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可靠性准则及规定

配电可靠性准则及规定
配电可靠性准则及规定

配电系统可靠性准则及规定

一、电力系统可靠性准则的一般概念

所谓电力系统可靠性准则,就是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或运行中,为使发电和输配电系统达到所要求的可靠度满足的指标、条件或规定,它是电力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所依据的行为原则和标准。

电力系统可靠性准则的应用范围为发电系统、输电系统、发输电合成系统和配电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行和维修工作。

电力系统可靠性准则考虑的因素一般有:①电力系统发、输、变、配设备容量的大小;②承担突然失去设备元件的能力和预想系统故障的能力;③对系统的控制、运行及维护;④系统各元件的可靠运行;⑤用户对供电质量和连续性的要求;⑥能源的充足程度,包括燃料的供应和水库的调度;⑦天气对系统、设备和用户电能需求的影响等。其中①、②、⑥等因素可由规划、设计来控制,其余各因素则反映在生产运行过程之中。

电力系统可靠性准则按其所要求的可靠度获取的方法、考虑的系统状态过程及研究问题的性质不同,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1.1. 概率性准则和确定性准则

电力系统可靠性准则按其要求的可靠度获取的方法,分为概率性准则和确定性准则。

(1)概率性准则。它是以概率法求得数字或参量来表示提供或规定可靠度的目标水平或不可靠度的上限值,如电力(电量)不足期望值或事故次数期望值。因此,概率性准则又称为指标或参数准则。此类准则又被构成概率性或可靠性评价的基础。

(2)确定性准则。它采取一组系统应能承受的事件如发电或输电系统的某些事故情况为考核条件,采用的考核或检验条件往往选择运行中最严重的情况。考虑的前提是如果电力系统能承受这些情况并保证可靠运行,则在其余较不严重的情况下也能够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因此,确定性准则又称为性质或性能的检验准则。此类准则是构成确定性偶发事件评价的基础。

概率性准则较之确定性准则考虑更为广泛,用概率法求得的可靠性指标可以得出对事故风险度的较佳估计。

1.2. 静态准则和暂态准则

电力系统可靠性准则按照电力系统的动态过程和静态过程的不同,可分为暂态准则和静态准则。

(1)静态准则。它仅考虑在相当长时间的各种不同电力系统静态情况下和系统无扰动的情况下,系统供电能力的所有各种可能情况的可靠性指标。因此,静态准则又被称为充裕度准则。

(2)暂态准则。它仅考虑在电力系统发生事故的很短暂的暂态过程中,包括运行人员的反应能力在内的电力系统维持安全稳定运行的能力,例如机组的无功响应能力、机组的带负荷能力等。因此,暂态准则又称为安全性准则。

1.3. 技术性准则和经济性准则

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准则按研究问题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技术性准则和经济性准则。

(1)技术性准则。它考虑的是为保证供电质量和可靠性,系统必须承受的考核和检验条件。

(2)经济性准则。它考虑的是经济问题,包括事故停电损失值与固定和运行费用值总费用的优化。

此外,电力系统可靠性准则还可以根据所应用的范围,按电力系统各主要环节分为发电系统准则、输电系统准则和配电系统准则;按生产工作过程分为规划准则、设计准则和运行准则等。

由于现代社会对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和停电后迅速恢复供电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各国对电力系统都制定了各种可靠性准则。根据国际大电网会议的调查报告,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在发电、输电和配电方面制定了有关规划、设计或运行的可靠性准则。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北美电力可靠性协会及所属9个地区协会建立的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可靠性准则;英国电力委员会建立的《供电安全导则》;英国中央发电局建立的《发电厂接入系统计划安全标准》及《超高压输电

网计划安全标准》;美国邦维尔电力局(BPA)建立的可靠性准则;北美电力系统互联委员会(NAPSIC)建立的运行可靠性最低准则;美国东北区联网协调委员会(NPCC)1967年9月建立的互联电力系统设计和运行基本原则,1969年4月建立的继电保护及有关装置的最少维修导则,1970年8月建立的大电力系统保护原则,1979年1月建立的大电力系统重合导则;前苏联电力和电气化部建立和批准的电力系统稳定导则等。

我国在1981年颁发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和1984年颁发的《电力系统技术导则》中也制定了相应的准则。

二、配电系统可靠性准则的概念

配电系统可靠性准则就是在配电系统规划、设计或运行中,为使配电系统达到要求的可靠度必须满足的指标、条件或规定,也是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所依据的行为原则和标准。

配电系统可靠性准则必须与用户的需要及系统对供电充裕度的需求相一致,其基本内容包括供电质量和供电连续性两个方面。供电质量一般以允许的电压和频率水平来表示;而供电连续性则表示成规定连续性满足用户供电质量要求的项目,通常以停电及停运的频率、停电及停运的平均持续时间以及年停电、停运时间的期望值等作为评价供电连续性的参数。采用什么标准最为合理,应视各国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把它与经济性联系起来加以优化,求出最佳的可靠度。而经济性则主要反映在供电成本和停电造成的损失两个方面,可靠度愈高,供电成本费用愈多,停电损失费用愈少,反之亦然。

研究结果表明,供电成本费用和可靠度成递增关系,可近似地用指数函数来表示。其特征系数与全系统的状况、设备费用及性能指标有关。而停电损失费用则与可靠度呈递减函数关系。停电损失费用系指因停电影响用户生产给国民经济造成的减少和国民收入的减少,供电部分因停电造成的电费收入的减少,以及其它全部经济损失。此外还包括了由于大规模停电而给社会生活造成的恶劣影响等。最佳可靠度可以由供电成本费用和停电损失费用与可靠度关系曲线叠加后的总费用的最低值来决定。因此,各国和各电力系统有关配电系统可靠性准则的具体规定也是各不相同的。

三、我国城市电力网可靠性的规定

城市电力网(简称城网)是城市范围内为城市供电的各级电压网络的总称,它既是电力系统的主要负荷中心,又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而对城市电力网的可靠性规定,则是搞好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加强城市电力网改造和建设的重要依据。

在我国,有关城市电力网的可靠性规定,是主要体现在《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和《全国供用电规则》(以下简称《规则》)中。

1985年5月,水利电力部为了适应城市电力网规划和建设的需要,在总结1981年由原电力工业部和原国家城建总局联合编制并颁发的《关于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若干原则(试行)》的执行情况及全国电力网改造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由原水利水电部同城市建设环境保护部组织有关单位讨论并制定了《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试行)》。1993年3月,能源部和建设部又委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城市供电专业委员会在原有试行本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补充,正式颁发。

新的《导则》从技术经济和可靠性两个方面对城市电力网的规划编制和要求、负荷预测、规划设计的技术原则、供电设施、调度、通信、自动化、特种用户的供电技术要求等作了详细而具体的规定,既总结了近几年来我国各地执行《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试行)》以来的实践经验,又吸取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并贯彻了国家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是我国在编制和审查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进行城市电力网改造和建设的依据和指导文件。

1983年8月,原水利水电部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协调供电与用电关系,确立正常的供电秩序,以实现安全、经济、合理地使用电力,在1972年7月颁发的《供用电规划(试行本)》的基础上,总结供用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广泛征求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的意见,修改而成《规则》。它是供用电系统改造、建设和运行管理的依据和指导性文件。

上述两个文件从供电质量、安全及供电连续性等方面对城市电力网的可靠性作了规定,这些规定在事实上构成了我国有关城市电力网的可靠性准则。

《导则》规定,城网布局、负荷分布、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电压和电能的损失、负荷预测、电网结构及电网的经济效益等是编制城市电力网规划的主要内容。城市电力网规划应着重研究电网的整体,应从分析现有城网的状况、根据

