了一个小小理发店。
说它小,是因估摸着只七八个平方,摆了两张转椅,一个供客人洗头的台子,角落里一把木椅,再不能多放物件了,四五个人往里一站,就显拥挤。
理发店的店主,是一位三十来岁女子,见人总爱微笑,小小的店面,被她收拾得整齐而干净。
某日,闲来,见店里没人,便进去洗头。
很享受,女店主洗头的过程。
上上下下,抓、搓、揉,手的力道也正好,冲洗得也干净。
接下来,就是吹发了,她吹头发啊,那叫一个轻柔,轻轻地用手拨弄着,像吹一件艺术品。
闭着眼,任她在头上吹来吹去。
这时,店主在耳边轻声说:美女,你的头发真好,又黑又厚,只是有点干枯,以后有空,可以做个水疗护理,时间一长,头发摸起就顺滑了。
今天,我先帮你设计编一个,适合你气质的发型,你看,可好?轻柔的商量语气,不由得点头答应。
只见她熟练地在我头上,这边挑一缕头发,那边挑一缕头发,眨眼之间,就编好了,之后又把我斜刘海,修剪成齐刘海,再用吹风机把它吹直。
“好了”,女店主微笑地说。
拿来眼镜,仔细地在镜中看一下新发型。
啊!那还是我吗?怎么看起来,那么的清爽,隐隐的还透出知性的书卷气,好满意这个发型,
连声道谢。
女店主在一边微笑着,看着她的作品,那眼神有成就感在里面。
回到家,女儿见了马上说:“妈妈,你梳这样的发髻,好漂亮,好显书卷气……”听着女儿的赞美,心里那个美啊。
良人在一边看着,觉得那眼神也亮了起来,晚上悄悄地问他,好不好看。
回答:本来就美,这样一收拾就更美了,心里那个甜啊。
心里加倍感谢理发店的店主,让我重新焕发新面貌。
自此常常地光顾这家小小理发店,来来去去间,我们也成了朋友,她还教会我简单的发髻编法。
同时让我体会到,,女人要爱惜自己的容颜,内外都要兼修,这样别人看了喜欢,自己也增加了自信心,走到哪里都是一道风景。
理发店店主用心地经营这个店,慢慢地,生意好了起来,她一个人已忙不过来。
之后,来了一个小姑娘学徒,那小姑娘好小啊,一问,才知道,只有十六岁。
刚开始,怯怯的放不开手脚,后来我告诉她,洗头的时候,忘记这是顾客的头,只当它是一颗大白菜,记得把这颗白菜洗干净就行。
常常的当着众人面夸奖她。
几个月下来,成长得很快,顾客开始夸她洗头舒服,干净。
可是长久地把手泡在水里,小姑娘的手已经在这冬季里,开始红肿,开裂了,有次见她在店外偷偷哭,估计手疼,见了心里好难过。
回家,吃饭时,看女儿的手,细细小小的真好看,再看自己的手,也是白净细腻像娃娃手,再想那理发店的小姑娘的红肿开裂的手,想她小小年
纪就过早地尝到生活的艰辛,心生怜惜,但又无可奈何,我只能尽力,让女儿过得舒适些。
又一个年底,理发店生意更加的忙碌,常常地顾客排着队等候。
于是店主又请了一位小伙子,小伙子的.手艺也挺好,不多话,这点最欣赏。
这家小小理发店,已溶入我的生活了。
不定时地去洗头,护理,有时参加聚会,还会要求店主帮我化一个淡妆。
一天天的理发店的生意变好了,而我们这些顾客也一天天得变得美丽了,真心地感谢那总带着微笑的,小小理发店的店主。
希望她好好地经营自己的小店,我会一直追逐她的。
我们都是平凡的小女子,在各自的天地里,守着一份小小的安宁,过着平淡的烟火生活,但我们都会,含着微笑,温润地活着,如此,就好。
【小小理发店散文】相关文章:
1.树下的理发店散文
2.小小竹林散文
3.小小新娘花散文
4.迎春使者小小花散文
5.理发店趣味对联
6.理发店的开业对联
7.理发店小厮故事
8.我是小小圣女果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