需要和可能改造和加强现有城网入手,研究负荷增长规律,解决城网的结构布局和设施标准化,提高安全可靠性,做到远近结合、新建和改造相结合、技术经济合理。

在实施城网远期规划后,应使城网具有充分的供电能力,能满足各类用电负荷增长的需要、供电质量、可靠性达到规划目标的要求。

在经济分析中,供电能力、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建设工期能同等程度地满足同一地区城网发展需要,是规划、设计方案比较的可比条件之一。方案比较可用优化供电可靠性的原则以取得供电部门和全社会最大的经济效益。

作为可靠性重要内容的负荷预测,是城网规划设计的基础。为使城网结构的规划设计更为合理,负荷预测应从用电性质、地理区域或功能区分、电压等级分层等三个方面分别进行。

城网的标称电压应符合国家标准:送电电压为220kV;高压配电电压为110、63、35kV;低压配电电压为380/220V。

《规则》规定,供电局和用户都应加强供电和用电设备的运行管理,切实执行国家、电力部制定的有关安全供用电的规章制度,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供电的连续性,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为用户服务。供电局对用户的供电电压,应从供电的安全、经济出发,根据电网规划、用电性质、用电容量、供电方式及供电条件等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然后加以确定。

四、城市电力网的可靠性标准

所谓城市电力网可靠性标准,实际上就是在城市配电系统(配电网络)的可靠性准则。如前所述,它包括供电质量和供电连续性两个方面。

4.1. 供电质量

供电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供电频率的允许偏差

在《规则》中规定:电网容量在300万kW及其以上者,供电频率偏差为±0.2 Hz;电网容量在300万kW以下者,供电频率偏差为±0.5Hz。

(2)用户的受电电压质量。在《导则》中引述了国家标准GB12325《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的规定:35kV及其以上供电电压正负偏差的绝对值

之和不超过规定电压的10%,如供电电压上下偏差为同符号(均为正或负)时,按较大的偏差或绝对值作为衡量依据;10kV以下三相供电电压允许偏差为额定电压的±7%;220V单相供电电压允许偏差为额定电压的+7%与-10%。《规则》对用户受电端的电压变动幅度也作了类似的规定。

(3)电压损失。在《导则》中规定了城市配电网络各级电压的允许电压损失的范围。

(4)对特殊用户供电的质量。对特殊用户供电的质量要求为:

○1各类工矿企业和运输等用电部门中可能引起电网电压及电流发生畸变的非线形负荷。《导则》规定,该类用户注入电网的谐波电流及电压畸变率必须符合SD126《电力系统谐波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

○2冲击负荷及波动负荷(如短路试验负荷、电气化铁道、电弧炉、电焊机、扎钢机等)引起电网电压的波动及闪变。《导则》引述了国标GB12326《电能质量—电压允许波动和闪变》的规定。

○3不对称负荷。由于不对称负荷引起负序电流,电网中通常以负序电压U2与所加电压U N之比(U2/U N)来计算不平衡度。《导则》规定,低压电网中95%的情况下,不平衡度必须不超过2%,在中压电网中必须不超过1.5%,在高压电网中不超过1%。

4.2. 供电的连续性

《导则》规定,对用户连续供电的可靠程度应满足电网供电安全准则及满足用户用电的程度两个目标,这在第一章第一节已详细叙述,在此不再赘述。

第四节提高配电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配电网可靠性的主要指标是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和用户年平均停电次数,根据前面几章的分析,它们都是故障率、系统裕度(联络状况或联络率)及故障修复时间的函数。因此,对于配电网来说,要改善和提高可靠性,所采取的措施有三个方面:防止故障的措施;改善系统可靠度的措施;加速故障探测及故障修复,缩短停电时间,尽早恢复送电的措施。

一、防止故障的措施

由于配电网使用的设备面广而分散,容易受到自然现象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故障所涉及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根据其故障的现象,分析产生故障的根本原因,实施必要的对策措施,防止故障于未然,是提高配电网可靠性最基本的方法。

一种配电设备应采取哪一种防止故障的措施,则因各种设备、故障原因和达到的目的不同而异,且有的措施是多目的的,一种措施可以防止多种设备、多种故障的产生。因此,对于配电网及其设备防止故障的措施,很难单一地根据故障的原因或采取措施达到的目的来加以分类。但是,为了叙述的方便,在此仅根据故障原因,针对不同的具体设备,提供各种可能和可供选择的防止故障措施,结合实际加以适当地分析以供参考。

1.1. 防止他物接触故障的措施

(1)防止支持物因外力冲击而损坏或折断,一般可使用加强型的杆塔。

(2)防止导线接触故障,可使用绝缘导线,或安装导线防护管。据日本电力公司统计,高压导线由于实现了绝缘化(即采用绝缘护套的被覆导线),故障率显著减少。

(3)为了防止导线振荡而造成接触事故,可使用实心棒式绝缘子代替悬式绝缘子串。

(4)为了防止他物接触电气设备,可以安装密封型设备,或采用户内式设备。

(5)对于连接点等带电的裸露部分,可根据具体设备的情况,采用鸟兽防护罩、孔洞密封、加装H型混凝土盖板等措施。

1.2. 防止雷击故障的措施

(1)为了防止雷电损坏,对于支持物可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架构,避免使用木结构。对于导线可安装保护环,使用大片长间隙的绝缘子,提高绝缘水平。

(2)安装避雷器和架空地线等防雷的效果因各地区雷击危害程度的不同而不同,但是一般来说,雷击引起的故障率大体随着避雷器和架空地线安装率的增

加而减少。

(3)为了减轻雷击故障的影响,可安装必要的雷电观测装置。

1.3. 防止化学污染及盐尘的措施

这主要是针对化工厂、重工业区及沿海的化学尘埃及盐尘而采取的措施。其目的在于减少或消除化学污染和盐尘,防止泄漏电流的损害。比如,使用预应力混凝土杆,防止漏泄电流的烧伤;使用耐漏泄电流痕迹的绝缘导线;安装耐酸碱盐的线路护套;使用大型针式绝缘子或增装耐张绝缘子片数;采用封闭式元件或户内式设备;安装高压引线防水板;用硅化脂等防水性物质进行表面处理;安装耐酸碱盐的避雷器;配备带电冲洗线路绝缘子装置,注意防止线路绝缘子因污染在大雾情况下出现大面积污闪放电事故等。

1.4. 防止风雨、水灾、冰雪害的措施

为了减少或防止因风雨、水灾、冰雪等引起异常负荷的损害,可根据各地区风速、积雪、水情等气象环境条件的不同,采取以下措施:使用加强型杆塔、导线、大截面的导线;改螺接为压接;使用难以积雪的导线或导线防雪装置;使用实心棒式绝缘子;缩短档距;加大导线横担间距、导线间距;卸去变压器等设备的滚轮,将设备直接安装在基础上,以减少风压;对构架进行监测等。

1.5. 防止自然劣化故障的措施

虽然由于自然劣化而引起的配电设备器材的故障事件并不多见(一般在10%左右),但是由于腐蚀、锈蚀、老化而导致强度和绝缘损伤的情况依然存在。为了防止此类自然劣化,一般除对于架构多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杆塔,导线采用交联聚乙烯护套的电线和电缆,油浸设备采用密封型或者无油型,金具采用油漆或电镀等措施外,目前还广泛采用设备劣化诊断技术。如应用光的敏感元件诊断断路器的操作特性;利用红外线敏感元件进行导线连接部分的过热诊断;通过局部放电测量对电缆进行劣化诊断;利用电晕、噪音进行无线电探伤等。

1.6. 减少用户多大性故障的措施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城市用户用电的密度越来越高,来自城市高压用户的扩大性故障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据统计,有的地区高压用户的扩大性故障约占配电线路故障的一半左右。为了减少这类故障,供电部门必须与各有关方面协调一致,采取措施,要求用户对使用的设备进行适当的和正确的维护管理。其具体措施如下:

(1)广泛开展高压用户设备的诊断活动。所谓对用户设备的诊断活动,就是对用户回访,调查是否存在造成扩大性故障的不良设备,对不良设备要求用户提前进行大修,并加强竣工验收检查及功率因数的测量。

(2)防止来自用户保护装置范围内的扩大故障。据统计,一般用户的故障大多系接地故障。因此,必须加强对用户的用电管理,防止用户随意接入负荷或断开电源开关。

(3)开发并推广具有防止扩大性故障功能的进线开关装置。此种装置应具有如下功能:如果用户过负荷或者发生接地故障,则装置就对过负荷或故障进行监测,并把信息储存起来;如果用户的保护装置不动作,而是系统内的变电站断路器动作,则装置即再检测出故障,并通过数字显示器显示无压的条件下自动断开;当变电站断路器再次接通时,如故障用户已从线路上切除,则变电站断路器重合成功,此时供电部门可通过巡回检查或电话询问等方式判明线路有无异常,然后进行适当处理;如果故障时用户保护装置动作,并在变电站断路器动作之前把故障点切除,装置即保持在接通状态,并通过一定时间后,清除故障信息,恢复到初始状态。

1.7. 防止因人为过失而造成故障的措施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和土木工程日益增多。据统计,配电线路的接触损坏事故大多与施工机械设备的操作及地面开挖作业有关。这些都是所谓的因人为的过失而造成事故或故障,必须采取以下的措施:

(1)要求施工单位及施工现场定期提供防止事故的报告。

(2)参与制定有关方合资建筑灾害事故的规定和条例,并根据有关供电安全的规定,对施工单位的用电安全及有关规定、条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安装电缆保护管,并对地下及水下电缆管路建立“埋设位置标示牌”,对可能被车辆碰撞的杆塔支柱或电缆上架构的部位,采取防护措施。

(4)加强线路的巡视和检查。

(5)加强与有埋设作业的企业,如煤气公司、自来水公司等之间的相互协商与配合,并积极参与各种道路、城市建设的规划和施工调查。

(6)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前通过图纸和实地调查,确认施工作业区是否接近或通过电缆地下埋设路线,施工机具是否会碰及架空线路,并做好施工前的处理。

二、改善系统可靠度的措施

广泛地说,上述种种防止故障的措施,以及故障的排除和修复,均直接关系到系统可靠度的改善。因此,都可以归属于改善系统可靠度的措施。不过,在此我们主要讨论提高系统及设备供电能力、提高运行操作及技术服务能力等两个方面的措施。

2.1. 提高系统及设备供电能力的措施

(1)改善电网结构。建立双回路供电、环形回路供电及多分割多联络的网格结构。对于重要用电设备实现双重化供电,如采用双回路、双电源、双设备、双重保护等。

(2)确保设备裕度。加强配电线路之间的联络,增强切换能力,增大导线和设备短时间的容许电流,安装故障切换开关和备用线路,提高地区或网络间功率交换的能力。

(3)提高对重要用户的供电能力。对有条件的重要用户,要求安装能够紧急启动的自备发电设备或恒压恒频装置。

2.2. 提高运行操作及技术服务能力的措施

(1)采用合理的配电方式。如节电网络方式、备用线路自动切换方式等。

(2)对配电线路实行程序控制。采用自动化技术,实现运行操作、情报信息等的综合自动化。

(3)减少检修、施工作业停电。除合理地安排检修、施工计划,减少重复停电外,尽可能的采用带电作业法及各种形式的临时送电工作法。

(4)充实和加强对用户的技术服务,以及对用户的安全教育。提高用户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以加强用户设备的正常用电管理和用户用电设备的维护保养,减少由于用户用电设备故障或使用不当造成故障而带来的影响。

三、加速故障探测及故障修复,缩短停电时间,尽早恢复送电的措施

一旦配电网及其设备发生故障时,为了能够尽早恢复送电,最重要的是尽可能地限制和缩小故障区段,是完好区段尽早送电,以减少停电的影响及尽早送电,以减小停电的影响及尽早发现故障点,并加以修复。其可能采取的措施如下:

3.1. 限制和缩小故障区段,使完好区段尽早送电的措施

限制和缩小故障区段,主要是力求在发生故障后迅速切除故障区段,为向完好区段送电创造条件。其具体办法如下:

(1)采用带时限的顺序式自动分段开关,通过配电变电站断路器的二次重合过程,是控制故障区段的分段开关在断开后经过无压检测而闭锁,从而达到自动切除故障区段、恢复送电的目的。其构成一般由顺序式控制器,具有失磁断开特性的自动分段开关和一个小型的电源检测变压器组成。顺序式控制器的功能是:在电源送电后,经过一定的时限(投入时限)再把分段开关投入;在投入后,如在一定时限(检测时限)内又再次停电,则分段开关断开并闭锁;如在一定时限内不停电,则维持复归原位的功能。

(2)采用带时限顺序式自动分段开关环形配电房时。这种方式也可自动切除故障区段,恢复对完好区段的送电。

环形配电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一回配电线路上形成环形的单回路环形配电方式;另一种是在两回配电线路之间形成环形的双回路环形配电方式。图10–2所示为后一种配电方式的接线原理图。

A线路

QF1QF2

图10–2 环形配电方式开关接线原理图

QF1、QF2、QF3、QF4—时限顺序式自动分段开关(带控制回路);R—环形方式控制器;Q—环形连接开关(带控制回路);T1、T2—电源检测变压器

图10–2所示环形回路,由环形方式控制器、分段开关和两台电源检测变压器组成。环形方式控制器在形成双电源的两条配电线路分别送电时保持断开状态;而在有双电源的情况下,经过一定时限后,开关即自动投入。如在由双电源便构成单侧电源(投入时限中的瞬时外加电源),则断开状态就形成了闭锁状态。闭锁状态中的继电器,经过有单侧电源变成双电源规定的时限,便自动地恢复正常状态。

(3)实现配电线路自动化。在配电线路的分段开关和联络开关上配置远方分控制器。

3.2. 尽快探测及修复故障点的措施

3.2.1. 探测故障点的方法

探测故障点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一边用绝缘摇表测量线路的绝缘电阻,一边操作手动开关,一次切除所划分的线路小区段,检测是否有故障点,直至查明故障点为止。

(2)在线路上施加直流脉冲电压,根据电流在故障点两侧发生的变化,用故障探测器进行探测。

(3)在手动分段开关附近的线路上,装设短路接地显示器,通过检测并显示发生故障时流过线路的短路电流或接地电流,根据故障电流由故障点流向电源侧的原理来判定故障点存在的区段。

(4)使用携带式的小型检测器,利用故障时流过线路的短路电流或接地电流产生的电磁作用使指针发生偏转,来判定故障点存在的区段。

3.2.2. 尽快发现和修复故障的措施

尽快发现和修复故障的措施主要有如下几种:

(1)应用机动的车辆,扩充无线电设备。

(2)配备多功能的作业车和高空作业车等工程车,或装有发电机和旁路电缆的临时送电车。

(3)配备测定电缆故障的测量仪和地下电缆检查车等特殊设备。

(4)装备移动式电话。

(5)防止干扰,消除无线电话收听困难区域。

(6)安装气象雷达装置和雷击警报装置,预测和通报大规模的雷击故障。

(7)建立故障修复管理体制,采取相互支援等措施。

供电可靠性管理办法

供电可靠性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一、供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管理及统计分析工作,是我们农电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评价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我公司供电系统的供电能力和运行、维护水平,是我公司供电系统设备及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为进一步加强我公司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公司具体情况,重新修订了该管理制度。 二、制定本制度的目的 1、在全公司范围内建立供电可靠性管理体系; 2、明确供电可靠性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 3、统一供电可靠性的统计方法、标准及报表规定; 4、明确供电可靠性指标管理任务; 5、明确计划停电审批手续。 第二章管理体系 一、组织领导 1、成立右中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可靠性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企业经理担任,副组长由主管生产的经理和主管营销的经理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生技部、营销部、工程部、调度所、安监部、计量所和浩达公司的部门负责人、专工及各供电所所长组成。 2、生技部设供电可靠性管理专责工程师(以下简称公司专责人),在公司供电可靠性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全公司的供电可靠性技术管理工作。

3、各供电所指派一到两名有生产经验的人兼职供电可靠性管理专责人员(以下简称专责人),负责本单位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原则上,没有特殊情况此人不得随意调换。 二、单位及人员职责分工 1、生技部 负责全公司供电可靠性工作的协调指导,指标分配,按期对下属单位的可靠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1)负责所管辖66千伏送变电线路及变电站的供电可靠性指标统计及管理工作; (2)负责所管辖10千伏配电线路(包括专线)限电的统计工作。 2、各供电所 负责10千伏用户及配电变压器的可靠性指标统计及管理工作。 3、各级人员职责 各单位必须明确负责供电可靠性工作的归口专业管理,确定专职或兼职的专责人,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 (1)主管供电可靠性工作的各级领导应对供电可靠性予以高度重视,统筹安排各种停电作业,做到准备充分、组织合理,减少停电时间和次数,并协调各部门做好相互间的配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研究解决。 (2)公司可靠性专责人职责: ①贯彻执行国家及上级管理部门颁发的各项供电可靠性管理规定,制定健全本公司的供电可靠性管理制度和体系;

配电可靠性准则及规定

配电系统可靠性准则及规定 一、电力系统可靠性准则的一般概念 所谓电力系统可靠性准则,就是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或运行中,为使发电和输配电系统达到所要求的可靠度满足的指标、条件或规定,它是电力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所依据的行为原则和标准。 电力系统可靠性准则的应用范围为发电系统、输电系统、发输电合成系统和配电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行和维修工作。 电力系统可靠性准则考虑的因素一般有:①电力系统发、输、变、配设备容量的大小;②承担突然失去设备元件的能力和预想系统故障的能力;③对系统的控制、运行及维护;④系统各元件的可靠运行;⑤用户对供电质量和连续性的要求;⑥能源的充足程度,包括燃料的供应和水库的调度;⑦天气对系统、设备和用户电能需求的影响等。其中①、②、⑥等因素可由规划、设计来控制,其余各因素则反映在生产运行过程之中。 电力系统可靠性准则按其所要求的可靠度获取的方法、考虑的系统状态过程及研究问题的性质不同,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1.1. 概率性准则和确定性准则 电力系统可靠性准则按其要求的可靠度获取的方法,分为概率性准则和确定性准则。 (1)概率性准则。它是以概率法求得数字或参量来表示提供或规定可靠度的目标水平或不可靠度的上限值,如电力(电量)不足期望值或事故次数期望值。因此,概率性准则又称为指标或参数准则。此类准则又被构成概率性或可靠性评价的基础。 (2)确定性准则。它采取一组系统应能承受的事件如发电或输电系统的某些事故情况为考核条件,采用的考核或检验条件往往选择运行中最严重的情况。考虑的前提是如果电力系统能承受这些情况并保证可靠运行,则在其余较不严重的情况下也能够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因此,确定性准则又称为性质或性能的检验准则。此类准则是构成确定性偶发事件评价的基础。

浅谈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方法与应用

浅谈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方法与应用 发表时间:2018-06-15T15:24:35.57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3期作者:陈玉明 [导读] 摘要:供电可靠性是主要是指供电系统对用户能够持续供电能力的具体体现。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固原供电公司宁夏固原 756000) 摘要:供电可靠性是主要是指供电系统对用户能够持续供电能力的具体体现。同时,它也是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直接反应了供电系统对用户的服务质量和供电能力,是一个供电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装备水平的综合体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人们对供电系统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进一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不仅是广大用户的期望,同时也是供电企业不懈努力的终极目标。本文主要探讨了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方法与应用。 关键词:供电可靠性;配电网规划;方法;应用 1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因素 1.1配电网网络接线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配电网网络接线质量及水平直接影响电网故障修复效率。高水平及高质量的电网网络接线可以使故障检修的时间大大缩短,通常情况下,配电网网络接线水平由接线模式的典型化率来评价。电网网络线路的分段直接影响电网故障的影响范围,一般情况下,一个线路分段中出现电路故障会影响整个分段线路电力的正常供给,因此,缩小电网接线分段的范围可以降低故障的影响范围,但过小的电网接线分段范围会增加电网运行管理的成本,因此,在配电网接线分段时要经过综合的考量,选择适中的分段范围,以在电网运行管理成本控制的基础之上减小故障的影响范围。此外,电网各分段线路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变电站具备的备用主变性能对故障发生后各电网分段之间负载的转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2供电技术水平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配电网的技术水平主要从配电自动化建设水平、带电作业水平、状态监测及检修水平3个角度来衡量。配电自动化系统是指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将配电网的实时运行信息、电网结构、设备状态等信息集成而构成的完整自动化系统。系统的运用可有效提高供电可靠性。带电作业是指在高压电工设备上不停电进行检修、测试的一种作业方法。带电作业是避免检修停电,保证正常供电的有效措施。状态检修是指根据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提供的设备状态信息,判断设备的异常,在故障发生前进行检修的方式。状态检修可减少不必要的检修工作,进而可降低因检修而导致的停电时间。 1.3电网运营管理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电网运行管理对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也有极大的影响。配电网运行管理是配电网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而配电网运行管理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影响主要分为运行管理模式、运行管理制度、运行管理人员素质、运行管理自动化水平等几方面的因素。首先,配电网运行管理制度直接关系配电网电网构建、电力输送、供电设备管理、故障维护等各个工作环节的开展模式与方法。其次,配电网运行管理人员素质是配电网运行管理工作是否能够高效开展,配电网工作是否能够有条不紊进行的关键。此外,配电网运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是影响配电管理工作及配电工作各环节效率的重要因素。配电单位在电网运营管理方面应该积极构建完善的运营管理制度,培养优秀的运营管理人才,提升配电网运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从而提升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2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方法与应用 2.1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整体思路 面向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整体思路,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对现有配电网的现状进行科学有效地调研、对配电网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制定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方案以及对方案的进一步验证。对配电网现状进行调研主要涉及到的内容有供电企业以及供电区域的整体具体情况进行调研、配电网的可靠性现状进行有效的调研以及对可靠性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调研。在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方案制定的环节,首先要根据调研的配电网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找出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薄弱环节,然后再制定该供电区域的供电可靠性目标,最后制定供电可靠性的提高方案的主要依据是以供电可靠性为目标。对制定方案的验证主要是对涉及计算方案在充分执行的前提下能否达到之前设定的供电可靠性的目标。 2.2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薄弱环节的分析方法 供电可靠性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配电网存在设备水平、技术水平、网络结构以及运营管理四个维度。因此,本文主要从这几个维度的角度出发来对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比较系统的相对应的指标体系,以此作为实际调研数据时的主要依据。分析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薄弱环节通过对共带你区域的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指标进行科学有效的调研,可以做到对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水平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对其进行的调研也是从设备水平、技术水平、网络结构以及运营管理四个角度出发,充分结合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因素相关的指标数据,对引起停电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以及停电时间在总停电时间中所占的比重,通过此种方法可以发现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中的薄弱环节。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进一步做到供电可靠性的提升。 2.3供电可靠性提高方案的制定及应用 2.3.1合理的网络结构 合理的配电网结构是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的基础。为了优化网络结构,一方面应该优化线路的分段数。对于用户较多的线路应多装设线路分段设备,尽量减小分段用户数,以缩小线路的停电范围。另一方面,应该提高线路的环网化率和线路可转供率。配电网环网结构可以实现线路间的负荷转供,进而可以大大提高供电可靠性。 2.3.2提升技术水平 推广带电作业。带电作业是避免检修停电,保证正常供电的有效措施。供电企业应深入研究配网不停电作业技术,形成符合所辖配网实际情况的不停电作业核心技术。在供电企业内部开展配电常规带电作业项目的技术培训,提高实施带电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配电自动化建设。首先,应提前开展配电网通信系统建设,保证信息及时接入是配电网自动化的关键环节。在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及主站系统均具备接人条件的情况下,若没有有效的接人通道,将使自动化系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在推广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同时,应加强配电网运营人员在配电网运行、维护和管理方面的技术水平,提高配电运营部门对配电网故障情况下的反应速度和联合工作能力。推广设备状态监测及检修。首先,应全力推进状态监测模式转变,逐步建立以带电测试为主、停电实验为辅,结合巡视、抽查等多种形式的状态

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原理及分析(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原理及分析(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696-71 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原理及分析(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引言 配电自动化技术是服务于城乡配电网改造建设的重要技术,配电自动化包括馈线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系统,通信技术是配电自动化的关键。目前,我国配电自动化进行了较多试点,由配电主站、子站和馈线终端构成的三层结构已得到普遍认可,光纤通信作为主干网的通信方式也得到共识。馈线自动化的实现也完全能够建立在光纤通信的基础上,这使得馈线终端能够快速地彼此通信,共同实现具有更高性能的馈线自动化功能。 二.配电网馈线保护的技术现状 电力系统由发电、输电和配电三部分组成。发电环节的保护集中在元件保护,其主要目的是确保发电

厂发生电气故障时将设备的损失降为最小。输电网的保护集中在输电线路的保护,其首要目的是维护电网的稳定。配电环节的保护集中在馈线保护上,配电网不存在稳定问题,一般认为馈线故障的切除并不严格要求是快速的。不同的配电网对负荷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要求不同。许多配电网仅是考虑线路故障对售电量的影响及配电设备寿命的影响,尚未将配电网故障对电力负荷(用户)的负面影响作为配电网保护的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力用户用电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供电可靠性和供电电能质量成为配电网的工作重点,而配电网馈线保护的主要作用也成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提高电能质量,具体包括馈线故障切除、故障隔离和恢复供电。具体实现方式有以下几种: 2.1 传统的电流保护 过电流保护是最基本的继电保护之一。考虑到经济原因,配电网馈线保护广泛采用电流保护。配电线路一般很短,由于配电网不存在稳定问题,为了确保

企业电力供配电系统运行可靠性与安全性分析

企业电力供配电系统运行可靠性与安全性分析 摘要:电力系统是由发、供、配、用四大部分构成,而供配电系统涉及电力系 统的供和配两大部分。要想电能在电力系统中正常输配,供配电系统可靠性是基 本保证。通过供配电系统不仅能实现电能在发电厂与用户之间的传输、配送,还 能实现对该过程进行控制和计量,并通过在线监测方式对在系统中随时可能出现 的各种故障进行快速且有效的检测和保护,供配电系统可靠运行能基本保证电力 系统正常运行。 关键词:供配电系统;运行;可靠性;安全性 1企业电力供配电系统运行可靠性与安全性现状 1.1管理不规范 管理不规范会出现混乱局面,由于大多数人缺乏对电路分布情况的全面了解,导致在这 个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而管理层也没有起到有效作用,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没有肩负起身上的责任,没有发挥出实际效果。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不断加快的城 市化进程,为了更好地建设城市,常常会出现大量的施工活动,这些大规模的施工活动对配 电线路容易造成严重破坏,例如很多时候地面施工时,就会出现地下电缆被挖断、地上电缆 被折断等问题。其次在电力线路基础设施建设上面,有些城市没有设置专用架设杆线,这样 造成的后果是多种线路共架,不仅安全性受到影响,还增加了日常维护的难度,并且这样的 设置使得外界因素的不利影响也有所增加。部分用户肆意用电,私自增大使用负荷,给线路 增加了负担,影响到稳定运行。 1.2设备落后 设备是供配电网运行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有:第一,在供配电网中 对部分质量没有达标的套管材料以及绝缘子进行应用。该情况的存在,在高压高负荷以及雷 击状态下,则有较大的几率出现线路短路跳闸故障问题,因此将导致严重永久性故障的发生,不仅会导致发生经济方面的损失,且有可能导致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第二,在供配电网 设置中,在柱上断路器安置质量方面存在不达标问题,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如果没有对其进 行及时的维修,则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断路器来说,其具有较为特殊的连接方式,在具体操作中,如存在不可靠操作情况,则将对安全运行带来非常大的隐患,而需要通过远 程操作方式对人员安全进行保证。可以说,供配电设备的滞后性以及陈旧性都将直接影响到 系统维护调试工作的进行。 1.3后期的防范保护工作不到位 后期的防范保护具体涉及三点:自然环境问题、人为因素、一些飞鸟等小动物。此类问 题基本上都属于意外情况,需要配电人员对电路情况掌握熟悉,能够及时找出问题的出现点 并及时修理。 2企业电力供配电系统运行可靠性与安全性的提升策略 2.1完善供配电系统功能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各个行业与时俱进,当前,自动化技术逐渐融入各个行业中, 实现了对传统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的调整。供配电系统运行中经常会出现停电现象,归根究

电网公司电力可靠性管理办法 - 制度大全

电网公司电力可靠性管理办法-制度大全 电网公司电力可靠性管理办法之相关制度和职责,华中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公司)负责经营管理电网和本区域内保留的电力企业。为加强和促进华中电网电力可靠性管理,提高网公司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确保电网安全、稳定、可靠运行,根据中国电力... 华中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公司)负责经营管理电网和本区域内保留的电力企业。为加强和促进华中电网电力可靠性管理,提高网公司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确保电网安全、稳定、可靠运行,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颁发的《〈电力可靠性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及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华中电网的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可靠性管理目标:建立完善的可靠性管理网络和科学的评价、分析、预测体系,提高华中电网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水平。 第二条可靠性管理基本任务:指导和监督各企业建立、健全可靠性管理体系,评价和分析本企业电力设备及系统可靠性,研究和制订本企业电力设备、系统最佳可靠性目标,拟订改进方案并加以实施。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网公司本部、公司所属各电力企业及受委托管理的电力企业。 第二章可靠性管理体系 第四条建立和完善网公司系统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可靠性管理工作体系。 第五条组建网公司可靠性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网公司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担任,可靠性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网公司生产运营部,由生产运营部负责归口开展网公司可靠性管理的各项日常工作。 第六条网公司可靠性管理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一) 贯彻国家、电力行业有关可靠性管理的法规、制度及标准,制定适合华中电网实际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接受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可靠性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可靠性管理中心)的指导,并开展有关工作。 (二) 建立健全华中电网可靠性管理体系,定期采集各企业的发电、供电和输变电可靠性数据,建立华中电网可靠性信息库,按规定和要求审核所有数据、整理并上报可靠性管理中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三) 检查、监督、指导系统各企业建立可靠性管理组织机构及可靠性管理信息网络,开展可靠性有关工作。 (四) 定期分析设备、机组和电网的运行可靠性状况,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全网发电设备、输变电设施的年度检修计划。 (五) 推行电力可靠性的目标管理,对有关企业下达可靠性考核指标,并把可靠性指标作为评价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内容。 (六) 与有关方面签定生产运营合同、购售电合同、并网调度协议、安全管理协议等文件中,对设备、机组和电网的可靠性水平提出具体要求。 (七) 组织有关可靠性应用课题研究和技术进步活动,开展国内外可靠性管理先进技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华中电网和系统各企业可靠性管理水平。 (八) 每年召开一次电力可靠性指标发布会,全面评价规划设计、设备制造、施工安装、运行管理、检修质量等因素对设备可靠性的影响,并制定年度可靠性管理目标。

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方法与实践应用

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方法与实践应用 在电力系统配电网运行过程中,电网规划设计方案会直接影响供电开展的稳定和质量,并且在电力输配送中,配电网是直接与用电户关联的电力输送环节,对配电网系统配置开展运行的状况进行评估和优化,是进一步保障电网供应开展高效的保障环节。因此通过对配电网系统配置开展优化和方案升级,确保电力网络实现高水平的电能输送。 标签:配电网;规划方法;时间应用;供电可靠性 在电力输配送中,供电可靠性的保障应该建立在电力配网方案的优化上,同时在电力方案优化中应该针对电网改造发展中出现的相关方面的影响因素进一步的对配网系统的发展进行完善,在改进性系统供电配网方案中,应该完善电网供应系统方案的规划,将配网规划方案在实际应用中产生的效果进行提高。并且在方案的制定与选择中,应该对配电运行方案中方案执行的可行性和方案的安全可操作性开展衡量。 一、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方案配电研究 在电力网络输配送工作开展中,电力配电方案在运行发展中通过供电可靠性优化,能够不断的为电力用户提供优质持续的电力稳定供应,并且通过电力配网系统方案优化对于供电能力的提升发展产生的影响也十分的重大。配网系统规划方法是电力供应网络中一项重要的发展管理内容,并且配网系统规划方案中规划发展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供电企业发展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并且在电力配网系统设备之间的规划安排方案,能够集中的体系电力企业在发展中的技术装备以及管理水平的高低。随着经济建设发展的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在社会生产经济建设中,对于能源资源方面的供应优质和稳定要求在不断的提高,因此在电力输配电企业发展中,进一步的做好电力电网系统配置优化方法的管理,是电力输配送工作开展中重要的内容。在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中,在企业和居民用电发展中用电的可靠性要求会越来越高,同时电力企业在发展中对供电可靠性研究的规划发展目标会越来越高,因此在供电企业发展中应该对电力供应发展的经济和效益目标进行进一步的强化管理。 二、电网建设投资倾向方面问题导致规划中提高配电网系统方案的要求 在电力电网设备实施建设开展过程中,输配电出现的电力能量资源方面供需关系的严重失衡,这就要求电力网络企业需要增加资金方面的投入,这样就会在电网企业管理开展中出现重视投资设备建设方面的问题,这就使得配电经营项目建设重视电力设备配电传输方面的资金投入,而忽视电网配电系统网络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和系统研发,导致在配电网项目工程施工开展的过程中电网发展结构方面出现严重的不平衡现象,并且在电力输配电开展过程中由于电力电网设备设施在发展中,随着电力供应配电能力方面的不断提升,由于设备方面在应用中普遍会出现老化和技术水平不适应现代化系统的问题,这就进一步的限制了电力电

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

浅谈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 刘旭军 (大唐石门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常德4153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系统正在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作为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配电系统,其可靠性直接关系着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配电系统如果不稳定将会给电力系统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首先从配电系统常见的可靠性指标出发,探讨了当前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常见方法。 关键词:配电系统;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2)24-0001-01 1 常见配电系统可靠性指标 配电系统是用户与电力系统联系最重要的基础,它对整个用户的用电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进行有效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对配电系统可靠性的评价指标一般可以分为用户侧和系统侧两个方面。 1.1 用户侧可靠性指标 用户侧可靠性指标是对用户侧可靠性进行评估的基本指标,它是配电系统故障对某一区域产生影响大小的重要反应,同时也是下一级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重要依据和指标。通常用户侧可靠性指标有:用户侧故障率、用户侧故障导致的平均停电时间、用户侧年平均停电时间等。 1.2 系统侧可靠性指标 系统侧可靠性指标是评价配电系统向用户供应和分配电能以及供电质量的重要依据,系统侧可靠性指标更加注重从全局的角度对配电系统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影响。系统侧可靠性指标一般包括:电力系统平均停电频率、电力系统平均停电持续时间、用户平均停电频率、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平均供电可用率等等。 2 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常见方法及改进 一般在实际的应用中,配电系统的拓扑结构较为复杂,对整个电网运行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如果直接利用相关的可靠性指标公式进行计算将会非常复杂。近几年,一些相关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一些相关的学者和研究人员经过研究发现和总结了一些操作方便和方法和改进技术,这些方式方法通过大量的实践验证,证明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当前较为常见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有故障式后果分析法、最小路法、网络等值法等等。 2.1 故障式后果分析法 这种评估方法又被称之为FMEA,它是用来评估电力系统可靠性最为传统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科学的故障判别准则来将配电系统的状态分为故障状态和正常状态两种,并对配电系统中所有可能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充分的分析,从而得到一个所有故障类型的列表,然后利用计算的方式获得配电系统可靠性的相关指标。一般这种方法只能在由主线和馈线组成的辐射式简单配电系统中进行应用,在一些多故障模式的复杂分支系统中很少使用。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没有充分考虑线路的传输容量问题,所以,利用这种方法获得的相关评估指标会与真实的数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使评估结果出现一定的偏差。 随着现实中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相关学者通过对故障后的潮流和电压约束的考虑,总结出了一种结合最小割集法的FMEA法。这种方法可以在一些大型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中进行应用。后来一些研究人员有总结出了应用于带子馈线的复杂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了馈线分区思想,以馈线为基本单位进行馈线分区,然后建立起一个网络模型,这一网络模型主要由区域节点和开关弧组成,然后利用前面所说的FMEA方

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统计方法

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统计方法 (试行) SD 137-8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统计,可以直接反映配电系统对用户供电能力,是配电系统可靠性管理的基础,也是电力工业可靠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统计对象是以对用户是否停电为标准。 第二条为了统一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统计方法及评价指标,特制定本办法,其目的在于: 1.收集配电系统运行方面的可靠性资料,建立供电可靠性的数据系统和指标; 2.为编制配电系统运行方式,维护检修计划提供可靠的数据及资料; 3.为配电系统设计和规划提供必需的可靠性数据; 4.制定统一的、明确的供电可靠性标准和准则; 5.为提高配电系统对用户的连续供电能力提供最佳可靠性的决策依据。 第三条本暂行办法适用于10(6)kV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数据统计和分析。 第四条各供电部门均应按本办法要求进行可靠性统计、计算及填报,并设专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 第二章定义及分类 第五条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定义 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配电系统对用户连续供电能力的程度。 第六条配电系统及用户设备 1.配电系统——由各变电站(发电厂)10(6)kV出线母线侧刀闸开始至公用配电

分界点为止范围内所构成的配电网络。 2.配电系统设备 (1)配电系统变电站设备——包括从变电站(发电厂)10(6)kV母线侧出线刀闸算起,至下述各连接点为止的所有中间设备。即: 当以架空线路出线时,至出线终端杆塔引连线为止; 当以电缆线路出线的架空线路时,至出线终端杆塔电缆头搭头为止; 当以电缆出线的长距离电缆线路时,至变电站(发电厂)开关柜下部出线隔离开关与电缆头连接点为止。 (2)线路设备——由变电站(发电厂)10(6)kV出线杆塔或出线电缆头搭头至用户用电配电变压器二次侧出线套管或用户高压设备引连线搭头为止所连接的中间设备。 3.用户设备——固定资产属于用户的设备。 第七条配电系统的状态 1.供电状态——配电系统处于对用户预定供应电能的状态。 2.停电状态——配电系统不能对用户供应电能的状态。 但是对于配电系统来说,由于系统结构的不同,某些设备的停运和动作,不一定会影响配电系统对用户的供电(即不一定造成对用户的停电或限电)。 在下述情况下,不应视为对用户停电: (1)自动重合闸动作,重合成功,或备用电源自动投入。 (2)经批准停用自动重合闸装置,但在开关跳闸后3min内试送成功。 (3)小于3min的调电操作。 (4)并列运行的设备停止运行超过3min而未对用户供电产生影响。 第八条配电系统设备的状态及停运时间

(完整版)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办法

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加强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提高电力系统和电力设备可靠性水平,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电力监管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可靠性定义)本办法所称电力可靠性管理,是指确定和满足电力系统和电力设备可靠运行、电能可靠供应要求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计划、规划、控制、协调、监督、决策等活动和功能的管理。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电力企业开展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以及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国家能源局电

力可靠性管理和工程质量监督中心(以下简称“可靠性中心”)对电力可靠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本办法所指电力企业,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发电、输电、供配电、电力建设为主营业务并取得相关业务许可或按规定豁免电力业务许可的电力企业。 第四条(工作原则)电力可靠性管理应当坚持科学、规范、客观、真实的原则,建立“行业统一标准、企业具体负责、政府监督管理、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第五条(纲领条款)电力可靠性管理应以保障电力安全生产和电力可靠供应为目标,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推动电力安全生产可持续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提升装备制造与工程质量,提升电力企业管理水平。 第六条(监管职责)国家能源局负责全国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可靠性中心负责全国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的日常工作,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以下简称“派出机构”)负责辖区内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 第二章电力企业的可靠性管理职责

第七条(主体责任)电力企业是电力可靠性管理的责任主体,按照本办法、相关规范性文件和标准规程,开展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 第八条(管理职责)电力企业应当履行下列电力可靠性管理基本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行业有关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的规定、制度和标准,制定本企业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制度; (二)建立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体系,落实电力可靠性管理岗位责任; (三)按照国家颁布的电力可靠性评价标准,组织开展电力可靠性分析、评价工作; (四)准确、及时、完整地向可靠性中心报送电力可靠性信息; (五)对重大非计划停运、停电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及时上报可靠性分析报告,并落实整改防范措施; (六)开展电力可靠性管理创新及成果应用,提高电力系统和设施可靠性水平;

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方法探讨

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方法探讨 所谓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就是采用现代分析工具对配电系统参数进行设置,包括停电频率以及停电时间等,如果参数设置的比较合理,系统就可以按照预期规划运行,实现系统可靠性的控制。文章简述了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的思路,分析了具体评估方法。 标签: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 前言 当前我国在规划配电系统的过程中,一般都不设置具体的可靠性目标,而是采用隐性处理的方式,这样配电系统在投入使用时,就需要花费大量资金维护供电的可靠性。为了避免这种规划方式的弊端,需要采用科学的手段对配电系统可靠性进行评估,按照实际需求对电力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减低供电费用,提升配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1 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思路 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的主要目标就是可以准确评价出系统运行时的可靠性,并将评估结果作为依据,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具体评估思路如下:首先,对系统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历史的可靠性,就是根据历史数据判断系统运行能力。一般都是由系统运行部门负责这项工作,分析系统没有大大预期可靠性的原因,判断系统的薄弱环节在哪。如果问题出在设计方案上,需要与工程规划部门共同合作解决问题。其次是制作预测模型,就是根据备选设计方案预测系统未来一段时间内运行的可靠性,主要是针对配电系统中的某一个部分,预见其在运行时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提升系统运行可靠性的方法。最后是校正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建立以后,需要将历史数据作为依据对其进行校正,使其与历史情况相符,这样才能保证预测模型不脱离实际。值得注意的是,模型校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配电系统运行部门提供真实、完整的历史数据,并考虑到系统运行的外界环境因素,用电需求变化因素等,将所有因素都考虑到,然后对参数进行谨慎调整,这样才能对系统未来运行状态进行准确预测,判断其可靠性是否可以达到预期要求[1]。 2 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 2.1 计算流程 第一,需要设置一个可靠性限值,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基本目标值,二是所允许的偏差范围;第二,在计算程序中输入模型和相关数据,数据可以来源于现有系统,也可以来源于拟建的配电系统;第三,启动计算程序,开始计算,得出预期可靠性。这种评估性的计算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预期停电频率,二是预期停电时间,一般都是采用图形的方式显示计算结果,这种方法比较直观,

配电网规划提升配网可靠性的研究

配电网规划提升配网可靠性的研究 目前,工作人员在进行电网规划与设计时,应该对多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例如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交通运输以及市场机制等,这些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工作人员掌握信息的数量,加大了研究难度,为了缓解工作人员的压力,现阶段,需要继续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电网规划与设计的一体化平台。 标签:配电网;规划;配网;可靠性 1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分析 配电网属于低压网络,直接与用户的用电设备相连,对供电质量及配网运行可靠性有严格要求。只有不断提升配网可靠性,才能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在配电网运行过程中,供电可靠性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配网自动化水平、配网运行环境、设备状态、电源容量等。需要做好前期的设计规划工作,避免因电源或设备与配网运行要求不符,导致其运行可靠性受到影响。配网运行时,如果管理不足,配网中电源容量不足或设备能力不强,供电的安全以及可靠性也会受到影响。此外,配电网设备规划制造时的不足也会对配网设备的使用能力产生影响,进而导致供电可靠性受到影响。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不强,技术能力较差,使得潜在问题无法被及时的发现,问题扩大化严重,影响供电可靠性。配网电路会受到人为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出现线路故障,使得电能输送受到限制,导致用电用户无法正常生产生活。 2电网规划与设计的一体化系统遵循原则 在创建电网规划与设计一体化平台时,应遵循以下几种原则:首先要遵循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原则,电网的设计需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现在我国出台的法律法规有《电网电力系统设计先关技术章程》、《国家电网公司规划》等条例,此外,电网规划与设计也要符合国家的标准;其次,电网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也要遵循安全性和先进性的原则,在设计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避免数据信息在过程中发生泄漏,先进性体现在工作人员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先进化技术手段,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和系统的质量;最后,在一体化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中,也要采取积木化、重复性原则,通过对现有资源进行重复利用,降低配网改造投入成本,并将一体化平台的建设与实施划分为不同阶段,逐步实现配网一体化管理目标。 3规划配电网提高配网可靠性的策略 3.1提高配网可靠性的策略 规划改造配电网时,为使其更加可靠,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使配电网更加可靠的进行供电。首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配网进行改造,在规划改造时需要明确标准样本。由于配电网覆盖比较广,在规划配电网时,如果改造标准不统一,

电力设备可靠性管理规定

凌源小城子光伏电站管理制度电力设备可靠性管理规定

凌源小城子光伏电站电力设备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凌源小城子光伏电站(以下简称“电站”)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使电力设备可靠性管理进一步实现规范化和科学化,根据国家经贸委《电力可靠性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的电力设备可靠性管理制度规定,结合本电站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凌源小城子光伏电站各部门以及电力设备可靠性管理和统计工作。 第二章电厂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第三条坚决贯彻可靠性准则和统计评价规程,使可靠性管理理念被电厂职工所认知。依据可靠性准则和统计评价规程,对电站范围内的电力设备进行可靠性数据的采集、统计。 第四条用可靠性指标对电站电力设备的运行、检修、维护以及设备改造等工作进行指导。为电站提供设备大小修、临检、运行、维护、消缺以及技改等各个环节的可靠性数据。 第五条用可靠性指标分析和评价电力生产过程的可靠性水平。并为上级提供电站可靠性管理的各类报表、总结。 第六条结合电站情况,拟订和实施可靠性目标管理。 第七条建立符合电站特点的可靠性效益评价系统,开展项目的事前论证和事后评价,并积极摸索综合效益最佳的可靠性目标,目的旨在完成提高电力设备的运行可靠性、经济性的职能。 第三章管理结构 第八条为加强电力设备可靠性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电站设立可靠性管理工作小组直接受电站技术监督领导小组管理,全面负责电站可靠性管理工作的一切事务,并在上级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下进行工作。 第九条可靠性管理工作小组设置,由项目公司运维主管担任组长,管理成员主要包括电站运维

人员及其它相关负责人 第十条可靠性管理工作实行电站、部门和班组三级网络管理,并建立电站可靠性三级管理网络。电站可靠性管理网络成员由电站可靠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以电站文件形式签发确定。 第四章工作职能 第十一条电站可靠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职能 (一)负责贯彻上级方针政策、执行原电力部及网省局颁布的各项可靠性管理规定和落实下达可靠性管理的文件、规定、通知、细则等,制定电站可靠性管理规定、实施细则。 (二)负责电站可靠性管理的目标控制,并通过承包合同形式分解到相关部门,各相关部门保证完成所实施的必要细则、考核惩奖条例。 (三)负责主、辅设备可靠性数据报表的审批,以保证上报数据的准确性。 (四)负责电站可靠性管理设备检修三年滚动计划、进度与当年度大小修计划的审批工作。 (五)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可靠性管理工作,定期检查网络的活动情况,对可靠性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帮助,提出提高可靠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六)负责可靠性指标的目标管理,以可靠性指标指导全电站检修和运行工作,确保电站全年可靠性指标的完成。 (七)负责对电站可靠性指标计划的分解、下达及检查考核工作。 (八)对采集的各项数据,进行定期分析主辅设备可靠性指标的完成状况,制定提高设备可靠性的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定期组织可靠性网络活动,并进行专题分析。 (九)重大技措项目的立项、重要设备的更新改造等用可靠性指标进行评估和论证。对电站的重大技改项目进行可靠性管理的论证和目标管理,以便提高设备的可靠运行水平。 第十二条电站可靠性专职职能 (一)在电站可靠性管理小组组长领导下,电站可靠性管理小组成员做好可靠性管理的日常工作。 (二)负责电站可靠性指标的统计及上报广核集团、省公司工作。负责采集统计、保送各项可靠性数据和信息,并做到及时、准确、完整。 (三)负责组织参加网、省局开展的可靠性管理工作专业竞赛报表的报送。 (四)负责电站的主、辅设备检修的三年滚动计划、进度与当年度大小修计划汇总编制工作,并

配电网规划提升配网可靠性的研究分析 陈新宇

配电网规划提升配网可靠性的研究分析陈新宇 发表时间:2019-12-11T15:19:15.3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作者:陈新宇李佳黄夫阳 [导读] 摘要:目前,工作人员在进行电网规划与设计时,应该对多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例如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交通运输以及市场机制等,这些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工作人员掌握信息的数量,加大了研究难度,为了缓解工作人员的压力,现阶段,需要继续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电网规划与设计的一体化平台。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亳州供电公司安徽省 236800 摘要:目前,工作人员在进行电网规划与设计时,应该对多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例如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交通运输以及市场机制等,这些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工作人员掌握信息的数量,加大了研究难度,为了缓解工作人员的压力,现阶段,需要继续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电网规划与设计的一体化平台。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配网;可靠性 1促进配电网规划中配网可靠性提升的意义探讨 保障配电网规划中配网可靠性提升工作高效展开意义显著。分析配电网的结构,配电网的各项控制措施等都必须足够完善,使得配电网处于更加安全,可靠的工作状态,结合负荷的增长及分布情况,促进电源站点的建立。保障供电不足等常见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致力于配网结构的完善中,促进配电网结构的不断优化,才能够提升供电质量。切实满足广大城乡居民的生活需要,满足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推进中压配电网建设工作,促进配电网结构的不断优化,使配网供电半径得到缩短,使配网线路的网络比例更为优化,切实提升负荷的转供水平,保障其中涉及到的设备都處于良好运行状态,抵御自然灾害,减少外力影响,促进配电设备技术改造工作的高效展开。配电网规划环节,其供电水平,网损,供电的可靠性与否都与经济效益息息相关。保障网损的降低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成本的消耗,促进节电效益的高效完成,供电能力不断强化极大地增加售电量,供电可靠性大大提升,供电时间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延长,电能的质量更有保障,电压合格率提升,取得的经济效益十分理想。因此,配电网规划中强调配网可靠性提升有着十足的现实意义。 2配电网规划过程中影响配网可靠性的因素分析 开展配电网规划工作,有很多因素导致配网可靠性受到影响。例如配电网周边环境,配电网运行环节自动化水平等。减少对配网可靠性影响的关键举措就是科学有效的管理,如果管理工作不到位,缺乏科学合理性,配网电源自身的容量问题也与配网的可靠程度有关联,例如达不到既定容量,设备运行状态不好等等。一旦以上问题出现,那么供电安全程度难以保障。同时这些问题由于是在制造环节出现的,因此对于设备的使用寿命也有不小的干扰,使用效果更是无法体现,更可怕的是很多问题在实际运行环节难以及时发现,所以就错失了最佳处理机会,大大减弱了供电可靠性,此外配电网运行过程中也容易受到自然灾害,人为干扰等等的影响,可靠性堪忧。线路故障在此过程中也会时常出现,大大降低了电能传输的可靠性,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用电需求也无法得到切实的保障。 3配电网规划过程中配网改造工作坚持的基本原则 配电网规划环节开展配网改造工作并不是盲目展开的,而是在坚持既定原则的基础上开展的。由于电网运行环节配网占据着的是核心地位,因此配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对供电系统本身造成的影响较大,对于供电系统自身的运行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配电网规划改造环节,电网的可靠性必须充分考虑咋内,同时样本的规划工作必须高效合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改造效果的完善优化。开展配电网规划改造工作,分段设计是经常使用的形式,传统的配电网设计,为了缩短时间,节约成本,必须强调系统的整体性规划。采取整体性规划能够切实保障配电网的运行效率,但是一旦电网在实际运行环节有任何异常出现,那么检修工作需要较长时间完成,大大延长了系统故障时间,供电系统难于持续稳定的完成供电。此外,配电网规划改造环节相应的基础改造工作也必须重视起来,我国电力系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电力系统的水平在不断提升,配电网技术在这一环节也在不断优化和提升。为了保障配电网技术更加完善,促进供电线路运行稳定性的提升,发挥配电网技术的优势,对配电网运行环节出现的故障科学准确的判断,还需要对相关故障做好针对性的处理,切实保障系统运行的质量和效果。在一体化平台建设和应用环节,还需要坚持积木化,重复性原则,发挥现有资源的优势,将配网改造的成本进一步降低,并且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及规划实施分阶段开展,保障配网一体化管理目标的逐步实现。 4提升配网的可靠性对策 4.1配电网规划改造策略 鉴于配网可靠性对于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的影响较大,因此必须从配电网规划工作入手,切实提升配网的可靠性。配电网的规划改造环节,保障配电网运行的科学高效,积极有效举措需要行动起来,将配电网运行质量的提升作为工作目标,供电可靠性得到了保障,再结合配电网实际情况强调一系列改造工作在实处得以落实,改造过程中选择的每一个样本都是精准的,鉴于配电网辐射的范围广,因此规划环节制定的标准也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所以改造工作开展起来困难重重。配电网运行环节势必会涉及到升级改造工作,但是升级改造的标准仍然没有做到高效统一,升级改造环节还有一个问题容不得忽视,那就是负荷中心点的控制工作需要高度关注,尽量将线路运行的实际距离缩短,增加架空线路横截面的面积,配电网的规划环节也不是随随便便开展的,也需要科学有效对策的支持,提升设备本身的质量和性能才是关键。保障配电网规划的整体模型良好的建立起来,使人们更加清晰的了解到配电网建设的整体规划,人们同时也可以就其中规划不合理之处清楚的察觉到,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干预。配电网规划改造环节,为了将配电网运行的质量水平切实提升,还可以借助满足要求的设备和设施,由于配电网故障是不可完全消除的,所以想方设法规避故障才是挂件。整体升级改造的力度增加,强调更为科学的隔离策略的融入,例如真空隔离手段就是常用的方法,真空隔离手段的应用减少了不必要的故障蔓延,配电网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损失也更少。对于整体运行方面来讲是有很大好处的。 4.2配电网可靠性提升的方法 促进配电网可靠性提升,保障配电网运行质量不断改善。配电网优化工作需要从安全层面探讨,升级改造有必要,配网运行环节面临的风险也是不得不考虑的。如果遇到配网辐射范围过大的时候,选择的升级改造标准肯定有很多。这样一来相关的规划工作很难顺利展开,负荷中心距离难以受到高效控制,负荷中心之间的距离无法控制到来,所以线路实际运行距离就变得比较短,考虑到负荷变化情况,配电架空线路的截面就会增加,但是必须保障增加范围是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强调整体规划模型的构建,完成信息数据的全面汇总,考虑配网的实际运行情况,做好监督检测,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且结合问题所在,促进规划改造工作水平的提升,促进配网运行质量的逐步提升。开展配电网规划工作,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地区配电网运行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